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强迫检查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强迫症的认知行为疗法及案例分析
强迫症的认知行为疗法及案例分析引言: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会出现反复的强迫思维和行为,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帮助其摆脱强迫症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强迫症的认知行为疗法,并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来说明其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介绍: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思维和行为模式,并通过改变这些模式来缓解心理疾病的症状。
在强迫症的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重构:患者往往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或过度担忧的认知,认为某些事物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治疗师通过与患者合作,帮助其辨别这些错误的认知,并替换为更合理和积极的认知。
例如,患者可能认为不按照特定顺序做事情会导致不好的结果,治疗师可以引导患者思考其他可能的结果,以减少强迫行为。
2. 暴露与反应阻止:这是认知行为疗法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患者被暴露在触发其强迫行为的情境中,但被要求不采取强迫行为。
通过逐渐增加暴露的时间和强度,患者逐渐适应并减少了对强迫行为的依赖。
3. 心理教育:治疗师向患者解释强迫症的病因和机制,帮助其理解自己的症状。
这有助于患者减少对强迫行为的恐惧和焦虑,并增强对治疗的合作性。
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个26岁的年轻人,患有强迫症已有五年之久。
他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清洁和整理上,例如,他要反复洗手、整理家具等。
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社交生活。
小明寻求了心理咨询,并接受了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
治疗的第一步是心理教育,治疗师向小明解释了强迫症的病因和机制。
小明原本认为自己的强迫行为是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但治疗师告诉他,这种担忧是过度的,而且强迫行为并不能真正避免灾难。
接下来,治疗师与小明一起进行认知重构。
他们一起分析小明的强迫思维,并找到了一些不合理的认知,例如,他认为只有通过强迫行为才能保证安全。
治疗师帮助小明思考其他可能的结果,例如,他可以通过逐渐减少洗手次数来减少强迫行为,而并不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强迫症的案例分析报告
强迫症的案例分析报告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以下是对几个典型强迫症案例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强迫症的症状、成因及治疗方法。
案例一:_____,28 岁,女性,强迫清洁_____是一位办公室职员,她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清洁自己的家。
她觉得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必须一尘不染,每天至少要拖地三次,擦拭家具数次。
即使已经非常干净了,她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清洁行为。
如果有一点灰尘或者污渍,她就会感到极度的焦虑和不安。
这种强迫清洁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
她经常因为清洁而迟到,与朋友和家人的社交活动也减少了,因为她觉得没有时间去参与。
在工作中,她也因为过于关注清洁而无法集中精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经过深入的交谈和心理评估,发现_____的强迫症成因与她童年的经历有关。
她小时候生活在一个不太整洁的环境中,父母经常因为家务问题争吵。
这让她内心深处产生了对混乱和不洁的恐惧,认为只有保持绝对的清洁才能避免冲突和不安。
针对_____的情况,治疗方案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强迫观念和行为是不合理的,并通过逐渐暴露于不清洁的环境中,来减轻她的焦虑。
同时,配合使用抗焦虑药物,缓解她的焦虑症状。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_____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她逐渐减少了清洁的次数,能够合理分配时间用于工作和社交,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案例二:_____,35 岁,男性,强迫检查_____是一名工程师,他每次出门前都会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电器是否关闭。
即使已经确认过多次,他还是无法放心地离开家。
这种强迫检查行为常常导致他上班迟到,也让他在旅行或外出时感到极度的紧张和不安。
进一步了解发现,_____的工作压力较大,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这种过度的责任感和对不确定性的恐惧,逐渐发展成为了强迫症。
强迫症治疗的成功案例治愈的奇迹与希望
强迫症治疗的成功案例治愈的奇迹与希望强迫症治疗的成功案例——治愈的奇迹与希望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会出现强烈的无法抑制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然而,许多强迫症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方法和坚定的意志成功克服了这一障碍。
本文将介绍几个强迫症治疗的成功案例,展示了治愈强迫症所带来的奇迹和希望。
案例一:小明的胜利小明是一个28岁的年轻人,他患有强迫症已有十多年的时间。
他的强迫行为表现为反复洗手和检查门窗等,给他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小明开始时对治疗心怀疑虑,但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他逐渐接受了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小明接受了一系列的暴露与反应预防(Exposureand Response Prevention, ERP)的训练。
通过反复暴露于他引发强迫行为的刺激,并且不再执行强迫行为,小明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并放松行为。
几个月之后,小明的强迫症状明显减轻,他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交和工作环境。
案例二:女神的转变女神是一个40岁的职业女性,她的强迫症主要表现在对家居整洁的强迫追求上。
她会反复清洁家里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储存和整理物品。
这种强迫行为严重影响了女神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女神通过寻求心理治疗师的帮助,逐渐改变了她对于完美和整洁的执着追求。
