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blioteka Baidu
病因
肛门直肠畸形,特别是高位畸形伴有骶骨畸形,致神经功能缺 陷者也不少见,据Jiehioiiikhh分析,术后肛门失禁者约10%属此 原因。中、低位畸形术后的肛门失禁,主要原因为手术损伤、 感染等因素。如泄殖腔畸形,主要为女婴的直肠肛管、尿道、 阴道共合一穴,以及高位无肛婴儿术后常有大便失禁。先天性 痴呆、脑脊膜膨出、多发性硬皮病等均可发生大便失禁。 2.外伤 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 能而至大便失禁。
病因
高位畸形时直肠盲端位于盆膈之上,耻骨直肠肌短缩,明显向 前上方移位;内括约肌缺如或仅处于雏形状态;外括约肌多处 于松散状态,其间充满脂肪组织,肌纤维走行异常紊乱。有作 者随访225例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病儿,80例(35.5%)有不同程度 的污便或失禁,畸形位置越高,失禁发生率也越高。其病因主 要与畸形伴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组织结构的缺陷有关,也与手术 损伤、手术错误有明显关系。过去治疗高位畸形行腹会阴肛门 成形术时,直肠未通过耻骨直肠肌环,而在其后面下降。
发病机制
此种由外括约肌随意收缩刺激内括约肌的逆向抑制直肠收缩称 随意性抑制作用。排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 受到损害均可造成大便失禁。如直肠的顺应性过低可导致大便 次数严重增多,甚至大便失禁,顺应性过高,可致直肠容积增 大,患者出现便秘。如随意性抑制作用降低亦可出现大便失禁, 以及直肠感受器的异常,或外括约肌损伤均可出现大便失禁。 总之,大便失禁的原因较多,还待进一步探讨。 2.分类 (1)按程度分类:
治疗
针灸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疗法,有的患者亦可取得很好的疗 效,常用穴位是长强、百会、承山等。 2.手术疗法 肛门失禁的手术治疗主要用于肛管括约肌的损伤 及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术后的肛门失禁。 (1)肛管括约肌修补术: 适用于外伤所致的肛管括约肌损伤的患者。一般在损伤后3~ 12个月内修补,如时间过长,括约肌可产生废用性萎缩。伤后 伤口无感染者多在3个月至半年内修补,有感染者在6~12个月 内修补。方法: 沿瘢痕外侧1.5~2.0cm处作一U字形或半环形切口,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将括约肌断端从瘢痕组织中游离出1~2cm,并保留 括约肌断端的少量瘢痕,便于缝合,剪除多余的部分。
诊断
不完全性失禁则见肛门闭合不紧,直肠指诊扪及括约肌收缩减 弱。③判断失禁原因: 如外伤性失禁,直肠指诊可扪及瘢痕组织;随意肌损伤,盆 底肌电图异常等。
鉴别诊断
主要与急性菌痢及急性肠炎等腹泻患者偶尔出现的大便失控 相鉴别,但这些患者的大便多数情况下能随意控制,并且患者 多有腹痛及脓血便或水样便,经对症治疗后,随着腹泻症状的 缓解、大便成形,而偶发的大便失禁消失。
治疗
该手术后90%患者能达到大便基本自控。
(2)肛管前方括约肌折叠术:
适用于括约肌松弛的患者。方法: 在肛门前方1~2cm处沿肛缘作一半圆形切口,切开皮肤、皮 下组织,在皮下组织下方与外括约肌之间游离少许显露外括约 肌,然后将皮瓣向后翻转,覆盖肛门,牵开皮瓣,可见两条外 括约肌由肛门两侧向前、向会阴体方向行走。在两侧外括约肌 及内括约肌之间可见一三角间隙,用丝线缝合两侧外括约肌肌 膜及少许肌纤维关闭间隙,使肛管紧缩。
治疗
如肛管直肠有炎症可对症服用抗生素。如肛周皮肤有炎症应经 常保持肛周清洁,使其保持干燥或外用药涂擦。 (2)肛门括约肌锻炼: 方法是嘱患者收缩肛门(提肛),每天提肛500次左右,每次坚 持数秒钟,这样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3)刺激肛门括约肌收缩: 对神经性肛门失禁者,可采用电刺激疗法和针灸疗法。电刺 激疗法是将刺激电极置于外括约肌内,用电刺激肛门括约肌及 肛提肌使之产生有规律的收缩,部分肛门失禁患者可以得到改 善。
治疗
肛门失禁的治疗应根据不同发病原因来治疗,如因脑或脊髓 肿瘤引起的肛门失禁,应治疗脑或脊髓肿瘤;如因马尾神经损 伤引起的大便失禁,首先应恢复马尾神经的功能;如肛门括约 肌的损伤引起的大便失禁,可经手术修复括约肌或重建括约肌 方法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1.非手术疗法 (1) 饮食调节: 治疗肛管直肠的炎症,使大便成形,避免腹泻及便秘、消除 肛管直肠炎症刺激的不适感。常用的方法是多吃含纤维素高的 及富有营养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治疗
