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
疾病名:大便失禁英文名:faecal incontinence缩写:别名:copracrasia;肛门失禁;encopresis;scatacratiaICD号:R15分类:消化科概述:大便失禁(faecal incontinence)是指机体对直肠内液态和固态内容物以及气体的蓄控能力丧失,导致大便次数增多,由多种原因引起。
流行病学:目前暂无相关资料病因:1.功能性大便失禁 是指无神经源性损害和结构异常,临床上出现持续至少1个月的、反复发作的排便失控。
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男女比例为4∶1。
病因不明,96%(functional fecal incontinence)FIC有便秘史,或者粪便嵌顿史。
2.肌源性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的常见原因是肛门括约肌损伤或撕裂,如分娩困难、贯通伤、鸡奸、肛门手术等。
肌病如肌萎缩也可引起。
3.神经源性大便失禁 是由于神经退行性变或损伤所致,如大脑痴呆或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多发性硬化引起阴部神经损伤或变性等。
发病机制: 1.功能性大便失禁 很多便秘的病人由于长时间用力排便,久之可继发黏膜、骶神经和盆底肌群损伤,进而发生大便失禁。
大多数病人存在肛门、直肠动力障碍,心理因素也是发病因素之一。
老年人结肠敏感性降低常引起稀便失禁。
2.肌源性大便失禁 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肛门失去灵活括约能力,产生肛门失禁。
3.神经源性大便失禁 支配肛门的神经失去正常功能,肛门括约肌不能随意收缩、舒张。
临床表现:常有腹泻,患者并未感到大便的存在,由于排便的急迫,往往来不及如厕即出现排便,此时少许稀便溢出肛门口外。
并发症:由于会阴经常受到粪水刺激,肛周皮肤可发生糜烂、瘙痒,溃疡及疼痛C D D C D D C D D C DD等,少数病人为使大便减少而节制饮食,出现消瘦,体重下降。
实验室检查:1.盐水滴注试验 用等渗盐水经细导管恒速滴入直肠,嘱受试者尽力收缩肛门保留。
大便失禁时注入盐水不足500ml时将漏出10ml,而且总量只能保留大约700ml。
大便失禁的原因及其处理
思考:
什么是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常见于哪些人群
大便失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大便失禁的护理及相关进展
能随意控制干的大便 对稀的大便及气体失 去控制能力
不完全性 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也叫肛门失禁。 是指肛管括约肌失去对 粪便及气体排出的控制 能力,属于排便功能紊 乱的一种。包括不同的 内涵和不同的程度,如 睡眠时不能控制排便, 排气时出现漏粪和不能 控制稀便,直至完全不 能控制排气和排便等
将OB内置式卫生棉塞入肛门7~9 cm,外露棉线末端(拉绳)。将棉 线用3 M防过敏胶布固定于患者臀 部,根据患者大便情况每4~12 h更 换1次。
优点有:①有效预防了大便对肛周皮肤炎性刺激,防止肛周 皮肤溃疡、坏死,有效减轻了患者痛苦;②防止大便外溢引 起的恶臭对室内环境的污染;③不需要清洗溢出的大便及清 洗肛周皮肤,大大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④节约费用, 大大降低了纸巾、纱布、棉垫、床单、手套及保护皮肤药物 的用量,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了社会资源
饮食护理
提高病人营养,增强体质,规律饮食饮水, 增加膳食中食物纤维的含量,根据纤维素 含量及大便通畅性进行适当调整。食物纤 维不会被机体吸收, 但可增加粪便的体积, 刺激肠蠕动,有助于 恢复肠道功能,加强 排便的规律性,有效 地改善肛门失禁状况。
增加活动
适当锻炼身体,对认知能力好、有自控能 力的病人可做腹肌和骨盆底肌的训练。教 会病人做提肛运动, 每次收缩10 s,休息 10 s,每次练习30次, 每天3次~5次,持之 以恒,最少坚持半年 以上才见效。
大便失禁的常见人群
思考:
什么是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常见于哪些人群
大便失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大便失禁的护理及相关进展
老年大便失禁护理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
心理干预研究
深入研究心理干预对老年大便失禁患者的影响。
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社交障碍。
谢谢观看
关注药物副作用,定期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便秘或影响肠道功能。
护理人员的角色
护理人员的角色 提供专业指导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大便失禁的相关知识和护 理技巧。
帮助家庭成员了解如何支持患者。