治疗师采用了认知重组和正念禅修等方法,帮助女神接受事物的不完美性,并且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态。
通过不断练习和努力,女神逐渐改变了她的思维模式,找到了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只是两个强迫症治疗成功案例的缩影,但它们展现了治愈强迫症所带来的奇迹和希望。
强迫症患者只需积极主动地寻求专业的治疗和支持,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症状,便有望走出困境。
强迫症的治疗应该综合运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在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个案效果评估
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个案效果评估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强迫性行为和思维,给其带来严重的困扰。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有助于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评估认知行为治疗在强迫症个案上的效果。
一、个案背景本个案是一位22岁的女性患者,主诉自己近期出现反复洗手、整理物品等强迫性行为,占据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严重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
经过专业人员的初步评估,确认为强迫症。
患者同意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治疗过程1. 初始评估在治疗开始之前,医生充分了解患者症状的具体表现、持续时间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与患者交流,医生了解到患者有强迫性洗手和整理物品的行为,且时间长达数小时,已经影响到她的工作和社交生活。
医生针对患者的主要症状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2. 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认知行为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与患者一起分析她强迫性行为背后的深层认知,并帮助她识别其中的错误思维。
例如,患者认为如果不反复洗手,她会染上疾病或造成他人受伤。
通过与医生的交流和讨论,患者意识到这种思维是不合理和夸大的,逐渐改变了这些错误认知。
3. 行为曝露行为曝露是认知行为治疗中的应用技术之一,通过让患者暴露在引发强迫行为的场景中,并限制其进行强迫行为,从而帮助患者逐渐降低强迫行为频率和持续时间。
在治疗中,医生与患者一起确定了一系列曝露计划,并逐步实施。
例如,让患者在不进行洗手的情况下触碰一些表面,通过逐步减少洗手次数和时间,帮助患者克服强迫行为。
4. 心理教育和技能训练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向患者提供了关于强迫症的相关知识和心理教育,帮助患者理解疾病的成因和发展机制。
医生还教授了一些应对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以帮助患者应对焦虑和压力。
三、效果评估治疗期间,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多次评估以评估治疗效果。
在治疗开始三个月后,患者的强迫症状明显减轻,洗手和整理行为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明显降低。
强迫症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涉及一名患有强迫症的年轻女性,因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的隐私信息而引发的一系列法律争议。
原告(以下简称“甲”)是一名患有强迫症的年轻女性,长期受到强迫症症状的困扰。
为了寻求心理治疗,甲在网络上寻求帮助,并结识了一名自称是专业心理医生的网络用户(以下简称“乙”)。
在乙的指导下,甲开始尝试使用一些心理治疗方法,其中包括分享自己的隐私信息。
在一段时间内,甲在乙的鼓励下,在网络上公开了一些个人的隐私信息,包括家庭背景、工作经历、生活琐事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隐私信息被乙非法使用和传播,严重侵犯了她的隐私权和精神健康。
甲因此提起诉讼,要求乙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甲在网络上公开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是否构成自愿?2. 乙是否构成侵犯甲的隐私权?3. 甲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是否成立?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甲在乙的指导下,出于寻求心理治疗的目的,在网络上公开了一些个人隐私信息。
虽然甲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自愿性,但考虑到甲患有强迫症,其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因此,甲的行为不能完全等同于完全自愿。
关于乙是否构成侵犯甲的隐私权,法院认为,乙在未征得甲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和传播甲的隐私信息,已构成对甲隐私权的侵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乙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关于甲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法院认为,乙的侵权行为给甲的精神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甲有权要求乙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乙赔偿甲精神损害赔偿金人民币五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强迫症患者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以下是对本案的几点分析:1. 强迫症患者隐私权的特殊性强迫症患者由于心理疾病的特殊性,其隐私权的保护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患者需要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痛苦和困扰,以寻求心理治疗;另一方面,患者又担心自己的隐私信息被他人利用和传播,从而加重心理负担。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反思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反思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的方法,通过帮助个体理解和改变其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下面是十个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反思,以展示其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和效果。
1. 案例一:抑郁症李某因工作压力大和人际关系紧张而陷入抑郁症。
通过CBT,他学会了认识到自己负面的思维模式,如过度自责和消极预期。
他通过替换这些负面思维为积极的、更现实的想法,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善自己的情绪。
