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江德邻
(成都大学四川省成都市,610100)
摘要:本文从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人性假设和个体心理方面,探讨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这些心理因素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措施,侧重讲解了“人性”教育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德育的几点关键措施。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班级管理个体差异德育
Management psych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in class management
Jiang Delin
( Chengdu University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City, 6101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management psychology research hypotheses of human nature and individual psychology, management psychology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the management of class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measure, focusing on the" human nature" educ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moral education, put forward some key measures.
Key words: management psychology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moral education in class management
一、理论基础
人性假设是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是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人性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确立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制定什么样的管理原则和制度、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建立什么样的组织结构等,都与如何理解和看待人的本质、人的价值有关系。在人性假设上经历了“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动人假设”与“复杂人假设”的发展过程。其中“复杂人假设”体现了一种“因人施管”的理念,强调人没有万能不变的管理模式,要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管理。强调管理的灵活性,强调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内部成员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方面的个别差异,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与奖酬方式。虽然这样的假设过度强调个性和灵活性,对于管理组织和制度的相对稳定以及管理规律的一般特征具有不利的影响因素,但是它在尊重个性差异、以人为本的理念方面,对于我们进行班级管理是具有启示作用的。
二、班级管理的误区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其一,对于优秀学生的评定标准过于单一化,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评定。比如对于优生,老师有种特别的偏爱,认为“好马不用鞭子赶,好鼓不用重锤敲”,觉得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忽视了对优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又认为差生“不可救药”,忽视了其自身其他优秀品质的存在。其二,领导意识太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动机,没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过于看重自我的需要与动机并以此来管理和制定班级的发展目标。其三,在安排和分配任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个体的个性差异,没有好好地把握各自的特点,未能做到把任务分配到最适合它的人那里。其四,没有很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不能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和性格采用不同的沟通或教育
方式,因此不能进行有效和良好的沟通和教育。
三、人性假设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的建议
在了解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要在班级管理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差异,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实施班级的管理:
第一,把对于“优秀学生”的评定标准多元化,使学生的多方面特征参与到“优秀”的评定中来。除了学习成绩可以作为评优的标准以外,其他方面例如学习的积极性、工作的积极性、乐于助人、友善同学、乐观自信、心态积极稳定、认真负责等等方面都和学习成绩一起融入到“优秀”的评定中来。这样,就可以更多地发现每个同学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优秀品质,使成绩不好的学生看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所得到的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有助于成绩的提高;而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看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同学的地方,让他们戒除骄傲自满,懂得虚心向别人学习来提高自己不足的方面,以求更加完善地实现自我。这样不仅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和谐风气,也有助于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第二,掌握好各类工作或任务的能力标准,合理选择人才,把工作或任务分配到适合的人那里。一个好的管理者并不是谋求把能力最优者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而是正确确定本组织所需要的能力标准,把成员的能力进行对号入座,做到“人职匹配”。同时要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制定合理的能力发展目标。用兔子和乌龟的故事来简单清晰说明这个道理就是,兔子的长处在于腿长善于奔跑,乌龟的长处在于拥有很好的游泳技能和寿命很长,如果要求兔子和乌龟比赛赛跑,或者是要求他们比赛游泳或比赛长寿,都是不合于常理的,也不符合各自能力的发展规律。所以,在进行工作分配和制定发展目标时都要考虑个体的差异。
第三,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有助于扬长避短,发挥特长,使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组成子团体来进行合作,可以产生互补的作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同时,了解了不同个体的气质特征,也可以帮助老师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和教育。例如,胆汁质的人容易冲动,吃软不吃硬,沟通和教育的时候应避免顶牛,要冷处理;而对于多血质的人,可采取多种方法加强其自制力、注意的稳定性及细致耐心品质方面的训练;对黏液质的人要有耐心,不要过急,应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对抑郁质的人要多体贴关心,避免公开指责和太强烈的刺激,对他们微小的进步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鼓起他们前进的勇气和信心。
第四,要做到“以人为本”,老师需要切实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动机,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积极应对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比如,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老师要积极地对待,客观耐心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共同分析和探讨解决的方法,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并给予一定的理解。尤其是对于一些中等的学生,更加应该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动机,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之能够形成更好的自我意识,建立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差生也要尊重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动机,从各个具体层面分析问题,该改变认知的改变认知,该改变目标的改变目标。总之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其考虑问题,分析其心理的需要,并作出合理的反应。
第五,从“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来解析学生,用爱和信任来做好德育工作。作为管理者,应该要深刻领悟到“人性本善”的精华,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成员的教育工作,尤其要重视德育工作的进行。虽然,在现实社会中,出现了很多关于“人性本恶”的言论,我们暂且不去追究“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绝对正确性。但是,作为我们的班级管理者来说,应该更多地从“人性本善”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人性的善恶受到其生活环境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不是单向作用的。环境对人性的形成和发展有影响,而人性的发展和变化也会对外界的环境产生反作用。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自己所管理的团体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强烈的团体荣誉感、良好的团体士气、自立自觉的主人翁意识以及优秀的团队精神,就要从人的善性方面来做好品德教育工作。成员的“德”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体文化的良好形成。只有这种靠责任感、自主性、胜任感以及“善”行支撑起来的团队才能够抵御各种外界利益的诱惑,团结而坚定。
首先,我们的班级管理者要形成自己良好的“德”行,做好榜样的工作,做到以德服人,增强自己的影响力,逐渐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一个好的团队,首先管理者的人性要是值得尊敬的,管理者有了善的人性和强大的影响力,才能从“性本善”的角度去认识和帮助形成团队成员善的人性。
其次,要多做德育的实际工作。品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战线的长远性和发展性、见效的缓慢性和稳定性。有的德育工作偏向于形式,就是在于没有看到它的这些特点,战线的长久发展可能让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