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 四年级奥数 - 第31讲 还原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奥数 第31周 还原问题

第31周还原问题专题简析:一个数经过若干次变化,成了另一种结果,我们从结果出发根据每一次变化情况,一步步地倒着想,把结果还原成开始状态,这类问题叫作还原问题,又叫作逆运算问题。
对于简单的还原问题,可直接列式,一步步倒着推算;对于变化较复杂的还原问题,可借助列表和画图来帮助解决问题。
例1:有一个数,把它乘4以后减去46,再把所得的差除以3,然后减去10,最后得4。
你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吗?练习一:1、一个数加上6,乘6,减去6,其结果等于36.求这个数。
2、一个数的3倍加上6,再减去9,最后乘以2,结果得到60.求这个数。
3、有一个数加上11,减去12,乘13,除以14,结果是26.这个数是多少?例2:某商场出售洗衣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多20台,还剩95台。
这个商场原来有洗衣机多少台?练习二:1、粮库内有一批大米,第一次运出总数的一半多3吨,第二次运出剩下的一半多5吨,还剩下4吨。
问粮库原有大米多少吨?2、爸爸买了一些橘子,全家人第一天吃了这些橘子的一半多1个,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第三天又吃掉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还剩下1个。
问爸爸买了多少个橘子?3、某水果店卖菠萝,第一次卖掉总数的一半多2个,第二次卖掉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第三次卖掉第二次卖后剩下的一半多1个,这时只剩下1个菠萝。
三次共卖得46元,求每个菠萝多少元?例3:小明、小强和小勇三人共有故事书60本。
如果小强向小明借3本后,又借给小勇5本,结果三人拥有故事书的本数正好相等。
这三个人原来各有故事书多少本?练习三:1、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共有贺年卡90张,如果甲给乙3张后,乙又送给丙5张,那么三个人的贺年卡张数刚好相同。
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原来各有贺年卡多少张?2、小红、小丽、小敏三个人各有年历片若干张。
如果小红给小丽13张,小丽给小敏23张,小敏给小红3张,那么她们每人各有40张。
原来三个人各有年历片多少张?3、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有彩色玻璃弹子100颗,甲给乙13颗,乙给丙18颗,丙给丁16颗,丁给甲2颗后四人的个数相等。
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讲义(附答案)

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讲义(附答案)知识梳理: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其特点是已知对某个数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四则运算的结果,或对一定数量的物品增减后的结果,要求求出最初的数量。
例题精讲:例1:某数加上3,乘以5,再减去8,等于12,求这个数。
(答案:1)例2: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4后除以3,再减去26,最后用25乘,恰巧是100岁。
”这位老人今年多少岁?(答案:76)例3:XXX做一道整数减法题时,把减数个位上的1看成7,把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1,结果得出差是111,问正确答案是多少?(答案:57)例4:某数加上5,再增加7,结果等于61,这个数是多少?(答案:49)例5:某数扩大3倍,再缩小4倍,正好是6,这个数是多少?(答案:8)例6:XXX的奶奶今年年龄减去7后,缩小9倍,再加上2,扩大10倍,恰好是100岁,XXX的奶奶今年多少岁?(答案:79)例7:某商场出售洗衣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多20台,还剩95台,这个商场原来有洗衣机多少台?(答案:480)例8:XXX、XXX和XXX三个人共有故事书60本。
如果XXX向XXX借3本后,又借给XXX5本,结果三个人有的故事书的本数正好相等。
这三个人原来各有故事书多少本?(答案:XXX23本,XXX15本,XXX22本)试一试:1、某数减去4,再减少6,结果为2,这个数是多少?(答案:12)2、XXX把某数减去5,再增加6,结果是12,这个数是多少?(答案:11)1、一捆电线,第一次用了一半,第二次又用了剩下的一半,还有6米,这捆电线长多少米?(答案:24)2、XXX对XXX说:“你的年龄是11岁,你的年龄是我的2倍少9岁,你知道我的年龄吗?”(答案:10)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20×□÷8+16=26成立。
