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进展

合集下载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血管再通治疗的最新进展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血管再通治疗的最新进展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血管再通治疗的最新进展脑卒中是一种危险且常见的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都较高。

因此,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更新和脑血管再通治疗的最新进展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最新版本以及脑血管再通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最新版本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最新版本于近期发布,该指南是中国脑卒中学会和中国神经内科学会共同制定的。

最新版本的指南着重强调了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脑血管再通治疗的应用。

1. 早期诊断早期诊断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指南提出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和检查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

2. 早期治疗脑卒中的早期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治疗和机械再通治疗。

指南建议在溶栓时间窗内的合适患者中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颅内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再通治疗方法。

二、脑血管再通治疗的最新进展脑血管再通治疗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该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

1. 机械再通治疗机械再通治疗是指通过介入手术方法将阻塞的血管再通,恢复脑部供血。

最新的研究表明,机械再通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这些研究结果使得机械再通治疗成为急性脑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2. 药物辅助治疗除了机械再通治疗外,药物辅助治疗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一些药物被证实可以改善脑血流灌注和减轻脑梗死的面积。

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以及合理的用药方式仍是研究的重点。

三、结论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血管再通治疗的最新进展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

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其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同时,机械再通治疗和药物辅助治疗的最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然而,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来进一步改进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最新版本和脑血管再通治疗的最新进展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卒中早期症状识别及急诊救治

卒中早期症状识别及急诊救治

卒中早期症状识别及急诊救治【摘要】急性脑卒中属于急诊科常见的脑血管事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给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研究从院前急救、急诊急救、院内急救与监护、药物治疗方面对脑卒中急性期的急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完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急诊诊疗方案提供有利的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急诊治疗;现状脑卒中又称为脑血管意外、中风,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脑卒中具有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而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1]。

为了进一步完善脑卒中急性期的诊治方案,现对脑卒中急性期的急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1院前急救现状院前急救是指在院外对急危重症患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

传统急诊医学中未对院前急救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部分患者早期院前诊断与鉴别诊断效果不佳。

据部分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院前诊断的准确率约为75%。

同时,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通常需要与药物过量、心脏病、低血糖、晕厥、重症感染等症状进行鉴别,并着重观察其语言丧失情况、意识变化、运动障碍与感染变化等,且发病状态与时间对院前诊疗十分重要,家族史与既往史亦具有显著的参考价值。

气道管理是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院前急救的重点,针对丧失意识者可应用鼻咽或口咽气道以预防窒息。

同时从脑复苏角度考虑,呼吸机也对急救效果给予了重要的支持,患者可选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必要时则需要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气管插管。

对于伴有高血压危象者,部分研究认为院前降压治疗应谨慎适度,这是由于降压治疗能够减少脑血流量,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氧与缺血状态,所以对多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先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不可盲目给予降压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高血压伴有脑出血的患者,当其血压>220/120mmHg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其血压指标。

2急诊急救现状快速、规范且科学的诊治方案是保证脑卒中患者急救成功的关键[2]。

因此,建立起规范的诊治方案与流程十分必要。

脑出血治疗指南与进展

脑出血治疗指南与进展
但是,证据仍不充分,不能盲目乐观。 需要更大规模主题试验验证评估。
26
INTERACT2 主体试验
时间:2008-2011.12 入选病例数:2800 加入对静脉降压部分的数据
静脉降压更直接,完全,费用更低, 更能直接转化为绝对临床益处
在新的一级推荐证据出来以前,我们只能按照 现有脑血管病指南进行临床操作。
★rFⅦa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1
★rFⅦa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时间 病例数 分组(ug/kg)
结局
血肿扩大
90天死亡率 MRS评分
ⅡB 2002-2004 399 0、40、80、160
Ⅲ期(FAST) 2005-2007 580 0、20、80
有效减少 显著降低 显著改善
有效减少 无显著差异 无显著差异
配制和给药迅速、容量小而凝血因子浓度高,已 经灭活感染源。
多项研究表明,PCC能迅速使接受华法令治疗的 患者INR恢复正常(数分钟内)。
18
何时重新使用华法令?
一项大型单中心的非随机对照的追踪调查研究发 现:
那些脑出血后重新服用华法令的病人再发脑出血的频 率比那些没有再服用华法令的患者再发血栓时间的风险要 低得多。
30
国外微创手术临床试验
Morgan针对脑室内出血将微创手术+rtPA与常 规内科治疗比较: 血肿体积平均减少46% 不良反应轻微 血肿吸收率与导管位置,出血部位相关
31
美国指南
对于大多数ICH患者,手术的有效性尚不确定 (Ⅱb级推荐,C级证据)。(新的推荐,以下为该推 荐意见的特殊例外情况)
没有证据表明PCC较FFP更能改善临床转归,但 其并发症较FFP少,因此可考虑将其作为FFP的 一种替代选择(Ⅱ级推荐,B级证据)。

谢鹏: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最新临床诊治进展

谢鹏: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最新临床诊治进展

谢鹏: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最新临床诊治进展2016年5月7日,在众所期盼的中国脑卒中大会2016开幕式主题论坛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谢鹏教授对脑出血临床诊治最新进展的深入剖析受到与会者的热切关注。

