中国1995_1998年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4年

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4年

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4年第一章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2003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指出:中国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至2003年,总体上呈低流行,但在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中存在高流行,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2004年的流行状况仍然呈现上述特点。

在过去的一年中,艾滋病监测数据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明显改善,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和未来趋势更加清晰。

依据全国艾滋病病例报告、哨点监测、行为监测、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进行估计,结果显示:截至2003年12月,中国现存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84(65-102)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7%(0.05-0.08%),艾滋病流行呈现明显的地区和人群聚集性。

在云南、新疆、河南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艾滋病的流行已出现较高的流行水平,至少有一类高危人群感染率超过5%,孕产妇感染率超过1%。

按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划分流行程度的标准,这些省份的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广泛流行阶段(Generalized Epidemic)。

经吸毒传播仍是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既往(1996年以前)有偿采供血人群中的艾滋病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可能已接近高峰。

经性传播的比例呈现上升的趋势,男性同性恋人群存在艾滋病流行的潜在危险。

行为监测资料显示部分地区吸毒人群、暗娼人群的危险行为有下降的迹象,但仍处在较高水平。

一、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1998年以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疫情报告。

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48%的县报告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

(一)艾滋病疫情地区差异大不同省份疫情报告数差别大,截至2004年9月,河南省疫情报告数累计超过20,000例,云南省疫情报告数累计超过10,000例,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4个省(自治区)疫情报告数低于100例。

不同地区吸毒人群、暗娼人群和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感染率也存在较大差异,新疆、云南、四川等省(自治区)部分地区吸毒人群感染率超过50%;江苏、浙江、内蒙古、辽宁等省(自治区)吸毒人群感染率低于5%。

hiv检测点工作总结

hiv检测点工作总结
防治方法,在各部门和相关单位的一起尽力下,大体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必然成效。现
将XX年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形汇报如下:
一、增强组织领导,成立健全艾滋病防治领导小组
一、我院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艾
滋病防治工作打算,成立了由业务副院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
六、实验记录:实验原始记录表、打印数据、检测记录表、标本记录、仪器设备维修和校准记录等记录。
7、实验操作:操作时依照二级防护着装进行着装,有确实的防护方法,操作标准,反映板标记明确,严格依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
三、质量操纵
一、仪器校准:成立了移液器、酶标仪、温湿度计等经常使用仪器的保护及校准制度。以上仪器设备每一年均送江西省计量检定院检定一次,记录、标识完整。
打算,通过课堂教育、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板报、宣传图片、讲座等教学形式向学生教授
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学生自我爱惜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三是以国际禁毒日、“
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献血日、《献血法》纪念日等活动为契机,组织防保、计生、妇联等部
门上街宣传,通过悬挂口号、广播、发放宣传资料、提供咨询等方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
二、试剂:经国家食物药品监督治理局注册批准合格的试剂,且在有效期内利用。
3、质控品的利用:有外部质控品,且正确保留、分装、利用。
4、质控图的成立:成立了质控图,有问题的进行了分析。
五、完成能力验证工作。
六、增强生物平安及职业暴露的培训和学习,促使工作人员增强生物平安的意识和观念。
四、业务工作情形
一、认真学习HIV筛查实验室各类制度,严格执行各类
一、 增强领导,增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组的治理,突出工作重点。动员全院医务人员参与,把艾滋病防治工作融入医院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中国艾滋病防治现状和挑战

中国艾滋病防治现状和挑战

总书记关心艾滋病防治工作
2004 2007
2 0 0 8
2 0 0 9
15
总理关心艾滋病防治工作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6
第二十一个世界艾滋病日(2008年)前夕,国务院防治艾 滋病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党和政府对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关 怀落实到综合防治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上,使艾滋病防治 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18
(二)依法科学防治
• 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 • 第一、第二个五年行动计划 (2001、2006年) • 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 • 献血法(1997年) • 禁毒法(2008年)
19
(三)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30个部委成员 单位),明确部门职责
问题,执政理念、水平、能力
2
主要内容
一、中国艾滋病疫情流行现状
二、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进展
三、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 对策
四、新闻媒体的作用与希望
3
一、中国艾滋病疫情 流行现状
4
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网络直报 :
2009年底 累计HIV 32.6万例,AIDS 10.7万例,死亡5.4万
2009年 HIV 4.8万例,AIDS 2.0万例,死亡1.2万。 4000例。以性传播为主,占45% 每月 HIV 疫情估计 2009年,存活HIV/AIDS约74万人,其中: AIDS 10.5万 2009年, 新感染 4.8万,因AIDS死亡 2.6万

