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课件
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1、引语:草原不仅有美丽的景色,还有热情好客的人民。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然段,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PPT出示:“他们热情好客,把我们迎接得像亲人一样。
烤羊肉、奶茶,还有那美妙的马头琴声,令我们流连忘返。
”①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草原人民非常热情好客。
)②指导学生理解“美妙的马头琴声”。
为什么马头琴声令人流连忘返?(因为它美妙动听。
)③指导朗读句子,读出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悟情,让学生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合作探究,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表达的情感。
1、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上下文,体会表达的情感。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五)作业布置,巩固研究成果。
1、背诵第二自然段和第然段的重点语句。
2、思考:你在草原上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布置,巩固研究成果,同时让学生思考自己对草原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悟相结合,让学生深入感受草原的美丽和人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品词析句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
草原风光旖旎,令人陶醉。
车在辽阔的草原上行驶了150华里,此刻,我们即将与蒙古同胞见面,我的心情异常激动。
我从以下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激动之情:1.“河!”(作者看到河时的惊喜之情,因为有河附近就有人家,说明访问的目的地快到了。
)2.“快了,快到了!”(短促的语气,强烈的语调,表达出作者想见到蒙古同胞的渴望之情。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我想用“热情好客”。
我们通过小组讨论发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现在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等方面。
为了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可以在“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前面加上一些词语,如“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草原教学设计一二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一二课时第一节课:了解草原生态系统1. 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构成和特点,以及人类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1)什么是草原生态系统讲解草原的定义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系统。
(2)草原的构成和特点介绍草原的植被组成、地理分布、气候条件等特点,让学生了解到草原是由草本植物主要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广阔的地域分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
(3)人类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性和方法。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构成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草原的重要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保护草原生态的方法。
4. 学习任务听讲、讨论、总结并绘制草原生态系统的概念图。
5. 学习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听讲情况、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以及概念图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第二节课:保护草原生态1. 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性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保护草原生态的意识,并能够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
2. 教学内容(1)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介绍草原生态系统容易受到干扰和破坏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2)草原生态面临的问题探讨目前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源枯竭等,引导学生了解到这些问题对草原生态的危害。
(3)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解析和讨论,探讨保护草原生态的方法,如合理放牧、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农牧业等。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性。
六年级语文上第课《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1.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即《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和《花之歌》。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
本单元这四篇文章,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安排这一要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3.通过播放视频,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番草原风光。
播放课件,歌曲《天堂》,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
背诵《敕勒歌》,介绍一下你看到的草原美景。
对比老舍先生看到的草原,有什么不同?4.简介作者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根据课前布置的自主预习卡,结合自己的完成情况,汇报预习成果。
1.课件出示自主预习卡。
同桌互相交换“自主预习卡”,检查“预习卡”中的生字的书写。
2.听写词语。
两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写。
听写后出示答案集体订正,练习书写容易出错的字词,重点指导书写“勒、微、涩”。
第一组: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第二组:襟飘带舞响成一片礼貌羞涩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互相纠正读音。
【预设】检查读写,教师指导重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3.课件出示词语:蒙古包。
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感受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1.播放草原的歌曲。
2.介绍作者、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 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4.交流总结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通过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
(四)情感升华、体会人情美
1.学生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哪些场面体现两族人民深情厚谊?
