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

合集下载

新闻史知识点

新闻史知识点

新闻史知识点一、新闻的起源和发展新闻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人们就通过口头传播和手写的方式传递信息。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新闻机构的出现,新闻开始以书报形式面世。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报和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新闻的传播速度。

到了20世纪中叶,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的兴起,使新闻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快速化。

二、新闻的定义和特点新闻是指对社会事件和现象进行收集、编辑和传播的过程。

新闻的主要特点包括真实性、及时性、公共性和客观性。

新闻应当真实反映现实,及时报道事件,具有公共利益性,并且要求客观中立,不带个人偏见。

三、新闻价值和新闻判断新闻的价值是指其对公众和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

新闻判断是指新闻从业者根据新闻价值进行新闻选择和报道的过程。

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冲突性、稀有性、人情味等。

四、新闻的分类新闻可以按照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和报道对象等方面进行分类。

按照报道内容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

按照报道形式可分为文字新闻、图片新闻、视频新闻等。

按照报道对象可分为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地方新闻等。

五、新闻的伦理与道德新闻从业者应当遵守新闻伦理和道德准则,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隐私保护、尊重个人权益等。

新闻从业者应当秉持职业道德,维护公共利益,不追求炒作和博眼球。

六、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对于公众来说至关重要。

新闻的权威性来源于新闻机构的信誉和记者的专业素养。

可信度取决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公众应当理性对待新闻,辨别真假信息。

七、新闻与社会的关系新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社会的动态和变化。

新闻对于社会的影响很大,它可以引导公众的舆论和行为,推动社会进步。

同时,社会的发展也会对新闻产生影响,如政治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等。

八、新闻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新闻行业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未来新闻将更加数字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将为新闻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新闻史教科书

中国新闻史教科书

中国新闻史教科书中国新闻史是研究中国新闻发展历史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古代至今的各个时期和重大事件。

在中国新闻史教科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新闻的起源、发展和变革。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古代,中国就有了自己的新闻传播方式。

最早的新闻方式可以追溯到商代的龟甲和殷墟的兽骨,这些上面刻画着文字和图案的器物,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

随着文字的发展,古代的新闻形式逐渐多样化,包括宣传文献、政府公告、纪实文字等。

到了宋代,新闻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份报纸《京报》,这标志着中国新闻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京报》每天发布政府公告、重要决策和社会新闻,成为当时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同时,宋代还有一种重要的新闻载体——宣传画,它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向人们传达政府政策和社会动态。

到了清朝,新闻传播进一步发展。

清代的新闻主要通过官方的报纸和牌坊刊载,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闻的传播范围和内容。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思想的解放,一些私人刊物开始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新闻选择。

例如,晚清时期的《申报》和《新闻报》等报纸,通过报道社会新闻和评论时事,成为了人们了解时事的主要来源。

近代以来,随着新闻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推动,中国新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和新四军创办了《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通过战地电台和野战电话等方式,向前线士兵和后方民众传递战争的最新动态。

这些报纸和媒体的创办和发展,为中国新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新闻事业的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立了一系列新闻机构,例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这些机构成为了报道新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

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中国新闻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迅速。

新闻媒体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新闻报道的内容也更加多元化。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平台,人们可以及时获取到国内外的新闻信息。

中国新闻史考试要点

中国新闻史考试要点

中国新闻史考试要点一、中国新闻史的起源和发展1. 中国古代新闻的起源中国古代新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例如《春秋》、《战国策》等记载了许多重要事件和政治动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逐渐成为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2. 传统新闻的特点中国传统新闻的特点是以文字为主要形式,由专门的人员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播。

另外,传统新闻还注重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文学表达方式来吸引读者。

3. 近代新闻的兴起近代新闻的兴起与西方传教士和外国报刊的传入有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中国人开始创办报纸和杂志,这是中国新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近代新闻的兴起不仅拓宽了信息来源,而且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二、中国新闻史的重要事件1.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这两次运动通过报纸和其他媒体传播了许多反对封建制度和追求民主自由的理念,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抗战时期的新闻宣传抗战时期,新闻成为了动员国内和国际的重要手段。

新闻媒体通过报道抗击日本侵略的事迹和英雄人物,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起到了强大的宣传效果。

3.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解放战争是中国新闻史上重要的事件,这一时期的宣传工作对解放军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闻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三、中国新闻史的重要人物1. 严复严复是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翻译了西方启蒙思想的重要著作,并在自己的报刊《昌平文稿》中倡导民主和宪政。

2. 杨虎城杨虎城是中国新闻史上的著名记者和编辑,他在抗战期间通过自己的报道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声援了中国抗战的正义事业。

3. 潘公凯潘公凯是中国新闻史上的杰出编辑,他主持编辑了《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倡新闻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调查、评论和批评的作用,坚持党性与事实的统一。

外国新闻史 纲要

外国新闻史 纲要

1泰晤士报:1785年沃尔特在伦敦创办了《每日环球记事报》,1788年改为《泰晤士报》。

2黄色新闻:19 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出现于美国,然后蔓延欧洲、亚洲等其它国家的一种品质低劣的新闻产品3高级报纸篇幅较多,报价较高,版面严肃,以国际国内的新闻报道与评论为主。