生物权力法则:长卡司机被纳入艾滋病监测的过程与原因

生物权力法则:长卡司机被纳入艾滋病监测的过程与原因

生物权力法则:长卡司机被纳入艾滋病监测的过程与原因作者:景军张晓虎张磊来源:《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摘要:以风险行为定义的艾滋病高危人群概念在引入中国后发生了质变,最明显的例证是原本不属于高危人群的长途卡车司机竟也被纳入哨点监测系统,这本身是一个错误假设引发的错误判断。

作为当代医学社会学关键性概念之一,“生物权力”系指政府机构利用法规和行政手段在公共健康问题上对普通公民的管理、控制、支配以及规训,它会以维护公众利益为理由侵入到私人生活最隐秘的空间。

鉴于中国的长卡司机在严格意义上不属于高危人群,要求这一人群在常规体检期间接受艾滋病监测的做法涉及到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的紧张问题,同时凸显着医学知识的建构和卫生机构的政策倡导对生物权力的左右。

关键词:生物权力;艾滋病监测;长卡司机;医学知识建构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2)10—0060—10作者简介: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张晓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张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北京 100084)问题的提出在全球抗击艾滋病的努力中,针对疫情的监测工作当属预防与控制艾滋病蔓延的重要措施,疫情监测通常以两种方式落实:一是利用在诊所和医院发现的艾滋病病例报告;二是针对有特定高危行为的人群建立哨点监测机制。

发达国家一般根据病例报告把握艾滋病疫情的变化。

在低收入国家,由于病例报告制度的不完善、艾滋病检测试剂的缺乏、化验设备的有限以及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等问题,哨点监测机制则作为把握疫情变化的主要手段而存在①。

所谓的艾滋病哨点监测就是在固定地点和时间连续地在有高危行为的群体中开展艾滋病病毒检测和风险行为调查。

指导艾滋病哨点监测的工作指南在20世纪80年代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当时的主要监测对象定位于孕妇和结核患者。

联合国艾滋病防治规划署于1995年成立后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有别于之前的哨点监测指南。

中国艾滋病现状

中国艾滋病现状

全球艾滋病流行现状
2007年11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报告:
2007年全球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人数为3320万。 2007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为250万,
2007年艾滋病死亡人数为210万。
2007年每天约有近6850人新感染艾滋病病毒, 5750人死于艾滋病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
《艾滋病防治条例》颁布实施
2006年1月28日,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艾滋 病防治条例》。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该条例并于3月1日起实施。
国务院颁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 制定了《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中 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 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2004年初,国务院在“艾滋病防治 协调会议制度”的基础上”成立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 29个部委/人民团体和7个重点省。 设立了“办公室”。今年 ,进行了 扩大和调整,李克强副总理任主任。
网络直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性传播途径构成
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 1998年以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疫情 报告。截止2007年10月,全国有74%的县(市、区)报 告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 网络直报数据显示,不同省份的疫情报告数差异较大,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报告排在前5位省份的报告数 占全国报告总数的70%~80%。 2007年疫情估计结果显示,疫情估计数超过5万的省有5 个,1~5万的省有9个;只有4个省不到2千;排名前5位 的省份估计数占全国估计总数的53.4%;排名在最后5位 的省份估计数占全国估计总数的0.9%。
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
艾滋病综合监测资料显示:
有40%的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 有60%的暗娼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 有70%的男男性行为者最近六个月与多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只有 30%坚持使用安全套,在与男性进行商业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 套者的比例约为50%。

生物权力法则:长卡司机被纳入艾滋病监测的过程与原因

生物权力法则:长卡司机被纳入艾滋病监测的过程与原因

生物权力法则:长卡司机被纳入艾滋病监测的过程与原因作者:景军张晓虎张磊来源:《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摘要:以风险行为定义的艾滋病高危人群概念在引入中国后发生了质变,最明显的例证是原本不属于高危人群的长途卡车司机竟也被纳入哨点监测系统,这本身是一个错误假设引发的错误判断。

作为当代医学社会学关键性概念之一,“生物权力”系指政府机构利用法规和行政手段在公共健康问题上对普通公民的管理、控制、支配以及规训,它会以维护公众利益为理由侵入到私人生活最隐秘的空间。

鉴于中国的长卡司机在严格意义上不属于高危人群,要求这一人群在常规体检期间接受艾滋病监测的做法涉及到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的紧张问题,同时凸显着医学知识的建构和卫生机构的政策倡导对生物权力的左右。

关键词:生物权力;艾滋病监测;长卡司机;医学知识建构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2)10—0060—10作者简介: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张晓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张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北京 100084)问题的提出在全球抗击艾滋病的努力中,针对疫情的监测工作当属预防与控制艾滋病蔓延的重要措施,疫情监测通常以两种方式落实:一是利用在诊所和医院发现的艾滋病病例报告;二是针对有特定高危行为的人群建立哨点监测机制。

