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分类整理及课内外对比阅读汇总

合集下载

(初2020级中考复习资料)《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根据最新部编教材和教参整理))

(初2020级中考复习资料)《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根据最新部编教材和教参整理))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 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一、作家作品: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又被称为“亚圣”。

《孟子》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课下注释词语:(1)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2)恶(wù):讨厌、憎恨。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一)文章概述《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二)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三)三行对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欲:想要、希望。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翻译句子)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句子)甚:超过。

于:比。

为:做。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句子)如使:假如,假使。

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

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梳理一. 文学常识;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是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对后来的宋儒影响很大;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孟子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着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等影响很大..选文所在的课文选自 ;此书与、、合称为“四书”..二、课文解析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第二部分2;正面举例论证说明了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第三部分3举例从反面说明了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主要讲的是:人人都知道“义”比“生”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然而只有贤者能把这一主张贯串于人生实践的始终;而一般人由于受环境的牵制;往往改变初衷..;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像贤者那样;把“义”放在首位;必要时还应做到“舍生取义”..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文中先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接着进行逻辑推理进行论证..第一步推理进行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因为我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所以;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也不避开它..第二部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生;所恶有甚于死者不义..接着孟子还举行路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最后一对比的方式指出有些人为了私利而抛弃原则;接受了万钟厚禄;这就是失去了本心;从发面加以证明..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有力的证明了“义”的存在;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三.字词归类◆1.生字识记苟得gǒu 一箪食dān 所恶wù蹴尔cù不屑穷乏者xiè◆2.通假字⑴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⑶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原先或从前..⑷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3.一词多义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给予⑵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⑶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⑷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指示代词;这个是亦不可以已乎指示代词;这个◆4.古今异义词:原文关键词古义今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一种量器.. 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代词;这种.. 判断词;是..◆5.有关成语:⑴舍生取义本文: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今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⑵苟且偷生只管眼前;得过且过;勉强凑合着活下去..3嗟来之食: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贬义词..四.解释加点的词语:1.鱼我所欲.也2. 二者不可得兼.3. 故不为苟得..也 4. 故患.有所不辟.也5. 行道之人弗.受6. 乞人不屑..也7. 万钟于我何加..焉 8. 妻妾之奉.9.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10. 贤者能勿丧.耳11. 蹴.尔而与之 12. 万钟于.我何加焉13. 是亦不可以已.乎 14. 此之谓失其本心..五.重要句子翻译: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8.是亦不可以已乎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六.内容理解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3、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所欲有甚于生者”指“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不义”..5、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7、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性善论思想的体现9、第一段作者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10、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2“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11、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关系人的生死时;“行道之人”和“乞人”为什么“不受”举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不受”的原因是有“羞恶之心”;认为“义””重于“生”..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并衬托出“万钟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12、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指什么而言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去“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什么“本心”是人本身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义”和“善”的本性..人失去“本心”的原因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即贪恋身外之物;为自己谋取私利..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13、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鱼”和“熊掌”;“生”和“义”;“重义轻生”的人和“贪利忘义”的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14、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①比喻论证;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②对比论证;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③举例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④道理论证;第一段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见“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等句子15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举例说明..南宋文天祥被俘;面对元统治者的威逼和利诱;宁死不屈;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并写出气壮山河的正气歌..16、文中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应指哪些事情请举一实例说明之..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做的事情答:“所欲”应指的事情:“所欲”指正义的事业..如:民族的大义;国家的建设;抵御外侮;解救别人于危难等等..实例:文天祥面对元兵高官厚禄的利诱;不为所动;宁死不屈;英勇就义..17、鱼我所欲也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一、鱼我所欲也提出论点后..第一步:论证分析正方: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第二步:假设分析反方: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辟患者何不为也第三步:因果分析:由是则生……有不为也..总结提出分论点: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贤者能勿丧耳..第五步:对比论证1.正方:不是嗟来之食行人;乞人舍生取义;2.反方:贪图荣华富贵万钟;有些人舍义取利..二、文中“所欲”指想要的东西;“所恶”指厌恶的东西..三、文中第三段排比句式..此处利用三个排比;语言极富气势;暗含嘲讽之意..再次强调了这些人舍义取利的不当做法..他们失去的是本性;羞恶之心..七、课文中需要补充的知识点1、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抉择;要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舍生取义”..2、本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他雄辩、善辩的才华..主要运用了排比、比喻、对比、对偶的手法;在论证方法上;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3、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举例说明;含名句、事例..事例:①南宋文天祥被俘;面对元统治者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②爱国学者朱自清在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③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④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反动当局;宁可倒在枪下;也不愿屈服..名句: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③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④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八、思维拓展1.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5.12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双臂掩护四位学生;学生得救而自己英勇牺牲等..2.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与坏人斗争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自己生命的威胁..3、、出自孟子的成语有哪些课内: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外:杯水车薪:不言而喻:夜以继日:五十步笑百。

