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U能U美创始人李山博士:“治未病”不仅是未病先防
不生病的智慧
气短体虚弱,粥里加山药。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
要治口臭症,理智粥除根。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 血压高头晕,胡萝卜粥灵。防治脚气症,米糖煮粥饮。 肠胃缓泻症,胡桃米粥炖。头昏多汗症,煮粥加薏仁。 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
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清代養生家曹慈山-----《粥疗歌》
不生病的智慧
本书是一部利用食物来 对人体进行全方位特效保 养的健康绝学之书。 它告诉我们,只要明白 自己的先天体质,就能为 自己的五脏六腑找到正确 的食物和经络原穴,并能 自己动手调理好身体上出 现的那些迁延不愈的疑难 杂症和常见病。
作者: 栾加芹,笔名易医,食医、问医阁主人。广州中医 药大学中医博士,师从针灸学著名前辈庄礼兴教授。
暖脾需要三虎將----芡實,芋頭,扁豆。
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特別怕寒.
先天元氣----坤卦的黑色食品
脾胃ㄧ好,身體就好. 泥鰍能壯陽,最補肝 鯽魚湯滋補脾胃效果好 手術後需吃烏魚 烏雞最補精神
呵護我們脾經的原穴.
每天用手按揉三陰交5-10 分鐘,釋放人體內的坤土 之氣.
使用人叁片或三七片外敷 太白穴,補脾護肝效果強
四.呵護后天之本——胃系统最佳保养
《黃帝內經》--胃是“倉藏之官”,掌管食物的接受, 容納:並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 胃功能失調:無食慾,反酸,惡心上湧,嘔吐. 導致病種: 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穿孔.
小米—補養胃的真情佳品.
小米色黃,得艮土之氣較多,功效直接入胃. 儲藏ㄧ年的小米,可治療消化不良,口角生瘡,胃熱;益氣, 利小便,止丹石之毒;治腹痛及流鼻血.
《本草綱目》--鎮心點目,涂面,潤澤好顏色. 涂手足,去皮膚逆臚,墜痰,除面斑,止瀉 壯陽,抗衰老,抗輻射
治未病与中医养生
“治未病”与中医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中就提出来的防病谋略,是至今为主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口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发生、发展的方法;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①摄生防病;黄帝内经中“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并通过他们的医学实践加以运用和发挥,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预防医学理论;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摄生是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精与神守持于内,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开朗,乐观愉快,这样就能达到补养真气的目的;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要求人们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则,就会导致疾病、早衰;此外,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的方法,如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②既病防变;疾病发生后,必须认识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传变;例如治疗肝病结合运用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因为肝病易传之于脾胃,健脾和胃的方法即是治未病;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内经中出现“治未病”一词的还有2篇;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此处所谓“未发”,实际上是已经有先兆小疾存在,即疾病时期症状较少且又较轻的阶段,类似于唐代孙思邈所说的“欲病”,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治疗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灵枢经·逆顺篇中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两篇均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先,把握时机,予以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渊源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马王堆出土的养生图中已经出现了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也讲了很多养生理论;讲养生文化,不能不讲老子和孔子,两者代表了两种养生思想:老子是“清静无为”,“保养精气、顺乎自然、气功修炼”;老庄是养生学的开创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养生思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两种思想形成了一个静动结合的思维方式,贯穿在中医养生学发展过程中;“仁者寿”、“智者寿”、“欲而不贪”是儒家在养生道德理念上的重要思想;黄帝内经有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主要指要掌握自然规律,根据天地阴阳法则调和各种方式,有节制、有规律地安排和起居;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形与神俱”;也就是一个人要做到形神统一,形神结合;有形的而无神的调和,不算完整;汉代华佗的五禽戏,根据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创造,演变为后来太极拳一类的健身方法;魏晋南北朝时,养生家与医学家结合;许多人既是医生又将道家思想贯穿于医学之中;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主张调神养形、“小炷留灯”;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生命的源泉是油;灯里的油是有限的,如果把灯点得很亮,油很快用完了;如果“小炷留灯”,则能燃烧很长时间;这是一种低代谢的思想;我们经常说要拼命、拼搏,事实上会影响你生命内一些积极的、良好的因素;因此,应改变原有的观念,让生命之火“小炷留灯”,燃烧得更长;李时珍本草纲目在药物分类里,提出耐老、增年、轻身、益寿等概念,有些中药对延年益寿有着独特的功效;养生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是最的,是“治未病”;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哀、乐、悲、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幽默;仁心仁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的内在要素;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简言之,要做到“淡”字;第二就是饮食养生;关键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南宋陆游的养生方法是喝粥;他有一首诗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养生录中谈到养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中国人盐的摄入量超标,脑溢血、等疾病与此相关;上述观点也与目前营养学界提倡的“膳食金字塔”相一致;第三是养生;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比如,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单举手,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这个功,在办公室也可以做;第四是房事养生;洞玄子、素女经等也是研究“房中术”的书籍,讲究阴阳和谐,并强调欲不可早,不可过度,又不可无的思想;第五是气功养生;庄子讲“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吐故纳新”指做气功,“熊经鸟申”讲人就像熊一样攀援,像鸟一样左顾右盼;这两种方法就是导引,这样做的人就是养形人;养形要达到什么效果要像彭祖那样“寿高八百”;气功养生在日本很流行,有人写了一本书只需五分钟;在这五分钟里,常吐气、常呼吸;当头昏脑胀时,不妨这样做做,五分钟后会耳目清明,心情为之一爽;第六是药物养生;如柏子仁,就是柏树的果子,也是一种养生长寿食物;植物里寿命最长的就是柏树和松树,我们常说“千年柏树”;柏子仁有养性、安神、润肠、通便、养颜的功效;实践要健康长寿,关键是把养生知识贯彻到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下面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不妨一试;1.