读者大多为上层人士和知识界人士。

大众报纸篇幅较少,报价较低,版面夸张、泼辣,主要内容是黄色新闻和娱乐材料。

读者大部分是工人,其次是小资产阶级、职员和城市平民。

4 1733年,德国移民曾格在纽约创办了《纽约周报》。

该报发表的大部分文章是批评总督和地方议会的。

为此,在报纸创办一年后,曾格被捕,并被提起诉讼。

1735年开庭审理,安德鲁.汉密尔顿为其辩护。

汉密尔顿指出:首先诽谤罪只有在言论不实时才成立,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

其次,陪审团不仅有权进行事实判断,还有权进行法律判断,裁决应由法庭和陪审团共同作出。

最终,陪审团不顾法官的阻挠,判曾格无罪。

这一案件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新闻自由的第一次重大斗争。

汉密尔顿提及的两项原则,半个世纪后被美国政府制定的诽谤法采纳。

5《每日纪闻》——官方公报,在此之前的波斯帝国就有官方邮局(教材第8页)6新闻信——官方、民间都有(教材第8页)7 1586年,女王颁发了“出版法庭命令”,星法院法令。

一直维系到1640年。

(教材56页)8哈姆斯沃斯采用现代报纸经营方式,先后创刊和购买了《每日邮报》(1896年)、《每日镜报》、《观察家报》(1905年)、《泰晤士报》(1908年)以及多种地方报刊,形成英国最大的报团,1905年被封爵,他的成功被称为“北岩革命”。

9默多克1931生于澳大利亚后移民欧洲,1964年创办了澳大利亚全国性大报《澳大利亚人报》。

60年代其“新闻有限公司”成为澳大利亚著名的报团。

进入英国1969年打入英国报业市场同年购得畅销世界的星期日报《世界新闻》。

几个月后买下《太阳报》,并把这张枯燥的政治报变成了迎合低级趣味的出版物,获得成功。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

第一章一1.露布:战国出现魏晋南北朝——具有了军事新闻的性质特点:时效性强,传播方式广的新闻传播方式2.揭帖、旗报、牌报——是露布这种手写新闻演变的产物3.文字传播的高级形式是印刷新闻二1.邸报是中国古代官报的通称2.邸报的内容及意义内容: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帝的谕旨官员的升迁、任免、赏罚臣僚的奏、疏其他信息——军事信息社会新闻意义: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之一3.明代邸报的整个发布和抄传分三个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4.合法民报——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最高形式第二章一1.1815,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近代报刊史上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二2.1833,《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在广州创刊——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中文近代报刊3.《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异同同:⑴形式上:为中国线状书式刊名相似封面设计也颇为相似⑵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科学知识三部分组成‖‖①《东》宗教内容的比重大大下降,主要内容是科学文化知识,大量宣传西方近代科学的成就不同②《察》阐发教义,对于科学知识的介绍较少且偏重于天文知识,以显示上帝造万物之功⑶创办宗旨一致中国新闻文体的发展演变可以说是从《东》开始的4.《万国公报》——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一份周刊——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刊于上海三1.外文商业报刊:《中国之友》《香港记录报》《德诚报》《孖刺报》2.1872.4.30创办《申报》,由美查、伍华德、普莱亚、麦基洛合资创办3.与《上海新报》竞争:是近代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具有影响力的报业竞争成本:《上》上等白纸印刷,成本高,每张30文《申》廉价毛太纸印刷,成本低,每张8文内容:《上》内容枯燥单调,除非是出于功利性目的,否则可读性不强《申》免费为文人登载诗词歌赋【启事刊出后,反响强烈许多文人墨客纷纷以词章投寄报上诗词唱和,互吟风雅】5.福开森时期的《新闻报》:汪汉溪为总经理运用企业化经营方式管理报社以《申报》为竞争对象确定自己的读者对象为工商界,提出“在商言商”“经济独立”的办报口号,密切注意商情的报道,努力适应商业的需求办报企业化的口号与《申报》对抗,率先开设“经济新闻”专栏,在商业界赢得了大量的订户6.《申报》的改革:①更新宗旨:“世界进化,理想日新”改革前:《申报》视康梁为逆党改革后:立场变化,援引梁启超的话,表示对维新运动的肯定②改良形式:别刊大字,择要标题③革新设备与技术④扩大信息来源:消息来源多⑤强化时事评论⑥增加新闻:增加国际新闻、战时新闻、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地方新闻第三章一1.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刊——《昭文新报》—艾小梅2.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王韬王韬办报思想:①办报目的在于立言,即宣传自己的主张—议论时政,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思想,就是希望办报既能抵御外侮,又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以求中国“自强”②重视报纸的职能,报纸应具有交流、沟通君民与中外信息的作用能“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使国人能通过报纸学习西方之长,也能用报纸作为与西人交流交涉,捍卫本国主权的武器③《弢园文录外编》二1.1895《中外纪闻》——康有为在北京倡导并出资创办的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第一份报纸2.梁启超与维新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机关报——《时务报》—1896,在上海创刊,黄遵宪主办,梁启超任总主笔时务文体特点:内容切中时弊,针对当时的政治现状,有感而发;文体自由,打破传统戒侓,不守桐城派的章法、义法,自成一家;力求平易畅达,以浅近文言文为主,杂以新名词、新术词、民间口语入文;感情充沛,富于煽动性3.湖南维新派的第一个刊物——《湘学新报》—唐才常谭嗣同:办报思想集中表现在创办《湘报》的过程中,体现在:主张办报求日新、报纸为“民史”“民口”4.《天演论》的《国闻汇编》《国闻报》—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严复的办报思想:集中在《国闻报起源》中办报目的是“开民智”,报纸的作用是“将以求通”,办报一可“通上下之情”二可“通中外之敌”,就可开启民智,国家富强在各国并立之时,“通下情尤以通外情为急”,引进外来思想,是开民智的主要方法注重引进西学,组织人力收集,翻译外国报刊翻译的《天演论》也在《国闻汇编》上登载意义:严复介绍给国人的进化论和社会改良学说使许多中国人认识到,中国若再不以奋斗求生存,就会有亡国亡种的危险,这种进化论的思想也成为维新人士办报思想的理论依据三1.《清议报》—日本横滨创办,旬刊,书本式,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主编梁启超2.梁启超这一时期新闻思想:确立了消息与评论的区别与各自要求,论述了报刊宣传方法归纳报刊的两大主要职能是:政府而为其监督者,国民而为其向导者是也提出一张完善的报纸,应具备四个条件: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提出并论证了“浸润”和“煽动”两种宣传方式,赞同两种方式并用【浸润:报刊为了引导民众进步,必须渐渐地、慢慢地引导民众向进步的方向前进,对本报所要宣传的思想,又必须时时刻刻、反反复复地宣讲煽动:可以解释为怂恿、鼓动、调动,用强刺激的方法达到矫枉过正的目的】梁启超的报章文体革命始于《时务报》,成熟于《新民丛报》时期。

