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课件第三章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第4节 原子核的结合能

第三章  第4节  原子核的结合能

1.[多选]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为 Δm,相应的
能量 ΔE=Δmc2=2.2 MeV 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用能量小于 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
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B.用能量等于 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
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
ΔE=Δmc2 进行计算,能量单位是 J;若质量单位是 u,则
利用 ΔE=Δm×931.5 MeV 进行计算,故选项 C 正确。 答案: C
结合能的计算 [例 1] 如果要把168O 分成 8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要给它 多少能量?要把它分成 4 个42He,要给它多少能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已知186O 的核子平均结合能是 7.98 MeV,42He 的核子平均结合能是 7.07 MeV。
对结合能与比结合能的理解
1.结合能 要把原子核分开成核子时吸收的能量或核子结合成原子 核时放出的能量。 2.比结合能 等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原子核中核子个数的比值,它反映 了原子核的稳定程度。
3.比结合能曲线 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随质量数变化图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中等质量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最大,轻核和 重核的比结合能都比中等质量的原子核要小。
2.原子质量单位为 u,1u 相当于 931.5 MeV 的能量,真空中光速
为 c。当质量分别为 m1(kg)和 m2(kg)的原子核结合为质量为
M(kg)的原子核时,释放出的能量是
()
A.(M-m1-m2)·c2 J B.(m1+m2-M)×931.5 J C.(m1+m2-M)·c2 J D.(m1+m2-M)×931.5 eV 解析:选 C 在计算核能时,如果质量的单位是 kg,则用

鲁教版 高二物理 选修3-3 第三章 第1节 原子核结构 课件 (共15张PPT)

鲁教版 高二物理 选修3-3 第三章 第1节 原子核结构  课件 (共15张PPT)
质子是 粒子直接从氮原子核中打出的,还是 粒子与
氮原子核结合成复核后从复核中放出的呢?
英国:布拉凯特,在充氮的云室里 做了这个实验,他拍摄了2万多张 云室照片中发现有8条径迹产生了 分叉,细长的径迹是质子,另一条 短粗的径迹是新产生的核的径迹。
表明: 粒子击中氮原子核后形成
一个复核,而这个复核不稳定, 生成后随即发生变化,放出一个质子
C.2173Al+10n―→1227Mg+11H. D.174N+42He―→187O+11H,此核反应使卢瑟福首 次发现了质子.
E.29328U―→29304Th+42He. F.2113Na+21H―→1214Na+11H.
2.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的质量数是226. 试问:
(1)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 (2)镭核所带电荷量是多少? (3)若镭原子呈中性,它的核外有几个电子?
1、核反应:原子核中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2、核反应方程:用原子核符号描述核反应过程的式子。
3、发现质子核反应
4 2
He174N
187
O
11H
4、发现中子核反应
4 2
He
49Be152C

01n
5、核反应两个守恒: 质量数守恒 核电荷数(质子数)守恒
1.完成下列各核反应方程,并指出哪个核反应是首
1919年 卢瑟福用 粒子轰击氮核实验
T
T
C A
S
M
F
A:放射性物质 F:铝箔 S:荧光屏 M:显微镜 C:容器
当容器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氮气时
可以从荧光屏S上观察到闪烁的亮点
引起闪烁亮点的粒子与加入的氮气有关,卢瑟福认为:
这是 粒子轰击氮核后从核中飞出的新粒子,他把

人教版选修3第三章第二节原子晶体(共21张PPT)