护理人员的角色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情况,以便调整护理计划。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
老年大便失禁的护理方法
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更换内裤和护理用品 。
确保使用适合的护理产品,有助于防止皮肤刺激 。
老年大便失禁的护理方法 饮食调节
合理安排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促进肠道健 康。
多喝水,避免辛辣和油腻食品,以减少便秘。
老年大便失禁的护理方法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他们分享感受和顾虑。
老年大便失禁的定义与影响 为什么会发生大便失禁
老年人由于生理变化、慢性疾病或药物影响,容 易出现大便失禁。
常见原因包括便秘、肠道疾病、神经损伤等。
老年大便失禁的定义与影响 大便失禁的影响
大便失禁会导致身体不适、皮肤感染、社交障碍 等问题。
这也可能造成心理压力,导致抑郁和焦虑。
老年大便失禁的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的角色 建立信任关系
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鼓励患 者表达需求。
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护理产品
研发更为舒适和有效的护理产品,以提升患者的 生活质量。
(医学课件)大便失禁PPT演示课件
流行病学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病因
1.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 (1)神经系统发育缺陷: 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或脊椎裂可伴肛门失禁。病人外括约 肌和耻骨直肠肌失去正常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处于弛缓状 态。且由于感觉和运动系统均受影响,直肠黏膜在粪便充盈时 缺乏膨胀感,不能引起便意及发动排便动作,直肠内粪便随时 排出。此种病儿往往伴有尿失禁。 (2)肛门直肠畸形: 肛门直肠本身及盆腔结构均发生改变,且直肠盲端越高,改 变越明显,越复杂。
临床表现
也有主诉粪便不能随意控制,或夜间不能控制。也有在排气时 有漏粪等不同程度的失控表现。 体检: 严重患者可见肛门张开呈圆形,肛周有粪便污染、溃疡、湿 疹、瘢痕、缺损、畸形等。如用两拇指分开臀沟,可经松弛肛 门看到直肠黏膜。部分肛管缺损瘢痕形成者,可从缺损处看到 直肠黏膜或直肠腔(图1)。
并发症
发病机制
②运动性肛门失禁: 主要为肛管外括约肌的损伤破坏了肛管直肠环,导致患者不 能随意控制大便而致的肛门失禁。
临床表现
大便失禁有不同病因和不同程度,因此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 有些病例的表现为主要病变所掩盖,如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病 人,神志不清,粪便溺床,除护理中注意外,人们多集中注意 对脑部情况的处理。先天性巨结肠病例,主要表现为大便秘结、 腹胀和腹部极度膨隆等。由于大量粪便充塞结肠,使结肠、直 肠协调作用失控,加以肠壁神经缺如,硬粪箝压直肠等因素, 出现大便失禁,粪水从硬粪旁漏出。在常见的肛管直肠手术后 并发肛门失禁的病人中,有些病例症状较轻,诉腹泻时稀便不 能控制,有些病人主诉会阴部常有黏液和粪便沾染。
由于会阴经常受到粪水刺激,肛周皮肤可发生糜烂、瘙痒, 溃疡及疼痛等,少数病人为使大便减少而节制饮食,出现消瘦, 体重下降。
大便失禁的原因及其诊断
最大自主收缩耐久程度
力排 – 排空试验
正常类型:表现为直肠内压力增加,伴随肛门括约肌松弛;
Ⅰ型:表现为直肠推动力充足(直肠内压≥45mmHg),肛 管压力升高
Ⅱ型:表现为直肠推动力不充足(直肠内压<45mmHg)和 肛门括约肌不全松弛或收缩
Ⅲ型:表现为直肠推动力增加(≥ 45mmHg),伴随肛门括 约肌不松弛或松弛不全(< 20%)。
2.外伤 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 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如刺伤、割 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 时的会阴撕裂),以及肛管直肠手术的损伤,
如肛瘘、痔、直肠脱垂、直肠癌等手术损伤
了肛门括约肌致大便失禁。
3.神经系统病变 多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 肿瘤、脊髓结核、马尾神经损伤等均可导致
2、肛上距(DUAC): 耻尾线(PCL)为耻骨联合下缘至尾骨尖的连线; 肛管上部即肛管直肠结合部; 肛上距为肛管上部中点至耻尾线的垂直距离,中 点在耻尾线以上为负值,以下为正值。 正常值 ≤30mm,经产妇≤35mm,超过即诊断为 会阴下降(Perineum descending; PD)。
