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向与今天比较等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5、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 知识点整理[精选.]
三、重点语句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明确: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明确:用脚踢着给别人吃,连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明确: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轉竞穌寢驪冲骊廚頁纏广閆酿标骖鲔颧温浊酈侪換詞踐杨穡掴霧讪红歡衔鈍東锂濑黪讴霽樹魉闱睪膠镐島難頸挞暧摈詔漬樱罚綠鑷遗飽膩。
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明确:(可有的人)见了高位厚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
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而言有什么好处呢?騾鸬让匮淺嗆釣满蹰吓鑠胀诸藎瘾谬刹辞帱輪當錯软癇礱踐铃钙叹缭鍺贊鳆马臘錆詫暢萧凿錙諼愜懲賦闯毁巯儺银众铐轳擁脓姍槧抠贗诼。
四、内容理解
三、重点语句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明确:
四、内容理解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1.开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通过舍鱼而取熊掌类比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文章开篇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
熊掌者也。
”有何用意吗?(文章开头的作用?)(1)用鱼和熊掌设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通过舍鱼而取熊类比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作为论据证明论点;(3)语言生动形象,由浅入深,用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第一段的论证思路:首先,运用鱼和熊掌设喻,通过类比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然后,运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最后,得出结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第二段的论证思路:首先,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从正面论证了“义”的存在;然后,举“万钟”的例子,又通过“乡”与“今”的对比,论证了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从反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5.全文的论证思路:首先,运用鱼和熊掌设喻,通过类比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然后,运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最后,举“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又通过“乡”与“今”的对比,再次论证中心论点。
6.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
1)举“一箪食,一豆羹”(“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义”重于“生”的观点,阐述了要固守羞恶之心的道理,进一步论证“舍生取义”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举“万钟”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②对比论证。
将“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作对比,突出强调地论证了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使论证的观点更鲜明。
将“先前不接受施舍的行为”和“今天接受施舍的行为”作对比,突出强调地论证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使论证的观点更鲜明。
③比喻论证运用鱼和熊掌设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鱼我所欲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首诗歌,《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该诗歌是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表达对世间繁华纷扰的遗憾,并表达自己追求真理和真实的愿望。
以下是对《鱼我所欲也》这首诗歌的知识点归纳:1.诗歌内容:全诗共有五句,描述了主人公宝玉对世间纷繁事物的疲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描绘了南塘中秋天采莲的景象;第二句“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表达了采莲者收获莲子的过程;第三句“今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表达了世间繁华事物日复一日的重复无聊;第四句“我求与人異,人与我无多”表达了主人公对追求真实和独特的渴望;第五句“不知倚著谁,而今独自无”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对真实存在的追寻。
2.诗歌形式:《鱼我所欲也》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
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形式,要求每句五个字,每句都完整,四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3.寓意与主题:《鱼我所欲也》的寓意是反思现实社会的繁华纷争与对平静宁静生活的向往。
主题是人生追求真实与自我的探索。
诗歌通过描绘南塘中采莲的雍容美丽,折射出主人公对世间琐事的疲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间繁华的无奈和追求真实的愿望。
4.诗歌风格:《鱼我所欲也》采用自由、自然、清新的风格,以自然景物为比喻,抒发主人公对于世俗繁华的厌倦和对自由真实的追求。
诗歌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对莲花、莲子等自然物象的描绘抒发主人公的情感和心境。
5.影响与评价:《鱼我所欲也》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篇章,展现了曹雪芹诗歌才华和对现实社会的触动。
它以它丰润典雅的语言和对世界现象的独特思索,引发了读者对现实人间的思考和内心世界的深入反省。
这首诗歌以真实自然的描写展现了曹雪芹的才情与心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总之,《鱼我所欲也》是一首表达对世间繁华纷扰的疲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的诗歌。
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主人公对世间琐事的无奈和对寻找真实自我的追求。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知识总结
鱼我所欲也一、一词多义1、得(1)二者不可得.兼能够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够(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同“德”感恩、感激(3)得.志,与民由之实现(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懂得,领会(6)得.其船找到(7)变得.一山发现2、舍(1)舍.生而取义者也便舍.船舍弃(2)屋舍.俨然指房舍或止息之处3、食(1)一箪食.一豆羹食物(2)(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主人日再食.同“食”喂养(3)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吃4、穷(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困(2)欲穷.其林尽这里是“走完”(3)而乐亦无穷.也蝉则千转不穷.尽5、谓(1)此之谓.失其本心称作,叫做(2)予谓.菊说(3)其此之谓.乎说(4)太守自谓.也命名(5)太守谓.谁是二、通假字1.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三、重点实词1.鱼,我所欲也欲:喜爱2.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物3.故不为苟得也故:所以,因此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4.死亦我所恶恶:讨厌,憎恨5.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莫:没有甚:超过,胜过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仅,不只是是心:这种心8.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9.蹴尔而与之蹴:踩踏10.乞人不屑也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优厚的俸禄12.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13.妻妾之奉奉:侍奉1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15.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性。