坚持几个“少”: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有一首诗中写道“一眠万事了,无喜亦无恼,何物是真物,身在即为宝”;2.坚持几个“常”: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3.践行“八字”诀,终生不懈:童心、蚁食、龟欲、猴行;童心,要童心未泯;蚁食,要少吃;现在许多人的问题是吃得太多、太好,又不,食物堆积在身体里;龟欲,要心境淡泊;猴行,要多运动,锻炼身体;4.“三通”:我们现代人一直在不断地补,现在公路上交通堵塞,我们体内也交通堵塞;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都是堵塞的结果;所以要把“补”改正为“通”;血脉要通、气要通和、心气要通、胃肠要通,要达到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净,放得开;5.坚持勤动脑:不要以为养花、养草、养鱼,就是养生了,一点精神寄托都没有,衰老得反而快;马寅初70岁的时候开始学俄语,歌德80岁的时候写浮士德,陆游渭南集里很多气壮山河的诗词都是60岁以后写的;不要以为60岁就到晚年了;大众养生要走出理念误区最近,随着一些所谓养生名家蒙人、误人、坑人的丑行被曝光,人们开始思考这一怪现象的根源;很多人认为其根源在于医改滞后,大众就医难未得到解决;也有人认为,根源在于卫生行政部门监管缺位;这些观点都很有道理,确实道出了问题的一些症结所在;但笔者认为除上述原因外,还有一重要根源就是大众对养生的错误认识;误区一把养生作为替代一切医疗行为的万应灵丹众多养生书籍的热销就是这一错误理念的体现;人生了病以后,是不是仅靠自己揉揉某个穴位,调节一下饮食就能完全解决问题比如一个人生了阑尾炎或肠梗阻,医生告知必须手术治疗,他却说我自己解决,人们肯定会认为这样做不对;可是我们的大众却偏偏犯了常识错误,以致不少人生了病,真的按照这类书的指导去自我按摩、自我食疗导致延误治疗,甚至因中毒而被抢救;为什么人们会轻信所谓的养生专家,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把养生保健与医疗混为一谈;其实养生和医疗在中医自古以来就分为两门学科;尽管养生、医疗都与人体健康有关,但养生却不能取代医疗,养生家也不能等同于医家;医家可以兼通养生,而单纯养生家却不能取代医生;正确的按摩、食疗可以健身防病,但按摩、食疗绝对不能取代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疗法;正确的养生,尚且不能代替医疗,谬误的养生就更不能代替医疗;把养生当作解决一切医疗健康问题的万应灵丹,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错位;误区二对养生刻意追求,并寄望功毕一役大众有句谚语:一口吃不成胖子;养生与此同理,也不可能有什么灵丹妙术,让你短时间内达到养生的目的;而我们很多人却犯了认识上的错误,专门热衷于所谓灵丹妙术;今天听说吃某种食物或药物对身体有益,马上就购来食用;明天听说某种妙术对身体有益,马上就跟着实施,成了典型的追风族;还有的人十分在意生活中的对与错,常常刻意去追求怎么才能健康长寿;也有的人忙时玩命,闲时就翻出养生书,按图索骥去养生;殊不知,正确的养生在于时时处处均应遵循养生之道,长年顾护身体才会成功,并非毕功于一时一役;人们常把养生之道比喻成一根燃烧的蜡烛,必须时时防风顾护,既不让大风吹灭又不让风助燃,以期能最长时间地燃烧;此外人的精神要放松,不要总是绷紧一根弦,怕得病,怕短寿,须知养生不是刻意追求所能达到的;据传清代有一个百岁老人,当皇帝问他是怎么达到高寿时却全然答不出;这便是不追求养生,养生却在其中;上述这些养生道理不仅可以印证于古代的养生成功者,也同样可以验证于现在的一些长寿老人;很多长寿老人之所以长寿,就是生活有规律,动静得宜,并没有常年去吃什么补品或特殊食品,且心态极为平静,对生老病死常能泰然处之,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延年益寿;误区三重术轻道,舍本逐末,急功近利中华养生之所以称为养生之道,不称养生之术,是有道理的;中华养生的灵魂,在于悟道、明道、遵道;所谓道,就是规律;那么,中华养生的道在哪里呢在于两个字——“顺天”;“顺天”也可以称为顺应自然;其一是顺应自然节律;如夏天热,人毛孔大开,出汗散热,你却用空调,把室温调得如同春天或秋天,甚至冬天,把热留在体内,并让寒气入侵则必然生病;此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一切动物乃至植物都应遵循的时间节律,如反其道而行之必然生病;其二是顺应生命规律;从远古燧人氏开始就用火,以熟食为主;这在人体肠胃已形成规律,并且古人也指出多食生冷易伤脾胃,而你却按某些所谓养生家的说法长期大吃生茄子、生泥鳅、生萝卜,与生命规律去对着干,对身体绝没好处;顺应规律是道,吃什么,喝什么,怎么做,怎么动是术;术应服从道;否则,术就失去依存,并易转为害;我们大众热衷的往往停留在术的层面,而忘记道;原因在于急功近利的驱使和大众文化素质不高,所以轻道、昧道;误区四违背中国哲学的恒变规律和应变智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从时间上看,今天和明天不一样,明天和后天也不一样,时间就是在不一样的变化中,由春至夏,至秋,至冬;从生命个体来看,人与人不一样;同样是冬天,有人穿厚棉衣还嫌冷,有人穿薄棉衣还怕热;同样一个人的体力,年轻时和中年时不一样,中年时和老年时不一样;面对事物的不断变化和这些个体上的差异,应对事物变化的措施也应不一样;这在中国哲学上称为恒变和应变规律;易经就是谈事物的恒变和应变智慧,只有学会应变,遵循事物的变化规律,我们才能取得成功;养生同样如此;然而,目前的现状却与此背道而驰;我们明知人与人差异很大,却采取亿万人一个样,不管什么体质、体内有没有火,也不管什么季节,用统一的方法去清热、补虚;这本身就违背了不同质的矛盾应采取不同解决方法的辩证法原理,也同样违背了中国哲学中的恒变规律和应变智慧;中医养生重和谐人与天地相参中医的魅力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中医的精髓就体现在“和谐观”上;这点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巨着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灵枢·岁露论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古代先贤以其独特的智慧发现了“人与自然相通应”的时空观,准确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的生理变化和疾病谱的异动;近年来,生态环境被破坏,水源、大气遭污染,致使气候变暖,沙尘暴肆虐,洪水泛滥,自然灾害频发,疾病谱亦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近几年泛发全球的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非典”,不都是明显的例证吗另外,中医在诊断疾病时非常重视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手段最大限度地收集病人的“信息源”;这些信息源出于患者个体的自然流露,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机体的整体状况及机体与生存环境人与自然的相关信息;正因为这些信息可以较真实地提供机体“健康曲线”的走向,所以是从整体上反映机体是否“和谐”的一面“反光镜”比如,生活环境比较寒冷、潮湿或恣食生冷寒凉易得痹证类风湿关节炎等、湿证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恶心、消化不良等及痛证腹痛、胃痛、痛经等;生活环境燥热或过食辛辣煎炸烧烤之物则易上火即易患口腔溃疡、长痤疮、便秘等,这是从大处着眼看中医的“和谐观”;阴平阳秘即和谐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也充分彰显了这一理念;中医学非常重视机体自身的“和谐观”;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谨察其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个“平”就是阴平阳秘,就是“和谐”,就是机体内部的和谐;机体出现病态就是人体内部“不和谐”造成的结果;有些人平素在工作紧张、压力大、情绪不好、饮食不均衡、生活无规律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导致不良因子中医所说的七情、内生五邪、饮食劳逸、痰湿瘀血等在体内“膨胀”,致使脏腑功能失调;人体这个“压力锅”在无法承受过多的“气压”,或“减压”的能力不足时,肯定得“炸锅”;比如情绪不好,气郁化火;或恣食煎炸烧烤之垃圾食品,抑或是过食寒凉以及肥甘厚腻之品,碍脾生湿、湿蕴化火;火热内蒸如燎原之势,犹如火山喷发,引发痤疮、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病变;而痰湿内停便是导致机体功能发生异常的“泥石流”,这种病理产物更是高血压、高血脂的罪魁祸首;机体出现“炸锅”、“火山喷发”、“泥石流”等现象的根源不除,这个时候疾病自然就会发生;中医把这个病理过程称之为阴阳失调或脏腑功能失常,也就是机体出现了“不和谐”的状态;祛邪扶正疏导减压如何应对这个不和谐的状态呢那就是“调”,把“不和谐”状态调整为“和谐”状态;如何“调”呢不是将不良因子导致的病变脏器拿掉,而是疏导或减压;当然,这里的病变主要指的是功能性的,那么,怎么疏导减压呢中医积累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技能和攻略,用天然药物组成的方剂,通过祛寒解表、渗湿泻热、活血化瘀、理气散结、化痰祛邪、益气养血、滋阴温阳、扶助正气等方法净化脏腑环境、协调脏腑关系;或通过针灸、推拿、气功、饮食、精神疗法,疏通经络,调节机体平衡,祛邪扶正,亦可充分发挥这一作用;这是从小处着眼解决现实存在的疾病状态,展现中医“和谐观”在治病过程中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总之,中医以其独特的“治未病”“养生”在疾病治疗、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国大众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谢谢大家。