谢鹏教授首先介绍了脑出血(ICH)血肿扩大的定义。

卒中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一项全球性研究显示,脑出血(ICH)占10%,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约占5%,缺血性卒中约占85%,自发性脑出血约占所有急性卒中的15%[Van Asch CJ,et ncet Neurol,2010,9(2):167-176]。

我国脑出血患者约占卒中患者总数的25%~30%,虽比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少,却更为危重、预后不良且死亡率高,及时观察并处理血肿扩大对改善脑出血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研究认为脑出血是单一过程,而近年研究发现脑出血是持续性的,特别是在发病早期6个小时之内。

该研究对比了发病1小时首次CT扫描和发病6小时后症状恶化和CT检查,可见明显的血肿增加[Qureshi AI,et al.NEJM,2001,344(19):1450-1460]。

最早提出血肿扩大判定标准的是Thomas Brat等研究者,其1997年应用大辛辛那提卒中网络(The Greater Clicinnati Stroke Network)开展研究,分别比较前后两次CT所示血肿体积与基线CT,血肿体积较前扩大超过33%即定义为早期血肿扩大。

Brott标准的优点是非常易于识别血肿扩大。

Kazui等研究者采用ROC曲线分析法,认为两次血肿的比值和血肿量的绝对值增加也可以作为血肿扩大的标准。

CT片上血肿扩大定义为:V2-V1≥12.5mL 或V2/V1≥1.4(V1和V2分别为第1、2次CT扫描血肿体积)。

Fujii标准则是血肿体积超过原有体积的50%且>2mL或血肿增加超过20mL。

目前国际上血肿扩大尚无统一的判定标准,常以首次扫描CT及24~72小时内第二次扫描之间体积值增加来判定,Bmtt和Kazui这两种标准——24小时内血肿体积增加>33%,或24小时内血肿体积增加>12.5%,得到了国际普遍认可并在全球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使用,如急性脑出血急性降压试验2(INTERACT2)、急性脑出血降压治疗(ATACH)Ⅱ试验。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神经保护剂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方向和挑战
早期诊断和预警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方法 ,以便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个体化治疗
由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 一步开展个体化治疗研究,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联合治疗
目前,单一治疗方法可能难以取得最佳效果,联合治疗可 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溶栓治疗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等。
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估
未来研究应关注患者的长期预后和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 和生存质量,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PART 06
参考文献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定期检查、及时就医等。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医疗过 程中,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 的随访教育。
患者自我管理应与医生密切合 作,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和管理措施。
PART 0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 展和未来方向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研究进展
01
急性期救治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主要集中在急性期,包括溶栓治疗、血
一步形成。
抗凝治疗
对于心房颤动等易栓症患者, 应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预
防血栓形成。
改善脑代谢
使用胞磷胆碱、吡拉西坦等改 善脑代谢药物,促进脑功能恢
复。
预防并发症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预防和治 疗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血管内治疗
01
02
03

脑出血诊治进展

脑出血诊治进展

△【通讯作者简介】张苏明(52),男,湖北武汉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神经病学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

脑出血诊治进展湛彦强,张苏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430000)【摘要】 本文就脑出血(I CH)的影像学诊断、药物与外科治疗,以及与I CH 病程、并发症和转归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 脑出血;分子标志物;影像学诊断;药物治疗;外科治疗【中图分类号】R743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170(2008)022*******Progress of d i a gnosis and tr ea t m en t of i n tra cer ebra l hem orrha ge ZHANYan 2qiang,ZHANG Su 2m i ng (D epa rt m ent of N eurology,Tongji H ospita l of T ongji M edical College,H ua zhong S ci 2Tech U niversity,W uha n430000,Ch ina )【Ab stra ct 】 We elucida te in this article the re sea rch progre ss on the i maging diagnosis,medic i nal and surgica l treat ment,and molecule ma rke rs involving the course,co mplica tions,and prognosis of intrace rebra l hemorrhage 1【Key wor ds 】 Intrace rebra l hemorrhage;Molecule m arkers;I m aging d i agnosis ;M edicina l trea t m ent ;Su rgical treat ment 目前,脑出血(I CH )仍是脑卒中各类型中死亡率和残废率最高的疾病。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一、本文概述《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是一份全面且权威的医学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的专业建议。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脑组织缺血坏死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

该疾病发病急、进展快,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指南的制定基于国内外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诊治规范。

本指南涵盖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康复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医生全面了解并掌握该疾病的诊治要点,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

本指南也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重要性,提倡建立跨学科的医疗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医疗服务。

希望通过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能够推动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AI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存在明显的地域和人群差异。

北方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而南方地区相对较低。

同时,城乡之间的差异也较为显著,农村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地区。

AI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因学方面,S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血管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最终引发S。

血栓形成则是指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在血管内部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脑部缺血。

脑卒中的诊治进展

脑卒中的诊治进展

脑卒中得诊治进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李硕一、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一) 2007 年,美国心脏学会( AHA )与美国卒中学会( ASA)联合发布了《成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治疗指南》。

(二)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 》。

(三)最新指南,就是 2013 年 1 月31 日,AHA 与 ASA 在线发布《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于 3 月份发表在Stroke 杂志。

