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考点归纳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药剂学》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第二十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大纲要求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001第一节概述学习要点:1.药物配伍变化研究的目的2.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一、药物配伍变化与配伍禁忌的含义药物配伍变化: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后在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
药物配伍禁忌: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药物配伍变化。
研究目的:根据药物及其制剂组方的性质和作用——分析了解可能发生的配伍变化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正确的处理方法避免因药物配伍不当而造成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问题预防医疗与药品质量事故的发生。
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101二、药物配伍应用的目的满足临床预防或治疗合并症(兼病或兼证)需要发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相须、相使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吗啡+阿托品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磺胺药+甲氧苄氨嘧啶(TMP)、阿莫西林+克拉维酸Q:合理配伍——预防治疗、协同增效、降低毒副、拮抗作用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102三、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1.中药学配伍变化配伍理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七情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服药饮食禁忌2.药剂学配伍变化——发生于体外物理配伍变化化学配伍变化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1033.药理学配伍变化(疗效学配伍变化、体内药物相互作用)——发生于体内药理学配伍禁忌:疗效降低或消失,产生毒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例如协同作用:复方红花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川芎注射液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拮抗作用:含钙类的制酸中药+阿司匹林/水杨酸毒副作用:甘草+洋地黄强心苷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104第二节药剂学的配伍变化学习要点:1.物理的配伍变化:常见变化及原因2.化学的配伍变化:常见变化及原因3.注射剂的配伍变化:常见变化及原因一、物理的配伍变化药物配伍后在制备、贮存过程中,发生分散状态或物理性质的改变,从而影响制剂质量的变化。
药物配伍之——配伍与疗效的变化(药物相互作用)

由于药物及制剂品种迅速增加,并且联合⽤药的机会越来越多。
联合⽤药不但在体外可产⽣变化,有些药物在体内也发⽣相互作⽤⽽影响作⽤和疗效。
相互作⽤主要是指药物联合使⽤后在机体内相互影响使疗效发⽣了变化。
相互作⽤不但在药物之间⽽且与内源性物质及⾷物之间亦会发⽣。
相互作⽤不⼀定同时应⽤中,⽽可能发⽣于⼀种药应⽤后的⼀个时间内。
引起药物相互作⽤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①胃肠道内或机体内药物间物理化学反应;②药物动⼒学⽅⾯:影响药物吸收过程;影响药物分布过程;影响药物代谢过程;影响药排泄过程。
③影响药物在受体上的作⽤等。
药物在相互作⽤中能使其⼀种或⼆种的作⽤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副作⽤、毒性等有所改变。
影响药物的作⽤主要有⼆个⽅⾯;⼀⽅⾯协同作⽤:即两种药物合并使⽤能使药物作⽤增加。
协同作⽤⼜可分为相加作⽤和增强作⽤。
相加作⽤为两药物作⽤等于两药作⽤这⽣。
增强作⽤现为⼤于两药作⽤之和。
如氯丙嗪能延长和加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如巴⽐妥类)和镇痛剂的作⽤。
当合并⽤药时这些药只需常⽤剂量的1/4到1/2.增强作⽤不能认为都是有利的,如巴⽐妥类药物同时使⽤,使作⽤减弱或消失。
如缩瞳剂⽑果芸⾹碱与抗胆碱药阿托品的并⽤。
如吗啡与阿托品使⽤于治疗胃溃疡绞痛,胆绞痛等内脏绞痛,这此当然不是配伍禁忌。
药物的协同作⽤与拮抗作⽤不单纯性发⽣在治疗作⽤上,⽽且在毒副作⽤上也同样存在。
(⼀)胃肠道、机体内药物间的物理化学反应药物在胃肠道、机体内有时产⽣物理化学反应。
⼀⾦属解毒剂能与某此⾦属离⼦形成络合物。
如依地酸钙钠、盐酸半胱酸、⼆巯基丙醇、⼆巯丙磺酸、P盐酸酶胺等为铅、砷、汞、锑等⾦属离⼦解毒剂它与这些⾦属离⼦络合物、环状化合物等。
此外美蓝是利⽤氧化还原反应起解毒作⽤。
这些药物同样可与其它⼀些治疗⽤⾦属离⼦或药物产⽣物理化学反应起⽽药物治疗。
在胃肠道中药物药物之间产⽣物理化学反影响吸收。
如络合物、;复合物或幅地吸附等原因。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

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考点1:概述1.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1)期望所配伍的药物产生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如复方乙酰水杨酸片、复方降压片等在临床上已达到了增强疗效的目的。
(2)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如磺胺药与甲氧苄氨嘧啶(TMP)配伍联用、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配伍联用。
(3)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以克服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用吗啡镇痛时常配伍阿托品,以消除吗啡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及对胆道、输尿管及支气管平滑肌的兴奋作用。
(4)为了预防或治疗合并症而配伍其他药物。
2.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根据药物和制剂成分的药理作用和理化性质,合理设计处方,预先了解可能发生的配伍变化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正确的处理方法,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防止医疗及生产质量事故的发生。
考点2:配伍变化的类型1.物理的配伍变化几种药物相互配合时,常常可能发生分散状态或其他物理性质的改变,造成药物制剂不符合质量标准或医疗的要求,常见的配伍变化有:(1)析出沉淀或分层。
某些溶剂性质不同的制剂相互配合使用时,常因药物在混合后的溶液体系中的溶解度较小而析出沉淀。
例如,酊剂、醑剂等是以乙醇为溶剂的,若与某些药物的水溶液配合使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可能析出沉淀。
(2)潮解、液化和结块。
与吸湿性很强的药物或制剂如干浸膏、冲剂、乳酶生、干酵母、胃蛋白酶、无机溴化物等配伍时,在制备、应用或贮存中可发生潮解与液化,其原因有:混合物的临界相对湿度下降而吸湿;形成低共熔混合物,如牙科常用的消毒剂、止痛剂系利用苯酚与樟脑或苯酚、麝香草酚与薄荷脑的共熔作用而制成液体滴牙剂。
散剂、颗粒剂由于药物吸湿后又逐渐干燥而结块。
结块表明制剂变质,可能导致药物分解失效。
(3)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
乳剂、混悬剂中分散相的粒径可因与其他药物配伍,医学教的网站.也可因久贮而粒径变粗,或分散相聚结或凝聚而分层或析出,导致使用不便或分剂量不均匀,甚至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下降。