中医药创新创业_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医药创新创业_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追销是一种重复消费,体现产品的终身价值。
参考答案:正确2.干股又叫分红股。
参考答案:正确3.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特点有()参考答案:投资少、本钱低_收费少_服务广、效益佳_形式多样4.“四时养生”、“五脏养生”、“饮食养生”等理念体现了中医药服务在养老中()的优势。
参考答案:“养”5.产品的特点就是产品的卖点。
参考答案:错误6.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在1980年起实施的。
参考答案:正确7.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
参考答案:正确8.“医养生态圈”养老机构融合中医医疗机构开展健康管理的养老模式体现。
参考答案:正确9.选择合作创业时所需的“态度”特点包含()参考答案:相似相近的价值观_统一思想_行为一致_彼此信任10.创业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答案:正确11.下列属于“互联网+中医药”的转型升级方向的是()参考答案:在线医疗_中医药电商12.以四川省为例,高校毕业生创业可申请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1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年的创业担保贷款。
参考答案:313.企业0-1阶段创新的表现形式为:思想的创新、观念的创新、理论学说的创新、产品创新参考答案:正确14.截止2017年,中医药总产值已占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4。
参考答案:正确15.股权划分,分配的是增量。
参考答案:正确16.当一个人离开公司时“限制股”是要被收回的。
参考答案:正确17.我国“9073养老模式”中,提倡3%的老人依靠()养老。
参考答案:机构18.企业6-10阶段创新的表现形式为:设计创新、审美创新、外包装创新等.参考答案:正确19.加盟创业公司相当于藤的生意。
参考答案:正确20.企业营业额100万到1000万,企业的重点在于“打造系统”,此阶段是企业发展的()。
参考答案:发展期21.企业营业额1000万到5000万,实现行业统领时,处于企业发展的()。
中医预防医学如何运用治未病的原则
中医预防医学如何运用治未病的原则中医预防医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强调“治未病”的理念。
“治未病”这一原则蕴含着深邃的智慧,旨在通过各种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变,以维护人体的健康。
“治未病”最早源自《黄帝内经》,其中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清晰地阐述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以及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措施的必要性。
那么,在中医预防医学中,如何具体运用“治未病”的原则呢?首先,中医强调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疾病。
这包括顺应自然规律,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根据四季的气候变化,调整起居、饮食和情志。
春天万物复苏,阳气升发,人们应早睡早起,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以助阳气的生长;夏天炎热,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过度贪凉,饮食宜清淡;秋天干燥,要注意滋阴润肺,作息规律,收敛神气;冬天寒冷,应防寒保暖,适当进补,以养肾藏精。
饮食调养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
中医讲究饮食的均衡与合理搭配,根据个人的体质和不同的季节选择适宜的食物。
例如,体质偏热的人应少吃辛辣温热之品,多吃一些清热滋阴的食物,如绿豆、百合等;体质偏寒的人则应少吃生冷寒凉之食,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
此外,饮食要有节制,避免暴饮暴食,“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过食肥甘厚味容易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引发一系列疾病。
情志调节同样不容忽视。
中医认为,情志过激或不畅会影响脏腑的功能,导致气血失调。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冥想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使心情愉悦,气血通畅。
其次,中医注重通过调理体质来预防疾病。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体质特点,如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
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什么叫治未病(2024年)
什么叫治未病
“治未病”是早在两千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防病养生谋略,我
国“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与其一脉相承,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和传变规律,探索消除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和利用有益的因素,并顺应四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调养饮食与情志,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
概括而言,中医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病先防
是指人体在没有发生疾病的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对可能导致疾病的各种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养生保健措施。
其目的在于固护正气,增强体质,避开各种病邪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既病防变
是指疾病已发生后,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采取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阻止疾病的恶化和传变,促进疾病康复的方法。
强身健体、固守正气、调节阴阳平衡是防止传变的主要途径,以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发展。
三、病后防复
是指疾病经治疗后,病邪基本消除,正气尚未复原,处于初愈的康复阶段,提前采取巩固性治疗或预防性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被称为“三级分屡预防法”,将预防思
想及养生思想贯穿与疾病的整个阶段,与现在的三级预防有相似之
处,便更突出了天人相应、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且具有个体化的辩证优势。
“治未病”有什么现实意义?