二、最新指南得相关内容(一)新指南目录Ⅰ公众卒中教育;Ⅱ院前卒中处理;Ⅲ卒中中心得认证与卒中医疗质量改进过程;Ⅳ急性缺血性卒中得急诊评估及诊断;Ⅴ早期诊断:脑与血管成像;Ⅵ急性并发症得一般支持治疗;Ⅶ静脉溶栓;Ⅷ血管内介入;Ⅸ抗凝剂;Ⅹ抗血小板药;Ⅺ扩容、舒张血管及诱导高血压;Ⅻ神经保护剂;ⅩⅢ外科干预;ⅩⅣ住院及住院后急性期一般处理;ⅩⅤ急性神经并发症得治疗。

(二)卒中生命链“8D”1、Detection:发现,识别卒中得症状与体征.2 、 Dispatch :派遣,拨打急救电话, EMS 优先派遣。

3、 Delivery :转运,迅速运输,院前通知医院。

4 、Door :到院,立即急诊分诊。

5 、 Data:数据,急诊评估,迅速进行实验室与CT 检查。

6 、 Decision :决策,诊断与决定适合得治疗。

7 、 Drug:用药,给予适当得药物与其她干预措施。

8 、 Dispositon :安置,及时收入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室或转诊。

(三)卒中识别——FAST1 、 F : face ,观察患者就是否存在单侧面瘫.2 、 A : arms ,观察患者就是否存在单侧肢体活动障碍.3 、 S : speech ,观察患者就是否出现言语不清表现.通过测试患者能否正确重复一句话判断。

4 、 T :time ,若患者存在上述任何一个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转送到医院。

(四)院前卒中处理1、推荐得处理方式:( 1)通畅与管理气道、呼吸与循环;(2 )启动心脏监测;(3)吸氧,保持氧饱与度> 94% ;( 4 )建立静脉通道;( 5 )测定血糖并给予相应治疗;( 6 )确定发病时间或最后瞧起来正常得时间,获得家庭联系信息,最好就是手机号;(7 )分诊并快速转运到最近得最合适得卒中医院;( 8 )通知医院准备接收卒中患者.2 、不推荐得处理方式:( 1 )不要降血压,除非病情需要;( 2 )避免给予非低血糖患者含糖液体;( 3 )不要经口给药(保持禁食);( 4 )不要因为院前处理而延误转运。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新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新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新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中国科学家对其指南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治疗策略。

本文将介绍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一、研究进展1. 病因研究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进行了广泛研究。

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和病理学研究,确定了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病因之一。

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因素。

2. 诊断方法研究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国科学家致力于寻找准确、敏感的诊断方法。

目前,影像学检查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此外,生物标志物如血清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脑钠肽(BNP)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治疗策略研究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治疗策略,并根据实践经验进行修订。

其中,静脉溶栓疗法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此外,机械取栓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一定的病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治疗策略1. 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是指通过静脉给药溶解血栓,以恢复脑血流的治疗方法。

在选择溶栓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出血风险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而确保治疗效果最佳。

2. 机械取栓术机械取栓术是指在导管辅助下,通过器械将脑内血栓取出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存在大血管阻塞、溶栓治疗无效或禁忌的患者。

在进行机械取栓术前,需进行严密的影像学评估和病例选择。

3.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将静脉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术相结合的治疗策略。

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解读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解读