(答案:4)2、一个数的3倍加上6,再减去9,最后乘以2,结果得60,求这个数。
(答案:11)1、粮库内有一批大米,第一次运出总数的一半多3吨,第二次运出剩下的一半多5吨,还剩下4吨,问粮库原有大米多少吨?(答案:42)2、爸爸买了一些橘子,全家人第一天吃了这些橘子的一半多1个,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第三天又吃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还剩下1个,问爸爸买了多少个橘子?(答案:22)1、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共有90张贺年卡。
数学三年级暑假衔接第31讲《还原问题》

数学三年级暑假衔接第31讲《还原问题》还原问题是指题目给出的是一个数经过某些变化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数的问题,解答这一类问题时,要根据题意,从所给的结果出发,抓拄逆运算关系,由后向前一步步逆推(倒推法、还原法),做相反的运算,逐步靠拢已知条件,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在解答还原问题时,如果列综合算式,要注意括号的正确使用。
例题与方法例1.三(1)班小图书箱第1天借出了存书的一半,第2天又借出43本,还剩32本。
小图书箱原有图书多少本?例2.某数加上5,乘以5,减去5,除以5,其结果等于5。
求这个数。
例3.小明在做一道加法式题时,由于粗心,将这个位上的5看作9,把十位上的8看作3,结果所得的和是123。
正确的答案应是多少?例4.仓库里有一批大米。
第1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12吨。
第2天售出的生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还剩下19吨。
这个仓库原有大米多少吨?练习与思考1.某数加上3,乘以5,再减去8,等于12。
求某数。
2.一根铁管,第1次截去2米,第2次截去剩下了一半,还剩下5米。
这根铁管原来有长是多少米?3.三(1)班学生进行大扫除。
一半学生去支援一年级,剩余下的一半去扫清洁区,最后还有10人留下扫教室。
三(1)班共有多少人?4.在做一道加法计算题时,把个位上的4看作7,十位上的8看作2,结果和是306。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5.王叔叔去商店买东西,他先用去所带钱财一半多4凶,又用去所余钱的一半少4元,这时还剩14元。
王叔叔带了多少钱?6.操场上放了一些花盆,第1次搬走了全部的一半多8盆,第2次搬走了余下的一半少4盆,将剩下的放成6排,每排恰好放2盆。
原来有多少花盆?7.有一捆线,第1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2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5米,还剩下17米。
这捆线原来有多少米?8.小丽到商店去买文具。
买文具盒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圆珠笔用了2元钱,买钢笔用了剩余钱的一半,这时还剩下5元钱。
小丽一共带了多少钱?。
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

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还原问题是指题目给出的是一个数经过某些变化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数的问题.解答这一类的问题时,要根据题意,从所给的结果出发,抓住逆运算关系,由后向前一步步逆推(倒推法、还原法),做相反的运算,逐步靠拢已知条件,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在解答还原问题时,如果列综合算式,要注意括号的正确使用.典型例题例【1】三(1)班小图书箱第一天借出了存书的一半,第2天又借出43本,还剩32本.小图书箱原有图书多少本?分析经过两天借出图书,小图书最后还剩32本书.由此可以往前推算:第2天没借出43本前(也就是第1天借出图书后),应有(32+43)本书,再根据“第1天借出了存书的一半”,可推算出这75本书也就是第1天借出后的另一半,即相当于第1天借出的本数.这样,小图书箱原有的图书本数可求得.解第1天借书后还剩的本数:32+43=75(本)原有图书的本数:75×2=150(本)综合算式:(32+43)×2=150(本)答:小图书箱原有图书150本.例【2】某数加上5,乘以5,减去5,除以5,其结果等于5.求这个数.分析从后往前推,原来是加法,推回去是减法;原来是减法,推回去是加法;原来是乘法,推回去是除法;原来是除法,推回去是乘法.从最后一步推起,“除以5,其结果等于5”可以求出被除数:5×5=30;再看倒数第2步,“减去5”得25,可以求出被减数:25+5=30;然后看倒数第3步,“乘以5”得30,可以求出被乘数:30÷5=6;最后看第1步,“某数加上5”得6,某数为6-5=1.解 5×5=2525+5=3030÷5=66-5=1答:所求的数为1.例【3】小明在做一道加法算式题,由于粗心,将个位上的5看作9,把十位上的8看作3,结果所得的和是123.