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与艺术论文
中外建筑艺术对比论文
中外建筑艺术对比论文中外建筑艺术对比论文2010-01-09 16:18中外建筑艺术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的古典建筑艺术的比较,发掘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对建筑文化形成的原因是社会背景与文化不同,作简要论述。
关键字:建筑艺术,社会背景,文化,美学,审美,民族,地理对比中西古典建筑艺术,我们可以发现,既有许多不同点,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它们各自形成了一种制度和法式,目的在于保证质量和取得统一和谐的艺术风格。
至于采用的方法则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甚至有些手法相互背道而驰,但都同样可以取得和谐的效果,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
西方古典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是东方建筑文化的精华。
中西古典建筑文化均有各自的法式,都在历史上起过不朽的作用,但是由于背景的不同,中西古典建筑各自按着自身的美学思想在发展,由此反映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
中西古典建筑文化都有各自的法式,由于社会背景与文化的不同,因此按着不同的美学思想和设计手法在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
从历史上看,西方古典建筑文化发源于古代的希腊,罗马帝国继承了古希腊的成就,使古典建筑进一步成熟,从而形成了西方世界的建筑范例。
1西方古典建筑艺术其实建筑风格也和所有艺术一样,总离不开人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环境、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这些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才形成各自不同的建筑风格。
在希腊、罗马、法兰西、德意志、西班牙、俄罗斯,都有各自的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
从来就不曾有过所谓统一的"欧洲风格",所以"欧洲风情"的提法是不全面不科学的,是对建筑风格的一种误导。
为了让大家对欧洲风格有一个初步认识,能够了解各种建筑风格的基本特点,下面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1.1、古希腊建筑风格――古希腊位于欧洲西部爱琴海和地中海沿岸,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它的建筑也是西欧建筑的先驱。
中外建筑赏析论文
•上海中外建筑赏析论文(9816-UATXVWN1WUB-WUNN-INNUL-DQQTY-建筑作品赏析结课论文班级:城规13班学号:姓名:刘嘉琛《论自己最喜欢的五个建筑》从古至今,天下建筑千千万,千姿百态各显其貌,西方的建筑注重突出雕刻般的造型,中国的建筑注重山水画般的写意园林风貌。
至我们这一代,建筑的历史已过去数千年。
而我们终究选择了与建筑相关的专业,那么就绝对少不了和建筑打交道。
无论是去设计还是去欣赏,无论是从现实中看到的还是从书籍或者网络上浏览到的,总有那么一些建筑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自己去研究、学习借鉴。
接下来,让我来说说我所欣赏喜欢的一些建筑其中的五个一一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他们都有值得我为白己设计建筑而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一、Shan Dong Art Gallery山东省美术馆新馆/同济设计集团1、建筑介绍坐落在山东济南市文博中心的山东省美术馆新馆由同济设计集团设计,新馆的建设总面积5. 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五层,地下一层。
馆内一至四层设有展厅12个,展览总面积19700平方米,实际可用展线1600 米。
美术馆一至四楼都有咖啡厅,地下有下沉式餐厅。
馆内还设置了艺术衍生品商店、书店、儿童托管区、学术报告厅、美术培训教室等。
2、建筑赏析其实单纯从平面图来想象美术馆的外形,无非是一个巨大不对称的四边形盒子,但是如果真的做成这样是无法满足任何人的视觉和内心需求,所以建筑师运用方形切割的手法将建筑的外形做的更加生动。
而建筑从整体四层到局部六层过渡在外形设计上并不突兀,显得比较平和,或许这点设计更好的把握了泰山山脉与济南南部平缓交接,将建筑与济南的地理特征比较完美的衔接,同时建筑的外形又像一块巨大不规则的岩石,坐落在这座山城之中。
所以我认为这座建筑的主题应该是“山与城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建筑顶部的天窗让我想到了“地面和水”,于是在我的思维中演变成济南着名的“釣突泉”,或许该美术馆还有所谓“泉、城相依”设计理念,这样即与“泉城济南”相互呼应,又更进一步的增强了建筑与城市的兼容性。
中外建筑赏析论文范文
急求一篇关于西方建筑欣赏的论文 2000字比如评论一个建筑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
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
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
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
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
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
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
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
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
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
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还有就是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而外国人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还有就是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另外这里有一篇比较系统的,或许更清晰一些。