人教版选修3第三章第二节原子晶体(共21张PPT)
—3—
归纳总结
二、原子晶体
1、定义: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的空 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2、结构特点 (1)构成微粒: 原子 (2)微粒之间的作用: 共价键 (3)气化或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 共价键
—4—
归纳总结
注意:
(1)在原子晶体里,所有原子都以共价键 相互结合,整块晶体是一个三维的共价键网 状结构,是一个“巨分子”,又称共价晶体。 (2)原子晶体无单个分子,原子间以共价 键相连,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所以中 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目是有限的,原子不采 取密堆积方式; (3)原子晶体无分子式,只有化学式,化 学式为原子个数比。
选修三第三章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课题3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2课时 原子晶体
—1—
学习目 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晶体的概念及其结构,掌握原子 晶体的物理性质。(重点)
2.学会运用模型法和类比法区分不同的晶体 类型。 学习重点与难点:
原子晶体的结构及性质
—2—
自学提 示
自学内容:P65-67页内容 自学方法: 阅读自学内容,了解原子晶体结构特点及性质。 思考: (1)构成原子晶体的微粒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 原子晶体结构有哪些特点吗? (2)哪些物质属于原子晶体,你能总结它们的类 别吗?
—21—
—17—
6、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比较
—18—
7.区分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方法 (1)依据构成晶体的粒子和粒子间的作用力判断:构成 原子晶体的粒子是原子,原子间的作用力是共价键;构
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 有的分子晶体中分子之间还存在氢键。
(2)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原子晶体熔点高,常在 015·江苏启东中学高二检测氮化碳部分结构如下图,其中 β-氮化碳硬度超过金刚石晶体,成为首屈一指的超硬新材料。下列 有关氮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原子物理3

原子物理3

19世纪末的三大发现 揭开了近代物理的序幕
1895年的X射线 1896年放射性元素 1897年的电子的发现
早期量子论 量子力学
相对论量子力学
普朗克能量量子化假说 爱因斯坦光子假说 康普顿效应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德布罗意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 薛定谔方程 波恩的物质波统计解释 海森伯的测不准关系
狄拉克把量子力学与狭义 相对论相结合
四、德布罗意波和量子态
v 质量为 m 的粒子以速度 匀速运动时,具有能
量 E 和动量 p ;从波动性方面来看,它具有波长
和频率 ,这些量之间的关系遵从下述公式:
E mc2 h
p mv h

具有静止质量 m0 的实物粒子以速度 v 运动,
则和该粒子相联系的平面单色波的波长为:
的精密度的极限。还表明
px 0 x 位置不确定
x 0 px 动量不确定
pyqy 2
pzqz 2
pxqx 2
这就是著名的海森伯测不准关系式
二、测不准关系式的理解 1、 用经典物理学量——动量、坐标来描写微 观粒子行为时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 2、 可以用来判别对于实物粒子其行为究竟应 该用经典力学来描写还是用量子力学来描写。
电子的动量是不确定的,应该用量子力学来处理。
例3 电视显象管中电子的加速度电压为10kV,电子 枪的枪口的直径为0.01cm。试求电子射出电子枪后 的横向速度的不确定量。
解: 电子横向位置的不确定量 x 0.01cm
vx 2mx 0.58m s
v 2eU 6 107 m/s m
pdp m
E vp
Et vpt pq
2
mv

原子物理学课件第1-3章

原子物理学课件第1-3章

1 2 1 2Ze 2 Mv Mv 2 2 4 0 rm
有心力场中,角动量守恒
2
Mvb Mvrm
2Ze2 1 14 rm (1 ) ~ 10 m 2 4 0 Mv sin 2
5.对a粒子散射实验的说明
(1)散射截面的问题
(2)大角散射和小角散射的问题 (3)核外电子的问题
的粒子所对应的一个原子的有效截面dσ。 一个粒子打在d 的可能性多大?
4 Mv
a
2 2 2

Ze 4 sin 4 0 2
d
1
Mv
2 2
sin
4

d
问题:
设:靶的面积为A,厚度 t 很小(前后不遮蔽) 单位体积内原子数为N。 靶子共有原子总数是 N A t N 对每个原子有一个---- dσ 总有效散射面积------- d N d N Atd
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放射性
1897年,汤姆逊发现电子 1900年,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 1911年,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3年,波尔氢原子理论
《原子物理》的研究内容: (1)原子.分子结构.性质. 运动规律及相互作用。 (2)以及由此如何决定物体宏观性质等问题. 重点:单(价)电子原子 双价电子原子
(1)单次散射 (2)靶核不动 (3)只有库仑力 (4)电子作用忽略