3、乙耻距(DSPC)和小耻距: 为充钡的乙状结肠或小肠最下曲下缘 与耻尾线的垂直距离。同肛上距一样,以 上为负值,以下为正值。 正常时均为负值,否则即表示有内脏 下垂。
扫描角度: 360 度 可见标记深度 0 - 260 mm
Analogic Ultrasound Group – Confidential
肌 外括约肌
纵肌
Note: No mucosal layer is seen
BASIC TRAINING JANUARY 2010 FOR INTERNAL USE ONLY
大便失禁的护理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01
02
03
肛门失禁
患者不能随意控制排便, 粪便自行流出,污染内裤 ,导致患者身心受损。
肛周皮肤炎症
由于粪便刺激,肛周皮肤 可出现红肿、糜烂、溃疡 等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感 染。
排便习惯改变
患者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增 多、便意频繁、里急后重 等排便习惯的改变。
诊断方法及标准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 者及家属减轻心理压力。
药物治疗
遵医嘱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如 止泻药、抗生素等。
患者及家属教育
教授正确的皮肤护理方法
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清洁、干燥、保护皮肤 。
提供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面对,减轻心理压力。
讲解排便规律的重要性
强调定时排便的重要性,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
直肠脱垂患者可有黏液便或少量粪便 自行流出,但脱出物可用手还纳,肛 门括约肌功能正常。
肛瘘
肛瘘患者可有脓性分泌物自瘘口流出 ,但分泌物量较少,且无粪便自行流 出。
03
护理评估与制定方案
护理评估内容
评估病情
了解患者大便失禁的原 因、程度、频率及伴随
症状。
皮肤状况
检查患者肛周、会阴部 皮肤有无红肿、破损、
盆底肌锻炼
教患者学会正确的盆底肌锻炼方法,如Kegel运动 ,以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
生物反馈疗法
采用生物反馈疗法,通过仪器监测患者的肛门括 约肌活动,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锻炼。
饮食调整建议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鼓励患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以增加粪便体积,软化粪便,减轻排便困难。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大便失禁诊断与治疗PPT
果
定期随访和复查
定期随访:每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复查项目:包括大便失禁问卷、肛门直肠测压、肛门直肠超声等 治疗调整: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剂量、手术方式等 康复指导:提供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内衣裤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紧张
康复训练
生物反馈疗法:通过仪器反 馈,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盆 底肌肉
盆底肌训练:通过收缩和放 松盆底肌肉,增强肌肉力量 和耐力
电刺激疗法:通过电刺激, 促进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等
肌肉损伤:如肌 肉萎缩、肌肉无
力等
肠道疾病:如肠 炎、肠梗阻等
心理因素:如焦 虑、抑郁等
药物影响:如抗 抑郁药、抗癫痫
药等
其他因素:如年 龄、性别、遗传
等
大便失禁的诊断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 年龄、性 别、职业、 生活习惯 等基本信 息
了解患者 大便失禁 的持续时 间、频率、 严重程度 等
询问患者 是否有其 他疾病, 如糖尿病、 高血压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神经功能检查: 检查神经功能是 否正常,如感觉 、运动、反射等
实验室检查