药物配伍规律总结

药物配伍规律总结
药物配伍规律总结是指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应该注意的相互作用规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配伍规律总结:
1. 互相协同作用:有些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可以增强彼此的疗效,如磺胺类抗生素与甲硝唑可以增强抗菌效果;利尿剂与血管扩张剂可以增强降压效果等。
2. 相互拮抗作用:有些药物在同时使用时,会相互拮抗,减弱疗效,如β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激动剂的使用会相互拮抗效果。
3. 副作用相加:有些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引起副作用相加的效果,如镇静剂与酒精同时使用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4. 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有些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可能会相互影响彼此的代谢、吸收、分布、排泄等过程,导致药物浓度发生变化。
5. 药物相容性:有些药物在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发生不相容现象,如某些药物与溶液混合会产生沉淀或变色等现象。
总之,药物配伍应根据药物的特性、作用机制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搭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要点三p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三、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相互作用一药物的配伍变化和配伍禁忌1.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1协同作用2提高疗效;延缓耐药性: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配伍、磺胺药与甲氧苄氨嘧啶;3拮抗作用克服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吗啡与阿托品配伍;4预防或治疗合并症..2.药物配伍变化和配伍禁忌药物的配伍变化;一般指在药品生产或临床用药过程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在一起或联合使用出现的物理、化学和药理学方面各种各样的变化..药物在配伍使用时;若发生不利于质量或治疗的变化则称配伍禁忌..二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药物配伍变化可大致分为物理、化学和药理学的配伍变化..1.物理学的配伍变化物理配伍变化属于外观变化;如果条件改变还可能恢复制剂的原来形式..1溶解度改变2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3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2.化学的配伍变化化学的配伍变化系指药物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液; ;10厘米;⑦药品与非药品、外用药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分库存放;⑧特殊管理的药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储存;⑨拆除外包装的零货药品应当集中存放;⑩储存药品的货架、托盘等设施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破损和杂物堆放;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储存作业区;储存作业区内的人员不得有影响药品质量和安全的行为;药品储存作业区内不得存放与储存管理无关的物品..2.药品养护①指导和督促储存人员对药品进行合理储存与作业;②检查并改善储存条件、防护措施、卫生环境;③对库房温、湿度进行有效监测、调控;④按照养护计划对库存药品的外观、包装等质量状况进行检查;并建立养护记录;对储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或者有效期较短的品种应当进行重点养护;⑤发现有问题的药品应当及时在计算机系统中锁定和记录;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处理;⑥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当按其特性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养护并记录;所采取的养护方法不得对药品造成污染;⑦定期汇总、分析养护信息..第三节药学专业知识一、执业药师与药学专业知识二、药物化学专业知识三、药剂学专业知识药剂学pharmaceutics系指研究药物剂型和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药剂学的研究内容有: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5个方面..一药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基本理论的研究。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

第十七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一、概述在药物制剂临床治疗过程中,为了针对不同的症状和病情,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常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
这种配伍使用的目的可归纳为:(1)预期某些药物产生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如复方乙酰水杨酸片、复方降压片等。
(2)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等,如磺胺药与甲氧苄氨嘧啶(TMP)联用、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联用。
(3)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以克服某些副作用,如用吗啡镇痛时常配伍阿托品,以消除吗啡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及胆道、输尿管及支气管平滑肌的兴奋作用。
(4)为了预防或治疗合并症而加用其他药物等。
研究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是:根据药物和制剂成分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设计合理的处方。
对可能发生的配伍变化则应有预见性,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正确的处理或防止方法。
以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防止医疗、生产质量事故。
二、配伍变化的类型配伍变化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药理的三个方面。
如从配伍的意愿来看可分为有意的和无意的。
如从配伍变化所引起的后果来看可分为绝对不能配伍的(配伍禁忌)和非绝对的。
(一)物理的配伍变化几种药物相互配合,常常可能发生分散状态或其他物理性质的改变,造成药物制剂不符合质量和医疗要求。
常见的有:1.溶解度改变不同性质溶剂的制剂配合在一起,常因药物在混合溶液中的溶解度变小而析出沉淀。
例如以丙二醇与水为混合溶剂制成的12.5%的氯霉素注射液当用输液稀释至浓度在0.25%以上时,会出现氯霉素沉淀。
酊剂、醑剂、流浸膏等是以乙醇为溶剂,若与某些药物的水溶液配合,有效成分很可能析出。
含黏液质、蛋白质多的水溶液若加入多量的醇能产生沉淀。
于某些药物饱和溶液中加入其他物质时可能发生分层或沉淀。
例如芳香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可使挥发油分离出来。
2.潮解、液化和结块与吸湿性很强的药物或制剂如干浸膏、冲剂、乳酶生、干酵母、胃蛋白酶、无机溴化物等配伍时,在制备、应用或贮存中可发生潮解与液化,其原因有:①混合物的相对临界湿度下降而吸湿;②形成低共熔混合物,如牙科常用的消毒剂、止痛剂系利用苯酚与樟脑或苯酚、麝香草酚与薄荷脑的共熔作用而制成液体滴牙剂。
