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口述史料简介

合集下载

口述史 (2)

口述史 (2)

口述史
口述史是一种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用于还原古代
或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事实。

口述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记录
和收集来自现存或过去的人的口述资料,以补充和丰富正
史所留下的记录。

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包括访谈、录音、录像、书信和其他形
式的口述材料。

研究者会与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采访,或
者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来获取资料。

通过询问相关问题,研究者可以了解事件的细节和当事人的感受,以进一步还
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口述史对于研究不被正史所记录或被较少记录的群体和事
件非常重要。

比如,口述史对于探究妇女、儿童、少数民族、贫困者和其他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经历和历史贡献具
有重要意义。

口述史还可以研究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使研
究者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

同时,口述史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口述材料可能存在记忆的偏差和主观性,因此研究者需要谨慎对待和解读这些资料。

此外,口述史的调查和采访工作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有时可能很难找到合适的当事人参与研究。

总之,口述史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于还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面貌。

通过获取当事人的口述资料,口述史可以弥补正史的不足,丰富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中国近十五年现代口述史理论研究综述

中国近十五年现代口述史理论研究综述

中国近十五年现代口述史理论研究综述
近十五年来,中国口述史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具有丰富的理论成果,影响
了社会史、历史地理等研究领域。

首先,近年来,中国口述史理论研究以主要受语塑思想选取司马谷继体传统表达体系,重新审视“口述”的本质,指出了口述史的历史价值:视野突破、语言文字重构,以及口
述技巧、语塑考察等。

而其中,语塑思想则最为主要,它根植于书面历史叙述中文字布局,转移到口述史中,把语句修饰成口头言语,从而形成不同于文字史的口述史形式,尤其是
语言的落地效果。

其次,作为“口述”的一种特殊的传统,口述史对政治、宗教、家庭、聚落和地方伦
理视角进行了系统梳理,另外,以其中的《古典籍经文》、《神话传说》、《宗教神话》
等影响深远,引发出了“文字体系”与“口述史体系”的新议题,从而丰富了口述史理论
研究在历史视角上的内涵。

同时,近年来,中国口述史理论研究开始结合文献学、社会史和口述史的新理论体系,注重口述史文本研究和广义口述史研究,从而构建口述史研究的新格局。

此外,近年来,中国口述史理论研究仍在发展,更注重口述史的文化性,借助社会学
的理论来进一步理解口述史的特征,以及口述史对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总之,中国口述史理论研究在近十五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受益于司马谷的思想,也得益于文献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和理论走向,为中国史学
研究带来了新的视野。

口述史整理稿

口述史整理稿

口述史整理稿我的生命历程与家风——口述史整理稿访谈时间:xx年5月28日9:00-9:30 访谈地点:XXX 受访者:XXX 访谈者:XXX 整理者:XXX一、家庭情况1、家庭成员的关系我叫XXX,1944年腊月初九生,今年73岁,生于XXX。

小时候,我父母之间的关系很好,他们对我也很疼爱。

他们有一些重男轻女的思想,不过在过去那种社会,重男轻女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

从前,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有十七八个人,同住在XX大院里,都是普通的农民。

我的父亲还有一个哥哥,也就是我的大伯,他们两兄弟从来没有分过家。

我大伯生了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而我父亲的前三个孩子都是女孩,所以在那时候我父亲有点被我奶奶歧视,在家里说话也没有分量。