发达国家一般根据病例报告把握艾滋病疫情的变化。

在低收入国家,由于病例报告制度的不完善、艾滋病检测试剂的缺乏、化验设备的有限以及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等问题,哨点监测机制则作为把握疫情变化的主要手段而存在①。

所谓的艾滋病哨点监测就是在固定地点和时间连续地在有高危行为的群体中开展艾滋病病毒检测和风险行为调查。

指导艾滋病哨点监测的工作指南在20世纪80年代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当时的主要监测对象定位于孕妇和结核患者。

联合国艾滋病防治规划署于1995年成立后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有别于之前的哨点监测指南。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篇一:艾滋病调查问卷及报告20-20学年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社会调查报告关于艾滋病社会调查报告“眼前全世界艾滋病流行现状十分令人担忧,特点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

中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爬升倾向。

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的感染与发病人数也增长较快。

中国艾滋病现状,据联合国驻华机构显示的数据,眼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加上已经卧病过世的24万人,总数理应在100万人左右。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眼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很低,但携带人数在亚洲位居第2位,在全球居第14位。

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副主任沈洁说,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疫情、发病和过世都显现出明显的爬升倾向,传播模式和途径也正在发生变化。

据公安部门统计,中国注册吸毒人数逐年递增,往年已经到手90万人,估计全国天天发生共用注射器吸毒次数超过45万。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司长齐小秋:“依据中国艾滋病哨点监测,从1995年到20年5年间,全国注射吸毒者均和艾滋病感染率增强500倍。

在以后几年里,经注射方法传播将是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方法。

卖淫妇女和艾滋病感染率均从1995年到20年增长了66倍,所以,经性途径传播的威胁很大。

近十几年,全国性病发病报告逐年爬升,经性接触传播艾滋病应受到社会的全面关注。

”就感染率而言,中国尚处于艾滋病低流行期。

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目很大,艾滋病防治状况不明朗。

据内行预测,如不采取灵活管用的措施,到2021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超过1000万人。

”最先想做这个关于艾滋病的社会调查报告,是因为有一天晚上陪着爷爷奶奶一起看电视新闻,在里面看见一则报道,报道里是一段视频,说的是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与艾滋病患者小杜一起去街头进行实况调查的故事,工作人员躲在暗处拍摄,而小杜作为一名被邀请一起参与调查的艾滋病患者则需要戴上口罩,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是一名艾滋病患者,我需要温暖,你可以拥抱我吗?”小杜和工作人员换了几个地点依次进行了测试,收获了不同的效果,在地铁站台时还有热心的阿姨拥抱小杜,告诉他要坚强,不要觉得自己和别的人不一样,不需要自卑,拿掉口罩,勇敢面对生活,走自己的路,创美好的未来。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8.11.12•【文号】国发[1998]38号•【施行日期】1998.11.12•【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艾滋病防控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国发〔1998〕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卫生部、国家计委、科技部、财政部《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艾滋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也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规划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计划和实施方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要高度重视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保证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如期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二日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卫生部国家计委科技部财政部(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办法、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它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我国将艾滋病感染率一直控制在世界较低水平。

然而,随着近年来全球艾滋病的迅速传播,我国艾滋病感染率已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

世界各国艾滋病流行态势及防治经验表明,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是一项刻不容缓、复杂而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全社会参与并实施综合治理。

为促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失时机地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增强全社会抵御艾滋病的能力、减轻艾滋病给人民健康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在总结国内外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

一、背景我国自1985年6月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人以来,至1998年6月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676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01例,死亡174例。

我国历年艾滋病性病疫情分析——陈祥生.

我国历年艾滋病性病疫情分析——陈祥生.
截至2013年底,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7万人(其中,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26.3万人,艾滋病病人17.4万人),报告死亡13.6万人。
2013年,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约1.1亿人次,新 发现病例90119例。
年份
中、美两国HIV检测咨询情况对比
HIV检测后接受结果的比例
我国历年艾滋病 性病疫情分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陈祥生
1985-2010年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变 化趋势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85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00-2013年全国不同省市梅毒病例报告 发病率时间趋势
2003-2013年上海市梅毒和淋病病例报告 发病数时间趋势
报告数
20,000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淋病
梅毒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我国根据历年的不同人群调 查的感染率及人口资料,初 步估计:
• 2060万沙眼衣原体感染 者(其中,男性930万, 女性1130万)
• 150万淋病感染者(其 中,男性50万,女性 100万)
性病疾病负担构成比与性病病例报告构成 比的情况

艾滋病调研报告

艾滋病调研报告

艾滋病调研报告今天是第27 个“世界艾滋病日”。

1981 年世界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至今,在短短34年间,艾滋病已肆虐全球,夺去2500 多万人的生命。

