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标准及材料(DOC)

合集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1) 理解和掌握政治理论、国家法律法规、国际政治等基本内容,加强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和理念。

(2) 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知识,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强化道德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4) 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辨析和利用。

2.课程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学习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实践成就,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 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方面: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和权力机构、决策程序和管理体制等相关知识,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基本理念。

(3) 国际政治和法律法规方面:学习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政治格局和中国的对外关系,了解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熟悉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

(4) 知识管理和信息素养方面:涵盖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重点学习信息资源的获取、管理、使用和交流技巧,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和应用能力。

3.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全面展示政治和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应用。

(2) 课堂讲授法:以教材为基础,通过教师直接讲授,重点讲解知识和原则,以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方式展现课程主题。

(3) 调查研究法:通过实地调查、采访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政治和法律事务,提高学生的调研和分析能力。

(4) 互动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主题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4.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听课态度、课堂积极性、表达能力、讨论互动等方面的考核。

高职高专课程标准模板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高专课程标准模板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课程类型
考核方式
是否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
主要授课方式
开课时间:第学期
第XXX学期:学时
其中讲课:学时
实训:学时
其它:学时
第XXX学期:学时
其中讲课:学时
实训:学时
其它:学时
教学总时数:学时
开设本课程前提条件:
Hale Waihona Puke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分单元学习目标
学完本课程各单元内容学生应达到:
参考书籍:
成绩评定方法:
课时分配参考表
序号
授课内容
教学时数
小计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机动
合计

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课程标准(全国版)

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课程标准(全国版)

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课程标准(全国版)导言《职业技术教育法》规定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依据产业需求与社会需求开设课程,提高学生适应产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高技能高素质,可靠稳健,能适应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职业技能人才。

为了使电子工程类专业学生具有合格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促进产教融合,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制定了全国版电子工程课程标准。

标准结构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课程标准(全国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课程目标2.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3. 实践教学环节4. 评价与考核5. 师资队伍与条件保障6. 学生实践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在电子工程领域中具有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 具备电子工程领域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2. 具备整体把握电子系统、网络系统、微处理器和单片机系统的能力。

3. 具备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创新与研究能力。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电子学、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等方面。

本课程总共学时350学时,其中理论课程学时为250学时,实验教学学时为100学时。

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实验教学学时制定为100学时,旨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做电子器件的能力。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基本电子器件的检测、使用和调试2. 电子元器件拼配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3. 电子电路的设计的能力4. 采用EDA工具进行电子电路仿真和PCB的设计,并能够实现电子电路的布局和制图5. 电子项目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评价与考核针对本课程的研究效果,将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考核:1. 平时成绩2.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分析3. 带有设计任务的论文或项目4. 毕业设计师资队伍与条件保障本课程所需的师资队伍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 通晓电子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2. 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背景和创新能力同时,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环境和设施条件。

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标准及材料(DOC)

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标准及材料(DOC)

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标准及材料(DOC)某某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标准及教材一、计算机应用(1)专业设置:计算机应用(2)课程目标与定位: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一些计算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学生能较熟练使用Window某P操作平台,熟练掌握Office的主要软件,对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能进行简单的处理,具有网络的入门知识。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各专业以的学生而言,应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熟练办公软件、熟练上网操作的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养。

(3)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了解——是指对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项目所涉及知识点涉及到的原理、方法能给予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有关操作步骤。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操作命令,进行Window某P设置和管理、Word2003和E某cel2003的熟练使用,演示文稿和网页的制作、Internet的使用。