世界新闻史复习资料

世界新闻史复习资料

手抄新闻> 新闻书> 周刊、日报的兴起第一章手抄新闻传播1.官方公报:最早出现在罗马时期《每日纪闻》,又称《罗马公报》。

《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罗马帝国执政官恺撒下令颁布《每日纪事》,是一种手抄布告,公布于罗马和各省公共场所,内容为公民投票、官吏任命、政府命令、条约、战争和宗教新闻等。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随之终刊。

2.新闻信: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手段。

3.手抄新闻:最早在意大利威尼斯兴起。

《威尼斯公报》1563年威尼斯与土耳其交战期间,威尼斯政府定期发布的一种新闻公报。

加西打:原意硬币,获取这种新闻需要一个硬币(加西打),后来演变成报纸、公报的意思。

常用于报刊的名字。

第二章17世纪近代报刊的萌芽一、报纸产生条件:①纸张的普及,唐造纸术西传。

②约翰·古登堡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二、新闻事业原始形态萌芽:①15世纪原有的新闻传单流行②16世纪出现的印刷小册子和新闻书三、定期刊物在17世纪出现欧洲各地。

(现代邮政系统于17世纪在欧洲大陆建立。

)1.荷兰:《新闻报》,半月刊。

1605年在安特卫普出版。

2.德国:《观察周刊》,创办于1590,不定期发行;1609年改为周刊。

《法兰克福新闻》,创办于1615年,周刊;创办人:艾莫尔,德国报业之父。

《莱比锡新闻》,1663年创刊,初为周刊,后改为日刊。

世界最早日报。

3.英国:《采自于荷兰的新闻》1619年,英国早期的新闻书。

(不允许刊登国内新闻)《每周新闻》,1622年,英国最早的周报。

4.法国:《法国公报》,1631年,巴黎,周刊。

创办人雷诺多特,被誉为法国报业之父法国最早的报纸,世界上最早的政论性报纸四、新闻事业的第一次“狂飙突进”1、都铎王朝时期,厉行封建专制主义,对印刷出版实行严格的监管。

常见三种措施:许可制、检查制、惩罚制。

2、革命时期报刊的变化:①1641废星法院,报刊获得出版自由。

②报刊开始大量刊登国内新闻。

《国会新闻》。

新闻史整理

新闻史整理

新闻史一、名词解释1、开元杂报:唐人孙樵在《读开元杂报》一文中描述的中国古代报纸,意为开元时期的“杂报”,类似“进奏院状报”,是当时“条报朝廷事”的一种载体。

它的存在说明中国至少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已有早期报纸了。

2、苏报案: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

1903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苏报》连续发表相关文章,高呼革命为神圣“宝物”,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

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将章太炎等逮捕。

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

7月7日,《苏报》被封。

1904年5月,章、邹分别被判处监禁3年和2年,《苏报》永久停刊。

3、五四前后四大副刊:《晨报副刊》、《民国日报》的《觉悟》、《时事新报》的《学灯》、《京报副刊》。

4、大公报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5、法国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集中表达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阐述的政治主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

6、向导周报:中国共产党第一中央政治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

后改名为《布尔什维克》。

7、每日纪闻:一块立在罗马议事厅外涂有石膏的特指木板,上面主要是元老院的议事记录,还有法庭审判、税收情况等内容。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8、知识税:1712 年,英国国会在托利党人操纵下通过法案,规定对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这三种税合称为“知识税”。

9、瓦版:在日本17世纪时,在江户街头出现类似的初版物,这种单面新闻印刷品用粘土做成瓦坯,在上面雕以文图,经烧制定型后,印在纸上而成,故被称为“瓦版”。

10、报章文体:报章文体是指出现在报刊上,不同于盛行一时的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

中国新闻史(全)

中国新闻史(全)

