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空间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方法
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及解析
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及解析以多面体为载体,以空间向量为工具,来论证和求解空间角、距离、线线关系以及线面关系相关问题,是近年来高考数学的重点和热点,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求解立几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呈现出程序化思想。
更易于学生们所接受,故而执教者应高度重视空间向量的工具性。
首先,梳理一下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的知识和基本求解方法 一: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范围: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向量求法:设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为a,b ,其夹角为θ,则有cos ___________.θ=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定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直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范围:直线和平面所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向量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的法向量为n ,直线与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os |___________.θ=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ϕ,则有sin ___________.ϕ=或在平面内任取一个向量m ,则|cos |___________.θ=.(3)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 二面角的向量求法:方法一:在两个半平面内任取两个与棱垂直的向量,则这两个向量所成的 即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大小;方法二:设1n ,2n 分别是两个面的 ,则向量1n 与2n 的夹角(或其补角)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
二: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1)点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d 就是 ,即d =||||MP ⋅n n . (2)线面、面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平面α∥直线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M ∈α、P ∈l ,平面α与直线l 间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 .平面α∥β,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M ∈α、P ∈β,平面α与平面β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MP ⋅n n . (3)异面直线的距离的向量公式设向量n 与两异面直线a 、b 都垂直,M ∈a 、P ∈b ,则两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MP ⋅n n .三:利用空间向量解证平行、垂直关系1:①所谓直线的方向向量,就是指 的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 个。
利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角及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第三节 利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角及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一、异面直线所成角设AB 、CD 为异面直线,所成角为θ则=θcos练习: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E 、F 分别是CC 1、AD 的中点,则OE 和F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探讨:如图,正四面体A-BCD 中,E 、F 分别是BC 、AD求AE 和CF 所成角的余弦值。
例1、如图,ABCD-A 1B 1C 1D 1是正四棱柱,(1)求证BD ⊥平面ACC 1A 1 (2)若二面角C 1-BD-C 的大小为︒60,求异面直线BC1与AC 所成角大小 。
(06北京文)二、直线与平面所成角1、法向量:如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α⊥→a 。
如果α⊥→a ,那么向量→a 叫平面α的法向量。
例2,如图所示,ABCD 是直角梯形AD //BC ,︒=∠90ABC SA ⊥平面ABCD ,SA=AB=BC=1 ,AD=21, (1) 求平面SBC 的一个法向量; (2) 求平面SCD 的一个法向量; (3) 求平面SAD 的一个法向量;D 1 C 1ABC DA 1B 1(4)求平面ABCD的一个法向量。
2,若AB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n是α的一个法向量,设AB与α所成角为θ,则sinθ。
例3,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AA1,求AC1与平面BB1C1C所成角。
练习: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B 1C1、AD的中点,求直线A1D1与平面BMD1N的余弦值。
例4,如图,AB⊥平面BCD,BC⊥CD,AB=BC,AD 平面BCD所成角为30°。
(1)求A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2)AC与平面ABD所成角。
作业:1.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BC=22,214=CD ,51=DD ,求A 1C 和B 1D 1所成角的 大小。
专题5:向量法做立体几何的线面角问题(解析版)
专题5:理科高考中的线面角问题(解析版)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θ,a 与u 的夹角为ϕ, 则θ为ϕ的余角或ϕ的补角的余角.即有:cos s .in a u a u ϕθ⋅== 1.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90BAD BCD ∠=∠=︒,点P 是AC 的中点,连接,BP DP .(1)证明:平面ACD ⊥平面BDP ;(2)若6BD =,且二面角A BD C --为120︒,求直线AD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见解析(2)22 【分析】(1)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90BAD BCD ∠=∠=︒,得AD CD =.再证明PD AC ⊥,PB AC ⊥,从而和证明AC ⊥平面PBD ,故平面ACD ⊥平面BDP 得证. (2)作CE BD ⊥,垂足为E 连接AE .由Rt Rt ABD CBD ⊆,证得,AE BD ⊥,AE CE =结合二面角A BD C --为120︒,可得2AB =,23AE =,6ED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点的坐标则60,,03D ⎛⎫ ⎪ ⎪⎝⎭,3,0,13A ⎛⎫- ⎪ ⎪⎝⎭,向量36,,133AD ⎛⎫=- ⎪ ⎪⎝⎭,即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0,0,1)m =,运用公式cos ,m ADm AD m AD ⋅〈〉=和sin cos ,m AD θ=〈〉,即可得出直线AD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详解】解:(1)证明: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90BAD BCD ∠=∠=︒,所以Rt Rt ABD CBD ≅,可得AD CD =.因为点P 是AC 的中点,则PD AC ⊥,PB AC ⊥,因为PD PB P =,PD ⊂平面PBD ,PB ⊂平面PBD ,所以AC ⊥平面PBD ,因为AC ⊂平面ACD ,所以平面ACD ⊥平面BDP .(2)如图,作CE BD ⊥,垂足为E 连接AE .因为Rt Rt ABD CBD ⊆,所以,AE BD ⊥,AE CE =AEC ∠为二面角A-BD-C 的平面角.由已知二面角A BD C --为120︒,知120AEC ∠=︒.在等腰三角形AE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3AC =.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则AC AB =,所以3AB =.在Rt △ABD 中,有1122AE BD AB AD ⋅=⋅,得3BD =, 因为6BD =所以2AD =. 又222BD AB AD =+,所以2AB =. 则23AE =,6ED =. 以E 为坐标原点,以向量,EC ED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的正方向,以过点E 垂直于平面BCD 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 则6D ⎛⎫ ⎪ ⎪⎝⎭,3A ⎛⎫ ⎪ ⎪⎝⎭,向量361AD ⎛⎫=- ⎪ ⎪⎝⎭, 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0,0,1)m =,设直线AD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为θ,则2cos ,221m ADm AD m AD ⋅〈〉===-⨯,2sin |cos ,|2m AD θ=〈〉= 所以直线AD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 【点睛】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和线面所成角的大小,考查空间想象力和是数形结合的能力,属于基础题.2.如图,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菱形,AA 1=4,AB =2,∠BAD =60°,E ,M ,N 分别是BC ,BB 1,A 1D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C 1DE ;(2)求AM 与平面A 1MD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见解析(2)105 【分析】要证线面平行,先证线线平行建系,利用法向量求解。
《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教案
《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向量法解决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空间几何向量知识的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
2. 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原理。
3. 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步骤。
4. 实例分析: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原理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步骤和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原理和步骤。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应用。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原理和步骤等内容。
2. 实例:准备一些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实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3.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板书和讲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前期学习的直线与平面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2. 讲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解释其意义。
3. 讲解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原理,阐述其适用范围和优势。
4. 讲解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步骤,通过板书和课件演示每个步骤的操作。
5. 分析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解答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课堂练习1. 布置一些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向量法求解。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疑问。
3. 强调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提醒学生巩固知识点。
新高考数学重难点培优专题讲义——立体几何小题专练(含详细答案解析)
立体几何小题培优讲义高考规律立体几何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属于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高考对该部分的考查,小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关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二是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难度较易;三是常见的一些经典常考压轴小题,涉及到空间角、空间距离与轨迹问题等,难度中等或偏上.知识梳理【知识点1 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常见求法】1.求几何体体积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直接代入公式求解.(2)等体积法:四面体的任何一个面都可以作为底面,只需选用底面面积和高都易求出的形式即可.(3)补体法:将几何体补成易求解的几何体,如棱锥补成棱柱,三棱柱补成四棱柱等.(4)分割法:将几何体分割成易求解的几部分,分别求体积.2.求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一般方法求组合体的表面积的问题,首先应弄清它的组成部分,其表面有哪些底面和侧面,各个面的面积应该怎样求,然后根据公式求出各个面的面积,最后相加或相减.求体积时也要先弄清各组成部分,求出各简单几何体的体积,再相加或相减.【知识点2 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的解题策略】1.常见的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的解决方案:常见的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内切球,另一种是外接球.常见的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的解决方案:2.空间几何体外接球问题的求解方法:空间几何体外接球问题的处理关键是确定球心的位置,常见的求解方法有如下几种:(1)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的特殊点(一般为接、切点)或线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2)若球面上四点P,A,B,C构成的三条线段P A,PB,PC两两垂直,且P A=a,PB=b,PC=c,一般把有关元素“补形”成为一个球内接长方体,根据4R2=a2+b2+c2求解.(3)利用平面几何体知识寻找几何体中元素间的关系,或只画内切、外接的几何体的直观图,确定球心的位置,弄清球的半径(直径)与该几何体已知量的关系,列方程(组)求解.【知识点3 几何法与向量法求空间角】1.几何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般步骤:①平移:选择适当的点,线段的中点或端点,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成为相交直线;②证明:证明所作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③寻找:在立体图形中,寻找或作出含有此角的三角形,并解之;④取舍:因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所以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用坐标表示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4)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即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两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3.几何法求线面角(1)垂线法求线面角(也称直接法);(2)公式法求线面角(也称等体积法):用等体积法,求出斜线P A在面外的一点P到面的距离,利用三角形的正弦公式进行求解.,其中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h是垂线段的长,l是斜线段的长.4.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主要方法:(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将题目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或钝角的补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5.几何法求二面角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可以用定义法,也可以用垂面法,即在一个半平面内找一点作另一个半平面的垂线,再过垂足作二面角的棱的垂线,两条垂线确定的平面和二面角的棱垂直,由此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6.向量法求二面角的解题思路:用法向量求两平面的夹角:分别求出两个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两平面夹角的大小.【知识点4 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及其解题策略】1.立体几何中的几类最值问题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有三类:一是空间几何体中相关的点、线和面在运动,求线段长度、截面的面积和体积的最值;二是空间几何体中相关点和线段在运动,求有关角度和距离的最值;三是在空间几何体中,已知某些量的最值,确定点、线和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主要有两种解题方法:一是几何法,利用几何体的性质,探求图形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二是代数法,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点的坐标表示所求量的目标函数,借助函数思想方法求最值;通过降维的思想,将空间某些量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平面三角形、四边形或圆中的最值问题.【知识点5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及其解题策略】1.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这是一类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交汇题型,既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即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又考查用代数方法研究轨迹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等素养.2.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的求解方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几何法:对于轨迹为几何体的问题,要抓住几何体中的不变量,借助空间几何体(柱、锥、台、球)的定义;对于轨迹为平面上的问题,要利用降维的思想,熟悉平面图形(直线、圆、圆锥曲线)的定义.二是代数法:在图形中,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进行求解.【知识点6 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情境题的求解策略】1.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几类情境题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情境题大致有三类:(1)以数学名著为背景设置问题,涉及中外名著中的数学名题名人等;(2)以数学文化为背景设置问题,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古建筑等;(3)以生活实际为背景设置问题,涵盖生产生活、劳动实践、文化精神等.2.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情境题的求解思路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情境题都跟图形有关,涉及在具体情境下的图形阅读,需要通过数形结合来解决问题.此类问题的求解过程主要分四步:一是要读特征,即从图形中读出图形的基本特征;二是要读本质,即要善于将所读出的信息进行提升,实现“图形→文字→符号”的转化;三是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阅读图形,将研究图形的本身特征和关注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四是要有运动观点,要“动手”去操作,动态地去阅读图形.【题型1 求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例1】(2023·江苏徐州·沛县湖西中学模拟预测)在三棱锥P−ABC中,三条侧棱P A,PB,PC两两垂直,且PA=PB=PC=2,若三棱锥P−ABC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球的表面上,则该球的体积是()A.4√3πB.4√2πC.6πD.12π【变式1-1】(2023·陕西铜川·统考一模)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③V台=13(S上+S下+√S上⋅S下)ℎ)A.6寸B.4寸C.3寸D.2寸【变式1-2】(2023·全国·模拟预测)如图,已知正四棱台ABCD−A1B1C1D1的高为2,AB=2A1B1,P,Q分别为B1C1,C1D1的中点,若四边形PQDB的面积为152,则该四棱台的体积为()A.563B.56C.283D.28【变式1-3】(2023·山东·统考一模)陀螺起源于我国,在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出土了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石制陀螺因此,陀螺的历史至少也有四千年,如图所示为一个陀螺的立体结构图,若该陀螺底面圆的直径AB=12cm,圆柱体部分的高BC=6cm,圆锥体部分的高CD=4cm,则这个陀螺的表面积是()A.(144+12√13)πcm2B.(144+24√13)πcm2C.(108+12√13)πcm2D.(108+24√13)πcm2【题型2 与球有关的截面问题】【例2】(2023·陕西咸阳·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已知球O的一个截面的面积为2π,球心O到该截面的距离比球的半径小1,则球O的表面积为()A.8πB.9πC.12πD.16π【变式2-1】(2023·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上、下底面均为等边三角形的三棱台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三棱台的高为3,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15,2√6,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32πB.36πC.40πD.42π【变式2-2】(2023·河南·信阳高中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C,AD两两垂直,且AB=AC=AD=3,以A为球心,√6为半径作球,则球面与底面BCD的交线长度的和为()A.2√3πB.√3πC.√3π2D.√3π4【变式2-3】(2023·江西南昌·江西师大附中校考三模)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E为棱CC1上的一点,且满足平面BDE⊥平面A1BD,则平面A1BD截四面体ABCE的外接球所得截面的面积为()A.136πB.2512πC.83πD.23π【题型3 体积、面积、周长、距离的最值与范围问题】【例3】(2023·福建莆田·莆田一中校考一模)如图,在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的三个角处各剪去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是由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并且这三个四边形也全等,如图①.