全国注册药师的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知识点解析

全国注册药师的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知识点解析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是药师职责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掌握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知识,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篇文章将从几个方面对全国注册药师所需了解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知识进行解析。
一、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使用时,它们之间可以产生一些相互作用,导致药效的增强、减弱或产生新的不良反应。
药师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知识点:1. 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相互干扰,导致药效的改变。
例如,抗凝血药与抗生素的联用可能导致抗凝血效果增强,增加出血的风险。
2. 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有些食物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进而改变药效。
例如,某些水果中的某种成分可能干扰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从而降低药物的疗效。
3. 药物与疾病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在特定疾病状态下可能会产生不合适的效果,或者与某些疾病的治疗产生相互作用。
药师需要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以便根据疾病状况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二、药物配伍药物配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在同一药品中同时存在的情况。
药师需要根据药物的配伍性质,合理地进行药物配伍,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几个关于药物配伍的知识点:1. 相容性与不相容性:某些药物之间存在相容性,可以在同一容器中配伍使用,而某些药物则不宜在一起配伍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引发反应。
药师需要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容性和不相容性,以正确进行药物的配伍。
2. 药物配伍的稳定性:部分药物在配伍过程中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药物降解或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物的效力和安全性。
药师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配伍稳定性,以确保药物在配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药物配伍的途径:药物的配伍方式通常有静脉配伍、口服配伍等不同途径。
药师需要了解不同药物在不同途径下的配伍特点,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一、概述(一)目的与要求近年来药物相互作用主要偏重于讨论体内的相互影响,这当然是重要一方面。
但在药剂的应用和产生工作中,经常遇到由于成分配伍不当而造成严重的制品质量事故,因此有必要讨论药物及制剂要配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本章的内容将包括一些药物成分在制剂、贮存以及应用过程多方面的相互影响,以及合理解决的办法。
(二)配伍变化的类型配伍变化可大致分为疗效学配伍的变化与物理学配伍变化。
1.疗效的配伍变化药物合并使用后,在机体内一种药物对中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或受体作用产生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性质和强度、副作用、毒性等有所改变。
药物的这些盯互作用有些用利于治疗,如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氨嘧啶合并使用,疗效显著加强。
而有些则少利于治疗,如异烟肼与麻黄碱或阿托品合并应用使用使副作用加强。
药物配伍后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不利于治疗者属于疗效的配伍禁忌。
2.物理化学的配伍变化药物配伍后产生物理化学下的改变,如物理状态,溶解性能、物理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的变化,这样也可必然影响其作用和疗效。
物理变化学变化还可再分为物理的化学的配伍变化。
(1)物理配伍变化:药物配伍时发生了物理性质的改变,如果得不到符合要求的制剂则属于禁忌。
例如含树脂的醇性制剂在水性制剂中析出树脂,含共熔成分多的制剂失掉干燥均匀的结聚状态。
吸时性较强的固体粉末(如活性炭、白掏土等)与剂量较小的生物碱盐物配伍时,能因后者被吸附而在机体中不完全释放。
微晶的药物(如醋酸可的松)在水溶液中由于某些物质的溶解能逐渐使之聚结成大晶型等。
物理配伍变化一般属于外观上的变化,如果条件改变还可能恢复制剂的原来形式。
(2)化学配伍变化:是指药物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使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质变化而失效。
化学作用的产生一般表现在产生沉淀、变、润湿或液化、产生气体、爆炸或燃烧等现象上,但亦有许多药物的分解、取代、聚合、加成等化学难以从外观看出来。
应注意并不应把有意进行的化学反应看做是配伍禁忌。
2016年执业药师药剂学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复习资料

2016年执业药师药剂学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复习资料第十七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第十七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1~2分一一对应一、配伍变化:药物配伍使用时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药理学方面各种各样的变化,统称为配伍变化。
配伍变化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药理的三个方面二、配伍禁忌:由于药物配伍使用,产生的能够引起药物作用的减弱或消失,甚至引起毒性增强的变化称为配伍禁忌。
三、物理配伍变化四、化学的配伍变化——变色1.变色:1)Vc与烟酰胺即使干燥粉末混合也会变色;2)多巴胺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3)碳酸氢钠+大黄粉末;氧化镁粉末+大黄粉末;4)氨茶碱+乳糖粉末;异烟肼+乳糖粉末。
变色现象在光照、高温、高湿环境中反应更快。
五、化学的配伍变化——混浊和沉淀(1)PH改变产生沉淀:由难溶性碱或难溶性酸制成的可溶性盐,它们的水溶液常因PH的改变而析出沉淀。
如水杨酸钠或苯巴比妥钠水溶液因遇酸或酸性药物后,会析出水杨酸或巴比妥酸。
(2)水解产生沉淀苯巴比妥钠水溶液;硫酸锌。
(3)生物碱盐溶液的沉淀大多数生物碱盐的溶液,当与鞣酸、碘、碘化钾、乌洛托品等相遇时能产生沉淀等。
黄连素和黄芩苷在溶液中能产生难溶性沉淀。
(4)复分解产生沉淀如硫酸镁遇可溶性的钙盐、碳酸氢钠或某些碱性较强的溶液时均产生沉淀。
硝酸银遇含氯化物的水溶液。
六、化学的配伍变化——产气溴化铵、氯化铵或乌洛托品与强碱性药物配伍,溴化铵和利尿药配伍;乌洛托品与酸类或酸性药物配伍;泡腾。
七、化学的配伍变化——分解破坏、疗效下降+维生素C;乳酸环丙沙星与甲硝唑;红霉素乳糖酸盐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维生素B12八、化学的配伍变化——发生爆炸氯化钾与硫、高锰酸钾与甘油、强氧化剂与蔗糖或葡萄糖等。