部编九下 9《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部编九下 9《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思想家、教育家。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朗读节奏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内容理解1.中心论点:人应当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内容结构(1)第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①论证过程:先通过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

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

然后得出结论“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最后进一步论证,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②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第二段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

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③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方法,所起作用?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

四、重点问题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 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一)文章概述《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1、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2、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文必备知识清单

《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文必备知识清单

《鱼我所欲也》知识清单鱼我所欲也孟子〔先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诵读理解1、字音所恶(wù) 箪(dān) 羹(gēng) 蹴(cù) 乡 (xiàng)为得我与(yú)有所不辟(bì)2、字词积累(1)通假字: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2)词性活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名词用作动词,感恩、感激)(3)古今异义:①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今义:豆子)②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指示代词,这种做法/停止;今义:判断动词/已经)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指钟点、时间)④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⑤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4)一词多义为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动词,做)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而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却)呼尔而与之(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不译)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表示比较,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5)文言句式倒装句: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所欲有于生甚者”)判断句:鱼,我所欲也(“……也”表判断)省略句:乡为身死而不受【应为"乡为(义)身死而不受(之)”,“为”“受”后省略宾语4、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一、前言本文档旨在对《鱼我所欲也》一文进行全面的知识点整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文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下文将按照文本的章节进行详细的内容剖析和解读。

二、第一章:鱼1.1 鱼的意象和象征意义1.1.1 鱼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象征含义1.1.2 与鱼有关的文化和宗教符号1.1.3 与鱼相关的民俗和传说1.2 鱼的生物学知识1.2.1 鱼的分类和解剖结构1.2.2 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1.2.3 鱼的繁殖和生长过程1.3 鱼类资源利用和保护1.3.1 鱼类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现状1.3.2 鱼类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1.3.3 鱼类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三、第二章:我2.1 个人意识和自我认知2.1.1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2.1.2 自我认知与自尊、自信的关系2.1.3 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自我实现的路径 2.2 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2.2.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2.2 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和转换2.2.3 个人在社会角色中的责任和义务2.3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3.1 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2.3.2 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2.3.3 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四、第三章:所欲3.1 欲望的本质和分类3.1.1 欲望的心理基础和作用机制3.1.2 欲望的分类及其特点3.1.3 欲望对个人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2 欲望的满足和调适3.2.1 欲望满足的途径和方法3.2.2 欲望调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2.3 欲望导向与理性选择的平衡3.3 永恒欲望与个人价值追求3.3.1 永恒欲望的意义和表现形式3.3.2 个人价值追求与欲望的关系3.3.3 欲望的限制与个人的道德选择五、附件附件1:《鱼我所欲也》原文附件2:相关图片资料附件3:相关研究论文和专著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法律名词定义2.法律名词2:法律名词定义3.法律名词3:法律名词定义注:本文档仅供参考,若需详细解读和原文解析,请查阅正式出版物及相关学术资料。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一)文章概述《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1、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2、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一、重点实词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激。

、同“欤”,句末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

2.其他重点实词(1)生,亦我所欲也:喜爱。

(2)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所恶有甚于死者:讨厌,憎恨。

(4)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超过,胜过。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7)贤者能勿丧耳:丧失。

(8)蹴尔而与之:踩踏。

(9)乞人不屑也: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10)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11)妻妾之奉:侍奉。

(12)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

二、重点虚词1.而: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②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连词,表顺承。

2.于: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对于。

3.为:①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

三、句子翻译(加粗字词为翻译重点字词)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但我所憎恨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四、问题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1、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1【主题思想】文章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即羞恶之心2【文章结构】提出论点-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舍生而取义道理论证-甚于生者,不为苟得-甚于死者,患不辟也莫甚于生,何不用也-莫甚于死,何不为也举例论证-嗟来之食(正面论证)-万钟俸禄(反面论证)-正反对比3【文学常识】文题“鱼我所欲也”通俗易懂,意思是“鱼是我所喜爱的”。

