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整理动物毒理学资料
动物毒理学(第八章)
动物毒理学(第八章)第一篇:动物毒理学(第八章)第八章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第一节概述目前,已知人类可能接触或销售的化学物有500万种,进行了化学物毒性登记的只有10万余种,而其中人类经常使用或接触的化学物种类已逾7万种。
此外,许多新化学物正以每年1000种的速度不断涌现。
这些化学物在影响生态环境的同时,对人类的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这众多的化学物中,经过全面系统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化学物只有极少数,因而毒理学工作者面临着非常艰巨的安全性评价任务。
一基本概念安全与安全性在毒理学学科,安全是指一种化学物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人畜不产生任何损害,即不引起急性﹑慢性中毒,亦不至于对接触者及后代产生潜在的危害。
安全性则是一种相对的﹑实用意义上的安全概念,是指在一定接触水平下,伴随的危险度很低,或其危险度水平在社会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的相对安全概念。
可接受危险度水平当接触某种毒物人畜发生某种损害的频率接近或略高于非接触人畜,那么这一频率可作为该化学毒物对人畜健康产生危害的可接受危险度水平(acceptable risk level)。
实际安全剂量与可接受危险度相对应的接触剂量是实际安全剂量(virtual safe dose,VSD)。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通过对实验动物和人群的观察,阐明某种物质的毒性及潜在的危害,对该物质能否投放市场做出取舍的决定,或提出人畜安全的接触条件,即对人类使用这种物质的安全性做出评价的研究过程,称为安全性毒理学评价(toxic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它实际上是在了解某种物质的毒性及危害性的基础上,全面权衡其利弊和实际应用的可能性,从确保该物质的最大效益﹑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最小危害性的角度,对该物质能否生产和使用作出判断或寻求人畜的安全接触条件的过程。
二安全性评价程序的概况FAD1979年颁布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案(the federal Food,drug and cosmetic act,FD﹠C Act),对各种化学物进行安全管理;国际经济与发展合作组织(OECD)于1982年颁布了化学物管理法,提出了一整套毒理实验指南﹑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和化学物投放市场前申报毒性资料的最低限度。
畜牧兽医类-动物毒理资料
毒理学第一章绪论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以及两者直降的相互作用的学科,为保护生物体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了依据。
毒理学的任务:1、化学结构与毒性作用关系2、毒物动力学3、中毒机理和中毒诊断4、化学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卫生标准制定5、生态都行的研究与评估第二章动物毒理学的基本概念1、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对活的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
2、毒素:是由活的机体产生,切化学结构上位完全清楚地一类特殊物质。
3、毒性:是指外援化学物对机体的易感部位引起有害生物学作用的能力。
化学物的毒性大小是相对的,既只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水平,所有的化学物均具有毒性而低于某一剂量时,又都不具有毒性。
接触条件对化学物毒性的影响:1、染毒途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经口注射>经皮染毒2、染毒时间3、染毒频率4、染毒期限急性、亚急性或蓄积性、亚慢性和慢性4、危险性:表示化学物对机体引起有害生物学作用的可能性大小。
是指外源化学物在特定的接触条件下,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可能性的定量估计。
(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大和危险性大小不是一个概念,毒性大,极小量致死,但是接触少,因而危险性大;毒性小,危险性也可能会大)。
5、安全性:安全性与危险性是相对的概念,理论上安全性是指无危险性(零危险度)或危险度可忽略的程度。
但是实际上不可能会存在绝对的无危险性。
6、致死剂量(LD):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一般用mg/kg表示。
7、绝对致死剂量(LD100):是指外源化学物引起的受试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如果降低此浓度,就会有动物存活。
8、最小致死剂量(MLD或LD01):指外源化学物使受试动物群体中个别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
9、最大耐受量(LD0):指外源化学物不引起受试动物死亡的最高剂量。
10、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给受试动物一次或者24h内多次染毒后引起半数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11、半数耐受量(Tlm):指水中受试化学物在规定的时间内有半数水生生物存活的浓度,单位为mg/l。
毒理学资料
毒理学资料解释毒理学资料包括化学毒物的急性毒性、刺激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致突变性、生殖毒性及致癌性。
急性毒性选用的急性毒性指标为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 ( LD50 或 LC50),即引起受试动物(大鼠rat小鼠mouse)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指使实验动物一次染毒后,在14天内有半数实验动物死亡所使用的毒物计量。
LD为Lethal dose(致死剂量)的缩写,标志数值:经口摄: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0mg/kg;经皮肤接触24h,LD50≤1000m g/kg;吸入粉尘、烟雾及蒸气半数致死浓度LC50≤10mg/L例如:LD50≤1000mg/kg就是说,人的重量70kg的话,摄入70g为中毒死掉1 剧毒品急性毒性为:经口LD50≤5mg/kg;经皮接触24h LD50≤40mg/kg;吸入1h LC50≤0.5mg/L。
2 有毒品急性毒性为:经口LD50:5 -50mg/kg;经皮接触24h LD50:40 - 200mg/kg;吸入1h LC50:0.5 - 2mg/L。
3.3 有害品急性毒性为:固体经口LD50:50 - 500mg/kg;液体经口LD50:50 - 2000mg/kg;经皮接触24h LD50:200 - 1000mg/kg;吸入1h LC50:210mg/L。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经亚急性和慢性染毒后的毒作用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所见。
刺激性为毒物对动物眼睛和皮肤的刺激性实验数据。
刺激强度分轻度、中度和重度。
致突变性以沙门氏菌回变试验(Ames试验)数据为主,适当收录大小鼠、人及其它试验数据。
生殖毒性以动物(尤其是大小鼠)吸入和口服的生殖毒性实验数据为主;均为最低中毒剂量或浓度(TDL0或TCL0)下的数据。
致癌性采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 (IARC) 专家小组的评定结论。
兽医毒理学讲义
兽医毒理学讲义目录第一章绪论···································································- 2 -第一节概论 ·································································- 2 -第二章毒物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3 -第一节毒物的生物膜转运 ···············································- 3 -第三章毒作用···································································- 7 -第一节毒作用的分类 ·····················································- 7 -第二节毒作用机理 ························································- 7 -第三节影响毒作用的因素 ·············································- 12 -第四章动物性食品中兽药及化学物残留································- 14 -第一节概述······························································- 14 -第五章毒理学的研究与方法···············································- 15 -第六章外来化学物的安全性···············································- 18 -第一节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 18 -第二节兽药临床前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指导原则···········- 21 -附:名词解释 ··································································- 23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论一、毒理学的目的其目的在于评价工业化学物,环境污染物和其它的物质对人、畜所致的危害。
(完整word版)(整理)动物毒理学资料.