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分析要求正确的和,就要知道两个正确的加数.看错的加数是39,因此得到错误的和是123.根据逆运算可得到一个没看错的加数是123-89=84,题中已知一个正确的加数是85,所以正确的和是85+84=169把个位上的5看作9,相当于把正确的和多算了4,求正确的和应把4减去;把视为上的8看作3,相当于把正确的和少算了50,求正确的和应把50加上去.这样,正确的答案123+50-4=169.解一 123-39+85=84+85=169解二 9-5=480-30=50123+50-4=169答:正确的答案是169.例【4】仓库里有一批大米.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售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还剩下19吨.这个仓库原有大米多少吨?分析如果第二天刚好售出剩下的一半,就应是(19+12)吨.第一天售出以后剩下的吨数是(19+12)×2吨.以下类推.解(19+12)×2=62(吨)(62-12)×2=100(吨)答:这个仓库原有大米100吨.小结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一般根据加减法或乘除法的互逆运算关系,由题目所叙述的顺序倒过来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逆推而上,求得结果.。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四年级)全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之南宫帮珍创作目录第1讲找规律(一)第2讲找规律(二)第3讲简单推理第4讲应用题(一)第5讲算式谜(一)第6讲算式谜(二)第7讲最优化问题第8讲巧妙求和(一)第9讲变更规律(一)第10讲变更规律第11讲错中求解第12讲简单列举第13讲和倍问题第14讲植树问题第15讲图形问题第16讲巧妙求和第17讲数数图形第18讲数数图形第19讲应用题第20讲速算与巧算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第二十二周平均数问题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第二十四周差倍问题第二十五周和差问题第二十六周巧算年龄第二十七周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一)第三十周用假设法解题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第三十三周速算与巧算(三)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第三十六周二进制第三十七周应用题(三)第三十八周应用题(四)第三十九周盈亏问题第四十周数学开放题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更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掌控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分歧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依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最新举一反三-四年级奥数-31周-还原问题

分析 :不管这三个人如何借来借去,
故事书的总本数是60本,根据结果三 个人故事书本数相同,可以求最后三 个人每人都有故事书
60÷3=20本。 如果小强不借给小勇5本,那么 小强有20+5=25本, 小勇有20-5=15本; 如果小强不向小明借3本,那么 小强有25-3=22本, 小明有20+3=23本。
2,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各有玻璃球若干个,如果甲按乙现 有的玻璃球个数给乙,再按丙现有的个数给丙之后,乙也按 甲、丙现有的个数分别给甲、丙。最后,丙也按同样的方法 给甲、乙,这时,他们三个人都有32个玻璃球。原来每人各 有多少个?
3,书架上分上、中、下三层,共放192本书。现从上层出与 中层同样多的书放到中层,再从中层取出与下层同样多的书 放到下层,最后从下层取出与上层剩下的同样多的书放到上 层,这时三书架所放的书本数相等。这个书架上中下各层原 来各放多少本书?
3,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有彩色玻璃弹子10颗, 甲给乙13颗,乙给丙18颗,丙给丁16颗,四人的个数 相等。他们原来各有弹子多少颗?
例4、甲乙两桶油各有若干 千克,如果要从甲桶中倒出 和乙桶同样多的油放入乙桶, 再从乙桶倒出和甲桶同样多 的油放入甲桶,这时两桶油 恰好都是36千克。问两桶油 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3,某水果店卖菠萝,第一次卖掉总数的一半多2个, 第二次卖掉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第三次卖掉第二次卖 后剩下的一半多1个,这时只剩下一外菠萝。三次共卖 得48元,求每个菠萝多少元?