最终,他恢复了心理健康。
2. 案例二:焦虑症张某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经常担心各种可能的危险和不安全感。
CBT帮助她了解到这些担忧是过度的,并教给她如何通过逐步面对自己的恐惧来减轻焦虑。
她学会了放松技巧和正面自我对话,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
3. 案例三:强迫症王某有强迫症,经常陷入反复的洗手和检查行为。
CBT帮助他认识到这些行为是他的强迫思维和恐惧的结果。
通过逐渐暴露于触发他强迫行为的情境,并学习适当的思维重塑技巧,他成功地减少了强迫行为的频率和强度。
4. 案例四:恐慌症王某患有恐慌症,经常出现突然的恐慌发作。
CBT教给她如何通过深呼吸和身体放松技巧来缓解恐慌症状,并帮助她面对她的恐惧触发因素。
她逐渐恢复了对日常活动的信心,并摆脱了恐慌症的困扰。
5. 案例五:社交恐惧症李某因社交恐惧症而避开社交场合,导致他的职业和个人生活受到影响。
CBT帮助他了解到他的担心和负面自我评价是过度的,并通过逐渐暴露于社交场合和改变他的思维方式来减轻恐惧。
他逐渐恢复了社交能力,并取得了职业上的成功。
6. 案例六:睡眠障碍张某长期遭受失眠的困扰。
CBT帮助她识别和改变她的不健康睡眠习惯和负面的睡眠信念。
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制定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和学习放松技巧,她最终恢复了良好的睡眠质量。
7. 案例七:饮食障碍李某患有进食障碍,经常以控制饮食来应对自己的情绪。
应对强迫症的行为疗法一个成功的案例报告
应对强迫症的行为疗法一个成功的案例报告应对强迫症的行为疗法:一个成功的案例报告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帮助患者摆脱困境变得尤为重要。
尽管存在多种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本文将重点介绍行为疗法在一个成功的案例中的应用。
该案例是一个36岁的女性患者,她已经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强迫症并且长期受到困扰。
在治疗开始时,患者的强迫症状主要包括频繁的洗手和清洁行为。
她强烈相信如果她不按照特定的顺序和频率洗手,她会感染疾病,这导致她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满足这些强迫行为。
她对干净和卫生的执着也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为了治疗这位患者的强迫症症状,行为疗法被应用并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在评估期间,患者与治疗师进行详细的谈话,在谈话中她描述了她的强迫症症状和相关的焦虑。
治疗师详细记录了她的强迫行为的细节,包括执行频率、时间和不适感等因素。
这种详细记录帮助治疗师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症状,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接下来,治疗师提出了一个渐进暴露的行为疗法方案。
该方案旨在帮助患者逐渐减少和控制她的强迫行为。
在治疗的早期,治疗师与患者一起探索可能导致强迫行为的触发因素,并鼓励她意识到这些触发因素可能是无害的。
然后,治疗师引导患者逐渐减少执行强迫行为的频率和时间。
例如,她可以每天逐渐减少洗手的次数,并逐渐延长两次洗手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与患者密切合作,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他们一起分析每次减少强迫行为后的感受和体验,以帮助患者认识到她可以应对这种困境。
治疗师还与患者一起制定了应对焦虑的方法,例如深呼吸和冥想练习。
这些方法帮助患者在减少强迫行为的过程中保持冷静和放松。
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逐渐掌握了控制和减少强迫行为的技巧。
她学会了在面对强迫冲动时忍受不安和焦虑,并逐渐意识到这些冲动是暂时的和可控制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强迫症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强迫症治愈案例
强迫症治愈案例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会出现反复重复某些行为或思维,无法自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位患有强迫症的女性,经过治疗后成功战胜疾病的案例。
一、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小李,女性,25岁。
因为工作压力大和家庭问题等原因,她在两年前开始出现了强迫症状。
主要表现为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闭、电器是否关闭、水龙头是否关紧等等。
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到她认为的完美状态,就会不停地重复检查,并且每次都要检查很多遍才能放心离开。
二、治疗过程1. 寻求专业帮助小李意识到自己存在问题后,开始通过网络搜索了解相关知识,并在网上寻找了一些自我调节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于是她决定寻求专业帮助。
2. 接受心理治疗小李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了认知行为治疗(CBT)。
治疗过程中,医生通过与小李交流了解她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并帮助她找到了一些替代行为,逐渐减少了反复检查的次数。
同时,医生还教给小李一些放松技巧,帮助她缓解焦虑情绪。
3. 用药辅助治疗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小李还接受了药物治疗。
医生开给她一些抗抑郁药物和镇静剂,帮助她缓解情绪波动和焦虑情绪。
4. 家庭支持在治疗过程中,小李的家人也非常支持她。
他们经常陪伴她去医院就诊,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她很多关爱和理解。
三、治疗效果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后,小李的强迫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她不再反复检查门窗等事项,并且可以更加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同时,她也学会了很多放松技巧,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可以更好地应对。
四、总结强迫症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心理障碍,患者需要及早寻求专业帮助。
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以相互结合,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同时,家庭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人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理解。
最终,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综合治疗,才能帮助患者战胜强迫症。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1. 病例介绍小明,男,23岁,大学生。
小明在高中时就开始出现强迫症状,表现为反复洗手、核对、整理等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的社交能力极为有限,经常因为强迫症状而感到沮丧和绝望。