若用剩下的部分折成一个无盖的正三棱柱形容器,如图②.则这个容器的容积的最大值为()A.a327B.a336C.a354D.a372【变式3-1】(2023·全国·模拟预测)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AC=60°,侧面BCC1B1的面积为2√3,则直三棱柱ABC−A1B1C1外接球的表面积的最小值为()A.4πB.8πC.4√3πD.8√3π【变式3-2】(2023·山东·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考二模)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P为底面A1B1C1D1的中心,M是棱AB的中点,正四棱柱的高ℎ∈[√2,2√2],点M到平面PCD的距离的最大值为()A.2√63B.83C.4√23D.329【变式3-3】(2023·湖南长沙·长沙一中校考模拟预测)已知A,B,C,D是体积为20√53π的球体表面上四点,若AB=4,AC=2,BC=2√3,且三棱锥A-BCD的体积为2√3,则线段CD长度的最大值为()A.2√3B.3√2C.√13D.2√5【题型4 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例4】(2023·河北邯郸·统考三模)三棱锥S−ABC中,SA⊥平面ABC,AB⊥BC,SA=AB=BC.过点A分别作AE⊥SB,AF⊥SC交SB、SC于点E、F,记三棱锥S−FAE的外接球表面积为S1,三棱锥S−ABC的外接球表面积为S2,则S1S2=()A.√33B.13C.√22D.12【变式4-1】(2023·福建龙岩·统考模拟预测)如图,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其所有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多面体为正八面体,则该正八面体的内切球表面积为()A.π6B.πC.4π3D.4π【变式4-2】(2023·全国·模拟预测)为了便于制作工艺品,某工厂将一根底面半径为6cm,高为4cm的圆柱形木料裁截成一个正四棱台木料,已知该正四棱台上底面的边长不大于4√2cm,则当该正四棱台的体积最大时,该正四棱台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128πcm2B.145πcm2C.153πcm2D.160πcm2【变式4-3】(2023·浙江温州·乐清市知临中学校考二模)如今中国被誉为基建狂魔,可谓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公路里程、高铁里程双双都是世界第一.建设过程中研制出用于基建的大型龙门吊、平衡盾构机等国之重器更是世界领先.如图是某重器上一零件结构模型,中间最大球为正四面体ABCD的内切球,中等球与最大球和正四面体三个面均相切,最小球与中等球和正四面体三个面均相切,已知正四面体ABCD棱长为2√6,则模型中九个球的表面积和为()A.6πB.9πC.31π4D.21π【题型5 空间线段以及线段之和最值问题】【例5】(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已知底面边长为a的正四棱柱ABCD−A1B1C1D1内接于半径为√3的球内,E,F分别为B1C1,C1D1的中点,G,H分别为线段AC1,EF上的动点,M为线段AB1的中点,当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体积最大时,|GH|+|GM|的最小值为()A.√2B.3√22C.2D.1+√2【变式5-1】(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六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已知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 1,AA1=√3,在线段A1D上取点M,在CD1上取点N,使得直线MN//平面ACC1A1,则线段MN长度的最小值为()A.√33B.√213C.√37D.√217【变式5-2】(2023·四川绵阳·模拟预测)如图,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在线段AD1上运动,以下四个命题:;④|C1P|+①三棱锥D−BPC1的体积为定值;②C1P⊥CB1;③直线DC1与平面ABC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2|DP|的最小值为√10.其中真命题有()A.1个B.2个C.3个D.4个【变式5-3】(2023·天津和平·耀华中学校考二模)粽子,古称“角黍”,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到晋代成为了端午节的节庆食物.现将两个正四面体进行拼接,得到如图所示的粽子形状的六面体,其中点G在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段CD(含端点)上运动,若此六面体的体积为163A.EF=2B.EF=4C.EG+FG的最小值为3√2D.EG+FG的最小值为2√6【题型6 空间角问题】【例6】(2023·全国·模拟预测)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6√3倍,点E为四边形ABB1A1的中心,点F为棱C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F与C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2√3913B.√3913C.√3926D.3√3926【变式6-1】(2023·河北保定·统考二模)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2,对角线B1D与平面A1BC1交于E点.则A1E与面AA1D1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13B.√33C.23D.√53【变式6-2】(2023·全国·模拟预测)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点N是棱BB1上的动点,点M是线段A1C1(不含线段的端点)上的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存在直线MN,使MN//B1C B.异面直线CM与AB所成的角可能为π3C.直线CM与平面BND所成的角为π3D.平面BMC//平面C1NA【变式6-3】(2023·四川遂宁·统考三模)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E在F的左边),且EF=√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E运动时,二面角E−AB−C的最小值为45∘B.当E,F运动时,三棱锥体积B−AEF不变C.当E,F运动时,存在点E,F使得AE//BFD.当E,F运动时,二面角C−EF−B为定值【题型7 翻折问题】【例7】(2023·四川泸州·统考一模)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6,∠BAD=60°,将△BCD沿对角线BD翻折,使点C到点P处,且二面角A−BD−P为120°,则此时三棱锥P−ABD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21πB.28√21πC.52πD.84π【变式7-1】(2023·福建福州·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在矩形ABCD中,AB=3,AD=4,将△ABD 沿对角线BD翻折至△A′BD的位置,使得平面A′BD⊥平面BCD,则在三棱锥A′−BCD的外接球中,以A′C为直径的截面到球心的距离为()A.√43510B.6√25C.√23910D.√11310【变式7-2】(2023·湖北恩施·校考模拟预测)如图,矩形ABCD中,E、F分别为BC、AD的中点,且BC=2AB=2,现将△ABE沿AE向上翻折,使B点移到P点,则在翻折过程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存在点P,使得PE∥CFB.存在点P,使得PE⊥EDC.三棱锥P−AED的体积最大值为√26D.当三棱锥P−AED的体积达到最大值时,三棱锥P−AED外接球表面积为4π【变式7-3】(2023·四川·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AB,AC 的中点,将△ADE沿着DE翻折,使点A到点P处,得到四棱锥P−BCED,则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翻折过程中,该四棱锥的体积有最大值为3B.存在某个点P位置,满足平面PDE⊥平面PBCC.当PB⊥PC时,直线PB与平面BCE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πD.当PB=√10时,该四棱锥的五个顶点所在球的表面积为523【题型8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例8】(2023·全国·模拟预测)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3,点P是平面ACB1内的动点,M,N分别为C1D1,B1C的中点,若直线BP与MN所成的角为θ,且sinθ=√55,则动点P的轨迹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A.3π4B.π2C.π3D.π4【变式8-1】(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文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已知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 为正方形,侧棱与底面垂直,点P是侧棱DD1上的点,且DP=2PD1,AA1=3,AB=1.若点Q在侧面BCC1B1(包括其边界)上运动,且总保持AQ⊥BP,则动点Q的轨迹长度为()A.√3B.√2C.2√33D.√52【变式8-2】(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已知正四棱锥(底面为正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正方形的中心的棱锥为正四棱锥)P-ABCD的底面正方形边长为2,其内切球O的表面积为π3,动点Q在正方形ABCD 内运动,且满足OQ=OP,则动点Q形成轨迹的周长为()A.2π11B.3π11C.4π11D.5π11【变式8-3】(2023·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P为空间中一点且满足∠APB1=∠ADB1,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若P在面AB1C1D上,则其轨迹周长为8√6π9B.若A1P⊥AB1,则D1P的最小值为√3+1−√6C.P的轨迹围成的封闭曲面体积为32√6π227+4√3πD.四棱锥P-ABCD体积最大值为4(2√6+√2+3)9【题型9 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情境题】【例9】(2023·云南大理·统考一模)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天池盆盆口直径为36寸,盆底直径为12寸,盆深18寸.若某次下雨盆中积水的深度恰好是盆深的一半,则该天池盆中水的体积为()A.1404π立方寸B.1080π立方寸C.756π立方寸D.702π立方寸【变式9-1】(2023·广东广州·广东实验中学校考一模)阿基米德多面体是由边数不全相同的正多边形为面的多面体.如图所示的阿基米德多面体有四个全等的正三角形面和四个全等的正六边形面,该多面体是由过正四面体各棱的三等分点的平面截去四个小正四面体得到.若该多面体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的表面上,且点O到正六边形面的距离为√62,则球O的体积为()A.7√1424πB.7√143πC.11√2224πD.11√223π【变式9-2】(2023·河南·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1所示,宫灯又称宫廷花灯,是中国彩灯中富有特色的汉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图2是小明为自家设计的一个花灯的直观图,该花灯由上面的正六棱台与下面的正六棱柱组成,若正六棱台的上、下两个底面的边长分别为4dm和2dm,正六棱台与正六棱柱的高分别为1dm 和6dm,则该花灯的表面积为()A.(108+30√3)dm2B.(72+30√3)dm2C.(64+24√3)dm2D.(48+24√3)dm2【变式9-3】(2023·河南郑州·统考模拟预测)《九章算术·商功》:“斜解立方,得两堑堵,斜解堑堵,其一为阳马,其一为鳖臑”.意思是一个长方体沿对角面斜解(图1),得到一模一样的两个堑堵(图2),再沿一个堑堵的一个顶点和相对的棱斜解(图2),得一个四棱锥称为阳马(图3),一个三棱锥称为鳖臑(图4).若长方体的体积为V,由该长方体斜解所得到的堑堵、阳马和鳖臑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等式错误的是()A.V1+V2+V3=V B.V1=2V2C.V2=2V3D.V2−V3=V6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坡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安装灯带可以勾勒出建筑轮廓,展现造型之美.如图,某坡屋顶可视为一个五面体,其中两个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两个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若AB=25m,BC=AD=10m,且等腰梯形所在的平面、等腰三角形所在的平,则该五面体的所有棱长之和为()面与平面ABCD的夹角的正切值均为√145A.102m B.112mC.117m D.125m2.(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为斜边,△ABD为等边三角形,若二面角C−AB−D为150°,则直线CD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A.15B.√25C.√35D.253.(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圆锥PO的底面半径为√3,O为底面圆心,P A,PB为圆锥的母线,∠AOB=120°,若△PAB的面积等于9√34,则该圆锥的体积为()A.πB.√6πC.3πD.3√6π4.(2023·天津·统考高考真题)在三棱锥P−ABC中,点M,N分别在棱PC,PB上,且PM=13PC,PN=23PB,则三棱锥P−AMN和三棱锥P−ABC的体积之比为()A.19B.29C.13D.495.(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M,N分别是A1D,D1B的中点,则()A.直线A1D与直线D1B垂直,直线MN//平面ABCDB.直线A1D与直线D1B平行,直线MN⊥平面BDD1B1C.直线A1D与直线D1B相交,直线MN//平面ABCDD.直线A1D与直线D1B异面,直线MN⊥平面BDD1B16.(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下列物体中,能够被整体放入棱长为1(单位:m)的正方体容器(容器壁厚度忽略不计)内的有()A.直径为0.99m的球体B.所有棱长均为1.4m的四面体C.底面直径为0.01m,高为1.8m的圆柱体D.底面直径为1.2m,高为0.01m的圆柱体7.(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圆锥的顶点为P,底面圆心为O,AB为底面直径,∠APB=120°,PA=2,点C在底面圆周上,且二面角P−AC−O为45°,则().A.该圆锥的体积为πB.该圆锥的侧面积为4√3πC.AC=2√2D.△PAC的面积为√38.(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点S,A,B,C均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SA⊥平面ABC,则SA=.9.(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4,O为AC1的中点,若该正方体的棱与球O的球面有公共点,则球O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10.(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AB,C1D1的中点,以EF为直径的球的球面与该正方体的棱共有个公共点.1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在正四棱台ABCD−A1B1C1D1中,AB=2,A1B1=1,AA1=√2,则该棱台的体积为.12.(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底面边长为4的正四棱锥被平行于其底面的平面所截,截去一个底面边长为2,高为3的正四棱锥,所得棱台的体积为.立体几何小题【题型1 求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 (4)【题型2 与球有关的截面问题】 (7)【题型3 体积、面积、周长、距离的最值与范围问题】 (10)【题型4 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 (13)【题型5 空间线段以及线段之和最值问题】 (18)【题型6 空间角问题】 (23)【题型7 翻折问题】 (30)【题型8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 (35)【题型9 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情境题】 (40)立体几何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属于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高考对该部分的考查,小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关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二是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难度较易;三是常见的一些经典常考压轴小题,涉及到空间角、空间距离与轨迹问题等,难度中等或偏上.【知识点1 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常见求法】1.求几何体体积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直接代入公式求解.(2)等体积法:四面体的任何一个面都可以作为底面,只需选用底面面积和高都易求出的形式即可.(3)补体法:将几何体补成易求解的几何体,如棱锥补成棱柱,三棱柱补成四棱柱等.(4)分割法:将几何体分割成易求解的几部分,分别求体积.2.求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一般方法求组合体的表面积的问题,首先应弄清它的组成部分,其表面有哪些底面和侧面,各个面的面积应该怎样求,然后根据公式求出各个面的面积,最后相加或相减.求体积时也要先弄清各组成部分,求出各简单几何体的体积,再相加或相减.【知识点2 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的解题策略】1.常见的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的解决方案:常见的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内切球,另一种是外接球.常见的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的解决方案:2.空间几何体外接球问题的求解方法:空间几何体外接球问题的处理关键是确定球心的位置,常见的求解方法有如下几种:(1)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的特殊点(一般为接、切点)或线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2)若球面上四点P,A,B,C构成的三条线段P A,PB,PC两两垂直,且P A=a,PB=b,PC=c,一般把有关元素“补形”成为一个球内接长方体,根据4R2=a2+b2+c2求解.(3)利用平面几何体知识寻找几何体中元素间的关系,或只画内切、外接的几何体的直观图,确定球心的位置,弄清球的半径(直径)与该几何体已知量的关系,列方程(组)求解.【知识点3 几何法与向量法求空间角】1.几何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般步骤:①平移:选择适当的点,线段的中点或端点,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成为相交直线;②证明:证明所作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③寻找:在立体图形中,寻找或作出含有此角的三角形,并解之;④取舍:因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所以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用坐标表示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4)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即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两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3.几何法求线面角(1)垂线法求线面角(也称直接法);(2)公式法求线面角(也称等体积法):用等体积法,求出斜线P A在面外的一点P到面的距离,利用三角形的正弦公式进行求解.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h是垂线段的长,l是斜线段的长.4.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主要方法:(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将题目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或钝角的补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5.几何法求二面角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可以用定义法,也可以用垂面法,即在一个半平面内找一点作另一个半平面的垂线,再过垂足作二面角的棱的垂线,两条垂线确定的平面和二面角的棱垂直,由此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6.向量法求二面角的解题思路:用法向量求两平面的夹角:分别求出两个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两平面夹角的大小.【知识点4 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及其解题策略】1.立体几何中的几类最值问题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有三类:一是空间几何体中相关的点、线和面在运动,求线段长度、截面的面积和体积的最值;二是空间几何体中相关点和线段在运动,求有关角度和距离的最值;三是在空间几何体中,已知某些量的最值,确定点、线和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主要有两种解题方法:一是几何法,利用几何体的性质,探求图形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二是代数法,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点的坐标表示所求量的目标函数,借助函数思想方法求最值;通过降维的思想,将空间某些量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平面三角形、四边形或圆中的最值问题.【知识点5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及其解题策略】1.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这是一类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交汇题型,既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即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又考查用代数方法研究轨迹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等素养.2.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的求解方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几何法:对于轨迹为几何体的问题,要抓住几何体中的不变量,借助空间几何体(柱、锥、台、球)的定义;对于轨迹为平面上的问题,要利用降维的思想,熟悉平面图形(直线、圆、圆锥曲线)的定义.二是代数法:在图形中,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进行求解.【知识点6 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情境题的求解策略】1.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几类情境题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情境题大致有三类:(1)以数学名著为背景设置问题,涉及中外名著中的数学名题名人等;(2)以数学文化为背景设置问题,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古建筑等;(3)以生活实际为背景设置问题,涵盖生产生活、劳动实践、文化精神等.。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X1+z1=0 所以 X1+y1=0
取x1=1,得y1=z1=-1x
B C
故n=(1,-1,-1)
cos n, B1C1
n B1C1 n B1C1
010 1 3
3 3
故所求直线B1C1与平面AB1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3
3
D y
如图,已知:直角梯形OABC中,OA∥BC,∠AOC=90°, SO⊥平面OABC,且OS=OC=BC=1,OA=2. 求:⑴异面直线SA和OB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
( (
x, x,
y, y,
z) z)
(3, (3,
4, 0,
0) 2)
0 0
即
3 x 3 x
4y 2z
0 0
取 x 4,则 n (4, 3, 6)
∴
y z
3 4 3 2
x x
∴ n (4, 3, 6) 是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
问题:如何求平面的法向量?