中国新闻史一、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萌芽:在中国传统的传播形式中,最具影响、传播信息通道最长的有两种:1、金石碑刻:镌刻在金属青铜器具和石碑或山石上的金文和石刻文字2、写经修史:经史堪称维系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大精神支柱;经是科考的惟一法定标准书目;史在中国的地位仅次于经学二、露布:A、中国古代的手写新闻B、是古代军事长官发布战报的手写新闻形式C、战国时已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具有军事新闻性质。

D、露布称得上是时效性强、传播广泛的一种新闻传播方式E、后世农民起义中所用的旗报、牌报等均为其演变产物。

三、邸报性质:中国古代官报的通称时间: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至迟不晚于唐代。

内容: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帝的谕旨。

官员的升迁、任免、赏罚。

臣僚的奏、疏。

其他信息。

(军事信息、社会新闻等)意义:中国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的之一。

四、邸报的发展:1、唐朝:进奏院的长官由地方委派,不受朝廷管辖。

2、宋朝:宋太宗下令取消了各地在京设立的进奏院,改为上都进奏院,官员由中央统一任命。

3、元朝:邸报是否中断是个疑问。

4、明朝:通政司——六科——提塘。

5、清朝:通政司——六科——提塘。

但其中的提塘,已经明确地分为了“京塘”和“省塘”。

五、邸报的价值:在当时:传播信息,尤其是政治信息,传达皇命,统一官吏思想,制约舆论,维护封建专制组织;六、非法民报——小报:性质: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民间私自发行的非法报纸。

内容:与邸报一样,主要登载皇帝的谕旨诏令,大臣的奏议、章疏、官吏的升迁任免等。

时间:约产生于北宋,盛于南宋。

意义:时效强,,打破了官报的垄断地位。

七、合法民报——京报:时间:明朝末年。

内容:与邸报无甚差别,但它也偶有一些自己采写的新闻,其中有少量的社会新闻。

特点:完全脱离朝廷官报的系统公开发行。

性质: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合法的非官方报纸。

具有某些大众传播工具的性质。

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最高形式。

八、鸦片战争之前,外国传教士的办报活动:近代报刊时间:从鸦片战争前夕到1860年代鸦片战争之前,外国传教士在南洋、澳门等地共出版了六种中文报刊。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1. 新闻:新闻是指报道当前事件和时事的信息。

它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传播给公众的消息。

新闻具有及时、真实、客观、公正等特点,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2. 我国古代新闻:在中国古代,新闻的传播主要以书信、演说、传令等方式进行。

古代新闻的传播速度较慢,信息内容较为局限,主要以政治、军事、天灾人祸等为主题。

3. 新闻业:新闻业是专门从事新闻报道、编辑、发行、传播的行业,包括新闻机构、新闻从业人员以及与新闻相关的企业和组织。

4. 全国新闻系统:全国新闻系统是指由中央新闻机构、省级新闻机构、市级新闻机构等组成的统一的新闻报道和传播体系。

全国新闻系统通过新闻机构相互协作、信息流动,使新闻在全国范围内得以传播和传递。

5. 新闻政策:新闻政策是指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关于新闻发展的政策措施。

新闻政策的制定旨在引导和规范新闻报道和传播,保障新闻自由和新闻工作者的权益,促进新闻行业的发展。

6. 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报道时享有的言论自由和传媒自由。

新闻自由的实现需要依法保护和规范,保障新闻工作者的报道权和公众的知情权。

7. 新闻伦理:新闻伦理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在采写报道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准则。

新闻伦理要求新闻工作者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地报道信息,尊重个人隐私与人格权利,避免侵犯他人的权益。

8. 媒体融合:媒体融合是指不同传媒形式之间、不同传媒机构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以及数字技术与传统媒体的结合。

媒体融合的发展过程中,新闻报道和传播的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传媒产业链也将呈现出全新的形态。

9. 互联网新闻:互联网新闻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闻信息。

互联网新闻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是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趋势。

10. 新闻教育:新闻教育是针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的职业培训和学术研究。

新闻教育旨在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推动新闻行业的良性发展。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笔记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笔记

中国新闻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5个20分)1、孙樵,晚唐时期。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人”。

他所著的《经纬集》中《读“开元杂报”》一文,是现存对唐代原始状态报纸作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的文献。

2、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 这份以近代面目出现的宗教刊物,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第一页。

3、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 月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4、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1822年9月12日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的葡文周刊《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刊。

5、中国人在国内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昭文新报》。

6、《循环日报》早期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7、于右任的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8、黄远生,他是我国报纸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开拓者,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报刊文体——通讯。

新闻记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9、1918年12月,天津《大公报》派胡政之赴法国采访巴黎和会。

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派记者采访重大国际事件,胡政之是采访这次重大国际会议的唯一的中国记者。

10、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

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报。

12、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无线电日讯》创刊,现在《参考消息》的前身。

13、抗战时期国统区两个重要的新闻团体和机构:“青记”——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国新社”——国际新闻社1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年10月14日成立。

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和新闻教育机构。

会长:蔡元培导师:徐宝璜邵飘萍宗旨: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15、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大型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

二、名词解释:(4个20分)1、进奏院状:进奏院状是指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称为进奏院状或进奏官报。

中外新闻史知识点梳理

中外新闻史知识点梳理

中外新闻史知识点梳理
中外新闻史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中国新闻史
1. 古代部分:包括口头传播、结绳记事、击鼓传讯、实物表意、烽火报警、木铎等。