2. 治疗过程小明的家人发现了他的问题后,立即带他到了当地的心理医生那里进行治疗。
在初诊时,医生认为小明的症状十分严重,需要进行长期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小明接受了每周一次的心理治疗,同时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
在治疗的过程中,小明经历了很多痛苦和艰辛,但是在医生和家人的帮助下,他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强迫症状。
他学会了通过各种技巧来减轻强迫行为的冲动,同时也学会了更好地面对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在治疗的最后阶段,小明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他重新投入到了学习和社交中,并且也学会了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3. 治疗效果小明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他的强迫症状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
他的家人和朋友都看到了他的变化,他们对于小明的康复都十分高兴并且感到鼓舞。
小明自己也对于自己的变化感到十分满意,他觉得自己重新拥有了生活的希望和动力。
4. 治疗点评小明的治疗过程虽然十分艰辛,但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是因为小明能够及时寻求帮助,并且得到了专业的心理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小明自己也非常配合治疗,他积极参与心理治疗中的各种练习和技巧,并且按时服用药物。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小明的康复,使得他能够重新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
小明很幸运的是有一个支持他的家人和朋友圈。
他们不断给予他鼓励和支持,使得小明能够坚持治疗并且走出困境。
强迫症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维持的心理疾病,而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小明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强迫症的治疗需要患者本人积极配合,同时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和专业医生的指导。
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够真正走出困境,重获新生。
社会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强迫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帮助。
一例强迫行为的咨询案例报告
内向拘谨 , 处处严格要求 自己, 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3 . 咨询师观察和他 人反 映 2 . 主诉 和个人陈述
咨 询 师观 察 到求 助者 穿 着校 服 ,讲 话声 音 模
主诉 : “ 两 周 以来 因书包 不 知 往哪 儿放 而 焦虑
・ 心 理咨询技术 ・
室 到叙 述 完 毕 , 都表 现得 郁 郁 寡 欢 , 很少说话 , 情 状 , 但与 强迫 症状 相 比,焦 虑症 状不 是 主要 的 , 而 绪焦 虑 。 班 主任 反 映 : 李 某 内 向少 言 , 安 静 听话 , 做 事
一
是 强 迫症状 的伴 发 症状 , 因此 可 以排 除焦虑 症 。 ( 4 ) 与抑 郁症 相 鉴 别 : : 求 助者 有 情 绪 低 落 , 少
郁பைடு நூலகம்。
向认 真仔 细 , 并学 习成 绩 较 好 , 朋 友 不 多但 在 班 言寡语 的表现 , 但 不是 主要 症 状 , 因此 可 以排 除抑 里没 有 跟其它 同学发 生 过矛 盾 冲突 。
4 . 评估与诊 断分析
4 . 1诊 断结 论
5 . 原 因分析
5 . 1生物 因素 1 6岁 , 男生。
不安 、 情绪低落 、 无法 集 中注 意力 听 课 , 学 习效 率
6 2
糊, 情绪低落 , 言语磕巴 , 无幻觉 、 妄想 , 无 智 能 障
碍, 自知 力完 整 , 有 明 确 的求 助 要求 。从进 入 咨} f 珂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9 卷 总第 1 6 2 期 2 0 1 4 年第 9 期 总第 9 5 9 页
期发生 , 不 良情 绪 行 为 持续 一 个 月 , 评为 1 分; 该 求 助者 表 现 出焦虑 、 烦躁 、 强 迫思 维 、 强 迫行 为 、 睡
认知疗法结合催眠疗法治疗强迫症一例
不眨动 , 眼球也很少转动后 , 开始轻 声诵读催 眠指 导语 , 使 其
进入催眠状态[ 4 1 。在催眠状态 下的暗示诱导语 为 : “ 你现在 正 处于非常舒适 的催 眠状态 , 你一定要仔 细倾 听我说 的话 , 也绝 对要按我的话 去办 。呼吸是我们无需控制就可 以进行的无意 识动作 , 即使我们不想它 , 我们仍然可 以顺畅呼吸 , 这很平 常, 你也可以很轻松的做 到。我知道你 自己也很明 白你总是思考 呼吸是不合理的 , 是毫无意 义的 , 既然是不合理 的、 毫无 意义 的, 那就不应该去想 , 不应该去做 , 你 自以为你无力摆脱 , 其实 你完全能够摆脱 , 你也是一个 有毅力 的人 , 只要你想摆脱 就一 定能够摆脱 , 而旦也很容 易摆 脱 , 这 其实并不是很难 的 , 你完
中, 强迫症的 比例不低 , 有研究认为可达 总求询 率的 1 6 . 1 2 %,
平均起病年龄 为 2 2 . 1 9岁 。其 中大学生 强迫症状在心理障碍 中 占首位 , 其症 状典型 , 特 异性 高 , 由于痛苦程 度较大 , 因此
强迫症状。结合其 S C L . 9 0测评结果 , 推断其是 以强迫观念强 迫行为为主的强迫性神经症I 3 ] , 伴 有焦虑 。
一
般情况 下 , 强迫症 患者在接受认 知疗 法的初期脱 失率和治
其夸张虚假 , 但是那些不 合理 的担 t k , 由于长期存在 已进 入潜
意识 , 成为不必经过检验 的约定俗成的坚守信念 , 所 以内心对 此 的恐惧与担心 一直存在 。这 些东西必须改 变 , 必须被 彻底 消除 , 否则它就会继续 隐藏在深处给 强迫 观念及行 为的出现 提供源源不断 的动力 , 就像是 草根 , 不把它们割 除 , 还会 持续
处理强迫症的认知行为疗法案例研究
处理强迫症的认知行为疗法案例研究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是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负担。
在心理学领域,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认为是最有效的强迫症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研究,介绍认知行为疗法在处理强迫症中的应用和有效性。
案例描述:小明,一个26岁的年轻人,最近几个月来逐渐出现了强迫症的症状。
他经常担心自己家中门窗是否关好,害怕发生入室盗窃事件。
每当他离开家门时,必须多次检查门窗是否关紧,否则他无法安心离开。
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干扰了他的生活,导致他每次外出花费大量时间在重复检查上,且心情紧张不安。
认知行为疗法的介入:为了帮助小明解决强迫症的困扰,他接受了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
治疗师首先与小明进行初步访谈,了解其症状特点和心理背景。
治疗师发现,小明对盗窃事件的害怕来自于以往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新闻的影响,他对安全的需求达到了强迫症的程度。