(完整word版)(整理)动物毒理学资料.一、选择题:A型题: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需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并写在上面相应题号的相应空格内。
1、下列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的是 CA.CO B.KNC C.NaNO2 D.NaCl E.Cl22、下列属特殊毒性的是CA.蓄积性毒性 B.急性毒性 C.致癌性 D.慢性毒性 E.亚慢性毒性3、小鼠一次灌胃的最大体积是DA.0.5ml B.1ml C.1.5ml D.2ml E.2.5ml4、在众多毒性参数中,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的依据是DA.半数致死量B.半数耐受量C.阈剂量D.最大无作用剂量E.最大耐受量5、世界卫生组织的英文缩写是BA.FDA B.WHO C.FAO D.IPE E.IARC6、下列化学物在致畸试验中不能作为阳性对照物的是AA.维生素A B.环磷酰胺 C.五氯酚钠 D.乙酰水杨酸 E.敌枯双7、蓄积毒性作用观察的效应指标是A.肿瘤 B.中毒 C.死亡 D.畸胎 E.微核8、DDT、六六六、多氯联苯等有机氯农药在体内的贮存库是 DA.肝脏 B.心脏 C.肾脏 D.脂肪组织 E.神经组织9、下列禁用于食品动物的药物是CA.链霉素 B.青霉素 C.克伦特罗 D.喹乙醇 E.土霉素10、有机磷酸酯类根据小鼠的LD50值进行分类,下列为高毒类的是C A.敌百虫 B.3911 C.乐果 D.敌敌畏 E.皮蝇磷11、引起水俣病的毒物是A.砷 B.汞 C.甲基汞 D.铅 E.氟12、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同剂量的同一种化学物以不同的途径染毒,相对而言引起毒性最小的染毒途径是EA.腹腔注射 B.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 D.经口 E.经皮13、下列化学致癌物攻击DNA分子的主要部位是A.腺嘌呤碱基 B.鸟嘌呤碱基 C.胞嘧啶碱基 D.胸腺嘧啶碱基E.尿嘧啶碱基14、影响化学毒物在膜两侧转运的最主要因素是AA.脂水分配系数B.分子量C.分子离解度D.体液pH E.膜两侧的浓度差15、下列为N-亚硝基化合物在体内合成的最佳场所的是EA.胃 B.肠 C.膀胱 D.口腔 E.肝脏16、LD50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A.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B.1/LD50与毒性大小成反比C.LD50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D.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反比E.LD50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17、下列不是有毒元素的是A.Cd B.Hg C.Pb D.As E.Fe18、下列不是N-亚硝基化合物与BaP共有的致癌特点的是A.致癌面广 B.靶器官多 C.发现最早 D.可通过多种途径吸收致癌E.可经胎盘对子代产生致癌性19、下列可引发工人出现疼痛病的是A.Cr B.Cd C.Cu D.Pb E.As20、下列化合物之间致癌性比较描述正确的是A.AFT<亚硝胺 B.AFT>亚硝胺 C.AFT<aft<="" p="">、下列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最佳场所的是A.肝脏 B.胃 C.口腔 D.膀胱 E.直肠、下列属一般毒性的是A.蓄积性毒性 B.遗传毒性 C.致癌性 D.免疫毒性 E.神经毒性、急性毒性实验中测定敌百虫LD50常用的染毒方法是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灌胃 E.腹腔注射、下列属于毒物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的是A.羟化 B.结合 C.氧化 D.水解 E.还原、下列毒物动力学参数表示毒物消除特点的是A.AUC B.F C.t1/2 D.C m E.V d、下列可以用于致畸试验阳性对照物的是A.左旋咪唑 B.环磷酰胺 C.二噁英 D.乙酰水杨酸 E.以上均可、下列为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依据的毒性参数是A.LD50 B.ED50 C.LD0 D.ED0 E.LD100、大多数农药在体内最易蓄积的器官组织是A.肝脏 B.心脏 C.肾脏 D.脂肪组织 E.神经组织、下列禁用于食品动物的药物是A.链霉素 B.青霉素 C.克伦特罗 D.喹乙醇 E.土霉素、检测新兽药是否具有致突变性必做的体外试验是A.Ames试验 B.显性致死性试验 C.MNT D.细胞遗传学试验E.SLRL、在众多毒性参数中,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的依据是A.半数致死量B.半数耐受量C.阈剂量D.最大无作用剂量E.最大耐受量、小鼠一次灌胃染毒的体积是A.0.2ml/10g B.0.5ml/10g C.0.6ml/10g D.0.8ml/10g E.1ml/10g、下列为ADI常用计算公式的是A.NOEL/10 B.NOEL/20 C.NOEL/50 D.NOEL/100 E.NOEL/1000、用大鼠进行慢性毒性的试验的期限是A.7d B.14d C.3个月 D.18个月 E.24个月、下列不属于发育毒性表现的是A.死胎 B.精子畸形 C.畸胎 D.生长迟缓 E.免疫功能降低、一般认为DNA分子中最易受化学致癌物攻击的碱基是A.腺嘌呤 B.胞嘧啶 C.鸟嘌呤 D.胸腺嘧啶 E.尿嘧啶、下列代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是A.WHO B.FDA C.FAO D.IPE E.IARC、下列为AFT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是A.肾脏 B.肝脏 C.神经 D.心脏 E.免疫器官、下列金属间有协同作用的是A.汞与镉 B.汞与锌 C.汞与铅 D.锌与镉 E.铁与铅、凡属我国首创、产量较大、使用面广、接触机会较多、或化学结构提示有慢性毒性和/或致癌作用可能者,必须进行___阶段的试验。
(整理)动物毒理学资料.