“治未病”有什么现实意义?一.为国民的健康护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无法表露,文化就无法施展,力量就无法战斗,知识就无法利用。
”我们的生命,因为健康而欣荣,因为疾病而枯萎。
在我们身边,很多人退休之后,该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了,但是其中不少人却成了“药罐子”,真是悲戚。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国家疾控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表明,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已由1991年的70%上升到2000年的81%,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85%和80%。
10年中,支气管肺癌、肝癌、乳腺癌、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的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占总死亡数的36%。
而绝大部分疾病是由数量不多、可预防的已知危险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不健康饮食,不锻炼身体和使用烟草。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有很多疾病,我们都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
作为健康杀手的多数慢性病,都可以通过“治未病”的种种措施来预防;而对于传染病,通过打断传染必须的三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其流行,指导人们远离疾病。
现代文明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活快节奏、不良生活习惯,使现代病种发生了变化。
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营养过剩的代谢紊乱等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这类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
《中医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一书提出了“辨证施保”,研究形成有效提高生存质量的养生、保健体系,明显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来延年益寿,这是21世纪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之一。
中医“治未病”,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以适应自然变化,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来治未病的基本原则,可以从功能的、整体的变化来把握生命,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变,病后调护。
总之,“治未病”是人类保健养生,防治疾病的最高境界。
“治未病”对于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二.降低医疗费用国民健康对社会的意义,不仅是提供发展基础,而健康问题的解决,也能促进经济增长。
统编版(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三单元8.2《敬畏生命》(课时检测)
第八课生命可贵第二框敬畏生命一、选择题1.2023年4月13日,经过7个小时的艰苦奋战,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扑灭威胁玉溪某烟花厂的火灾,保护了周边200多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列标题与该材料内容最匹配的是()A.探问生命,珍惜青春B.敬畏生命,生命至上C.绽放生命,荣誉至上D.守护生命,健康成长2.凡人微光,铸就人间大爱。
2023年又涌现了很多见义勇为的勇士,有高桥跳水救人的中学教师丁成闯;有冒着9级大风在海上营救遇险台胞的渔民蔡芳轮、蔡胜利;有跳进充满沼气深井救人致多器官感染的山东小伙李字旭;更有勇救落水群众献出宝贵生命的潘灿灿……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①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情,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②当他人生命遇到困境需要帮助时,尽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③要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担当重任④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接续和发展都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东航MU9759航班上,一名旅客突发疾病,机组人员果断决定紧急备降长沙,为旅客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
这表明()A.飞机上突发疾病十分危险,我们应少坐飞机B.机组人员应满足病人的一切要求C.协助病人获救是其他旅客的法定义务D.生命高于一切,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4.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感恩生命的获得B.敬畏生命,体现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能凌驾于自然之上D.我们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5.2024年5月1日凌晨2时10分许,梅大高速往福建方向K11+900m附近发生高速公路路面塌方灾害。
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现场救援伤员救治,及时排查处置风险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以下标题与该材料内容最匹配的是()A.探问生命,惜青春B.敬畏生命,生命至上C.绽放生命,追求荣誉D.守护生命,健康成长6.下面两幅漫画,告诉我们()①生命是坚强的,要勇敢前行②生命在于运动,要加强锻炼③生命是宝贵的,要敬畏生命④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尊重和善待他人的生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下列三个情境共同体现了()A.孝亲敬长B.呵护友谊C.敬畏生命D.激发潜能8.以下是两则新闻报道的内容摘录。
康尼可——“治未病”胜过一切
康尼可一氧化氮——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导读:所谓治未病,指的就是预防胜于治疗。
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养生保健,习惯、生活、饮食各方面都需要做到良好兼顾。
“康尼可一氧化氮”不只是可以很好的改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更可以防患于未然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守护。
没有心脑血管的健康就没有人类的长寿安宁,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该疾病主要是使人体血管老化、硬化、脆化,但并非不治之症。
治疗血管疾病一般采用食疗方法,通过饮食调节保持血管的年轻,防止动脉硬化,从而达到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如何保持血管年轻、有弹性,或阻止或治愈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治未病的养生保健理念值得借鉴,康尼可一氧化氮产品研发中心的保健医师特别总结了以下十点建议供大家学习参考:一、生活有规律。
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保障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时间,懂得生活,学会放松,切忌人生年轻时用身体换名利,老来再拿钱买健康。
二、冬季更应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冬季天寒,天气变幻无常,是心脑血管疾病易发时间,应当注意保暖,夏季燥热,气压低,湿度大,汗如雨下,切忌受风,勿要贪凉,冷食亦当适度。
三、心理健康。
学会自控,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稳定,不为生活的不快或追求的贪婪而左右,喜怒不形于色,切忌思想情绪的大起大落。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四、健康饮食。