手书新闻时代则包括金文、刻石、竹简、绢帛、甲骨文、露布等。

其中,《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是最古老的原始状态报纸。

2. 近代部分: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如《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它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化报刊,性质为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宗旨是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此外,还有《遐迩贯珍》和《申报》等重要报纸。

二、外国新闻史
1. 报纸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不同国家的报纸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如英国、美国、法国等。

2. 通讯社的兴起:通讯社是新闻采集和发布的重要机构,如法国的路透社、美国的合众社等。

3. 广播与电视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广播和电视逐渐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渠道。

了解世界各国广播和电视的发展历史,如英国的BBC、美国的CBS等。

4. 互联网与新媒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逐渐成为新闻传播的新渠道。

了解新媒体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如微博、社交媒体等。

5. 新闻自由与媒体伦理:了解新闻自由的基本原则,以及媒体伦理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

6. 国际新闻传播:了解不同国家的新闻传播特点,以及国际新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以上内容仅作参考,建议查阅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1.邸报:宋代,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负责发布的是都进奏院。

内容:(1)皇帝的诏旨(2)皇帝的起居(3)臣僚的章奏(4)军事情报(5)刑罚2.辕门抄: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的报纸。

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报刊,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刊(境外),创办人:米怜,特点:宗教性质的期刊,传播方式:中国本土化策略4.《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国境内第一份近代报纸5.《遐迩贯珍》:近代中文报业开始在香港出现,最早的是英国传教士创办的《遐迩贯珍》。

特点:虽为传教士所办,但实际上是以新闻为主的刊物,在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报纸上的消息、短讯、通讯、评论等近代新闻体裁都已初具雏形,还出现了连续报道等新的形式。

6.《申报》:上海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是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在1872年4月30日创办。

特点: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最早使用了电报,大量报道社会新闻,重视报纸言论工作。

7.《镜海从报》:第一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是1893年7月18日创刊的《镜海从报》。

“东主监督印人”是法·连斯哥·飞南第。

特点:该报为周刊,分葡、中文两版,发行地区广,刊有各类新闻、言论等内容,与孙中山关系密切,曾刊有孙中山所写的《农学会序》等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文章,有人说实际主持者及编辑者是孙中山。

8.王韬《循环日报》王韬:初名利宾,后易名瀚,字懒金,江苏甫里人。

1862年8月流亡香港,更名韬,字仲弢,一度主编《近事编录》。

1870年后,王韬与友人黄平甫集资购得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组成中华印务总局,接着又创办起《循环日报》,自认主笔,主持该报政达10年之久。

(1)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王韬要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之后,“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第一,“民隐得以上达”,使报纸称为“博采舆论”的工具。

中国新闻史教案

中国新闻史教案

中国新闻史教案中国新闻史教案中国新闻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教案旨在通过深入学习中国新闻史,使学生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和人物,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新闻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大事件;2.熟悉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3.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4.提高新闻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中国新闻史概述2.清末民初新闻事业的发展3.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4.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事业5.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事业6.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7.新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讨论法4.实践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国新闻史概述1.引入:介绍中国新闻史的重要性和学习意义。

2.讲授:讲述中国新闻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3.案例分析:分析中国新闻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4.讨论:就中国新闻史的发展进行讨论,梳理相关知识点。

第二课清末民初新闻事业的发展1.引入:介绍清末民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新闻事业的发展。

2.讲授:讲述清末民初时期的新闻界和代表人物。

3.案例分析:分析清末民初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4.讨论:就清末民初时期的新闻事业进行讨论,梳理相关知识点。

第三课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引入: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新闻事业的发展。

2.讲授: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界和代表人物。

3.案例分析:分析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4.讨论:就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进行讨论,梳理相关知识点。

第四课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事业1.引入: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背景和新闻事业的发展。

2.讲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界和代表人物。

3.案例分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4.讨论:就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事业进行讨论,梳理相关知识点。

第五课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事业1.引入: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背景和新闻事业的发展。

国外新闻史期末总结

国外新闻史期末总结

国外新闻史期末总结一、引言国外新闻史是新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国外新闻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体系以及重要事件。

通过学习国外新闻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外新闻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过程,为我们深入理解当前国际新闻形势和新闻报道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以综述的形式,对国外新闻史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二、国外新闻史的研究对象国外新闻史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国外新闻的起源、发展、理论和实践等方面。

其中,新闻的起源是最为关键的研究内容之一。

新闻活动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它是人们追求真实、客观信息的一种特殊形式。

通过对新闻起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外新闻的雏形是如何逐渐形成的,以及对后来的新闻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国外新闻史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 古代国外新闻:古代国外新闻以口头传播为主,主要通过信使、口耳相传等方式传播。

例如,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史记”就是一种系统的国外新闻记载。

2. 近代国外新闻:近代以来,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国外新闻传播方式开始多样化。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兴起,为国外新闻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3. 当代国外新闻:当代国外新闻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网络新闻、社交媒体成为主要的传播渠道。

新闻报道的全球化趋势明显,国外新闻与国内新闻的融合趋势逐渐加强。

四、国外新闻史的理论体系国外新闻史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学以及传播学等多个学派。