一、选择题:A型题: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需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并写在上面相应题号的相应空格内。
1、下列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的是 CA.CO B.KNC C.NaNO2 D.NaCl E.Cl22、下列属特殊毒性的是CA.蓄积性毒性 B.急性毒性 C.致癌性 D.慢性毒性 E.亚慢性毒性3、小鼠一次灌胃的最大体积是DA.0.5ml B.1ml C.1.5ml D.2ml E.2.5ml4、在众多毒性参数中,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的依据是DA.半数致死量 B.半数耐受量 C.阈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E.最大耐受量5、世界卫生组织的英文缩写是BA.FDA B.WHO C.FAO D.IPE E.IARC6、下列化学物在致畸试验中不能作为阳性对照物的是AA.维生素A B.环磷酰胺 C.五氯酚钠 D.乙酰水杨酸 E.敌枯双7、蓄积毒性作用观察的效应指标是A.肿瘤 B.中毒 C.死亡 D.畸胎 E.微核8、DDT、六六六、多氯联苯等有机氯农药在体内的贮存库是 DA.肝脏 B.心脏 C.肾脏 D.脂肪组织 E.神经组织9、下列禁用于食品动物的药物是CA.链霉素 B.青霉素 C.克伦特罗 D.喹乙醇 E.土霉素10、有机磷酸酯类根据小鼠的LD50值进行分类,下列为高毒类的是CA.敌百虫 B.3911 C.乐果 D.敌敌畏 E.皮蝇磷11、引起水俣病的毒物是A.砷 B.汞 C.甲基汞 D.铅 E.氟12、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同剂量的同一种化学物以不同的途径染毒,相对而言引起毒性最小的染毒途径是EA.腹腔注射 B.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 D.经口 E.经皮13、下列化学致癌物攻击DNA分子的主要部位是A.腺嘌呤碱基 B.鸟嘌呤碱基 C.胞嘧啶碱基 D.胸腺嘧啶碱基 E.尿嘧啶碱基14、影响化学毒物在膜两侧转运的最主要因素是AA.脂水分配系数 B.分子量 C.分子离解度 D.体液pH E.膜两侧的浓度差15、下列为N-亚硝基化合物在体内合成的最佳场所的是EA.胃 B.肠 C.膀胱 D.口腔 E.肝脏16、LD50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A.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B.1/LD50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C.LD50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 D.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E.LD50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17、下列不是有毒元素的是A.Cd B.Hg C.Pb D.As E.Fe18、下列不是N-亚硝基化合物与BaP共有的致癌特点的是A.致癌面广 B.靶器官多 C.发现最早 D.可通过多种途径吸收致癌E.可经胎盘对子代产生致癌性19、下列可引发工人出现疼痛病的是A.Cr B.Cd C.Cu D.Pb E.As20、下列化合物之间致癌性比较描述正确的是A.AFT<亚硝胺 B.AFT>亚硝胺 C.AFT<BaP D.亚硝胺<BaP E.二噁英<AFT、下列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最佳场所的是A.肝脏 B.胃 C.口腔 D.膀胱 E.直肠、下列属一般毒性的是A.蓄积性毒性 B.遗传毒性 C.致癌性 D.免疫毒性 E.神经毒性、急性毒性实验中测定敌百虫LD50常用的染毒方法是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灌胃 E.腹腔注射、下列属于毒物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的是A.羟化 B.结合 C.氧化 D.水解 E.还原、下列毒物动力学参数表示毒物消除特点的是A.AUC B.F C.t1/2 D.C m E.V d、下列可以用于致畸试验阳性对照物的是A.左旋咪唑 B.环磷酰胺 C.二噁英 D.乙酰水杨酸 E.以上均可、下列为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依据的毒性参数是A.LD50 B.ED50 C.LD0 D.ED0 E.LD100、大多数农药在体内最易蓄积的器官组织是A.肝脏 B.心脏 C.肾脏 D.脂肪组织 E.神经组织、下列禁用于食品动物的药物是A.链霉素 B.青霉素 C.克伦特罗 D.喹乙醇 E.土霉素、检测新兽药是否具有致突变性必做的体外试验是A.Ames试验 B.显性致死性试验 C.MNT D.细胞遗传学试验 E.SLRL、在众多毒性参数中,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的依据是A.半数致死量 B.半数耐受量 C.阈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E.最大耐受量、小鼠一次灌胃染毒的体积是A.0.2ml/10g B.0.5ml/10g C.0.6ml/10g D.0.8ml/10g E.1ml/10g、下列为ADI常用计算公式的是A.NOEL/10 B.NOEL/20 C.NOEL/50 D.NOEL/100 E.NOEL/1000、用大鼠进行慢性毒性的试验的期限是A.7d B.14d C.3个月 D.18个月 E.24个月、下列不属于发育毒性表现的是A.死胎 B.精子畸形 C.畸胎 D.生长迟缓 E.免疫功能降低、一般认为DNA分子中最易受化学致癌物攻击的碱基是A.腺嘌呤 B.胞嘧啶 C.鸟嘌呤 D.胸腺嘧啶 E.尿嘧啶、下列代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是A.WHO B.FDA C.FAO D.IPE E.IARC、下列为AFT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是A.肾脏 B.肝脏 C.神经 D.心脏 E.免疫器官、下列金属间有协同作用的是A.汞与镉 B.汞与锌 C.汞与铅 D.锌与镉 E.铁与铅、凡属我国首创、产量较大、使用面广、接触机会较多、或化学结构提示有慢性毒性和/或致癌作用可能者,必须进行___阶段的试验。
毒理学整理资料(绝对给力)
第一章绪论1.环境毒理学: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动物一般为哺乳动物。
(一)体内试验:亦称整体试验,是利用整体动物进行的试验。
按染毒的持续时间不同而分为急性(一次染毒或24h内重复染毒的毒性实验研究)、亚急性(1-3个月)和慢性毒性实验(一般6个月以上到终生染毒)。
(二)体外试验:根据选用生物试验对象分为:1.微生物试验;2.哺乳动物体外试验(器官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3.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人)第二章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1.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被称之为污染物的迁移(位置)和转化(形态),也可称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或环境转归。
2.污染物的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
结果导致局部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综合毒性的强度发生变化,引起污染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污染物浓度的降低或增高,污染物所处的局部条件重新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
3.迁移方式三种类型:机械性迁移、物理-化学性迁移和生物性迁移。
4.生物性迁移:污染物通过生物体的吸附、吸收、代谢、死亡等过程而发生的迁移。
5.三种类型:(一)生物浓缩:又称生物富集,生物体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
出现生物体中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浓缩程度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BCF=环境中该污染物的浓度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二)生物积累:生物个体随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而是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