几年后才生了我们三兄弟,实际上是四兄弟,在我头上还有一个哥哥,不过他早年去世了。

在我爷爷奶奶都相继过世、我们几兄弟都出生之后,基本上就由我父亲当家了,我大伯一般不太过问家庭。

至于家庭关系,不论是弟兄之间、姊妹之间、叔子之间、叔伯之间,关系都非常和睦。

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家庭。

2、兄弟分家从小到大,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那时候也不存在什么分家。

58年的时候,成立了人民公社,大炼钢铁,搞大跃进、大协作,吃的是大食堂,每家每户不准做饭,都吃集体食堂,一个队三十至五十人都在同一个食堂吃饭。

那个时候,我叔伯、大伯还有我父亲,他们都在外面烧炭、挖矿,而我的两个姐姐都已经出嫁了,所以家里还剩我们四个兄弟姐妹。

我大伯家的两个哥哥也在外面工作,其他人都留在家里。

我们人多,吃饭的时候一直是各称各的。

62年的时候,伙食下放了,既然以前是各称各的,那么之后也各吃各的吧,这样,也就算分了家吧。

我们仍然住在一起,原来住的哪间房就还是哪间房,只是大体上划分了一下,谁谁谁要哪几间,都只是口头上说一下。

之后过了很多很多年,等到我们的孩子都大一些的时候,我们才修了各自的房子,这才真正意义上分了家。

3、父母的赡养我父亲是74年去世的,我母亲是85年去世的。

时 口述资料 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时 口述资料 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口述资料。)
哪些属于口述资料呢?
原来许多民间传说就属于口述资料。比如端 午节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等都属于口述资料。 传说大多是人们口耳相传的产物。它不等于历史, 但是口述资料,是对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使人 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端午赛龙舟
牛郎织女
这种口述历史算不算历史资料呢?
现在人们还经常讲述自己 亲身经历的事情,然后把这些 东西记下来,这些记载大多是 真的,所以,口述历史的作用 可弥补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
我们如何 运用资料来解 决实际问题呢?
长期以来我国的河北、河南、山 东、江苏、安徽等许多地方都有“问 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 说法。这是怎么回事呢?
传说山西省洪洞县有棵大槐树,官 府曾把人们骗到哪里,然后又强迫他们 迁到其他地方居住。所以,许多地方的 人都说自己是大槐树那个地方的子孙。 这个传说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真 实性呢?河北有一位同学的父母告诉他, 他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大槐树下,这位同 学想证实一下,请大家帮助他。
我们知道长城没有被哭倒,可是强迫 人民修筑长城的秦王朝却被农民起义推翻 了。所以我们可以从口述资料中了解一些 文献记载的不足,同时口述资料还可以使 历史边的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由此,我 们可以通过这个传说了解到秦朝徭役的繁 重。修筑长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又如牛 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反映了 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 真实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状况。
这个动人的传说故事,既是对秦始皇 时代残酷徭役的控诉,又说明了人民在修 筑万里长城中付出的艰苦劳动。万里长城 是中华民族力量和智慧的体现。为了纪念 这位千里寻夫的孟姜女,后人在长城脚下 修建了孟姜女庙。庙里有孟姜女的塑像, 庙旁还有传说孟姜女寻夫时登高眺望的 “望夫石”哩。

口述历史的范文

口述历史的范文

口述历史的范文
口述历史。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历史被遗忘,被掩埋,被淡忘。

而口述历史,就是那些被遗忘的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用自己的口述,将那些曾经的辉煌和悲伤传承下来,让后人能够了解和记住。

我曾经听到过一个关于口述历史的故事,那是一位老人在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

他说起了二战时期的德国,那个时候,整个国家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

他回忆起了那些被炮火摧毁的城市,那些被战争摧毁的家园,那些被战争夺去生命的亲人。

他的口述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年代的恐惧和绝望,也让我明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痕。

还有一次,我听到了一位老人在讲述自己的童年。

他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里条件很艰苦。

他说,那个时候,吃一顿饭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家里人常常为了一点点吃的而争吵不休。

他的口述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贫困和艰辛,也让我明白了生活的可贵和珍惜。

口述历史,就是这样,它让我们能够通过别人的口述,去了解那些被遗忘的历史,让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些被淡忘的情感。

口述历史,是一种传承,是一种承载,是一种记忆。

在现代社会,口述历史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经历过的人们逐渐老去,他们的口述也成为了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口述历史,尊重口述历史,让这些历史的见证者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口述历史,是一种珍贵的宝藏,它让我们能够了解那些被遗忘的历史,让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些被淡忘的情感。

口述历史,是一种传承,是一种承载,是一种记忆。

让我们一起珍惜口述历史,让那些被遗忘的历史得以传承,让那些被淡忘的情感得以感受。

当代口述史料简介

当代口述史料简介

当代口述史料简介周育民(旧稿)一、什么是口述史料1、口述史料是通过人类口头相传的史料。

早期人类的历史都是通过口头相传而为后人所知的。

中国的“古”字,上面一个“十”,下面一个“口”,有十口相传之意。

英文history一词可追溯到希腊语词Historia,该词的词义是调查、访问和询问一位目击者,也带有对上述活动的结果的记录之意。

由此可见,历史与口述史料的关系。

中国人很早就运用口述史料撰写历史了。

大家所熟悉的司马迁,他撰写《史记》时,就运用了大量的口述史料,并且进行实地考证。

比如,他写《淮阴侯(韩信)传》,就曾到韩信家乡去调查,“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为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观其母冢,良然。

”他写鸿门宴,人物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没有口述史料作基础,是不可想象的。

2、口述史料是人们叙述自己个人经历、家庭和社区变迁的史料。

中国用文献记载历史的传统十分悠久。

军国大事,往往都有文献史料记载;大臣将军如果有幸宣付国史馆,他们的生平也可为后人所知。

中国人家庭、家族观念很重,族谱就是家庭、家族的历史,地方则有地方志。

西方国家缺乏这样的传统,因此,很少保留有系统的家庭、家族乃至地方性的历史记录。

近几十年来盛行的口述史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要。

朱迪斯·莫叶在《口述历史初步》(Judith Moyer Step-by-Step Guide to Oral History)中指出:“口述历史是对在世人们关于自身经历回忆的系统搜集。

历史学家们终于承认了平常人的日常生活,虽然他们不像富豪名人那样在历史上重要。

但我们如果不把这些回忆搜集并保存下来,那么,他们的故事终有一天会永远消逝的。

”(Oral history is the systemati c collection of living people’s testimony about their own experiences. Historians have finally recognized that the everyday memories of everyday people, not just the rich and famous, have historical importance. If we do not collect and preserve those memories, those stories, then one day they will disappear forever.)人民的历史恰恰就保存在平常人的记忆中。

口述历史的范文

口述历史的范文

口述历史的范文口述历史。

在我们的生活中,历史无处不在。

它是我们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也是我们未来的指引和启示。

口述历史是一种传统的历史记录方式,通过口头传承,将历史故事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今天,我将向大家口述一段我所了解的历史故事。

让我们回到几百年前的中国古代。

那个时候,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国家由一个皇帝统治,人民生活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下。