2.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3.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理解。
(四)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五)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板书:
风光美
热情迎接
草激情相见
原人情美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草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2.在阅读中感悟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语言的质朴。
3.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在阅读中感悟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语言的质朴。
2.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前,教师播放图片,学生边欣赏边感受着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浏览课文,回忆: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草原的。
3.教师小结并板书:景、情三、品读感悟,全体探究。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将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
2.作者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才有了这样的`感受呢?3.读中体会作者初到草原时激动、兴奋的心情。
4.读中体会作者既惊叹,又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的心情。
①师创设情境,学生想象“一碧千里”的画面。
②找一找还有哪些句子使人感到一眼望去都是绿的?③品读四句话。
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形象;理解什么是“渲染”“勾勒”,并想象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④体会“并不茫茫”。
5.师小结:作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才让我们感受到草原的美丽风光。
6.默读2—5自然段,画一画让你感受到“人情美”的句子。
7.听音效,想象画面,感受盛装迎客的“人情美”。
8.品味语言感受“人情美”的同时,体会语言的质朴。
四、拓展延伸,语文实践1.教师导语过渡后,出示:夕阳西下难忘那;难忘那;难忘那;难忘那;......2.学生每人写一句,然后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一首小诗。
3.学生深情吟诵小诗,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六、布置作业,延伸“美”1.背诵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2.搜集有关草原的诗、词或文章,读一读。
《草原》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
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课时: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1.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弓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
6.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
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六年级语文上第课《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
课题1草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抓关键语句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并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想一想自己所看到的田野等是什么样的,锻炼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2.圈画出蒙古族人民热情招待作者一行人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感受一下蒙汉民族团结、情谊深厚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1.感受内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2.能说出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和同学交流与人惜别的经历。
学情分析对于每一篇课文,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感受,应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
扎扎实实读书,让学生从语言环境中领悟重点难点,在语言环境中展开合理想象,产生意境,从而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感受。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复习课文,引出话题。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
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草原的?(草原风光美、草原人情美)2.(欣赏草原风光图)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草原,走进蒙古包,去感受那里的人情美。
学习任务二:品读课文,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聚焦“喜迎远客”“主客联欢”场面,体会蒙汉情深。
1.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作者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热情好客)3.指名读,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4.交流讨论:(1)课件出示: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一词。
师:瞧,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身着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语文6年级部编版草原课件
语文6年级部编版草原课件导言本篇文档是针对语文六年级部编版草原课件的编写,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本课件涵盖了六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草原课文内容,旨在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草原的特点、文化和草原生活。
一、草原简介草原是大面积以草为主要植被的自然景观,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生态系统。
我国的草原分布广泛,涵盖了广大的地域,北方的内蒙古、新疆以及西藏等地都有著名的草原地带。
1. 草原的地理特点•广阔的面积:草原通常面积巨大,草原的辽阔视野给人以宽广的感受。
•气候条件:草原地区通常气候干燥,年降雨量相对较少。
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限制了植被的种类,主要以草类植物为主。
•物种多样性:尽管气候条件相对恶劣,但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例如,游牧民族常常养殖牛羊等家畜,草原的动物种类也较为繁多。
2. 草原文化•游牧生活:草原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他们过着以放牧为生的生活。
他们和动物共同生活在大草原上,形成独特的草原文化。
•蒙古包:草原上的居民通常居住在特殊的帐篷——蒙古包(也称为“包子”。
这种帐篷的搭建结构独特,能适应草原地区的气候和环境。
二、草原的美1. 草原的四季变化草原的四季变化十分明显,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
春天,草原上的鲜花盛开,给人以希望和生机的感觉。
夏天,碧绿的草原延绵无垠,给人以清凉和舒适的感觉。
秋天,草原的颜色逐渐变为金黄色,在阳光的映照下,给人以温暖和宁静的感觉。
冬天,草原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给人以纯洁和安静的感觉。
2. 草原的生物多样性草原是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家园,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草原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如羚羊、黄牛、马等。
同时,草原上还分布着多种植物,如牧草、野花等。
三、草原生活的故事1. 草原上的孩子草原上的孩子成长在这片自然环境中,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城市里的孩子有所不同。
他们通常与家长一起放牧,学习如何照料牛羊。
他们在草原上奔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ppt课件教学设计
这篇文章是走进西部这个专题研究中的第一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漂亮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畅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隆重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炼的语言风格,有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体面与民族风情,体味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味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起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夸姣体面和风俗世情,体味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味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课文第1、 2 自然段。