这个题目间接交代了的观点。

文题中的“鱼”具有比喻义。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战国时期,他非常看重“义”,主张为了“义”而舍弃“生”。

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

”孟子认为,对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对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

他还说:“夫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

”就是说,“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在崇尚武力、混战激烈的战国时代,孟子高举“仁义”大旗,反对“霸道”,反对对外发动不正义战争、对内实施剥削。

课文(鱼我所欲也》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阐述。

4【词汇-5个】词汇拼音造句或解释苟得gǒu dé不当得而得。

所恶suǒ è所讨厌的。

簞食dān shí指装在箪笥里的饭食。

豆羹dòu gēng豆器中的羹。

喻微小、细微。

蹴尔cù污辱性的施舍。

五【一词多意-3组】词汇拼音词汇释义得dé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得dé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与yǔ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与yǔ呼尔而与之给,给予。

是shì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指某种办法。

是shì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shì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六【古今异义-6个】词汇拼音释义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kě yǐ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shì古义:指示代词,这种;今义:对,正确一豆羹dòu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zhōng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万钟于我何加焉jiā古义:指益处,好处;今义:增加)是亦不可以已乎yǐ古义:停止;今义:已经7【成语-8个】词汇拼音造句或解释不屑一顾bù __è yī gù形容极端轻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6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6篇)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文章概述《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二)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三)三行对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欲:想要、希望。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翻译句子)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句子)甚:超过。

于:比。

为:做。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句子)如使:假如,假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4.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5.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二)一词多义1.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故不为苟得也取得2.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3.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4.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三)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四)词类活用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二、虚词的用法1.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2.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

第二个“为”:接受。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3.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得之则生就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却4.而蹴尔而与之修饰呼尔而与之修饰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并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5.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之:指示代词,指万钟的俸禄。

妻妾之奉:之:……的。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

“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例句(1)(我)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施舍)。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例句(2)(我)舍生而取义者也。

四、课文分析(一)第一段分为三层。

首先,第一层作者采用比喻论证方法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常理为喻,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考点、知识点详细讲解(必背篇目)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考点、知识点详细讲解(必背篇目)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考点、知识点详细讲解(必背篇目)目录:1.课本原文电子版;2.课文精细讲解;3.知识点归纳。

一、课本原文电子版9 鱼我所欲也①《孟子》预习◎你还记得八年级学过的《〈孟子〉三章》吗?回顾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色。

◎熟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②也;死亦我所恶③,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④有所不辟⑤也。

如使⑥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⑦?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⑧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⑨耳。

一箪食,一豆⑩羹⑪,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⑫,行道之人弗受;蹴⑬尔而与之,乞人不屑⑭也。

万钟⑮则不辩⑯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⑰焉!————————————①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③〔恶(wù)〕讨厌,憎恨。

④〔患〕祸患,灾难。

⑤〔辟〕同“避”,躲避。

⑥〔如使〕假如,假使。

⑦〔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⑧〔是心〕这种心。

⑨〔丧〕丧失。

⑩〔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⑪〔羹(gēng)〕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⑫〔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用作后缀。

⑬〔蹴(cù)〕踩踏。

⑭〔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⑮〔万钟〕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⑯〔辩〕同“辨”,辨别。

⑰〔何加〕有什么益处。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乡为身死而不受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④乎?此之谓失其本心⑤。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一:解词苟得:不合理的取得,此处指“苟且偷生”。

患:灾难、祸患。

辟:通“避”,躲避。

如使:如果,假使。

凡:凡事。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由是:由于这样。

是故:因此。

独:唯独。

是;此,这。

贤者;贤德的人。

勿丧;不丢失。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豆:古代食器,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他食品。

呼;呼喝(轻蔑,对人不尊重)。

蹴;踢。

乞人;乞丐。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屑:认为……值得万钟:指优厚的俸禄。

辨:分辨,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

美:华丽,华美。

奉:侍奉。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词。

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乡:通“向”,原先,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已:停止。

本心:天性,天良。

(舍生取义的向上之心)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二:通假字:辟:通“避”,躲避。

得:通“德”,恩惠。

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原先,从前。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三:成语:舍生取义:为道义及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嗟来之食: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四:思路:1.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通过比喻论证方式得出舍生取义中心论点,并以正反对比论证进一步阐述中心论点。