在那个时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名字叫孔子。

孔子提出了许多关于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理论,对中国古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他的家庭并不富裕。

他从小就对学习和思考充满了兴趣,对于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也深感痛心。

他立志要改变这种现状,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于是,他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四处游历,向各地的名师学习。

在他的一生中,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一系列重要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巨人。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提倡“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

他还提出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认为只有具备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才能担任重要的职责和领导地位。

这些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和文化。

除了在思想上的贡献,孔子还在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提倡“以教育教化人民”,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们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还主张“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这些教育理念对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总的来说,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口述历史,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让我们珍惜历史,传承文明,共创未来。

中国近十五年现代口述史理论研究综述

中国近十五年现代口述史理论研究综述

中国近十五年现代口述史理论研究综述一、口述史的概念和特点口述史是指通过口头方式进行历史记录和研究的一种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历史文献研究,口述史更加注重个体经验和感受,可以从个人角度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

口述史在研究方法上追求民间的真实性和生活性,以民间的视角还原历史的真相。

口述史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个案资料,帮助学者从多元化的角度认识历史。

在中国,口述史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尤其是近十五年来,口述史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上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

学者们不断强调口述史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认为口述史可以弥补传统历史研究的不足,为历史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材料。

二、口述史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随着现代口述史研究的逐渐兴起,口述史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也愈发广泛。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口述史文献被发掘和整理,为中国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

口述史在学术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成为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三、口述史研究的理论探索在中国,口述史研究的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口述史的研究理论,二是口述史的研究方法。

在口述史的研究理论方面,中国学者们通过对口述史本质和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

四、中国口述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中国口述史研究的现状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口述史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口述史的研究成果也已经开始影响到中国历史研究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

中国口述史研究的展望也十分广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口述史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口述史研究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为中国历史研究带来更为丰富和多元的视角。

历史口述史范文

历史口述史范文

历史口述史范文口述家史:爷爷奶奶的故事1000字(采访稿+后记)始终以为家史是一个极其神奇和严厉的存在,只要那些香火绵延几百年的名门望族才会编纂家史,由于他们有辉煌和骄傲的过去。

直到我看了老师的范文才明白,原来一般人的家史也可以这么精彩。

为了简述这份家史,我向爸爸妈妈了解了很多我从未了解的过去。

爷爷的爷爷,我已经不晓得该怎样称呼了,就叫做祖爷爷吧。

祖爷爷生活在清朝末期,已经是地主。

家族地处河南小乡村,或许没有太大地遭到烽火的摧残,亦或许当时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还没有入侵,详细年月已不行考证。

那时候的地主家族或许不是家财万贯,但至多衣食无忧。

有田、有地、有家仆,在森严又腐朽的传统封建等级制度下各司其职,家中兄弟姐妹过着清朝少爷小姐般灯红酒绿的生活。

但是安静的生活终究抵不过时代车轮的碾压,大环境的带动也使得这个已经腐朽的大家族摇摇欲坠。

满清后期,国家政治制度腐朽,英国为了资本积累向中国非法走私鸦片,多少中国人民受此荼毒,迷醉在吸食鸦片带来的一时快感中无法自拔,可以想象一群国人放任本人颓废,或趟、或卧、或站在乌烟瘴气的屋子中沉浸……但不幸的是,族中三位前辈是这群堕落国人中的成员,爸爸说由于时代太过久远,详细是哪几位前辈吸食鸦片已经无法考证。

三位前辈挥霍家产去吸食鸦片,架空家族财产,直到脆弱的家族驱壳再也无法支撑,于是他们就变卖家产:卖物件,卖家仆,卖房产,卖土地……家中的积蓄如洪水般的速度流失,很快原来就摇摇欲坠的封建家族便轰然倒塌。

毒品这种东西真的是毁人毁家毁前途,满清后期,一个吸食鸦片的人就足以毁灭整个家族,何况我们消失了三个!已经衣食无忧的一家就此拉开了苦难的序幕。

祖爷爷的后人经受了战斗年月,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8年的侵华战斗让这个已经支零破裂的家族愈加雪上加霜,在战斗的夹缝中生存,时辰提防着日本人的侵袭。

听爷爷说,当年日本人占据了我们的村子,抢、掠,几乎丧尽天良,但是万幸的是他们没有做那些禽兽不如的事情——比如屠宰。

口述历史作业【范本模板】

口述历史作业【范本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们的中国梦”主题系列活动口述历史专访“右派”作家张先痴先生口述者简介:张先痴。

1934年出生,湖北黄冈人.著名作家,《格拉古轶事》作者。

现居四川成都.1949年参加解放军,随后加入共青团,曾任支部副书记,并在部队机要部门任电台报务员并且立功.后来的土改、征粮、剿匪、平叛的斗争中,立功受奖.1957年他真心诚意给领导提改进工作的意见,被视为“向党进攻”,因而被划为右派分子。

其妻由于没有检举揭发他,也成了右派,被下放到农村监督劳动。

张先痴坚持“不认罪”,被改定为极右派分子,判管制五年强制劳教。

1961年底,张先痴在修了内昆、成昆、广旺三条铁路后,深感前途渺茫,与右派周茂歧一同选择逃跑。

后被抓回,判处徒刑十八年。

1980年4月16日平反出狱。

采访稿(以下简称为问、答)问:请问张老先生当年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划为右派的。