感受蒙古的夸姣体面和风俗世情,体味作者的表达方法。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2 课时。
1、课前要求同学们采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漂亮的草原的体面片和能抒发漂亮辽阔草原歌曲。
第一课时1、读写并理解“渲染、翠色欲流、奇丽、柔美、茫茫”等词语。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在感情诵读、展开想象、自主感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感受草原的漂亮可爱。
体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领悟语言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抓住草原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漂亮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体面或者民族特色的歌曲。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教学设计(完整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课文《草原》是由著名作家老舍第一次去内蒙古后写下的游记中的一个片段改写而来。
原游记发表于1961年10月13日的人民日报,还包括了一段引语和“林海”“草原”“渔场”“农产”“风景区”“呼和浩特”“工业基地”七个片段。
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1.从课文内容看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描绘了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所构成的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第二部分为第2、3自然段,描绘了陈巴尔虎旗的主人们迎接远方来客的情景,“男女老少”“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生动再现了草原由静寂变得热闹的情形;第三部分为第4、5自然段,描绘了作者到达目的地后,主人热情接待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
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
文章第一段是从总体上写草原,之后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写作。
2.从课文语言看课文语言优美,写景文字诗情画意,叙事部分娓娓道来,情景交融、生动感人。
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感受融合起来写。
从“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进而产生“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感受,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进而产生“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感受,并且想“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情因景生,景因情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
如,把绿色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骏马大牛也“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丰富的想象使景物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充满画面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3.从单元整合看把《草原》和《丁香结》两篇课文进行比较,《草原》记述了老舍先生作为陌生人第一次来到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激动、新鲜的心情难以抑制,所以在写作中,特别突出真切的即时性感受。
《草原》教学设计(1)第2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
2.品味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
【学习重难点】借景手法的运用和抒情方式的表达【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明确概念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1.写景的角度:方位角度:远------近高-----低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时间顺序2.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二、知识巩固1.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爬山虎的脚》从上面这段话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新鲜”“舒服”“均匀”“漾起”“好看”2.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在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在雨中,所有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清新的绿色《山雨》发挥想象,补写空缺处的句子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3.朗读课后链接碧野的《天山景物记》选段描写了哪些草原景象?白天草原的美丽辽阔,野花、酥油草、溪水、蒙古包、羊群、马群、牛群等黄昏的草原金碧辉煌,雪峰、蒙古包、静夜。
邦达列夫的《草原》选段描写了草原的夜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象?草原的芳香静谧,黑色星空、蛐蛐叫声、干草的气味。
从描写角度分析夜景下的草原在两篇文章中有何不同?《天山景物记》以时间顺序写草原夜的变化,邦达列夫的《草原》从视觉、听觉、嗅觉描写夜的静谧三、实践提升观察上下学路边大树,结合夏季特点,利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短文。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草原》一、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课时)二、教学要求: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四、教学方法: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五、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六、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 明确目标。
1、学习课文前两段,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目标完成过程。
1、揭题: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3、引读课文,学生自悟。
(1) 板书课题(2) 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4、理清脉胳,讨论分段:5、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
可分成几段?段意是什么?6、复习检查。
请同学们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写了初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人民从几十里外来迎接客人。
)7、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
8、 7、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 学习第一段。
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申勾勒画面。
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这一段写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草原课文ppt课件五下
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01意义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的良性循环,保障人类赖 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的永续 利用。
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绿色 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完 善政策法规等。
草原上的民族舞蹈
总结词
草原上的民族舞蹈具有粗犷、豪放的特点,是人们庆祝丰收、欢庆节日、表达情 感的重要方式。
详细描述
草原上的民族舞蹈形式多样,动作刚劲有力,节奏感强烈。常见的舞蹈有“圈舞 ”、“踏歌”等,人们在舞蹈中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以及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
04
草原上的旅游资源
实践案例
介绍国内外草原可持续发 展的成功案例,如某地区 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推广有机农业等。
草原的未来展望
面临的挑战
前景展望
气候变化、人口增长、资源开发等对 草原生态系统的压力持续加大。
展望未来草原生态系统的美好前景, 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物多样 性丰富等。
展望方向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 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 活方式;加强科技创新,探索草原可 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05