总属一、药物配伍目的:(1)协同作用:复方乙酰水杨酸片(2)减少副作用: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配伍(3)克服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吗啡与阿托品配伍(4)预防或治疗合并症。
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高频知识点

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高频知识点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高频知识点我们只有每天不断地学习锻炼,才能渐渐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渐渐的接近那根优秀线,最终超越那根优秀线。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高频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一、概述药物配伍变化指药物配伍后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
配伍禁忌仅只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
1、合理配伍用药的目的(1) 药物间产生协同作用而增效(2) 在提高疗效时,减低毒副作用。
(3)利用相反的药性或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克服药物的偏性或副作用。
2、配伍变化的含义药物配伍后,由于物理、化学或药理性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变化。
不合理的配伍可能引起药物作用的减弱或消失,甚至毒副作用增强。
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的概念整体观念,是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人与自然及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体现。
所谓整体,即是指事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则是相互影响的,而且与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相互关联。
人体在能动地适应外在环境的过程中,维持着其自身的稳定和机能活动。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二)整体观念的内容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人体统一协调的机能活动。
可以看出,这种五脏一体观,正是反映出人体内部器官是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封闭的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认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依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则又要靠脏腑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方能维持其生理上的平衡。
药物制剂中的合理配伍与相容性研究

药物制剂中的合理配伍与相容性研究药物的合理配伍及相容性研究在医药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药物的配伍性及相容性测试的准确性和详尽程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因此,对于药物制剂中的合理配伍及相容性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
一、药物配伍性的研究药物的配伍性研究主要是针对复方制剂而言,通过研究不同药物组合会否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判断其可行性和合理性。
药物配伍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稳定性研究药物稳定性是指药物在特定条件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是否会发生分解、氧化、水解等不稳定的现象。
通过对不同药物在配伍制剂中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可以评估药物在复方制剂中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在复方制剂中,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的相互影响,可能导致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加等问题。
通过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可以提前预防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3. 药物配伍规则研究药物配伍规则研究主要涉及到不同药物在配伍制剂中的相对剂量、顺序、次数等方面的规则。
合理的药物配伍规则可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提高患者用药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二、药物相容性的研究药物相容性是指在给药过程中,不同药物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药物的相容性直接关系到药物溶解度、药物释放速度以及药物对组织的刺激性等方面。
药物相容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与溶剂的相容性研究药物与溶剂的相容性是指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通过研究药物与不同溶剂的相容性,可以选择合适的溶剂用于制备药物制剂,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给药效果。
2. 药物与给药系统的相容性研究在药物给药过程中,药物与给药系统(如注射器、输液器等)之间的相容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不同药物与不同给药系统之间可能发生药物吸附、溶解度变化等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药物与生理环境的相容性研究药物与生理环境之间的相容性对于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
中药药剂学—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中药药剂学—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要点:1.研究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2.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3.物理配伍变化4.化学配伍变化一、药物配伍变化(药物配伍相互作用)1.类型:药理学、药剂学。
2.复方配伍应用——中医用药的主要特点。
3.合理配伍目的:协同增效、降低毒副、拮抗。
4.配伍禁忌:不利的配伍变化。
二、药理学配伍变化——发生于体内1.协同作用2.拮抗作用:含钙类的制酸中药+阿司匹林/水杨酸3.毒副作用:甘草(保钠排钾)+洋地黄强心苷=心脏致敏三、药剂学配伍变化——发生于体外物理配伍变化化学配伍变化沉淀、变色、产气、发生爆炸。
1.溶解度的改变2.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3.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乳剂、混悬剂4.产生浑浊或沉淀:生物碱+苷类、有机酸+生物碱、鞣质+生物碱。
5.产生有毒物质:朱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
6.变色:酚羟基+铁盐相遇。
7.产气:碳酸盐、碳酸氢钠+酸类。
8.爆炸:火硝+雄黄、高锰酸钾。