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

我国目前的艾滋病感染情况如何,与过去相比,疫情发展产生了哪些变化,而艾滋病患者又遭受着怎样的歧视。

以下是关于我国艾滋病情况的调查。

1 全球艾滋病毒携带者达3400 万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1 日发布年度报告,全球2010 年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大约3400 万人,比2009 年增加70 万。

感染者总数上升是因为去年全球就医人数增加,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因艾滋病病毒死亡的人数减少。

艾滋病规划署报告显示,中低收入国家去年1420 万就医者中,大约660 万人正接受治疗,占总数47%,比2009 年高11 个百分点。

艾滋病规划署统计,全球去年大约180 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比2006 年高峰值减少40 万,大约70 万人因接受治疗得以幸存。

自1995 年以来,中低收入国家大约250 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因就医免于死亡。

除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就医人数增加、死亡人数减少外,全球2010 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同样下降。

报告显示,全球去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新增大约270 万,比2001 年减少15%,比1997 年高峰值减少21%。

2 我国艾滋病感染情况自1985 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4 万人,其中死亡8.8 万人。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专家组评估,截至2011 年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病人15.4 万;当年新感染4.8 万,死亡2.8 万。

性传播比例持续增加据了解,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约占全球的五十分之一,仍属于低流行国家。

中国全人群的感染率大致为0.058%,但部分地区疫情严重。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中国艾滋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建议。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我们对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

本报告的结果将为相关决策制定者和公众提供参考,以实现对艾滋病的更好管理和控制。

1. 引言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自1980年代初首次被报告以来,艾滋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艾滋病的传播形势和防治措施备受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的调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中国艾滋病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预防策略。

2. 研究方法本调查报告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

我们收集了大量相关文献和数据,对中国各地的艾滋病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此外,我们还对重点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社会环境、教育状况和卫生条件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艾滋病的传播情况。

3.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

截至目前,中国已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数量已超过XX 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男性。

艾滋病在中国主要通过注射毒品、性传播和输血感染等途径传播。

不幸的是,许多人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知识仍然有限,这导致了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难题。

4. 高危人群和传播途径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注射毒品者、性工作者和男男性行为者。

这些群体由于特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容易接触到艾滋病毒,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些非高危人群中存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这表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还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不同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

5. 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了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5.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推广正确的预防知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艾滋病现状

艾滋病现状

艾滋病现状:中国的艾滋病现状一直是个谜。

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50万?80万?100万?更多?中国艾滋病现状--眼前全世界艾滋病流行现状十分抑制,特点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

中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爬升倾向。

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的打动与发病人数也增长较快。

中国艾滋病现状,据并合国驻华机构晓示的数据,眼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打动者约84万人,加上已经卧病过世的24万人,总数理应在100万人左右。

依据世界卫生勾绘统计,眼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打动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很低,但打感人数在亚洲位居第2位,在全球居第14位。

中国艾滋病现状,据卫生部统计分明示,近年来中国艾滋病播送呈快速增长倾向,播送途径主要以经注射吸毒打动为主,占总数的68%,经采血、血浆途径打感人数占9.7%,经血液制品打感人数占1.5%,别的,经性接触打感人数占7.2%,母婴播送为0.2%,残存13.4%播送途径不详。

个人调查分明示,同性恋打动率高达1%-5%。

中国疾病防备压抑其中副主任沈洁说,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疫情、发病和过世都显现明分明爬升倾向,播送模式和途径也正发生变化。

据公安部门统计,中国注册吸毒人数逐年递增,往年已经到手90万人,估价举国天天发生共用注射器吸毒次数超脱45万。

卫生部疾病压抑司司长齐小秋:“依据举国艾滋病哨点监测,从1995年到2000年5年间,举国注射吸毒者均和艾滋病打动率增强500倍。

在以后经年里,经注射方法播送将是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播送方法。

卖淫妇女均和艾滋病打动率从1995年到2000年增长了66倍,所以,经性途径播送的威胁很大。

近10几年,举国性病发病报告逐年爬升,经性接触播送艾滋病应产生社会的全面关注。

” 归附国际穿行的尺度,就打动率而言,中国尚处于艾滋病低流行期。

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艾滋病病毒打动者的完全数很大,艾滋病防治状况不容明朗。

据内行预测,如不采取灵动管用的措施,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打动者将超脱1000万人。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我国是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截至2003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5092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532例,死亡1800例。

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者约84万例,其中患者8万例,我国艾滋病流行感染感染加。

第3个时期(1995年至今)为广泛流行期:此期全国报告HIV感染者人数迅速上升,一方面由于云南省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流行地区明显扩大至全省各州,并且迅速传入新疆、广西及四川等地,另一方面,1995年起在我国中部一些地区的有偿供血员中发现为数不少的HIV感染者,主要是地下采血(浆)点的供血员,这些人流行性很大,传播HIV感染的危险性较强。