元朝营养学家、医学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特别强调饮食上要“先饿而食,食勿令饱;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膳食养性。
注意食物多样性,均衡性,多食五谷杂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吃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多吃三黑(木耳、黑豆、黑米),多食醋,多凉拌,有条件的要多吃些野菜,少吃油炸食品,少吃猪牛羊肉,少吃动物类油脂,少吃盐和蔗糖,少吃动物内脏和海鲜。
冬季进补要适度,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内容清晰)
中医“治未病”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未病”包含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未传几层涵义。
中医“治未病”的根本原则在于道法自然、平衡阴阳,通过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中医治未病解读》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和完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的要求,并就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要说皇帝中的长寿者,非乾隆莫属。
他活了80多岁,在位60多年,他有什么养生秘诀呢?答案是,常吃大黄。
乾隆皇帝吃少量大黄的目的,主要是取其“推陈致新”的功用。
就吃的方面来说,现代人不是吃不饱,而是吃得太多,吃得太好。
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摄入,经常超过我们身体的需要,而运动量如果又太少,过剩的营养物质就会存留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从而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
所以我们不要老想着“食补”,而应该想办法防止营养过剩带来的危害。
比如老年人,体质相对偏虚,饮食上就得多加注意。
正如苏轼《养老篇》中说:“软蒸饭,烂煮肉。
温羹汤,厚毡褥。
少饮酒,惺惺宿。
缓缓行,双拳曲。
虚其心,实其腹。
丧其耳,忘其目。
久久行,金丹熟。
”其中“软蒸饭,烂煮肉”是指老年人饮食应以多稀少稠、多软少硬、多熟少生为主,这样便于消化吸收,不仅可以保护肠胃,而且各种营养如维生素等也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特别是肉食,虽香美可口,但不易消化,应煮熟炖烂。
“温羹汤”中的“羹汤”是一种滋补性很强的饮食,特别适宜中老年人服用。
羹汤多种多样,如红枣莲子汤、银耳燕窝汤、通心粉面汤、鸡汤等,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身体状况加以选择。
服用时要趁热温服,这样能温阳化阴,和畅气血,改善循环与微循环功能。
“厚毡褥”是指在衣着床铺方面,要注意防寒保暖,被褥要松软绵厚,要常晾常晒,勤洗勤换,讲究卫生。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未病先防 大医精诚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未病先防大医精诚作者:谭奇纹来源:《山东画报》2017年第01期“治未病”是一个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所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医學的古圣先贤们汲取中华文化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等忧患思想,开创了中医学对“治未病”预防思想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
健康是一切之本,近几年“健康中国”战略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为让大家主动掌握健康长寿的主动权。
未病先治,山东省中医院于2016年成立治未病中心。
通过中医体检检测和干预调理手段,进行中医健康咨询指导与调理干预,让机体的自愈能力重新复苏。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
未病防治,首先进行中医体检。
什么是中医体检?中医体检的核心就是健康状态辨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四诊、中医体质辨识、脏腑功能状态评估、经络功能检测等,针对有疾病易患倾向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病已痊愈但需预防复发者采集人体的生命信息,分析确定被检者的先天体质状况和身体的健康状态。
然后,针对不同体质和健康状况给出中医治疗的对策和日常养生调理的指导。
山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的中医体检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个性化的把握人体健康状态的体检。
中医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非常注重人体的自我修复力,依靠内力来治愈疾病,这是中医的根本宗旨,也是医疗的至高层次。
体检完后,山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的中医师对体检报告进行辩证分析,总体上把握被检查者的身心状况,以及自然界、人类社会对其的影响,对体检者进行中医健康咨询指导与调理干预。
调理干预项目包括:膏方、茶饮或内服药调理。
中医非药物疗法调理:如针刺类有体针、平衡针、头皮针、耳针、项针、火针等;艾灸类有脐灸、督灸、脏腑灸、天灸、苇管灸、核桃灸等;闪罐、留罐、摇罐、抖罐、走罐等平衡拔罐调理干预;经络推按、穴位按摩等经络疏导项目;五脏五音对应现代体感共振之五行音乐调理干预;中药熏蒸、中药贴敷、系列刮痧、推拿按摩、埋线美体、手疗足浴等。
国医大师李振华:治未病是医学未来发展方向
国医大师李振华:治未病是医学未来发展方向作者:长河来源:《晚晴》2015年第09期治未病在方法上较之治已病更全面、更主动、更有利于恢复健康,仍有现代科学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已病防变,不仅贵在早治,更重要的,是要防止失治误治,迫及其它脏腑而产生并发症。
病愈防止复发是中医学根治已病,防止产生新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治未病是在中医学阴阳五行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个性化理论指导下保障人体健康较全面的中医学术理论。
早在春秋战国以前,中医学就已重视治未病,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未病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亦称养生或摄生;二是已病防变,及早根治已病,防止病理演化加重;三是病愈之后,防止复发或产生新病。
国医大师李振华认为,治未病在方法上较之治已病更全面、更主动、更有利于恢复健康,是世界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未病先防,治未病首先是防病,防止内、外病邪对人体的侵袭,不生病或少生病,方可健康长寿——此即中医学之养生。
关于养生防病,李振华认为,应主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调于四时天人合一人类同大自然一切生物一样,受到大自然气候的影响和支配,随着大自然气候的变化而适应,方能保持健康,否则就会生病,所谓“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说明人体必须依天地之气生存,据四季变化之规律而成长。
《素问·四季调神论》云:“阴阳四时者,天地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
”一旦遇到气候反常,就要立即采取措施,方能避免生病。
比如,四季中冬天应寒而反温,春天应温而反寒,夏天应热而反凉,秋天应凉而反热,所谓“非其时而有其气”,人体若不能适应,便容易产生疾病。
情志安宁气血通畅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情志安宁,心平气和,无妄想妄为,保气血才可畅达无阻,否则,便容易导致气血紊乱而化生诸病。
中医治未病如何预防疾病发展恶化
中医治未病如何预防疾病发展恶化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的今天,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愈发受到重视。