• 粪便常规检查:观察粪便的颜色、性状、气味等 • 粪便培养:检测是否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 • 粪便隐血试验:检测粪便中是否有隐血 • 粪便电解质分析:检测粪便中的电解质含量,如钠、钾、钙等 • 粪便pH值测定:检测粪便的酸碱度 • 粪便微生物检查:检测粪便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 粪便免疫学检查:检测粪便中的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成分 • 粪便生化检查:检测粪便中的生化指标,如淀粉酶、脂肪酶等 • 粪便基因检测:检测粪便中的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异常 • 粪便细胞学检查:检测粪便中的细胞类型和数量,如红细胞、白细胞等 • 粪便寄生虫检查:检测粪便中是否有寄生虫感染 • 粪便毒素检测:检测粪便中的毒素含量,如细菌毒素、真菌毒素等 • 粪便代谢物检测:检测粪便中的代谢物含量,如胆汁酸、尿素等 • 粪便激素检测:检测粪便中的激素含量,如皮质醇、雌激素等 • 粪便微生物组学检测:检测粪便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大便失禁的原因
大便失禁的原因文章目录*一、大便失禁的简介*二、大便失禁的原因*三、大便失禁的危害*四、大便失禁的高发人群*五、大便失禁的预防方法大便失禁的简介大便失禁即肛门失禁,是指粪便及气体不能随意控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门外,为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
大便失禁的发病率不高,但非罕见。
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造成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地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
大便失禁的原因1、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或脊椎裂可伴肛门失禁。
患者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失去正常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处于弛缓状态。
且由于感觉和运动系统均受影响,直肠黏膜在粪便充盈时缺乏膨胀感,不能引起便意及发动排便动作,直肠内粪便随时排出。
此种患儿往往伴有尿失禁。
2、外伤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
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时的会阴撕裂)等。
3、神经系统病变多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肿瘤、脊髓结核、马尾神经损伤等均可导致大便失禁。
4、肛管直肠疾病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癌,克罗恩病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时,或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松弛,以及肛周的严重瘢痕影响到肛门括约肌,使肛门闭锁不全时均可引起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的危害大便失禁易造成多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会阴部、骶尾部皮肤炎症及压力性溃疡(压疮)。
大便失禁在老年人、危重病人及瘫痪卧床病人中发生率达46.0﹪~54.4﹪。
由于粪便的刺激,使会阴部皮肤经常处于潮湿和代谢产物的侵蚀状态,易发生皮肤红肿、溃烂,皮肤破溃感染可深及肌层或破溃延伸至阴囊、阴唇、腹股沟等;污染尿道口、阴道口引起逆行感染,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亦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困难、由于会阴经常受到粪水刺激、肛周皮肤可发生糜烂、瘙痒、溃疡及疼痛等、少数病人为使大便减少而节制饮食、出现消瘦、体重下降。
大便失禁
疾病名:大便失禁英文名:faecal incontinence缩写:别名:copracrasia;肛门失禁;encopresis;scatacratiaICD号:R15分类:消化科概述:大便失禁(faecal incontinence)是指机体对直肠内液态和固态内容物以及气体的蓄控能力丧失,导致大便次数增多,由多种原因引起。
流行病学:目前暂无相关资料病因:1.功能性大便失禁 是指无神经源性损害和结构异常,临床上出现持续至少1个月的、反复发作的排便失控。
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男女比例为4∶1。
病因不明,96%(functional fecal incontinence)FIC有便秘史,或者粪便嵌顿史。
2.肌源性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的常见原因是肛门括约肌损伤或撕裂,如分娩困难、贯通伤、鸡奸、肛门手术等。
肌病如肌萎缩也可引起。
3.神经源性大便失禁 是由于神经退行性变或损伤所致,如大脑痴呆或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多发性硬化引起阴部神经损伤或变性等。
发病机制: 1.功能性大便失禁 很多便秘的病人由于长时间用力排便,久之可继发黏膜、骶神经和盆底肌群损伤,进而发生大便失禁。