不过大体说起来也就是这么几点,下面的要概括一些。
陈安国:中外城市建筑文化对比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中外建筑赏析论文1
中外建筑赏析论文1"东方之冠"——世博会中国馆东方奥运传奇之后,“鸟巢”和“水立方”依然在展示着“奥运之城”的无穷魅力,无论是晴日里蓝天、白云下,还是阴天里冷冷的北风中,总有无数游人穿梭其间,领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所带来的雄伟和震撼。
的确,它们是2008年奥运留给北京、留给中国遗产的核心内容之一。
带着对奥运辉煌的美好记忆,人们不禁遐想,中国另一件举世瞩目的盛事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黄浦江畔,给上海、给中国留下什么样的珍贵馈赠呢?当然,上海不会让每一个中国人、让每一个关心中国的人失望。
这座富有无限生机和活力的远东都市,这座长江文明的核心之地,这座近代以来就一直为向现代社会转型而不停探索的中国经济中心,在悄然间铸造着巍峨、瑰丽的“东方之冠”,它就是作为永久性建筑的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
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中国国家馆的展示主题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以东方为视角,以寻觅为主线。
展馆共分三层,展示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
搭乘电梯,观众可以直奔49米上层,这是展馆最高、最大的展层,也是核心展示层“东方足迹”,面积达8500平方米。
“发展”和“时空转换”为该层的两个核心展示角度。
这座名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享有东道国的先天优势——紧邻黄浦江,处于南北、东西轴线交汇的视觉中心。
它由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组成,其中,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
地区馆平卧于国家馆之下,为人们活动提供坚实的平台。
中西方建筑文化比较课程论文
浅谈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摘要:通过比较中西方建筑文化的若干差异,可以看到中西建筑艺术风格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表现韵味。
在借鉴其他民族优秀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把民族的、时代的、文化的、发展的要素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和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作品。
关键词:中国;西方;建筑文化;差异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
无论古今中外,建筑都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空间文化形态。
建筑表达着一定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观,因而既是时代特征的综合反映,也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中西方文化在形成渊源与缘由、发展逻辑和空间、构建理念与目的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融入、体现在建筑文化及建筑风格上。
因此,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从根本上应该理解为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
谈论中西方建筑的差异是一个庞大的话题,本文中我们不讨论建筑物的细枝末节,而是从以下几个侧面归纳建筑文化的不同之处。
一.建筑材料的差异材料是建筑的基本素质。
各民族、时代建筑的反差,往往也是从不同材料起步。
中国古建筑从历史上的皇家宫殿建筑群到名不见经传的寻常百姓所居,一律都是土木的“世界”。
以土木为材,决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结构的发展方向。
以土木为材,墙只成为划分空间的一种手段,一般不用于承重。
而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并创造了与木构架相应的平面与建筑立面外观。
这种以土木为材的建筑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起,一脉相承,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邻国的建筑风貌。
图1.1 中国木构建筑西方古代建筑则多以石料砌筑。
古希腊的大量神庙,是石造的;古罗马的大量神庙、教堂以及广场等世俗类建筑,是石造的;一直到文艺复兴、17世纪古典主义建筑、18世纪的宫殿及宗教建筑,其主要形式也都是石结构的。
图1.2 古希腊建筑图1.3古罗马建筑中西建筑材料的不同,带来了审美上的差异。
一般而言,以土木为材的中国建筑质地熟软而自然,可塑性强,质感自然而优美;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可塑性弱,在质地上阳刚气十足。
中西建筑欣赏及建筑文化比较欣论文
中国建筑艺术欣赏论文题目:中西建筑艺术欣赏及文化赏析中西建筑欣赏及建筑文化比较欣赏摘要:建筑,从人类摇篮时期便开始萌芽,在悠久的人类文明中洗练,在一代代能工巧匠熔铸下不断丰满的艺术,早已超出了科学技术的范畴,它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让我们从中窥视出人类博大精深的文明,品味镜中那个玄奥的世界。
经典建筑的只砖片瓦,无不张扬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并深蕴着一个民族的文化。
世界各族人民留给我们数不胜数的经典建筑实例,本文选择了中西不同时期建筑艺术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东西文化的特征跟差异。