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强调新闻自由、客观和公正,注重传媒的独立性;马克思主义对国外新闻理论提出了对媒体的社会角色、阶级属性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要求;社会调查学运用社会学调查方法,对新闻报道进行实证研究;传播学是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进行研究的学科,通过对新闻传播方式、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新闻报道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五、国外新闻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1. 古代国外新闻事件和人物:亚历山大大帝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史记的问世。

2. 近代国外新闻事件和人物: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新闻报道、黄记煌的《新闻学》。

中国新闻史整理

中国新闻史整理

1.《大公报》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

1902年创办于天津,由英敛之主持。

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英敛之主持,是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

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

第二阶段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

第三阶段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

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

第四阶段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目前,《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它已成为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2.《时报》康梁保皇会在戊戌政变后直接出资于国内创办的日报,成为其在国内的重要喉舌。

1904年创刊于上海,梁启超参与筹办和撰稿,狄楚青主持。

该报主张君主立宪。

为和《申报》竞争,该报在新闻业务上锐意革新,注重新闻时效和时事评论,受到知识阶层的欢迎,成为当时上海著名报纸。

3.《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1905年创刊于东京的综合性月刊。

孙中山指导了创办和前期编撰。

“三民主义”是该报主要的宣传内容,并对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作了很多报道。

为了扫除革命发展的思想障碍,该报主动向《新民丛报》发起论战。

虽然该报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带有狭隘民族主义色彩等缺点,但她总体把握了人民要求革命的时代脉搏,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4.《申报》:1912年史量才接办后,(1)大力开展广告业务,设广告推广科,使广告成为该报赢利首要来源;(2)抓好发行环节,设立报纸推广科,并向外埠发展:(3)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更新技术设备,使其成为当时全国设备最新、最完备的报纸;(4)为避免政争牵连,该报实行政治不偏不倚,轻言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聘请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任驻京特派记者,用大量专电等政治新闻补充言论不足,同时加重报纸的知识性、趣味性内容。

5.郑贯公我国近代著名报人。

早年赴日留学,受知于梁启超。

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

后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组织开智社,在日本创办《开智录》。

世界新闻史

世界新闻史

世界新闻史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一、新闻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三、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第二节口头新闻时代一、人类的出现和语言的形成二、口头新闻的传播三、口头传播的补充手段四、口语传播及其补充手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第三节手书新闻时代一、文字的创造和书写材料的发明二、古罗马的手书新闻三、中国的手书新闻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抄新闻书第二章近代报刊的萌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第一节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一、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二、早期的新闻印刷品三、定期刊物的出现四、日报的诞生➢第二节集权主义报业理论和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一、集权主义报业理论二、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第三节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一、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二、曾格案件三、其他国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第一节思想的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准备三、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第二节革命时期的报刊论战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报刊二、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报刊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报刊➢第三节自由传统的确立一、英国国会新闻报道的历程二、杰弗逊与新闻自由三、法国出版自由的确立第四章大众化报刊的勃兴➢第一节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二、城市规模的扩张三、工商经济的发展四、交通电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第二节主要国家的大众化报刊一、美国大众化报刊的勃兴二、英国的大众化报纸三、法国大众化报纸四、日本的“小报”事业五、大众化报纸的特点➢第三节独立报纸的兴起一、《泰晤士报》的报道传统二、美国《纽约时报》的成长三、日本的《时事新报》第五章通讯社的出现与发展➢第一节通讯社的历史前提一、通讯社的性质二、通讯社的历史前提➢第二节西方四大通讯社的由来一、哈瓦斯通讯社二、沃尔夫通讯社三、路透社四、美国联合通讯社➢第三节“联环同盟”及其解体一、“联环同盟”的缔结二、“三社四边协定”对世界的瓜分三、“联环同盟”的解体➢第四节通讯社的发展一、欧洲二、亚洲三、非洲美洲➢第五节近代通讯社的类型分析第六章自由的泛滥与新闻自律➢第一节黄色新闻的由来一、黄色新闻的定义二、黄色新闻的历史渊源三、黄色新闻的特征➢第二节美国的黄色报纸一、美国黄色报纸的一般情况二、黄色报纸出现的历史背景三、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四、赫斯特与黄色报业五、黄色新闻的变种——庸俗小报➢第三节其他地区的黄色报纸➢第四节对黄色新闻的评价➢第五节社会责任论一、新闻自由的发展二、社会责任论的产生三、社会责任论的内容四、社会责任论对新闻自由的反思五、社会责任理论的评价第七章无产阶级报刊事业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早期工人团体报刊一、英国早期的工人报刊二、法国早期工人报刊三、美国早期工人报刊四、早期工人报刊的意义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的报业生涯与报业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生涯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念第三节巴黎公社的革命报纸一、巴黎公社的新闻政策二、巴黎公社时期的报刊状况三、对巴黎公社时期的报刊的评价➢第四节列宁与俄国工人报纸第八章前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体制确立➢第一节十月革命时期的报刊事业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无产阶级报刊二、十月革命与无产阶级报刊三、布尔什维克的报刊政策➢第二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一、广播事业的萌芽和发展二、统一报刊网的形成三、通讯事业的建立与发展四、通讯员队伍的发展壮大第三节前苏联的新闻体制一、新闻体制的政策基础二、前苏联党和政府控制新闻系统的方式三、前苏联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四、前苏联新闻传播的特点第九章报业垄断化的进程➢第一节报业垄断的历史背景一、政治方面二、经济方面三、新闻媒介自身➢第二节主要国家的垄断报团一、美国早期的报团二、英国报业垄断三、德国早期的报团四、法国早期的报团➢第三节战后新闻垄断的进一步发展一、垄断发展的一般趋势二、跨媒介与跨行业垄断的发展三、跨国新闻垄断的出现➢第四节报业垄断的结果及其评价第十章广电时代的到来➢第一节广播的发明及广播事业的大发展一、广播的发明二、美国广播事业三、欧洲主要国家的广播事业四、亚洲国家的广播事业➢第二节电视的发明与发展一、电视的发明二、初期的电视事业三、有线电视的起源四、卫星电视事业的出现➢第三节世界主要的电视大国一、美国的电视事业二、英国的电视事业三、日本的电视事业第四节四种广电事业体制一、民有民营体制二、公商并营三、公有公营型四、国有国营型第十一章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第一节世界新闻的不平衡状态一、新闻规模的失衡二、信息流量的失衡三、传播内容的失衡四、不均衡状况产生的原因➢第二节争取新秩序的历史进程一、斗争的第一阶段二、斗争的第二阶段三、斗争的新阶段➢第三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分歧➢第四节斗争的成果及未来展望➢第五节草根媒体的一种尝试——IMC一、何谓IMC二、IMC的缘起三、IMC的基本原则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一、新闻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1. 新闻是什么?➢事实说,即将新闻视为一种事实。