生物积累的程度可用生物积累系数表示:BAF=染物的浓度较前阶段体内蓄积该污同一生物个体生长发育物的浓度较后阶段体内蓄积污染某一生物个体生长发育(mg/kg )(三)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某种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动物毒理学
动物毒理学拮抗作用:2种或2种以上的化学毒物对机体的交互作用小于各化学毒物作用之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指某种外源化学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对机体产生不良效应的最高剂量生物转化:指化学毒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机体后,经多种酶催化而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病形成一些分解产物或衍生物危险度评定:以定量的概念,在人类接触环境危害因素后,对健康的潜在损害的程度进行估测或鉴定致畸指数:是评价外来化合物致畸强度的一种参考指标一级速率过程:外来化学物在体内速率过程变化与浓度成正比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其改变的基础是DNA链的断裂外源化学物: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化学致癌作用:指化学物质引起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肿瘤的过程脂水分配系数:化学毒物在脂相和水相中的相对溶解能力毒物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化学毒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过程及其量规律的科学毒效应:在毒理学研究中,外源化学物与动物机体接触后引起的有害生物学改变急性毒性:人或动物一次或于24h之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阈值: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的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机体产生不良效应的最低值发育毒性:指在到达成年之前诱发的任何有害影响,包括在胚胎期和胎儿期诱发或显示的影响,以及出生后诱发或显示的影响,即对出生前的胚胎、胎儿以及出生后的幼子的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蓄积系数:当外源化学物反复多次与机体接触,化学物吸收进入体内的速度或数量超过代谢转化和排泄的速度或数量时,化学物或其代谢物在体内的浓度或量将逐渐增加并贮留毒理学:外来化学物对机体的损伤及作用机理的科学诱导作用:凡能使一种酶活性增强或含量增多及催化反应速度加速的现象独立作用:两种药物同时进入机体,所作用的靶器官和靶细胞不同,所表现的毒力效应不能叠加,称为独立作用。
动物毒理学复习资料
1,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的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的变化的一门学科。
2,疾病: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环境适应能力下降、动物生产力降低。
3:疾病的分类:①按经过分: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②按发生原因分: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
4;疾病的四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5;病理性死亡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频死期;相对死亡;真死。
6;疾病发生的外因:生物性致病因素;化学性致病因素;物理性质病因素;机械致病因素和营养型致病性因素。
各特点:生物性致病因素特点①选择性,②损伤作用,③引起疾病有一定的特异性,④侵入机体后,作用于整个疾病过程,引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
化学性致病因素特点:①选择性,②致病性常发生改变,③有短暂的潜伏期。
机械致病因素:①对组织的作用不具选择性,②无潜伏期及前期期,③不参与疾病的进一步发展,④机械力的强度性质决定损伤的性质、程度、后果。
物理性质病因素包括:高温、低温、电流、电离辐射、低气压及噪声。
疾病发生的内因:机体的反应性、机体的防御能力、遗传因素。
7;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①致病因素对机体的直接作用;②致病因素对体液的作用;③神经系统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④细胞和分子作用。
8;充血:某器官或局部组织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可分为动脉型充血和静脉性充血。
9;充血的病理变化;眼观:充血组织色泽鲜红,体积轻度增大,代谢旺盛,温度升高,机能增强,位于体表时血管有明显的搏动性。
镜检: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内充满红细胞。
10;静脉性充学(淤血):由于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血管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
11;淤血的原因:局部淤血(静脉受压、静脉管腔受阻);全身性淤血。
淤血的病理变化;眼观:淤血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淤血局部温度降低,代谢机能减弱。
毒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动物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性作用一﹑毒物及其分类1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对活的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toxicant or poison)。
其能与机体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毒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非毒物之间并无绝对界限。
以马杜霉素为例,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浓度为5㎎/㎏的条件下,能预防雏鸡的球虫病,是药物;而当其在饲料中的浓度达到6㎎/㎏时,就会抑制鸡的生长;当达到9~10㎎/㎏就会引起中毒,就成为了毒物。
要区分一种外源化学物是有毒或者无毒,主要决定于机体与之接触的剂量与途径。
正如毒理学家Paracelsus所说:“物质本身并非毒物,只有在一定剂量下才变成毒物;毒物与药物只是剂量的不同”。
2 毒素毒素 (toxin) 是一类特殊的毒物,是由活的机体产生的,其化学结构尚不完全清楚。
毒素根据其来源分为植物毒素 (phytotoxin) ﹑动物毒素 (zootoxin) ﹑霉菌毒素(mycotoxin) 和细菌毒素 (bacterial toxin) 等;细菌毒素又可分为内毒素 (endotoxin) 和外毒素 (exotoxin) 。
凡是通过叮咬(如蛇﹑蚊子)或蛰刺(如蜂类)传播的动物毒素为毒液 (venom) 。
一种毒素在确定其化学结构和阐明其特性后,往往按它的化学结构重新命名。
3 毒物的分类据估计,全世界登记有化学结构的化学物有500多万种,且每年还有1000多种新的化学物投入市场。
目前人们经常接触和使用的化学物有6万~7万种。
这些化学物根据其用途和分布范围可分为:(1)与工业化学物生产有关的毒物包括生产原料﹑辅料,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副产品﹑杂质﹑废弃物和产成品等。
(2)与食品或饲料有关的毒物包括各种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着色剂﹑调味剂﹑防霉剂和防腐剂以及食品和饲料变质后产生的毒素等。
第13章 兽医毒理学的一般知识
复习思考题
1.兽医毒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药物及化学物 质在食品动物体内的残留原因、对人类的危害 及防控措施有哪些? 2.简述动物中毒的原因和毒物的毒性作用机理。 3.进行毒理学安全试验有何意义?有哪些毒性试 验?各毒性试验有何目的?