关键词:中西宫廷建筑、中西民居建筑,古代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选址、布局、格调、色彩、渊源、文化差异、建筑功能、生活习惯中西古代宫廷建筑欣赏及其文化比较:以上两幅图分别显示了中西宫廷建筑的不同风格,其明显的区别一目了然,那么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呢?由于文化传统和建筑观念的差异,中西城市中建筑的设计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皇宫强调的是皇宫建筑的单体,即以某一宫殿主体作为王室权力的象征。
而中国建筑强调的是群体,它必须通过一连串空间和实体的组合交替来烘托某一特定主题。
在中国的任何历史时期中,建造的最宏大,最华丽,级别最高的每每都是皇家宫殿,它们代表中国建筑文化的精华,也最能完整的体现出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性格。
另外,中国宫殿有严格的主次、内外的差别,而西方宫殿中各种用房的设置就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国王的起居之处大多与大臣们的共处于同一楼层面,没有外在的等级差别,只是室内装修略显不同而已。
对比中西建筑艺术,我们可以发现,中西古典建筑都有各自的法式,都在历史上起了不朽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西文化在形成的渊源与缘由,发展逻辑和空间,构建理念与目的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体现和融入建筑文化和建筑风格上。
因此,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传统的不同。
中西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从建筑材料来看,中国的古建筑以木架构著称,并将其作为承重体系,因此墙体没有承重作用,只有围护功能,这样门窗可以开的很大,甚至在正面和背面全部可以作成门窗,以取得轻快华美的效果。
中外建筑史论文
中外建筑史摘要: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场所。
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受到地域、文化、历史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和外国建筑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对中国和外国建筑历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推动中外建筑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管理方式,对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建筑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和核心,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通过对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建筑历史,未来发展,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发展: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新石器时代。
这些古老的建筑物被广泛用于祭祀、住宅和宫殿等不同场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建筑艺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建筑主要是用木材、泥土和竹子建造的。
这些建筑大多是用于祭祀和住宅等日常生活所需。
这些建筑通常以天井和庭院为主要特点,以及一些装饰性的瓦片和石雕。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建筑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对砖和瓦的使用。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开始使用砖和瓦代替木材和泥土来建造建筑物。
这种技术改进为中国的建筑艺术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使得建筑的结构更加牢固和耐久。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中国建筑的特点是建筑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装饰更加精美。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们开发了新的技术,如斗拱和飞檐,用于支撑大型屋顶。
同时,建筑物的装饰也变得更加精致,以满足富人和贵族的需求。
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911年):在元明清时期,中国建筑的特点是更加注重装饰和建筑材料的使用。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们使用了大量的青石、花岗岩和大理石等材料来建造建筑物,并注重建筑物的装饰性。
中外建筑赏析论文
中外建筑赏析论文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展现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独特风貌。
在世界范围内,中外建筑各具特色,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外建筑进行赏析,探讨其设计、结构和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以木作为主要结构材料,以天地人为立构之基础。
例如,皇宫建筑如紫禁城,以其庄严壮观的外形和独特的屋檐风格闻名于世。
其传统的斗拱悬山、彩绘瓦片和雕龙画凤的装饰,展示了中国古代帝王权威与尊崇的象征。
此外,中国的园林建筑也独具特色。
比如,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细腻的布局和设计,营造了无尽的意境和富有诗意的空间。
这些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细腻的工艺,彰显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与中国古代建筑不同,西方建筑注重石材和混凝土等坚固的材料,以建筑的稳定性和巨大规模著称。
例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其高耸的尖塔和精美的立面雕塑,展示了中世纪欧洲宗教建筑的庄严和神圣。
此外,罗马的斯德归斯大教堂以其巍峨的柱廊和广阔的穹顶而闻名。
这些建筑向人们展示了西方建筑精湛工艺与宏大气势的完美结合。