中外新闻史概要

中外新闻史概要

以下是中外新闻史的简要概述:
中国新闻史:
古代: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主要依靠官府的文书和公告,以及民间的流言和传说。

近代:19 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报纸开始在中国出现。

最早的报纸是1872 年创刊的《申报》。

现代:20 世纪初,中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报纸和记者,如《大公报》、《申报》、《中央日报》等。

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形式,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外国新闻史:
古代:在古代,人们通过口头传播、信件和公告等方式传递信息。

中世纪:在中世纪,欧洲出现了一些早期的新闻出版物,如《罗马公报》等。

近代:16 世纪至17 世纪,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报纸开始在欧洲出现。

最早的报纸是1566 年创刊的《威尼斯公报》。

现代: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外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报纸和记者,如《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等。

当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

中外新闻史 大纲

中外新闻史 大纲

中外新闻史大纲
中外新闻史是新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涉及中国和外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重要事件和人物、传播理念和媒介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中外新闻史的大纲:
中国新闻史部分:
1. 古代的新闻传播:从口头传播到邸报的兴起
2. 近代报刊的兴起与发展:晚清到民国时期的报刊业
3. 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事业
4.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从无线电到卫星电视
5. 网络媒体的兴起与影响: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
6. 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建设
外国新闻史部分:
1. 古代的新闻传播:从古希腊罗马到印刷术的发明
2. 近代报刊的兴起与发展: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时期的报刊业
3. 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20世纪的新闻事业
4.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从无线电到卫星电视
5. 网络媒体的兴起与影响: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
6. 全球传播的背景与挑战:跨国媒体集团的崛起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传播
中外新闻史课程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新闻事业,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关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分析其与当代新闻传播实践的关联。

同时,中外新闻史的学习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新闻传播理念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写新闻通讯为长,曾主编过《少年中国》和《庸言》杂志,后任上海《时事新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撰写大量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大受读者欢迎,黄远生的政治态度反对国民党,支持进步党,对袁世凯抱幻想,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

提出新闻记者应该“四能”(能想、能听、能跑、能写)并身体力行。

年 2 月,《新生》周刊创刊,杜重远任编辑兼发行人。

它重新举起抗日的火炬,实际上是《生活》的继续。

1935年5 月,《新生》刊载《闲话皇帝》一文,泛论古今中外的君主制度,其中说到现阶段日本的天皇空有其名而无实权。

日本驻沪总领事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和无理要求。

国民党政府当即查封《新生》周刊社,判处主编杜重远徒刑一年零两个月。

国民党中央还电令其各级党部及新闻出版界,加紧查禁抗日言论,取缔抗日运动。

这就是中日反动派合伙制造的“《新生》事件”。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参加过《六合众谈》编辑工作,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循环日报》、撰写大量政论文章,鼓吹变法自强,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机关报。

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

1911年,该报发表了何海鸣写的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

后又发表了黄侃撰写的言词更为激烈的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鄂督极为震恐,查封《大江报》馆,逮捕詹大悲,何海鸣自动投案。

原拟对二人判重刑,但慑于民愤,不得不从轻判处。

这就是新闻史上著名的“大江报案”。

“大江报案”是清政府迫害报人,压制舆论的专制统治的又一典型事例。

1868年创办并主编《教会新报》(周刊)。

1874年9月更名《万国公报》。

1882年于上海创办中西书院并任监院。

1889年2月《万国公报》复刊,并改为月刊,仍由其主编。

中日甲午战争前后,他宣传中国变法维新。

主要编著有《中东战纪本末》与《文学兴国策》。

他一生主办过6刊1报,撰写评论、通讯报道达数百万字,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在全国拥有56处总分支店,对中国进步新闻文化事业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它的《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两本通讯报告集,读者赞美它们是“充满着爱与力的新游记”。

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鼓吹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