认知部分的介入:在认知部分的治疗中,治疗师帮助小明意识到他的恐惧是由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引起的。
他们一起进行负面思维的识别和替换。
例如,小明经常担心自己离开家门后会发生入室盗窃,治疗师帮助他分析这种思维的不合理性,并引导他转而关注其他可能的结果,如“家里的东西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安全的”。
行为部分的介入:在行为部分的治疗中,治疗师使用暴露与反应阻断的技术帮助小明逐渐减少对门窗的反复检查行为。
治疗师和小明制定了一份逐渐减少反复检查行为的计划,比如从每次都要检查5遍减少到逐渐只检查1遍,然后再逐渐放松检查的次数。
在每次逐渐减少检查行为后,治疗师会帮助小明分析他的情绪和体验,以便帮助他认识到减少检查行为并不会带来灾难。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强迫症症状有明显改善。
他逐渐学会了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来对待自己的恐惧,并成功地减少了对门窗的反复检查行为。
他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不再受到强迫症的困扰。
结论:以上案例研究表明,在处理强迫症时,认知行为疗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某患者因为强迫症已经困扰多年,每天都要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闭好、电器是否关掉等等,每次检查都要花费数小时的时间,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经过心理医生的评估,确定了该患者确实患有强迫症,需要进行治疗。
治疗方案如下:1.认知行为疗法该患者因为常常觉得自己的检查还不够充分,所以每次检查都反复进行,认为这样才可以保证家里的安全,但实际上这种行为会不断增加他的强迫症状。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医生首先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思维,并教给患者一些正常的思考方式,帮助患者逐渐转变思考习惯。
2.暴露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通过暴露疗法来让患者克服自己的强迫症。
暴露疗法是通过暴露患者坚持不放的恐惧源,然后逐渐让患者接触到这些源头,让患者克服恐惧,并发现原本担心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可怕。
在该患者的治疗中,医生会让患者正常地出门,或是不检查门窗、电器的开关等等,让患者逐渐适应平常的生活。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也是强迫症治疗的一种有效方式。
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生给予了一些抗焦虑类的药物,帮助他缓解紧张、压抑的情绪,减少强迫症状的出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单独使用,需要与其他治疗方式结合使用。
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该患者已经完全克服了强迫症的症状,不再需要不断检查门窗、电器等等,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他也意识到了自己过去的错误思考方式,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再困扰于强迫症的困扰中。
总结: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在治疗中需要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以及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疗,不可单一使用。
同时,患者也需要具备疗效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师的要求,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反复的强迫行为和思维,常常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困扰和苦恼。
治疗一例强迫症患者需要综合运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例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案例及点评。
1、个案患者情况:患者小王,男,25岁,大专学历,工作稳定。
患者主诉出现反复洗手的行为,并且对自己的洁净度产生了极大的焦虑和恐惧。
患者表示自己每天需要洗手20次以上,每次洗手都要用肥皂和热水反复揉搓,还要反复确认是否洗干净了。
患者表示这种行为已经持续了3个月,导致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困扰,也影响了工作和社交。
患者同时也感到对这种行为无法控制,但又无法停止。
2、治疗过程:患者在就诊后首先进行了全面的心理评估,包括病史采集、心理测试等。
通过评估,确定了患者的确是患有强迫症。
在确定了诊断后,患者接受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1)心理治疗:患者接受了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心理治疗。
治疗师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和良好的治疗关系,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强迫行为和焦虑感受的产生机制,通过逐步暴露和反应阻断的方法,帮助患者改变强迫行为。
治疗师还对患者进行了认知重建的训练,帮助患者调整不合理的思维和认知模式。
(2)药物治疗:患者在心理治疗的也接受了药物治疗。
经精神科医生评估,患者开始使用SSRI类抗抑郁药物,用药剂量逐步增加,直至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3、治疗效果及点评:经过3个月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的强迫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患者每天洗手的次数明显减少,对洁净度的焦虑感也有所减轻。
患者表示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工作和社交也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这个案例中,治疗采用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心理治疗通过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强迫行为和焦虑感受的产生机制,帮助患者改变了不合理的思维和认知模式,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症状。
而药物治疗则通过调整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对症状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通常会出现反复的强迫思维和行为,严重干扰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以下是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
案例:李明是一个30岁的年轻人,他患有强迫症多年。
他总是担心自己没关好门窗,反复检查数次,即使确认已经关好了也会再次去检查。
他还害怕细菌和污垢,因此每次洗手时都要用特定的顺序洗十次,每次都要洗5分钟。
这些强迫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社交生活,他无法集中注意力和完成任务,也不敢与他人接触。