除了古代建筑,现代建筑也是中外建筑中的亮点。
中国的现代建筑以其超前的设计和惊人的速度而著称。
例如,中国的鸟巢体育馆是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其造型独特、结构复杂,通过使用大量的钢材和玻璃材料,创造了一个无柱内部空间,给人一种开放和灵动的感觉。
此外,外国的现代建筑作品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美国的纽约帝国大厦以其标志性耸入云霄的尖塔和照明效果而闻名。
这座建筑物以其独特的纺锤形式和雕塑装饰,成为现代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除了设计和结构,建筑也承载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观。
其中一座最著名的例子是长城,它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长城的建设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技术水平,还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团结。
世界中外建筑艺术欣赏论文
世界中外建筑艺术欣赏论文让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艺术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必须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和着新的时代脉博去探索、去创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建筑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世界建筑艺术论文篇一:《试论建筑艺术赏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的比较,发掘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对因社会背景和民族文化的差别而形成的不同的建筑文化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中国建筑艺术西方建筑艺术建筑欣赏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具有四维空间(包括顶面)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
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结构造型、内外空间组合、装修和装饰、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实用造型艺术。
而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篇论文就将中西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入手,通过介绍各种建筑,分析其体现的内部特征。
一. 中国建筑艺术的概况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而建筑艺术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出的方形或圆形房屋发展到今天,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这其间有在崇山峻岭中蜿蜒万里的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有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前列的隋代的安济桥;有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高达67. 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而座落在北京的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古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由于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使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这一系列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建筑艺术赏析建筑艺术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古代的宫殿、寺庙,还是现代的摩天大楼、艺术馆,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建筑艺术进行一番赏析,从建筑的设计、材料选择、功能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建筑的设计是建筑艺术的核心。
每座建筑都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例如,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建筑以其优雅的线条和对称设计而著名,它们表达了古希腊人民对美的追求。
而现代主义建筑则强调功能和简约性,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和钢材,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设计的巧妙与独创性,使建筑物成为艺术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其次,材料的选择也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师通过巧妙地选择材料,使建筑物的外观更加出众。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多使用木材和琉璃瓦,给人以温暖和亲切的感觉。
而现代建筑常用的是钢材和玻璃,这些材料的运用使建筑物看起来更加现代化和时尚。
同时,合理的材料选择也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的环保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除了设计和材料,建筑的功能也是考虑的重点之一。
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居住、工作或娱乐的场所,而艺术的融入则使建筑不仅仅是功能性的,更具有审美价值。