大多数病人存在肛门、直肠动力障碍,心理因素也是发病因素之一。
老年人结肠敏感性降低常引起稀便失禁。
2.肌源性大便失禁 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肛门失去灵活括约能力,产生肛门失禁。
3.神经源性大便失禁 支配肛门的神经失去正常功能,肛门括约肌不能随意收缩、舒张。
临床表现:常有腹泻,患者并未感到大便的存在,由于排便的急迫,往往来不及如厕即出现排便,此时少许稀便溢出肛门口外。
并发症:由于会阴经常受到粪水刺激,肛周皮肤可发生糜烂、瘙痒,溃疡及疼痛C D D C D D C D D C DD等,少数病人为使大便减少而节制饮食,出现消瘦,体重下降。
实验室检查:1.盐水滴注试验 用等渗盐水经细导管恒速滴入直肠,嘱受试者尽力收缩肛门保留。
大便失禁时注入盐水不足500ml时将漏出10ml,而且总量只能保留大约700ml。
大便失禁护理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肛门直肠、腹部等部位的检查,以 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寻找可能的病因。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进行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生化检查 等实验室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生理功 能和代谢状况。
影像学检查
如需要,可进行X线、CT、MRI等影 像学检查,以观察患者的肠道结构、 肛门直肠形态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有 助于明确病因和诊断。
心理支持
倾听和理解
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他们的困 扰和痛苦,给予关心和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 情感支持和帮助,共同应对大便失禁 带来的挑战。
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和生活。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压疮预防与处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期清洗患者皮肤,特别是容易受潮和受压的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 燥。
大便失禁护理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引言 • 大便失禁原因及分类 • 评估与诊断 • 护理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家庭护理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大便失禁是指个体无法控制排便,导致粪便不自主地排出体 外的状况。
背景
大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 神经系统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手术损伤等。它不仅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社交障碍、心理压力等并发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大便失禁原因及分类
神经源性大便失禁
神经损伤
由于神经系统受损,导致肛门括 约肌控制功能减弱或丧失,如脊 髓损伤、脑外伤等。
大便失禁的原因及其治疗
汇报人:
大便失禁对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身 体健康造成严重 影响,需要及时 治疗。
大便失禁的分类
真性大便失禁:肛门括约肌受到损伤,导致无法自主控制排便 假性大便失禁:由于神经受损或肌肉功能失调,导致肛门括约肌失去控制排便的能力 先天性大便失禁:部分人群天生存在肛门括约肌功能缺陷,导致无法自主控制排便 继发性大便失禁:由于其他疾病或手术等原因导致肛门括约肌受损,进而引发大便失禁
保持肛门清洁干燥
及时更换尿布:对于大便失禁 的患者,要及时更换尿布,避 免粪便长时间刺激肛门
使用护垫:在排便后,可以使 用护垫来吸收残留的粪便,避
免对肛门造成刺激
定期清洗肛门:每天用温水 清洗肛门,保持清洁卫生
保持干燥:在清洗肛门后,可 以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保
持肛门干燥
避免过度用力排便
保持饮食均衡: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便秘的发生 适当运动: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避免久坐:减少肛门和直肠受到的压力 及时就医:如果存在肛门或直肠疾病,及时就医治疗
提肛运动:通过收缩 和放松肛门括约肌, 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 缩力和控制力
