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_苦闷_的象征_从郭沫若的_身边小说_看其_天才情结_
《渴望》阅读答案
《渴望》阅读答案《渴望》阅读答案篇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四)一块625欧元的树皮1.克雷斯蒂交通事故造成哪些损失?①小汽车当场报废②自己严重脑震荡。
③擦破树皮赔偿625欧元。
2 德国林业部门为什么这样郑重其事地对待一棵被擦伤的大树?3 付费帐单一共有哪几项?你看出了德国林业部门工作什么特点?①树皮伤害费受损树皮清理费见习费医药费②看出他们严肃、认真、细致、及时的特点。
4.下面对几个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②)①“郁郁葱葱”形容这棵受伤的树依然长得苍翠茂盛。
②“鸡毛蒜皮”形容事情小而多,实在忙不过来。
③“匪夷所思”形容德国树也是生命的理论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5 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想?(五)王元用数学知识买瓜1.练习上下文,解释词语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绝活儿:最拿手的本领2.王太太买西瓜想买小的,因为3.普通人买西瓜,是凭感觉,王元先生是数学家,他主张买那个大的,有两个原因。
4 当王元先生胸有成竹决定买大西瓜时,王太太是什么表现?魏师傅是什么表现?①王太太说:“头疼,我不算了。
”②魏师傅看得目瞪口呆5 本文围绕写数学家王元在生活中的与众不同。
(六)雕塑一般的姿势1.先给带点字注音,再解释词语意思猝发()突然发生潸然()流泪的样子颓然()形容败兴的样子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弥留()病重快要死了2.在文中找反义词挺拔如松(颓然如泥)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站有站相(坐有坐相)3.“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为什么不用“母亲的姿势”答:因为母亲的姿势可以有多种多样,但是火灾发生时,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护着怀抱中的孩子,没有爱是做不到的。
4. 短文说“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这句话怎么样理解?5. 按照上面的理解,我们说化学家雕塑般的姿势昭示着对化学实验的母亲的“姿势”则是母爱的象征。
6.下面词语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惊心动魄“是形容母爱的姿势使人感受至深,震动大。
天才郭沫若
天才郭沫若
宋万灵;宋石莲
【期刊名称】《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12(014)006
【摘要】诞生郭沫若的时代是狂飙突进、风雨如晦的时代,诞生郭沫若的土地是“沫水钟灵,绥山毓秀”的沙湾。
地灵人杰,天育英才。
人与天地参,天地人互动,终于成就了一代天才郭沫若。
【总页数】4页(P102-105)
【作者】宋万灵;宋石莲
【作者单位】乐山五通桥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乐山市委党校组织人事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渴望"苦闷"的象征--从郭沫若的"身边小说"看其"天才情结"
2.“民族魂”与“球
形天才”——从思维方式看“五四”时期的鲁迅与郭沫若3.同样的浪漫天才,不同
的求索历程——郭沫若、海子诗歌创作比较4.郭沫若与天才论5.天才的赞歌及其他——读郭沫若题赞鲁实先的诗与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①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上徘徊,希望能找到一块值得保存的文物作纪念,但转了半天一无所获,却突然从草丛里跑出一只老鼠来,它一看苗头不对,知道出来得不是时候,便仓皇逃窜。
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它跑了半天,找不到一个洞口可钻,我急中生智,摘下帽子把它扣住了。
当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帽子里取出时,突然过来一个高个子的白人,他饶有兴趣地看着我,笑眯眯地问道:“你捉到了什么好东西?”②“是一只老鼠。
”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③“不。
”他蹲下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
”“真的?”我惊叫起来,“这就是北极旅鼠?除了颜色深一点之外,它看上去与我们家乡的田鼠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我仔细地端详着它那黑色的绒毛和尖尖的嘴巴,近乎自言自语地说。
④“是的,这就是神秘莫测的北极旅鼠,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说着,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并自我介绍说,“我是丹尼斯,从纽约来的。
”(1)上文选自课文《旅鼠之谜》,作者是________。
这是一篇________(文体)。
【答案】(1)位梦华;科学小品【解析】【分析】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本篇课文就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揭开旅鼠生存的秘密。
【点评】考查作品作者和文体常识,平时学习时应了解记忆。
2.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铸成欢乐,正如他那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名人传》(1)选文中“他”指的是________ ,他是________ 造就的伟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第一部分:鲁迅专题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鲁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伤逝-》。
2、吕纬甫和魏连殳分别是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中的主人公。
3、据孙伏园回忆,刘半农曾赠送鲁迅一幅联语:“托尼学说,魏晋文章”。
其中,“托”指托尔斯泰,“尼”指--尼采-。
4、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以爱姑为主人公的《--离婚---》。
5、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曾以《-旧事重提---》为题在《莽原》杂志上发表。
6、《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第4卷第5号。
7、四铭是鲁迅小说《--肥皂--》中的主人公。
8、从1918年到1925年,七年间鲁迅共计创作了25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后结集为《呐喊》和《-彷徨-》。
二、单项选择题1、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D)。
A、《呐喊》B、《坟》C、《野草》D、《热风》2、鲁迅最早发表的一组散文诗是(B)。
A、《野草》B、《自言自语》C、《过客》D、《朝花夕拾》3、欺负阿Q的人不少,而阿Q真正敢动手欺负的只有弱小的女子(B)。
A、赵司晨的妹子B、小尼姑C、邹七嫂的女儿D、吴妈4、10、《肥皂》中,四铭向儿子学程讨教的“恶毒妇”的意思是(D)。
A、很凶的女人B、老悍妇C、恶毒的女人D、老傻瓜5、“五四”时期读者的审美要求是多层次的,作家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鲁迅的深刻冷峻,郭沫若的暴躁凌厉,冰心的天真纯情,而以伤感愤激著称的小说家,除郁达夫之外,还有(B)。
A、废名B、庐隐C、芦焚D、苏青三、多项选择题1、鲁迅既是现代杂文之父,又开创了现代散文“独语风”和“闲话风”两个创作潮流和传统。
在鲁迅的前期创作中,他的杂文集主要有(BC)A、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感情和对人生进行哲理思考的《野草》B、包括27篇“随感录”在内的风格热烈的《热风》C、收有早期在日本写作的长篇论文的思想深刻的《坟》D、主要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特点又包蕴着中年人思考的《朝花夕拾》2、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BD)。
杜鹃郭沫若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标准版)