毒物分类
按中毒动物的体内外来源 按伤害动物主要组织器官 按毒物作用的性质 按毒物的毒性
毒物的毒性作用机理
• • • • • • • • • 组织结构的损伤。 阻止氧的吸收、转运和利用。 影响酶的活性。 与机体内活性物质产生颉颃作用。 影响机体的代谢。 影响免疫功能。 致敏作用。 破坏遗传信息,致畸、致突变。 致癌作用。
【毒素】 由生物体产生的一类有毒物质 称为毒素。包括植物毒素、细菌毒素、 真菌毒素、动物毒素(蛇毒、蜂毒)。
内毒素 外毒素
内毒素产生及释放
外毒素产生及释放
兽医毒理学的常用术语
最大耐受量(LD0) 绝对致死量(LD100) 半数致死量(LD50) 最小致死量(MLD)
最高无毒剂量(ED0)
兽医毒理学研究的内容
毒物及其对动物的毒性 毒物引起动物中毒的原因、表现、发病规律 动物中毒病的诊断技术与毒物检验技术、防 治措施 毒物、药物和化学药品等在食用动物组织中 的残留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中毒原因
自然因素引起的中毒:有毒矿物、有 毒植物、有毒动物叮咬 人为因素引起的中毒 :饲料存放不 当,用药不当、工业。 长期使用亚治疗剂量的药物。 使用违禁药物。 不遵守休药期。 使用药物掩饰动物疾病。 药物及化学物质管理不当。 滥用药物。
毒 理 学 安 全 试 验
为评价药物及 化学物质的安 全而进行的各 种毒性试验, 称安全试验。
• • • • • • • •
动物中毒病及毒理学
动物中毒病及毒理学第一章绪论1、动物中毒病及毒理学:是研究中毒病的病因、流行规律、发病机理、病理学转变、诊断、医治、预防及毒物与动物机体之间彼此作用的科学。
2、栎树叶中毒、紫茎泽兰中毒和疯草中毒,是我国的“三大毒草灾害”。
3、药理学着重研究化学物防治疾病的作用和有效剂量,而毒理学着重探讨化学物对生物体的危害和避免发生危害的平安量。
第二章动物毒理学基础1、毒物:在必然条件下,必然量的某种物质进入机体后,由于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在组织器官内发生化学或物理学化学的作用,引发机体性能性或器质性的病理转变,乃至造成死亡,此种物质称为毒物。
2、适量的维生素A能预防夜盲症,过量那么会引发严峻的胃肠扰乱(神经调剂障碍)。
3、中毒:有毒物质通过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进入机体,与机体彼此作用,引发机体组织器官产生一系列病理进程,乃至死亡,称为中毒。
中毒病:由毒物所引发的疾病。
中毒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4、毒性:即毒力,是指某种毒物对有机体损害的能力,反映毒物剂量与机体反映之间的关系。
引发机体某种有害反映的剂量是衡量毒物毒性的指标。
5、毒作用:是指毒物对动物有机体的生物学损害作用。
即动物中毒时所发生的异样病理现象。
毒作用明确分为效应和反映两种概念。
效应仅对个体而言,但反映那么涉及群体。
效应,指机体在接触必然量的化学物后所引发的生物学转变。
可用测定数值来表示,故也称为量效应。
反映,指在接触必然量化学物的群体中,表现某种效应并达到必然强度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6、致死量(LD),致死浓度(LC)LD100绝对致死量:即能引发全组实验动物全数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LD50 半数致死量:即便全群实验动物的一半死亡的剂量或浓度,由多组动物实验所得的结果(数据)经统计处置而得来,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MLD最小致死量:能引发实验组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LD0 最大耐受量:即便全组实验动物全数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在实际工作中,一样均以LD50来表示毒物的毒性。
兽医毒理学-07第七章 动物毒素毒理
三、症状
家畜蜂螫伤多发生在头部。病初螫伤部及周围皮下组 织迅速出现热痛及肿胀,针刺肿胀部位流出黄红色渗 出液。由于鼻唇肿胀,呈吸气性呼吸困难,流涎,采 食、咀嚼障碍;由于上下眼睑肿胀,闭合难睁。同时 病畜兴奋,体温升高。病程中有的出现荨麻疹。后期
或重病例,发生溶血,结膜苍白黄染,严重贫血,出 现血红蛋白尿,血压下降。甚至出现神经症状,步态
一、概念
毒腺:毒蛇的毒腺位于头部两侧的口角上方,它的形
状、大小随蛇的种类而异。当毒蛇咬动物时,由于张 口而使上跨肌肉收缩压迫毒腺排出毒液,通过牙管或 牙沟注入动物体而发挥毒性作用。
一、概念
习性:喜欢气候温和、隐蔽的地方,常居住在灌木丛、
山坡、杂草丛、溪旁和乱石堆等穴洞而又有蛙、鼠、蜥
蜴、昆虫和鱼等“猎物”的地方。有些毒蛇还能爬到树 上捕捉食物,活动地点随气候变化而改变。炎热夏季, 多在荫凉处活动;寒冷季节,多在向阳地带活动。海蛇 只活动在沿海海水里。 在南方,蛇的活动期在 4~11月间,以7~9月最为活跃。 蛇咬伤中毒常发生在蛇类刚出洞和将要进入冬眠前两个 时期。一天之内白天和晚上都有活动,但在闷热的天气 时活动更多。如五步蛇喜欢在雷雨前后出来活动。
三、毒理
心脏毒素:已分离提纯近10种,均属细胞膜活性多
肽,能使心肌细胞发生持久性去极化,使心肌肿胀, 变性,出血,坏死,引起心力衰竭,房性或室性过
早搏动,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抖,甚
至心跳骤停等。 细胞毒素(坏死毒素):目前已分离提纯20余种, 能使组织细胞坏死或溶解,对血管内皮细胞、横纹 肌细胞或肾小管细胞有不同的选择性损伤作用 。
五、诊断
有毒蛇咬伤史,伤口有毒牙痕,有局部和全身症状,
动物毒理学
动物毒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毒物: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给予时就能对机体造成损害的物质。
一定条件包括:毒物本身毒性、机体的生化代谢和机能状态、给予毒物的剂量、给药方式等。
毒性:指毒物引起机体损害的能力。
能力大的毒性大,能力小的毒性小。
毒理学:研究毒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毒病:指机体与毒物接触后引起的疾病称为中毒病。
绝对致死量(LD100):能引起一群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一群动物半数死亡的最低剂量。
LD50衡量毒物毒性大小的依据,LD50越大,毒物毒性越小。
最小致死量(MLD):使一群动物虽然发生严重中毒但全部存活,无一死亡的最高剂量。
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根据目前认识水平,用最灵敏的实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最小有作用量:对机体开始产生毒性作用的最低剂量,又称中毒阈剂量。
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指人类终身每日摄入该物质后而对机体不产生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以人体每公斤体重的该物质摄入量[mg/(kg·bw)]表示。
内在活性:能干扰机体组织、生理、生化代谢过程的特性。
肝肠循环:甲基汞在肝脏中代谢,代谢物和原形随胆汁进入肠道,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一部分被肠道黏膜重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再次进行以上的循环过程。
迟发性神经毒作用:动物发生急性中毒症状已治愈1~2周或数周,又出现一种肌肉无力、麻痹、共济失调、食欲丧失等中毒症状,此种神经症状在摄入有机磷农药8天之内一般不会出现,故称迟发性神经毒作用。