例3、小明、小强和小勇三 个人共有故事书60本。如 果小强向小明借3本后, 又借给小勇5本,结果三 个人有的故事书的本数正
230+10=240台又正好是总数的一半。那么, 240×2=480台就是原有洗衣机的台数。
举一反三-四年级奥数分册-第三十一周 还原问题

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专题简析:已知某个数经过加、减、乘、除运算后所得的结果,要求原数,这类问题叫做还原问题,还原问题又叫逆运算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通常运用倒推法。
遇到比较复杂的还原问题,可以借助画图和列表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1:小刚的奶奶今年年龄减去7后,缩小9倍,再加上2之后,扩大10倍,恰好是100岁。
小刚的奶奶今年多少岁?分析与解答:从最后一个条件恰好是100岁向前推算,扩大10倍后是100岁,没有扩大10倍之前应是100÷10=10岁;加上2之后是10岁,没有加2之前应是10-2=8岁;没有缩小9倍之前应是8×9=72岁;减去7之后是72岁,没有减去7前应是72+7=79岁。
所以,小刚的奶奶今年是79岁。
练习一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0×□÷8+16=262,一个数的3倍加上6,再减去9,最后乘上2,结果得60。
这个数是多少?3,小红问王老师今年多大年纪,王老师说:“把我的年纪加上9,除以4,减去2,再乘上3,恰好是30岁。
”王老师今年多少岁?例2:某商场出售洗衣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多20台,还剩95台。
这个商场原来有洗衣机多少台?分析与解答:从“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还多20台”和“还剩95台”向前倒推,从图中可以看出,剩下的95台和下午多卖的20台合起来,即95+20=115台正好是上午售后剩下的一半,那么115×2=230台就是上午售出后剩下的台数。
而230台和10台合起来,即230+10=240台又正好是总数的一半。
那么,240×2=480台就是原有洗衣机的台数。
练习二1,粮库内有一批大米,第一次运出总数的一半多3吨,第二次运出剩下的一半多5吨,还剩下4吨。
粮库原有大米多少吨?2,爸爸买了一些橘子,全家人第一天吃了这些橘子的一半多1个,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第三天又吃掉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还剩下1个。
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三十一周 还原问题-优选

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专题简析:已知某个数经过加、减、乘、除运算后所得的结果,要求原数,这类问题叫做还原问题,还原问题又叫逆运算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通常运用倒推法。
遇到比较复杂的还原问题,可以借助画图和列表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1:小刚的奶奶今年年龄减去7后,缩小9倍,再加上2之后,扩大10倍,恰好是100岁。
小刚的奶奶今年多少岁?分析与解答:从最后一个条件恰好是100岁向前推算,扩大10倍后是100岁,没有扩大10倍之前应是100÷10=10岁;加上2之后是10岁,没有加2之前应是10-2=8岁;没有缩小9倍之前应是8×9=72岁;减去7之后是72岁,没有减去7前应是72+7=79岁。
所以,小刚的奶奶今年是79岁。
练习一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0×□÷8+16=262,一个数的3倍加上6,再减去9,最后乘上2,结果得60。
这个数是多少?3,小红问王老师今年多大年纪,王老师说:“把我的年纪加上9,除以4,减去2,再乘上3,恰好是30岁。
”王老师今年多少岁?例2:某商场出售洗衣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多20台,还剩95台。
这个商场原来有洗衣机多少台?分析与解答:从“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还多20台”和“还剩95台”向前倒推,从图中可以看出,剩下的95台和下午多卖的20台合起来,即95+20=115台正好是上午售后剩下的一半,那么115×2=230台就是上午售出后剩下的台数。
而230台和10台合起来,即230+10=240台又正好是总数的一半。
那么,240×2=480台就是原有洗衣机的台数。
练习二1,粮库内有一批大米,第一次运出总数的一半多3吨,第二次运出剩下的一半多5吨,还剩下4吨。
粮库原有大米多少吨?2,爸爸买了一些橘子,全家人第一天吃了这些橘子的一半多1个,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第三天又吃掉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还剩下1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讲还原问题
一、专题简析:
已知某个数经过加、减、乘、除运算后所得的结果,要求原数,这类问题叫做还原问题,还原问题又叫逆运算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通常运用倒推法。
遇到比较复杂的还原问题,可以借助画图和列表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精讲精练:
例1:小刚的奶奶今年年龄减去7后,缩小9倍,再加上2之后,扩大10倍,恰好是100岁。
小刚的奶奶今年多少岁?