第一层(鱼……舍生而取义者):比喻论证得出中心论点。

第二层(生……有不为也):正反对比论证具体分析,阐述中心。

第三层(是故……勿丧耳):进一步说明每个人都有舍生取义的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五:向善心理。

.2.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通过举例论证以及对比论证进一步阐述中心论点。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死时,能考验人的品格。

(正面论证舍生取义)第二层:第四自然段:以有的人不辨礼仪而接受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反面论证舍生取义)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六:.写作手法1.比喻论证:以具体的鱼熊掌比喻抽象的生与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比喻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一、概述
《鱼我所欲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巨匠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一段描述。

该段文字出现于第五十二回中,是贾母询问宝玉的心愿时,宝玉回答的话。

这段文字精辟地揭示了人性欲望的本质和人们不同的追求。

二、主要内容
⒈人性欲望的本质
鱼我所欲也,乃鱼之欲自保全其性命而已。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追求欲望的本质,即追求自身的生存和保全。

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来追逐欲望,而这种欲望多是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

⒉人们的不同追求
吾所欲者,岂独鱼乎?宝玉接着说道,人的追求不仅仅是鱼所追求的生存,还包括其他更高层次的欲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无论是地位、权力、财富,还是美丽、智慧、爱情等等。

每个人对于欲望的追求都不尽相同。

⒊欲望之中的矛盾
人们的欲望常常会产生矛盾。

宝玉继续说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追求欲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挑战。

即使在追求欲望的道路上面临巨大的困难甚至生死的抉择,人们仍然会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他们心中所认为最好的东西。

三、本文涉及附件
本文附带的附件内容包括《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完整的篇章内容和相关研究资料。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欲望
指人们对于物质享受或精神满足的强烈愿望。

⒉本能
指生物体内部拥有的自然而然的行为反应。

⒊追求
指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不懈努力的行为。

五、全文结束。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鱼我所欲也》是明代作家杨慎所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596年。

该小说以宋代名将岳飞的生平事迹为基础,描述了岳飞为报父仇、保家卫国而不懈努力的壮丽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以下是对《鱼我所欲也》的知识点梳理。

1.杨慎(1475年-1556年),字宜之,号清华山人,明代中期杂剧作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

2.杨慎是南京人,后迁居松江。

他是明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盛世危言》等。

二、《鱼我所欲也》的背景:1.《鱼我所欲也》以北宋初年为背景,描写了抗金名将岳飞与奸臣秦桧之间的斗争。

2.故事背景涉及到北宋时期的政治、军事、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明代时期的社会状况、历史观念等。

三、《鱼我所欲也》的主要人物:1.岳飞:故事的主人公,北宋抗金名将,勇猛果敢,忠诚正直,一往无前,奉行“国家至上,民族至重”的理念。

2.秦桧:北宋权臣,奸邪狠毒,阴谋家,以权谋私,觊觎皇位。

3.岳云:岳飞之子,传承父亲的侠义精神和军事才能,成为老将军。

4.阮小二:北宋水师统帅,粗豪豪爽,与岳飞结下深厚的友谊。

四、《鱼我所欲也》的主要情节:1.第一回:描写了岳飞从小立志为国家效力,考中进士,屡次战胜敌人的事迹。

2.第二回:讲述了岳飞与秦桧的相遇,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3.第三回:描写了岳飞被重用,领兵南征北战,在各地战场上战胜敌人的情节。

4.第四回:岳飞被秦桧以叛乱罪名陷害,入狱,最终被处死的悲壮故事。

五、《鱼我所欲也》的主题和思想:1.抗金忠义:小说通过描写岳飞的努力奋斗和顽强抵抗金兵的事迹,表达了忠诚于国家、民族的精神。

2.官场腐败:小说通过描写秦桧等奸臣的残暴和贪婪,批判了当时官僚体制中的腐败现象。

3.侠义风范:小说塑造了岳飞和阮小二等侠义之士的形象,弘扬了侠义精神和忠诚正直的价值观念。

六、《鱼我所欲也》的艺术特点:1.描述技巧:小说运用了插叙、倒叙、对话、夸张等多种手法,使情节生动有趣。

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

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梳理一. 文学常识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对后来的宋儒影响很大,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孟子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

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选文所在的课文选自《》,此书与《》、《》、《》合称为“四书”。

二、课文解析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

第二部分(2),正面举例论证说明了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

第三部分(3)举例从反面说明了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主要讲的是:人人都知道“义”比“生”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然而只有贤者能把这一主张贯串于人生实践的始终,而一般人由于受环境的牵制,往往改变初衷。