(1)设出平面的法向量
B
(1).cos SA,OB SAOB 2 10
SA OB 5 2 5 x
所以异面直线SA与OB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10 5
(2)设平面SAB的法向量n (x, y, z)
显然有 n AB 0, n SA 0
x
2x
y z
0 0
取x=1,则y=1,z=2; 故 n (1,1,2)
(2)找出(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 向量的坐标a (a1,b1, c1),b (a2,b2, c2 ) (3)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关于x, y, z的 方程组n • a 0
n •b 0
(4)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个解,即得法向量。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之间的夹角。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因此掌握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是非常必要的。
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方法有多种,下面我们将介绍其中的两种常用方法。
方法一: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三角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可以用来求解任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对于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解,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求解。
假设直线L与平面P所成角为θ,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P的法向量为n,则有:cosθ = (a·n) / (|a|·|n|)其中,a·n表示向量a和向量n的点积,|a|和|n|分别表示向量a和向量n的模长。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求解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余弦定理只适用于三维空间中的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解,对于二维空间中的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解,需要使用其他方法。
方法二:向量法向量法是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假设直线L与平面P所成角为θ,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P的法向量为n,则有:sinθ = |a×n| / (|a|·|n|)其中,a×n表示向量a和向量n的叉积,|a|和|n|分别表示向量a和向量n的模长。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同样可以求解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向量法同样只适用于三维空间中的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解,对于二维空间中的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解,需要使用其他方法。
总结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解方法有多种,其中余弦定理和向量法是两种常用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掌握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解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学中的相关概念,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空间向量求线面角公式
空间向量求线面角公式空间向量是三维空间中的一种表示方式,它可以用来描述点、直线、平面等几何对象。
线面角是两条直线或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它是空间几何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空间向量来求解线面角的公式。
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可以用向量来表示直线或平面。
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P的法向量为n。
对于直线L上的一点P和平面P 上的一点Q,连接向量PQ即可得到一条从直线L到平面P的向量。
设这个向量为d。
根据向量的定义,我们知道向量d与直线L垂直。
而向量d与平面P的夹角则可以通过向量点乘来求解。
向量的点乘公式为:a·b = |a| |b| cosθ,其中a和b分别为向量a和向量b的模,θ为a 和b之间的夹角。
将向量d与直线L的方向向量a进行点乘,得到:d·a = |d| |a| cosα其中α为向量d与直线L的夹角。
由于向量d与平面P垂直,所以d·n = 0。
将这个条件带入上式,得到:0 = |d| |a| cosα解得:cosα = 0α = π/2这说明线面角的大小为90度,即直线和平面垂直。
当直线与平面不垂直时,我们需要使用法线向量来求解线面角的大小。
设直线L上的一点P和平面P上的一点Q,连接向量PQ即可得到一条从直线L到平面P的向量。
设这个向量为d。
由于向量d在平面P上,所以它可以表示为平面P的法向量n与某个向量b的线性组合。
即:d = λn + b其中λ为标量。
将这个表达式代入向量点乘公式,得到:(λn + b)·a = |λn + b| |a| cosα化简得:λn·a + b·a = |λn + b| |a| cosα我们知道,向量n垂直于平面P,所以n·a = 0。
将这个条件带入上式,得到:b·a = |λn + b| |a| cosα由于向量b在平面P上,所以b·n = 0。
将这个条件带入上式,得到:b·a = |b| |a| cosα将向量b的模用向量d和法向量n表示,即|b| = |d - λn|,代入上式,得到:(d - λn)·a = |d - λn| |a| cosα展开并化简上式,得到:d·a - λn·a = |d - λn| |a| cosαd·a = |d - λn| |a| cosα我们知道,向量d在平面P上,所以d·n = 0。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第六节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课件理
(2)建系的基本思想是寻找其中的线线垂直关系,在没有现成 的垂直关系时要通过其他已知条件得到垂直关系,在此基础上选 择一个合理的位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易错防范] 1.利用向量求角,一定要注意将向量夹角转化为各空间 角.因为向量夹角与各空间角的定义、范围不同. 2.求二面角要根据图形确定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答案:13
4.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点 E 为 BB1 的中点,则平 面 A1ED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解析:以 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棱长 为 1,
则 A1(0,0,1),E1,0,12,D(0,1,0),
以 B 为原点,分别以
的方向为 x 轴、y 轴、z 轴的
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0,0,2),B(0,0,0),E(2,0,0),
F(2,2,1).
因为 AB⊥平面 BEC,所以 =(0,0,2)为平面 BEC 的法向量. 设 n=(x,y,z)为平面 AEF 的法向量.
所以平面 AEF 与平面 BEC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3.
A(0,- 3,0),E(1,0, 2),F-1,0, 22,C(0, 3,0),
所以直线
AE
与直线
C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 3.
[解题模板] 利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
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BCA=90°,M,N 分别是 A1B1,
A1C1 的中点,BC=CA=CC1,则 BM 与 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接 EG,FG,EF.在菱形 ABCD 中,不妨设 GB=1.
由∠ABC=120°,可得 AG=GC= 3.
用空间向量法研究线线角和线面角
(4)判断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θ 和〈l,n〉的关系,求出角 θ.
当堂检测:
如图所示,直三棱柱 ABC-A1B1C1,∠BCA=90°,点 F1
是 A1C1 的中点,BC=CA=2,CC1=1.
(1)求异面直线 AF1 与 CB1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直线 AF1 与平面 BCC1B1 所成的角.
= ,
2 2 2
π
所以 θ= ,
4
π
所以直线 AF1 与平面 BCC1B1 所成的角为 .
4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练习册 分层精炼33
高考链接:
(2022全国甲卷)18. 在四棱锥 P-ABCD中,PD⊥ 底
面ABCD,CD//AB,AD=DC=CB=1,AB=2,DP= .
(1)证明:BD ⊥ PA ;
n BP 3 y 3z 0
则 cos n, DP
n DP
n DP
3, 3 , DP 0,0, 3 ,
5
,
5
所以 PD 与平面 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5
.
5
,则 l1 与 l2 所成的角
6
为( A )
π
A.
6
5π
B.
6
π 5π
C. 或
6 6
D.以上均不对
解析 l1 与
故选 A.