例如,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既是艺术馆,也是博物馆。
它巧妙地融合了建筑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另外,一些奢华的酒店和度假村也通过建筑艺术的精心设计,给人们提供了舒适和惬意的环境,使人们在旅行或休闲时能够享受到艺术的美好。
建筑艺术的赏析也需要结合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和建筑物所传递的信息来进行。
每一座建筑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意义。
例如,埃菲尔铁塔是法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工业革命时期的铁艺结构。
这座建筑物不仅是一座工程奇迹,更是法国工业与艺术的结晶,象征着法国人民的创造力和自豪感。
因此,赏析建筑艺术不仅仅是欣赏其外表的美,更是理解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
最后,建筑艺术的赏析也包括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中外建筑史论文
中外建筑史论文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早已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外建筑史一直是研究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外建筑史,并对其发展和影响进行论述。
一、建筑风格的演变建筑风格的演变是中外建筑史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源于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注重平衡、和谐和气势。
从汉朝的殿堂建筑,到唐宋的寺庙和宫殿,再到明清的园林和庙宇,每一种建筑风格都有其特定的设计理念和表达方式。
而在西方,建筑风格的演变更加多样化。
从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到罗马的拱门和圆顶,再到哥特式的尖顶和中世纪城堡,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思想呈现出了极大的创新和多元化,提倡人文主义和对称性。
此后,巴洛克、新古典主义等风格相继出现,为西方建筑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二、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技术在中外建筑史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古代,对木材和砖石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木构建筑和石构建筑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且极具特色。
另外,中国还在早期使用了瓦斯曲技术,即将砖石与木材结合起来,使建筑更加耐久和美观。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加注重结构的创新和工程学的应用。
罗马时期的古代浴场和剧场,展示了古罗马人对水力和世界布线的深入理解。
此外,拱门和圆顶的引入为建筑结构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使大型建筑得以实现。
三、建筑与社会的关系建筑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
在中国,建筑一直被视为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古代帝王修筑宏伟的宫殿和陵墓,既体现了权力的集中,也展示了文化的繁荣。
同样,在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是宗教力量和社会统一的象征。
建筑物的形式和规模往往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状况。
此外,建筑也与环境和气候密切相关。
在中国,古代园林以及北方的宅院都充分考虑到了气候变化和景观的要求。
而在西方,由于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古希腊的建筑形式更加开放,强调与环境的融合。
四、中外建筑对比与影响中外建筑史的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建筑文化的异同和交流影响。
从中西方艺术比较论及建筑艺术差异
从中西方艺术比较论及建筑艺术差异某某某摘要:艺术作为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表现手法,直接反映人的主观意识。
中西方艺术差异离不开巨大的文化差异。
作为艺术的一种。
建筑是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建筑的形式反映且丰富着文化的内涵,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根源于文化艺术的差异。
关键词:艺术建筑差异一,总体概述中西方艺术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艺术的载体是人,中西方艺术的差异根源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从根源和发展情况来看,东方属于农业陆地文化,西方相对外倾,属于商业海洋文化。
两种文化孕育出的内动力是不同的。
东方主含蓄,以中庸谦和为主,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推向极致;西方重开放理智,推崇数学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惯常推理演绎剖析。
因而,东方艺术常以含蓄的手法表现,“意在笔先”,西方艺术多夸张,严谨准确,“以形为上”。
二,总体概括中西方艺术差异。
总体上看,中国艺术表达含蓄,主“写意”,偏重于内在的精神修养,尤为注重表现内在神情气韵,意境格趣;西方艺术相对开放,主“写实”,多在对外部世界的关注。
在文学方面,中国文学重含蓄,竭力体现意境,意象审美,多在辞藻、修辞及意境等的表现;西方文学比较直白,大胆浪漫,开放。
书法方面,中国书法多是以“我”,为核心的小景,小情,小制作,即“三大行书”,多是“自我情感的宣泄”,多像“散文诗”;西方则相对气势恢宏,庄严厚重,像“史诗”;绘画方面,中国主“线”,重写意,为散点透视,讲究神似;西方重“形”,讲究逼真,透视更为严谨准确;雕塑方面,中国注重由内而外的精神折射,以物喻人,天人合一;西方雕塑以“人体”为主,注重人体与精神的统一;音乐方面,中国音乐是一种伦理型的、非逻辑性的。