另外,许多地区在性病患者、暗娼中经过性接触传播的感染者人数亦在不断增加。

近年来患者数量增加明显,面临艾滋病发病死亡高峰。

全国31省报告在注射毒品中发现HIV/AIDS,经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比例上升。

预示着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感岁)和年有所增加。

目前中国艾滋病流行存在潜在地危除法因素,例如:静脉吸毒与不安全性行为的泛滥,频繁的人口流动以及一般人群中HIV / AIDS知识缺乏等。

这些因素的控制与应对,对于艾滋病的传播与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艾滋病流行的总体趋势是,全国范围的低水平流行与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中的高水平流知并存,艾滋病流行增长趋势明显;高危人群中的艾滋病流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并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在局部地区,艾泫病菌发病死亡的高峰已来临;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为存在;在疫较为严重的地区,艾滋病流行对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我国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不到0.1%,但疫情分布于31个省份,而且报告年20022002100%。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近年来,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呈现出不容忽视的趋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

本文将对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增加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并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一、艾滋病疫情概况根据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艾滋病疫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首先,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两种途径传播。

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中男性同性性行为和非婚前性行为是高风险群体。

血液传播主要是由于输血、捐血和注射毒品等行为引起。

其次,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呈现出地区差异性。

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分省份和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

最后,艾滋病感染者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青年群体成为高发人群。

二、艾滋病知识普及与教育调查报告显示,艾滋病知识普及与教育水平与地区、性别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一方面,城市居民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这可能是由于城市居民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多,信息获取更便捷。

另一方面,女性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女性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有关。

此外,年轻人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也相对较低,这可能与教育体系和家庭教育的不足有关。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加大了艾滋病知识普及和教育的力度。

通过在学校、社区和媒体等渠道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同时,加强对高风险群体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安全套、拒绝毒品等行为,降低感染风险。

三、艾滋病防控工作进展中国政府在艾滋病防控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建立了全国艾滋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形成了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

其次,加强了艾滋病检测和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

通过建立艾滋病检测机构和艾滋病防治中心,提供免费的艾滋病检测和治疗服务,为感染者提供及时的医疗支持。

此外,加强了艾滋病防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了对非法血液采集和注射毒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中国艾滋病监测简介

中国艾滋病监测简介

中国艾滋病监测简介中国的艾滋病监测包括常规监测、哨点监测、行为监测和专题调查等,下面着重介绍疫情常规监测和哨点监测。

1、中国HIV/AIDS常规监测系统中国HIV/AIDS常规监测包括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例的监测。

中国自1985年6月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开始,即建立了艾滋病疫情报告系统。

1998年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成立后,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防疫站及时向该中心报告本省新发现的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例,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每季度将各省报告的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以疫情简报的形式上报卫生部并反馈给全国各省。

根据卫生部已公布的数字,截止到1999年9月30日,全国已累积报告了HIV感染者15088例(包括艾滋病病例477例)。

报告HIV感染人数最多的省份是云南,其次为新疆、广西、广东、四川和河南;男女比例约为5:1;年龄以中青年为主;传播途径以经血传播为主,经静注毒品感染的人数占累积HIV感染者总数的71.7%。

2、中国HIV哨点监测系统艾滋病常规监测为被动监测,HIV感染者的漏报较为普遍,只能部分反映艾滋病疫情。

哨点监测由于是选择某些高危人群,对其进行定点、定时及定量的监测,能较准确地反映该类人群HIV感染率变动趋势。

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领导下,由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牵头,各省卫生防疫站参与,1995年起在全国23个省份建立了42个HIV监测哨点,对4类高危人群(性病患者、吸毒人群、暗娼及长途运输司机)进行了HIV感染监测,每年开展两轮,每个哨点采集400人份血清。

哨点种类和数量几经调整,至1998年已在全国30个省份建立了98个HIV监测哨点。

1995年4月全部哨点中只在北京性病门诊就诊者中发现1例HIV感染者。

随后发现HIV感染者的点数或人数逐年增加,1998年10月在98个哨点中有22个哨点发现HIV感染者。

例如从1995年4月起新疆乌鲁木齐市吸毒者哨点HIV感染率逐年上升,分别为:0.0%,0.2%,8.0%,7.3%,20.8%,27.5%,29.0%,28.8%。

禁毒知识宣传

禁毒知识宣传

禁毒知识宣传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爱生命,拒绝毒品什么是毒品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鸦片又称“阿片”,俗称“大烟”、“鸦片烟”、“烟土”等,是英文名Opium的音译,来自于鸦片罂粟。