π
l2 所成的角与其方向向量的夹角相等或互补,且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为0, ,
2
学以致用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
A1D1、A1C1的中点,求异面直线AE与CF所成角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数学.doc
3.2.3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1.空间角及向量求法(1)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相等.( )(2)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直线l上的点到平面α的距离.( )(3)若平面α∥β,则两平面α,β的距离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条直线到平面β的距离,也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点到平面β的距离.( )答案 (1)× (2)√ (3)√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2)(教材改编P 111A 组T 11)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C 1C 的中点,O 是底面ABCD 的中点,P 是A 1B 1上的任意点,则直线BM 与OP 所成的角为________.(3)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2,-2,1),点A (-1,3,0)在平面α内,则点P (-2,1,4)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 (1)45°或135° (2)π2 (3)103解析 (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2 ,则O (1,1,0),P (2,x,2),B (2,2,0),M (0,2,1),则OP→=(1,x -1,2),BM →=(-2,0,1).所以OP →·BM →=0,所以直线BM 与OP 所成角为π2. 探究1 利用空间向量求线线角例1 如图1,已知两个正四棱锥P -ABCD 与Q -ABCD 的高分别为1和2,AB =4.求异面直线AQ 与PB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由题设知,ABCD 是正方形,连接AC ,BD ,交于点O ,则AC ⊥BD .连接PQ ,则PQ 过点O .由正四棱锥的性质知PQ ⊥平面ABCD ,故以O 为坐标原点,以直线CA,DB,QP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则P(0,0,1),A(22,0,0),Q(0,0,-2),B(0,22,0),∴AQ→=(-22,0,-2),PB→=(0,22,-1).于是cos〈AQ→,PB→〉=AQ→·PB→|AQ→||PB→|=39,∴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 9 .拓展提升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1)平移法:即通过平移其中一条(也可两条同时平移),使它们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获解.(2)取定基底法:在一些不适合建立坐标系的题型中,我们经常采用取定基底的方法,这是小技巧.在由公式cos〈a,b〉=a·b|a||b|求向量a、b的夹角时,关键是求出a·b及|a|与|b|,一般是把a、b用一组基底表示出来,再求有关的量.(3)用坐标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的方法①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找到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坐标形式;③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计算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④结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得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跟踪训练1】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顶点C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处,顶点A,B,V分别在x,y,z轴上,D是线段AB 的中点,且AC =BC =2,∠VDC =θ.当θ=π3时,求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由于AC =BC =2,D 是AB 的中点,所以C (0,0,0),A (2,0,0),B (0,2,0),D (1,1,0).当θ=π3时,在Rt △VCD 中,CD =2,故有V (0,0,6).所以AC →=(-2,0,0),VD →=(1,1,-6).所以cos 〈AC →,VD →〉=AC →·VD→|AC →||VD →|=-22×22=-24.所以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探究2 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例2 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2a ,求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解] 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0,a,0),A 1(0,0, 2a ),C 1⎝⎛⎭⎪⎪⎫-32a ,a2, 2a , 取A 1B 1的中点M ,则M ⎝⎛⎭⎪⎫0,a2,2a ,连接AM ,MC 1,有MC 1→=⎝ ⎛⎭⎪⎪⎫-32a ,0,0, AB →=(0,a,0),AA1→=(0,0,2a ).∴MC 1→·AB →=0,MC 1→·AA 1→=0, ∴MC 1→⊥AB →,MC1→⊥AA 1→, 即MC 1⊥AB ,MC 1⊥AA 1,又AB ∩AA 1=A , ∴MC 1⊥平面ABB 1A 1 .∴∠C 1AM 是AC 1与侧面A 1ABB 1所成的角.由于AC 1→=⎝ ⎛⎭⎪⎪⎫-32a ,a 2,2a ,AM →=⎝ ⎛⎭⎪⎫0,a 2,2a ,∴AC 1→·AM →=0+a 24+2a 2=9a 24,|AC 1→|=3a 24+a 24+2a 2=3a , |AM →|=a 24+2a 2=32a , ∴cos 〈AC1→,AM →〉=9a 243a ×3a 2=32. ∴〈AC 1→,AM →〉=30°,即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30°. [解法探究] 此题有没有其他解法?解 与原解建立相同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B →=(0,a,0),AA1→=(0,0,2a ),AC 1→=⎝ ⎛⎭⎪⎪⎫-32a ,a 2,2a . 设侧面ABB 1A 1的法向量n =(λ,x ,y ),∴n ·AB →=0且n ·AA1→=0.∴ax =0且2ay =0.∴x =y =0.故n =(λ,0,0).∵AC 1→=⎝ ⎛⎭⎪⎪⎫-32a ,a 2,2a , ∴cos 〈AC 1→,n 〉=n ·AC1→|n ||AC 1→|=-λ2|λ|.∴|cos 〈AC 1→,n 〉|=12. ∴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30°.[条件探究] 此题中增加条件“E ,F ,G 为AB ,AA 1,A 1C 1的中点”,求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a ,2a ),E ⎝ ⎛⎭⎪⎫0,a 2,0,F ⎝ ⎛⎭⎪⎪⎫0,0,22a ,G ⎝⎛⎭⎪⎪⎫-34a ,a 4,2a , 于是B 1F →=⎝ ⎛⎭⎪⎪⎫0,-a ,-22a ,EF →=⎝ ⎛⎭⎪⎪⎫0,-a 2,22a , EG →=⎝ ⎛⎭⎪⎪⎫-34a ,-a 4,2a . 设平面GEF 的法向量n =(x ,y ,z ),则⎩⎨⎧n ·EF →=0,n ·EG →=0,即⎩⎪⎨⎪⎧-a 2y +22az =0,-34ax -a 4y +2az =0,所以⎩⎪⎨⎪⎧y =2z ,x =6z ,令z =1,得x =6,y =2,所以平面G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6,2,1), 所以|cos 〈B 1F →,n 〉|=|n ·B 1F →||n ||B 1F →|=⎪⎪⎪⎪⎪⎪⎪⎪-2a -22a 9×a 2+a 22=33. 所以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拓展提升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方法与步骤思路一:找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充分利用面与面垂直的性质及解三角形知识可求得夹角(或夹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思路二: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可利用向量夹角公式或法向量.利用法向量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基本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求直线的方向向量AB →; (3)求平面的法向量n ;(4)计算:设线面角为θ,则sin θ=|n ·AB→||n ||AB→|.【跟踪训练2】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D ∥BC ,AB =AD =AC =3,PA =BC =4,M 为线段AD 上一点,AM =2MD ,N 为PC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PAB ;(2)求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得AM =23AD =2.取BP 的中点T ,连接AT ,TN .由N 为PC 的中点知TN ∥BC ,TN =12BC =2.又AD ∥BC ,故TN 綊AM ,四边形AMNT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 ∥AT .因为AT ⊂平面PAB ,MN ⊄平面PAB ,所以MN ∥平面PAB .(2)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由AB =AC 得AE ⊥BC ,从而AE ⊥AD ,且AE =AB 2-BE 2=AB2-⎝ ⎛⎭⎪⎫BC 22= 5.以A 为坐标原点,AE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由题意知,P (0,0,4),M (0,2,0),C (5,2,0),N ⎝⎛⎭⎪⎪⎫52,1,2, PM →=(0,2,-4),PN →=⎝ ⎛⎭⎪⎪⎫52,1,-2,AN →=⎝ ⎛⎭⎪⎪⎫52,1,2. 设n =(x ,y ,z )为平面PMN 的法向量,则⎩⎨⎧n ·PM →=0,n ·PN →=0,即⎩⎪⎨⎪⎧2y -4z =0,52x +y -2z =0,可取n =(0,2,1).于是|cos 〈n ,AN →〉|=|n ·AN →||n ||AN →|=8525,则直线AN 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8525.探究3 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例3 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AFD =90°,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2)求二面角E-BC-A的余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可得AF⊥DF,AF⊥FE,所以AF⊥平面EFDC.又AF⊂平面ABEF,故平面ABEF⊥平面EFDC.(2)过D作DG⊥EF,垂足为G,由(1)知DG⊥平面ABEF.以G为坐标原点,GF→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GF→|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xyz.由(1)知∠DFE为二面角D-AF-E的平面角,故∠DFE=60°,则DF=2,DG=3,可得A(1,4,0),B(-3,4,0),E(-3,0,0),D(0,0,3).由已知,AB∥EF,AB⊄平面EFDC,EF⊂平面EFDC,所以AB∥平面EFDC.又平面ABCD∩平面EFDC=CD,故AB∥CD,CD∥EF.由BE∥AF,可得BE⊥平面EFDC,所以∠CEF为二面角C-BE -F的平面角,∠CEF=60°.从而可得C(-2,0,3).连接AC,则EC→=(1,0,3),EB→=(0,4,0),AC→=(-3,-4,3),AB→=(-4,0,0).设n=(x,y,z)是平面BCE的法向量,则⎩⎨⎧n ·EC →=0,n ·EB →=0,即⎩⎪⎨⎪⎧x +3z =0,4y =0,所以可取n =(3,0,-3).设m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则⎩⎨⎧m ·AC →=0,m ·AB →=0,同理可取m =(0,3,4).则cos 〈n ,m 〉=n ·m |n ||m |=-21919.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21919.拓展提升二面角的向量求法(1)若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内与棱l 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就是向量AB →与CD →的夹角(如图①).(2)利用坐标法求二面角的步骤设n 1,n 2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就是两个平面夹角的大小,如图②.用坐标法的解题步骤如下:①建系:依据几何条件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②求法向量:在建立的坐标系下求两个面的法向量n 1,n 2.③计算:求n1与n2所成锐角θ,cosθ=|n1·n2| |n1||n2|.④定值:若二面角为锐角,则为θ;若二面角为钝角,则为π-θ.【跟踪训练3】若PA⊥平面ABC,AC⊥BC,PA=AC=1,BC =2,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解 解法一:如下图所示,取PB 的中点D ,连接CD .∵PC =BC =2,∴CD ⊥PB .∴作AE ⊥PB 于E ,那么二面角A -PB -C 的大小就等于异面直线DC 与EA 所成的角θ的大小.∵PD =1,PE =PA 2PB =12,∴DE =PD -PE =12,又∵AE =AP ·AB PB =32,CD =1,AC =1,AC →=AE →+ED →+DC →,且AE →⊥ED →,ED →⊥DC→,∴|AC →|2=|AE →|2+|ED →|2+|DC →|2+2|AE →|·|DC →|·cos(π-θ), 即1=34+14+1-2×32×1×cos θ,解得cos θ=33.故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解法二:由解法一可知,向量DC →与EA →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A -PB -C 的大小,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A (1,0,0),B (0,2,0),C (0,0,0),P (1,0,1),D 为PB的中点,D ⎝⎛⎭⎪⎪⎫12,22,12. ∵PE EB =AP 2AB 2=13,即E 分PB →的比为13,∴E ⎝⎛⎭⎪⎪⎫34,24,34,EA →=⎝ ⎛⎭⎪⎪⎫14,-24,-34, DC →=⎝ ⎛⎭⎪⎪⎫-12,-22,-12,|EA →|=32,|DC →|=1,EA →·DC →=14×⎝ ⎛⎭⎪⎫-12+⎝ ⎛⎭⎪⎪⎫-24×⎝ ⎛⎭⎪⎪⎫-22+⎝ ⎛⎭⎪⎫-34×⎝ ⎛⎭⎪⎫-12=12.∴cos 〈EA →,DC →〉=EA →·DC →|EA →||DC →|=33. 故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解法三:如右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2,1,0),C (0,1,0),P (0,0,1),AP →=(0,0,1),AB →=(2,1,0),CB →=(2,0,0),CP →=(0,-1,1),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AP →=0,m ·AB →=0⇒⎩⎪⎨⎪⎧x ,y ,z ·0,0,1=0,x ,y ,z ·2,1,0=0⇒⎩⎪⎨⎪⎧y =-2x ,z =0,令x =1,则m =(1,-2,0),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CB →=0,n ·CP →=0⇒⎩⎪⎨⎪⎧x ′,y ′,z ′·2,0,0=0,x ′,y ′,z ′·0,-1,1=0⇒⎩⎪⎨⎪⎧x ′=0,y ′=z ′.令y ′=-1,则n =(0,-1,-1),∴cos 〈m ,n 〉=m ·n |m ||n |=33.∴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探究4 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例4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PD ⊥平面ABCD ,且PD =1,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1)求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 (2)求直线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解] 解法一:(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P (0,0,1),A (1,0,0),C (0,1,0),E ⎝ ⎛⎭⎪⎫1,12,0,F ⎝ ⎛⎭⎪⎫12,1,0.设DH ⊥平面PEF ,垂足为H ,则DH →=xDE →+yDF →+zDP →=⎝ ⎛⎭⎪⎫x +12y ,12x +y ,z ·(x +y +z =1),PE →=⎝ ⎛⎭⎪⎫1,12,-1,PF →=⎝ ⎛⎭⎪⎫12,1,-1.