答:我的爸爸是以前国民党的高官,虽然我很坚决的和爸爸划分界限,可是还是被认为是敌人的余孽,加之我平时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我喜欢说真话,被人利用举报。

无论我怎么申辩还是被划为右派。

问:那您被划为右派后,被怎么处置的?答:开始只是工作被解除了,后来又被朋友出卖,加重处罚判处劳教。

判处劳教的时候我又逃跑了,结果被判处劳教18年,我的青春岁月就在劳教场度过了.问:那您是什么时候被平反的?答:1979年8月,我已经劳教17年又半年了,突然接到无罪通知书,说,张先痴同志的观点经实践证明是正确。

就这一句话,就换取了我18年的青春岁月.问:您划成右派之后,对你的家人有什么影响?答:我的妻子被迫逃到了新疆,5年后又嫁给了另一个工人,我的孩子又母亲抚养,由于生活窘迫,孩子现在还是个文盲,哎。

问:那您劳教中是什么样的生活?答:非常辛苦,平时干苦力修铁路,种庄稼,我们每一个劳教犯人都是一个全能,平时像我这种大汉根本吃不饱,而且几乎没有油,只有靠偷偷庄稼充饥。

在三年饥荒中,我们劳教场的人倒是比普通农民吃的要多些,好多农民想方设法犯法进我们劳教所混饭吃,唉,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口述历史与口述档案

口述历史与口述档案

口述历史与口述档案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作为一种记录和传承人类经验和记忆的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本文将从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的定义、发展历程、重要性、研究现状、实际应用和总结等方面进行探讨。

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口述历史是指通过录音、录像等手段,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和保存历史事件、人物或群体的口述材料,以还原和传承历史记忆。

口述档案则是口述历史的另一种称谓,其核心是保留人们口述中的历史信息,为后人研究、了解和传承提供宝贵资源。

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的重要性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们是补充和纠正传统历史记载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其次,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对于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保存和传承不同民族、地区和群体的文化传统。

最后,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对于促进社会公正、倡导人权和文化多样性也具有积极作用。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口述历史机构,开展口述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口述历史资料被数字化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以便更广泛地传播和利用。

然而,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料收集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研究方法不够规范、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等。

实际应用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的实际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利用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其次,在文化旅游领域,通过推广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了解和探访历史遗迹、文化景观和民俗传统。

最后,在公益事业领域,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可以帮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和社会问题、倡导人权和社会公正。

例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社会组织就借助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的方式,记录和分享抗疫故事,弘扬医护人员的伟大精神,为全国人民加油打气。

口述历史学

口述历史学

口述历史学简介口述历史学(oral history),也称口碑史学、口头史学等,是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收集人们口述的历史资料,用来研究历史的新学科。

在文字出现以前和文献记载极其缺乏的时代,口述历史是历史的主要传播形式。

即使在今天,许多学者都把远古的传说看成是历史学的开端。

19世纪前,传统史学方法曾受史学家重视,后因受文献史料的排挤,史学地位逐渐丧失。

1948年,美国历史学家内文斯在哥伦比亚大学创建了口述史学研究室,这是最早的口述史学研究中心。

1966年,美国的口述史学研究机构已有90个。

英、美、法各国都成立了口述历史学协会,创办了口述历史学刊物。

口述历史学也引起了非洲各国史学家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史学主张研究“普通人的历史”,因传统史学研究所凭借的文献资料乏于记载,故它作为一种富有成效的现代史研究方法,便成为撰写普通人历史的有效工具,开创了通过普通人民的话语来研究历史的可能性。

口述历史学是历史学与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注重田野工作即实地调查的学科相结合的产物。

2研究方法以现代化手段(如录音、录像等)向提供历史见证的有关人员进行口头调查,通常通过与当事人或与当事人有密切关系的知情人进行交谈,或根据当事人的传记和回忆录,或根据当时大量的群众性回忆和流行的民歌、民谣等,进行各种专题的口述历史研究。

3当代口述历史学的特点1.真实性在访谈过程和记录资料时尽量保持观察者的客观立场,史学家并不参与提出新凭证。

史学家在处理已经记录下来的资料时,需发挥自己的特色,必须尽可能同可能得到的书面资料和实物资料结合起来。

相互印证和补充,保证史学研究的真实性与完整性;2.社会性它主张同各种社会群体特别是下层群体接触,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一反以往许多历史学家把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看做是表达官方观点的片面理解,强调证言也可以来自下层的非特权阶层。

提供了现实主义地和完整地重构历史画面的可能,并向那些被看做定沦的观点提出了挑战;3.民主性它所主张的与历史创造者直接接触,使史学领域变成一个完全向社会开放的领域,群众不仅是历史创造者,而且成为历史研究过程的参与者。

口述史料

口述史料

口述史料
是指通过口述所收集的史料,可以是录音形式,也可以是文字形式,但文字形式一定要有录音为依据。

口述史料的作用是,由当事人述说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可以与文字、实物、图像等史料进行相互印证,弥补史料的不足;可以使少数人、以及弱势群体的历史得到重视;由现场的见证人述说历史,更具有历史感。

但是,口述史料的真实性,受到当事人的记忆、情感、价值判断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进行口述史料的搜集整理,并非简单的记录录音。