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一、前言本文档旨在对《鱼我所欲也》一文进行全面的知识点整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文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下文将按照文本的章节进行详细的内容剖析和解读。
二、第一章:鱼1.1 鱼的意象和象征意义1.1.1 鱼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象征含义1.1.2 与鱼有关的文化和宗教符号1.1.3 与鱼相关的民俗和传说1.2 鱼的生物学知识1.2.1 鱼的分类和解剖结构1.2.2 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1.2.3 鱼的繁殖和生长过程1.3 鱼类资源利用和保护1.3.1 鱼类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现状1.3.2 鱼类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1.3.3 鱼类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三、第二章:我2.1 个人意识和自我认知2.1.1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2.1.2 自我认知与自尊、自信的关系2.1.3 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自我实现的路径 2.2 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2.2.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2.2 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和转换2.2.3 个人在社会角色中的责任和义务2.3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3.1 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2.3.2 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2.3.3 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四、第三章:所欲3.1 欲望的本质和分类3.1.1 欲望的心理基础和作用机制3.1.2 欲望的分类及其特点3.1.3 欲望对个人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2 欲望的满足和调适3.2.1 欲望满足的途径和方法3.2.2 欲望调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2.3 欲望导向与理性选择的平衡3.3 永恒欲望与个人价值追求3.3.1 永恒欲望的意义和表现形式3.3.2 个人价值追求与欲望的关系3.3.3 欲望的限制与个人的道德选择五、附件附件1:《鱼我所欲也》原文附件2:相关图片资料附件3:相关研究论文和专著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法律名词定义2.法律名词2:法律名词定义3.法律名词3:法律名词定义注:本文档仅供参考,若需详细解读和原文解析,请查阅正式出版物及相关学术资料。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人生选择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孟子(约公元前 372 年—公元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
二、重点字词1、欲:喜爱。
2、熊掌:熊的脚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
3、得兼:同时得到。
4、舍:舍弃。
5、取:选取。
6、甚:超过,胜过。
7、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8、恶:厌恶。
9、患:祸患,灾难。
10、辟:通“避”,躲避。
11、如使:假如,假使。
12、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13、由是:通过这种方法。
14、是故:因此。
15、非独:不只,不仅。
16、丧:丧失。
17、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8、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19、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助词。
20、蹴:用脚踢。
21、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22、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23、辩:通“辨”,辨别。
24、何加:有什么益处。
25、奉:侍奉。
2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助词。
27、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通“向”,从前。
28、已:停止,放弃。
三、重点语句翻译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归纳
省略句: (我)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
倒装句: 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施舍) (我)舍生而取义者也
3、特殊句式
4、古今异义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一箪食,一豆羮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能够用来;
今:能够 。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4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5
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1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表比较,比 表对象,对
(7)于:
(8)为:
2、一词多义
(9)而: ①呼尔而与之 ②蹴尔而与之 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④舍生而取义者也 ⑤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⑥乡为身死而不受
表修饰
表转折
表并列
表修饰
表修饰
判断句:鱼,我所欲也。
古:盛羹汤或其他 食物的器具;
古:古代的量器;
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古:益处,好处;
今:豆子(一种粮食 类作物)。
今:计时器具。
得,恩惠,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感激。
02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01
5、词类活用
孟子语录: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文言知识归纳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1、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1【主题思想】文章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即羞恶之心2【文章结构】提出论点-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舍生而取义道理论证-甚于生者,不为苟得-甚于死者,患不辟也莫甚于生,何不用也-莫甚于死,何不为也举例论证-嗟来之食(正面论证)-万钟俸禄(反面论证)-正反对比3【文学常识】文题“鱼我所欲也”通俗易懂,意思是“鱼是我所喜爱的”。
这个题目间接交代了的观点。
文题中的“鱼”具有比喻义。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战国时期,他非常看重“义”,主张为了“义”而舍弃“生”。
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
”孟子认为,对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对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
他还说:“夫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
”就是说,“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在崇尚武力、混战激烈的战国时代,孟子高举“仁义”大旗,反对“霸道”,反对对外发动不正义战争、对内实施剥削。
课文(鱼我所欲也》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阐述。
4【词汇-5个】词汇拼音造句或解释苟得gǒu dé不当得而得。
所恶suǒ è所讨厌的。
簞食dān shí指装在箪笥里的饭食。
豆羹dòu gēng豆器中的羹。
喻微小、细微。
蹴尔cù污辱性的施舍。
五【一词多意-3组】词汇拼音词汇释义得dé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得dé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与yǔ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与yǔ呼尔而与之给,给予。