杜鹃郭沫若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郭沫若笔下的杜鹃,有什么含义?下面由为你带来关于杜鹃郭沫若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杜鹃郭沫若阅读材料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
有时又被认为是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了哀的象征。
这爱的象征似乎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
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
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
雏鸟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至比母莺还大。
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
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的标本了。
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
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
因此,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
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
(选自《郭沫若散文》)[阅读导引]文章作者先从人们意识中的杜鹃下笔,概括描述出它带给人们的印象和感情上的认同。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另拓思路,揭示了杜鹃鲜为人知但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指出其残忍而专横的本性。
也点明了黄莺的执迷不悟,缺乏警觉的弱点。
至此,作者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杜鹃的本来面目。
接着,作者再进一层,揭示出行文的主旨,意在告诉人们:只凭借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必然吃亏!杜鹃郭沫若阅读题目 1.本文是用________的手法来描写杜鹃的。
鲁迅研究历年真题试卷
浙江省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鲁迅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8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鲁迅认为,只有“______”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
()A.美B.真C.善D.好2.据胡风回忆,鲁迅曾告诉他______这篇小说就是“写我自己”。
()A.《孤独者》B.《孔乙己》C.《示众》D.《阿Q正传》3.鲁迅自发表小说《狂人日记》后,便一发而不可收,相继发表了《孔乙己》、《药》等一系列小说,从而显示了______的实绩。
()A.文化革命B.思想革命C.文学革命D.社会革命4.“只取一点,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是鲁迅所说的创作新型历史小说______的方法。
()A.《呐喊》B.《彷徨》C.《朝花夕拾》D.《故事新编》5.散文诗是一种新的文体,鲁迅的散文诗《野草》是现代散文诗______的标志。
()A.开端B.发展C.开拓D.成熟6.______是鲁迅关于“科学”的一篇重要的论文。
()A.《文化偏至论》B.《科学史教篇》C.《人之历史》D.《破恶声论》7.鲁迅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强调自觉性,反对()A.盲动性B.盲目性C.主观性D.主体性8.对于鲁迅来说,“______”也就是他的价值理想。
()A.立业B.创业C.立人D.立志9.“别求新声于异邦”这句话,出自鲁迅的《______》一文。
()A.《摩罗诗力说》B.《文化偏至论》C.《科学史教篇》D.《人之历史》10.鲁迅在《热风·随感录三十五》中提出了“______”是“第一义”的思想主张。
()A.保存国粹B.保存传统精华C.保存我们D.保存文化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克罗齐的求索》阅读答案详析
《克罗齐的求索》阅读答案详析《克罗齐的求索》阅读答案详析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1883年,卡萨米而奥拉大地震夺去了贝尼代托?克罗齐的双亲和妹妹的生合,被埋在废墟下的他侥幸得救。
当时他17岁,温馨的生活在暴虐的自然面前顷刻灰飞烟灭。
这场灾难给青年时代的克罗齐造成了成大的心理创伤,也使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自我心灵的充实和人类社会的精神景观况。
1886年克罗齐辍学,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
他一度潜心于他的家乡那不勒斯以及欧洲的历史研究。
期望能在喜欢的学术事业中求得情感觉的解脱。
期间,他结合自已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一般法则。
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手段,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的发生过的一切。
1902年,克罗齐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美学》,为现代美学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对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曾作过专章介绍。
意大利哲学家金蒂雷赞赏克罗齐不仅发现了想象的规律,而且引入了心灵发展的概念。
在共同的学术兴趣和理论探讨中,克罗齐和金蒂雷的友谊也由此得到发展。
在《美学》中,克罗齐重点对过去时代的“错误的美学”尤其是“自然主义美学”和“叭理主义美学”进行批驳,肯定了“心灵性”和“非逻辑性”特点,把艺术和美学从对道德与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
然而,学术上的创获并未使克罗齐摆脱椎心的痛苦和深刻的孤独。
在潜意识里,他渴望公从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
1903年他开始创办涉及文学,历史与哲学的文化刊物——《批评》。
克罗齐在《自传》中曾说:“创办《批评》杂志标志着我的生活中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他主要负责文学与历史,前期曾邀请金蒂雷负责哲学。
在长达42年的办刊过程中,克罗齐渐渐达到了他所期待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理想。
1920年6月至1921年7月,克罗齐担任意大利教育部长。
郭沫若诗两首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
郭沫若诗两首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郭沫若诗两首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选录了银河相会、郭沫若·骆驼、余光中·乡愁三首诗歌以及现代文带上三句话上路阅读。
并附有相应的阅读答案可供参考。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银河相会(日)岛倚腾村晚云在暮天泛起波澜,乃歌声在夜空萦绕不断。
牵牛星急急荡起双浆,一叶扁舟穿梭在云汉。
晚风送来阵阵芬芳,也把叶绿花红的彼岸吹遍。
清泪濡湿了面颊,宛如一个青春永恒的梦幻。
呵,在那远远的天边,乃歌悠悠不断。
星星窥见了人间的欢愉,今宵幽会情最缱绻?1、诗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
2、诗的第一节由银河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诗人想象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节诗用_____________,烘托美好的彼岸,把__________________比喻成“梦幻”。