中国名人口述历史的先行者唐德刚讲到:“口述历史并不是一个人讲一人记的历史,口述部分只是其中史料的一部分而已。

”他替胡适写口述历史,胡适的口述是50%,另外50%的内容要自己找其它材枓加以印证补充。

再如李宗仁的口述历史,也大概只有15%的内容是李宗仁的口述,85%的内容是唐德刚从图书馆、报纸等方面资料补充考证而成。

因此,进行口述史料的搜集整理,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拟定人选、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拟定访谈的主题,准备访谈工具〔录音机、录音带、电池、相机、笔记本〕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接洽并确定访谈地点、时间。

访谈时注意态度自然、提问简单扼要、不预设立场、不存成见、避免受情绪的影响、受访者有权不谈某些议题。

口述史范文

口述史范文

口述史范文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他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为后人所传颂。

今天我要讲述的是唐朝的一段史事,让我们一同回到那个辉煌的时代。

话说唐朝贞观年间,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召集大臣们商议国家大事。

大臣高力士建议太宗设立宴会招待百姓,以示国家的富庶和太宗的仁德。

太宗听从了高力士的建议,并决定亲自前往宴会,与百姓共庆国泰民安。

宴会当天,太宗亲自着装出征,昂首阔步地走进了宴会场地。

场地豪华而富丽,到处都是装饰华丽的花纹和绚丽的灯光。

百姓们倾巢而出,蜂拥而至,纷纷对太宗致以敬意。

夜幕下,宴会正式开始,歌声、舞蹈和各种表演轮番上演,场面热闹非凡。

太宗高举酒杯,对众人说:“今天的宴会是为了感谢大家多年来对国家的支持和付出。

唐朝能够繁荣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

我感谢大家的支持,并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太宗的话语让在场的百姓们感动不已,他们纷纷举杯回应:“祝太宗万寿无疆,祝国家繁荣昌盛!”正当人们欢快地享受宴会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响打破了宴会的氛围。

只见宴会场地中央炸起了一颗烟花,烟花绽放后,太宗的面前出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

老人手拿一卷古书,他微笑着对太宗说:“李世民,你勇武有为,德才兼备。

我是来自异时空的旅人,特地前来拜访你。

”太宗对这位神秘的老人充满了好奇,他问道:“您是哪位先生?为何如此称赞我?”老人微笑着说:“我是来自未来的旅人,我见证了你的伟大和唐朝的繁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的时光,你的统治为人民带来了繁荣和幸福。

你的聪明才智和善于治理的能力,使得唐朝成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家。

”太宗听到这些话,不禁感到自豪和欣慰。

他认为这是上天的赐福,也是自己为国家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太宗向这位神秘的老人请教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表示自己将会更加努力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老人微笑着离开了宴会场地,太宗则继续与百姓们共享宴会的快乐。

中国近代史口述材料

中国近代史口述材料

中国近代史口述材料近几年为鸦片战争翻案的论调很有市场,大意是当时中国是野蛮国家,英国是文明国家,中国的种种野蛮行为招来了文明国家的制裁,纯属活该。

这个看法纯粹是一派胡言,当时双方对法律、规矩有不同理解,然后先进的英国仗着船坚炮利就直接把落后的中国按在地上摩擦了。

鸦片战争教给中国一个最重要的道理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而且这个道理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被反复验证。

如何从农业国家对工业国家落后的大坑中爬出来,就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的主旋律。

鸦片战争和随之而来的不平等条约,部分摧毁了沿海地区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也使得白银大量外流出现铜贱银贵现象,因为农民挣的是铜钱而交税用的是白银,也就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叠加一个王朝固有的土地兼并现象,失地失业的农民数量显著增多,促进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无论洪秀全等人的初心是什么,事实上他们探索了政教合一形式的政权在中国的可能性,也被证明此路不通。

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国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称为“洪杨之乱”,这批知识分子的代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为了维护名教,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并掌握了部分政权和资源,也开始寻求中国的自强之路,开展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主旨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无非是办洋务、开工厂、买武器,以为像洋人一样船坚炮利就能实现自强,一度办得有声有色,大清国出现所谓中兴。

然而这个幻想被中日甲午战争彻底击碎。

洋务运动的外壳不过是一层纸,我连“纸老虎”这个词都不愿意用,因为西方列强对中国传统势力范围的侵略一直没有停。

被一直视为蕞尔小国的日本打垮,中国这个虚弱的庞然大物彻底趴在了地上。

从此,倭寇也变成了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东洋人。

被打垮了怎么办?要变法!要图强!于是有了公车上书,有了戊戌变法。

可当时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既不深刻理解国外的政治制度演变,也忽略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现实,维新百日即告失败。

谭嗣同等人的精神固然可嘉,但除了让慈禧加强了对政权的控制外,并没什么实质改变。

黄吟秋的一份口述史料

黄吟秋的一份口述史料

黄吟秋的一份口述史料史义军按:此文系汤原县文史工作者郝明杰根据黄吟秋口述整理的一份史料,这份史料是黄吟秋晚年的回忆,由于记忆力减退,时间上有误,为了保持史料的完整,本人未加改动。