随堂练习A型题:关于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错误叙述为A.配伍变化包括物理、化学与药理学方面的变化B.药理学方面的配伍变化又称为疗效配伍变化C.药物配伍后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不利于治疗的变化,属于疗效配伍禁忌D.物理配伍变化往往导致制剂出现产气现象E.易产生物理配伍变化的药物制剂若改变制备条件可防止配伍变化的发生『正确答案』DA型题以下有关药物制剂配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含钙类的中药与阿司匹林、水杨酸等协同起效B.糊化淀粉使酚性药物颜色变深C.朱砂与溴化钾混合研磨后会爆炸D.火硝与高锰酸钾配伍会产生有毒物质E.苷类、有机酸、鞣质与生物碱配伍易产生沉淀『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拮抗、增溶、产生有毒物质、爆炸。
中药药剂学重点知识归纳

中药药剂学重点知识归纳1. 概述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的配伍、制剂和贮藏等方面的科学。
它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药药剂学的重点知识。
2. 中药配伍原则中药配伍是指将不同的中草药按一定比例组合在一起使用,以发挥协同作用或减少毒性。
根据传统经验和现代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常见的中药配伍原则,包括:•归经相须:归经相须是指将具有相同归经(即具有类似功效)的中草药进行配伍。
例如,治疗肝胆疾病时常用黄芩与柴胡配伍。
•相互制约:相互制约是指将具有相反作用或毒性的中草药进行配伍,以达到平衡作用。
例如,治疗感冒时常用麻黄与杏仁配伍。
•补充益气:补充益气是指将具有补益气血作用的中草药进行配伍。
例如,治疗贫血时常用当归与黄芪配伍。
•祛风散寒:祛风散寒是指将具有祛风散寒作用的中草药进行配伍。
例如,治疗风寒感冒时常用葱白与生姜配伍。
3. 中药制剂分类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草药加工成适合临床应用的形式,便于患者服用和吸收。
根据不同的制剂方法和应用形式,中药制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膏方:膏方是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后加入蜜糖或其他黏稠物质制成的。
常见的膏方有川贝膏、枇杷膏等。
•散剂:散剂是将中草药研磨成细粉后装入小包装袋或容器中的制剂。
常见的散剂有板蓝根颗粒、银黄颗粒等。
•丸剂:丸剂是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后与其他辅料混合,制成丸状的制剂。
常见的丸剂有桂枝汤丸、四季感冒丸等。
•煎剂:煎剂是将中草药加水煮沸后浓缩制成的液体制剂。
常见的煎剂有麻黄汤、桃红四物汤等。
•注射剂:注射剂是将中草药提取物或浓缩液体注射制成的制剂。
常见的注射剂有青蒿素注射液、人参注射液等。
4. 中药贮藏方法中药贮藏是指将中草药保存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以保持其有效成分和质量稳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贮藏方法:•干燥贮藏:将中草药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防止霉变和有效成分流失。
•密闭贮藏:将中草药放置在密闭容器中,以防止空气进入和湿气侵入,保持其干燥和新鲜。
药物配伍禁忌以及相互之间作用

11% 0.9%NS 500ml 扑尔敏针20mg 5%GS500ml,维生素B1 10mg
二、西药注射剂配伍问题
一、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目前药物治疗上广泛采用注射给药,而 且常常多种注射液配伍在一起注射。注射 液中产生配伍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 有以下四个方面:
(1)输液的组成 ; (2)输液与添加注射液间的相互作用; (3)注射液之间的相互作用; (4)影响配伍变化的其它因素。
易被人忽略;
❖盲目杂乱地并用药物越多,不良反应的
几率越高;
❖病人自行添用药物或同时接受几位互不
联系的医生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机 会增加
药剂学的相互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制剂可以发生 物理、化学反应(沉淀)
有时沉淀不易察觉 20% 磺 胺 嘧 啶 钠 注 射 液 (pH9.5~11.0) 与10%葡萄糖注射液(pH3.2~5.5)混合后, pH值改变,磺胺嘧啶结晶析出,进入微血 管后引起栓塞,导致周围循环衰竭
❖ 双向相互作用:两药互相影响,各自都兼具 “目标药”和“相互作用药”的性质
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药效增强或减弱 ❖毒副作用增加或减轻 ❖药物理化性质变化 ❖出现始料不及的不良反应
❖有利于临床治疗的相互作用 ❖不利于临床治疗的相互作用 ❖两者兼有的相互作用
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的特点
❖体内的药物相互作用远比体外隐蔽; ❖间隔较长时间用药引起的相互作用,更
药物配伍禁忌以及 相互之间作用
提要
• 一、药物配伍基础知识 • 二、西药注射剂配伍问题 • 三、中药注射剂配伍问题
•
目前,临床用药几乎不存在一次只用一种药
物的情况,合并用药的核心是增强药效,减少用
量以及不良反应,降低副作用。但随着多种药物
执业药师《药剂学》重点总结(三十四)

5.多剂量给药 6.单室模型静脉注射 ⼆、达稳态后⾎药浓度-时间关系式 三、稳态平均⾎药浓度 稳态平均⾎药浓度是多剂量给药情况下的⼀个⾮常有⽤的参数,所谓平均并不是稳态⾎药浓度(C∞)max与稳态最⼩⾎药浓度(C∞)max的算术平均值,它是稳态时的⼀个剂量间隔内(即从0→τ)的⾎药浓度曲线下⾯积与剂量间隔时间τ的⽐值。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 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达稳态时,稳态平均⾎药浓度为 从式中还可以看出,由于V及K都是所⽤药物的特定常数,故只能通过调整给药剂量X0和给药时间τ来获得理想的稳态平均⾎药浓度。
(⼆)单室模型⾎管外给药 根据稳态平均⾎药浓度的定义,单室模型⾎管外给药的稳态平均⾎药浓度为: 五、⾸剂量与维持剂量 在多剂量给药时,达稳态需要⼀段较长的时间,因此希望第⼀次给予⼀个较⼤的剂量,使⾎药浓度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后⽤维持剂量来维持共有效治疗浓度。
2. ⾮线性药物动⼒学和统计矩法 ⼀、⾮线性药物动⼒学 线性微分⽅程组来描述这些体内过程的规律性,⽆论是具备单室或双室模型特征的药物,当剂量改变时,其相应的⾎药浓度随剂量的改变⽽成⽐例的改变,药物的⽣物半衰期与剂量⽆关,⾎药浓度-时间曲线下总⾯积与剂量成正⽐等。
⾮线性动⼒学是在药物浓度超过某⼀界,参与药物代谢的酶发⽣了饱和现象所引起的。
可以⽤描述酶的动⼒学⽅程式即的⽶⽒⽅程(Michaelis-Menten)来进⾏研究。
[医学教育搜集整理] 该⽅程式基于物质在酶或载体参与下形成另⼀化学物质。
由于该过程需在某⼀特定酶或载体参与下进⾏,所以这些过程具有专属性强的特点。
药物的⽣物转化、肾⼩管的分泌以及某些药物的胆汁分泌过程都有酶的参与,所以具有⾮线性动⼒学特征。
3. ⽣物利⽤度和药物动⼒学模型判别⽅法 ⼀、⽣物利⽤度 ⽣物利⽤度(bioavailability)是指制剂中的药物进⼊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即⽣物利⽤度包含药物的吸收速度与吸收程度两个⽅⾯的问题。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药剂学《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习题与解析