二、填空及简答题1、毒理学研究范围⑴、毒物来源、化学结构、理化性质⑵、毒性,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⑶、毒物动力学,毒物的生物转化⑷、中毒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⑸、中毒的诊断,毒物检验方法⑹、中毒的治疗及预防2、毒理学研究方法:⑴、动物毒性试验⑵、毒物检验⑶、群体调查3、畜禽中毒分类⑴、饲料中毒⑵、霉菌毒素中毒⑶、有毒植物中毒⑷、农药、化肥、杀鼠药中毒⑸、金属毒物及微量元素中毒⑹、动物毒中毒4、中毒病的诊断⑴、临床诊断:了解情况,临床症状检查⑵、病理剖检:体表→血液→皮下脂肪→肌肉→骨骼→体腔→内脏器官,尤其是消化器官⑶、毒物检验:可疑的饲料、饮水、呕吐物、胃肠内容物、血尿、粪便⑷、动物试验⑸、防治试验:预防试验、治疗试验5、中毒病的治疗原则⑴、使动物脱离有毒环境,阻止毒物继续侵入⑵、尽快排除体内未吸收的毒物:①、催吐②、洗胃③、导泻④、灌肠⑶、破坏和阻止毒物吸收:吸附剂,沉淀剂,粘浆剂,络合剂⑷、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①、输液②、利尿③、放血,输血⑸、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6、畜禽群体中发生中毒时表现特点⑴、疾病发生与摄入某种饲料、饮水有关⑵、病畜主要症状一致⑶、此病无传染性7、动物毒理学试验方法⑴、急性毒性试验⑵、亚急性毒性试验⑶、慢性毒性试验⑷、蓄积性毒性试验⑸、代谢试验⑹、繁殖试验⑺、致癌试验⑻、致畸试验⑼、致突变试验8、试验动物和试验毒物准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毒理学资料
第一节概述动物毒理学:是现代兽医学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动物毒理学是研究各种毒物的来源、种类、性质及其对动物的毒性、毒理和引起动物中毒途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的科学。
(二)动物毒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毒物及其对动物的毒性。
包括种类、分类、一般性质、毒性作用及中毒机理。
研究中毒病流行病学特点。
毒物引起中毒的原因、发病规律、区域性生态环境恶化与中毒。
研究毒物动力学。
毒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及生物转化过程;毒物的靶器官、受体和酶的关系;毒物与动物品种关系以及毒物与剂量的关系等。
研究动物中毒病的诊断与毒物检验技术。
包括中毒的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组织学乃至电子显微镜下亚细胞水平上的变化特点,毒物的定性定量分析,中毒动物生物材料中毒物分析方法等。
研究食用动物组织中有毒物质、药物和化学药品的残留,确定休药期和允许残留量,对食用动物的评价以及动物废弃物的再利用等。
研究安全试验及饲料添加剂,药物安全性的毒理学评价。
包括安全试验设计,急性、亚急性、慢性、蓄积性毒性试验,繁殖试验和致畸、致突变、致癌试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广义的动物毒物学还研究植物毒素(如蓖麻毒素等)、动物毒素(如蛇毒、蝎毒及海洋动物毒素)和微生物毒素(包括细菌、真菌毒素)及其开发利用的途径。
研究动物中毒的治疗与预防。
包括一般治疗技术和特殊解毒技术,一般预防方法和生态工程,环境治理技术以及毒物管理二、毒物及其毒性毒物与中毒1、poisons;toxicants;toxic agents)一般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某种物质进入机体后,由于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在组织器官内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的作用,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甚至造成死亡,此种物质称为毒物。
关于“毒物”一词,历史上许多毒物学家企图对毒物作出恰当的定义,结果只是在语言上的推敲而不是在毒物学上的实际描述,这是因为各种“毒物”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毒物事实上,一种物质是否有毒,不仅取决于毒物本身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还取决于动物接受这种物质的数量、途径、次数以及动物的种类和机体状况等。
毒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
1.植物凝集素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哪方面?中毒作用机理?答:植物凝集素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和小肠细胞表面的特定部分发生结合作用,此结合可对肠细胞的生理功能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损害胃肠细胞从胃肠道中吸收蛋白质、糖类等营养成分,从而导致营养素缺乏,生长抑制,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植物凝集素的致中毒机理:①对小肠结构的破坏对小肠结构的破坏:微绒毛萎缩,上皮细胞的生存发育能力降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降低;②对小肠功能的影响:凝集素本身容易被酶作用而降解,凝集素可以和胃肠道细胞广泛结合,减少了一些消化蛋白酶的作用机会;③对肠道菌群的作用:植物凝集素能刺激小肠内细菌的大量增加,使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遭到破坏;④对胰腺的影响:刺激胰腺的增生。
⑤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引起过敏反应,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清蛋白流失增加导致抗体流失,从而机体免疫力降低。
2.简述氢氰酸致毒的机理答:氢氰酸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进入组织细胞,并通过细胞膜进入线粒体。
氰化物通过与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离子结合,导致细胞的呼吸链中断,造成组织缺氧,体内的二氧化碳和乳酸量增高,机体陷入内窒息状态。
同时,氢氰酸还能作用于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使之麻痹,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简述河豚鱼毒素的中毒机制答:河豚毒素是毒性极强的非蛋白质、高活性的神经性毒素,毒素进入机体,抵达运动神经元,与Na+通道相互作用,可阻碍细胞膜对Na+的透过性,阻止Na+进入细胞内,使神经轴索透过钠离子的作用发生障碍 (导致细胞膜去极化),从而阻断了神经兴奋的传导,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呈麻痹状态,先是感觉神经,后是运动神经。
并使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河豚毒素还能明显地抑制呼吸中枢,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4、黄曲霉毒素在体内的生物转化途径和中毒机理.答:(1)黄曲霉在体内的生物转化途径为:黄曲霉毒素B1在体内的代谢主要是在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作用下进行羟化、脱甲基及环氧化反应,主要代谢产物为AFM1、AFP1和AFB1-2,3-环氧化物。