∴DH →·PE →=x +12y +12⎝ ⎛⎭⎪⎫12x +y -z =54x +y -z =0.同理,DH →·PF →=x +54y -z =0,又x +y +z =1,∴可解得x =y =417,z =917.∴DH →=317(2,2,3).∴|DH →|=31717.因此,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31717.(2)设AH ′⊥平面PEF ,垂足为H ′,则AH ′→∥DH →,设AH ′→=λ(2,2,3)=(2λ,2λ,3λ)(λ≠0),则EH ′→=EA →+AH ′→=⎝ ⎛⎭⎪⎫0,-12,0+(2λ,2λ,3λ)=⎝ ⎛⎭⎪⎫2λ,2λ-12,3λ.∴AH ′→·EH ′→=4λ2+4λ2-λ+9λ2=0,即λ=117.∴AH ′→=117(2,2,3),|AH ′→|=1717, 又AC ∥平面PEF ,∴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1717.解法二:(1)由解法一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知EF →=⎝ ⎛⎭⎪⎫-12,12,0,PE →=⎝ ⎛⎭⎪⎫1,12,-1,DE →=⎝ ⎛⎭⎪⎫1,12,0,设平面P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2x +12y =0,x +12y -z =0,解得⎩⎪⎨⎪⎧y =x ,z =32x ,令x =2,则n =(2,2,3), ∴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d =|DE →·n ||n |=|2+1|4+4+9=31717.(2)∵AC ∥EF ,∴直线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也即是点A 到平面PEF 的距离.又AE →=⎝ ⎛⎭⎪⎫0,12,0,∴点A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 d =|AE →·n ||n |=117=1717.拓展提升1.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两种思路(1)将求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转化为求向量模的问题,即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垂足的坐标,然后求出向量的模,这是求各种距离的通法.(2)直接套用点线距公式求解,其步骤为直线的方向向量a →所求点到直线上一点的向量PP ′→及其在直线的方向向量a 上的投影→代入公式.注意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转化. 2.点面距、线面距、面面距的求解方法线面距、面面距实质上都是求点面距,求直线到平面、平面到平面的距离的前提是线面、面面平行.点面距的求解步骤:(1)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跟踪训练4】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G 分别是C 1C ,D 1A 1,AB 的中点,求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0,0),E (0,2,1),F (1,0,2),G (2,1,0),∴EF →=(1,-2,1),EG →=(2,-1,-1),GA →=(0,-1,0). 设n =(x ,y ,z )是平面EFG 的法向量,则⎩⎨⎧n ·EF →=0,n ·EG →=0,∴⎩⎪⎨⎪⎧x -2y +z =0,2x -y -z =0,∴x =y =z ,可取n =(1,1,1), ∴d =|GA →·n ||n |=13=33,即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为33.探究5 与空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例5 如图,矩形ABCD 和梯形BEFC 所成的平面互相垂直,BE ∥CF ,∠BCF =∠CEF =90°,AD =3,EF =2.(1)求证:AE ∥平面DCF ;(2)当AB 的长为何值时,二面角A -EF -C 的大小为60°?[解] 如图,以点C 为坐标原点,以CB ,CF 和CD 所在直线分别作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设AB =a ,BE =b ,CF =c ,则C (0,0,0),A (3,0,a ),B (3,0,0),E (3,b,0),F (0,c,0).(1)证明:AE →=(0,b ,-a ),CB →=(3,0,0),BE →=(0,b,0),∴CB →·AE →=0,CB →·BE →=0, 从而CB ⊥AE ,CB ⊥BE . 又AE ∩BE =E , ∴CB ⊥平面ABE . ∵CB ⊥平面DCF ,∴平面ABE ∥平面DCF .又AE ⊂平面ABE , 故AE ∥平面DCF .(2)∵EF →=(-3,c -b,0),CE →=(3,b,0), 且EF →·CE →=0,|EF→|=2, ∴⎩⎪⎨⎪⎧-3+b c -b =0,3+c -b2=2,解得b =3,c =4.∴E (3,3,0),F (0,4,0).设n =(1,y ,z )与平面AEF 垂直, 则n ·AE →=0,n ·EF →=0,即⎩⎪⎨⎪⎧1,y ,z ·0,3,-a =0,1,y ,z ·-3,1,0=0,解得n =⎝⎛⎭⎪⎪⎫1,3,33a.又∵BA ⊥平面BEFC ,BA →=(0,0,a ),∴|cos 〈n ,BA →〉|=|n ·BA →||n ||BA →|=334a 2+27=12, 解得a =92或a =-92(舍去).∴当AB =92时,二面角A -EF -C 的大小为60°.拓展提升利用向量解决存在性问题的方法策略求解存在性问题的基本策略是:首先,假定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其次,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再次,利用空间向量法把存在性问题转化为求参数是否有解问题;最后,解方程,下结论.利用上述思维策略,可使此类存在性难题变为常规问题.【跟踪训练5】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D =AA 1=12AB ,点E 是棱AB 上一点,且AEEB=λ. (1)证明:D 1E ⊥A 1D ;(2)是否存在λ,使得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并说明理由.解 (1)证明: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不妨设AD =AA 1=1,AB =2,则D (0,0,0),A (1,0,0),B (1,2,0),C (0,2,0),A 1(1,0,1),B 1(1,2,1),C 1(0,2,1),D 1(0,0,1).因为AEEB =λ,所以E ⎝⎛⎭⎪⎫1,2λ1+λ,0, 于是D 1E →=⎝ ⎛⎭⎪⎫1,2λ1+λ,-1,A 1D →=(-1,0,-1),所以D 1E →·A 1D →=⎝ ⎛⎭⎪⎫1,2λ1+λ,-1·(-1,0,-1)=-1+0+1=0,故D 1E ⊥A 1D .(2)因为DD 1⊥平面ABCD ,所以平面D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设平面D 1EC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又CE →=⎝ ⎛⎭⎪⎫1,2λ1+λ-2,0,CD 1→=(0,-2,1), 则⎩⎨⎧n 1·CE →=0,n 1·CD 1→=0,即⎩⎪⎨⎪⎧n 1·⎝ ⎛⎭⎪⎫1,2λ1+λ-2,0=0,n 1·0,-2,1=0,整理得⎩⎪⎨⎪⎧x -y ·21+λ=0,-2y +z =0,取y =1,则n 1=⎝ ⎛⎭⎪⎫21+λ,1,2. 因为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所以22=|n ·n 1||n ||n 1|,即22=21+4+⎝⎛⎭⎪⎫21+λ2,解得λ=233-1. 故存在λ=233-1,使得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1.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应的距离和夹角等问题.(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 2.利用法向量求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的步骤 (1)求平面α的法向量n .(2)利用公式sin θ=|cos 〈AB →,n 〉|=|AB →·n ||AB →||n |,注意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π2.3.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步骤 (1)求两平面的法向量.(2)求两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3)由图判断所求的二面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从而下结论.在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应注意:平面的法向量有两个相反的方向,取的方向不同求出来的角度当然就不同,所以最后还应该根据这个二面角的实际形态确定其大小.4.点面距的求解步骤(1)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1.若两异面直线l 1与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0,4,-3),b =(1,2,0),则直线l 1与l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A.32B.8525C.4315D.33答案 B解析 设l 1,l 2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a ,b 〉|=0×1+4×2+-3×05×5=8525.2.直角△ABC 的两条直角边BC =3,AC =4,PC ⊥平面ABC ,PC =95,则点P 到斜边AB 的距离是( )A .5B .3C .3 2 D.125答案 B解析 以C 为坐标原点,CA ,CB ,C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4,0,0),B (0,3,0),P ⎝ ⎛⎭⎪⎫0,0,95,所以AB →=(-4,3,0),AP →=⎝⎛⎭⎪⎫-4,0,95, 所以AP →在AB →上的投影长为|AP →·AB →||AB →|=165,所以点P 到AB 的距离为d =|AP →|2-⎝ ⎛⎭⎪⎫1652=16+8125-25625=3.故选B.3.把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成直二面角,点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O 是正方形中心,则折起后,∠EOF 的大小为( )A .(0°,90°)B .90°C .120°D .(60°,120°)答案 C解析 OE →=12(OA →+OD →),OF →=12(OB →+OC →),∴OE →·OF →=14(OA →·OB →+OA →·OC →+OD →·OB →+OD →·OC →)=-14|OA →|2.又|OE →|=|OF →|=22|OA →|,∴cos 〈OE →,OF →〉=-14|OA →|212|OA →|2=-12.∴∠EOF =120°.故选C. 4.平面α的法向量n 1=(1,0,-1),平面β的法向量n 2=(0,-1,1),则平面α与β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π3或2π3解析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θ,则cos 〈n 1,n 2〉=1×0+0×-1+-1×12·2=-12,所以cos θ=12或-12,∴θ=π3或2π3.5.如图,在长方体AC 1中,AB =BC =2,AA 1=2,点E ,F 分别是平面A 1B 1C 1D 1、平面BCC 1B 1的中心.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试用向量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求异面直线AF 和BE 所成的角;(2)求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由题意得A (2,0,0),F ⎝ ⎛⎭⎪⎪⎫1,2,22,B (2,2,0),E (1,1,2),C (0,2,0).∴AF →=⎝⎛⎭⎪⎪⎫-1,2,22,BE →=(-1,-1,2), ∴AF →·BE →=1-2+1=0.∴直线AF 和BE 所成的角为90°.(2)设平面BE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又BC→=(-2,0,0),BE →=(-1,-1,2),则n ·BC →=-2x =0,n ·BE →=-x -y +2z =0,∴x =0,取z =1,则y =2,∴平面B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2,1).∴cos 〈AF →,n 〉=AF →·n|AF →||n |=522222×3=53333.设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53333,即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3333.。
利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问题
利用向量求线面角的方法: (1)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 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 角; (2)分别求出斜线和它所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 量,转化为求两个向量的夹已知三棱柱 ABC-A1B1C1,平面 A1ACC1⊥平面 ABC,∠ABC=90°,∠BAC=30°,A1A=A1C=AC,E,F 分 别是 AC,A1B1 的中点. (1)证明:EF⊥BC; (2)求直线 EF 与平面 A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
【练习 2】(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如图,四棱锥 P-ABCD 的底 面为正方形,PD⊥底面 ABCD.设平面 PAD 与平面 PBC 的交线 为 l. (1)证明:l⊥平面 PDC; (2)已知 PD=AD=1,Q 为 l 上的点,求 PB 与平面 QCD 所成 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
1、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定义:一条直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
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
线垂直于平面,则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
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
l
P
l
m
Aθ
α
O
A α
n α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 [0, ]
2
3、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公式:
l P Aθ
利用空间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方法:(1)分别求
【思路点拨】 (1)利用勾股定理证明AB⊥AC;
(2)构造过AB1的平面,并证明其平行于平面A1C1C. (3)证明直线AA1,AC,AB两两垂直,从而以点A为坐 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A1C1C的法向量,用 向量法求解.
菜单
新课标 ·理科数学(广东专用)
【规范解答】 (1)因为AB=AC,BC= 2AB, 所以AB2+AC2=BC2,所以AB⊥AC, 又因为四边形A1ABB1是正方形,所以AB⊥AA1, 又因为AA1∩AC=A,所以AB⊥平面AA1C. 易知AB∥A1B1, 所以A1B1⊥平面AA1C. (2)取BC的中点D,连接 AD,B1D,C1D. 因为B1C1綊12BC, 所以B1C1DB是平行四边形,
解得λ=12. 即M为BE的中点.
菜单
新课标 ·理科数学(广东专用)
利用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的方法: (1)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 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 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2)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 出发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 大小.以上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要善于结合题目的特点选择 适当的方法解题.
菜单
新课标 ·理科数学(广东专用)
即
22ax-
22az=0
,取n=(
3,
2,
3).
2ax- 3ay=0
显然,EP⊥平面SAD,所以 P→E 为平面SAD的一个法向
量,
所以m=(0,1,0)为平面SAD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cos〈n,m〉= 2
22=12,
π 所以二面角C—SA—D的大小为 3 .
(1)证明C→D·S→A=0; (2)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利用法向量的夹角求解.
利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OS n
2
z 建系,设点 A1 C1 D1
A(0,0,0) B1(1,0,1)
C(1,1,0)
C1(1,1,1)
B1 A
求直线的方向向量
D
B1C1 (0,1,0) AC (1,1,0) AB1 (1,0,1)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n ( x, y, z)
x y 0 AC n 0 x z 0 AB1 n 0