第十七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一、A1、关于配伍变化的错误表述是A、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时,应该避免一切配伍变化B、配伍禁忌系指可能引起治疗作用减弱甚至消失,或导致不良反应增强的配伍变化C、配伍变化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药理的3方面配伍变化D、药理的配伍变化又称为疗效的配伍变化E、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2、常见药物制剂的化学配伍变化是A、溶解度改变B、分散状态改变C、粒径变化D、颜色变化E、潮解3、药物配伍后产生浑浊与沉淀的原因不包括A、pH改变B、发生水解C、复分解产生沉淀D、生物碱盐溶液的沉淀E、药物氧化、还原4、药物配伍后产生颜色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氧化B、还原C、分解D、吸附E、聚合5、下列不属于化学配伍变化的是A、变色B、分解破坏疗效下降C、发生爆炸D、乳滴变大E、产生降解物6、同属于物理与化学配伍变化现象的是A、潮解、液化与结块B、产生沉淀C、变色D、产气E、粒径变大7、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化学配伍变化A、溴化铵与利尿药物配伍产生氨气B、麝香草酚与薄荷脑形成低共熔混合物C、水杨酸钠在酸性药液中析出D、生物碱盐溶液与鞣酸产生沉淀E、维生素B12与维生素C制成溶液,维生素B12效价下降8、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药物制剂的物理配伍变化A、溶解度改变有药物析出B、生成低共熔混合物产生液化C、两种药物混合后产生吸湿现象D、乳剂与其他制剂混用时乳粒变粗E、维生素C与烟酰胺的干燥粉末混合产生橙红色9、关于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错误叙述为A、配伍变化包括物理、化学与药理学方面的变化B、药理学方面的配伍变化又称为疗效配伍变化C、药物配伍后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不利于治疗的变化,属于疗效配伍禁忌D、物理配伍变化往往导致制剂出现产气现象E、易产生物理配伍变化的药物制剂若改变制备条件可防止配伍变化的发生10、关于药物制剂配伍的错误叙述为A、药物配伍后由于物理、化学和药理性质相互影响产生的变化均称为配伍变化B、能引起药物作用的减弱或消失,甚至引起毒副作用的增强的配伍称为配伍禁忌C、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可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D、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又称为配伍禁忌E、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目的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11、地西泮(安定)注射液与5%葡萄糖输液配伍时,析出沉淀的原因是A、pH改变B、溶剂组成改变C、离子作用D、直接反应E、盐析作用12、物理化学配伍禁忌的处理方法,不包括A、改变贮存条件B、改变调配次序调整溶液的pHC、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D、改变剂型E、测定药物动力学参数13、不属于药物制剂化学性配伍变化的是A、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大量气泡B、头孢菌素遇氯化钙溶液产生头孢烯-4羧酸钙沉淀C、两性霉素B加人复方氯化钠输液中,药物发生凝聚D、多巴胺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会变成粉红至紫色E、维生素C与烟酰胺混合变成橙红色二、B1、A.变色B.沉淀C.产气D.潮解或液化E.溶解度改变以下药物联合使用产生配伍变化的原因<1> 、黄连素和黄芩苷液体配伍A、B、C、D、E、<2> 、溴化铵和利尿药配伍A、B、C、D、E、<3> 、维生素C与烟酰胺配伍A、B、C、D、E、<4> 、麝香草酚和薄荷脑配伍A、B、C、D、E、2、A.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克服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B.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效C.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D.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有利于吸收E.改变尿液pH,有利于排泄说明以下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1> 、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联合使用A、B、C、D、E、<2> 、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联合使用A、B、D、E、3、A.改变尿液pH,有利于药物代谢B.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效C.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D.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有利于吸收E.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克服某些不良反应说明以下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1> 、乙酰水杨酸与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联合使用A、B、C、D、E、<2> 、吗啡与阿托品联合使用A、B、C、D、E、4、A.氯化钾和硫B.乳酸环丙沙星和甲硝唑C.异烟肼与乳糖D.硫酸镁溶液与可溶性钙盐E.普鲁本辛与淀粉<1> 、能产生沉淀的配伍A、B、C、D、E、<2> 、能产生分解反应的配伍A、B、C、D、E、<3> 、产生变色的配伍A、B、C、D、<4> 、能发生爆炸的配伍A、B、C、D、E、5、A.两性霉素BB.秋水仙碱C.硫喷妥钠注射液D.鞣酸E.氨苄青霉素<1> 、易受二氧化碳影响的药物A、B、C、D、E、<2> 、易受乳酸根离子催化水解的药物A、B、C、D、E、<3> 、对光敏感的药物A、B、C、D、E、<4> 、不宜与生物碱类配伍的药物A、B、C、D、E、三、X1、固体药物配伍时出现润湿与液化的原因是A、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大B、因生成低共熔混合物而液化C、包材透湿D、混合后临界相对湿度下降而吸湿E、含结晶水的盐与其他药物反应释放结晶水2、研究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是A、根据药物与制剂中成分的理化性质与药理作用合理设计处方B、防止生产质量与医疗事故的发生C、探讨产生配伍变化的原因和正确处理或防止的方法D、对可能产生的配伍变化作到有预见性E、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3、药物产生化学配伍变化的表现是A、变色B、出现混浊与沉淀C、产生结块D、有气体产生E、药物的效价降低4、下列属于药物的物理配伍变化的是A、溶剂的组成改变,出现混浊与沉淀B、固体药物配伍后出现潮解、液化与结块C、水杨酸盐与碱性药物配伍变色D、配伍后混悬剂的药物粒径变大E、配伍后乳剂产生絮凝现象5、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是A、预期某些药物产生协同作用B、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等C、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以克服某些副作用D、为预防或治疗合并症而加用其他药物E、减少药物的用量6、引起变色的药物配伍有A、多巴胺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B、碳酸氢钠与大黄粉C、氨茶碱与乳糖D、乙酰唑胺与蔗糖粉E、氯化钠与水杨酸钠7、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A、混合顺序B、离子作用C、盐析作用D、成分的纯度E、溶剂组成改变8、注射剂发生配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A、溶剂的组成改变B、配伍后溶液的pH值改变C、配伍后离子对药物的催化作用D、配伍后缓冲容量的改变E、配伍后产生盐析作用9、防止物理化学配伍禁忌的方法有A、改变调配次序B、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C、调整溶液的pHD、采用过滤方式除去析出的固体E、药物含量降低时增加投药量10、下列属于注射剂配伍变化的是A、引起溶血B、使静脉乳剂破乳C、药物的含量降低D、由于pH的改变药物析出E、输液剂中的氯化钠能使甘露醇从溶液中析出11、对光敏感的药物是A、磺胺嘧啶钠B、维生素B2C、肝素D、雄性激素类E、四环素类答案部分一、A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配伍变化的相关知识。
第十七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