草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草原的退化与保护
退化原因
过度放牧、采矿、城市化等人为因素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遭 受破坏,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加剧。
保护措施
实施禁牧、轮牧制度,限制放牧数量,推广草畜平衡理念 ;加强草原执法监管,打击非法采矿、砍伐等行为;提高 公众环保意识,加强草原生态教育。
案例分析
02
草原上的动植物
草原上的植物
《草原》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草原》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蒙古族民歌,描绘了草原旷世奇观的壮丽景象,赞美了草原上的万物生灵。
本次教学活动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旨在通过学习《草原》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草原的自然景观和蒙古族文化,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蒙古族文化和草原自然景观;•掌握《草原》歌曲的歌词和曲调;•了解《草原》这首歌曲的社会背景和意义。
2. 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地演唱《草原》这首歌曲;•能够通过演唱,表达对草原美景和蒙古族文化的感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草原和蒙古族文化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草原》的学习和演唱;•蒙古族文化和草原自然景观的介绍。
2. 教学难点•歌词和曲调的记忆和演唱;•对草原和蒙古族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歌曲学习和演唱•听歌曲,感受《草原》这首歌曲所表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带领学生逐句学唱、分段跟唱,逐渐熟悉歌曲;•分组练习,让学生分成若干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多次练习和演唱,提高学生的配合和合唱能力。
(2)介绍草原和蒙古族文化•通过图片、课件等形式展示草原的景色、色彩等特点,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壮观;•介绍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生活方式、服饰、建筑、食物等,加深对蒙古族文化的印象和认识。
2. 教学方法•听歌识曲法,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开练习,提高学生相互配合和合唱能力;•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课件等形式展示草原和蒙古族文化的特点,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五、教学过程1.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在课堂上播放草原的自然景观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神奇。
(2)歌曲学习和演唱•教师播放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来源和社会背景;•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并进行分段跟唱;•指导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和语调,加强学生的表演能力;•让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多次练习和演唱,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草原》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课文主要写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首次来到草原,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细腻清晰的语言记述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情包的民族情谊。
课文语言优美,写景文字,诗情画意,叙事部分娓娓道来,情景交融。
生动感人丰富的想象,使景物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充满画面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教学目标】1.学会“毯”“腐”等8个生字,理解“翠色欲流、渲染”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想象草原的迷人景色,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3.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热爱草原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感情。
【品格培养目标】通过教师评价,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自信的优秀品格。
【教学重难点】1.跟随课文内容想开去,想象草原的美丽景色,认识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另『',想象自己与分别时的情景,感受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热爱草原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1.一生上台展示古诗背诵。
2.该生简介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意。
3,全班齐背古诗。
4.生生评价:从语速、声音、感情、仪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预设评价语:谢谢你们精彩的展示!刚才同学们倾听认真,点评中肯,这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品质,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一、创设情境,歌曲导入出示草原风景视频,播放民族歌曲,顺势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辽阔的大草原,感受美丽的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
板书课题。
你对草原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视频加歌曲的直观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课堂的学习氛围当中,为下面更好地从文中了解草原做铺垫,形成了积极的阅读期待。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1.生词归类,学生挑战认读出示生词:马蹄襟飘带舞彩虹鞭子境界衣裳绿毯指名读,开小火车检查。
《草原》教学设计(整体感知)
《草原》教学设计(整体感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静态和动态的描写3、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的动态和静态描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迷人的风光片,你们想看吗?咱们一起欣赏吧。
看完提问:看完片子,你有什么想法?指名说。
今天,就让我们骑着骏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慢赏草原。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检查朗读,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请大家仔细的阅读课文,想一想:草原上的景色和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儿感受到的,在文中画出来,并在旁边做出批注,再体会着读一读。
1、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
2、小组交流,探讨问题。
3、师生共同讨论解疑。
预设:同学们,“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概括了作者草原之行的心情。
天涯碧草说出了景色美,蒙汉情深道出了人情美。
草原的美景给我们的印象最深的是“碧”,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草原“碧”的句子,抓住重点词体会体会。
理解重点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学生说说“一碧千里”的含义。
“碧””形容青草的绿。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一”字是“全”和“都”的意思。
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课文中这些描写草原的优美的语句,在今后我们写作中都可以借鉴。
学生体会朗读。
大家读的这么投入,你想亲眼看看那一碧千里的草原吗?(展示)4、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也不知是谁的手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 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 画面,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 的美好。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 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 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知识水平
知识水平
思维水平
草原
能力水平
学情分析
《草原》是“走进西部” 主题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在以前有关风光美景文章 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除 了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体会蒙汉深情。
生字展示
毯渲勒吟 迂襟蹄貌拘
羞涩跤偏涯
字词展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写的?