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根据李明的症状表现和病情,医生建议他开始服用一种名为SSRI的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
该药物通过调整大脑中的化学物质来缓解强迫症症状。
起始剂量为每日10毫克,并逐渐增加剂量到30毫克。
药物治疗需要持续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达到最佳疗效。
2. 认知行为疗法(CBT):CBT是一种经验验证治疗法,对于强迫症患者非常有效。
李明接受了一系列的CBT治疗,包括以下步骤:a. 心理教育:李明了解了强迫症的原理和机制,以及强迫行为对他的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
b. 强迫行为暴露:李明逐渐面对他恐惧的对象和情境,例如他需要逐渐减少洗手的时间和次数,并且不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
医生和李明一起制定了一个逐步曝露的计划,确保他能逐渐适应和面对恐惧。
c. 强迫思维重构:医生帮助李明识别和纠正他的强迫思维。
他学会了更合理和积极的思考方式,例如“我可以相信自己关好了门窗”、“洗手是一种卫生保健措施,不需要反复洗多次”。
3. 支持疗法:李明参加了一个支持小组,在这里他能与其他强迫症患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困惑,同时还可以获得其他患者和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建议。
这种支持网络有助于李明感到他不是一个人在与强迫症作斗争。
点评:在该治疗案例中,药物治疗和CBT被结合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药物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强迫症症状,CBT则帮助他学会更健康和适应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CBT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强迫症症状。
强迫症的案例分析报告
强迫症的案例分析报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强迫症是一种相对常见但又常常被误解的心理障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强迫症,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案例背景患者_____,年龄 28 岁,职业为公司职员。
患者自述在过去的两年中,逐渐出现了一系列强迫症状,这些症状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二、症状表现1、强迫清洁患者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清洁家居环境,即使已经非常干净,仍然觉得不够。
比如,每天会反复擦拭家具和地板多次,甚至会因为觉得某个角落不够干净而感到焦虑和不安。
2、强迫检查在出门前,患者会反复检查门窗是否锁好、电器是否关闭,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有时已经走到楼下,还会因为不确定而返回再次检查。
3、强迫计数在做某些日常活动时,比如上下楼梯,患者会不自觉地进行计数,如果计数过程被打断,就会感到非常烦躁,必须重新开始。
三、影响与困扰1、时间消耗由于这些强迫行为,患者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经常需要加班才能完成任务。
2、心理压力长期的强迫症状使得患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经常感到焦虑、疲惫和沮丧。
3、社交受限因为担心自己的强迫行为会被他人发现和误解,患者逐渐减少了社交活动,与朋友和家人的关系也变得有些疏远。
四、病因分析1、遗传因素家族研究表明,强迫症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患者的家族中,其母亲也有轻度的洁癖和强迫倾向。
2、心理因素患者在成长过程中,性格较为内向、敏感,追求完美。
在工作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和竞争,导致其内心的焦虑情绪逐渐积累。
3、环境因素患者的工作环境较为紧张和压抑,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和严格的要求,可能对其心理状态产生了不良影响。
五、治疗过程1、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师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强迫思维和行为是不合理的,并通过逐步暴露和反应预防的方法,让患者逐渐面对自己所恐惧的情境,减少强迫行为的发生。
例如,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患者尝试逐渐减少清洁的次数和时间,当出现焦虑情绪时,学会通过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来缓解。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患者简介:患者小王,女,28岁,因强迫症状就诊于心理咨询中心。
患者表现为反复洗手、频繁检查和整理物品等强迫行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咨询中,她描述了自己不断循环的强迫想法,感到非常痛苦和困扰,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初诊时,心理咨询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分析,确认了她的强迫症状,并了解了其发展背景和影响。
在初步沟通中,患者表现出对治疗的积极性,愿意努力配合治疗。
咨询师与患者建立了信任关系,详细了解了她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分析了强迫症表现对她生活的不良影响,并和患者一起制定了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和药物治疗。
在认知行为疗法方面,咨询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针对强迫行为和想法的干预计划。
通过对患者的强迫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和恐惧观念,帮助患者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并改变其对待方式。
患者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放松训练和应对焦虑的技巧,以减轻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
在药物治疗方面,患者接受了医生的精准用药指导,根据其症状特点,选择了适合的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
通过定期复诊和调整药物剂量,不断跟踪患者的病情改变,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积极参与了治疗项目,努力完成每一次咨询和接受药物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改变和调整强迫行为。
在持续多次的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强迫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和工作状态也逐渐回到了正常。