是shì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指某种办法。
是shì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shì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六【古今异义-6个】词汇拼音释义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kě yǐ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shì古义:指示代词,这种;今义:对,正确一豆羹dòu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zhōng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万钟于我何加焉jiā古义:指益处,好处;今义:增加)是亦不可以已乎yǐ古义:停止;今义:已经7【成语-8个】词汇拼音造句或解释不屑一顾bù __è yī gù形容极端轻视。
【最新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
9 鱼我所欲也文学常识《孟子》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书中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南宋的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作品主旨本文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重点注释①故不为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也②死亦我所恶.(讨厌,憎恨)③故患.(祸患,灾难)有所不辟也④如使..(假如,假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⑤乞人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也⑥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
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2.通假字①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辨别)③所识穷乏者得.(同“德”,感恩、感激)我与.(同“欤”,语气词)④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3.古今异义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今义:豆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停止今义:已经(跟“未”相对)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4.一词多义呼尔而与.之(给)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得.之则生(得到)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于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
《鱼我所欲也》翻译及知识点
《鱼我所欲也》一、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讨厌的,但我所讨厌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所以有的灾难我并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难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按照这种方法)就能够生存下去,但是有的人却不采用它;采用某种手段(按照这种方法)就能躲避灾难,但是有的人却不采用它。
因此人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人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不仅是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踏着给他吃,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大小老婆的侍奉、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美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二、知识点:1、本文是如何提出论点的?(开头有何特点?)运用比喻(论证),将生比作鱼,义比作熊掌,通过类比,生动形象地引出并论证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通俗易懂。
2、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运用比喻论证,将生比作鱼,义比作熊掌,通过类比,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来强调论点;并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贤者能不丢掉罢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一、鱼的生物学知识1. 鱼的分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按鱼的鳍与鳞的形态、口的位置及内外鳊的存在等特征,可分为软鳞鱼类、硬鳞鱼类和无鳞鱼类等。
2. 鱼的形态特征: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头、躯干和尾部,通常有鳃呼吸器官。
3. 鱼的运动方式:鱼类通过鱼鳍的摆动、身体的扭动以及尾鳍的摆动来进行游动,具有较高的游泳速度。
二、鱼的生活习性1. 鱼的栖息环境:鱼类栖息于淡水、咸水和海水中,不同种类的鱼对栖息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
2. 鱼的食性分类:鱼类的食性包括肉食性、草食性、杂食性等不同类型,不同鱼类具有各自特定的食物选择。
3. 鱼类的繁殖方式:鱼类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胎生和直接孵化等多种形式,不同鱼类根据其特性选择不同的繁殖方式。
三、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鱼类作为食物链的重要环节:鱼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食物链角色,作为捕食者或被捕食者能够维持生态平衡。
2. 鱼类的生物指示作用:鱼类对生态环境的反应敏感,可作为生物指示物种,反映出水生生态系统的水质状况与健康程度。
3. 鱼类的经济价值:许多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渔业资源和养殖业的重要支柱,也为人们提供着丰富的饮食来源。
四、鱼类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1. 鱼类资源的有限性:过度捕捞和水体污染等因素对鱼类资源造成了威胁,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尤为重要。
2. 鱼类的养殖技术:鱼类养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助于对自然鱼群的保护。
3. 合理的渔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渔业管理制度,加强资源调查和监测,科学制定渔业开发计划,是保护和利用鱼类资源的关键。
五、鱼类在文化和艺术中的象征意义1. 鱼在文化中的象征:在不同文化中,鱼往往象征着富饶、繁荣、福气等美好的寓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
2. 鱼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鱼类形象广泛地出现在绘画、雕塑、诗歌和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中,以其独特的美感和主题内涵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鱼我所欲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首名篇,它以鱼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追求和眷恋之情。
本文将从词语解析、诗歌韵律、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整理,让读者深入了解这首经典诗歌。
一、词语解析1. 鲤:指一种常见的鱼类,又称“鲤鱼”,因其耐寒、适应力强,被广泛饲养,成为一道美食。
2. 浴:洗、泡的意思。
这里指躺在水中。
3. 碧:颜色鲜艳的青色,也指清澈明亮的颜色。
4. 潭:指深水池,特指静水和深水。
5. 寻:追逐、寻找的意思,这里指按图索骥,寻找一条好鱼。
6. 取:捕捉、采摘的意思,这里指把鱼捉来。
7. 披:展开、穿上的意思。
这里指把鱼展开,分辨鱼的好坏。
8. 裾:衣服下摆,指裙子或袍子的边。
9. 彩:颜色繁多,如锦绣般美丽的意思。
二、诗歌韵律《鱼我所欲也》是五言绝句,采用的是AABB的押韵方式。
这种押韵方式指的是每两句韵脚相同,即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韵脚一致。
这种诗歌形式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除了押韵方式外,这首诗中还采用了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是指用平声和仄声有规律地排列,使诗歌有节奏和韵律。
《鱼我所欲也》中的平仄格律是平仄平平仄,即每句诗中前两个字的声调都是平声,后两个字的声调都是仄声,从而创造出优美的韵律。
三、文化背景《鱼我所欲也》是唐代诗人周昙所创作的,出现在他的《花间集》中。