(2)卢瑟福公式 打在 b~b+db上
落在 d环内
散射截面:
db b
d

dR
R
d 2bdb b
d
2
b
r
2
1 1 dS 2 RdR 2 ctg d d 2 2 2 2 2 2 2 sin / 2 r r Mv

高中物理选修3-5第三章 原子结构之谜02节原子的结构教学课件

高中物理选修3-5第三章 原子结构之谜02节原子的结构教学课件
第二节 原子的结构
黑箱探究
❖ 情景箱里面的信息是无法直接获取的。研究黑 箱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有目的地向黑箱输入一 些信息,观测黑箱反馈回来的输出信息,进 而推断出黑箱内部的结构和运行机制。
黑箱探究
❖ 粒子直接穿透“黑箱”,运动轨迹基本不 变。
建立新的猜想解释实验现象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 (2)请同学们谈谈上完这一节课后的一些思考:
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吗?那无异是将它们的美丽葬送。 不要抱怨自己所处的环境,如果改变不了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的心态。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积极向上的人总是把苦难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地球无时不刻都在运动,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要记住,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曲,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 你把所有的都看透了,别人就看不透你了 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一份信心,一份努力,一份成功;十分信心,十分努力,十分成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学校里的考场上可以有59分,人生的考场上决不允许不及格。
可能的情况 真空或空气
棉花团 网状物质 其他可能
理由 哪种猜测更合理
黑箱探究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ppt课件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ppt课件
如果两个平面的距离是 d asin
n 2d cos 2asin cos asin 2 asin
n a sin ——布拉格公式。
因此由加速电压就可以求得波长。将波长带入布拉 格关系式中,得
n1.226 a sin
Ek
E1 2 k
n 1.226
a sin
nk
所以上式中右端是一个常数的整数倍。式子表示, 当V值逐渐变化,其平方根等于一个常数的整数倍时,接 收器收到的电子数量应增加。这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射的图样,并证明了测量准确度范围内 h p 的正确性。
实验原理
衍射图象
1937年,戴维逊和汤姆逊因电子的衍射现象,证实了 电子波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后,琼森(Jonsson)实验作了大量电子的单缝、双 缝、三缝和四缝衍射实验。
单缝 双缝 三缝 四缝
基本 a 0 .3μ m d 1μ m 数据 V 5 0 kV 5 .0 1 0 3 n m
(2)当不变时,I与V的关系如 右图,当V改变时,I亦变;而 且随着V周期性的变化。
电子在晶体中的散射是射线 的一个特例,这时的散射平面既 是一个镜面,又是一个晶面,这 种面被称为布拉格面,所产生的 衍射又称为布拉格衍射。由两平 面衍射的波应该有相同的位相, 就是说两束波的波程差应该等于 波长的整数倍。
在玻尔理论中,原子中的电子的角动量、能量都只
能取一些值的整数倍,如电子轨道的角动量 L n ,
他认为这种整数现象是波的特征,如波的衍射现象。
在1923年9-10月,德布罗意一连写了三篇论文,提 到所有的物质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认为任何物体伴随 以波,而且不可能将物体的运动和波的传播分开。
给出粒子的动量p与这伴随着的波的波长λ之间的关 系为:

2021原子核物理第三章PPT优秀资料

2021原子核物理第三章PPT优秀资料
• 根据液滴模型的结合能半经历公式可得
3.2 α衰变
• 理论结果如虚线所示, 它与实验结果的误差是 由于结合能公式的粗糙 而造成,但二者的结果 均反映出α衰变只能在重 核〔A>140〕中才能观 察到
称内转换〔IC〕,释放的电子称为内转换电子,释放电子的能量为
衰变常数、半衰期与平均寿命相互关联
2A1/3〕可得同一极次下电跃迁与磁跃迁概率之比为
• α衰变发生的条件为衰变能大于零,即要求衰变前母 由两个电量相等但符号相反的电荷组成的系统称为偶极子,它们之间产生的辐射称为偶极辐射,类似地,由两个偶极子组成的系统称
• 衰变常数、半衰期和平均寿命是放射性核素的特征量, 通常与外界条件无关
3.1 放射性衰变的根本规律
• 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为放射 性强度〔活度〕,它是决定放射性强弱的物理量
• 放射性强度的单位是居里Ci及贝克勒Bq • 1Ci=3.7X1010次衰变/秒,1Bq=1次衰变/秒 • 放射性强度与放射性物质总量之比定义为比放射性,
• 当母体半衰期小于子体半衰期时,当时间足够长后子 体将按自身规律衰减,不可能与母体出现任何平衡
3.1 放射性衰变的根本规律
•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是在 反响堆加速器依靠核反 响产生,产生同时又在 发生衰变,经过3个半衰 期后,数量的增加变得 很缓慢,必须综合经济 效益考虑
3.2 α衰变
经过一系列运算可得穿透概率P等于
该值越大,放射性物质纯度越高 • 通过测量放射性强度获得物质的衰变常数:作图法与
间接法
3.1 放射性衰变的根本规律
• 地壳中的重天然放射性核素形成三个放射系 • 钍系,从232Th开场一直衰变到稳定核素
208Pb,系中各放射性核素的质量数均为4的 整数倍,该系最长的母体半衰期为1.41X1010a • 铀系,从238U开场一直衰变到稳定核素 206Pb,系中各放射性核素的质量数满足 A=4n+2,该系最长的母体半衰期为 4.468X109a • 锕系,从235U开场一直衰变到稳定核素 207Pb,系中各放射性核素的质量数满足 A=4n+3,该系最长的母体半衰期为 7.038X108a

《原子物理学》PPT课件

《原子物理学》PPT课件
R
40 2Z 1.44fmMeV/0.1nm 3105 Z rad
E (MeV)
E
15
1-2-3 解释 粒子散射实验(4)
• 带正电物质散射(汤氏模型)(4)
–电子对α粒子的偏转的贡献(对头撞)(1)
动量、动能守恒
m v0 m v1 meve ,
1 2
m v02
1 2
m v12
1 2
meve2
2
28
1-3-2 卢瑟福公式的推导 (3)
• 空心圆锥体的立体角 ~ d
ds 2 r sin rd ;
d
ds r2
2
sin d
2 b | db
A
|
a2d 16 Asin4
2
29
1-3-2 卢瑟福公式的推导 (4)
• 薄箔内有许多环: 核 ~ 环;
• 薄箔体积: At; 薄箔环数: Atn • 粒子打在Atn环上,散射角 相同
• 一个粒子打在薄箔
上被散射到 ~ -d
的几率
dp(
)
16
a2d
4
Asin
nAt
2
30
1-3-2 卢瑟福公式的推导 (5)
• N个粒子打在薄箔上测量到 ~ -d 的粒子数
dN
N a2d 16 A sin 4
nAt
ntN
1
4 0
Z1Z2e2 4E
2
d
sin4
2
2
• 微分截面(卢瑟福公式)
–重复散射也不会产生大角度
• 重复散射为随机, 平均之后不会朝一个方向 特别不会稳定地朝某一方向散射
–汤姆逊原子模型与实验不符!
18

原子物理第三章s

原子物理第三章s


常数
1 d 2 dR (r )+ R dr h2 dr
2 mµ E
r2 +
2 mµ e 2 4πε 0 h 2 r
r2
1 1 ∂ ∂Y 1 ∂ 2Y − sin θ + 2 Y sin θ ∂θ ∂θ sin θ ∂ϕ 2