练习:如图,直角梯形OABC中,OA∥BC,∠AOC=90°,SO⊥平面 OABC,OS=OC=BC=1,OA=2. 求OS与平面SAB所成角α的正弦值. z
解: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O(0,0,0) A(2,0,0) B(1,1,0) S(0,0,1)
SA =(2,0,-1)
n
sin cos
A
A
2
cos( ) cos 2
n
a
a
P
P
n
sin cos
A
A
所以 sin cos
a, 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 求直线B1C1与平面AB1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解:以点A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 角坐标系
注意是线面角 令x 1, 得 n (1,1,1) 的正弦值
找或求平面的法向量
B C
sin 设直线B1C1与平面AB1C所成的角 为 BC n 1 3 sin cos B1C1 , n 1 1 3 1 1 1 1 B1C1 n
2019年高中数学第3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6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讲义(含解析)湘教版
3.6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读教材·填要点]1.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为直角,θ=π2.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不垂直,则l 在α内的射影是一条直线l ′,将l 与l ′所成的角θ定义为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2)范围:θ∈⎣⎢⎡⎦⎥⎤0,π2.(3)计算:作直线l 的方向向量v 和平面α的法向量n ,并且可选v 与n 所成的角θ1∈⎣⎢⎡⎦⎥⎤0,π2,则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 θ=π2-θ1,sin θ=cos_θ1=|v ·n ||v |·|n |.2.二面角(1)定义:从一条直线l 出发的两个半平面α,β组成的图形叫作二面角,记作αl β. (2)二面角的平面角过二面角αl β的棱l 上任意一点O 作垂直于棱l 的平面,分别与两个面α,β相交得到两条射线OA ,OB ,则∠AOB 称为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3)二面角的范围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度数在0°~180°范围内,特别当二面角αl β是90°时称它为直二面角,此时称两个面α,β相互垂直.3.两个平面所成的角两个相交平面,以交线为棱可以构成四个二面角,其中最小的一个二面角称为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取值范围是⎝⎛⎭⎪⎫0,π2.两个平行平面所成的角为0°.[小问题·大思维]1.当一条直线l 与一个平面α的夹角为0时,这条直线一定在平面内吗? 提示:不一定,这条直线可能与平面平行.2.设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如何用a 和n 求角θ?提示:sin θ=|cos 〈a ,n 〉|=|a ·n ||a |·|n |.3.二面角的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提示:相等或互补.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D ∥BC ,∠BAD =90°,PA ⊥底面ABCD ,且PA =AD =AB =2BC ,M ,N 分别为PC ,PB 的中点.求BD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θ.[自主解答]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BC =1, 则A (0,0,0),B (2,0,0),D (0,2,0),P (0,0,2), 则N (1,0,1),∴BD ―→=(-2,2,0),AD ―→=(0,2,0),AN ―→=(1,0,1). 设平面ADMN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则由⎩⎪⎨⎪⎧n ·AD ―→=0,n ·AN ―→=0,得⎩⎪⎨⎪⎧y =0,x +z =0,取x =1,则z =-1, ∴n =(1,0,-1).∵cos 〈BD ―→,n 〉=BD ―→·n |BD ―→|·|n |=-28·2=-12,∴sin θ=|cos 〈BD ―→,n 〉|=12.又0°≤θ≤90°,∴θ=30°.利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步骤为: (1)确定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 (2)求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值; (3)确定向量夹角的范围;(4)确定线面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向量夹角为锐角时,线面角与这个夹角互余;向量夹角为钝角时,线面角等于这个夹角减去90°.1.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BAC =90°,D ,E ,F分别是棱AB ,BC ,CP 的中点,AB =AC =1,PA =2.求直线PA 与平面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如图,以点A 为原点,AB ,AC ,AP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由AB =AC =1,PA =2,得A (0,0,0),B (1,0,0),C (0,1,0),P (0,0,2),D ⎝ ⎛⎭⎪⎫12,0,0,E ⎝⎛⎭⎪⎫12,12,0,F ⎝⎛⎭⎪⎫0,12,1.∴PA ―→=(0,0,-2),DE ―→=⎝ ⎛⎭⎪⎫0,12,0,DF ―→=⎝ ⎛⎭⎪⎫-12,12,1.设平面D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DE ―→=0,n ·DF ―→=0,即⎩⎪⎨⎪⎧x ,y ,z ⎝ ⎛⎭⎪⎫0,12,0=0,x ,y ,z⎝ ⎛⎭⎪⎫-12,12,1=0.解得⎩⎪⎨⎪⎧x =2z ,y =0.取z =1,则平面D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1). 设PA 与平面DEF 所成的角为θ,则 sin θ=|cos 〈PA ―→,n 〉|=⎪⎪⎪⎪⎪⎪⎪⎪PA ―→·n | PA ―→|·|n |=55, 故直线PA 与平面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5.如图,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C ∩BD =O ,A 1C 1∩B 1D 1=O 1,四边形ACC 1A 1和四边形BDD 1B 1均为矩形.(1)证明:O 1O ⊥底面ABCD .(2)若∠CBA =60°,求二面角C 1OB 1D 的余弦值.[自主解答] (1)证明:因为四边形ACC 1A 1和四边形BDD 1B 1均为矩形,所以CC 1⊥AC ,DD 1⊥BD ,又CC 1∥DD 1∥OO 1,所以OO 1⊥AC ,OO 1⊥BD , 因为AC ∩BD =O ,所以O 1O ⊥底面ABCD .(2)因为四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BCD 为菱形,AC⊥BD .又O 1O ⊥底面ABCD ,所以OB ,OC ,OO 1两两垂直.如图,以O 为原点,OB ,OC ,OO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棱长为2,因为∠CBA =60°,所以OB =3,OC =1, 所以O (0,0,0),B 1(3,0,2),C 1(0,1,2), 平面BDD 1B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0,1,0), 设平面OC 1B 1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由m ⊥OB 1―→,m ⊥OC 1―→,所以⎩⎨⎧3x +2z =0,y +2z =0.取z =-3,则x =2,y =23, 所以m =(2,23,-3),所以cos 〈m ,n 〉=m·n |m ||n |=2319=25719.由图形可知二面角C 1OB 1D 的大小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C 1OB 1D 的余弦值为25719.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步骤为: (1)确定两平面的法向量; (2)求两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 (3)确定二面角的范围;(4)确定二面角与面面角的关系:二面角范围的确定要通过图形观察,法向量一般不能体现出来.2.(2016·全国卷Ⅰ)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AFD =90°,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 ⊥平面EFDC ; (2)求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AF ⊥DF ,AF ⊥FE ,所以AF ⊥平面EFDC . 又AF ⊂平面ABEF , 故平面ABEF ⊥平面EFDC .(2)过D 作DG ⊥EF ,垂足为G .由(1)知DG ⊥平面ABEF .以G 为坐标原点,GF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G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由(1)知∠DFE 为二面角D AF E 的平面角,故∠DFE =60°,则DF =2,DG =3,可得A (1,4,0),B (-3,4,0),E (-3,0,0),D (0,0,3).由已知得AB ∥EF ,所以AB ∥平面EFDC . 又平面ABCD ∩平面EFDC =CD , 故AB ∥CD ,CD ∥EF .由BE ∥AF ,可得BE ⊥平面EFDC ,所以∠CEF 为二面角C BE F 的平面角,∠CEF =60°. 从而可得C (-2,0,3).所以EC ―→=(1,0,3),EB ―→=(0,4,0),AC ―→=(-3,-4,3),AB ―→=(-4,0,0). 设n =(x ,y ,z )是平面BCE 的法向量, 则⎩⎪⎨⎪⎧n ·EC ―→=0,n ·EB ―→=0,即⎩⎨⎧x +3z =0,4y =0,所以可取n =(3,0,-3).设m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则⎩⎪⎨⎪⎧m ·AC ―→=0,m ·AB ―→=0,同理可取m =(0,3,4).则cos 〈n ,m 〉=n ·m |n ||m |=-21919.由图知,二面角E BC A 为钝角, 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21919.解题高手 多解题 条条大路通罗马,换一个思路试一试已知PA ⊥平面ABC ,AC ⊥BC ,PA =AC =1,BC =2,求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 [解] 法一:如图所示,取PB 的中点D ,连接CD .∵PC =BC =2, ∴CD ⊥PB .∴作AE ⊥PB 于E ,那么二面角A PB C 的大小就等于异面直线DC 与EA 所成的角θ的大小.∵PD =1,PE =PA 2PB =12,∴DE =PD -PE =12.又∵AE =AP ·AB PB =32,CD =1,AC =1, AC ―→=AE ―→+ED ―→+DC ―→,且AE ―→⊥ED ―→,ED ―→⊥DC ―→,∴|AC ―→|2=|AE ―→|2+|ED ―→|2+|DC ―→|2+2|AE ―→|·|DC ―→|cos(π-θ),即1=34+14+1-2·32·1·cos θ, 解得cos θ=33. 故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 法二:由法一可知,向量DC ―→与EA ―→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A PB C 的大小,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A (1,0,0),B (0,2,0),C (0,0,0),P (1,0,1),D 为PB 的中点,D ⎝ ⎛⎭⎪⎫12,22,12.又PE EB =AP 2AB 2=13,即E 分PB ―→的比为13. ∴E ⎝ ⎛⎭⎪⎫34,24,34,EA ―→=⎝ ⎛⎭⎪⎫14,-24,-34,DC ―→=⎝ ⎛⎭⎪⎫-12,-22,-12,|EA ―→|=32,|DC ―→|=1,EA ―→·DC ―→=14×⎝ ⎛⎭⎪⎫-12+⎝ ⎛⎭⎪⎫-24×⎝ ⎛⎭⎪⎫-22+⎝ ⎛⎭⎪⎫-34×⎝ ⎛⎭⎪⎫-12=12.∴cos 〈EA ―→,DC ―→〉=EA ―→·DC ―→| EA ―→|·|DC ―→|=33.故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 法三: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2,1,0),C (0,1,0),P (0,0,1),AP ―→=(0,0,1),AB ―→=(2,1,0),CB ―→=(2,0,0), CP ―→=(0,-1,1),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m ·AP ―→=0,m ·AB ―→=0⇒⎩⎨⎧x ,y ,z,0,=0,x ,y ,z2,1,=0⇒⎩⎨⎧y =-2x ,z =0.令x =1,则m =(1,-2,0).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 ⎩⎪⎨⎪⎧n ·CB ―→=0,n ·CP ―→=0⇒⎩⎨⎧x ′,y ′,z2,0,=0,x ′,y ′,z,-1,=0⇒⎩⎪⎨⎪⎧x ′=0,y ′=z ′.令y ′=-1,则n =(0,-1,-1),∴cos 〈m ,n 〉=m ·n |m |·|n |=33.∴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1.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α的法向量的夹角等于120°,则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等于( )A .120°B .60°C .30°D .以上均错解析:设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cos 120°|=12,又∵0<θ≤90°,∴θ=30°. 答案:C2.若正三棱锥的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 A.63B.33C.23 D.13解析:设正三棱锥P ABC ,P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设PA =PB =PC =a .取AB 的中点D ,连接PD ,CD ,易知∠PDC 为侧面PAB 与底面ABC 所成的角.易求PD =22a ,CD =62a , 故cos ∠PDC =PDDC =33. 答案:B3.在边长为a 的正△ABC 中,AD ⊥BC 于D ,沿AD 折成二面角B AD C 后,BC =12a ,这时二面角B AD C 的大小为( )A .30°B .45°C .60°D .90°解析:由定义知,∠BDC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又BC =BD =DC =12a ,∴△BDC 为等边三角形,∴∠BDC =60°. 答案:C4.若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0,3),n =(8,9,2),则这个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解析:cos 〈m ,n 〉=,0,,9,382+92+22=2149=2149149.答案:21491495.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直线BC 1与平面A 1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________. 解析:如图,以DA ,DC ,DD1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取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A (1,0,0),B (1,1,0),C 1(0,1,1),易证AC 1―→是平面A 1BD 的一个法向量.又AC 1―→=(-1,1,1), BC 1―→=(-1,0,1).所以cos 〈AC 1―→,BC 1―→〉=1+13×2=63.所以BC 1与平面A 1B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3. 答案:636.(2017·江苏高考)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 A1B 1C 1D 1中,AA 1⊥平面ABCD ,且AB =AD =2,AA 1=3,∠BAD =120°.(1)求异面直线A 1B 与AC 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B A 1D A 的正弦值.解:在平面ABCD 内,过点A 作AE ⊥AD ,交BC 于点E . 因为AA 1⊥平面ABCD , 所以AA 1⊥AE ,AA 1⊥AD .如图,以{AE ―→,AD ―→,AA 1―→}为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 因为AB =AD =2,AA 1=3,∠BAD =120°,则A (0,0,0),B (3,-1,0),D (0,2,0),E (3,0,0),A 1(0,0,3),C 1(3,1,3). (1)A 1B ―→=(3,-1,-3),AC 1―→=(3,1,3). 则cos 〈A 1B ―→,AC 1―→〉=A 1B ―→·AC 1―→|A 1B ―→||AC 1―→|=3-1-37×7=-17.因此异面直线A 1B 与A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7.(2)可知平面A 1DA 的一个法向量为AE ―→=(3,0,0). 设m =(x ,y ,z )为平面BA 1D 的一个法向量, 又A 1B ―→=(3,-1,-3),BD ―→=(-3,3,0), 则⎩⎪⎨⎪⎧m ·A 1B ―→=0,m ·BD ―→=0,即⎩⎨⎧3x -y -3z =0,-3x +3y =0.