五 机械取栓已成为大血管闭塞的首选治疗方案,但静脉溶 栓的价值也未被否定
5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发表标志着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时代的到 来。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通过溶栓桥接进行机械取栓可以极大地提高血 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结局。DAWN和DEFUSE 3试验将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的AIS患者取栓时间窗拓宽到16~24 h。
30%~4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见血糖升高,但急性期血糖控制方案尚 不明确。2019年的SHINE试验显示,与标准降糖治疗(<10.0 mmol/L) 相比,强化降糖治疗(4.4~7.2 mmol/L)不仅未能改善AIS患者的功能结 局,甚至增加了严重低血糖的风险。相比于高血糖,低血糖引起的损伤尤 为严重,可导致脑损伤。因此,加强AIS患者的血糖监测是合理的,但不 推荐过于积极的进行降糖干预,并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二 血压及血糖管理应谨慎
OPTIMAL-BP试验和BEST-Ⅱ试验同样显示,血管内治疗后积极降压会 减少患者的获益。因此,《指南2023》建议,对于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完全 再通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维持术后收缩压在140~180 mmHg可能是合理 的,应避免将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以下(Ⅱ类推荐,B级证据)。
七 抗凝治疗启动时间或可提前
抗凝治疗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方面一直发挥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心 房颤动等疾病导致的栓塞性卒中患者中。然而,在抗凝治疗时,必须仔细 权衡其带来的获益与潜在的出血风险。卒中严重程度越高,梗死体积越大, 抗凝治疗启动时间往往相对延迟。不过,近期的TIMING和ELAN试验表明, 抗凝治疗的启动时间可以比既往指南推荐的时间点提前,相比于延迟启动 抗凝治疗,早期启用抗凝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整体较为安全,但 仍需谨慎考虑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及出血风险。《指南2023》建议, 对于伴心房颤动的AIS患者,早期使用新型抗凝药物进行抗凝治疗是安全 的,可在充分沟通并评估卒中复发和出血风险后,在卒中后14 d内启动新 型抗凝剂进行抗凝治疗(Ⅱ类推荐,B级证据)。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及研究进展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及研究进展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及研究进展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卒中预警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1)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治 (3)三、醒后卒中血管再灌注治疗 (6)四、多模式CT在醒后卒中影像诊断的意义 (8)五、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制定与选择 (10)六、急性缺血性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临床实践 (12)七、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解读 (14)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模态CT策略 (16)九、脑梗死与侧支循环:这么近那么远 (18)十、卒中后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 (20)十一、卒中管饲患者进口进食规范化管理 (22)十二、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23)十三、影响脑卒中患者家庭照护的质量因素及对策 (25)十四、脑卒中平衡功能评估及训练 (27)十五、急性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建设与管理 (29)一、卒中预警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1.关于脑卒中预警综合征的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目前并没有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明确的指南B.部分SWS患者抗癫痫治疗症状好转,抗聚溶栓治疗无效患者可尝试抗癫痫治疗C.可选用高强度的他汀治疗D.对发作时伴有低血压患者扩容、降压尤为重要E.反复发作的SWS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高,早期溶栓治疗可使这部分患者获益参考答案:D2.卒中预警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有关小血管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所有早期复发性 TIA 患者都会发生卒中B.脑小血管病包括影响大脑末端动脉、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病理过程C.动脉端和小动脉的脂质透明质变性是与SWS发生有关的最经典和最广泛接受的理论D.小血管微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由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衰老导致的E.SWS的复发性可能是其缺血易损性的表现,其结果是对缺血缺氧变化的自动调节能力受损参考答案:A3.以下标准用于定义卒中预警综合征()A.影响面部、上肢和下肢的典型感觉运动症状B.7天内不止一次复发症状C.其他神经学诊断无法解释的事件(如癫痫、偏头痛等)D.累及面部、上肢和下肢分布的混合感觉和运动症状少见E.无相关皮质受累参考答案:D4.卒中预警综合征常见的发病部位,最少见的为()A.丘脑B.内囊C.脑桥D.胼胝体E.小脑参考答案:E5.MRI技术有助于临床医生进一步评估与SWS相关的结构特征,下列描述不准确的是()A.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成像在超急性及急性期有助于发现缺血性病变B.前循环供血区域内最常见梗死位置包括内囊和基底节区C.SWS患者,前循环供血区域内,放射冠和丘脑相对少见D.SWS患者在椎基底动脉循环中,大多数为脑桥旁正中区梗死E.多数SWS患者血管造影可以发现存在颈动脉狭窄参考答案:E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治1.下列关于静脉溶栓的描述错误的是()A.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B.溶栓治疗的目的是溶解血栓,恢复血流灌注C.静脉溶栓药物主要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替奈普酶(TNK)和尿激酶(UK)D.目前认为有效抢救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4.5 h内或6 h内E.0.6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降低残疾率和出血风险低参考答案:E2.急性缺血性卒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是()A.头颅CT平扫B.多模式CTC.头颅MRID.多模式MRIE.DSA参考答案:A3.关于抗血小板治疗,不正确的是()A.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50-300mg/dB.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 h后开始使用C.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D.替格瑞洛治疗轻型卒中优于阿司匹林E.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NIHSS评分≤3分),在发病24 h内应尽早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并维持21d,参考答案:D4.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般治疗方面的描述,错误的是()A.急性缺血性卒中为脑动脉缺血缺氧所致,急性期应常规吸氧,改善脑细胞缺氧状态B.脑梗死后24 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排查有无心房颤动及其他心律失常C.对体温>38℃的患者应给予退热措施,优先给予物理降温D.