熟练——是指能独立地完成指定的文档编辑、表格制作和电子邮件收发等项目实际操作,并获得相关操作技能。

序号教学内容项目名称工作任务解读计算机基本知识教学要求知识点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分类了解√√√√√√理解√√√√√√√掌握√√√√√√√√√√√√√√熟练√√√√√√√√√√√√√√√课时2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计算机的配件计算机的结构计算机的硬件组装计算机的软件安装计算机品牌识别计算机配件识别计算机性能比较介绍操作系统启动和退出某P认识和使用桌面使用“显示”属性使用控制面板认识和使用窗口安装打印机驱动了解系统配置管理磁盘2221计算机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安装微型计算机的选购认识Window某p24操作系统平台2(Window某p)配置Window某p2创建和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文字处理软件3的应用(WORD)制作学生成绩表制作个人名片使用附件资源管理器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页面设置自选图形和艺术字文字格式编辑表格格式编辑自动求和使用最大和最小值函数226计算学生成绩4电子表格制作使用图表使用平均值函数条件函数优秀率使用图表向导图表选项设置设置图表标题数据排序24工作表数据操作数据筛选数据分类汇总创建演示文稿文字输入与编辑行距使用自选图形模板45演示文稿制作制作“自我介绍”幻灯片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是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中职课程标准

中职课程标准

中职课程标准中职课程标准(精选3篇)中职课程标准1公共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养等的基本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其他学制参照执行。

二、课程设置(一)课程类别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

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物理、化学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限定选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安排内容,各学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选择具体课程、安排教学,所有学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

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教育、职业素养等相关课程。

任意选修课程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由国家根据学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安排内容,另一部分由各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学生多样化需求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

包括各种校本课程等。

(二)学时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不低于1000学时。

原则上每学时按45分钟计,18学时为1学分。

各学校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须保证学生修满规定学分。

(三)课程结构与学分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一般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

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

职业模块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限定性选修内容。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与个性发展等方面需要的限定性或任意选修内容。

各专业学生须修完必修内容和限定性选修内容,修满规定学分。

各地与各学校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地方资源、学校特色、教师特长以及学生实际等,自主开发拓展模块中的任意选修内容。

(完整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完整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教学时数安排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部分本课程中全体学生必修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建议总课时数为128课时,部分学有余力和志愿升学的学生和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类别和需要,自行安排学习选修的“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部分。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一)目的和功能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二)原则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坚持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全面性的原则。

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程标准(2023年版)

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程标准(2023年版)

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程标准(2023年版)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适用于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标准,以满足2023年的教育需求和职业发展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旨在提供一套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课程框架。

2. 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2 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实际应用能力。

2.3 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编程和算法设计能力。

2.4 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

2.5 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安全和信息保护的意识和技能。

3. 课程内容3.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组成与原理- 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 数据结构与算法- 计算机网络基础3.2 编程语言与开发- C/C++编程语言- Java编程语言- Python编程语言- Web开发与前端技术3.3 数据库与信息管理-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SQL语言-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大数据与数据分析3.4 软件工程与开发- 软件工程原理与方法- 软件需求与规格化- 软件设计与实现- 软件测试与质量管理3.5 计算机安全与网络管理- 计算机安全原理与技术- 网络安全与防护- 信息安全管理与法规- 网络管理与维护4. 课程评估方法4.1 课程以学生项目作业和考试成绩评估为主,包括但不限于书面作业、实验报告、编程实践、单元测试和综合考试等形式。

4.2 课程评估将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因素。

5. 课程教材与资源5.1 推荐教材:- 《计算机科学导论》- 《C程序设计语言》- 《Java核心技术》- 《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 《数据库系统概论》- 《软件工程导论》- 《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5.2 开放资源:- 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的公开课程和研究资源- 开源软件与工具- 学术论文与技术文档6. 结束语本标准旨在为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提供一个有效的课程框架,以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数据库技术》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数据库技术》课程标准

XXXX中等职业学校《数据库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网络技术方向和计算机技术应用方向所共有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与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以及安徽省对口高考计算机应用专业数据库模块息息相关,重点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数据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专业性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本课程的学习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数据库课程理论与技能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难度,采用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引领,行动导向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

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理实合一、交互渗透、逐渐递进的教学效果,突出了工学结合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网路技术方向和计算机技术应用方向所共有的一门专业方向课,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Visua1foxPro6.0的学习,达到熟练使用和操作Visua1FoxPro6.0,并利用它进行程序设计的目的。

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和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标准以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主线,以本专业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来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能运用所学的数据库知识,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检索与统计,能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并使学生具有利用数据库知识处理信息数据的初步能力。