2 mµ e 2
1 d 2 dR 2 2 (r )+ r + r =α 2 2 R dr dr h 4πε 0 h r 能量本征 h 2 d 2 d αh 2 + V (r ) R (r ) = ER (r ) r + − 2 2 值方程 2mµ r dr dr 2mµ r
1 ∂ ∂ψ 1 ∂ 2ψ sin θ + 2 ∂θ sin θ ∂ϕ 2 sin θ ∂θ

e2 4πε 0 r
ψ = Eψ
分离变量法求解, 分离变量法求解,设 ψ (r ,θ , ϕ ) = R ( r )Y (θ , ϕ )
h2 代入方程, − 2 mµ
代入方程, 代入方程,并用
2 mµ r h2
2
1 ⋅ 乘以两边: 乘以两边: R ( r )Y (θ , ϕ )
2 1 d 2 dR 2mµ E 2 2mµ e 2 (r )+ r + r 2 2 R dr dr h 4πε 0 h r
1 1 ∂ ∂Y 1 ∂ 2Y =− sin θ + 2 2 Y sin θ ∂θ ∂θ sin θ ∂ϕ
2
(17-13)
(17-19)
2 2 d 2 d αh h + V R = ER r + − 2 2 2mµ r dr dr 2mµ r (17-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也表示相应的能量和电子状态。
例如,主线系,右边第二项称为 p 项,相应能级为 p 能级,对应
能级的电子态称为 p 态
线系公式:Li:主线系:~
R (2 s)2
R (n p)2
第一辅线系:~
R (2 p)2
(n
R d )2
第二辅线系:~
R (2 p)2
R (n s)2
柏格曼系:~
R (3 d )2
二、碱金属原子光谱线的规律 光谱波数 n
n