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SBP<180mmHg、DBP<100mmHgE.血糖超过11.1 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参考答案:A5.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对于发病48 h内,60岁以下的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伴严重颅内压增高,应考虑行减压手术B.急性缺血性卒中可引起脑水肿,故常规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C.如发生出血转化,应停用抗栓治疗等致出血药物,可于出血转化病情稳定后7-10 d开始抗栓治疗D.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E.对于已发生DVT及肺栓塞高风险且无禁忌者,可给予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有抗凝禁忌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参考答案:B三、醒后卒中血管再灌注治疗1.下列关于EXTEND研究不正确的是()A.研究4.5-9h内静脉溶栓在"小梗死大缺血”患者中有效性B.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C.纳入标准为发病4.5-9h (醒后卒中从睡眠时间中点计算); NIHSS 4-26;小梗死大缺血D.Tmax> 6s/梗死>1.2;低灌注梗死> 10mL;梗死< 70mL,可以判定为小梗死大缺血E.结果显示阿替普酶组优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slCH两组无明显差异参考答案:E2.下列关于三大RCT研究荟萃分析不正确的是()A.是关于醒后卒中的荟萃分析,包括EXTEND、ECASS4以及EPITHETB.结果显示,阿替普酶组患者在3个月时mRS评分0-1分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1)C.溶栓治疗可能带来更多slCH(P=0.031),两组之间的死亡风险没有差异(P=0.66)D.研究证明在距离最后正常时间9 h以内通过CTP选择适当的患者溶栓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E.三大RCT研究中入组的病例均为醒后卒中患者参考答案:E3.下列关于WAKE-UP研究不正确的是()A.研究目的为评估磁共振指导下静脉溶栓在醒后卒中或发病时间不明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B.纳入标准包括发病时间不明且最后正常时间>4.5h的脑卒中患者C.纳入标准包括症状发现后4.5h内可以接受治疗的;DWI-FLAIR不匹配的患者D.纳入标准包括大面积梗死患者E.研究结论:对于发病时间不明且存在DWI/FLAIR不匹配现象的患者,静脉溶栓比安慰剂可能带来显著的良好功能预后,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颅内出血风险参考答案:D4.下列关于动脉溶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发病6小时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或未能接受血管内机械取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进行动脉溶栓B.由后循环大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或未能接受血管内机械取栓的患者,也可进行动脉溶栓C.动脉溶栓为接触性溶栓,用药呈精准,醒后卒中应首选动脉溶栓D.考虑动脉溶栓的患者,单纯动脉溶栓建议选择rt-PA或尿激酶E.动脉溶栓需要经过严格选择后在有条件的单位进行应尽早进行避免时间延误参考答案:C5.醒后卒中的危险因素,以下哪一项不正确()A.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B.心脏病(房颤、冠心病等)C.卵圆孔未闭D.睡眠缺失E.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参考答案:D四、多模式CT在醒后卒中影像诊断的意义1.对于醒后卒中患者,下列哪一个说法不对?A.醒后卒中约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5%B.高级影像模式的筛选有助于改善醒后卒中患者的预后C.与非醒后卒中相比,在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D.醒后脑卒中与治疗时间窗内脑卒中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影像表现和再通治疗效果E.大多数醒后卒中患者被严格限制在静脉溶栓治疗之外参考答案:C2.下列哪一个不是CT脑灌注成像的主要参数?A.脑血流容量(CBV)B.脑血流流量(CBF)C.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D.对比剂峰值时间(TTP)E.注射流率参考答案:E3.关于CTP参数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常MCA平均MTT为3.6SB.正常组织TTP≥8SC.正常脑实质CBV约为4-5ml/100g组织D.灰白质各占一半的脑区CBF约为50ml/(100g.min)E.CTP是一种功能成像参考答案:B4.下列哪一项不是多时相CTA的优势?A.提供了全脑侧支循环充盈时相及分布范围与程度的信息B.对血管内治疗的风险与收益评价预测准确性、敏感性均较高C.后处理相对复杂D.有助于减少临床治疗方案制定的不确定性E.更好的预后判断参考答案:C5.下列哪项不是醒后卒中患者超急性期CT影像表现?A.豆状核模糊征B.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C.岛带征D.脑实质密度减低、灰白质界限不清、脑回肿胀、脑沟变浅E.脑实质团状高密度影参考答案:E五、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制定与选择1.以下不属于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拔管参考指征的是()A.病情稳定,饮水试验基本正常B.意识清楚并有一定的认知功能C.有食训练中每餐可进食200ml以上,连续3d 无不适D.行常规体位或体位代偿下仪器检查未见严重误吸、重度口咽腔滞留E.能够自主服用流质饮食参考答案:E2.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A.预防残疾B.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C.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D.提高生存率E.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参考答案:B3.吞咽障碍的治疗与管理最终目的是()A.减少并发症B.使患者能够安全、充分、独立地摄取足够的营养及水分C.能够饮水D.能够吃饭E.未见误吸参考答案:B4.康复治疗开始最佳时间是()A.2天B.3天C.尚无统一认识D.4天E.5天参考答案:C5.脑卒中后最常见的交流障碍是()A.失语和构音障碍B.智力障碍C.视力障碍D.听力障碍E.精神障碍参考答案:A六、急性缺血性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临床实践1.1.以下症状哪一项不是急性脑卒中的可能A.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B.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C.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D.双眼向一侧凝视E.高声尖叫,四肢抽搐,口吐白沫,舌咬伤,数分钟后清醒参考答案:E2.现场处理及运送现场急救人员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B.建立静脉通道;C.评估有无低血糖;D.尽快降低血压E.迅速获取简要病史参考答案:D3.以下哪些不是静脉溶栓的绝对禁忌症A.活动性内出血B.出血性疾病C.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D.大于80岁E.凝血功能异常参考答案:D4.FAST识别中的S指的是A.口角歪斜B.言语不清C.肢体无力D.站立不稳E.视物不清参考答案:B5.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列哪种情况不适合治疗:A.发病6小时内B.CT证实无出血灶C.病人无出血素质D.出凝血时间正常E.头部CT出现低密度度灶参考答案:D七、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解读1.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最终目的()A.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B.预防残疾C.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D.提高生存率E.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参考答案:C2.吞咽障碍的治疗与管理最终目的是()A.减少并发症B.使患者能够安全、充分、独立地摄取足够的营养及水分。