练习一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0×□÷8+16=26
2、一个数的3倍加上6,再减去9,最后乘上2,结果得60。
这个数是多少?
例2:某商场出售洗衣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多20台,还剩95台。
这个商场原来有洗衣机多少台?
练习二
1、粮库内有一批大米,第一次运出总数的一半多3吨,第二次运出剩下的一半多5吨,还剩下4吨。
粮库原有大米多少吨?
2、爸爸买了一些橘子,全家人第一天吃了这些橘子的一半多1个,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第三天又吃掉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还剩下1个。
爸爸买了多少个橘子?
例3:小明、小强和小勇三个人共有故事书60本。
如果小强向小明借3本后,又借给小勇5本,结果三个人有的故事书的本数正好相等。
这三个人原来各有故事书多少本?
练习三
1、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共有贺年卡90张。
如果甲给乙3张后,乙又送给丙5张,那么三个人的贺年卡张数刚好相同。
问三人原来各有贺年卡多少张?
2、小红、小丽、小敏三个人各有年历片若干张。
如果小红给小丽13张,小丽给小敏23张,小敏给小红3张,那么他们每人各有40张。
原来三个人各有年历片多少张?
例4:甲乙两桶油各有若干千克,如果要从甲桶中倒出和乙桶同样多的油放入乙桶,再从乙桶倒出和甲桶同样多的油放入甲桶,这时两桶油恰好都是36千克。
问两桶油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练习四
1、王亮和李强各有画片若干张,如果王亮拿出和李强同样多的画片送给李强,李强再拿出和王亮同样多的画片给王亮,这时两个人都有24张。
问王亮和李强原来各有画片多少张?
2、小红问王老师今年多大年纪,王老师说:“把我的年纪加上9,除以4,减去2,再乘上3,恰好是30岁。
”王老师今年多少岁?
3、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各有玻璃球若干个,如果甲按乙现有的玻璃球个数给乙,再按丙现有的个数给丙之后,乙也按甲、丙现有的个数分别给甲、丙。
最后,丙也按同样的方法给甲、乙,这时,他们三个人都有32个玻璃球。
原来每人各有多少个?
例5:两只猴子拿26个桃,甲猴眼急手快,抢先得到,乙看甲猴拿得太多,就抢去一半;甲猴不服,又从乙猴那儿抢走一半;乙猴不服,甲猴就还给乙猴5个,这时乙猴比甲猴多2个。
问甲猴最初拿了几个?
练习五
1、学校运来36棵树苗,小强和小萍两人争着去栽。
小强先拿了树苗若干棵,小萍看到小强拿太多了就抢了10棵,小强不肯,又从小萍那里抢了6棵,这时小强拿的棵数是小萍的2倍。
问最初小强准备拿多少棵?
2、李辉和张新各搬60本图书,李辉抢先拿了若干本,张新看李辉拿了太多,就抢了一半;李辉不肯,张新就给了他10本。
这时李辉比张新多4本。
问最初李辉拿了多少本?
三、课后作业:
1、有甲、乙、丙三个数,从甲数中拿出15加到乙数,再从乙数中拿出18加到丙数,最后从丙数拿出12加到甲数,这时三个数都是180。
问甲、乙、丙三个数原来各是多少?
2、某水果店卖菠萝,第一次卖掉总数的一半多2个,第二次卖掉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第三次卖掉第二次卖后剩下的一半多1个,这时只剩下一个菠萝。
三次共卖得48元,求每个菠萝多少元?
3、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有彩色玻璃弹子共100颗,甲给乙13颗,乙给丙18颗,丙给丁16颗,四人的个数相等。
他们原来各有弹子多少颗?
4、书架上分上、中、下三层,共放192本书。
现从上层取出与中层同样多的书放到中层,再从中层取出与下层同样多的书放到下层,最后从下层取出与上层剩下的同样多的书放到上层,这时三书架所放的书本数相等。
这个书架上中下各层原来各放多少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