鸦片有生鸦片和熟鸦片之分。

罂粟是罂粟科两年生草本植物。

罂粟花期过后,结出椭圆形的蒴果,在成熟蒴果上切割,可渗出白色浆汁,把浆汁凉干,就成为棕黑色的胶状物—鸦片。

鸦片是制造吗啡和海洛因的原料。

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含量约10-15%),1806年法国化学家F·泽尔蒂纳首次从鸦片中分离出来。

他用分离得到的白色粉末在狗和自己身上进行实验,结果狗吃下去后很快昏昏睡去,用强刺激法也无法使其兴奋苏醒;他本人吞下这些粉末后也长眠不醒。

据此他用希腊神话中的睡眠之神吗啡斯的名字将这些物质命名为“吗啡”。

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又称甲基安非他明、去氧麻黄素,为纯白色晶体,晶莹剔透,外观似冰,俗称“冰毒”,吸、贩毒者也称之为“冰”。

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

冰毒最早由日本人发明。

二次大战时,日本侵略者给士兵服用冰毒以提高战斗力。

大麻在我国俗称“火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异株,原产于亚洲中部,现遍及全球,有野生、有栽培。

大麻的变种很多,是人类最早种植的植物之一。

大麻的茎、竿可制成纤维,籽可榨油。

作为毒品的大麻主要是指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大麻。

大麻类毒品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四氢大麻酚(THC)。

海洛因(Heroin) 是吗啡的半合成品,化学名称叫二乙酰吗啡,呈灰白色粉末状,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白粉”、“白面”。

1874年,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经人工合成海洛因。

其简要过程是:从罂粟果实中收取浆汁,风干后制成鸦片,将鸦片溶于水,经化学过程制成吗啡,再将吗啡经过不同的化学处理合成粗制海洛因,粗制海洛因经进一步纯化,便成为海洛因。

艾滋病专业版

艾滋病专业版

第三个时期(1995至今)为广泛流行期(增长期) 全国31个省报告发现HIV/AIDS,HIV感染者人 数迅速上升。 云南省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流行地区明显扩大, 迅速传入新疆、广西及四川等地,已有28个省报 告在注射毒品者中发现 HIV/AIDS。 1995年起在我国中部一些地区的地下采血(浆) 点的供血员中发现大批的HIV感染者。 性病患者、暗娼中发现经过性接触传播的感染 者人数迅速增加。 已经出现母婴传播病例
3.人口流动频繁
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动人口的总量为0.8-1.2亿, 以农村流向城市为主,多数为青壮年。检出的HIV 阳性者中,外地流动人员(吸毒者)占71.9%。
4.大众缺乏HIV/AIDS传播和预防知识
中国CDC在2002年公众抽样调查,对HIV 的传播和预防的平均知晓率在32.8-40.3%之 间。
艾滋病传播途径
1、经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者越多,感染危险性越大
同性或异性
性接触传播
比例逐年上升,并将成为我国未来艾滋病 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
高危人群:
高危场所三陪女、嫖客、性病病人、男性 同性恋者等。
危险性行为:
多性伴,频繁更换性伴,不使用或不正确使 用安全套,肛交,口交等;
2、经血液传播
① 共用被HIV污染的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
HIV-1
HIV-2
gp140/gp105、 gp36
env
包膜蛋白基 因
gp160/gp120、 gp41
gag
群抗原基因
p55、p24、 p17(或p18)
p66(或p65)、 p51、p31
p56、p26、p16
pol
多聚酶基因
p68、p53、p34
艾滋病病毒特性

艾滋病基线调查报告

艾滋病基线调查报告

艾滋病基线调查报告篇一:基线调查实施方案: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基线调查实施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组XX年5月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基线调查实施方案一、背景和依据1、背景:参见《实施指南》前言。

2、依据:100个示范县(区)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各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均衡,文化和民族风俗差异明显、卫生资源拥有和利用很不一致。

各地高危人群的性质和规模、艾滋病感染状况和人们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和防护等信息不清楚。

因此,有必要进行基线调查,为今后设计有针对性的关怀和干预活动,评估项目进展和效果,推广有效综合防治经验和模式等提供背景资料。

二、主要目的1、评估各示范区艾滋病关怀和干预资源。

2、评估各示范区艾滋病疫情严重程度,以及对综合防治需求的大小。

3、评估各示范区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的艾滋病相关KAP。

三、基线调查的内容与方法1、评估各示范区与艾滋病有关的人口经济基线情况,以及艾滋病关怀和干预的可利用资源主要依靠收集当地政府的日常报告和历史资料。

主要内容包括:当地的人口学和经济发展数据(由县统计局提供),医疗卫生资源(由县卫生局提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相关数据(由县卫生局会同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学校和学生的信息(由县教育局提供),艾滋病疫情和当地曾经或正在进行的防治艾滋病活动情况(由县卫生局和防疫站提供),艾滋病高危人群和流动人群的信息(由县卫生局会同公安局提供)。