“治未病”并非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蕴含着深厚的智慧,旨在通过各种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
那到底什么是“治未病”,又如何利用这一理念来预防疾病的发展恶化呢?“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其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
未病先防,即当身体还处于健康状态时,就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产生;既病防变,是在疾病已经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瘥后防复,则是在疾病痊愈后,防止疾病再次复发。
要实现“治未病”预防疾病发展恶化,首先得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
饮食方面,中医讲究饮食有节、五味调和。
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过度偏食。
比如,过多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容易导致胃火亢盛,引发口臭、便秘等问题;而过度食用生冷食物则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因此,要根据自身体质和季节变化合理安排饮食,做到荤素搭配、寒热适中。
起居有常也是关键。
要顺应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恢复体力、调养精神。
现代人常常熬夜,这违背了人体的生物钟,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使得疾病有机可乘。
此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长时间的工作或运动后,要适当休息,让身体得到放松和恢复。
情志调节同样不容忽视。
中医认为,情志过激或不畅都会影响脏腑功能。
比如,愤怒容易伤肝,过度忧虑则会损伤脾胃。
因此,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来舒缓压力,调节情绪。
运动也是“治未病”的重要手段。
适当的运动能够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
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调节呼吸和心境。
但运动要适度,过度运动反而会损伤身体。
中医的特色疗法在预防疾病发展恶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艾灸,通过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可以温通经络、扶正祛邪,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养生与治未病
养生与“治未病”导言:养生重在平素调养身心,防患于未然,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实施的保健形式,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认同和普遍开展的基础,为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是中华民族对于全人类的贡献。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工作和根本出发点。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BF〗《〖BFQ〗黄帝内经》)。
只有掌握和应用正确的养生方法,并且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有序,实现理想的健康状态,达到延长生命时限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一、养生说略“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又称摄生、道生。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
养生就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保持身心健康,防止各种疾病,从而也就能够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学作为人类文化的瑰宝,有着漫长的历史和广博的思想体系。
中医养生的理论方法著述,流布于古代儒、释、道、医等诸子百家文库中,其不仅与医疗保健有关,还与家庭、伦理、教育等社会学也有着广泛的联系。
在当代,涉及到了现代科学中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实际上它是多学科知识与手段的有机综合。
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养生文化及其派生的人体科学、生命科学,已经不能单纯把它看作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运动。
”中医养生学作为一个实用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行之有效的理论与实践。
在思想原则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形神共养、动静相宜、和调脏腑、通畅经络等理念;在具体内容上,包含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等项目;在方法和手段上,拥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武术等养生技术。
治未病之秋季体质养生
中医体质九分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体质九大分 类法: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 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 气郁体质、特禀体质等九种基本体质。
体质类型 平和质 气虚质
秋季的常见表现 干燥、口干咽干、皮肤干燥 气短懒言,容易疲乏,易出 汗,头晕健忘。
发病倾向
平素患病较少,易 上火
1.秋燥:口、唇、鼻、咽等感到干燥,咽喉 肿痛,皮肤干涩、发紧,干燥脱屑,烦躁不 安等,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 2.秋冻:秋季气温渐凉,根据早晚温差、身 体状况适当添加衣物,因人而异,也不要过 冻。
3、悲秋:万物逐渐凋谢、呈现一派衰败景象。 在此时节最容易引起衰落、颓废等伤感情绪。 4、秋困:经过夏季暑热蒸腾,人体气血、津 液明显不足,加上秋燥,从而出现易疲劳、 困乏、眼睛干涩等症状。
治未病之秋季 体质养生
治未病中心 毋华会
2015.09.16
讲课内容概括
一、中医治未病 二、中医体质 三、九大体质秋季养生
一、中医治未病
什么是治未病?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 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 铸锥,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
如何治未病
1、中医体质辨识
通过四诊仪辨识出所属九大体质类型
2、中医体质干预
采取中医药特色治疗,纠正体质偏颇
3、健康养生指导
从养生角度全面指导患者院外康复
二、中医体质
什么是体质?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 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 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 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 特征。
浅谈“治未病“
浅谈"治未病"发布时间:2021-04-08T15:38:06.320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4期作者:唐诗[导读] 在人类生命进程中,各类疾病是影响生命质量最为重要的不利因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唐诗什邡市中医医院四川什邡 618400在人类生命进程中,各类疾病是影响生命质量最为重要的不利因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将保障生活质量挂在嘴边,而生活质量并不单单是各种物质生活基础,身体健康才是高生活质量的基础。
疾病将直接打破人们平静的生活,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提到疾病我们就会想到治疗,大多数人都是在感到身体不适后,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了某些疾病后,再针对性进行相应治疗,而已经患病后采取的治疗措施只能起到缩短患病周期缓解症状,最大限度降低疾病对身体损害的作用,其实从实际需求角度来看,我们应注意加强相应的预防保健工作,在疾病尚未形成之时采取正确的调理养生理念,以达到降低疾病发病率,切实保障自身健康的目的。