唐朝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唐代诗人以自然与生命为主题,将人的情感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创造出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周昙的《鱼我所欲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首诗通过对鱼的描写和追求,表达出诗人对生命的向往和眷恋。
在唐代,佛教对诗歌的影响较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命观的转变。
佛教强调生命的无常和短暂,要求人们珍惜当下的生命,不为名利所困扰。
周昙的这首诗,无疑是对这种生命观的一种呈现。
除此之外,诗歌中所描写的性格也代表着唐代文化的精神面貌。
唐代是一个强调人性、重视自我价值的文化时代,这种文化趋势在《鱼我所欲也》中得到了体现。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的知识点积累总结归纳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的知识点积累总结归纳《鱼我所欲也》里面的中心是想告诉着我们要舍生取义的道理,原文中还有很多的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的知识点积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鱼我所欲也的虚词知识点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者也:语气词复用,与“也”意思相同.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莫:副词,没有.死亦我所恶亦:副词,与前有所不同,这里是“固然”“本来”的意思.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同意复用的假设连词,“假使”的意思.贤者能勿丧耳勿:副词,不.呼尔而与之尔:语气助词.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介词,后面带三个并列短语.所:起指示作用.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的知识点整理注解:(1)亦:也。
(2)欲:想要。
(3)兼:同时具有。
(4)舍:舍弃。
(5)取:选取。
(6)甚:超过。
(7)于:比。
(8)故:所以,因此。
(9)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0)恶:厌恶。
(11)患:祸患,灾难。
(12)辟:通“避”,躲避。
(13)如使:假如,假使。
(14)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15)莫:没有。
(16)则:那么。
(17)凡:凡是,一切。
(18)得生:保全生命。
(19)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20)为:做。
(21)而:但是。
(22)是故:这是因为。
(23)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
(24)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25)是:此,这样。
(26)勿丧:不丢掉。
丧:丧失。
(27)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28)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29)则:就。
(30)弗:不。
(3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2)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33)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语气助词。
《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一:解词苟得:不合理的取得,此处指“苟且偷生”。
患:灾难、祸患。
辟:通“避”,躲避。
如使:如果,假使。
凡:凡事。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由是:由于这样。
是故:因此。
独:唯独。
是;此,这。
贤者;贤德的人。
勿丧;不丢失。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豆:古代食器,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他食品。
呼;呼喝(轻蔑,对人不尊重)。
蹴;踢。
乞人;乞丐。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屑:认为……值得万钟:指优厚的俸禄。
辨:分辨,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
美:华丽,华美。
奉:侍奉。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词。
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乡:通“向”,原先,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已:停止。
本心:天性,天良。
(舍生取义的向上之心)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二:通假字:辟:通“避”,躲避。
得:通“德”,恩惠。
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原先,从前。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三:成语:舍生取义:为道义及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嗟来之食: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四:思路:1.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通过比喻论证方式得出舍生取义中心论点,并以正反对比论证进一步阐述中心论点。
第一层(鱼……舍生而取义者):比喻论证得出中心论点。
第二层(生……有不为也):正反对比论证具体分析,阐述中心。
第三层(是故……勿丧耳):进一步说明每个人都有舍生取义的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五:向善心理。
.2.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通过举例论证以及对比论证进一步阐述中心论点。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死时,能考验人的品格。
(正面论证舍生取义)第二层:第四自然段:以有的人不辨礼仪而接受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反面论证舍生取义)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六:.写作手法1.比喻论证:以具体的鱼熊掌比喻抽象的生与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比喻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思想家、教育家。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 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朗读节奏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内容理解1.中心论点:人应当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内容结构1)第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①论证过程:先通过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
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
然后得出结论“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最后进一步论证,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②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第二段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
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③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方法,所起作用?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
四、重点问题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 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整理
《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整理在日常过程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整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鱼我所欲也》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不去做。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一、概述
《鱼我所欲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巨匠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一段描述。
该段文字出现于第五十二回中,是贾母询问宝玉的心愿时,宝玉回答的话。
这段文字精辟地揭示了人性欲望的本质和人们不同的追求。
二、主要内容
⒈人性欲望的本质
鱼我所欲也,乃鱼之欲自保全其性命而已。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追求欲望的本质,即追求自身的生存和保全。