讲究音乐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
西方音乐是理性化、生活化、程式化,且曲风严谨的。
舞蹈方面,中国舞蹈重队制,强调整体韵律和谐之美;西方舞蹈更重视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和展示,更为热情外向,情感表达更为直接;戏剧方面,中国戏剧有很强的抒情诗歌的传统,西方则有着很强的叙事传统;电影曲艺方面,中国更偏于“怀古”,西方则偏于“崇前”,题材倾向于未来。
中外建筑史论文
中外建筑史(论文)活着界建筑艺术百花园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朵奇葩,它自成体系,独立进展,绵延数千年,直至20世纪初还维持着自己的造型特点和布局规那么,并传播阻碍到东亚等临近国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进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的进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早、中、晚五个历史时期。
大约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显现规模较大的宫殿和陵墓,和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
与此同时,木构架也慢慢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随着公元5世纪左右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新的生产关系和中央集权的成立,经济趋于繁荣,社会相对稳固,故而有能力修建起规模空前的宫殿、陵墓、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等,建筑技术有了专门大进展,建筑艺术形态日渐成熟,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点已大体形成,而后通过500连年的进展演变,至唐宋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进展到了它的顶峰,显现了那时世界上最大、计划最周密的都城——长安城。
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时期,中国古建筑在某些方面更趋完美,但同时也走向衰微。
闻名的明清“北京城”是在元多数城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中国古代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计划思想在此取得了最完整、最出色的表现,其建筑群体布局艺术可谓臻于化境。
始于商周时期的中国园林,至明清时也达到了极度的艺术境遇,闻名的皇家园林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那么以江南的苏州、扬州等地最为兴盛,名园佳作不胜列举。
另外,在明清时期,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相当的进展,现存的闻名建筑有西藏的“布达拉宫”、日喀那么的“札时伦布寺”,和云南傣族的“缅寺”、贵州侗族的“风雨桥”等等,形成了各族建筑群芳吐艳、异彩纷呈的现象。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以汉民族木构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自古以来就以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而称赞于世。
这种建筑风格在其漫长的进展进程中,慢慢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体系和鲜明而一贯的特点:它以木构架要紧结构方式,并制造了与这种结构方式相适应的各类平面形式和外观造型,常采纳的是一种被称为“抬梁式”的木构架结构体系。
浅析西方与中国建筑风格论文
浅析西方与中国建筑风格论文浅析西方与中国建筑风格论文在概述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分别对西方建筑风格及中国建筑风格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体现建筑造型风格美的措施,最后反思我国在建筑风格(特别是民族风格)方面的问题。
1. 建筑风格概述任何与艺术相关的作品都有风格可言,有些是以历史背景来分类的,如巴洛克风格以及后现代风格等等;有些是以个人色彩来分类,如莱特风格或罗丹风格等等;也有些更细微的分法,是以创作者个人不同时期为基准,如画家毕加索的蓝色时期与粉红色时期等等。
对风格的探讨,研究者一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大体上的共识为,风格是作品在外表形式上,利用共同的元素和固定的手法,而达成许多类似的组合。
建筑以其不同的艺术风格而被人们所认知。
就世界范围的大文化圈的空间区域来划分,建筑有西方建筑风格、伊斯兰建筑风格、中国建筑风格、印度建筑风格和俄罗斯建筑风格等类型。
就一个较小的地域范围而言,如较晚近的欧洲建筑,至少从中世纪晚期的哥特建筑,已可以分出法国风格、意大利风格、英国风格和尼德兰风格等地方性建筑的细微区别。
在东亚文化圈中,中国风格、日本风格、朝鲜风格、东南亚风格又各不相同。
仅以印度建筑而言,就有印度教建筑、印度佛教建筑及印度伊斯兰教建筑等风格上的差别。
而传统中国建筑,不仅有民族的差异,如西藏建筑、新疆建筑、西南少数民族建筑等,而且有北方建筑、江南建筑、岭南建筑和荆湘建筑等的区别。
风格的另一种含义是把某个时代的重要文化标志、审美对象的美学效果等诸多因素集结在一个概念之中。
我们说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以及国内正在盛行的“欧陆风格住宅”等等,都把一定历史时期的主要的或大量的建筑物所显示的特征,用风格二字概括。
这类“风格”的说法,可以是一种简单的年代问题,可以被认为是一套规范形式的应用,也可以专指某一时代的一种共同审美追求。
2. 西方建筑风格特征分析在西方中世纪,先后经历了早期基督教建筑、罗马风格建筑、哥特建筑等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
中外建筑史论文范文
中外建筑史论文范文以下是一个关于中外建筑史的论文范文,长度超过1200字。
标题:中外建筑史中的文化交融与影响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外建筑史的探讨,揭示了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从东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对比中西方建筑特点的对照,分析了中外建筑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并探讨了其背后的原因。