毒理学资料
毒理学资料解释毒理学资料包括化学毒物的急性毒性、刺激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致突变性、生殖毒性及致癌性。
急性毒性选用的急性毒性指标为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 ( LD50 或 LC50),即引起受试动物(大鼠rat小鼠mouse)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指使实验动物一次染毒后,在14天内有半数实验动物死亡所使用的毒物计量。
LD为Lethal dose(致死剂量)的缩写,标志数值:经口摄: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0mg/kg;经皮肤接触24h,LD50≤1000m g/kg;吸入粉尘、烟雾及蒸气半数致死浓度LC50≤10mg/L例如:LD50≤1000mg/kg就是说,人的重量70kg的话,摄入70g为中毒死掉1 剧毒品急性毒性为:经口LD50≤5mg/kg;经皮接触24h LD50≤40mg/kg;吸入1h LC50≤0.5mg/L。
2 有毒品急性毒性为:经口LD50:5 -50mg/kg;经皮接触24h LD50:40 - 200mg/kg;吸入1h LC50:0.5 - 2mg/L。
3.3 有害品急性毒性为:固体经口LD50:50 - 500mg/kg;液体经口LD50:50 - 2000mg/kg;经皮接触24h LD50:200 - 1000mg/kg;吸入1h LC50:210mg/L。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经亚急性和慢性染毒后的毒作用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所见。
刺激性为毒物对动物眼睛和皮肤的刺激性实验数据。
刺激强度分轻度、中度和重度。
致突变性以沙门氏菌回变试验(Ames试验)数据为主,适当收录大小鼠、人及其它试验数据。
生殖毒性以动物(尤其是大小鼠)吸入和口服的生殖毒性实验数据为主;均为最低中毒剂量或浓度(TDL0或TCL0)下的数据。
致癌性采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 (IARC) 专家小组的评定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一、选择题:A型题: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需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并写在上面相应题号的相应空格内。
1、下列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的是 CA.CO B.KNC C.NaNO D.NaCl E.Cl2 22、下列属特殊毒性的是CA.蓄积性毒性 B.急性毒性 C.致癌性 D.慢性毒性 E.亚慢性毒性3、小鼠一次灌胃的最大体积是DA.0.5ml B.1ml C.1.5ml D.2ml E.2.5ml4、在众多毒性参数中,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的依据是DA.半数致死量 B.半数耐受量 C.阈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E.最大耐受量5、世界卫生组织的英文缩写是BA.FDA B.WHO C.FAO D.IPE E.IARC6、下列化学物在致畸试验中不能作为阳性对照物的是AA.维生素A B.环磷酰胺 C.五氯酚钠 D.乙酰水杨酸 E.敌枯双7、蓄积毒性作用观察的效应指标是A.肿瘤 B.中毒 C.死亡 D.畸胎 E.微核8、DDT、六六六、多氯联苯等有机氯农药在体内的贮存库是 DA.肝脏 B.心脏 C.肾脏 D.脂肪组织 E.神经组织9、下列禁用于食品动物的药物是CA.链霉素 B.青霉素 C.克伦特罗 D.喹乙醇 E.土霉素10、有机磷酸酯类根据小鼠的LD值进行分类,下列为高毒类的是C 50A.敌百虫 B.3911 C.乐果 D.敌敌畏 E.皮蝇磷11、引起水俣病的毒物是A.砷 B.汞 C.甲基汞 D.铅 E.氟12、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同剂量的同一种化学物以不同的途径染毒,相对而言引起毒性最小的染毒途径是EA.腹腔注射 B.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 D.经口 E.经皮13、下列化学致癌物攻击DNA分子的主要部位是A.腺嘌呤碱基 B.鸟嘌呤碱基 C.胞嘧啶碱基 D.胸腺嘧啶碱基 E.尿嘧啶碱基14、影响化学毒物在膜两侧转运的最主要因素是AA.脂水分配系数 B.分子量 C.分子离解度 D.体液pH E.膜两侧的浓度差15、下列为N-亚硝基化合物在体内合成的最佳场所的是EA.胃 B.肠 C.膀胱 D.口腔 E.肝脏16、LD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50A.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B.1/LD50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C.LD50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 D.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E.LD50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17、下列不是有毒元素的是A.Cd B.Hg C.Pb D.As E.Fe18、下列不是N-亚硝基化合物与BaP共有的致癌特点的是精品文档.精品文档A.致癌面广 B.靶器官多 C.发现最早 D.可通过多种途径吸收致癌E.可经胎盘对子代产生致癌性19、下列可引发工人出现疼痛病的是A.Cr B.Cd C.Cu D.Pb E.As20、下列化合物之间致癌性比较描述正确的是A.AFT<亚硝胺 B.AFT>亚硝胺 C.AFT<BaP D.亚硝胺<BaP E.二噁英<AFT 、下列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最佳场所的是A.肝脏 B.胃 C.口腔 D.膀胱 E.直肠、下列属一般毒性的是A.蓄积性毒性 B.遗传毒性 C.致癌性 D.免疫毒性 E.神经毒性、急性毒性实验中测定敌百虫LD常用的染毒方法是50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C.皮下注射 D.灌胃 E.腹腔注射、下列属于毒物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的是A.羟化 B.结合 C.氧化 D.水解 E.还原、下列毒物动力学参数表示毒物消除特点的是A.AUC B.F C.t D.C E.V d1/2m、下列可以用于致畸试验阳性对照物的是A.左旋咪唑 B.环磷酰胺 C.二噁英 D.乙酰水杨酸 E.以上均可、下列为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依据的毒性参数是A.LD B.ED C.LD D.ED E.LD 100005050、大多数农药在体内最易蓄积的器官组织是A.肝脏 B.心脏 C.肾脏 D.脂肪组织 E.神经组织、下列禁用于食品动物的药物是A.链霉素 B.青霉素 C.克伦特罗 D.喹乙醇 E.土霉素、检测新兽药是否具有致突变性必做的体外试验是A.Ames试验 B.显性致死性试验 C.MNT D.细胞遗传学试验 E.SLRL 、在众多毒性参数中,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的依据是A.