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新时期,高校应如何应用管理心理学原理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相关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分析,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管理心理学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和策略。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高校学生管理;应用探索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价值观念也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如何与时俱进,转变思路,运用新的方法来应对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成为当前高校教育者的新挑战。而在工作中借鉴和应用管理心理学原理,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学生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学生心理健康、个体差异性以及缺乏人性化等问题,对于探索和完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对管理心理学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思考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对管理心理学的探索研究不仅可以科学合理有效地预测和指导人们在各种群体组织中的行为,还能够协调组织成员的人际关系,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高[1]。

传统上,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多采用以制度纪律等外部因素进行约束和控制的方式。这种管理方式过于“硬”化,难以调动学生内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效果并不理想,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求。

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本质和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具体来说就是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互信互爱的原则,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引导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核心价值观[2]。将管理心理学原理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情感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因人而异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学生管理方式过于刚性化的不足,加强对学生的“柔性”管理,切实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 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索

2.1 需要层次理论及应用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54年首先提出

的,他将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以下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显而易见,学生的心理需要具有个体差异性,例如,许多后进生更需要我们的理解、尊重和關心,而优秀学生们则更希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学生不同层次需要的具体内容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同一种激励措施的效果并非永久不变的,当学生原有的需求已满足时,所采取激励措施的成效就不再明显,所以这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激励方式,着眼于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更高层次需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生活热情。

2.2 公平理论及应用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个体在取得报酬后,不仅注重自己的绝对报酬数量,更重视自己的投入与所得的相对结果。个体如果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相匹配,会更加努力地工作,而一旦产生自己劳动与所得不相当的想法,就会降低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处理各项学生事务中,应树立公平公正意识,建立与学生之间双向平等的关系。尤其是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评优评奖、党员发展和奖勤贷免等关乎学生利益的工作上,要真正做到同等待人,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各项评优、评先、评助工作要公开透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

2.3 期望理论及应用

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一种行为倾向的程度,取决于个体对于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强调奖励的事物或措施本身对于个体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个体对于自己能否顺利获得奖励的可能性大小的主观判断。大学阶段的学生即将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而心理发展又不够成熟稳定,当自身的能力难以完成设定的期望目标时,不少学生会逐渐失去自信、缺乏目标。因此,我们应该明确学生所关注的期望目标,结合高校学生能力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确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和措施以及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使期望理论的应用真正落到实处。

2.4 心理契约及应用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正式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将心理契约看作是存在于组织和成员之间的通过相互协调达成一致的心理期望。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即指的是高校的管理者和学生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平衡的关系,高校以管理制度作为依据,与学生达成一种主观上的心理约定,它是存在于校方和学生之间的内心的,显示了二者之间关系的期望。

心理契约理论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第一,需要建立起能使学校与学生之间进行无障碍沟通的制度。第二,打造一个积极进取的优秀的校园文化,既能让学生最大化的发挥自身潜能,又符合学校综

合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第三,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防止一些学生因为长期得不到外界的关注和他人的认可,出现被边缘化的情况,甚至走上极端。

3 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适应这种发展变化,总结过去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吸收管理心理学中有利于学生管理的内容,创新管理心理学应用于学生管理的方法策略,从而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地进行,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术松.管理心理学概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77.

[2] 曾丽.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J].时代教育,2015,(18):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