4、诗中两次写到“乃歌声”,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括本诗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骆驼(节选)郭沫若骆驼,你沙漠的船,你,有生命的山!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引导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1、如何理解“你沙漠的船”和“有生命的山”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昂头天外”和“走向黎明的地平线”分别写出了骆驼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虚实结合是这节诗的突出特点,请分别找出实写和虚写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郭沫若《屈原》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郭沫若《屈原》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屈原(节选)郭沫若郑詹尹注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屈原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屈原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
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呵。
郑詹尹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原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原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郑詹尹复提着灯笼由原道下场。
][①大风渐息,雷电亦止,月光复出,斜照殿上。
] 屈原啊,宇宙你也恬淡起来了。
真也奇怪,我现在的心境又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变换。
我想,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
不怕就是你所不高兴的人,在你极端孤寂的时候和他说了几句话,似乎也是镇定精神的良药啦。
(复在殿中徘徊)啊,河伯!(徊徘有间之后,在河伯前伫立)请让我还是把你当成朋友,让我再和你谈谈心吧。
你知道么?现在我所最担心的是我的婵娟呀!她明明是被人家抓去了的。
她是很尊敬我的一个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父亲、她的师长,她把我看待得比她自己的性命还要贵重。
(稍停)她最能够安慰我。
我也把她当成了我自己的女儿,当成了我自己最珍爱的弟子。
唉,我今天实在不应该抛撇了她,跑了出来。
她虽然在后园子里面看着那些人胡闹,她虽然把我的衣裳拿了一件出去,但我相信那一定是宋玉要她做的,宋玉那孩子,他是太阴柔了。
(将神案上的酒爵拿起将饮,复搁置)唉,这酒的气味,我终竟是不高兴。
河伯,你是不是喜欢喝酒的呢?你现在的情形又是怎样?我也明明看见,别人也把你抓去了。
你明明是为我而受难,为正义而受难呀。
啊,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报答你的好呵!(复在神殿中徘徊)[此时卫士甲与婵娟由右首出场。
屈原瞥见人影,顿吃一惊。
]屈原是谁?婵娟啊,先生在这儿啦,我婵娟啦!(用尽全力,踉跄奔上神殿,跪于屈原前,拥抱其膝,仰头望之,似笑,又似干哭)屈原(呈极凄绝之态)啊,婵娟,你怎么来的?你脸上怎么有伤呀?你怎么这样的装束?婵娟(断续地)先生,我高兴得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五章郭沫若
第一节《女神》中的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简析郭沫若《凤凰涅槃》的艺术特色《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一、“开辟鸿荒的大我”(一)“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凤凰涅槃》伟大的中华民族正经历着涅槃,“死灰中更生”。
在“凤歌”与“凰歌”中结束了中华民族历的黑暗,“凤凰更生歌”以热诚、和谐的欢唱预示着生动、自由、净朗、华美的民族振兴新时期的到来。
《炉中煤》祖国成了“我”“心爱的人儿”、“年青的女郎”(二)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1、彻底破坏《凤凰涅槃》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
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
《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
2、大胆创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晨安》《光海》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
(三)追求个性解放把自己的本质神化,热烈地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我……我崇拜我”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的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便是我呀”“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的价值得到尊重,人的尊严得到肯定,人的创造力得到承认。
二、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1、不加掩饰地赤裸裸地袒露自己是“五四”时代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女神》追求个性解放真实地反映了郭沫若热情奔放、胸襟开阔乐观的个性;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表现了郭沫若的反抗性格,以及易走极端的个性2、《女神》展现了一个骚动的充满矛盾的内心肯定着“自己”,又否定着“自己” 《天狗》“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的我要爆了”显示了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复杂性与丰富性第二节《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女神》的艺术特色概述郭沫若“女神体”的特点。
【名著阅读】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外国名著类
【名著阅读】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外国名著类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外国名著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两个朋友[法]莫泊桑巴黎陷入重围①,忍饥挨饿,痛苦呻吟。
屋顶上的麻雀显著地稀少了,连阴沟里的老鼠也数量骤减。
莫里索先生,职业是钟表匠,因为时局变化成了家居兵②。
一月里的一个早晨,天气晴朗,他两手揣在制服的裤袋里,肚子空空,在环城林荫大道上溜达。
他突然在一个同样身穿军服的人面前站住,因为他认出对方是他的一个朋友。
那是索瓦热先生,他在洛莱特圣母院街开服饰用品店,也是个钓鱼迷。
他们常常手执钓鱼竿,两只脚在水面上摇晃着,并排坐在那里度过半天的时光。
他们就这样互相产生了友情。
即使一言不发,他们也能彼此心领神会,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爱好和一样的情怀。
春天,上午十点钟左右,恢复了青春活力的阳光,在静静的河面上蒸起一层薄雾,顺水漂移;也在两个痴迷的垂钓者的背上洒下新季节的一股甜美的暖意。
偶尔,莫里索会对身旁的伙伴说:“嘿!多舒服啊!”索瓦热先生会回答:“真是再舒服不过了。
”秋天,白日将尽的时候,在夕阳照射下天空如血,猩红的云彩倒映在河面上,整个河流变成了紫红色,天际仿佛燃起了大火,两个朋友被笼罩在火一样的红光里,预感到冬天将至而瑟瑟发抖的枯黄的树木也披上了金装。
索瓦热先生微笑着看看莫里索,慨叹道:“多美的景致啊!”而心旷神怡的莫里索,眼睛不离浮子,回答道:“比林荫大道美多了,嗯?”在这样迥然不同的情况下不期而遇,他们都十分激动地用力握了握手,然后他们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地并肩走着。
莫里索接着说:“还记得钓鱼吗?回想起来多么有趣呀!”索瓦热问:“咱们什么时候再去?”莫里索停下来,说:“咱们现在就去。
”没多久,他们就越过前哨阵地,来到几小块葡萄园边上。
下面就是塞纳河。
索瓦热先生指着河对面那些山岗,低声说:“普鲁士人就在那上头。
”面对荒无人烟的原野,一阵莫名的恐惧令他们毛骨悚然。
莫里索结结巴巴地说:“喂!万一碰上他们呢?”尽管情况险恶,索瓦热先生依然以巴黎人特有的幽默口吻回答:“咱们就请他们吃一顿生煎鱼。
刘悦坦学术简历-07161545
刘悦坦学术简历2012年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10年获得国际学术会议优秀青年论文奖。
2010年主持山东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2009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09年任山东省广告协会副秘书长。
2009年主持山东大学青年成长项目。
2009年任山东省广告节、广告奖评委。
2009年当选山东省广告协会常务理事。