取义”。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

文中先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接着进行逻辑推理进行论证。

第一步推理进行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因为我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所以,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也不避开它。

第二部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生),所恶有甚于死者(不义)。

接着孟子还举行路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

最后一对比的方式指出有些人为了私利而抛弃原则,接受了万钟厚禄,这就是失去了本心,从发面加以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感激恩德)(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5)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原先、从前)【一词多义】(1)与:A.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B. 呼尔而与之(给)(2)于:A.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B.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3)得:A. 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恩德)(4)为:A. 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为了)B. 今为宫室之美为(wéi)之(做)(5)恶:A. 所恶(wù)有甚于死者(厌恶)B. 娇儿恶(è)卧踏里裂(不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苟:A.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B. 苟富贵,无相忘(如果,倘使)(《陈涉世家》)(7)而: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的连词,却)B. 呼尔而与之(表修饰的连词,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古今异义】(1)一箪食,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义:豆类的总称)(2)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3)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用处;今义:加上,增加)【重要词语】(1)蹴尔而与之(践踏)(2)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3)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4)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通“避”,躲避)(5)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凭借,通过)(6)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就具有的思想,廉耻之心)【重要句子】(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本是我需要的,可我需要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这样看来,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如果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他的本性。

〕【文意提示】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资料链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4)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唯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印度〕泰戈尔)【重点问题整理】1.文章开头以熊掌与鱼为喻有什么作用?答:运用设喻论证的方法,引出并证明了文章“舍生取义”的观点。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通俗易懂,易于接受。

1.文章第二、第三段举例有何作用?正反对比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年中考汇编】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乎尔而与之,行到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乙]孔子谓颜回①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②乎?”颜回对曰:“不愿仕。

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

回不愿仕。

”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

”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

②仕:做官6.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1)乡.为身死而不受()(2)是亦不可以已.乎()(3)胡.不仕乎()(4)孔子愀然.不容()7.找出与乙文“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行道之人弗受 B.辍耕之垄上C.学而时习之 D.宋何罪之有8.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善哉,回之意!9.回答下列问题。

(5分)(1)甲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出其中一例。

(3分)(2)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什么。

(3分)6.(4分)要点与评分:解释正确,每个1分。

(1)通“向“,从前(2)停止,放弃(3)为什么(4)……的样子7.(2分)C8.(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正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

(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字1分,疑问句式1分)(2)颜回的志趣很好呀!(注意倒装句的翻译,没有翻译出倒装句式,但表述正确和1分,“意”翻译成志向、观点、意见、想法、心意等相近的词皆可。

)9.(5分)(1)(2分)[要点与评分:举出一例即可得2分。

(用原文的句子或者概括原文都可以)参考点: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④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对比。

(2)(3分)[要点与评分:写出甲文坚守的内容1分,乙文坚守的内容1分,表达1分。

参考点:甲文强调做人要坚守礼义,有羞恶之心,不为名利(高官厚禄)所动,乙文强调做人要坚守自己的志趣,不因贫穷而改变。

【参考译文】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境贫寒居处卑微,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颜回回答说:“我无心做官,城郭之外我有五十亩地,足以供给我食粮;城郭之内我有四十亩地,足够用来种麻养蚕;拨动琴弦足以使我欢娱,学习先生所教给的道理足以使我快乐。

因此我不愿做官。

”孔子听了深受感动改变面容说:“实在好啊,颜回的心愿!我听说:‘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会畏缩焦虑,注意内心修养的人没有什么官职也不会因此惭愧。

’我吟咏这样的话已经很久很久了,如今在你身上才算真正看到了它,这也是我的一点收获哩。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5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23.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分)通意义2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断子之.手足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或以钱币乞之.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诲汝知之.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投诸渤海之.尾25.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26.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的观点。

(3分)27.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

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

(3分)23.“辟”同“避”,“躲避”的意思。

(2分) 24.A(3分)25.(1)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

(2分)(2)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2分)26.万事莫贵于义(1分),舍鱼而取熊掌(1分),舍生而取义(1分)27.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

(1分)。

有必要。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8~21题。

(共10分)[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

晋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万钟于我何加焉加:②是亦不可以已乎已:③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骄: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20.[甲]甲段中的“本心”是指 ;[乙]文引用孔子之言其作用是。

(2分)21.请你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提炼一条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4分)[甲] [乙]18.①(1)益处②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③赏赐傲视19.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②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