这份史料是我的朋友景文玺提供的,在此表示感谢。

黄吟秋,1906年2月出生在今台安县城的一个贫苦家庭。

1927年3月加入中共。

l933年6月,被派往汤源县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任政治部主任。

l936年5月先后任抗联第六军政治部主任兼秘书长,后代理该军军长职务。

回忆在汤原战斗的日日夜夜一九三三年七月,满洲省委派我去汤原县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任政治委员。

经过长途跋涉,记得于七月初十(旧历)到达汤原。

我刚下车,看到汤原县十分紧张,人们都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仿佛是发生了什么事似的。

后来我才知道,就是在这天义勇军青山队攻打了汤原县公署,战斗刚刚平息,我就踏上了汤原这块土地。

我顿时觉得,汤原大地有一股革命洪流在滚动,它激励着我再汤原没有多留,就向离县城五十多里路的太平川走去了。

到来太平川,我和地下党姜太守同志(朝鲜族)接了头,交了关系,因为这几天“仁合”队刚刚被缴械,形势很紧张。

我在姜太守家住了三天,第四天他送我到格金河区委书记张文俊家。

张文俊同志是一个忠实于革命的好同志,为人厚道。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天,夏云阶同志亲自送我到鹤立北朝鲜屯县委书记裴治云那里。

这里是汤原中心县委所在地,群众基础很好。

裴治云,外号叫裴大胡子,实际才三十多岁。

他为革命长期不刮胡子,人们都称呼他“老裴头”。

裴治云同志和我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他说:“这里的群众抗日情绪很高涨,自发地成立了许多抗日队,迫切需要政治干部。

我们向省委多次打报告,今天终于盼来了,组织派你到第三大队“占中洋”队去做政治工作。

”我在裴治云家里住了三天,第四天,由一个叫傻子的领我上队了。

这支队伍在距离鹤立五十多里的伏尔基河一带。

我来到一间大空房,里面有二十来个人,头领报号“占中洋”的早已下山了,我到部队始终没有见过他。

口述史

口述史

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孤山村口述史本篇论文是根据1949年出生的奶奶口述所撰写,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我奶奶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孤山村,1949年农历2月28日,那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由于我奶奶那时还比较小,很多事都记不清楚了,奶奶的爸爸已经去世,妈妈也已年老,对刚建国时的事儿不太清楚,所以本篇论文从我奶奶记事儿以后算起。

首先是建国后,关于那我们村人口结构及其变化的叙述。

建国后,毛主席认为“人多力量大”,提倡“超生”,可想而知,尤其是在各方面都落后的农村,就拿我们家来说,当时我奶奶的妈妈就生了6个孩子,四个女孩和两个儿子,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比较落后,一个儿子夭折了。

我姥爷跟我奶奶一样大,我姥爷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至于还有没有其他夭折的兄弟姐妹不得而知,而我姥姥就有十个兄弟姐妹(以至于到现在我都理不清家里的亲戚关系)。

这就反映了这样一个状况,当时的农村,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多么“恐怖”,当然死亡率也不低。

由于人口的壮大,我们村的荒地、荒坡得到了开垦,本来一点大的村子,迅速扩展开来,到了后来,一个村分为六个庄,便于管理,当然,这也与当时生产队的划分有关。

此外,由于当时的“超生”,给当时的农业生产带来不小的收获,却也为人口结构的优化带来了麻烦,也为当今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埋下了隐患,抛开这个暂且不提,就当时人口结构的优化问题,我觉得有必要谈谈,这对当时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大事件都有之间或间接的关系。

由于人口的增长,而且当时农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更不用谈教育的问题,奶奶的父母在生产队工作,年纪还很小的奶奶就开始照顾弟弟妹妹,她并没有上过学,至今一个字也不认识,我仍记得小时候我跟着她让她帮我写我的名字的时候知道她并没有上过一天学时的震惊,但后来慢慢地我才知道,对于那个时代的他们,“上学”这两个字对于他们来说是奢侈品,而且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喜欢上学的,更不说学前教育了,最多小学毕业或者认识一两个字,会简单的算术就可以了,学了简单的知识后辍学去地里帮忙干活。

口述史稿

口述史稿

我的生命历程与家风——口述史整理稿访谈时间:2017年5月28日9:00-9:30访谈地点:XXX受访者:XXX访谈者:XXX整理者:XXX一、家庭情况1.家庭成员的关系我叫XXX,1944年腊月初九生,今年73岁,生于XXX。

小时候,我父母之间的关系很好,他们对我也很疼爱。

他们有一些重男轻女的思想,不过在过去那种社会,重男轻女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

从前,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有十七八个人,同住在XX大院里,都是普通的农民。

我的父亲还有一个哥哥,也就是我的大伯,他们两兄弟从来没有分过家。

我大伯生了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而我父亲的前三个孩子都是女孩,所以在那时候我父亲有点被我奶奶歧视,在家里说话也没有分量。