2008年获教育部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奖励。
2008年获山东大学教学成果奖。
2008年获“山东大学教学能手”称号。
2008年被聘为《销售与市场》评论版特聘专家。
2008年被聘为“中国—东盟博览会”首席品牌营销专家。
2008年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
2007年获首届中国优秀广告学论文奖。
2007年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
2006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费出国留学奖学金,以“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赴美国密苏里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5年《现代营销》杂志“最受读者欢迎整理奖”、“海外特约评论员”。
2004年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博士生辅导员。
2003年获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奖励,同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研修。
200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因科研突出留校任教。
1、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郭沫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2、打造齐鲁文化品牌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主持人3、中美高校广告学教育比较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项目主持人4、山东省广告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山东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主持人5、郭沫若创造力研究山东大学青年成长项目主持人6、20世纪世界广告流派山东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主持人刘悦坦主要著作:1、《20世纪世界广告流派》 2005年8月山东文艺出版社2、《中外广告史》 2005年8月山东大学出版社3、《爱国主义教育文库诗文卷》 2004年12月山东人民出版社4、《著名外交家幽默趣谈》 1998年10月泰山出版社5、《“球形天才”奥秘——郭沫若创造力综论》2012年10月山东大学出版社1、《论郭沫若“泛神”的艺术思维方式》《郭沫若学刊》2000年第4期核心期刊2、《进化与返祖:鲁迅、郭沫若前期思维方式对比》《东方论坛》2000年第6期核心期刊3、《郭沫若两重人格剖析》《泰安企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4、《互渗与消融:〈女神〉文本结构的重新解读》《山东师大学报》2001年第2期核心期刊5、《郭沫若“泛神”的艺术思维方式与其前期新诗创作中的“返祖”意识》《东岳论丛》2001年第6期核心期刊 CSSCI6、《重识〈女神〉》《华侨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核心期刊7、《对“球形天才”的再思考》《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核心期刊 CSSCI8、《论郭沫若的创造性思维体系》《汕头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核心期刊9、《“返祖”情结与当代意识:郭沫若的精神结构解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核心期刊10、《“民族魂”与“球形天才”:论五四时期的鲁迅与郭沫》《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核心期刊 CSSCI11、《苏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与郭沫若的“思想转换”》《长白学刊》2002年第2期核心期刊 CSSCI12、《“球形天才”与原逻辑思维方式》《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核心期刊 CSSCI13、《“泛神论”与郭沫若的创造性思维》《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核心期刊14、《论郭沫若的创造性思维体系》《高等学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论点摘录 2002年第5期核心期刊15、《论郭沫若“泛神”的艺术思维方式》《郭沫若与20世纪中国文化》论文集 2002年版16、《重新解读郭沫若的长诗〈凤凰涅盘〉》《人文述林》第六辑17、《论郭沫若的“天才情结”》《郭沫若与中国知识分子在抗战中的选择》国际学术会议宣读、发表18、《从郭沫若的“身边小说”看其“天才情结”》《太原理工大学学学报》 2005年第2期19、《郭沫若与“时间神话”》《江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核心期刊20、《新世纪郭沫若研究新论》《理论学刊》 2005年第7期核心期刊 CSSCI21、《相对论视角下的郭沫若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核心期刊 CSSCI22、《郭沫若研究中的时间和空间》《郭沫若学刊》 2008年第1期(国际学术会议宣读)23、《主体思维与学科壁垒》《德州学院学报》2011,424、《简论中国近代招贴广告》《人文述林》第七辑25、《创意是一种悟性》《现代营销》2005年第1期社科类一级期刊26、《再谈“与生俱来的戏剧性”:重新解读李奥贝纳与“万宝路神话”》《广告大观》2 005年第2期27、《创意 36计教你混脸熟》《营销学苑》2005年第3期社科类一级期刊28、《千万别站到消费者立场上去:论“唯物主义的广告”与“唯心主义的消费者”》《广告大观》2005年第5期29、《“营销”与“传播”的二重变奏》《营销学苑》2005年第5期社科类一级期刊30、《广告:瞄准目标然后射击》《营销学苑》2005年第6期社科类一级期刊[1]31、《广告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营销学苑》2005年第8期社科类一级期刊32、《定位大师之间的定位战》《河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28卷33、《广告:通红的记忆烙铁》《营销学苑》2006年第6期社科类一级期刊34、《广告自身的定位尴尬》《新营销》2006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市场营销》200 6年第12期全文复印收录)35、《动力还是阻力:欧美广告学界对AP功能与价值的研究》《新闻界》2006年第6期核心期刊 CSSCI (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7年第3期全文复印收录)[2]36、《从品牌印记到消费者满意》《营销学苑》2006年第11期社科类一级期刊37、《中、美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学科归属》《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6年第4期核心期刊 CSSCI38、《论20世纪世界广告理论发展的逆向性》《广告研究》 2006年第6期广告学权威期刊39、《市场营销的起点和终点》《新营销》 2006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市场营销》2007年第2期全文复印收录,封面重点推荐)40、《缺席状态下的广告传播》《现代广告》(学术版) 总第129期新闻类核心期刊41、《论广告学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新闻记者》 2007年第2期新闻类核心期刊 CSSCI42、《从定位到错位》《经营管理者》 2007年第2期43、《广告以人为本:论20世纪西方广告理论发展的四次转型》《广告研究》2007年第2期广告学权威期刊(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7年第8期全文复印收录)43、《定位理论背后的定位战》《成功营销》2007年第5期44、《安德森长尾理论的论战》《成功营销》2007年第5期45、《安德森回应“长尾理论五大误读”》《成功营销》2007年第5期46、《不经历“红海”,怎么见“蓝海”?