急性脑梗死诊治规范精选全文

急性脑梗死诊治规范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急性脑卒中接诊后诊断及处理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应尽快采集病史、完成必要的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及时进行抢救、治疗。

一、诊断(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尽快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间窗。

1、临床病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典型者突然发病,有迅速进展的脑部受损的征象,如意识障碍、局灶体征。

确定神经症状出现的时间,近期患病、手术或外伤历史,近期用药史。

2、神经系统检查:重点是发现脑部受损征象,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等。

同时应排除其他系统疾病。

附:脑卒中的识别脑卒中的常见症状:(1)症状突然发生。

(2)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

(3)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4)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5)双眼向一侧凝视。

(6)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7)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8)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9)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二)诊断分析步骤1、是卒中还是其他疾病:重视发病形式、发病时间,同时注意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瘤卒中、高血压脑病、低血糖昏迷、高血糖昏迷、脑部炎症以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2、是哪一类型的卒中: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卒中。

根据起病方式、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除非有其他原因不能检查或患者条件不允许搬动,所有疑为卒中的患者都应尽快进行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观察有无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3、缺血性卒中者是否有溶栓治疗指征: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影像学(CT/MRI)检查。

二、处理(一)基本生命支持1、气道和呼吸(1)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有明显呼吸困难、窒息时,可采用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以保障通气。

(2)呕吐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及时吸出呕吐物,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

(3)对缺氧者予以吸氧,必要时应辅以机械通气。

2、心脏功能脑卒中患者应观察心脏情况,常规检查心电图。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院就诊。急救转运系统与脑卒中救治医疗机构建立有效联动机制,可避免
院前延误,实现快速、有效转运患者。医疗机构建立多学科合作的脑卒中
诊治团队,根据指南制定急性脑卒中诊治预案,建立脑卒中诊治绿色通道
,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效率。此外,应逐渐建立脑卒中分级救治系统的认证
和考核系统,医务人员应具备开展诊治技术的能力,如静脉溶栓、血管内
取栓、围手术期管理、并发症防治等规范化综合处理,各级医疗机构建立
急性脑卒中诊治质量改进体系,及时发现救治过程的不足,并及时整改。
规范的远程卒中和远程影像评估系统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治方
案及分流途径提出指导意见及合理建议,对急性静脉溶栓提供有效支持,
对符合急性机械取栓患者进行合理分流。
3
n推荐意见:(1)建议卫生主管部门组建区域脑卒中分级救治系统,医疗机 构具备分级开展脑卒中适宜诊治技术的能力,并逐步建立认证、考核和质 量改进体系(I级推荐,c级证据)。(2)推荐急救转运系统与医院建立有效联 系及转运机制,医院建立院内脑卒中诊治绿色通道,有条件的医院逐步建 立规范的远程卒中诊治系统(I级推荐,B级证据)。
n 颈动脉超声对发现颅外颈部血管病变,特别是狭窄和斑块很有帮助;TCD可 检查颅内血流、微栓子及监测治疗效果,但其局限性是受操作技术水平和骨窗影 响较大。
n MRA和CTA可提供有关血管闭塞或狭窄信息。以DSA为参考标准,MRA发现 椎动脉及颅外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约为70%~100%。MRA和CTA可显示 颅内大血管近端闭塞或狭窄,但对远端或分支显示有一定局限。HRMRI血管壁成 像一定程度上可显示大脑中动脉、颈动脉等动脉管壁特征,可为卒中病因分型和 明确发病机制提供信息。
n二、现场处理及运送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关键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诊治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 80%。

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02年底开始组织编写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初经卫生部批准在全国开始推广,2007年初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为规范国内脑血管病诊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近年不断有新研究证据发表,第1版指南在使用过程中也得到多方改进建议。

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托脑血管病学组对第1版指南进行修订。

为方便临床使用,本版指南内容包括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全部诊治过程。

撰写组通过复习相关研究证据、征求各方意见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后形成推荐,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为脑卒中患者选择当前相对较好的诊治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参考本指南原则和新的进展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一、修订原则1.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国际规范,结合国情、可操作性、第1版使用经验和新研究证据进行修订。

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2-3]和常用标准,并结合国情和实用性制定。

2.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进行当前研究证据(文献检索至2009年11月)的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和共识给出推荐意见。

3.推荐意见尽可能依据最可靠的证据(如A级证据),缺乏高等级证据时则参考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4.对国内常用疗法,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充分考虑国情和经验达成共识。

注意兼顾疗效、风险、价格和易使用性等多方国素。

二、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l推荐强度(分4级,I级最强,IV级最弱): I级: 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II级: 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II级: 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IV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出血性脑卒中诊治进展

出血性脑卒中诊治进展

黑龙江医药HeilongjiangMedicineJournalVoL23No.22010・283・结直肠癌的治疗。

2讨论2.1Fasttracksurgery(下简称FTS)又名快速通道外科,最早由丹麦的HenrikKehlet医生所倡导,HenrikKehlc指出,通过现代的治疗理念和多种治疗模式的转换,在不改变手术原理和外科方法的前提下,FTS可使以往术后要为期数周的机体功能恢复过程大大缩短。