几年后才生了我们三兄弟,实际上是四兄弟,在我头上还有一个哥哥,不过他早年去世了。

在我爷爷奶奶都相继过世、我们几兄弟都出生之后,基本上就由我父亲当家了,我大伯一般不太过问家庭。

至于家庭关系,不论是弟兄之间、姊妹之间、叔子之间、叔伯之间,关系都非常和睦。

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家庭。

2.兄弟分家从小到大,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那时候也不存在什么分家。

58年的时候,成立了人民公社,大炼钢铁,搞大跃进、大协作,吃的是大食堂,每家每户不准做饭,都吃集体食堂,一个队三十至五十人都在同一个食堂吃饭。

那个时候,我叔伯、大伯还有我父亲,他们都在外面烧炭、挖矿,而我的两个姐姐都已经出嫁了,所以家里还剩我们四个兄弟姐妹。

我大伯家的两个哥哥也在外面工作,其他人都留在家里。

我们人多,吃饭的时候一直是各称各的。

62年的时候,伙食下放了,既然以前是各称各的,那么之后也各吃各的吧,这样,也就算分了家吧。

我们仍然住在一起,原来住的哪间房就还是哪间房,只是大体上划分了一下,谁谁谁要哪几间,都只是口头上说一下。

之后过了很多很多年,等到我们的孩子都大一些的时候,我们才修了各自的房子,这才真正意义上分了家。

3.父母的赡养我父亲是74年去世的,我母亲是85年去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口述史料简介周育民(旧稿)一、什么是口述史料?1、口述史料是通过人类口头相传的史料。

早期人类的历史都是通过口头相传而为后人所知的。

中国的“古”字,上面一个“十”,下面一个“口”,有十口相传之意。

英文history一词可追溯到希腊语词Historia,该词的词义是调查、访问和询问一位目击者,也带有对上述活动的结果的记录之意。

由此可见,历史与口述史料的关系。

中国人很早就运用口述史料撰写历史了。

大家所熟悉的司马迁,他撰写《史记》时,就运用了大量的口述史料,并且进行实地考证。

比如,他写《淮阴侯(韩信)传》,就曾到韩信家乡去调查,“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为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观其母冢,良然。

”他写鸿门宴,人物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没有口述史料作基础,是不可想象的。

2、口述史料是人们叙述自己个人经历、家庭和社区变迁的史料。

中国用文献记载历史的传统十分悠久。

军国大事,往往都有文献史料记载;大臣将军如果有幸宣付国史馆,他们的生平也可为后人所知。

中国人家庭、家族观念很重,族谱就是家庭、家族的历史,地方则有地方志。

西方国家缺乏这样的传统,因此,很少保留有系统的家庭、家族乃至地方性的历史记录。

近几十年来盛行的口述史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要。

朱迪斯·莫叶在《口述历史初步》(Judith Moyer Step-by-Step Guide to Oral History)中指出:“口述历史是对在世人们关于自身经历回忆的系统搜集。

历史学家们终于承认了平常人的日常生活,虽然他们不像富豪名人那样在历史上重要。

但我们如果不把这些回忆搜集并保存下来,那么,他们的故事终有一天会永远消逝的。

”(Oral history is the systemat ic collection of living people’s testimony about their own experiences. Historians have finally recognized that the everyday memories of everyday people, not just the rich and famous, have historical importance. If we do not collect and preserve those memories, those stories, then one day they will disappear forever.)人民的历史恰恰就保存在平常人的记忆中。

3、口述史料是历史工作者通过访问当事人而形成的史料。

口述史料的形式很多,可以是当事人自己写的回忆录;可以是晚辈对长辈叙述亲历、亲闻事件的记录和回忆,但有相当部分是历史工作者通过访问当事人而形成的史料。

历史工作者为澄清某些历史问题、为弄清当事人的生平事迹或者其他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系统地对有关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访问,通过录音、记录等方式,把访问的经过如实记录下来。

4、口述史料是人类保存自身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文献史料的重要补充。

在人类没有文字以前,口口相传是人们保存自己历史的唯一方法;即使发明文字以后,文字史料也很难完全替代口述史料,前面我们举的司马迁《史记》就是一个例子。

人们往往有一种偏见,认为文献史料比较可靠,口述史料则不然。

其实,口述史料的价值与文献史料相比较,从史料学角度来看,并不会因为其保存形式不同而逊色。

有许多史实是通过口述史料为后人所知的。

比如,左宗棠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府,“骆公每公暇适幕府,左公与幕府二三人慷慨论事,证据古今,谈辩风生,骆公不置可否,静听而已。

世传骆公一日闻辕门举炮,顾问何事,左右对曰:‘左师爷发军报折也。

’骆公颔之,徐曰:‘盍取折稿来一阅?’此虽或告者之过,然其专任左公可知。

”(《庸庵笔记》卷之二)如果不是薛福成把这段口述史料记下来,后来人就不知道了。

而这类史实,在官方的文献中是根本不可能记载的。

二、什么是口述史学?1、口述史学也称口碑史学,主要指一种搜集和利用口头史料研究历史的方法和流派。

口述史学,严格地说,并不是一种系统的史学理论,应该称之为口述史料学。

主要根据口述史料撰写的历史,就被称之为“口述历史”(oral history)。

人类早期的历史不少属于口述历史,而现在的口述历史则是利用严格界定的口述史料基础上撰写的历史。

口述史料,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原来在历史学研究中都是非常重视的。

西方的口述史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荷马史诗、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9世纪以前,口头传说一直是很重要的史料来源,直到德国兰克学派兴起,档案资料被看作最可信的记录,口述资料才遭到冷落。

20世纪初年,兰克学派的治史主张开始受到各国史学家的批评,口述资料又重新受到史学界的重视。

1938年,美国历史学家A.尼文斯出版了《通往历史之路》一书,首次发出开展口述史学研究的呼吁。

二战以后,也就是1948年,尼文斯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口述史料学研究室,1960年出版了第一部《口述史料汇编》,到1971年,已收集到2500种各界人士的谈话记录,达2,425,000页之多。