——钱·金对蓝海战略的强调和更新》《成功营销》2007年第6期47、《20世纪美国广告的独立运动》《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7年第6期社科类一级期刊48、《蓝海战略之父重谈“蓝海”》《成功营销》2007年第6期49、《论定位理论的定位失误》《广告研究》 2007年第4期广告学权威期刊50、《从美国广告教育看中国广告学的学科定位》《山东广告》 2007年第2期51、《21世纪营销理论的两次转型》《中国图书商报》 2007年 9月52、《错位:21世纪的快营销》《中国电子商务》 2007年第9期53、《横向营销在忽悠谁》《民营经济报》, 2007, (2007-05-16)54、《“第三方付费”模式的市场背景与未来空间》《销售与市场》(战略版) 2007年第10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55、《第三方付费的实行策略》《销售与市场》(战略版) 2007年第10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56、《结构到解构》《销售与市场》(战略版) 2007年第10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57、《错位是最快的越位》《销售与市场》(战略版) 2007年第11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58、《“玩”营销:“奖励最大化”的营销学体现》《销售与市场》(战略版) 2007年第12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59、《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式管理理论集萃》《销售与市场》(战略版) 2008年第2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60、《“解决方案营销”模式的三个“错位”》《销售与市场》(战略版) 2008年第5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61、《三信管理:战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销售与市场》(战略版) 2008年第6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62、《虚拟是零距离的真实》《销售与市场》(战略版) 2008年第6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63、《错位是最正确的定位》《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2008年第8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64、《从“约束”到“信仰”——中国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探析》《销售与市场》(战略版) 2008年第8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65、《由规则组成的世界叫天堂——创新中国式商业文明的出发点、路径及解决方案》《销售与市场》(战略版) 2008年第9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66、《德鲁克管理学的“新约”》《销售与市场》(战略版) 2009年第1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67、《广告效果最大化的秘密》《销售与市场》(战略版) 2009年第2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68、《搭建通往目标的阶梯》《销售与市场》(战略版) 2009年第3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69、《网络经济时代的营销秩序》《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09年第4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70、《探查郎咸平的“学术蓝海”》《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2009年第4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71、《勇敢是一种知识,善良是一种智慧》《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2009年第5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72、《天才与疯子的合力》《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2009年第8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73、《像老板一样思考问题》《华夏酒报》2009年8月24日74、《压断骆驼脊梁的那根稻草》《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2009年第9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75、《空降兵避免“异质化”》《全国商情》 2009年第9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76、《休闲的状态》《财富生活》 2009年第10期77、《从定位到错位》《引领》 2009年第10期78、《小便池的苍蝇》《商界评论》 2010年第1期78、《人力资源管理五大经典效应》《EMBA视界》 2010年第3期79、《广告是一个企业的呼吸》《地热泵源》 2010年第3期80、《从“控制人”到“分解事”:中国中小企业的人性管理模式研究》《中国中小企业》2010年第4期81、《仪式:城市走向世界的成年礼》《走向世界》2010年36期82、《从“大钞理论”到“钢崩收集”》《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2010年第6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83、《山东企业:如何赢在境界上?》《新食品》2010年第6期84、《拓展还是细分:衡量能否顺应营销变化的关键》《中国工商报》2010年6月22日85、《聚焦动态的金字塔底层》《销售与市场》2010年第7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86、《从“错层思维”到“曾经战略”——中国广告公司上市背后的商业模式》《广告大观》2010年第7期87、《美国的“错层思维”与“错位营销”》《中外管理》 2010年第8期90、《层境战略下的营销渠道博弈》《管理学家》2010年第8期91、《为员工的简历打工》《销售与市场》2010年第9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92、《“持续力”背后的以人为本》《销售与市场》2010年第9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93、《为员工的简历打工》《销售与市场》2010年第9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94、《凡是存在的就是不合理的》《销售与市场》2010年12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95、《人力资源管理——从控制人到协调事》《销售与市场》2010年12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96、《海底捞的截拳道》《销售与市场》2011年8期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97、《广告是一个企业的呼吸》《广告大观》2012年第9期98、《仪式:郭沫若的精神面具》《山东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CSSCI[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练(王安忆、赵丽宏、余华、贾平凹、肖复兴))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练(王安忆、赵丽宏、余华、贾平凹、肖复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南陌复东阡王安忆①几乎是一整个九十年代,我都是从忧患中度过。
母亲多病,一年里总有一度住在医院。
病房在新建大楼的高层,可算得上那一片街区的制高点。
走廊上有一扇侧窗,望出去是一片旧式弄堂的连绵屋瓦,夕阳的光里面,飞翔着黑色的斑点,是回家的鸽群。
许多时间,是对着这扇窗过去的,有时和我妈妈,有时只我自己。
心里有一种伤痛,不知是被谁伤着了,分明是来自无边无际的不可抗力。
于是,又为这暂时的相守感到安宁。
身在其中的城市就是这样,被自己的生活覆盖着,无论怎样拉开了距离,站在制高点,其实看来看去看到的,还是自己的内心。
它的外部的光华,总有一些熟腻的庸俗气,还有一些戚容,这都是生活洇染的。
②它在我的印象中,形状始终是模糊的,甚至是一座短暂逗留、言语不通的城市,我都比对它路熟。
许多路的纵横关系我弄不清,当然我并不会担心迷路,自然而然地,我就会抵达我要去的那条路上。
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那就是无论怎样也走不到要去的地方。
这种情形有些像“鬼打墙”,绕来绕去又绕回原地。
当我长到可以和小朋友结伴自由行动的时候,去过许多地方,可我竟然一点也不记得我们是如何走到那里,又如何走回来的。
记得的只是将近家门时刻,华灯初上,肚子饿得咕咕叫,弯进弄堂,听见自己家那扇后门里边的油锅爆响声,心里涌起的一股厌倦又安定的复杂心情。
③这是成长中的一个阶段,处在荷尔蒙激增的不稳定中,心情是阴暗的。
有一次,我们几个女生去一个陌生的街区,没有来由地对其中一个生出憎恶,有心甩下她。