点评与总结:这个案例中,患者小王的强迫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和药物治疗的结合,患者的强迫行为和想法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这个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了解了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基础。
患者和咨询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患者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参与治疗项目,这是治疗能够取得成功的基础。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
本文将通过一位患有强迫症的病人的治疗案例,介绍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并对
其进行点评。
患者简介:
李先生,男,30岁,企业职员,自从工作压力加重后开始出现强迫症状,主要表现为洗手、检查、计数等,每个行为需要重复多次才能停止,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治疗过程:
1.药物治疗:首先给予李先生药物治疗,选择SSRI类抗抑郁药Sertraline,每天口
服50mg。
药物治疗在一个月后,李先生病情并没有明显缓解。
2.认知行为疗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为李先生提供认知行为疗法,包括暴露和反
应预防治疗和认知重建治疗。
暴露和反应预防治疗要求李先生在治疗师的监督下完成引导
性暴露,同时避免进行强迫症状相关的强迫行为;认知重建治疗则主要针对李先生存在的
不合理思维和认知进行矫正。
在经过一个月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后,李先生的强迫症状有
明显的缓解。
点评: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治疗需要高度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药物治疗是治疗
强迫症最为普遍的一个方法,但是单一的药物治疗往往不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强迫症状。
因此,认知行为疗法成为治疗强迫症的主流手段,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帮助患者
恢复正常生活。
在治疗过程中,认知行为疗法可以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形成“双管齐下”
的治疗模式。
总体而言,针对强迫症的治疗需要寻找出最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也需要
在患者的需求及时反馈的基础上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从而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一例强迫症的案例分析(吴丽琴)已改
一例强迫症案例报告(衢州市中心医院吴丽琴)摘要:通过对一位护士强迫症案例的诊断与分析,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宣泄法对其进行了系统心理咨询,使求助者改变了错误认知,减轻了强迫症状,增强了自信心,恢复了社会功能。
关键词: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一般资料1、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2)个人成长史(3)精神状态(4)身体状态(5)社会功能(6)心理测验汪某,女,26岁,护士,大专学历,身高148cm,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父亲是位内科医生,母亲是教师。
从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老家在浙西,家族中无精神病史。
汪某是母亲三十岁时所生,小时候父母对她学习方面要求高。
父母平日里工作忙,很讲卫生,衣服很干净,对她洗手要检查,吃东西前检查小手干净不干净。
她上高中时住校,开始睡下铺,同学们坐在她床上,她觉得很脏,就马上洗床单。
酒精棉球经常擦洗餐具,不与同学就餐。
刚参加工作,每接触一个病人前后,都做到洗手,下班后洗3次手,加上使用3次消毒药水才肯罢休。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说有一位护士因为工作原因,感染上了乙肝病毒,随即就出现恶心,想呕吐,无食欲等症状,总担心自己感染上乙肝病毒,检查乙肝三系正常,才放下心。
最近她要参加护士资格考试,无法专心学习,反复洗手、进行手消毒,一次洗十多分钟,一天要洗二十多次,大家说她有强迫症,她自己也这么认为,主动要求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测验结果:(1)EPQ(艾森克人格问卷):E 30分、P60分、N 70分、L 35分。
(2)SCL-90(九十项症状清单):显示中等强迫程度,焦虑、抑郁。
(3)SDS(抑郁自评量表): 61分。
(4)SAS(焦虑自评量表): 60分。
2 主诉和个人陈述我老是害怕感染上乙肝病毒,人家说我有洁癖,看不惯我,我看见他们也很生气,不想跟他们呆在一起。
我也知道不该一遍又一遍洗手、进行手消毒,就是控制不住,很痛苦,我不想见家里人,讨厌说我的人,可我又要工作,对护理工作还算热爱,现在变得怕上班,活着真没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得到实证研究支持的有效治疗强迫 症的 “暴露与仪式行为阻止法 ”是一致 的 [3]。
3 治疗过程及要点 治疗方案 参照 《心理 障 碍 临 床 手 册 》的强迫症章节 [1 ] 。原计划进行十次 到十二次的治疗 , 实际根据来访者的改 善情况 , 治疗共进行了十一次 , 每周一 次 , 每次 50 分钟 , 治疗两次间隔基本 无变化 , 其中有一次因为来访者外出旅 游取消 。第一 、二次会谈为诊断和心理 学教育 ; 第三到第十次为治疗阶段 , 治 疗阶段又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 包括第三到第六次会谈 , 主要处理家里 的检查行为 , 第七到第十次会谈主要处 理工作中的检查行为 。第十一次为结束 阶段 。以下为治疗过程及要点 。 第一次会谈和第二次会谈 收集来 访者的情况 , 做出诊断 , 并对来访者进 行与强迫症相关的心理学教育 , 介绍负 强化的概念 , 结合来访者的检查行为介 绍其检查行为的维持和发展因素 。第二 次会谈结束时 , 给来访者 《心理障碍临 床手册 》强 迫 症 一 章 , 作 为 家 庭 作 业 (因当时国内尚无专门针对强迫症来访 者的读物 , 只能权且用之 ) , 让来访者 去读 , 其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 解其检查行为形成的机制以及未来的治 疗。 这个阶段的治疗要点在于 , 让来访 者能够理解心理学对她目前强迫检查的 理论解释 。包括向来访者介绍经典条件 作用 , 并启发来访者认识到她目前对于 门窗等的不放心其实本质上也是一些条 件反射 , 是逐渐习得的 ; 另外向来访者 介绍操作条件反射 , 启发她认识自己主
强迫症在临床上是一种难以治疗的 心理障碍 。不过 , 近三十年来在临床心 理学领域取得的许多新进展 , 极大地促 进了强迫症的有效治疗 [1 ] 。本文拟结合 一例强迫症个案 , 讨论认知行为疗法对 强迫症的解释与治疗策略 , 并报告此个 案的治疗过程及要点 , 与同行分享对强 迫症的 理 解 与 治 疗 经 验 , 以 期 共 同 探 讨 , 共同提高 。
另外 , 在治疗过程中还对新出现的 强迫行为进行了处理 。来访者放弃了原 来的一些检查行为 , 却冒出了一些新的 检查行为 , 比如不去亲自摸窗户了 , 但 是需要每次 “搂一眼 ”。对于这些新的 行为 , 治疗师强调继续采用同样的策略 来处理 , 即 “阻止不必要的检查行为 , 无论这些行为是新是旧 , 忍受焦虑 , 让 其自然缓解 ”。
声慢 ) 这倒是 。 除此之外 , 暴露治疗之前还包括教