R n*2
R:里德常数 是线系限的波数,n* :量子数(有效量子数)
但不是常数
对于每一谱线系,测出波长后,作适当数据处理可以求得系限
的波数,便可求得有效量子数
请同学们看表 4·1 和表 4·2
分别列的是 Li 和 Na 的各线系的第二光谱项值 T 和对应的 n* 值
由 Li 的波数公式可以画出其能级图,给出的能级图形,
其中相同 L 的画在同一列上。注意到 n 相同 L 不同的那
些能级的间隔颇大。
三、锂原子的能级图 E hcT
§4.2 原子实极化和轨道贯穿
碱金属原子光谱和H原子光谱既相似、又不同,这是由于原子结构的特点 所引的。
一、价电子与原子实 Li:Z=3=212+1 Na:Z=11=2(12+22)+1 K: Z=19=2(12+22+22)+1 Rb:Z=37=2(12+22+32+22)+1 Cs:Z=55=2(12+22+32+32+22)+1 Fr:Z=87=2(12+22+32+42+32+22)+1 共同之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价电子 其余部分和核形成一个紧固的团体原子实 价电子模型原子实(带+e电荷)+价电子
(n
R f
)2
Na:主线系:~
R (3 s)2
(n
R p)2
第一辅线系:~
R (3 p)2
(n
R d )2
第二辅线系:~
R (3 p)2
(n
R s)2
柏格曼系:~
R (3 d )2
(n
R f
)2
结论:关于碱金属原子的光谱项可以表示为:
T
R n*2
R (n
)2
与H的差别是,n*不是整数, n*=n-Δ
第四章 碱金属原子
H原子:能级
En
Rhc n2
光谱项 T
(n)
R n2
由 h En Em 谱线的波长解释实验规律
§4.1 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一、光谱结构
1. 锂原子光谱
碱金属原子具有相仿的结构,谱线构成几个线系,一般观察到四个线系, 它们是:
(1)主线系(the principal series): 谱线最亮,波长的分布范围最广,第一呈红色,其余均在紫外 (2)第一辅线系(漫线系the diffuse series): 在可见部分,其谱线较宽,边缘有些模糊而不清晰,故又称漫线系 (3)第二辅线系(锐线系the sharp series): 第一条在红外,其余均在可见区,其谱线较宽,边缘清晰,故又称锐线系。 锐线系和漫线系的系限相同,所以均称为辅线系。 (4)柏格曼系(基线系the fundamental series): 波长较长,在远红外区,它的光谱项与氢的光谱项相差很小,又称基线系
负电中心
称为原子实的极化
价电子除受库仑场的作用+电偶极子的作用
引起能量的降低
另外,在同一n值中,L小,偏心率大,部分轨道离原子实近,引起 较强的极化,能量影响较大.L大,接近于圆,极化较小,对能量的影响 较少。
三、轨道贯穿 从表 4.1,4.2 及图 4.3 可以看到 Li 的 s 及 Na 的 p 能级比 H
表中可知: n* RX T
1.有效量子数
有效量子数 n*非常接近整数,n*可写成为:
n*=n-Δ
n 称为主量子数
表中已标出了各系的Δ,同一线系Δ几乎相同,至于为什么是这
样以后再讨论。
2.表中的 L 称为角动量量子数,相当于 n 。
L=0,1,2,3,…n-1
对应状态称 s, p, d, f,…表中利用 s,p,d,f 字母表示不同线系的光谱
1.原子实:原子中由除价电子外其他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完整而 又稳固的结构。
价电子:原子实外的电子称为价电子。 2. 价电子的作用
a. 化学性质和光谱的产生完全由这个价电子起作用 b. 价电子与原子实结合不牢固,容易脱离,可以从能量较低的
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而发出辐射 c. 价电子的最小轨道不是原子中的最小轨道
光谱项:T Z *2 R R R n2 ( n )2 n*2 Z*
n*
n Z*
<n
RR T n*2 n2
E
hc
R n*2
hc
R n2
因此产生能量降低
3.贯穿发生的情况
偏心率大的轨道 即L值小的轨道 l 小 贯穿几率 大 能量低
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一. 精细结构: 有些光谱粗看起来是一条线,但用分辨本领足够高的仪器观
察,这条线不是由简单的一条线组成,而是由二或二条以上的 线组成,称这现象为光谱的精细结构。 二. 碱金属原子的精细结构 1.特点
主线系: 每一条光谱线是由两条线构成的
第二辅线系:
第一辅线系: 每一条光谱线是由三条线组成
柏格曼系: 5890 A°
例如 Na,主线系的第一条 5893A° 5896 A°
价电子的轨道如同氢原子中的情况,但在金属原子中价电子 的轨道有两种,在氢原子中没有,他们是
原子实的极化 轨道在原子实中的贯穿
二、原子实极化
原子实:球形对称的结构、核 Ze 正电荷+(Z-1)e 负电荷
价电子在相当于只有一个正电荷的库仑场中运动由于价电子的电场作用
正电中心
→原子实的
发生微小的相对位移→形成一个电偶极子
的对应能级要低很多,原子实极化可影响能量,即使能量降低, 但极化不能使能量降低很多,因此引起能量的降低还有另外的原 因: 1. 原子实轨道的贯穿:在 n 2 时,在 L 值较小的轨道,电子轨迹
有部分穿入原子实内,引起能量的降低→贯穿。
2.贯穿产生的效果
实外 Z*=1 平均:Z* > 1
贯穿 Z* > 1
2.结构示意图及规律
主线系:每条线中两成分间隔随波数增加而逐渐缩小,最后并入一个系 限。 第二辅线系:各线成分具有相同间隔,直到系限也一样。 第一辅线系:每条线由三线组成,但最外两条的间隔同第二辅线系各条 中两成分间隔相同,且与主线系第一条两成分间隔相等,每条线中波数 较小的两成分间隔随波数增加而减小,最后并入同一线系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