最后,结合现代建筑实践,对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意义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外建筑史、文化交融、影响、对比、背景、原因一、引言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下产生并发展。
中外建筑历史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领域,探讨了东西方建筑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和学习。
本文将着眼于中西建筑在文化交融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希望通过对比研究,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二、中外建筑文化背景对比中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存在明显的区别。
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中国建筑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追求和谐和平衡的美。
而西方建筑则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注重对称和几何形态的运用。
这两种不同的建筑文化背景影响了中西建筑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成为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
三、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1.建筑风格的影响:中西建筑在风格上出现了明显的相互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亭台楼阁在明清时期受到了西方建筑希腊柱和罗马拱的影响,形成了中西风格的交融;而在近代,中国建筑则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元素,展现出新的风貌。
2.建筑技术的转化:中外建筑交流过程中,技术的转化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和斗拱技术对西方建筑起到了示范作用,而西方的砖石结构和青铜铁质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建筑发展。
3.建筑观念的碰撞:东西方建筑观念的差异在文化交融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西方建筑强调个人自由和创造力,而中国建筑则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这种观念上的差异,使得中外建筑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四、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原因分析在中外建筑文化交融过程中1.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东西方建筑在交融过程中,经济和政治因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建筑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中西合璧现代建筑设计艺术的对比、餐饮建筑设计中徽文化元素的运用…
建筑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中西合璧现代建筑设计艺术的对比2、餐饮建筑设计中徽文化元素的运用3、结构找坡地下室的建筑设计4、建筑设计的景观生态补偿分析5、基于建筑设计的几个问题分析全文总字数:19329 字篇一:中西合璧现代建筑设计艺术的对比中西合璧现代建筑设计艺术的对比摘要:逻辑思维能力是建筑设计的基础。
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空间美感,感性的形象思维能力却创造出打破常规的建筑设计作品。
只有把理性逻辑思维能力与感性形象思维能力相结合,才能创造设计出适应市场作品。
建筑设计作品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想象性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对建筑艺术性和独特性的设计与完成。
本文通过对国家体育馆和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建筑设计杰作的对比分析发现,形象思维在建筑设计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筑设计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产生灵感,发挥想象力都要依靠形象思维来完成,才能创造出人类建筑设计学的杰出作品。
关键词:中西合璧;现代建筑设计;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一、引言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设计门类,在特定的环境及空间内,运用建筑设计中既定的艺术语言来营造出整个建筑的空间感与通透感,从而使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这就需要建筑设计者本人运用理性的逻辑思维去思考整个建筑设计方案的诸多方面。
建筑设计的基础是建筑设计者的逻辑思维能力,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空间美感。
然而,当建筑作品需要更深层次的含义来体现其艺术价值时,建筑设计者就要具备感性的形象思维能力去创造出打破常规的建筑设计作品。
逻辑思维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工具,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的过程。
建筑设计要求设计师善于思考,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充分考虑建筑设计过程的诸多因素。
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表现为头脑中的想象与假设。