半数致死量 B.半数耐受量 C.阈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E.最大耐受量、小鼠一次灌胃染毒的体积是A.0.2ml/10g B.0.5ml/10g C.0.6ml/10g D.0.8ml/10gE.1ml/10g、下列为ADI常用计算公式的是A.NOEL/10 B.NOEL/20 C.NOEL/50 D.NOEL/100 E.NOEL/1000、用大鼠进行慢性毒性的试验的期限是A.7d B.14d C.3个月 D.18个月 E.24个月、下列不属于发育毒性表现的是A.死胎 B.精子畸形 C.畸胎 D.生长迟缓 E.免疫功能降低、一般认为DNA分子中最易受化学致癌物攻击的碱基是A.腺嘌呤 B.胞嘧啶 C.鸟嘌呤 D.胸腺嘧啶 E.尿嘧啶、下列代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是A.WHO B.FDA C.FAO D.IPE E.IARC、下列为AFT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是A.肾脏 B.肝脏 C.神经 D.心脏 E.免疫器官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下列金属间有协同作用的是A.汞与镉 B.汞与锌 C.汞与铅 D.锌与镉 E.铁与铅、凡属我国首创、产量较大、使用面广、接触机会较多、或化学结构提示有慢性毒性和/或致癌作用可能者,必须进行___阶段的试验。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E.第五阶段、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同剂量的同一种化学物以不同的途径染毒,相对而言引起毒性最大的染毒途径是A.腹腔注射 B.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 D.经口 E.经皮、下列哪个英文缩写代表国际抗癌联盟A.WHO B.FDA C.FAO D.IPE E.IARC、铅在体内的贮存库是A.血浆蛋白 B.肝脏 C.肾脏 D.脂肪组织 E.骨骼4、化学毒物吸收后主要的排泄途径是A.肾脏 B.肝脏 C.心脏 D.肺脏 E.脾脏、一般认为,致癌物攻击DNA分子中主要部位是A.戊糖 B.鸟嘌呤 C.腺嘌呤 D.胸腺嘧啶 E.胞嘧啶、急性毒性试验时,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是A.大鼠 B.小鼠 C.鸡 D.豚鼠 E.犬、在测定外源化学物注射染毒LD时,大鼠和小鼠等小动物至少要求每组雌雄各50A.3只B.4只 C.5只 D.7只 E.10只、目前国际上通常依据下列那个参数进行蓄积性分级A.LD(N) B.t C.蓄积系数K D.NOEL E.MTD 1/250、碱基转换的后果是出现A.同义密码 B.错义密码 C.终止密码 D.氨基酸改变 E.以上都对、当某一条染色体或染色单体发生两处断裂,其中间节段在旋转180°后再重接的现象称为A.缺失 B.倒位 C.重复 D.易位 E.插入、关于微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实质是DNA B.是丢失的染色体断片 C.存在于细胞核中 D.存在于细胞质中E.是丢失的染色体、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A.着床期 B.器官发生期 C.胎儿期 D.新生儿期 E.胚泡形成期、现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AFT)有20多种,下列AFT中致癌活性最强的是A.AFTB1 B.AFTB2 C.AFTG1 D.AFTM1 E.AFTP1、急性毒性试验属于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哪个阶段的试验项目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E.第五阶段、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原则是A.按一定顺序进行 B.最短的时间 C.最经济的办法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下列为亚慢性毒性试验获得的参数是A.LD B.LD C.MTD D.LD E.ED50 0150100、有机氯农药进入机体后主要蓄积的组织是A.脑 B.肝 C.脂肪 D.肾 E.心、下列为ADI常用计算公式的是A.NOEL/10 B.NOEL/20 C.NOEL/50 D.NOEL/100 E.NOEL/1000、下列为摄入过量时对人体产生较大毒性精品文档.A.Cr B.Cd C.Hg D.Pb E.As、下列为国际乳品联合会英文缩写的是A.WHO B.FDA C.FAO D.IPE E.IDF、下列为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最佳场所的是A.肝脏 B.胃 C.口腔 D.膀胱 E.直肠、下列属一般毒性的是A.蓄积性毒性 B.遗传毒性 C.致癌性 D.免疫毒性 E.神经毒性、急性毒性实验中测定敌百虫LD常用的染毒方法是50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C.皮下注射 D.灌胃 E.腹腔注射、下列属于毒物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的是A.羟化 B.结合 C.氧化 D.水解 E.还原、下列毒物动力学参数表示毒物消除特点的是A.AUC B.F C.t D.C E.V d1/2m、下列可以用于致畸试验阳性对照物的是A.左旋咪唑 B.环磷酰胺 C.二噁英 D.乙酰水杨酸 E.以上均可、下列为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依据的毒性参数是A.LD B.ED C.LD D.ED E.LD 100500050、大多数农药在体内最易蓄积的器官组织是A.肝脏 B.心脏 C.肾脏 D.脂肪组织 E.神经组织、下列禁用于食品动物的药物是A.链霉素 B.青霉素 C.克伦特罗 D.喹乙醇 E.土霉素、检测新兽药是否具有致突变性必做的体外试验是A.Ames试验 B.显性致死性试验 C.MNT D.细胞遗传学试验 E.SLRL 、在众多毒性参数中,制定日许量和各种卫生标准的依据是A.半数致死量 B.半数耐受量 C.阈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E.最大耐受量、小鼠一次灌胃染毒的体积是A.0.2ml/10g B.0.5ml/10g C.0.6ml/10g D.0.8ml/10gE.1ml/10g、下列为ADI常用计算公式的是A.NOEL/10 B.NOEL/20 C.NOEL/50 D.NOEL/100 E.NOEL/1000、用大鼠进行慢性毒性的试验的期限是A.7d B.14d C.3个月 D.18个月 E.24个月、下列不属于发育毒性表现的是A.死胎 B.精子畸形 C.畸胎 D.生长迟缓 E.免疫功能降低、一般认为DNA分子中最易受化学致癌物攻击的碱基是A.腺嘌呤 B.胞嘧啶 C.鸟嘌呤 D.胸腺嘧啶 E.尿嘧啶、下列代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是A.WHO B.FDA C.FAO D.IPE E.IARC、下列为AFT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是A.肾脏 B.肝脏 C.神经 D.心脏 E.免疫器官、下列金属间有协同作用的是A.汞与镉 B.汞与锌 C.汞与铅 D.锌与镉 E.铁与铅、凡属我国首创、产量较大、使用面广、接触机会较多、或化学结构提示有慢性毒性和/或精精品文档致癌作用可能者,必须进行___阶段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