不妨取x =3,则y =3,z =2,所以m =(3,3,2)为平面BA 1D 的一个法向量, 从而cos 〈AE ―→,m 〉=AE ―→·m | AE ―→||m |=333×4=34.设二面角B A 1D A 的大小为θ,则|cos θ|=34.因为θ∈[0,π],所以sin θ=1-cos 2θ=74. 因此二面角B A 1D A 的正弦值为74.一、选择题1.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n =(2,1,1),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a =(1,2,3),则l 与α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176 B.216 C .-216D.213解析:∵cos 〈a ,n 〉=a ·n|a |·|n |=,2,,1,1+4+9·22+1+1=2+2+314×6=216.∴l 与α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6. 答案:B2.如图,过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作线段EA ⊥平面AC ,若EA =1,则平面ADE 与平面BCE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是( )A .120°B .45°C .135°D .60°解析:以A 为原点,分别以AB ,AD ,AE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E (0,0,1),B (1,0,0),C (1,1,0),EB ―→=(1,0,-1),EC ―→=(1,1,-1).设平面BC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有⎩⎪⎨⎪⎧x -z =0,x +y -z =0,可取n=(1,0,1),又平面EAD 的法向量为AB ―→=(1,0,0),所以cos 〈n ,AB ―→〉=12×1=22,故平面ADE 与平面BCE 所成的二面角为45°.答案:B3.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2,3),B (-2,-3),沿x 轴把直角坐标系折成平面角为θ的二面角A Ox B ,使∠AOB =90°,则cos θ为( )A .-19B.19C.49D .-49解析: 过A ,B 分别作x 轴垂线,垂足分别为A ′,B ′.则AA ′=3,BB ′=3,A ′B ′=4,OA =OB =13,折后,∠AOB =90°,∴AB =OA 2+OB 2=26.由AB ―→=AA ′―→+A ′B ′―→+B ′B ―→,得|AB ―→|2=|AA ′―→|2+|A ′B ′―→|2+|B ′B ―→|2+2|AA ′―→|·|B ′B ―→|·cos(π-θ). ∴26=9+16+9+2×3×3×cos(π-θ), ∴cos θ=49.答案:C4.已知平面α内有一个以AB 为直径的圆,PA ⊥α,点C 在圆周上(异于点A ,B ),点D ,E 分别是点A 在PC ,PB 上的射影,则( )A .∠ADE 是二面角A PC B 的平面角 B .∠AED 是二面角A PB C 的平面角 C .∠DAE 是二面角B PA C 的平面角D .∠ACB 是二面角A PC B 的平面角解析:选项A 错误,若DE ⊥PC ,则PC ⊥平面ADE ,所以PC ⊥AE ,又AE ⊥PB ,所以AE ⊥平面PBC ,同理可证:AD ⊥平面PBC ,这是不可能的.选项B 正确,因为PA ⊥BC ,AC ⊥BC ,所以BC ⊥平面PAC ,所以AD ⊥BC ,又AD ⊥PC ,且PC ∩BC =C ,所以AD ⊥平面PBC ,又因为AE ⊥PB ,所以DE ⊥PB ,所以∠AED 为二面角A PB C的平面角.选项C 错误,因为PA ⊥平面α,所以PA ⊥AC 且PA ⊥AB ,所以∠CAB 为二面角B PA C 的平面角,因此,∠DAE 不是二面角B PA C 的平面角.选项D 错误,在△PAC 中,∠PAC =90°,所以AC 与PC 不垂直,因此,∠ACB 不是二面角A PC B 的平面角.答案:B 二、填空题5.如图所示,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D 是A 1C 1的中点,则直线AD 与平面B 1DC 夹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解析:不妨设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棱长为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3,-1,0),B1(3,1,2),D ⎝ ⎛⎭⎪⎫32,-12,2, 则CD ―→=⎝ ⎛⎭⎪⎫32,-12,2, CB 1―→=(3,1,2),设平面B 1DC 的法向量为 n =(x ,y,1),由⎩⎪⎨⎪⎧n ·CD ―→=0,n ·CB 1―→=0,解得n =(-3,1,1). 又∵DA ―→=⎝ ⎛⎭⎪⎫32,-12,-2,∴sin θ=|cos 〈DA ―→,n 〉|=45.答案:456.正△ABC 与正△BCD 所在平面垂直,则二面角A BD C 的正弦值为________.解析:取BC 中点O ,连接AO ,DO .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设BC =1,则A ⎝ ⎛⎭⎪⎫0,0,32,B ⎝⎛⎭⎪⎫0,-12,0,D ⎝⎛⎭⎪⎫32,0,0. ∴OA ―→=⎝ ⎛⎭⎪⎫0,0,32,BA ―→=⎝ ⎛⎭⎪⎫0,12,32,BD ―→=⎝ ⎛⎭⎪⎫32,12,0.由于OA ―→=⎝⎛⎭⎪⎫0,0,32为平面BCD 的法向量,可进一步求出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n =()1,-3,1,∴cos 〈n ,OA ―→〉=55,sin 〈n ,OA ―→〉=255.∴二面角A BD C 的正弦值为255.答案:2557.已知三棱锥S ABC 中,底面ABC 为边长等于2的等边三角形,SA 垂直于底面ABC ,SA =3,那么直线AB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S (0,0,3),A (0,0,0),B (3,1,0),C (0,2,0).∴AB ―→=(3,1,0), SB ―→=(3,1,-3),SC ―→=(0,2,-3). 设平面S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SB ―→=3x +y -3z =0,n ·SC ―→=2y -3z =0.令y =3,则z =2,x =3,∴n =(3,3,2). 设AB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n ,AB ―→〉|=|n ·AB ―→||n |·|AB ―→|=3+34×2=34.答案:348.在体积为1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AC =BC =1,求直线A 1B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得体积V =CC 1·S △ABC =CC 1·12·AC ·BC =12CC 1=1,∴CC 1=2.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得点B (0,1,0),错误!.则A 1B ―→=(-1,1,-2),又平面BB 1C 1C 的法向量为n =(1,0,0).设直线A 1B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的角为θ,A 1B ―→与n 的夹角为φ, 则cos φ=A 1B ―→·n |A 1B ―→|·|n |=-66,∴sin θ=|cos φ|=66, 即直线A 1B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6.答案:66三、解答题9.如图,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16,BC =10,AA 1=8,点E ,F分别在A 1B 1,D 1C 1上,A 1E =D 1F =4.过点E ,F 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 (2)求直线AF 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交线围成的正方形EHGF 如图所示. (2)作EM ⊥AB ,垂足为M ,则AM =A 1E =4,EM =AA 1=8. 因为四边形EHGF 为正方形, 所以EH =EF =BC =10.于是MH =EH 2-EM 2=6,所以AH =10.以D 为坐标原点,D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A (10,0,0),H (10,10,0),E (10,4,8),F (0,4,8), FE ―→=(10,0,0), HE ―→=(0,-6,8).设n =(x ,y ,z )是平面EHGF 的法向量,则⎩⎪⎨⎪⎧n ·FE ―→=0,n ·HE ―→=0,即⎩⎪⎨⎪⎧10x =0,-6y +8z =0,所以可取n =(0,4,3). 又AF ―→=(-10,4,8),故|cos 〈n ,AF ―→〉|=|n ·AF ―→||n ||AF ―→|=4515.所以AF 与平面EHG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515.10.(2017·全国卷Ⅱ)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AB =BC =12AD ,∠BAD =∠ABC =90°,E 是PD 的中点.(1)证明:直线CE ∥平面PAB ;(2)点M 在棱PC 上,且直线BM 与底面ABCD 所成角为45°,求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 解:(1)证明:取PA 的中点F ,连接EF ,BF . 因为E 是PD 的中点,所以EF ∥AD ,EF =12AD .由∠BAD =∠ABC =90°,得BC ∥AD , 又BC =12AD ,所以EF 綊BC ,所以四边形BCEF 是平行四边形,CE ∥BF ,又BF ⊂平面PAB ,CE ⊄平面PAB , 故CE ∥平面PAB .(2)由已知得BA ⊥AD ,以A 为坐标原点,AB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AB ―→|为单位长度,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1,0,0),C (1,1,0),P (0,1,3),PC ―→=(1,0,-3),AB ―→=(1,0,0).设M (x ,y ,z )(0<x <1),则BM ―→=(x -1,y ,z ),PM ―→=(x ,y -1,z -3). 因为BM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 而n =(0,0,1)是底面ABCD 的法向量, 所以|cos 〈BM ―→,n 〉|=sin 45°,|z |x -2+y 2+z2=22, 即(x -1)2+y 2-z 2=0. ① 又M 在棱PC 上,设PM ―→=λPC ―→, 则x =λ,y =1,z =3-3λ. ②由①②解得⎩⎪⎨⎪⎧x =1+22,y =1,z =-62(舍去),或⎩⎪⎨⎪⎧x =1-22,y =1,z =62,所以M ⎝ ⎛⎭⎪⎫1-22,1,62,从而AM ―→=⎝⎛⎭⎪⎫1-22,1,62. 设m =(x 0,y 0,z 0)是平面ABM 的法向量, 则⎩⎪⎨⎪⎧m ·AM ―→=0,m ·AB ―→=0,即⎩⎨⎧-2x 0+2y 0+6z 0=0,x 0=0,所以可取m =(0,-6,2).于是cos 〈m ,n 〉=m ·n |m ||n |=105.由图知二面角M AB D 为锐角, 因此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为105.。
用空间向量研究夹角问题
用空间向量研究夹角问题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1.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夹角问题.2.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1.知道两个相交平面夹角的含义,借助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能求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或夹角.2.能分析和解决一些立体几何中的角度问题,体会向量方法与综合几何方法的共性和差异,体会直线的方法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的作用,感悟向量是研究几何问题的有效工具知识点一 空间角空间图形范围 向量法几何法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0°< θ≤90°cosθ=|cos <u ,v>|= 平移交于一点,解三角形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sin θ=|cos <u ,n>|=过直线上一点作平面的垂线,解三角形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cos θ=|cos <n 1,n 2>|=作两平面的垂面解三角形【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其方向向量的夹角相等.( )(2)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u ·v ||u ||v |.( )(3)二面角的大小等于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 ) 知识点二 解决立体几何中空间角问题的步骤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可以概括为“一化二算三译”六字诀.“一化”就是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二算”就是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角度问题;“三译”就是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探究点一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例1 (1)已知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是DC 的中点,建立如图1-4-27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图1-4-27则AB 1与D 1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010 B .√105 C .-√1010D .-√105(2)如图1-4-28所示,在三棱柱OAB-O 1A 1B 1中,平面OBB 1O 1⊥平面OAB ,∠O 1OB=60°,∠AOB=90°,且OB=OO 1=2,OA=√3,求异面直线A 1B 与AO 1所成角的余弦值.图1-4-28[素养小结]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时,常在两异面直线a 与b 上分别取点A ,B 和C ,D ,则AB ⃗⃗⃗⃗⃗ 与CD ⃗⃗⃗⃗⃗ 分别为a ,b 的方向向量,若异面直线a ,b 的夹角为θ,则cos θ=|AB ⃗⃗⃗⃗⃗ ·CD ⃗⃗⃗⃗⃗ ||AB ⃗⃗⃗⃗⃗ ||CD ⃗⃗⃗⃗⃗ |.运用向量法常有两种途径:①基底法:在一些不适合建立坐标系的题型中,经常采用取基底的方法.在由公式cos <a ,b>=a ·b|a ||b |求向量a ,b 的夹角时,关键是求出a ·b ,|a|与|b|,一般是把a ,b 用基向量表示出来,再求有关的量.②坐标法:根据题目条件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相关各点的坐标,利用坐标法求线线角,避免了传统找角或作角的步骤,使过程变得简单.探究点二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例2 [2020·安徽芜湖高二期中] 如图1-4-29,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是AB的中点.(1)证明:AC1⊥平面D1B1C;(2)求直线CE与平面D1B1C所成角的余弦值.图1-4-29变式[2020·山东肥城高二期中] 在如图1-4-30所示的多面体中,AD⊥平面PD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E为AD的中点,F为线段BP上一点,∠CDP=120°,AD=3,AP=5,CD=2.(1)若F为BP的中点,证明:EF∥平面PDC;BP,求直线AF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2)若BF=13图1-4-30[素养小结]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步骤:①分析图形中的位置关系,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s和平面的法向量n;③求出夹角<s,n>;④判断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θ和<s ,n>的关系,求出角θ.拓展 [2021·北京丰台区高二期中] 如图1-4-31,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BAC=90°,AB=AC=2,AA 1=3.M 是AB 的中点,N 是B 1C 1的中点,点P 在线段A 1N 上,且A 1P ⃗⃗⃗⃗⃗⃗⃗ =23A 1N ⃗⃗⃗⃗⃗⃗⃗⃗ ,Q 是BC 1与B 1C 的交点.(1)求证:PQ ∥平面A 1CM.(2)在线段AA 1上是否存在点S ,使得直线CS 与平面A 1CM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4?请说明理由.图1-4-31探究点三 求平面与平面的夹角例3 [2020·江苏如皋高二期中] 如图1-4-32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B=BC ,AA 1,AC ,A 1C 1的中点分别为D ,E ,F. (1)求证:AC ⊥平面BEF ;(2)若异面直线AA 1与BF 所成的角为45°,且BC 与平面B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5,求平面BCD 与平面CDB 1夹角的余弦值.图1-4-32变式 [2020·江苏盐城亭湖区月考] 如图1-4-33所示,在三棱锥P-ABC 中,△PA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PC=90°,△ABC 为正三角形,AC=2. (1)证明:PB ⊥AC ;(2)若平面PAC ⊥平面ABC ,求平面APC 与平面PCB 夹角的余弦值.