在建筑设计领域占据很大的比重,建筑设计师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产生灵感,发挥想象力都要依靠形象思维来完成。
二、建筑设计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相互关系(一)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抽象的逻辑思维是形象思维具体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这样形象思维才会出现,艺术设计的灵感也会应运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序列号__54__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岭南建筑与艺术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技术与艺术
学院轻工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1班学号 3113002040 姓名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
2015年4月25 日
建筑是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为自身创造的物质环境,同时又是精神文明和综合艺术的承载体,是社会文明演变与历史发展的积淀和见证。
建筑的创造与发展,建筑体系的构设,建筑风格的形成,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历史和经济条件、人文意识的制约。
因此,一个地方的建筑必然包含着这地方的历史文化。
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来谈岭南建筑中的岭南文化,就像是班门弄斧一样,虽然从建筑中会或多或少的感受出一些文化气息来,不过也不过是浅显的认识罢了,因此只能称为“初识”。
岭南位于中国南方,因在南岭(又称五岭)之南得称。
岭南地形复杂。
广东背靠五岭,面向南海,与海南岛隔琼州海峡相望。
广东境内,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还有岛屿与漫长的海岸线。
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5.5%,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和粤西的内陆地区。
复杂的地理条件,是造成岭南建筑形制上多元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风、防雨、防腐是共同的要求,以后发展起来的岭南建筑,不论是木、石、砖结构,都十分注意抗击自然袭扰功能。
气候条件对岭南建筑注重通透的共同风格特色,起着决定性作用。
建筑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历代的建筑记载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变迁的的特征和内容。
雨果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建筑通过其形态、风格、价值以及与周围的空间形象表征文化的内涵,这种文化既是一种物质环境文化,又是一种寄托环境所渗透和展示的特殊精神氛围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
岭南不仅是我国改革
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迅速,而且由于岭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原因,形成了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
岭南的历史进程,决定了岭南建筑相应的发展时期。
大致是先秦及以前是萌芽时期,秦汉至南北朝是起步时期,唐宋五代是形成时期,明清是成熟时期,晚清及民国是演变时期。
岭南历史的演变必然具体地反应到建筑上:比如军事上,秦汉时期兴建的堡城塞峰,反映了这一时期巩固统一与割据守土的斗争;明清时期卫城所城、炮台峰隧的营建,表明了岭南在抵御外伤、镇压反抗、巩固封建统治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至于烈士陵园、纪念碑等建筑的构造,表明了近代岭南的觉醒和斗争之激烈。
岭南建筑的民俗文化背景可分为内、外部因素来分析。
就内部状况而言,岭南地区土著文化为百越文化。
随着北方汉民族的大规模迁徙南下,融合衍变为属于汉文化的广府、客家和福佬三大民族为主体的多元文化组合,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文化区及相应的文化核心区和文化亚区。
就外部因素而言,岭南周边的地域文化,视其发展与传入状况及毗邻位置,因时因地有不同的影响。
比如秦汉以前,较多受到楚文化的影响,秦汉以后,中原文化、两湖文化、江南文化先后省较大影响。
粤北受湘赣文化,粤东受闽南文化的影响更为宜接。
岭南建筑文化历史悠久,而最能体现其风格的则是广东民居。
从岭南建筑的重要标志骑楼到潮州的九宫格式建筑群,从五邑的雕楼到客家的围屋,从西关大屋到东山洋房,广东民居自成套路,最早把现代住宅和中国传统精神结合起来作为探索。
广东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
广府建筑、客家建筑和潮汕建筑三种风格,通常所认识的岭南建筑,其实就是广府建筑。
珠江三角洲民居中的大中型住宅基本格局为“三间两廊”。
有地位人家以镬耳屋风火墙为特色。
砌墙材料由三合土、卵石、蚝壳、砖等。
清代以后多用青砖。
清末在广州的西关民居密集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独特风格的西关大屋民居。
内部布局紧凑,间隔灵活,正立面之门以“三件头”(脚门、趟拢和大门)、水磨砖墙面、花岗石墙脚等构成其外表风貌。
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在侨乡出现有异国风格的雕楼,在城市出现别墅式居宅,在商业繁华的城镇街道两旁出现骑楼。
均是开南国建筑风气之先。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组成,它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特色和文化特点。
从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出本地区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与外来文化的交流。
它是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达,而不仅仅作为一个建筑体,更是一种“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