第十七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1、下列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是A、变色B、分解破坏、疗效下降C、发生爆炸D、潮解、液化和结块E、产气2、下列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是A、变色B、分解破坏、疗效下降C、发生爆炸D、产气E、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3、下列属于化学配伍变化的是A、变色B、液化C、结块D、潮解E、粒径变化4、下列属于化学配伍变化的是A、分散状态变化B、某些溶剂性质不同的制剂相互配合使用时,析出沉淀C、发生爆炸D、潮解、液化和结块E、粒径变化5、某些溶剂性质不同的之相互配合使用时,析出沉淀或分层属于A、物理配伍变化B、化学配伍变化C、药理配伍变化D、生物配伍变化E、液体配伍变化6、硫酸锌在弱碱性溶液中,析出沉淀属于A、物理配伍变化B、化学配伍变化C、药理配伍变化D、生物配伍变化E、环境配伍变化7、生物碱盐的溶液与鞣酸相遇时产生沉淀A、物理配伍变化B、环境配伍变化C、生物配伍变化D、药理配伍变化E、化学配伍变化8、变色属于A、物理配伍变化B、化学配伍变化C、药理配伍变化D、生物配伍变化E、环境配伍变化9、当某些含非水溶剂的制剂与输液配伍时会使药物析出,是由于A、溶剂组成改变引起B、pH值改变引起C、离子作用引起D、盐析作用引起E、直接反应引起10、两性霉素B注射液为胶体分散系统,若加入到含大量电解质的输液中出现沉淀,是由于A、直接反应引起B、pH值改变引起C、离子作用引起D、盐析作用引起E、溶剂组成改变引起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化学配伍变化的是A、粒径变化B、分解破坏、疗效下降C、发生爆炸D、潮解、液化和结块E、产气2、下列属于化学配伍变化的是A、变色B、分解破坏、疗效下降C、某些溶剂性质不同的制剂相互配合使用时,析出沉淀D、产气E、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3、下列属物理配伍变化的是A、变色B、发生爆炸C、结块D、潮解E、粒径变化4、下列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是A、分散状态变化B、某些溶剂性质不同的制剂相互配合使用时,析出沉淀C、硫酸锌在弱碱性溶液中,析出沉淀D、潮解、液化和结块E、粒径变化5、下列属于化学配伍变化的是A、粒径变化B、生物碱盐的溶液与鞣酸相遇时产生沉淀C、某些溶剂性质不同的制剂相互配合使用时,析出沉淀D、产气E、分散状态变化答案:一、A型题1、D2、E3、A4、C5、A6、B7、E8、B9、A 10、D三、X型题1、BCE2、ABD3、CDE4、ABDE5、BD。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学习指导第20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第二十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学习提示:本章内容包括基本要求、药剂学的配伍变化、药剂学配伍变化的试验与处理方法。
重点内容为药剂学的配伍变化及试验、处理方法。
一、概述
【考点1】研究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
复方配伍或联合用药发挥协同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满足临床预防或治疗合并症的需要。
【考点2】配伍变化的类型
中药学的配伍变化、药剂学的配伍变化、药理学的配伍变化。
二、药剂学的配伍变化
【考点1】常见物理配伍变化的现象及产生原因
1、浑浊、沉淀或分层:溶剂不同的制剂相互混合或配合使用时,因某成分在混合液体中的溶解度减少而浑浊或析出沉淀。
2、吸湿、潮解、液化或结块:与吸湿性强的药物及其制剂配伍,因混合物的临界相对湿度下降而容易发生。
3、吸附:小剂量药物与活性炭、白陶土、碳酸钙等配伍会发生。
【考点2】常见化学配伍变化及产生原因
浑浊或沉淀(pH改变、水解、成分相互作用);变色(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易变色基团);产气;发生爆炸(大多由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配伍而引起)
★【考点3】注射剂的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
溶剂组成的改变;pH改变;缓冲容量;原辅料的纯度;成分之间的沉淀反应;附加剂的影响;缓和顺序及混合液浓度。
三、药剂学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与处理方法
★【考点1】实验方法
可见的配伍变化实验方法(注意混合比例、观察时间、浓度与pH。
静脉滴注的观察时间一般定为6小时);测定变化点的pH;稳定性试验(将注射液按实际使用量和浓度,加入输液中或其他注射液中进行观察、测定)。
★【考点2】处理方法
改变调配次序;调整溶剂;调节溶液pH;改变剂型或改换药物;控制贮存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一、概述在药物制剂临床治疗过程中,为了针对不同的症状和病情,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常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
这种配伍使用的目的可归纳为:(1)预期某些药物产生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如复方乙酰水杨酸片、复方降压片等。
(2)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等,如磺胺药与甲氧苄氨嘧啶(TMP)联用、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联用。
(3)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以克服某些副作用,如用吗啡镇痛时常配伍阿托品,以消除吗啡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及胆道、输尿管及支气管平滑肌的兴奋作用。
(4)为了预防或治疗合并症而加用其他药物等。
研究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是:根据药物和制剂成分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设计合理的处方。
对可能发生的配伍变化则应有预见性,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正确的处理或防止方法。
以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防止医疗、生产质量事故。
二、配伍变化的类型配伍变化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药理的三个方面。
如从配伍的意愿来看可分为有意的和无意的。
如从配伍变化所引起的后果来看可分为绝对不能配伍的(配伍禁忌)和非绝对的。
(一)物理的配伍变化几种药物相互配合,常常可能发生分散状态或其他物理性质的改变,造成药物制剂不符合质量和医疗要求。
常见的有:1.溶解度改变不同性质溶剂的制剂配合在一起,常因药物在混合溶液中的溶解度变小而析出沉淀。
例如以丙二醇与水为混合溶剂制成的12.5%的氯霉素注射液当用输液稀释至浓度在0.25%以上时,会出现氯霉素沉淀。
酊剂、醑剂、流浸膏等是以乙醇为溶剂,若与某些药物的水溶液配合,有效成分很可能析出。
含黏液质、蛋白质多的水溶液若加入多量的醇能产生沉淀。
于某些药物饱和溶液中加入其他物质时可能发生分层或沉淀。
例如芳香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可使挥发油分离出来。
2.潮解、液化和结块与吸湿性很强的药物或制剂如干浸膏、冲剂、乳酶生、干酵母、胃蛋白酶、无机溴化物等配伍时,在制备、应用或贮存中可发生潮解与液化,其原因有:①混合物的相对临界湿度下降而吸湿;②形成低共熔混合物,如牙科常用的消毒剂、止痛剂系利用苯酚与樟脑或苯酚、麝香草酚与薄荷脑的共熔作用而制成液体滴牙剂。
3.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乳剂、混悬剂中分散相的粒径可因与其他药物配伍,也可能因久贮而粒径变粗,或分散相聚结或凝聚而分层或析出。
导致使用不便或分剂量不均,甚至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下降。
(二)化学的配伍变化产生化学配伍变化的原因很复杂,可能由于氧化、还原、分解、水解、复分解、缩合、聚合等反应所产生。
反应的后果可以观察到变色、混浊、沉淀、产气和发生爆炸等,另外疗效改变、产生毒副作用等观察不到的情况更应引起注意。
1.变色药物制剂配伍引起氧化、还原、聚合、分解等反应时,可产生有色化合物或发生颜色变化。
易氧化药物与pH值较高的药物配伍时,容易变色,这在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的药物中较为常见。
例如维生素C与烟酰胺即使干燥粉末混合也会产生橙红色。
多巴胺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会逐渐变成粉红至紫色。
含酚羟基的药物与铁盐相遇颜色变深。