中医理念中向来都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这一理论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通俗解释就是说,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养生调理,而不是等待生病后再去治疗,另外从更深层次来看已经患病后,就需要尽早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情延误,而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而言,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增加,对身体的损害也是极为关键的。
为了让大家对于中医理论中治未病的相关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其实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万事万物,在生活行为习惯方面,也必然存在一系列对于自身健康有不利影响的内容,正所谓人吃五谷杂粮,谁都不可避免的面临一些健康威胁,但是在保障自身健康这一方面,很多人所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不同的,一部分人患病后出现各类不适症状,他们能够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但是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中并没有特别重视相应的保健工作,还有一部分人即使患病后出现了一些轻微的不适症状,也没有引起重视,在既往日常生活中更没有重视自身身体的保养,此类人往往在病情进一步发展,不适症状进一步加剧时,才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治疗,而此时其病情已相对比较严重,自身健康受到了更大影响。
2、U能U美李山博士: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取决于微循环堵塞的程度
U能U美李山博士: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取决于微循环堵塞的程度未老先衰未老先衰,年纪还不大就衰老了。
多指由于精神或体力负担过重而导致过早衰老。
让女人未老先衰的9大恶习我们常常会因为只是喜欢,或者自认为是健康的,就用一些偏好的食物替代一些不感兴趣的食物,这样的饮食"替身"是不少人都存在的误区。
工作繁忙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往往令许多现代都市人难以对饮食营养保持健康的做法,例如,有的吃就多吃,没的吃,囫囵吞枣也能凑合一顿。
用"早餐马虎、午餐凑合、晚餐丰盛、夜宵豪放"来描述其饮食情形,毫不夸张。
为了争取多睡一会,有些人往往顾不得吃早餐就匆匆上班,有的草草应付,品种单一,通常只是一杯牛奶,或者一块糕点。
午餐时,大多数人通常是在附近随便买一个饭盒对付了事,更有甚者,泡一包方便面就完事。
为了补偿一天在外吃不好的缺憾,晚餐往往很丰盛。
都市人夜生活丰富多彩,许多人喜欢约三五知己出外吃夜宵,甚至三更半夜吃火锅、泡酒吧,大快朵颐。
殊不知,正是这些方便的"替身",让你离健康越来越远了。
恶习一:方便面代替早餐经常食用方便面替代早餐,对人体健康和发育都是很不利的。
因为,维持人体正常生理代谢需要六大要素,而方便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其他营养成分很少。
因此,如果长期以方便面代替早餐,会导致头晕、乏力、消瘦、心悸、精神不振等,严重者可出现体重下降,肌肉萎缩等营养缺乏之表现。
恶习二:水果代替蔬菜水果和蔬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为此,许多人以为,只要每天吃些水果,不吃或少吃蔬菜也无妨。
其实,蔬菜是仅次于粮食的人体必需的食物,它更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吸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
人如果仅食动物食品,蛋白质吸收率为70%;若兼食蔬菜,则吸收率可达90%以上。
再者,蔬菜中含特有的植物粗纤维能刺激肠道蠕动,起到助消化、防肠癌之作用。
恶习三:新鲜蔬菜代替冷藏蔬菜如果是指刚从菜地里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这种说法没有任何问题。
治未病——维护提升
我们的生活环境
由于现代环境污 染 ,不良生活方 式,工作压力大、 暴饮暴食、富营养 化,缺乏锻炼等因 素将导致亚健康人 群不断增加。
中国未来20年健康状况
未来二十年,将 有超过半数的中国 国民被健康状况困 扰,健康问题日益 突出,中国人的健 康状态在未来二十 年将急剧恶化。
全世界亚健康状况
健康-亚健康关系
未病产生的原因
竞争的年代、改革的年代,
人们面临着被 “ 炒鱿鱼 ” 和下岗的威胁,为了保持 岗位,不得不承受越来越 重的压力,陷入越来越多 的矛盾。
未病产生的原因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变化加速,使得终
身学习成为必然的要求,因此,学习新知识, 创造新思维, 成为 人们越来越重 的压 力和负担。
未病的典型症状
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
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 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
汗出津津,经常感冒:经常
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 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未病的典型症状
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
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面色有滞,目围灰暗;面色无华,憔悴;双 目周围,特别是眼 下灰暗发青。
眼睛疲劳的干预
可在午餐时食用鳗鱼,因为鳗鱼含有丰富的 维生素A。另外,吃韭菜炒猪肝也有效。工作 1小时左右改变凝视方向, 做眼保健操,或闭目休息。 应用音乐疗法、脑电生物反 馈治疗均能起到事半功倍作 用。
周公好梦!
大脑疲劳之干预措施
物反馈治 体肌肉放 张情绪, 分散,情 善睡眠, 率。
进行脑电生 疗可以使人 松,缓解紧 纠正注意力 绪冲动,改 提高学习效
未病产生的原因
由于种种利益交 织冲突,社会人 际关系变得复杂, 使得每个人建立 和处理人际关系 变得更加谨慎和 困难
13U能U美创始人李山博士治未病不仅是未病先防
U能U美创始人李山博士:“治未病”不仅是未病先防U能U美创始人李山博士简介2004年国内入股注册“恒润康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厂2007年1月,纯中药戒毒口服液获得国家中医药科技最高奖:国家第六届中医药“科技发明奖一等奖”。
2007~2008年期间,成功研发“药食同源”男宝/女宝(U能/U美前身)产品平衡人体体质、提升免疫力、增强自愈力,达到人体体能恢复的效果。
2015年5月11日注册“广东赤帝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正式面向全国推出,安全,无毒副作用、无使赖性,无激素的〃药食同源” 系列产品造福人类。
2016年12月7日“北京李山中医药研究院”成立并荣获“中国糖尿 病防治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
2017年1月3日李山生命健康科技荣获“质量信得过产品”荣誉证 书。
2018年9月1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获得了第十五届中国科学家论 坛组委会颁发的“发现-2018科技创新发明成果奖”。
2018年11月攻破世界难题一布鲁氏杆菌病。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未病先防缺乏可 操作性,已病防变当为治未病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亚健康状态临床表现有纷繁的郁证性特征,中药干预亚健康常 用疏肝解郁、安神定志、养心健脾、清胆化痰等,从郁论治的方 法属于治未病的范畴。
一般将治未病理解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重 点似乎是“未病先防”。
事实上,“既病防变”可被疾病治疗的 过程所覆盖,上医医未病之病. 中医医欲.病之病. 下医医已痛之搞. 唐.孙思邈《各惠千金要方》“瘥后防复”可被疾病康复的过程所覆盖。
那么,“未病先防”究竟应该如何操作?如果缺乏可操作性,所谓主导作用无非是一句空话罢了。
笔者以为“治未病”内涵有几个不同层次,主要应该包括“已病防变”的内容。
养生养心即“治未病”“治未病”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预防重于治疗的宝贵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能U美创始人李山博士:“治未病”不仅是未病先防