其目的主要是改善围手术期处理,采用各种已证实有效地方法以减少并发症,减少病人的痛苦。

加速病人术后康复。

总体概括来讲意在减少医疗措施带来的应激。

当机体受到外来侵袭时,信息由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经下丘脑一脑垂体一肾上腺素轴而使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皮质素分泌增加。

同时也有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的改变致有全身性炎性反应,这些激素的增加导致了机体一系列反应,除炎症反应外,神态、心血管呼吸系统及代谢系统都产生了反应,如:高分解代谢、过度炎性反应、甚至器官功能障碍。

FTS主要是尽力降低手术治疗对病人引起的应激反应,加速病人康复。

采取的措施有三方面:一是术前病人应有体制与精神方面的准备。

二是减少治疗措施的应激性,三是阻断传人神经对应激信号的传导【2J。

术前一日不禁食,不做清洁灌肠,少用鼻胃管、引流管,适当输液、有效止痛,术后早期进食,早期下床活动、微创手术等都是减少应激的措施。

术中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则正是阻断了传导。

2.2以往认为,肠道准备减少术中腹腔污染机会,促进吻合口愈合。

但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机械性肠道准备不仅给病人带来不适,而且能导致肠道细菌移位和电解质失衡,反而可能增加术后腹腔污染和肠吻合瘘风险,对结直肠手术并无益处HJ。

2.3胃管目的是为解决病人术后腹胀、呕吐,但Cheathem等研究表明,未置鼻胃管并不影响功能恢复。

不仅未增加吻合口瘘发生的风险,反而可减少静止状态下误吸、肺不张、肺部感染和术后发热的机会。

目前无需常规放置胃管。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版)
AHA/ASA 提出将≥50% 的静脉溶栓患者DNT 缩短至 60 min 以内设为初级 DNT 时间目标,而 将≥50% 的静脉溶栓患者 DNT缩短至 45 min 以内设为高级 DNT 时间目标。在美国 Target: Stroke 第三阶段项目中要求将达到 60 min 内 DNT 时间目标的静脉溶栓患者提高至≥85%,并提 出血管内治疗患者入院到第一次血管内机械取栓的时间(door-to-device times,DDT)目标,对 于直接转运的患者,应将≥50% 的血管内治疗患者 DDT 控制至 90 min 以内,对于逐级转运的患 者,应将≥ 50%的血管内治疗患者DDT控制至60 min以内。
表1 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
诊断措施的证据等级(分四级,A 级最高,D 级最低) A 级:基于多个或 1 个样本量足够、采用了参考(“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 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 B 级:基于至少 1 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 “金标准”和盲 法评价(较高质量) C 级:基于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 D 级: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推荐意见
对突然出现疑似卒中症状的患者, 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卒中救治条件 的医院(Ⅰ级推荐,C级证据)。
5 卒中的急诊室处理
由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时间窗窄,及时评估病情和快速诊断至关重要,医院应建立多学科卒中 诊治团队,持续进行质量改进。
2021年,基于中国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分析结果显示 ,2019— 2020年我国卒中中心的急性缺 血性卒中总静脉溶栓率为5.64%,血管内治疗率为1.45%,较既往均取得显著提升;入院到给药的 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中位数为 45 min,入院到穿刺的时间 (door-to-puncture time,DPT)中位数为 106 min,较既往均显著缩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脑出血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
HICH是一种急症,在高血压的情况下,发生脑 实质内的出血。即由于高血压等致病因素导致脑血 管病变而发生的脑内出血。 HICH的快速诊断和评估至关重要。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变化
血块---物理性损伤 血肿代谢产物---化学性损伤 脑脊液循环障碍
Lewis B. Morgenstern, J. Claude Hemphill III, Craig Anderson,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troke. 2010;41:2108-2129.
病例介绍:丘脑出血(CT下)
术前画线定位
Line before operation
复查CT明确定位点
Clear Location
锁孔、校正
Inplant keyhole device & correct the orientation
术中置管
Insert tube
术中复查CT
Review CT
病例介绍:小脑出血
开颅去骨瓣
Craniotomy
方体定向吸引术
CSA
小骨窗锁孔手术
Keyhole operation
手术安全评估
Security Assessment
颅骨损伤
skull injury
开颅去骨瓣
Craniotomy
方体定向吸引术
CSA
小骨窗锁孔手术
Keyhole operation
开颅去骨瓣
小骨窗入路
不同部位的脑出血
壳核出血
皮质下出血
丘脑出血
小脑出血
脑室内出血 桥脑出血
手术方法
1.1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出血