经过租界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苏报》永远停刊。

苏报案是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

卖、不私、不盲,以后成为《大公报》的社训。

年创办于上海,梁启超任总撰述,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

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

该报最高发行量答到1.7万份,第6至24期由章太炎主编。

年10月26日在天津创刊。

是维新派的中国北方的最重要的宣传阵地。

主要创办人严复。

其办报目的是“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帮助读者学习西方的“民主”和“西学”,以求中国的富强。

,《民吁日报》和《民立报》都是于右任创办的,由于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有互相衔接,故人们称它们为“竖三民”。

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

米怜为主编,署名博爱者。

该报为中文月刊,以“阐发基督都义为根本要务”为宗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

年1月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报纸,也是中国最早的革命报纸,主办人陈少白。

革新,分别是北京《晨报》的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

它们各有特点,但都具有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潮的进步性质,它们的成就为办好我国报纸的副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二.简答题答:特征:全国性多样性进步性1)报刊数量大,从1896年8 月开始《时务报》创刊到戊戌政变发生的两年,全国各地报刊达到70余种。

2)办报地区广,不仅是在上海,还延伸到长沙等内地中小城市。

3)报刊品种多,除了以政论性见长的综合性报刊继续发展,还出现了专业性报刊,纯商业性报刊,文艺性娱乐报刊,还有以青年、妇女、儿童等各类社会群体为对象的报刊、图画报刊,白话报刊,其中不少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出现的报刊类型4) 但是主流是宣传维新变法的政论性报纸。

意义:两个突破,突破了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和封建王朝的言禁两个开端,我国的政治家办报和政党报刊都由此发端两个创新,新闻思想和报刊文风两个方面出现新面貌答:成为进入革命根据地采访的第一个外国记者。

1937年撰写出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热情描述了根据地人民的革命理想和崭新生活。

为了便于在沦陷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发行,后改名为《西行漫记》。

他的陕北之行的报道,突破国民党多年的封锁,向全世界详尽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看法和主张答:追踪观察了解红军北上动向和考察西北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沿途采写了数十篇通讯,陆续寄《大公报》发表,不久,汇集出版《中国的西北角》一书,数月内连印7次。

不仅揭示了国民党腐败统治下西北的黑暗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并在有些文章中披露了红军北上的动向。

从西北回来后,他被聘为《大公报》正式记者。

《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是长江成为名记者的代表作意义:他的通讯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新闻通讯写作提供了新经验与新样本,在我国新闻史上有重要地位。

报刊思想:(1)重视报纸的宣传作用。

认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

(2)报纸的天职是"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

(3)提出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①"宗旨定而高"②"思想新而正"③"材料富而当",④"报事确而速"。

(4)健全舆论的主张,阐述了什么是舆论,舆论的形成,报纸与舆论的关系等。

历史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的进步作用。

(1)向读者进行名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2)向读者进行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启蒙教育(3)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言论出版的禁锢(4)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维新派的办报活动贡献:(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

(2)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

(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报刊思想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

但是,他们的新闻思想与改良派的也有质的不同,他们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因而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

报刊思想:(1)公开承认革命报刊的党派性。

(2)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

(3)把报纸视为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

(4)记者应该先知先觉。

答:《民报》创刊后,为从思想上扩大革命派的影响,主动向改良派报刊《新民丛报》发起攻击,双方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论战:(1)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

这是整个论战的中心。

(2)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3)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论战中,《新民丛报》虽然具有一些合理的观点,但总体上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民报》从总体上把握了人民的心声,时代的潮流,即革命。

在《民报》的带动下,革命派在海外和香港的各家报纸也纷纷与当地的改良报刊展开了论战,论战持续了两年多,最终以改良派的失败告终。

意义:(1)这次论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向保皇派及其报刊发动的一次全面猛烈的政治进攻,也是革命阵营与反革命阵营、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与半封建半殖民地道路的斗争,也是一次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斗争,在“中国往何处去”这个重大问题上,革命派占了上风。

(2)这次论战是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三民主义深入人心。

(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许多改良派的人转变立场。

同时通过论战革命派还培养起一批革命骨干。

①创办御用报纸和收买报纸报人。

较有影响的《亚细亚日报》,是御用报纸中影响最大的一家。

②制定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

袁世凯在执政期间先后颁布了《报纸条例》和《出版法》等。

③用暴力手段任意摧残报业、迫害报人。

据统计,在袁世凯统治时期内,全国报纸至少有71家被封,49家受到传讯,9家被反动军警捣毁。

新闻记者中至少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

1)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报刊和通讯社宣告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

3)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发起组成了共产主义小组,这就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旗帜、编者作者队伍和组织领导力量等必要条件。

代表刊物:<<新青年>> <<每周评论>> <<晨报>> <<国民日报>> <<时事新报>>特点:①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③注意联系群众,并在工人中进行组织活动。

答: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被迫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在农村开辟根据地,组建工农红军。

革命新闻事业也在新的革命道路上开始了新的征程。

特点:a、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

b、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报;c、开展批语与表扬;d、文字通俗,形式活泼。

意义:a、根据地新闻事业是在人民政权下共建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新闻事业的开端。

b、开创一条革命新闻事业发展的新道路,即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

c、继承和发扬了列宁的党报思想。

三.论述题.答:1)从在华外报的政治倾向来看,绝大多数是为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的总目标服务的。

2)这些外报所宣传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对长期处于封建思想禁锢下的中国读者,具有深刻的启蒙作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大大超过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介绍。

这一切,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起了思想启蒙的进步作用。

3.)就近代报刊自身而言,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