学习方法:自读感悟 学习指导:读中感悟
合作交流
代表汇报
通过优美词句领悟课文内容
诵读感悟 合作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第三学段的学生,能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 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 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 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 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 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 品味语言,体会 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教学设计
二、以读为本,读中思,读中悟
品读精彩语段, 说出自己见解
大声朗读课 文,体会思 想感情
抓住关键词句, 理解景物特点 草 原
分析学习表现 手法,用以指 导写作
2、丝绸之路 (体会叙述顺序和表 达特点,提高独立阅 读能力)
口语交际
情景交融, 习作一 处处流露出 作者的赞美 回顾拓展一 之情。
1、草原 (激发 对西部了解的兴趣, 阅读体会,积累语言)
第 一 组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握课文内容,联系 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评价: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一、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品读优美词句,感受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 体会课文表达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内蒙草原美好风光与风土人情。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 兴趣。
教学设计
一、单 元 知 识 树
3、白杨 (体会课文如何 借物喻人,进一 步加深对西部的 了解)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 习方法和自学能力, 有一定的认知范围。 在阅读中能了解文章 的表达顺序,领悟文 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对 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知, 并能初步领略草原的风 光美和人情美。
草原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 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 是绿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 勾勒 渲染 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些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 色的大花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厅丽的 小诗。在这境界里,边骏马和大牛都有时 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教材分析
文质兼美,浓郁的草原风情。 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 大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 赞美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 之间的团结。
情景交融, 处处流露出 作者的赞美 之情。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 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 在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 原联欢的情形。
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浸 润浓郁的草原风情。
层次井然,脉络 清楚,衔接紧密。
教学模式
自主是让学生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 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
美读成诵,掌握学法
情景交融, 精读体验, 处处流露出 作者的赞美 品味语言 之情。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以读 为主
自主 学习
研读创新,拓展运用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单 元 知 识 树
3、白杨 (体会课文如何 借物喻人,进一 步加深对西部的 了解)
作者介绍:
老舍是一位人民艺 术家,一生创作了大量 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代 表作《骆驼祥子》产生 较大的国际影响。四十 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 原参观访问,记下了沿 途的所见所闻所感。
蒙古简介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 来,勤劳勇敢的蒙古族人民一直游牧、生息于南起长城、 北抵大漠、东达兴安岭、西越贺兰山的这片苍茫大地上。 每当提起她的名字,人们便会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 吹草低见牛羊”的古歌谣,眼前便会呈现出蓝天白云、碧 野红花、羊群斑斑、肉乳飘香的广阔无垠的草原,浮现出 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曾经叱咤风云、纵横欧亚、英勇善战、 气吞山河的伟岸雄姿! 蒙古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十分广阔的少数民族之一。 根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现有人口480多万人。主 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多分布在辽宁、吉林、河北、 黑龙江、新疆、青海、河南、四川、贵州、北京、云南等 地。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 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诵读感悟 赏读积累
1、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 阳!”
2、课文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为什么以 草原为题?
拓展积累
阅读主题语文丛书、老舍 作品,积累优美语言,学 习作者表达方法和语言特 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草原(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诸城市枳沟镇小学 张 晓 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 材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 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 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 今天。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情感, 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 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四、板书设计
草
空气 天空 颜色 线条 清 明 美 柔 景美
原
情深 远迎 相见 盛情款待 联欢
蒙 汉
情
深
二、学情分析 五、课堂评价
教学评价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 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 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 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 学目标。
诵读感悟 品味精美词句
对照课件图片,以读为本, 读中思悟。 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 欢迎客人 时的热烈欢腾场面。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 一、细读课文,探究草原的自然美。 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老舍笔 一、细读课文,探究草原的自然美。 下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 (你从哪些 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 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具体的美感。)
2、丝绸之路 (体会叙述顺序和表 达特点,提高独立阅 读能力)
口语交际
情景交融, 习作一 处处流露出 作者的赞美 回顾拓展一 之情。
1、草原 (激发 对西部了解的兴趣, 阅读体会,积累语言)
第 一 组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握课文内容,联系 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 提高阅读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六、课程资源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