肌纤维不要缝得过多,以防坏死纤维化。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图2)。
其他辅助检查
如观察内括约肌是否完整,外括约肌是否有缺损,以及缺损的 部位及范围。该检查不但可以协助诊断,而且为手术切口的选 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诊断
1.病史 询问有无先天性肛门畸形、手术、外伤史,女性患者 有无产伤史,有无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疾病,是否接受过放 射治疗;目前失禁的严重程度,排便次数及粪便性质,有无便 意感等。 2.体格检查 通过直肠指诊、内镜检查、排粪造影、肌电图测 定等,达到3个目的: ①判断有无肛门失禁,如肛门有缺损、肛门括约肌闭合不紧、 肛周皮肤有湿疹等可提供肛门失禁的依据。②判断失禁程度: 如完全性失禁可见肛门张开呈圆形,用手牵开臀部,可见直 肠腔;直肠指诊,肛管括约肌及肛管直肠环收缩不明显特别严 重呈完全消失。
发病机制
1.病理生理 排便是一个由人体多个系统共同参与协调而统一 的过程。粪便到达直肠,首先直肠要有一定的顺应性,接纳粪 便,正常为250ml,直肠内容物达到一定量后,刺激直肠感受 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入中枢,然后再经过传出神经纤维到 达外括约肌及肛提肌。中枢判定条件许可,此时外括约肌松弛, 腹内压增高完成排便。由于某种原因不允许排便时,则外括约 肌通过随意性收缩压迫内括约肌,使内括约肌逆向反射性抑制 直肠收缩,从而直肠扩张,容积增大,或通过直肠的逆蠕动将 粪便推回乙状结肠,便意消失。
大便失禁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faecal incontinence
别名
copracrasia;肛门失禁;encopresis;scatacratia
类别
普通外科/直肠和肛管疾病
ICD号
K62.8
概述
大便失禁即肛门失禁(copracrasia)是指粪便及气体不能随意控 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门外,为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亦称 大便失禁。肛门失禁的发病率不高,但非罕见。虽不直接威胁 生命,但造成病人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地干扰正常生活 和工作。
实验室检查
大便失禁病人感觉力下降,阈值增高,当感觉到气囊存在时气 囊容量已达到40%以上。
其他辅助检查
1.直肠指诊 检查者感觉到肛门无紧迫感呈松弛状态。嘱患者 收缩肛门时,肛管括约肌收缩不明显或完全无收缩力;如肛门 有损伤史者,可扪及瘢痕,有的患者可触及肛管的一侧有收缩 感,而另一侧则无收缩感。并注意肛管直肠内是否有肿块、压 痛等,手指退出肛门后观察指套是否带黏液及血。
流行病学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病因
1.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 (1)神经系统发育缺陷: 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或脊椎裂可伴肛门失禁。病人外括约 肌和耻骨直肠肌失去正常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处于弛缓状 态。且由于感觉和运动系统均受影响,直肠黏膜在粪便充盈时 缺乏膨胀感,不能引起便意及发动排便动作,直肠内粪便随时 排出。此种病儿往往伴有尿失禁。 (2)肛门直肠畸形: 肛门直肠本身及盆腔结构均发生改变,且直肠盲端越高,改 变越明显,越复杂。
治疗
沿内外括约肌间隙将内外括约肌分开,向上分至肛提肌,分离 时应防止损伤直肠黏膜。用组织钳夹住内、外括约肌断端试拉 括约肌的活动度,然后将直径1.5~2.0cm的软木塞塞入肛门, 再试拉括约肌的紧张度。感觉有一定的张力后,用4号丝线进 行对端间断缝合或重叠缝合内、外括约肌,缝好后取出软木塞, 缝合皮下组织、皮肤。术后禁食1~3天,给予补液,适当应用 抗生素,防止过早进食排便污染切口发生感染。术后应保持肛 门清洁、换药。
病因