U能U美创始人李山博士简介
2004年国内入股注册“恒润康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厂
2007年1月, 纯中药戒毒口服液获得国家中医药科技最高奖:国家第六届中医药“科技发明奖一等奖”。
2007~2008年期间,成功研发“药食同源”男宝/女宝(U能/U美前身)产品平衡人体体质、提升免疫力、增强自愈力,达到人体体能恢复的效果。
2015年5月11日注册“广东赤帝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正式面向全国推出,安全,无毒副作用、无使赖性,无激素的"药食同源”系列产品造福人类。
2016年12月7日“北京李山中医药研究院”成立并荣获“中国糖尿病防治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
2017年1月3日李山生命健康科技荣获“质量信得过产品”荣誉证书。
2018年9月1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获得了第十五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组委会颁发的“发现·2018科技创新发明成果奖”。
2018年11月攻破世界难题—布鲁氏杆菌病。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未病先防缺乏可操作性,已病防变当为治未病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亚健康状态临床表现有纷繁的郁证性特征,中药干预亚健康常用疏肝解郁、安神定志、养心健脾、清胆化痰等,从郁论治的方法属于治未病的范畴。
一般将治未病理解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重点似乎是“未病先防”。
事实上,“既病防变”可被疾病治疗的过程所覆盖,“瘥后防复”可被疾病康复的过程所覆盖。
那么,“未病先防”究竟应该如何操作?如果缺乏可操作性,所谓主导作用无非是一句空话罢了。
笔者以为“治未病”内涵有几个不同层次,主要应该包括“已病防变”的内容。
养生养心即“治未病”
“治未病”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预防重于治疗的宝贵思想。
明代马莳《素问注证发微》注曰:“此正所谓圣人预养生长收藏之气,不待寒变、痎疟、飧泄、痿厥等病已生而始治之也。
”明代吴昆《黄帝内经素问吴注》注曰:“已病不及治,已乱不及图,故喻言之,申明四气调神之当先务也。
”
马莳所谓“预养生长收藏之气”,主要是指养生摄生。
《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养生摄生包括节饮食、适寒温、慎起居、度劳逸、重健身、勤锻炼等,其中“和喜怒”最为重要,即吴昆所谓“四气调神之当先务”之意。
养生摄生必先养心适志,这是《内经》的精髓。
人之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并易致早夭。
通过养生养心可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以达长寿康健。
《素
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所谓“形与神具”,即身心两方面均臻健康,强调心理健康是保持躯体健康长寿的前提。
这就要求除了注意饮食起居外,更需通晓世态人情,不作无谓劳心烦神,保持内心安详快乐。
反之,若不能驾驭自己的心神,沉湎于声色犬马图快一时,必因心旌动摇而耗真散精,影响健康。
清心寡欲有利于防止疾病的发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只有保持内心平静、精神乐观守常,才不易被病邪侵犯。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得更明白:“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
养生贵在养心,贵在陶冶情志,贵在知天悟道,贵在持有天人相应的价值观。
养生不养心,等于白养生。
养生养心,主要就是为了防止郁证(如抑郁、焦虑状态)及因郁致病(继发于郁证的一系列心身疾病包括器质性疾病)。
这就是“治未病”之“养生”重于“治疗”,“养心”重于“养生”或“心身并养”以防止疾病发生的思想精髓。
毫无疑问,这是“治未病”的最高境界。
非药物疗法“治未病”
“治未病”之“治”除了治理、管理以摄生养心外,还有治疗之意。
我们千万不可忘却,治疗有非药物疗法与药物疗法之分。
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十分丰富,除了针灸、按摩、气功导引及各种健身术以外,还有诸如言语开导法、顺志从欲法、移情易性法、情志相胜法、精神内守法、澄心静志法、认知引导法以及暗示疗法与音乐疗法等,这些大多相当于现代医学心理学范畴的疗法,是“养心调心”的具体方法,可用于防治郁证并进一步防止“因郁致病”,这依然是“治未病”的最高境界。
后汉华佗《青囊秘录》云:“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其次则医其未病。
若夫以树木之枝皮,花草之根粟,医人疾病,斯为下矣。
”指出医病有医心与医身之分,“善医”者“医心”,主要就是指运用非药物疗法以调畅情志。
金元朱震亨《丹溪心法》亦云:“五志之火,因七情而生,……宜以人事制之,非药石能疗,须诊察由以平之。
”即对于情志类疾病,不能单凭药石,需用非药物疗法平息七情五志以调心。
非药物疗法可以“治未病”也可以“治已病”。
上述非药物“调心”疗法可用于防治“因郁致病”,药物疗法也可用以治疗“病郁同存”或“因病致郁”。
防微杜渐即“治未病”
“治未病”用药物治疗“未乱”之病,不仅是健康时服用药物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
“治未病”可以运用药物治疗微病、萌芽、毫毛腠理血脉等轻浅之疾病,也可以运用药物治疗肠胃病、肝病、伤寒、温病等大病。
运用药物疗法“治未病”可以有不同的层次与阶段,凡是具有防微杜渐的旨意,即符合“治未病”的宗旨,即是“治未病”。
概括起来,“治未病”主要体现以下含义。
轻症防重
例如胸闷心悸、目窠足踝轻度浮肿,或可发展到水气凌心犯肺或肾中阴阳俱衰。
多数疾病如果不经医药防治,将会有一个由轻变重的过程,甚至可由轻度心肾功能不全发展致发生心肾功能衰竭。
浅病防深
温病卫分证不愈,可由肺卫入气,长驱直入可至气营两燔甚至伤阴动血、热陷心包。
疾病多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藩篱失守,殃及城池。
病毒性感冒治疗不及时都可进一步发展为病毒性心肌炎。
小恙防大
痰湿内蕴或血行不畅瘀血阻滞,最终可致症瘕积聚。
高血脂、高血压长期不治,或可演变成动脉硬化甚至突发夺命的心脑血管事件。
短罹防长
淋证不愈,可演变成劳淋反复发作,恰如急性尿路感染治疗失当,会变成慢性尿路感染。
脾心痛(类似急性胰腺炎)不予重视而急以通腑解毒泄热治疗,轻则可成为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重则甚至可以当即毙命。
单患防复
肝病不治,乘土克脾;心火不抑病,可致心肾不交,诸如此类。
单病单证不治,可成复病复证,终致乱而束手无策。
恰如糖尿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白内障、血管神经病变乃至中风等合并症或并发症一样。
良疾防恶
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偏颇,如不加以及时纠正,终可直至精败神伤,阴阳离决。
炎癌类疾病如不及时控制炎症,最终可以发展为癌症,犹如炎症性肠道息肉如不及时加以治疗,有朝一日或可转变成肠癌。
最终致使“未乱”之良性疾病发展为“已乱”之恶性疾病。
郁证防病
郁证是指七情不遂导致气机郁滞的一类病证。
情志不遂可以发生郁证并进一步因郁致病,发生诸如痛证、畏寒、耳鸣、阳痿、麻木、不寐、心悸、胸痹、厥证、眩晕、虚劳乏力、健忘、多寐、痞满以及不孕不育、月经紊乱等纷繁多彩、不胜枚举的临床病证(症)。
所谓
“一有拂郁,百病生焉”即是此意。
疏肝解郁养心安神所治疗的看似普通躯体症状,实有助于防治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许多器质性心身疾病。
全面认识“治未病”
由上可知,“未病”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健康无病状态;二是指微病、萌芽、欲病、腠理毫毛血脉轻浅小恙以及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状态;三是指未传、未乱、未达到难治及无法治疗的所有疾病状态。
“治未病”之“治”有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之分,可单独或结合运用。
“治未病”的最高境界是以非药物疗法养心养生进行健康管理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其次是“已病早治”,包括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甚至疑难杂症。
只要有助于减缓疾病的发展,均符合“治未病”的宗旨。
仅认为“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是肤浅的。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治未病”的含义迫在眉睫。
(本文出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