用附表1、2和附图1、2、3。

上述信息由示范县(区)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协调,技术层负责人完成。

具体操作见附件第一部分。

2、评估各示范区艾滋病疫情严重程度,以及对综合防治需求的大小这部分工作由示范区领导小组的技术层(示范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完成。

调查的对象和问题如下:(1)、分别与辖区主管和分管领导、卫生部门主管和分管领导、至少十名临床医护人员、至少十名公共卫生人员、若干名公安司法、记者和教师以及其它社区人员进行个人访谈。

中国艾滋病监测现状及近期监测工作要点

中国艾滋病监测现状及近期监测工作要点

中国艾滋病监测现状及近期监测工作要点
吕繁;刘中夫;孙新华
【期刊名称】《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年(卷),期】2002(8)6
【总页数】4页(P321-324)
【关键词】流行病学;中国;艾滋病;监测;现状
【作者】吕繁;刘中夫;孙新华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91
【相关文献】
1.中国1995-2009年艾滋病哨点监测主要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趋势分析 [J], 王岚;王璐;丁正伟;阎瑞雪;李东民;郭巍;汪宁
2.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工作技术要点 [J], 宋倍源;伍翼鑫;邵剑鹏
3.2017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发布编印水泥等行业自行监测指南 [J], ;
4.环保部发布《2017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明确监测机构职能推进监测事业发展 [J],
5.中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的建立及1995年监测报告 [J], (Department of Disease control,Ministry of Health,People’s Repu blic of China et al.)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哨点监测 ;高危人群 ;感染率
National sentinel surveillance of HIV infection in China from 1995 to 1998 Depart ment of Disease
Cont rol , M i nister of Healt h , Chi na ; N ational Center f or A IDS Prevention and Cont rol ; Group of N ational HIV Senti nel S u rveillance ( Correspondence : Q U S huquan , N ational Center f or A IDS Prevention and Cont rol , Beiji ng 100050)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8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年 2 月第 21 卷第 1 期 Chin J Epidemiol ,February 2000 ,Vol. 21 ,No . 1
通信作者 :曲书泉 卫生部艾滋病预防方法
一 、监测对象及监测哨点 1995 年确定监测对象为 STD 门诊就诊者 、暗 娼 、吸毒者 、卡车司机 ,1997 年在新疆伊宁增加了孕 产妇 ,1998 年增加了供血 (浆) 者 。选择 STD 门诊 、 妇教所 、戒毒所和长途卡车司机体检站 、孕产妇门诊 和血 (浆) 站为监测哨点 。 二 、采集样本的时间 每年调查及采血样的工作进行两轮 ,每轮收集
1995 年 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0 3 297
0 12
0 2 635
0 11
15 4 222
4 17
4 4 510
4 19
1 3 160
1 12
1 2 976
1 12
8 4 528
2 17
29 5 052
4 21
一 、监测对象基本人群特征 除暗娼外 ,4 年来被调查者的年龄分布未见明 显改变 ,STD 门诊就诊者和吸毒者及长途卡车司机 20~39 岁年龄组占 90 %左右 。近年来暗娼年龄分 布有年轻化趋势 ,1998 年第二轮 19 岁以下年龄组 暗娼 所 占 比 例 为 19. 1 % , 与 1997 年 ( 两 轮 各 为 11. 8 %及16. 7 %) 相比继续上升 。各轮监测对象性 别比例也无明显差异 , STD 门诊就诊者 、吸毒者和 长途卡车司机男性的比例分别为 70 %、80 %和 90 % 左右 。除吸毒者和暗娼未婚者比例较高 ( 分别占 60 %和 50 %左右) 外 ,STD 门诊就诊者以已婚为主 , 均占 70 %以上 。 二 、监测对象 HIV 感染状况 1. STD 门诊就诊者 : 历年各地该类人群 HIV 感染率均维持较低水平 ,未超过 1 % ,但发现阳性者 的哨点有增多趋势 。至 1998 年在 37 个 STD 门诊 哨点中已有 11 个哨点曾发现过 HIV 感染者 (表 1) 。 2. 暗娼 :该类人群各地 HIV 感染率均较低 ,为
【Abstract】 Objective To monitor t he trend of HIV infec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accurate information for A IDS prevention policymakers and planners. Methods Since 1995 , cross - sectional sentinel surveys have repeatedly been conducted in China. The target populations in t hese surveys were STD clinic attenders , prostitutes , drug users , long distance truck drivers , pregnant women , and blood donors. Results In 1995 , survey results found no HIV infection among drug users in 8 sentinel surveillance sites. In 1998 however , HIV infection had been found in 17 of 19 sentinel surveillance sites. HIV infection prevalence rates among drug users in Urumqi had increased from 0 % in 1995 to 28. 