我们疾走着转过几个街角,直到看不见她,也不让她看见。
我们残忍地若无其事地走回来,各自回家。
第二天,在学校里见面,彼此竟都像无事人样,她神情诡秘地诉说她昨日的遭遇。
当她与我们失散之后,她一个人坐在街沿,记忆全消,不知道多少时间过去,忽有人与她说话,问她如何到了这里,她回答不出,那人便让她跟了走,她跟他一径走到了家,原来那人是她父亲的一个同事。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 形考2答案
形成性考核二16.【单选】“流苏沉思了半晌,不由的恼了起来道:‘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就完了!还得绕着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这段话是表明A.流苏不愿与柳原结婚。
B.柳原不想与流苏结婚,只把她当作情人。
C.柳原本想与流苏结婚,但做不了主。
D.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谁也不想结婚。
正确答案: B17.【单选】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收入在她的小说集A.《都市传奇》B.《爱情传奇》C.《传奇》D.《女性传奇》正确答案: C18.【单选】“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
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说这番话的人是《倾城之恋》中的A.柳原B.流苏C.徐太太D.萨黑荑妮正确答案: B19.【单选】“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
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
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作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
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
”流苏怅惘的原因是A.她与柳原的婚姻是一个苍凉的故事。
B.她与柳原的婚礼太草率。
C.流苏的娘家人不高兴D.流苏不愿嫁给柳原。
正确答案: A20.【单选】靠西墙正中有个炕,炕的两头还都留着五尺长短的地面。
前边靠门这一头,盘了个小灶,还摆着些水缸、菜瓮、锅、匙、碗、碟;靠后墙摆着筐子、箩头,里面装的是村里人送给他的核桃、柿子(因为他是看庄稼的,大家才给他送这些);正炕后墙上,就炕那么高,打了个半截套窑,可似铺半条席子:因此你要一进门看正面,好像个小山果店;扭转头看西边,好像石菩萨的神龛;回头来看窗下,又好像小村子里的小饭铺。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哪一篇作品?A.《小二黑结婚》B.《李有才板话》C.《锻炼锻炼》D.《登记》正确答案: B21.【单选】灰天上透出些红色,地与远树显着更黑了;红色渐渐的与灰色融调起来,有的地方成为灰紫的,有的地方特别的红,而大部分的天色是葡萄灰的。
又待了一会儿,红中透出明亮的金黄来,各种颜色都露出些光;忽然,一切东西都非常的清楚了。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女神思想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女神思想
【—之女神思想】,《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
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爱国情怀的表达
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
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本文简述了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点
1、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
2.创作特点是情感主义,属于浪漫主义范畴,受现代主义影响。
例如,《蚕春》是五
四新文学中第一部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
3、历史小说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中占有一个特别的位置。
他们帮助读者明善恶之分,知兴亡之理。
结语:其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一道耀眼的光芒,穿过诗歌艺术长廊;它
燃烧的诗篇犹如喧嚣的热浪,咆哮着五四时代最强烈的声音。
渴望_苦闷_的象征_从郭沫若的_身边小说_看其_天才情结_
2005年6月第23卷 第2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 nal of T aiy uan U niver sity o f T echnolog y(Social Sciences Edition)V ol.23 N o.2渴望“苦闷”的象征——从郭沫若的“身边小说”看其“天才情结”刘悦坦(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新世纪郭沫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解释郭沫若的“球形天才”之谜。
郭沫若新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亢奋意识与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感伤意识极不协调,研究者历来对于这一明显的反差存而不论。
如果说郭沫若的新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天才美”,那么,其小说创作表现出来的也便是其独特的“天才情结”。
从“天才情结”的角度去解读郭沫若的身边小说,是索解郭沫若“球形天才”之谜的一个宝贵视角。
关键词:郭沫若;小说;天才情结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37(2005)02-0005-04 郭沫若的新诗和小说创作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情绪反差:同一创作主体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情绪的极度亢奋,在小说创作中却变成了悲怀感伤。
对于任何一个熟悉中国现代文学的人,一提到郭沫若,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印象不由分说地一下子占据人们的脑海,那就是气势宏大到能够吞日吞月、情绪激昂到可以在自己的脊髓脑筋上奔跑的天狗;是五百年后从燃烧香木的熊熊烈焰中升腾而起鲜美异常永不再死的凤凰;是提起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是崇拜太阳崇拜山岳崇拜炸弹崇拜死的偶像崇拜者与偶像破坏者……郭沫若这样一个名字就意味着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吞寰宇的激情与力量。
他是力的化身、力的音乐、力的舞蹈、力的韵律。
郭沫若的新诗永远意味着那种不可重复、不可模仿“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天才美”。
当然,郭沫若的前期新诗中也有不少如《死的诱惑》般的感伤的诗,但是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到郭沫若创作风格的多样性,给我们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语文复习选题题库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二 第2节 Word版含解析.doc
现代文阅读第二章专题二第2节题组1考点针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坚硬的荒原ks5u乌拉圭]何塞·恩里克·罗多坚硬的荒原,一望无际,灰茫茫的,朴实得连一条皱纹都没有。
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罩在铅似的穹隆下。
荒原上站着一位高大的老人:瘦骨嶙峋,古铜色的脸,没有胡须。
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
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
老人身旁站着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
三个可怜的孩子瑟瑟发抖,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
老人手里有一把细小的种子,另一只手,伸着食指,戳着空气,宛似戳着青铜铸成的东西。
此时此刻,他抓着一个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声音对他说:“刨坑,把它种上。
”然后将他那战栗的身体放下。