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时的会阴 撕裂),以及肛管直肠手术的损伤,如肛瘘、痔、直肠脱垂、直 肠癌等手术损伤了肛门括约肌致大便失禁。 3.神经系统病变 多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肿瘤、 脊髓结核、马尾神经损伤等均可导致大便失禁。 4.肛管直肠疾病 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 癌,克罗恩病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溃疡 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时,或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松弛, 以及肛周的严重瘢痕影响到肛门括约肌,使肛门闭锁不全时均 可引起大便失禁。
4.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大便失禁患者表现出肛管直肠内的压力 降低,频率减慢或消失;肛管收缩压下降;直肠肛管抑制反射 消失。如溃疡性结肠炎致大便失禁患者直肠顺应性明显下降。
5.直肠感觉测定 是将4cm×6cm大的带有导管的球囊置入直肠, 然后向球囊内注入水或空气,正常直肠的感觉阈值是 45ml±5ml,如为神经性的大便失禁患者,其直肠感觉阈值消 失。
2.内镜检查 观察肛门直肠或结肠有无畸形、瘢痕、肛管皮肤 及直肠黏膜有无糜烂、溃疡,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直肠 息肉、直肠癌及肛管直肠癌等。
其他辅助检查
3.排粪造影检查 通过对用力排粪、提肛、静息等动态观察, 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如灌入直肠的钡剂通过提肛可以保留, 说明肛门括约肌有一定功能;如灌入直肠的钡剂不由自主地流 出,说明肛门失禁。
由于会阴经常受到粪水刺激,肛周皮肤可发生糜烂、瘙痒, 溃疡及疼痛等,少数病人为使大便减少而节制饮食,出现消瘦, 体重下降。
实验室检查
1.盐水滴注试验 用等渗盐水经细导管恒速滴入直肠,嘱受试 者尽力收缩肛门保留。大便失禁时注入盐水不足500ml时将漏 出10ml,而且总量只能保留大约700ml。
2.肛门、直肠感知性试验 是通过直肠感知阈值和最大耐受量 来评估。用直径为5cm的直肠扩张囊,从小剂量20ml、40ml、 80ml……。受检者感到直肠被扩张时的最小充气量即为感知的最 低阈值。Derroede等报告,最大充气量(MTV)男性成年人为 140~320ml,女性为170~440ml。
发病机制
②运动性肛门失禁:
主要为肛管外括约肌的损伤破坏了肛管直肠环,导致患者不 能随意控制大便而致的肛门失禁。
临床表现
大便失禁有不同病因和不同程度,因此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 有些病例的表现为主要病变所掩盖,如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病 人,神志不清,粪便溺床,除护理中注意外,人们多集中注意 对脑部情况的处理。先天性巨结肠病例,主要表现为大便秘结、 腹胀和腹部极度膨隆等。由于大量粪便充塞结肠,使结肠、直 肠协调作用失控,加以肠壁神经缺如,硬粪箝压直肠等因素, 出现大便失禁,粪水从硬粪旁漏出。在常见的肛管直肠手术后 并发肛门失禁的病人中,有些病例症状较轻,诉腹泻时稀便不 能控制,有些病人主诉会阴部常有黏液和粪便沾染。
发病机制
根据大便失禁的不同程度: 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肛门失禁2种。①不完全性肛门失禁: 稀大便及气体不能控制,但干大便可以控制。②完全性肛门 失禁: 干大便、稀便和气体均不能控制。 (2) 按性质分类: 根据肛门失禁的性质,分为感觉性失禁和运动性失禁。①感 觉性肛门失禁: 肛管括约肌的形态正常,但直肠下段感觉缺失,如脊髓或大 脑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而致的肛门失禁;或因直肠顺应性过低、 大便次数严重增多所引起的肛门失禁。
其他辅助检查
6.球囊逼出试验 如直肠感觉迟钝,正常容量不能引起排便反 射,不能将球囊排出。此检查既可用来判断直肠的感觉是否正 常,又可判断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如肛门括约肌受损无括约功 能,而球囊可自行滑出肛门,或轻微的增加腹压后即可将球囊 排出。
7.盆底肌电图检查 该检查可以了解括约肌缺损的部位及范围。 8.肛管直肠内超声检查 通过肛管直肠内超声可以清楚地显示 肛管直肠的各个层次,内括约肌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可以协 助肛门失禁的诊断。
临床表现
也有主诉粪便不能随意控制,或夜间不能控制。也有在排气时 有漏粪等不同程度的失控表现。 体检: 严重患者可见肛门张开呈圆形,肛周有粪便污染、溃疡、湿 疹、瘢痕、缺损、畸形等。如用两拇指分开臀沟,可经松弛肛 门看到直肠黏膜。部分肛管缺损瘢痕形成者,可从缺损处看到 直肠黏膜或直肠腔(图1)。
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