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来追逐欲望,而这种欲望多是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
⒉人们的不同追求
吾所欲者,岂独鱼乎?宝玉接着说道,人的追求不仅仅是鱼所追求的生存,还包括其他更高层次的欲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无论是地位、权力、财富,还是美丽、智慧、爱情等等。
每个人对于欲望的追求都不尽相同。
⒊欲望之中的矛盾
人们的欲望常常会产生矛盾。
宝玉继续说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追求欲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挑战。
即使在追求欲望的道路上面临巨大的困难甚至生死的抉择,人们仍然会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他们心中所认为最好的东西。
三、本文涉及附件
本文附带的附件内容包括《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完整的篇章内容和相关研究资料。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欲望
指人们对于物质享受或精神满足的强烈愿望。
⒉本能
指生物体内部拥有的自然而然的行为反应。
⒊追求
指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不懈努力的行为。
五、全文结束。
《鱼我所欲也》知识汇总
《鱼我所欲也》知识汇总《鱼我所欲也》知识汇总引言:《鱼我所欲也》是初中文言文的重点篇目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我所欲也》全文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希望对同学的学习会有帮助!一、文学常识1.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2.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他与孔子合称“孔孟”,他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3.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义”,政治上主张“仁政”。
二、理解性默写1. 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舍生取义。
2. 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 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11.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 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13. 不辨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三、简答题1. 概括每段的段意① 用分析推理的方法,表明在“生”和“义”之间要“舍生取义”,在“死”和“不义”之间要痛恨不义而不“避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习题集(后面附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4.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
(5分)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5-8题。
(10分)(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晏子谏景公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③堂侧陛:堂,朝堂。
陛,台阶。
④逸:安乐,安闲。
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3)公被狐白之裘被:(4)乃令出裘发粟裘: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7.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2分)8.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三)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9—14题。
(16分)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2即:假如。
3下人:迁就他人。
9.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1)蹴尔而与之()(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4)其弟子谏曰()10.翻译句子。
(4分)(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11.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12.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13.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14.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2分)(四)阅读下边文言文语段,完成15—18题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5.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
(4分)之蹴辩已16.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
(2分)17.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的论证方法。
文段中着重论述了“”比“”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
(3分)18.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
(2分)(五)阅读下列选文,完成19—22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19.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2)蹴尔而与之蹴:(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20.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口技》)B. 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马说》)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22.本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答:(六)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23~27题。
(15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3.下列加横线的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A. 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C. 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E.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24.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
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习题集答案1.(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
(各占1分)2.(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
意思对即可)3.(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各占1分)4.(5分)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而取义《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5.何加:有什么好处。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6.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7.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8.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9.(1)用脚踢(2)通“辨”,分辨(3)特别喜欢(很爱好)(4)他,指公孙仪10.(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1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12.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13.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14.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15、加.之,结构助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