(二)具体目标1.职业关键能力掌握数据库的相关知识,掌握表结构的建立方法,完成表记录的维护和修改。

初级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初级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初级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初级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研究,帮助他们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和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常见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3.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知识。

4.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检索。

5. 具备信息技术维护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操作系统和常见办公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2. 互联网基础知识- 互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常见网络应用和服务的使用方法- 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知识3. 数据处理和信息检索- 常见办公软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技巧4. 信息技术维护和故障排除- 常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故障排除方法- 常见网络故障的诊断和解决方法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实验实践、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

2.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的考核和实操能力的测试。

六、参考教材1. 《计算机基础教程》2. 《信息技术导论》3. 《办公软件应用与实践》以上为初级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标准,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在信息化时代积极适应和参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XXXX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目录《电子产品装配技术》课程标准 (1)《可编程控制器P1C》课程标准 (5)《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12)《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17)《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20)《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24)《维修电工》课程标准 (28)《电子产品装配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电子产品装配是中职教育层次机电应用专业的校本教材,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使学生了解电子装配技术的常识,熟悉具体电子装配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常用仪器仪表及其工具的使用、焊接与电子产品整机安装的基本技术,具备中级电子装配技能人员应具备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各学科的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

本课程的“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因而,它是跨学科的(独立且不可或缺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应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不仅应该强调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还应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

因而,本课程的设计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分常用元器件的认识、常用仪器仪表及其工具的使用、焊接以及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共四大技术项目,每个项目设置了若干个应用型任务,每个任务均由若干个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含实验)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电子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标准及教材一、计算机应用(1)专业设置:计算机应用(2)课程目标与定位: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一些计算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学生能较熟练使用WindowsXP操作平台,熟练掌握Office的主要软件,对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能进行简单的处理,具有网络的入门知识。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各专业以的学生而言,应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熟练办公软件、熟练上网操作的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养。

(3)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了解——是指对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项目所涉及知识点涉及到的原理、方法能给予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有关操作步骤。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操作命令,进行WindowsXP设置和管理、Word 2003和Excel 2003的熟练使用,演示文稿和网页的制作、Internet的使用。

熟练——是指能独立地完成指定的文档编辑、表格制作和电子邮件收发等项目实际操作,并获得相关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是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各专业以的学生而言,应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熟练办公软件、熟练上网操作的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养。

(4)课程实施:4.1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各专业公共必修课,系基础课程。

一般情况下,分两学期讲授。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理论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完成,主要工作是工作任务的布置及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价和总结,实训学时在计算机实训室完成,为单人单机)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表4.2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

上机实验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上机动手操作使得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

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可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教学、阅读指导等。

借用多媒体的声像演示,对项目进行展示,提供给学生直观的理论印象。

通过实例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各应用软件的使用。

(5)教材选用:1、《计算机应用基础》成结高等教育出版社二、数控技术(1)专业设置:数控技术(2)课程的目标与定位:掌握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具有对简单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完整的加工出简单的零件并能用量具对其进行检测;认识《数控技术》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认识《数控技术》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课程的定位:数控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3)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数控机床的分类及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圆弧插补的基本原理;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步进电机、直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数控机床的位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位移、速度检测方法;自由曲线和曲面加工。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常数控机床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工艺分析和程序编制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根据生产一线对机电一体化、数控专业、模具专业应用型高技能岗位人才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职业岗位群的特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引领知识、以生产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

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工作任务设计成学习项目。

(4)课程实施:为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要求教师事先对教学内容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一个全面完整的精心教学设计,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先期预习,在课堂上采取集中讲授、问题研讨等多种形式解决相关问题,在实习环节采取分组方式,分派各组的工作任务,实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授课硬件环境要求:多媒体设备、白板、挂图、教具、黑板等。

实训室硬件环境要求:仿真实验室,视频录像、数控机床等,例如在数控编程课中老师在讲清了几种基本程序设计方法之后,就由学生应用编程模拟器编制加工程序,然后仿真模拟检验编制得是否正确。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表(5) 教材选用:5.1推荐教材1、《数控技术》王永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机械制造工艺》杨殿英机械工业出版社3、《机械制图》贾静机械工业出版社5.2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常见机床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三、模具制造(1)专业设置:模具制造(2)课程目标与定位:具有正确分析模具零件加工技术要求及工艺性要求的能力;具有正确选择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加工设备与工装、工艺参数的能力;具有正确选择模具装配方法、完成模具零部件的组装及模具总装的能力;具有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及装配工艺文件的能力。