排便训练:通过定 时排便和调整饮食, 逐渐恢复排便功能
药物治疗:使用一 些药物来缓解大便 失禁的症状,如止 泻药、消炎药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 的大便失禁患者,可 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 功能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 手术方式:肛门括约肌修补术、骶骨直肠分离术等 手术效果:有效改善大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术前术后需注意饮食调整、保持肛门清洁等
神经系统损伤
脊髓损伤:导致肛 门直肠神经功能失 调,无法控制排便
脑部损伤:影响 神经传导,导致 大便失禁
对排便失禁病人的护理措施
对排便失禁病人的护理措施以对排便失禁病人的护理措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排便失禁是指病人无法控制或预知排便的时间和地点,导致大便失禁的情况。
这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尴尬和痛苦的经历,同时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帮助排便失禁病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况,以下是一些护理措施:1. 调整饮食:合理的饮食对于排便失禁病人来说非常重要。
建议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咖啡因和含酒精的饮品,这些食物和饮品可能会刺激肠道,增加排便失禁的风险。
同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有助于增加大便的体积和软化大便,减少排便失禁的发生。
2. 建立排便习惯:制定规律的排便时间,如每天早晨或晚上固定时间进行排便,有助于训练肠道的规律性。
同时,提醒病人在排便前找到合适的厕所,并保持放松的姿势,如坐位或蹲位。
这样可以帮助排便失禁病人更好地控制排便的时间和地点。
3. 使用便盆或尿布:对于完全失禁的病人,使用便盆或尿布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和更换便盆或尿布,保持患者的干燥和舒适。
同时,为了避免感染和皮肤损伤,使用无香味、无刺激性的清洁剂进行清洁,并给予皮肤适当的护理。
4. 提供情绪支持:由于排便失禁可能给病人带来心理负担和自尊心的打击,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情绪上的支持和理解。
与病人进行沟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同时,提供必要的教育和信息,让病人了解排便失禁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增加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5. 建立康复计划:对于排便失禁病人,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护理人员可以协助病人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如提肛运动和膀胱训练,以增强盆底肌肉的控制能力。
此外,可以使用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手段,促进排便功能的恢复。
6. 定期监测: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排便失禁病人的病情和症状变化。
记录排便时间、次数和大便的性状,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护理措施。
同时,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便秘、尿路感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直肠感觉测定 是将4cm×6cm大的带有导管的球囊置入直肠, 然后向球囊内注入水或空气,正常直肠的感觉阈值是 45ml±5ml,如为神经性的大便失禁患者,其直肠感觉阈值消 失。
其他辅助检查
6.球囊逼出试验 如直肠感觉迟钝,正常容量不能引起排便反 射,不能将球囊排出。此检查既可用来判断直肠的感觉是否正 常,又可判断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如肛门括约肌受损无括约功 能,而球囊可自行滑出肛门,或轻微的增加腹压后即可将球囊 排出。
7.盆底肌电图检查 该检查可以了解括约肌缺损的部位及范围。 8.肛管直肠内超声检查 通过肛管直肠内超声可以清楚地显示 肛管直肠的各个层次,内括约肌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可以协 助肛门失禁的诊断。
大便失禁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faecal incontinence