授来 访 者 对 自 我 困 扰 程 度 的 评 估 ( SUD ) , 以观察自己焦虑和不安的发生 发展状况 。这是暴露治疗的重要部分 , 能够让来访者更好地监测自己的情绪变 化 , 更有控制感 。事实上 , 在关键的第 五次治疗中 , 来访者报告说 , 上次治疗 回去后的第二天 , 她下了很大的决心 , 决定锁门后坚决不回头检查 。在这一次 的出门 经 历 中 , 她 既 没 有 反 复 摸 门 挤 门 , 也没 有 回 头 看 , 结 果 发 现 , 她 的 SUD 值开始很高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SUD 值会在波动中逐渐下降 。在大约 20 分钟以后 , 来访者报告说她发现她已经 想别的事情去了 。这次经历让来访者对 改善这个问题更有信心了 , 治疗师对来 访者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示赞赏 。
一些认知重建的工作 。强迫症的来访者 往往高估负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扩大 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认知重建的 目的在于让来访者对于负性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以及负性事件发生的后果有一个 客观的评估 。其中一个例子如下 :
治疗师 : 为什么要回头看 (大门 ) ? 来访者 : 要是万一把钥匙落在门上 就麻烦了 。 治疗师 : 会发生什么事情 ? 来访者 : 有小偷进去了 。 治疗师 : 小偷会每天 “视察 ”你家 门吗 ? 来访者 : (笑 ) 不知道 。 治疗师 : 就算小偷会 “视察 ”你家 门 , 你把钥匙落在门上的几率有多大 ? ……你落过几次 ? 来访者 : ……长这么大 , 包括我家 里人 , 出现过两三次 。 治疗师 : 那你把钥匙落在门上的概 率是多少分之一 , 而且 , 你落在门上 , 小偷又正好过来光顾你家了 , 这个概率 是多少 ? 来访者 : 还没有 。 治疗 师 : 可 能 的 话 , 是 极 小 极 小 的 , 可能性是万分之一或者比万分之一 还小 , 但是你每天要为这个比万分之一 还小的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反复检查 , 是 不是没有必要 ? 来访者 : 是 …… (小声 ) 是 。 治疗师 : 当然 , 真的小偷进来了 , 会怎么样呢 ? 来访者 : (声音提高 ) 会拿走我家 里值钱的东西 , 会把我家里翻得乱七八 糟。 治疗师 : 然后呢 ? 天会塌吗 ? 来访者 : 这对于我来说 , 有时候想 起来就像天塌了一样 。 治疗师 : 那这可谁也保不准 , 即便 是你家 里 锁 得 很 好 , 贼 也 有 可 能 进 去 啊。 来访者 : 是啊 ……其实是个锁 , 都 能打开 。 治疗师 : 有时候 , 我们可能把事情 的后果想像得太严重了 。难道别人家就 没有被 盗 过 ? 真 的 被 偷 了 又 能 怎 么 样 呢 , 不是还得继续生活嘛 。 来访者 : (笑 ) 是 ……唉 …… (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年 第 21卷 第 6期
421
·心理治疗与咨询 ·
一例强迫检查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刘兴华 ① 宋斐 ②
【关键词 】 强迫症 ; 认知行为治疗 ; 个案报告
中图分类号 : R7491055、R74917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6729 (2007) 06 - 00421 - 03
不过 , 来访者也报告说 , 她难以做 到在一周 中都 坚持不 检 查 大 门 。事 实 上 , 在每次治疗结束后的一两天能够坚 持得很好 , 但是时间久了 , 她就又会开 始出现一些检查的行为 , 因为她觉得不 检查 , 就难受 , 不放心 。另外 , 还有一 些动作好像已经习惯了 , 往往做完了之 后才想起来 , “哦 , 又检查了 ”。虽然 , 这些行为花的时间很少 , 检查的次数也 不多 , 但是挺让她郁闷 , 而且每次检查 之后就开始懊悔 , 责怪自己又检查了 。 对此 , 治 疗 师 继 续 鼓 励 来 访 者 看 到 进 步 , 强调改善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地养成 新习惯的过程 , 关键在于坚持不放弃 。
①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 北京 100089 ② 北京印刷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北京 102600
422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Vol 21, NO16, 2007
动做的检查行为因为能够减少焦虑 , 从 而被强化 , 所以会做得越来越多 。结合 其病程的发展 , 从理论上让她理解 , 正 是因为她每次的反复检查 , 虽然让自己 暂时安心下来 , 但是却因为条件反射和 操作条件反射 , 导致她越来越对门窗等 中性事物的不放心 , 检查的次数和时间 就越来越多 。治疗者还强调 , 对症状的 理解是进行下一步治疗的基础 。该来访 者能够理解并认同以上的理论解释 。
“把门关上 , 锁上大门的两个锁眼 的锁 , 踹一脚 , 因为防盗门没有门把 手 , 还用钥匙多拧出半圈拔一拔门 , 看 能不能拔开 , 再用手摁几下门 , 然后用 手把两个锁眼摸一下 , 再用身子挤三下 门 (这个门是从外往里关 , 来访者向里 踹一脚 , 摁门 , 挤门实际上都没有任何 意义 , 这一点来访者也同意 ) , 最后几 步一回头看一下 。通常 , 这个过程需要 花 5分钟左右 ”在暴露治疗之前需要做
第三次到第六次会谈 根据来访者 的选择 , 围 绕 来 访 者在 家 中 的 检 查 行 为 , 特别是出门时的检查行为进行治 疗 。治疗内容包括 : 结合布置的读物 , 继续讨论强迫检查的心理学机制 , 帮助 来访者辨别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 理解 “暴露与检查行为阻止 ”的治疗原理和 策略 , 对引起焦虑的非功能性的认知进 行重建 , 在家里实施暴露疗法 , 并阻止 检查行为 。
在单位 。依据 DSM - IV , 诊断该来访者 为强迫症 , 严重程度为中等 。
2 个案分析与治疗策略 根据 DSM - IV , 强 迫 症 有 两 个 成 分 , 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 。其中 , 强迫 思维是能够引起显著焦虑或者痛苦烦恼 的思想 、冲动意念或想像 。强迫动作则 是目的在于预防或者减少痛苦烦恼而反 复进行的行为或精神活动 , 虽然这些行 为或精神活动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 甚至还会带来更多的烦恼 [2 ] 。 针对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 认知行 为疗法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强迫 思维引发来访者的焦虑 , 因此需要采取 相对应的认知行为策略来帮助来访者客 观评估现实 , 从而降低焦虑 (具体的认 知重建例子请参见下文 ) 。另外 , 由于 来访者的不放心 (焦虑 ) 和这些中性的 事物 , 比 如 水 龙 头 、电 源 、煤 气 、窗 户 、门等事物多次匹配 , 从而建立了条 件反射 。针对这种条件反射的焦虑 , 可 通过暴露治疗来处理 。即让来访者暴露 在这些情境中 , 不采取回避或其他降低 焦虑的主动行为 , 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焦 虑就会自然缓解 , 由此中性事物与焦虑 之间的联结也就被打断了 。对于强迫行 为 , 比如本案例 , “不放心 ”每次都因 其反复检查 (强迫行为 ) 而获得缓解 。 从行为机制上来说 , 这种反复检查的行 为就获得了强化 。为了安心 , 检查行为 也就越来越多 , 程序越来越复杂 , 行为 模式越来越刻板化 。可以说 , 来访者的 不放心以及强迫检查行为都是一个习得 的过程 。治疗上 , 需要阻止强迫行为 , 即忍住不做任何的检查 , 让自己的不安 自然缓解 。以上的理论及方法本质上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