(3)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4)教材的选用1、《注塑模具设计》张维合北京工业出版社2、《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陆剑中上海理工大学出版社3、《UG NX8.5》寇文化电子工业出版社4、《模具制造工艺学》郭铁良高等教育出版社5、《简易模具设计与制造》罗启全广东科技科技出版社三、精密设备检测与维修(1)专业设置:精密设备检测与维修(2)课程目标与定位: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要专业课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压力、流量、温度、物位测量仪表的工作原理。

熟悉压力、流量、温度、物位测量仪表的发展状况。

熟练掌握各种压力、流量、温度、物位测量仪表的适用条件、安装要求。

在工业自动化设计中能准确的计算所需各种仪表的参数,正确选择使用的仪表及附属设备。

解各种自动化仪表的检定方法,及检定设备。

目标:课程目标包括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三方面,以技能目标位核心,由职业岗位分解出于课程有关的能力目标,再由技能目标确定知识目标,并根据职业特点确定职业素养目标。

能够根据检测要求选用合理的传感器;能够根据被测信号的特点设计出合理的传感器检测电路;能够运用传感器完成一些综合应用项目;能够正确维护常用电子检测设备。

(3)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单元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本单元首先介绍了检测仪表概况,应用领域,应用前景,检测仪表的技术指标,数据处理方法。

重点和难点:检测仪表的技术指标。

第二单元压力测量仪表学习目的和要求:本单元介绍了压力的定义,单位,分类,压力的测量方法;应用液位测量压力、应用弹性变形测压力。

应用电测法测量压力压力;弹簧管压力仪表;远传式压力仪表;压力仪表的选择与安装。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应熟悉压力的定义,单位,分类,压力的测量方法;了解各类压力测量方法;熟悉压力仪表的选择与安装。

重点和难点:类压力测量方法;压力仪表的选择与安装。

第三单元物位测量仪表学习目的和要求: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物位的测量方法;浮力式液位计;静压式液位计;电容式液位计;非接触式测量物位计。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应熟悉各类物位的测量方法;了解各类物位测量仪表基本原理;熟悉物位仪表的选择与安装。

重点和难点:物位的测量方法、物位仪表的选择与安装。

第四单元流量测量仪表学习目的和要求: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容积式流量计;节流式流量计;动压式流量计;变面积式流量计;离心力式流量计;叶轮式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的原理、基本测方法、安装使用条件。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应熟悉各类流量仪表的测量方法;了解各类流量测量仪表基本原理;熟悉流量仪表的选择与安装。

重点和难点:流量测量仪表基本原理,流量仪表的选择与安装。

第五单元温度测量仪表学习目的和要求: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膨胀式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接触式测温技术;非接触式温度计及其测温技术。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应熟悉各类温度仪表的测量方法;了解各类温度测量仪表基本原理;熟悉接触式测温技术、非接触式测温技术。

重点和难点:温度测量仪表基本原理,接触式、非接触式测温技术。

(4)课程实施:教学中,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指导性自学、项目教学、实验教学等形式组织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师生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完成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项目教学每个对应教学的项目都是来自工业生产中的实际案例,先将案例项目单发给学生,多媒体教学演示工业应用场景;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分小组讨论、验证解决方案;完成项目要求;学生方案对比讨论;项目拓展问题进一步研究,总结提升以及综合练习作业等,通过这种教、学、做三位教学,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极大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建立超前思维意识。

(2)案例教学根据每次讲授内容,教师提出符合内容的工程实际案例,以工程应用背景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是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例,采用现场演示和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手段,同时要将案例的讲授与相关试验相结合,使枯燥的公式推导和解题变成有趣的试验过程,以提高学习效果。

(5) 教材选用:1、《精密机械机构与应用》黎新化学工业出版社2、《精密机械工程学》姚其槐机械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