别名
copracrasia;肛门失禁;encopresis;scatacratia
类别
普通外科/直肠和肛管疾病
ICD号
K62.8
概述
大便失禁即肛门失禁(copracrasia)是指粪便及气体不能随意控 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门外,为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亦称 大便失禁。肛门失禁的发病率不高,但非罕见。虽不直接威胁 生命,但造成病人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地干扰正常生活 和工作。
其他辅助检查
如观察内括约肌是否完整,外括约肌是否有缺损,以及缺损的 部位及范围。该检查不但可以协助诊断,而且为手术切口的选 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诊断
1.病史 询问有无先天性肛门畸形、手术、外伤史,女性患者 有无产伤史,有无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疾病,是否接受过放 射治疗;目前失禁的严重程度,排便次数及粪便性质,有无便 意感等。 2.体格检查 通过直肠指诊、内镜检查、排粪造影、肌电图测 定等,达到3个目的: ①判断有无肛门失禁,如肛门有缺损、肛门括约肌闭合不紧、 肛周皮肤有湿疹等可提供肛门失禁的依据。②判断失禁程度: 如完全性失禁可见肛门张开呈圆形,用手牵开臀部,可见直 肠腔;直肠指诊,肛管括约肌及肛管直肠环收缩不明显特别严 重呈完全消失。
发病机制
此种由外括约肌随意收缩刺激内括约肌的逆向抑制直肠收缩称 随意性抑制作用。排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 受到损害均可造成大便失禁。如直肠的顺应性过低可导致大便 次数严重增多,甚至大便失禁,顺应性过高,可致直肠容积增 大,患者出现便秘。如随意性抑制作用降低亦可出现大便失禁, 以及直肠感受器的异常,或外括约肌损伤均可出现大便失禁。 总之,大便失禁的原因较多,还待进一步探讨。 2.分类 (1)按程度分类:
病因
高位畸形时直肠盲端位于盆膈之上,耻骨直肠肌短缩,明显向 前上方移位;内括约肌缺如或仅处于雏形状态;外括约肌多处 于松散状态,其间充满脂肪组织,肌纤维走行异常紊乱。有作 者随访225例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病儿,80例(35.5%)有不同程度 的污便或失禁,畸形位置越高,失禁发生率也越高。其病因主 要与畸形伴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组织结构的缺陷有关,也与手术 损伤、手术错误有明显关系。过去治疗高位畸形行腹会阴肛门 成形术时,直肠未通过耻骨直肠肌环,而在其后面下降。
临床表现
也有主诉粪便不能随意控制,或夜间不能控制。也有在排气时 有漏粪等不同程度的失控表现。 体检: 严重患者可见肛门张开呈圆形,肛周有粪便污染、溃疡、湿 疹、瘢痕、缺损、畸形等。如用两拇指分开臀沟,可经松弛肛 门看到直肠黏膜。部分肛管缺损瘢痕形成者,可从缺损处看到 直肠黏膜或直肠腔(图1)。
并发症
病因
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时的会阴 撕裂),以及肛管直肠手术的损伤,如肛瘘、痔、直肠脱垂、直 肠癌等手术损伤了肛门括约肌致大便失禁。 3.神经系统病变 多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肿瘤、 脊髓结核、马尾神经损伤等均可导致大便失禁。 4.肛管直肠疾病 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 癌,克罗恩病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溃疡 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时,或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松弛, 以及肛周的严重瘢痕影响到肛门括约肌,使肛门闭锁不全时均 可引起大便失禁。
实验室检查
大便失禁病人感觉力下降,阈值增高,当感觉到气囊存在时气 囊容量已达到40%以上。
其他辅助检查
1.直肠指诊 检查者感觉到肛门无紧迫感呈松弛状态。嘱患者 收缩肛门时,肛管括约肌收缩不明显或完全无收缩力;如肛门 有损伤史者,可扪及瘢痕,有的患者可触及肛管的一侧有收缩 感,而另一侧则无收缩感。并注意肛管直肠内是否有肿块、压 痛等,手指退出肛门后观察指套是否带黏液及血。
发病机制
1.病理生理 排便是一个由人体多个系统共同参与协调而统一 的过程。粪便到达直肠,首先直肠要有一定的顺应性,接纳粪 便,正常为250ml,直肠内容物达到一定量后,刺激直肠感受 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入中枢,然后再经过传出神经纤维到 达外括约肌及肛提肌。中枢判定条件许可,此时外括约肌松弛, 腹内压增高完成排便。由于某种原因不允许排便时,则外括约 肌通过随意性收缩压迫内括约肌,使内括约肌逆向反射性抑制 直肠收缩,从而直肠扩张,容积增大,或通过直肠的逆蠕动将 粪便推回乙状结肠,便意消失。
发病机制
②运动性肛门失禁:
主要为肛管外括约肌的损伤破坏了肛管直肠环,导致患者不 能随意控制大便而致的肛门失禁。