在尼文斯的带动下,口述史学不仅在美国而且在整个西方发展起来。

口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口述史料工作主要不同点有三:1)传统史学只把口头传说当作一种辅助性的东西,而当代口述史学则把口述资料作为研究写作历史的主要依据;2)传统史学记载口述资料主要靠一支笔和一张纸,当代口述史学记录资料则广泛应用了打字机、誊写机、录音机、电影、电视等现代化手段;3)传统史学对口头资料的搜集,缺乏科学理论和工作方法的探讨,当代口述史学则已经有了专门的研究,比较著名的成果有美国历史学家W.鲍姆的《口述史料的抄录与编写》、S.柯蒂斯的《口述历史指南》P.汤普森的《往昔的回声:口述史学》等等。

2、国外口述史料简介。

国外的口述史料很多,我这里稍稍介绍与中国历史有关的外国口述史料机构,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

1958年,韦慕庭(C. Martin Wilbur)教授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口述史料计划。

当时在哥大工作的唐德刚提出的记录中华民国名人口述史料的计划也被列入其中。

在以后数十年中,包括李宗仁、胡适、张学良、顾维钧、吴国桢等16位重要人物花了数百小时叙述了他们的生平,被系统地记录下来。

这些材料近年来不断公布出来。

张学良去世后,张学良的口述史公布出来,为学术界和新闻界广泛关注。

当代口述史学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组织。

1966年,美国口述史学的研究机构已超过90个,1967年,成立了美国口述史学协会,1971年出版了《口述历史评论杂志》;传统史学的口述资料主要来自社会的上层,当代口述史学则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的下层。

例如在美国,以往不受重视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口述史学得到较大发展,口述资料在社会史、地方史、企业史、劳工史、城市史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运用。

从这一点上来看,口述史学的出现适应了当代西方史学发展的趋势。

l Oral History Society (UK) l Oral History Association (US) /organizations/oha/l Canadian Oral History Association http://www.ncf.carleton.ca/oral-history/l International Oral History Association http://www.bcn.es/tjussana/ioha/l H-Oralhist is a network for scholars and professionals active in studies related to oral history /~oralhist/3、中国近代口述史料与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台湾学者吕芳上教授在题为“口述历史:理论与实际”的授课提纲中讲到:“口述历史的运用可以上溯到司马迁、希罗多德(Herodotus),但直到19世纪,西方才找到口述历史发展的位置,20世纪中叶方具备学理的基础,20世纪下半叶(1959年后),口述历史始正式运用到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上。

”他特别用了1959年这个年代,因为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的口述史料工作就是在这一年开始的。

这个年代在美国,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开始展开中华民国名人口述史料工作计划付诸实施的的开始,在大陆则是周恩来总理提出开展政协文史工作的年代。

关于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伟大成绩,不需要我多说了。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在口述史料方面也做出了很大成绩,到1994年已整理出版了20余种口述自传丛书,其中第4种是《小诸葛:白崇禧上将访问纪录》,第15种是《近代史的开拓者:郭廷以院士访问纪录》,第23种是《学术、外交与人权:杭立武先生访问纪录》。

1989年12月27日,值该计划实行三十年之际,又创办不定期刊物《口述历史》,据“发刊词”称,三十年间接受该所访录的人已超过一百六十位。

创刊号的首篇是《我的科学心路历程:吴大猷先生访问纪录》,第4期第5期分别是“二二八专号”和“日据时期台湾人赴大陆经验”。

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呼吁抢救建国以来的口述史料?原因很多,就历史研究而言,一是口述史料保存下来不易,二是建国以后许多档案史料并不可靠,需要口述史料补充纠正。

试想一下,大跃进时代,粮食产量、钢铁产量等等都能放“卫星”,这些统计数字都有系统的档案史料,可靠吗?刘少奇的“叛徒”、“内奸”、“工贼”罪证花了多大力量搜集,可靠吗?就是在今天,做假帐、虚报政绩比比皆是,这类材料充斥在一些机构的档案中,也不可靠。

最近我读了两份材料。

一份是民进新疆自治区委员会的政协提案,认为口述史学在新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新疆有13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历史亟待抢救、发掘、研究。

开展口述历史工作,能使新疆的文化事业实现跨跃式发展。

据估算,前期作业约需成千上万的大中专毕业生,这可拓展新疆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就业,还可发展新疆文化产业。

提案提议,以新疆科研院所、高校为研究口述史学的学术指导机构,架构高校各类研究基地的建设,以发展新疆文化建设,振兴史学研究为目标,实现高校与社会的联系。

县级以上政协、文史部门推广口述史学的前期作业,抢救活历史,保存有价值的珍贵资料。

以旅游业开发为市场源头,首先将古代历史文化的开发作为重中之重,实现与口述史学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口述史学出成果、出产品、出经济效益、出就业率、出爱国主义。

另一份材料是朱新庸同志写的文章,题目是《民主党派史研究的回顾与改进》,其中提到建国初期民主党派的许多领导人忙于清算旧思想,加上反右斗争,在这种政治环境下,不可能实事求是地研究民主党派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