那孩子扑通一声,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坚硬的荒原上。
(节选)1.请分析本段描写荒原景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荒原的凄清、空旷、荒凉和寒冷。
渲染了悲凉、沉重的气氛(自身作用),为下文写老人和孩子在荒原上种树做铺垫(情节作用),衬托出老人高大、荒原般的形象(人物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安娜之死列夫·托尔斯泰①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
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
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
②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
《雷雨》读后感
《雷雨》读后感《雷雨》读后感1但凡家族式的故事,总是离不了悲剧的结局。
《红楼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它之后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巴金著)、《金粉世家》(张恨水著)、《京华烟云》(林语堂著)都是这样,一个封建式大家族从兴盛到衰落,一直到崩溃,就是一个悲剧。
《雷雨》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曹禺先生用不同于小说的文学剧本的形式讲述了这个悲剧故事。
更令人觉得奇巧的是,仅仅是一天的时间,就揭示出了30年的恩恩怨怨,只有8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蜘蛛网,纷繁复杂。
让人觉得刺激紧张,加上“雷雨”式的渲染,更觉得让人震惊,令人潸然泪下。
曹禺先生在《雷雨》序中说,周蘩漪是一个最具有“雷雨”性格的女人。
嫁给周朴园,本应相夫教子,可是,周朴园对她的压迫,周萍,也是她的所谓继子的出现,令本应压抑的爱情之火瞬间迸发。
她可以说是对爱专一,因为周萍爱上四凤的时候,她千方百计要抓住这份爱,即使这份爱早已不属于她。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她披头散发地出现在四凤家的窗口时,在她当着周冲的面失去了母亲的本性,揭穿她还忘不掉周萍的爱时,也同样是爱,让她突然像暴雨一样瞬间爆发,也让她走向了悲剧的边缘。
周冲,是一个充满阳光又有着悲剧情结的人物。
他心里有着浪漫的梦想,有着美好的空间。
他爱着四凤,这也是他17岁的初恋。
花季雨季,谁没有做过美好的梦?可是,悲剧的是,就是他的美好的梦。
他明白,他最爱的女孩心里有着他的哥哥,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可是,他没有放弃这个梦。
当梦境破碎的时候,他在说:“不,不,我忽然发现……我觉得……我好像我并不是真爱四凤;(渺渺茫茫地)以前——我,我,我——大概是胡闹!”也许,他爱的,并不是四凤本人,而是那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梦。
这个时候,也是他梦醒的时候。
而这个梦醒,也是他的悲剧。
他很可爱、很可怜、很可悲,他为自己的爱献出了生命,不知道四凤会不会感受得到。
周朴园、鲁侍萍。
三十年前的相爱,三十年后的反目成仇。
萧红《朦胧的期待》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朦胧的期待萧红一年之中三百六十日,日日在愁苦之中,还不如那田上的飞鸟,还不如那山上的蚱虫……李妈从那天晚上就唱着曲子,就是当她听说金立之也要出发到前方去之后,金立之是主人家的卫兵,他们的事并没有人知道。
李妈在饭锅旁边这样唱着,在水桶旁边这样唱着,在晒衣服的竹竿子旁边也是这样唱着。
李妈的忧郁的声音,不但从曲子声发出,就是从勺子、盘子、碗的声音,也都知道李妈是忧郁了,因为这些家具一点也不响亮。
往常那响亮的厨房,好像一座音乐室的光荣的日子,只落在回忆之中。
李妈才二十五岁,头发是黑的,皮肤是坚实的,心脏的跳动也和她的健康成和谐。
而现在的李妈,不是那个原来的李妈,而是另外的李妈了,黑了,沉重了,哑喑了。
把吃饭的家具摆齐之后,她就从桌子边退了去,她说:“不大舒服,头痛。
”西边竹墙上晒军用毯,还有些草绿色的近乎黄色的军衣。
李妈知道那是伤兵医院。
从这几天起,她非常厌恶那医院,从医院走出来的用棍子当作腿的伤兵们,现在她一看见了就有些害怕。
隔着湖,在那边湖边上洗衣服的也是兵士,并且在石头上打着洗着的衣裳,发出沉重的水声来……“金立之裹腿上的带子,我不是没给他钉起吗?真是发昏了,他一会不是来取吗?”等她取了针线又来到湖边,隔湖的马路上,正过着军队,唱着歌的混着灰尘的行列,金立之不就在那行列里边吗?李妈神经质的,自己也觉得这想头非常可笑。
这种流行的军歌,李妈都会唱,尤其是那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她每唱到这一句,她就学着军人的步伐走了几步。
她非常喜欢这个歌,因为金立之喜欢。
可是今天她厌恶他们,她把头低下去,用眼角去看他们,而那歌声,就像黄昏时成团在空气中飞的小虫子似的,使她不能躲避。
她走到院心的草地上去,呆呆的站在那里。
太太看着她:“李妈没有吃饭吗?”她手里卷着一半裹腿,她的嘴唇发黑,她的眼睛和钉子一样的坚实,不知道钉在她面前的什么。
而另外的一半裹腿,比草的颜色稍微黄一点,长长的拖在地上,拖在李妈的脚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6月第23卷 第2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 nal of T aiy uan U niver sity o f T echnolog y(Social Sciences Edition)V ol.23 N o.2渴望“苦闷”的象征——从郭沫若的“身边小说”看其“天才情结”刘悦坦(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新世纪郭沫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解释郭沫若的“球形天才”之谜。
郭沫若新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亢奋意识与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感伤意识极不协调,研究者历来对于这一明显的反差存而不论。
如果说郭沫若的新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天才美”,那么,其小说创作表现出来的也便是其独特的“天才情结”。
从“天才情结”的角度去解读郭沫若的身边小说,是索解郭沫若“球形天才”之谜的一个宝贵视角。
关键词:郭沫若;小说;天才情结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37(2005)02-0005-04 郭沫若的新诗和小说创作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情绪反差:同一创作主体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情绪的极度亢奋,在小说创作中却变成了悲怀感伤。
对于任何一个熟悉中国现代文学的人,一提到郭沫若,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印象不由分说地一下子占据人们的脑海,那就是气势宏大到能够吞日吞月、情绪激昂到可以在自己的脊髓脑筋上奔跑的天狗;是五百年后从燃烧香木的熊熊烈焰中升腾而起鲜美异常永不再死的凤凰;是提起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是崇拜太阳崇拜山岳崇拜炸弹崇拜死的偶像崇拜者与偶像破坏者……郭沫若这样一个名字就意味着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吞寰宇的激情与力量。
他是力的化身、力的音乐、力的舞蹈、力的韵律。
郭沫若的新诗永远意味着那种不可重复、不可模仿“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天才美”。
当然,郭沫若的前期新诗中也有不少如《死的诱惑》般的感伤的诗,但是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到郭沫若创作风格的多样性,给我们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正如郭沫若本人所言:“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
”[1](P238)无论“雄浑”还是“冲淡”,作为诗人,郭沫若无愧于“天才”的桂冠。
可是,他为什么要创作所谓的“身边小说”呢?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郭沫若的“身边小说”均乏善可言。
难怪著名小说家沈从文会认为郭沫若的小说是“废话”。
长期以来,笔者对郭沫若创作的一系列所谓的“身边小说”迷惑不解。
这样一位心气极高、自尊心极强、极端追求文艺的纯和美的理想主义的浪漫诗人,为何能够忍受孩子哭、老婆闹、老鼠咬毁衣服之类琐碎的情节,甚至把“偷书”等不光彩的情节也写入小说中呢?也许是过于令人费解,研究者对郭沫若创作中这种极为明显的反差“存而不论”,只是简单的归因于创作主体的“复杂”或“矛盾”。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对郭沫若这样一个“复杂的存在”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把握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我们不能再隔着“复杂”、“矛盾”等面纱去窥视郭沫若这样的伟大的知识分子了。