临床表现
大便失禁有不同病因和不同程度,因此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 有些病例的表现为主要病变所掩盖,如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病 人,神志不清,粪便溺床,除护理中注意外,人们多集中注意 对脑部情况的处理。先天性巨结肠病例,主要表现为大便秘结、 腹胀和腹部极度膨隆等。由于大量粪便充塞结肠,使结肠、直 肠协调作用失控,加以肠壁神经缺如,硬粪箝压直肠等因素, 出现大便失禁,粪水从硬粪旁漏出。在常见的肛管直肠手术后 并发肛门失禁的病人中,有些病例症状较轻,诉腹泻时稀便不 能控制,有些病人主诉会阴部常有黏液和粪便沾染。
发病机制
根据大便失禁的不同程度: 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肛门失禁2种。①不完全性肛门失禁: 稀大便及气体不能控制,但干大便可以控制。②完全性肛门 失禁: 干大便、稀便和气体均不能控制。 (2) 按性质分类: 根据肛门失禁的性质,分为感觉性失禁和运动性失禁。①感 觉性肛门失禁: 肛管括约肌的形态正常,但直肠下段感觉缺失,如脊髓或大 脑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而致的肛门失禁;或因直肠顺应性过低、 大便次数严重增多所引起的肛门失禁。
治疗
沿内外括约肌间隙将内外括约肌分开,向上分至肛提肌,分离 时应防止损伤直肠黏膜。用组织钳夹住内、外括约肌断端试拉 括约肌的活动度,然后将直径1.5~2.0cm的软木塞塞入肛门, 再试拉括约肌的紧张度。感觉有一定的张力后,用4号丝线进 行对端间断缝合或重叠缝合内、外括约肌,缝好后取出软木塞, 缝合皮下组织、皮肤。术后禁食1~3天,给予补液,适当应用 抗生素,防止过早进食排便污染切口发生感染。术后应保持肛 门清洁、换药。
2.内镜检查 观察肛门直肠或结肠有无畸形、瘢痕、肛管皮肤 及直肠黏膜有无糜烂、溃疡,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直肠 息肉、直肠癌及肛管直肠癌等。
其他辅助检查
3.排粪造影检查 通过对用力排粪、提肛、静息等动态观察, 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如灌入直肠的钡剂通过提肛可以保留, 说明肛门括约肌有一定功能;如灌入直肠的钡剂不由自主地流 出,说明肛门失禁。
治疗
肛门失禁的治疗应根据不同发病原因来治疗,如因脑或脊髓 肿瘤引起的肛门失禁,应治疗脑或脊髓肿瘤;如因马尾神经损 伤引起的大便失禁,首先应恢复马尾神经的功能;如肛门括约 肌的损伤引起的大便失禁,可经手术修复括约肌或重建括约肌 方法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1.非手术疗法 (1) 饮食调节: 治疗肛管直肠的炎症,使大便成形,避免腹泻及便秘、消除 肛管直肠炎症刺激的不适感。常用的方法是多吃含纤维素高的 及富有营养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治疗
肌纤维不要缝得过多,以防坏死纤维化。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图2)。
治疗
针灸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疗法,有的患者亦可取得很好的疗 效,常用穴位是长强、百会、承山等。 2.手术疗法 肛门失禁的手术治疗主要用于肛管括约肌的损伤 及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术后的肛门失禁。 (1)肛管括约肌修补术: 适用于外伤所致的肛管括约肌损伤的患者。一般在损伤后3~ 12个月内修补,如时间过长,括约肌可产生废用性萎缩。伤后 伤口无感染者多在3个月至半年内修补,有感染者在6~12个月 内修补。方法: 沿瘢痕外侧1.5~2.0cm处作一U字形或半环形切口,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将括约肌断端从瘢痕组织中游离出1~2cm,并保留 括约肌断端的少量瘢痕,便于缝合,剪除多余的部分。
由于会阴经常受到粪水刺激,肛周皮肤可发生糜烂、瘙痒, 溃疡及疼痛等,少数病人为使大便减少而节制饮食,出现消瘦, 体重下降。
实验室检查
1.盐水滴注试验 用等渗盐水经细导管恒速滴入直肠,嘱受试 者尽力收缩肛门保留。大便失禁时注入盐水不足500ml时将漏 出10ml,而且总量只能保留大约700ml。
2.肛门、直肠感知性试验 是通过直肠感知阈值和最大耐受量 来评估。用直径为5cm的直肠扩张囊,从小剂量20ml、40ml、 80ml……。受检者感到直肠被扩张时的最小充气量即为感知的最 低阈值。Derroede等报告,最大充气量(MTV)男性成年人为 140~320ml,女性为170~440ml。
诊断
不完全性失禁则见肛门闭合不紧,直肠指诊扪及括约肌收缩减 弱。③判断失禁原因: 如外伤性失禁,直肠指诊可扪及瘢痕组织;随意肌损伤,盆 底肌电图异常等。
鉴别诊断
主要与急性菌痢及急性肠炎等腹泻患者偶尔出现的大便失控 相鉴别,但这些患者的大便多数情况下能随意控制,并且患者 多有腹痛及脓血便或水样便,经对症治疗后,随着腹泻症状的 缓解、大便成形,而偶发的大便失禁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