图1 术前 术后36 h
图2 术后12 h
图3
手术方法
11.22小骨窗显微手术+引流术
1
2
3
1 术前脑CT;
2 小骨窗显微 手术后CT;
3 引流术中CT, 出血大部分被清除, 见引流管、小骨窗。
脑组织损伤 brain injury
Peri-catheter edema is slight Mild brain injury
A
B
C
CT
MRI T1
MRI T2
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与内科比较
75例高血压少量脑出血(10~30ml),随机分成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 (微创组)36例与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39例
脑出血及多发微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multiple microbleeds
多发微出血可能是术后 其他部位发生再出血的诱因。 脑出血发生后,其他部位的 微出血因血肿的机械压迫作 用而停止出血,当血肿被移 除后,微出血失去机械的压 迫作用而继续出血。临床表 现为再出血。
远期(6个月) 良好率 48.3% 26.8%
2)
死亡率 (30天) 4.6% 15.3%
微创组 开颅组
66 70
58.5%1)
38.6%
与开颅组相比较:1)P<0.05;2)P <0.01
结论: 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较开颅手术能明显改善重、较 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降低病人残死率。
骆锦标,孙树杰等.方体定向置软管血肿排空术与开颅术救治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分析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4):299-302
CSA救治21岁心肺复苏的脑出血病人
before discharge
特殊病例---救治妊高症合并脑出血的病人 例---
Before surgery
1 day after surgery
3 day after surgery
特殊病例介绍
CSA救治65岁心肺复苏的脑出血病人
救治寰枢关节半脱位合并脑出血的病人
血肿清除术式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 Craniotomy
趋势
小骨窗开颅锁孔手术 Keyhole operation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Endoscopic surgery 有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 Flame stereotactic neurosurgery 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
微 创
Frameless stereotactic neurosurgery 简易立体定向术 Simplified stereotaxy
结论:微创组比内科组明显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功能恢复优良率高,降低了死亡率,临床费用减少。
骆锦标等.定向置管吸引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少量出血的疗效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8):1352-1357
手术安全评估
Security Assessment
头皮损伤
scalp injury
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
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与骨窗手术治疗脑出血的 CT动态观察比较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1个月
术后2个月
术后1年
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与开颅术比较
对13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根据GCS评分(GCS<8分), 随机分成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组(微创组)和外科开颅术组(开颅组)
分组
例数
近期(1个月) 优良率
CSA---数据获取
one radius, three distances
额 Frontal 距 distance
高 height
颅脑 半径
Cranial radius
颞距
Temporal distance
手术器械
手术操作过程
CSA安全评估
手术安全评估
Security Assessment
手术方法
3、锥颅或钻孔血肿吸引术
术中核磁共振
2464例自发性脑出血病例的外科治疗
一项来自中国大陆的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 (赵继宗等)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的神经外科方法常规开颅治疗(COC)、CT 引导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术(CTGA)和微创外科血肿清除术(KIA) 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效果。 方法:2001.99--2003.9;中国大陆135家医院;2464例患者;单 盲 结果:术后1月和3月内的死亡率分别为为19.3% 21.1%;GCS<=8 后1 和3 19.3%和 分的患者术后3个月的死亡率率(M3m) GCS>=8分患者的3.5倍; 后3 (M3m)为 的3.5 COC组的M3m(24.6%)高于于KHA(17.6%) CTGA(20.6%);COC组的术 的M3m(24.6%) KHA(17.6%)和 后并发症发生率率(29.9%)显著高于CTGA组(24.8%,P=0.015)
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
Cuboid stereotactic aspiration of hematomas, CSA
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
Cuboid stereotactic aspiration of hematomas, CSA
理念 notion
定位精确(Positioning accuracy) 软性微创(Minimally Invasive) 功能恢复(Functional recovery )
特点 character
科学安全(Scientific & safety) 操作简便(Simply operate) 费用低廉(Functional recovery )
目标 target
急诊救治(Emergency Treatment) CT 监测 (CT monitoring) 疗效显著(Significant effect)
血肿完全 住院天 住院费用 清除或吸收时 近期(1月) 远期(6月) 神经功能恢 神经功能恢 数(天) (元) 间(天) 复优良率 复良好率
分组 微创组 内科组
9.6 23.6
5136.3 11843.6
3.81) 24
58% 29%
50%2) 16%
与内科组相比较:1)P<0.05;2)P <0.01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hemorrhagic stroke
孙树杰 Shujie Sun
The 2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脑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 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和残废率高等点。
结论:与COC相比,KHA和CTGA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带来更有利 的结果,更低的 致 死 率 和 致 残 率
AHA/ASA Guideline(2010)
手术推荐意见: 1.对于大多数ICH患者而言,手术的作用尚不确定。(Ⅱb C) 2.小脑出血伴神经功能恶化、脑干受压和/或脑室梗阻致脑积水者应尽快手术 清除血肿。(Ⅰ B)(根据前版修订)不推荐以脑室引流作为该组患者的初 始治疗。(Ⅲ C) 3.脑叶出血超过30ml且血肿距皮层表面1cm以内者,可考虑开颅清除幕上血肿。 (Ⅱb B)(根据前版修订) 4.把立体定向设备或内镜单用,或与溶栓药物联用,以微创的方式清除血肿, 其效果尚不确定,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Ⅱb B) 5.尽管理论上来看有效,但是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超早期清除幕上血肿可以 改善临床预后或降低死亡率。极早期开颅清除血肿可能增加再出血的风险, 从而产生负面作用。(Ⅲ B)
女性,60岁,突发头痛、呕吐伴神智不清一天。
病例介绍:小脑出血
术前方体定位
小脑出血置管引流
病例介绍:小脑出血术后
小脑出血术后
病例介绍:小脑出血术后
CSA单管治疗幕上、幕下脑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