此外,变色现象也可发生在某些固体制剂的配伍,如碳酸氢钠或氧化镁粉末能使大黄粉末变为粉红色,氨茶碱或异烟肼与乳糖粉末混合变成黄色,这种变色现象在光照射、高温、高湿环境中反应更快。
2.混浊和沉淀液体剂型配伍应用时,若配伍不当,可能发生混浊或沉淀。
(1)pH改变产生沉淀:由难溶性碱或难溶性酸制成的可溶性盐,它们的水溶液常因pH值的改变而析出沉淀,如水杨酸钠或苯巴比妥钠的水溶液遇酸或酸性药物后,会析出水杨酸或巴比妥酸。
生物碱可溶性盐的水溶液遇碱或碱性药物后,则会析出难溶性碱的沉淀。
(2)水解产生沉淀:如苯巴比妥钠溶液因水解反应能产生无效的苯乙基乙酰脲沉淀。
硫酸锌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锌沉淀。
故硫酸锌滴眼剂中,常加入少量硼酸使溶液呈弱酸性,以防止硫酸锌水解。
(3)生物碱盐溶液的沉淀:大多数生物碱盐的溶液,当与鞣酸、碘、碘化钾、溴化钾或乌洛托品等相遇时,能产生沉淀。
黄连素和黄芩苷在溶液中能产生难溶性沉淀。
(4)复分解产生沉淀:无机药物之间可由复分解而产生沉淀。
如硫酸镁溶液遇可溶性钙盐、碳酸氢钠或某些碱性较强的溶液时,均能产生沉淀。
又如硝酸银遇含氯化物的水溶液时即产生沉淀。
3.产气药物配伍时,偶尔会遇到产气的现象。
如溴化铵、氯化铵或乌洛托品与强碱性药物配伍,溴化铵和利尿药配伍时,可分解产生氨气。
乌洛托品与酸类或酸性药物配伍能分解产生甲醛。
有些药物配伍后产生气体属于正常现象。
如含漱用的复方硼酸钠溶液、碱性芳香溶液,在配制时产生二氧化碳是正常的。
又如泡腾散剂、泡腾片在服用时,却是利用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4.分解破坏、疗效下降许多药物在固体状态或溶液中加入一定的稳定剂时,处于较稳定的状态,但当与一些药物制剂配伍后,原来的条件如pH、离子强度、溶剂等发生变化而变得不稳定。
如维生素B12与维生素C混合制成溶液时,B12的效价显著降低。
乳酸环丙沙星与甲硝唑混合不久,甲硝唑浓度降为90%。
又如红霉素乳糖酸盐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合(pH为4.5)6小时效价降低约12%,如与一些药物配合后pH下降至4.0左右,则6小时会失效50%以上(25℃)。
这种情况往往肉眼观察不到,带来的危害更严重,所以更应引起注意。
5.发生爆炸大多数由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配伍时引起。
如以下药物混合研磨时,可能发生爆炸:氯化钾与硫、高锰酸钾与甘油、强氧化剂与蔗糖或葡萄糖等。
又如碘与白降汞混合研磨能产生碘化氮,如有乙醇存在可引起爆炸。
(三)药理的配伍变化药理的配伍变化是指药物配伍使用后,它们的体内过程相互影响,造成药理作用的性质、强度、副作用、毒性等的变化。
又称为疗效的配伍变化,或药物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将在药理学知识中加以阐述。
三、注射液的配伍变化(一)概述由于心血管、抗生素、激素、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治疗和抢救工作的需要,注射药物联合应用的机会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广,情况极为复杂。
多种注射液联合应用时,既要保持各种药物的有效稳定,又要防止因配伍发生理化和药理的配伍禁忌,给患者带来痛苦与危害。
(二)注射液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1.溶剂组成改变当某些含非水溶剂的制剂与输液配伍时,由于溶剂改变而使药物析出。
如安定注射液含40%丙二醇、10%乙醇,当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或0.167moL/L乳酸钠注射液配伍时容易析出沉淀。
2.pH值改变注射液的pH值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不适当的pH下会产生沉淀或加速分解。
许多有机碱在水中难溶需制成强酸盐,如氯丙嗪加盐酸制成盐酸氯丙嗪在水中易溶,但当加入碱性注射液于氯丙嗪溶液中则又会析出氯丙嗪。
许多有机酸类(如巴比妥类、磺胺类)在水中难溶,需要加制成强碱盐才能配成溶液,这类注射液与其他酸性注射液配伍后,由于混合液的pH降低,往往容易产生沉淀,如新生霉素与5%葡萄糖或pH低于6的输液配伍时可能出现沉淀。
其他如偏酸性的诺氟沙星与偏碱性的氨苄青霉素钠一经混合,立即出现沉淀,这都是由于pH值改变之故。
一般而言,凡二者的pH值差距越大,发生配伍变化的可能性也越大。
pH变化也可引起变色,例如磺胺嘧啶钠、谷氨酸钠(钾)、氨茶碱等碱性较强的注射液可使去甲肾上腺素变色。
输液本身的pH是影响混合后pH的主要因素。
各种输液都规定不同的pH范围,而且所规定的pH范围比较大。
例如葡萄糖注射液的pH为3.2~5.5,如其pH为3.2则与某些酸不稳定的抗生素配伍时,引起降解失效的程度较大。
如青霉素G在混合后pH为4.5的溶液中4h损失10%;而在pH3.6时,1h即损失10%,4h损失40%。
pH对药物稳定性影响极大,pH相差一个单位则[H+]相差10倍。
5%葡萄糖注射液的pH范围为3.2~5.5之间,可见[H+]最高的制剂与[H+]最低的制剂之间,[H+]相差约200倍。
很多药物在这么大的pH范围中稳定性会受到影响。
因此,不但要注意制剂的pH而且要注意其范围。
3.缓冲容量对于一些加入缓冲剂的注射液,药液混合后的pH值是由注射液中所含成分的缓冲能力决定的。
缓冲剂抵抗pH变化能力的大小称为缓冲容量。
含有有机阴离子如乳酸根、醋酸根的输液,有一定缓冲容量。
但某些在酸性溶液中沉淀的药物,在含有缓冲能力的弱酸溶液中也会出现沉淀。
如5%硫喷妥钠10ml 加入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500ml)中不发生变化,但加入含乳酸盐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则会析出沉淀。
4.离子作用有些离子能加速某些药物水解反应。
如乳酸根离子能加速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G的水解,氨苄青霉素在含乳酸钠的复方氯化钠输液中4小时后损失20%。
5.直接反应某些药物可直接与输液中的一种成分反应。
如四环素与含钙盐的输液在中性或碱性下,由于形成螯合物而产生沉淀。
头孢类抗生素遇Ca2+、Mg2+等离子会产生头孢烯-4羧酸钙或镁的沉淀。
羧苄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混合于输液中或分别滴注,都可明显降低庆大霉素的血药浓度。
6.盐析作用两性霉素B注射液为胶体分散系统,只能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在大量电解质的输液中则能被电解质盐析出来,以致胶体粒子凝聚而产生沉淀。
7.配合量配合量的多少影响到浓度,药物在一定浓度下才出现沉淀。
如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注射液,在等渗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当浓度各为100mg/L时,未观察到变化。
当浓度为300mg/L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与200mg/L重酒石酸间羟胺混合时则出现沉淀。
另外多数药物在溶液中降解属于一级反应速度过程,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如氨苄青霉素钠1g、2g与5g室温时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降解速度为5g>2g>1g。
8.混合的顺序药物制剂配伍时混合次序极为重要,有些药物配伍时产生沉淀的现象可用改变混合顺序的方法来克服。
如1g氨茶碱与300mg烟酸配合,先将氨茶碱用输液稀释至1000ml,再慢慢加入烟酸可得澄明溶液,若两种药物先混合再稀释则会析出沉淀。
又如氯霉素注射液(12.5%)以丙二醇与水为混合溶剂制成,每2ml含氯霉素250mg。
氯霉素在水中溶解度仅0.25%。
若将2ml氯霉素注射液先以100ml输液稀释后,再与维生素C、氨茶碱等注射液混合,不至于产生沉淀,如混合次序相反,则会形成沉淀且在短时间内不易重新溶解。
在药物制剂配伍时应坚持先稀释后混合,逐步提高浓度的原则。
9.反应时间许多药物在溶液中的反应很慢,个别注射液混合几小时才出现沉淀,所以在短时间内使用是完全可以的。
如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与葡萄糖输液混合后,约在2小时左右出现沉淀。
因此注射液与输液的配伍应先做试验,如在数小时内无沉淀并不影响药效,应将时间记录通知护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输完。
如需要输入的量较大时,可以分次输入,每次新配。
10.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有些药物制备注射液时需在安瓿内填充惰性气体,以防止药物被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