8 % in 1998 and in Guangxi and Guangdong , from 1 % in 1997 to 12. 8 % and 10. 4 %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HIV prevalence rate was 82. 2 % among drug users in Yining city. The HIV prevalence rate remains low in ot her risk groups but has increased among prostitutes , whose rate of insistent condom use remains low , and among STD clinic attenders. Needle and syringe sharing among drug users have also increased in many sites. Conclusion HIV infection is spreading rapidly among drug users. There are many risks involved in t he spread of HIV among prostitutes and t heir clients , and t hus more efficient interventions are urgently needed.
【Key words】 HIV ; Sentinel surveillance ; Risk groups ; Prevalence rate
在世界卫生组织 ( WHO) 的推荐和帮助下[1 ] ,在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领导下 ,我国于 1995 年开始对部 分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哨点监测 。截止 1998 年我 国已设立国家级 HIV 监测哨点 98 个 ,其中性传播 疾病 ( STD) 门诊就诊者监测哨点 37 个 ,暗娼哨点 22 个 ,吸毒者哨点 19 个 ,长途卡车司机哨点 7 个 , 孕产妇门诊 1 个 ,供血 (浆) 者哨点 12 个 ,分布在除 西藏外的大陆 30 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 。
时间为 8 周 。第一轮为 4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 ,第二 轮为 10 月 1 日至 11 月 30 日 。长途卡车司机哨点 根据当地体检时间每年收集资料一次 。
三 、方法 1. 样本的含量及采样方法 :在每一采样期 ,各哨 点采用连续抽样的方法收集样本 400 人 ,至少 250 人 。如果采样期满样本量不足 250 人 ,可适当延长 采样时间 ,直至采满 250 人或延长期已满 4 周 。 2. 监测内容 :被调查对象人群 HIV 感染率 ,最 基本人群特征以及注射毒品 、共用注射器和避孕套 的使用等某些高危行为的情况 。 3. 血样收集及检测方法 : 采集静脉血 ,采用 WHO 推荐的两次 EL ISA 方法检测 HIV 抗体[2 ] ,首 次初筛采用阿克苏 (Akzo - Nobel) 公司的 EL ISA 试 剂盒 ,复筛 EL ISA 试剂亦采用进口的第三代 EL ISA 试剂盒 。HIV 的抗体检测由各省级卫生防疫站实 验室完成 。 四 、资料分析 各哨点将收集的监测数据复核后及时上报省级 卫生防疫站 ,省级卫生防疫站将监测数据及检验结 果复查后用 EPI info 软件输入计算机 ,卫生部艾滋 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用 EPI info Version 6. 02 进行数 据汇总及分析 。
结 果
0 %~4. 5 % ,但有上升趋势 ,波及范围不断增加 。至
1998 年在全部 22 个暗娼哨点中已有 11 个哨点曾
发现过 HIV 感染者 ,主要集中在云南 、新疆和广西
(表 2) 。
表1 1995~1998 年监测哨点 STD 门诊就诊者 HIV 监测结果
项目 第一轮 阳性人数 监测人数 阳性哨点数 监测哨点数 第二轮 阳性人数 监测人数 阳性哨点数 监测哨点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年 2 月第 21 卷第 1 期 Chin J Epidemiol ,February 2000 ,Vol. 21 ,No . 1
·7 ·
·论著·
中国 1995~1998 年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协作组
【摘要】 目的 更科学地监测我国艾滋病病毒 ( HIV) 感染流行趋势 ,为制定艾滋病防治规划和 进行干预活动提供准确的信息 。方法 从 1995 年起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性传播疾病 ( STD) 门诊就诊者 、暗娼 、吸毒者 、长途卡车司机 ,以及孕产妇和供血员进行监测 。结果 1995 年首次监测 的 8 个吸毒者监测哨点未发现 HIV 感染者 ,目前 19 个吸毒者监测哨点已有 17 个哨点发现了 HIV 感 染者 ,在 1995~1998 年乌鲁木齐点 HIV 感染率从 0 %上升为28. 8 % ,广西 、广东均由 1997 年的 1 %上 升为 1998 年的12. 8 %和10. 4 % ,感染率最高的为新疆伊宁 (82. 2 %) 。监测哨点中其他人群 HIV 感 染率仍维持较低水平 。发现 HIV 感染者的暗娼 、STD 门诊就诊者的哨点数和感染者人数逐年增加 。 吸毒者中静注毒品和共用注射器的比例也均有增加的趋势 ,暗娼中不使用避孕套的比例很高 。结 论 HIV感染在吸毒者中流行速度很快 ,其他人群存在流行潜在危险 ,提示我国亟需在吸毒者和暗娼 中进行更有效的干预活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