伴随着郭沫若创作而开始的对郭沫若的评价和研究已经有80年了。
历史垫高了一代又一代的郭沫若研究者。
随着对郭沫若各方面成就的深入研究,学界已经认识到郭沫若是一位有着多维开创性成就的“球形发展的天才”。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女神》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中国现代诗歌从直白浅露的早期白话诗向后来讲究格律、诗美的新月派诗歌的正常过渡。
《女神》以振聋发聩的宏伟意象、高大突出的抒情主收稿日期:2004-11-08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文学院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000052182234) 作者简介:刘悦坦(1973-),男,山东德州人,山东大学讲师、文学博士,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研究。
体、自由奔放的诗体形式、自然消长的情绪结构酣畅淋漓地抒发了现代人的心灵感受,以20世纪的“动的精神”和“反抗的精神”[2]找到了时代的“振动数”、“燃烧点”,从而成为中国新诗的真正奠基之作。
他是优秀的剧作家。
20世纪中国历史剧的最早实践者和成就最高者。
以《屈原》为代表的郭沫若历史剧,创造性地打通了战国时代精神与抗战时代精神之间的“时间隧道”,在“崇古意识”与“当代意识”双重投影的关照下,把时代精神融入历史幻觉,从而在古人的骸骨中吹进了现代的生命气,最终把历史剧变成了“献给现实的蟠桃”。
他是自成一路的文艺理论家。
他所开创的“生命的文学观”更为贴近文学的本质。
他是杰出的翻译家,通晓日、德、英等数国语言,独辟“神韵译”一派,至今许多作品的翻译还在沿用郭沫若所开创的范式,如《少年维特之烦恼》。
他还是最早开创自传体文学的中国现代作家。
从《我的童年》到《五十年简谱》,四卷“沫若自传”成为20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曲折发展与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生动写照。
另外,郭沫若还与郁达夫一同开创了中国现代浪漫抒情小说的先河,《残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精神分析小说。
同时,不要忘了,郭沫若的多维成就绝不仅仅限于文学领域。
他还是伟大的历史学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开山鼻祖,在中国历史学上独树一帜,自《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问世后,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从此成为中国史学的主流。
他还是考古学家。
在古文字和古器物的研究考证上屡有令人叫绝的创造性见解,从释祖妣到考证毛公鼎,郭沫若的研究思路带给后人的启发已经远远超越了其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得出的具体结论。
另外,他还是书法家、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在民族关系和世界和平等领域都有着独具意义的贡献。
郭沫若是一位“球形发展的天才”已经得到学界的公认,也只有“球形天才”才是对郭沫若的最准确的定位。
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没有人从天才的角度对郭沫若进行研究。
所谓天才,就是有着天赋般的创造力与想像力的人。
既然是天才,就不同于常人,也不同于一般有才能的人。
天才对待事物的方式是创造,有才能的人是改造;天才创造凭的是直觉,有才能的人靠的是分析和探索。
天才是“本没有路”的地方的第一个“过客”。
天才的根本特性是独创性。
衡量天才的标准是创造力的大小而不是智商的高低。
天才不屑于精雕细刻,因此,天才的创造也许不是完美的无懈可击的精品,但一定是开天辟地的壮举。
郭沫若正是这样一位天才。
郭沫若的作品大多是直觉和灵感的产物,“一任情绪的冲动在那里奔驰”。
郭沫若自认为“想像力比观察力强”,又加上诗人独特的“泛神”的艺术思维方式,郭沫若的作品大都是思接千古、笔挫万物,天马行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天籁”之作。
对郭沫若的天才之作越是研究,就越会发现他的“身边小说”在其整个创作体系中的“不协调”。
无论认为“文学是精赤裸裸的人性的表现”,还是认为“文艺是宣传的利器”[3](P211);无论是《女神》还是《屈原》,郭沫若始终是“以英雄的笔调描写英雄的行为”[1](P209),为何他还要去创作那一系列所谓的“身边小说”呢?郭沫若的“身边小说”缺乏鲁迅式的“揭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深沉思考,也不同于郁达夫式的“祖国呀,你怎么不强大起来呀”的理性呼唤。
它不着眼于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去展示两代人的观念冲突,没有死守宗法礼教的封建遗老,也没有追求个性解放的热血青年。
有的只是对生活琐事的零碎展示。
这是与郭沫若的天才气质背道而驰的。
为什么那吞日吞月的天狗、火中更生的凤凰、提起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在所谓的“身边小说”中变成了为生活的艰难而叹息、为妻子的不理解而苦恼、为孩子的啼哭而烦躁、为社会的不认可而自卑、自慰的“爱牟”了呢?长期以来,我们惯于把郭沫若的“身边小说”归类于郁达夫式的“自叙传”。
其实,就创作主体的气质类型而言,郭沫若与郁达夫截然不同。
郁达夫的气质类型属于典型的抑郁质,属于神经活动弱型。
具体表现为:情绪稳定,行动不活泼,缺乏果断和信心,内向、孤僻、胆怯、敏感。
抑郁质的气质使郁达夫骨子里卑己自牧,符合其小说中作者、叙述者和主人公三位一体的“自叙传”性质。
无论是“生的苦闷”还是“爱的苦闷”,都可以看作是作者本人“苦闷的象征”,是真实的。
郭沫若则不然。
就气质类型而言,郭沫若属于典型的多血质。
这种气质属于神经活动强型。
其表现为情绪激昂、亢奋,思想活跃、敏锐,性格外向、自信,渴望展示才华、实现自我。
从这个意义上讲,郭沫若的“身边小说”与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在创作意图上就有着更本性的不同。
就“爱的苦闷”而言,郁达夫是怀着一颗赤子之情渴望找到心心相印的真正的爱情。
“知识我也可以不要,名誉我也可以不要”,“我要求的就是爱情”。
郭沫若则是在对家庭和妻子感到厌倦后去寻找别样的爱情。
如《残春》、《喀尔美罗姑娘》,以及《叶罗提之墓》。
郭沫若并不缺少爱情,他与安娜(即小说中的晓芙)自由恋爱而结合,他在爱人6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3卷那里不能感到幸福,并非安娜不爱他,而是他感到自己的才华与思想不能被理解和认可。
就“生的苦闷”而言,郁达夫是一个真正的“零余者”。
郁达夫是感到自己不能为人类、祖国、家庭所需要而产生“零余”的心理感受的。
由于无法融入生活的环境而游离于社会之外,由此而“沉沦”。
较之于“自叙传”小说对个体“零余”情绪的抒发和展示,由于不能像郁达夫那样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爱情失落情绪的根本内涵,郭沫若的“身边小说”就成了身边一切琐碎细节的拼盘。
郭沫若对“生的苦闷”缺乏郁达夫那样的痛切感受,郭沫若的“身边小说”几乎不涉及人类、国家等宏阔主题,较之于郁达夫的“不被需要”,郭沫若展示的是“不被认可”。
如果说郁达夫的“零余”是从内心深处真切的体会到“生的苦闷”与“爱的苦闷”,那么郭沫若的“琐碎”则是为了展示个人(天才)与环境的对立,他感受到的不是夫妻感情的危机,而是琐碎的日常生活对自己天才的消磨和扼杀。
郭沫若的苦闷不是由心底流露出来的孤冷和落寞,而是思想不被理解、才华不被认可的懊恼。
这就使郭沫若的“身边小说”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他“天才情结”的一种展现。
郭沫若一直崇拜天才,更渴望成为天才,“天才情结”就像一个“优势灶”,一方面促使郭沫若在尽可能多的领域尽量的施展他的才华,另一方面也在思想和行为上努力仿效天才、向天才看齐。
这使得郭沫若一方面力图在新诗、历史剧、散文乃至小说等不同领域都有所成就,另一方面在不同的领域也留下了他不同的“天才情结”。
天才这一概念,在郭沫若看来,不仅仅是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才能的杰出人物,他们还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怪癖。
尽管历史上有着某些具备天赋才华的“神童”,其才能很早就得到社会的认可,终生伴随着鲜花、掌声和赞扬,如莫扎特。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才大都是在孤单苦闷、穷困潦倒中度过自己的一生的,甚至最终疯狂或走向自杀。
如卡夫卡、凡・高、叔本华和尼采。
因为天才的超常才能与创造力不是指向当下,而是指向未来。
天才是过早降生到当前时代的“未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