图1-4-33[素养小结]设n 1,n 2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就是两个平面的夹角θ,用坐标法的解题步骤如下:(1)建系:依据几何条件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2)求法向量:在建立的坐标系下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n 1,n 2; (3)计算:cos θ=|n 1·n 2||n 1||n 2|.拓展 如图1-4-34,在四棱锥P-ABCD 中,PA ⊥AD ,AB ∥CD ,CD ⊥AD ,AD=CD=2AB=2,E ,F 分别为PC ,CD 的中点,DE=EC. (1)求证:平面ABE ⊥平面BEF ;(2)设PA=a ,若平面EBD 与平面ABCD 的夹角θ∈π4,π3,求a 的取值范围.图1-4-341.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α的法向量的夹角等于120°,则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等于( )A .120°B .60°C .30°D .以上均错2.已知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分别是m=(1,2,-1),n=(1,-1,0),则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 ) A .-√36或√36B .-√33或√33C .-√36D .√363.[2020·江苏南通高一期末] 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BC=2,AA 1=1,则直线BC 1与平面BB 1D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 A .√63B .√102C .√155D .√1054.[2021·天津部分区高二期中] 如图1-4-35,在四面体OABC 中,OA=OB=OC ,OA ⊥OB ,OB ⊥OC ,OC ⊥OA ,则平面BAC 与平面ACO 夹角的余弦值为 ( )图1-4-35A .√33 B .√22C .1D .13用空间向量研究夹角问题参考答案【课前预习】知识点一|u ·v ||u ||v |0°≤θ≤90° |u ·n ||u ||n |0°≤θ≤90° |n 1·n 2||n 1||n 2|诊断分析(1)× (2)× (3)× [解析] (1)当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是锐角或直角时,向量的夹角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相等;当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时,向量的夹角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互补.故错误. (2)sin θ=|u ·v ||u ||v |,故错误.(3)二面角中不大于90°的二面角称为平面与平面的夹角.故错误. 【课中探究】探究点一例1 (1)A [解析] ∵A (2,2,0),B 1(2,0,2),E (0,1,0),D 1(0,2,2),∴AB 1⃗⃗⃗⃗⃗⃗⃗ =(0,-2,2),ED 1⃗⃗⃗⃗⃗⃗⃗ =(0,1,2),∴|AB 1⃗⃗⃗⃗⃗⃗⃗ |=2√2,|ED 1⃗⃗⃗⃗⃗⃗⃗ |=√5,AB 1⃗⃗⃗⃗⃗⃗⃗ ·ED 1⃗⃗⃗⃗⃗⃗⃗ =0-2+4=2,∴cos <AB 1⃗⃗⃗⃗⃗⃗⃗ ,ED 1⃗⃗⃗⃗⃗⃗⃗ >=AB 1⃗⃗⃗⃗⃗⃗⃗⃗ ·ED 1⃗⃗⃗⃗⃗⃗⃗⃗ |AB 1⃗⃗⃗⃗⃗⃗⃗⃗ ||ED 1⃗⃗⃗⃗⃗⃗⃗⃗|=2√2×√5=√1010,∴AB 1与E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10. (2)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 (0,0,0),O 1(0,1,√3),A (√3,0,0),A 1(√3,1,√3),B (0,2,0),所以A 1B ⃗⃗⃗⃗⃗⃗⃗ =(-√3,1,-√3),O 1A ⃗⃗⃗⃗⃗⃗⃗ =(√3,-1,-√3),所以|cos <A 1B ⃗⃗⃗⃗⃗⃗⃗ ,O 1A ⃗⃗⃗⃗⃗⃗⃗ >|=|A 1B ⃗⃗⃗⃗⃗⃗⃗⃗ ·O 1A ⃗⃗⃗⃗⃗⃗⃗⃗ ||A 1B ⃗⃗⃗⃗⃗⃗⃗⃗ |·|O 1A ⃗⃗⃗⃗⃗⃗⃗⃗ |= √3,√3)·(√3,√3√7×√7=17,所以异面直线A 1B 与AO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7.探究点二例2 解:(1)证明: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A (2,0,0),E (2,1,0),C (0,2,0),B 1(2,2,2),C 1(0,2,2),D 1(0,0,2), ∴CD 1⃗⃗⃗⃗⃗⃗⃗ =(0,-2,2),CB 1⃗⃗⃗⃗⃗⃗⃗ =(2,0,2),AC 1⃗⃗⃗⃗⃗⃗⃗ =(-2,2,2). ∵AC 1⃗⃗⃗⃗⃗⃗⃗ ·CD 1⃗⃗⃗⃗⃗⃗⃗ =-2×0+2×(-2)+2×2=0, AC 1⃗⃗⃗⃗⃗⃗⃗ ·CB 1⃗⃗⃗⃗⃗⃗⃗ =-2×2+2×0+2×2=0,∴AC 1⊥D 1C ,AC 1⊥B 1C ,又D 1C ∩B 1C=C , ∴AC 1⊥平面D 1B 1C.(2)由(1)知,EC⃗⃗⃗⃗⃗ =(-2,1,0), AC 1⃗⃗⃗⃗⃗⃗⃗ =(-2,2,2)是平面D 1B 1C 的一个法向量,设直线CE 与平面D 1B 1C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EC ⃗⃗⃗⃗⃗ ,AC 1⃗⃗⃗⃗⃗⃗⃗ >|=|EC ⃗⃗⃗⃗⃗ ·AC 1⃗⃗⃗⃗⃗⃗⃗⃗ ||EC ⃗⃗⃗⃗⃗ ||AC 1⃗⃗⃗⃗⃗⃗⃗⃗|=√5×2√3=√155,∴直线CE 与平面D 1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55)=√105. 变式 解:(1)证明:以D 为坐标原点,DC 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D 且与平面ABCD 垂直的直线为y 轴,DA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略),则D (0,0,0),C (2,0,0),B (2,0,3),P (-2,2√3,0),A (0,0,3). 因为E 为AD 的中点,F 为BP 的中点,所以E 0,0,32,F 0,√3,32,所以直线EF 的方向向量EF ⃗⃗⃗⃗⃗ =(0,√3,0). 易知平面PDC 的一个法向量为n=(0,0,1). 因为EF ⃗⃗⃗⃗⃗ ·n=0,所以EF ⃗⃗⃗⃗⃗ ⊥n ,又EF ⊄平面PDC , 所以EF ∥平面PDC.(2)由(1)知,CB⃗⃗⃗⃗⃗ =(0,0,3),PC ⃗⃗⃗⃗⃗ =(4,-2√3,0), 设F (x ,y ,z ),BF⃗⃗⃗⃗⃗ =(x-2,y ,z-3)=13BP ⃗⃗⃗⃗⃗ =-43,23√3,-1, 所以F23,23√3,2,所以AF⃗⃗⃗⃗⃗ =23,23√3,-1.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则{n 1·CB ⃗⃗⃗⃗⃗ =0,n 1·PC ⃗⃗⃗⃗⃗ =0,即{3z =0,4x -2√3y =0,取y=1,得n 1=√32,1,0,所以cos <AF ⃗⃗⃗⃗⃗ ,n 1>=AF ⃗⃗⃗⃗⃗ ·n 1|AF ⃗⃗⃗⃗⃗ ||n 1|=23×√32+23√3√49+43+1×√34+1=√353×√72=6√2135, 所以直线AF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35√21.拓展 解:(1)证明: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1(0,0,3),C (2,0,0),M (0,1,0),N (1,1,3),Q 1,1,32,∴A 1N ⃗⃗⃗⃗⃗⃗⃗⃗ =(1,1,0),A 1Q ⃗⃗⃗⃗⃗⃗⃗⃗ =1,1,-32,CM ⃗⃗⃗⃗⃗⃗ =(-2,1,0),CA 1⃗⃗⃗⃗⃗⃗⃗ =(-2,0,3),∴A 1P ⃗⃗⃗⃗⃗⃗⃗ =23A 1N ⃗⃗⃗⃗⃗⃗⃗⃗ =23,23,0,∴PQ ⃗⃗⃗⃗⃗ =A 1Q ⃗⃗⃗⃗⃗⃗⃗⃗ -A 1P ⃗⃗⃗⃗⃗⃗⃗ =13,13,-32.设平面A 1CM 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n ·CA 1⃗⃗⃗⃗⃗⃗⃗ =0,n ·CM ⃗⃗⃗⃗⃗⃗ =0,即{-2x +3z =0,-2x +y =0,取z=2,得n=(3,6,2),∴PQ ⃗⃗⃗⃗⃗ ·n=3×13+6×13-2×32=0,∴PQ⃗⃗⃗⃗⃗ ⊥n , 又PQ ⊄平面A 1CM ,∴PQ ∥平面A 1CM.(2)假设在线段AA 1上存在点S ,使得直线CS 与平面A 1CM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4. 不妨设AS=h (0≤h ≤3), 则S (0,0,h ),∴CS⃗⃗⃗⃗ =(-2,0,h ), ∴|cos <CS ⃗⃗⃗⃗ ,n>|=|CS⃗⃗⃗⃗⃗ ·n ||CS⃗⃗⃗⃗⃗ ||n |=√4+ℎ2×7, ∴7√4+ℎ2=√214,解得h=2或h=347(舍),∴当点S 为线段AA 1上靠近A 1的三等分点时,直线CS 与平面A 1CM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4.探究点三例3 解:(1)证明:由题可知,AA 1⊥平面ABC ,∵AC ∥A 1C 1,AC=A 1C 1,E ,F 分别是AC ,A 1C 1的中点,∴AE=A 1F ,∴四边形AEFA 1是平行四边形, ∴EF ∥AA 1,∴EF ⊥平面ABC ,又AC ⊂平面ABC ,∴EF ⊥AC.∵AB=BC ,E 是AC 的中点, ∴BE ⊥AC ,又BE ∩EF=E , ∴AC ⊥平面BEF.(2)∵AA 1∥EF ,∴∠BFE 为异面直线AA 1与BF 所成的角,即∠BFE=45°,∴EF=BE.∵AC ⊥平面BEF ,∴∠CBE 为直线BC 与平面BEF 所成的角, ∴sin ∠CBE=√55,∴tan ∠CBE=12,∴BE=2CE.以E 为原点,EB ,EC ,EF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CE=1,则B (2,0,0),C (0,1,0),D (0,-1,1),B 1(2,0,2), ∴DC ⃗⃗⃗⃗⃗ =(0,2,-1),BC ⃗⃗⃗⃗⃗ =(-2,1,0),CB 1⃗⃗⃗⃗⃗⃗⃗ =(2,-1,2).设平面BCD 的法向量为m=(x 1,y 1,z 1),则{m ·DC ⃗⃗⃗⃗⃗ =0,m ·BC ⃗⃗⃗⃗⃗ =0,即{2y 1-z 1=0,-2x 1+y 1=0,取x 1=1,得m=(1,2,4).设平面CDB 1的法向量为n=(x 2,y 2,z 2),则{n ·DC⃗⃗⃗⃗⃗ =0,n ·CB 1⃗⃗⃗⃗⃗⃗⃗ =0,即{2y 2-z 2=0,2x 2-y 2+2z 2=0, 取y 2=1,得n=-32,1,2,∴cos <m ,n>=m ·n|m ||n |=172√21×√292=17√609609.设平面BCD 与平面CDB 1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m ,n>|=17√609609, ∴平面BCD 与平面CDB 1夹角的余弦值为17√609609. 变式 解:(1)证明:取AC 的中点D ,连接PD ,BD ,∵△PA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 为中点,∴PD ⊥AC ,又△ABC 为正三角形,D 为中点,∴BD ⊥AC ,又PD ∩BD=D ,PD ⊂平面PBD ,BD ⊂平面PBD ,∴AC ⊥平面PBD.∵PB ⊂平面PBD ,∴PB ⊥AC.(2)∵平面PAC ⊥平面ABC ,平面PAC ∩平面ABC=AC ,PD ⊂平面PAC ,PD ⊥AC ,∴PD ⊥平面ABC.由(1)知BD ⊥AC ,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0,0),B (0,√3,0),C (-1,0,0),P (0,0,1),∴DB⃗⃗⃗⃗⃗⃗ =(0,√3,0),CP ⃗⃗⃗⃗⃗ =(1,0,1),CB ⃗⃗⃗⃗⃗ =(1,√3,0). 设n=(x ,y ,z )为平面PBC 的法向量,则{CP ⃗⃗⃗⃗⃗ ·n =0,CB⃗⃗⃗⃗⃗ ·n =0,即{x +z =0,x +√3y =0, 取x=1,得n=1,-√33,-1,又DB⃗⃗⃗⃗⃗⃗ =(0,√3,0)是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量, ∴cos <DB ⃗⃗⃗⃗⃗⃗ ,n>=DB ⃗⃗⃗⃗⃗⃗ ·n |DB⃗⃗⃗⃗⃗⃗ ||n |=-√77, 设平面APC 与平面PCB 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DB ⃗⃗⃗⃗⃗⃗ ,n>|=√77, ∴平面APC 与平面PCB 夹角的余弦值为√77.拓展 解:(1)证明:∵AB ∥CD ,CD ⊥AD ,AD=CD=2AB=2,F 为CD 的中点,∴四边形ABFD 为矩形,∴AB ⊥BF.∵DE=EC ,F 为CD 的中点,∴DC ⊥EF ,又AB ∥CD ,∴AB ⊥EF.∵BF ∩EF=F ,∴AB ⊥平面BEF.又AB ⊂平面ABE ,∴平面ABE ⊥平面BEF.(2)由(1)知DC ⊥EF ,又PD ∥EF ,AB ∥CD ,∴AB ⊥PD.又AB ⊥AD ,PD ∩AD=D ,∴AB ⊥平面PAD ,∴AB ⊥PA.以A 为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AD 所在直线为y 轴,A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B (1,0,0),D (0,2,0),P (0,0,a ),C (2,2,0),E 1,1,a 2, 所以BD ⃗⃗⃗⃗⃗⃗ =(-1,2,0),BE ⃗⃗⃗⃗⃗ =0,1,a 2. 易得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1).设平面EBD 的法向量为n 2=(x ,y ,z ),由{n 2⊥BD ⃗⃗⃗⃗⃗⃗ ,n 2⊥BE ⃗⃗⃗⃗⃗ ,得{n 2·BD ⃗⃗⃗⃗⃗⃗ =0,n 2·BE ⃗⃗⃗⃗⃗ =0,即{-x +2y =0,y +az 2=0, 取y=1,得x=2,z=-2a , 则平面EB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2,1,-2a , ∴cos θ=2a√4+1+4a 2=√5a 2+4.又∵平面EBD 与平面ABCD 的夹角θ∈π4,π3,∴cos θ∈12,√22, 即2√5a 2+4∈12,√22,∴2√55≤a ≤2√155, 故a 的取值范围是2√55,2√155.【课堂评价】 1.C [解析] ∵l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α的法向量的夹角为120°,∴它们所在直线的夹角为60°,则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90°-60°=30°.2.A [解析] 设两个平面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m ,n>|=√6×√2=√36,故cos θ=±√36. 3.D [解析] 如图,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BC=2,AA 1=1,以D 为原点,DA 所在直线为x 轴,DC 所在直线为y 轴,DD 1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2,2,0),C 1(0,2,1),D (0,0,0),D 1(0,0,1),所以BC 1⃗⃗⃗⃗⃗⃗⃗ =(-2,0,1),DB ⃗⃗⃗⃗⃗⃗ =(2,2,0),DD 1⃗⃗⃗⃗⃗⃗⃗⃗ =(0,0,1).设平面BB 1DD 1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n ·DB ⃗⃗⃗⃗⃗⃗ =2x +2y =0,n ·DD 1⃗⃗⃗⃗⃗⃗⃗⃗ =z =0,取x=1,得n=(1,-1,0).设直线BC 1与平面BB 1DD 1所成角为θ,则sin θ=|BC 1⃗⃗⃗⃗⃗⃗⃗⃗ ·n ||BC 1⃗⃗⃗⃗⃗⃗⃗⃗ ||n |=√5×√2=√105.故选D .4.A [解析] 在四面体OABC 中,OA=OB=OC ,OA ⊥OB ,OB ⊥OC ,OC ⊥OA ,以O 为原点,OA 所在直线为x 轴,OB 所在直线为y 轴,OC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OA=OB=OC=1,则A (1,0,0),B (0,1,0),C (0,0,1),O (0,0,0),所以AB⃗⃗⃗⃗⃗ =(-1,1,0),AC ⃗⃗⃗⃗⃗ =(-1,0,1),OA ⃗⃗⃗⃗⃗ =(1,0,0),OC ⃗⃗⃗⃗⃗ =(0,0,1).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n ·AB ⃗⃗⃗⃗⃗ =-x +y =0,n ·AC ⃗⃗⃗⃗⃗ =-x +z =0,取x=1,得n=(1,1,1),由题知平面AOC 的一个法向量为m=(0,1,0),设平面BAC 与平面ACO 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m ,n>|=|m ·n ||m ||n |=√3=√33,故平面BAC 与平面ACO 夹角的余弦值为√33.故选A .。
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教案
第二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利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大家知道,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难点, 以往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时, 主要采取“形到形”的综合推理方法, 即根据题设条件, 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再由线线, 线面等关系确定结果, 这种方法没有一般规律可循, 对人的智力形成极大的挑战, 技巧性较强, 致使大多数学生都感到束手无策。
高中新教材中, 向量知识的引入, 为学生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
它能利用代数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并且引入向量, 对于某些立体几何问题提供通法, 避免了传统立体几何中的技巧性问题, 因此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为适应高中数学教材改革的需要, 需要研究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的各种问题。
本文举例说明如何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的空间角问题。
以此强化向量的应用价值, 激发学生学习向量的兴趣,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 不需要繁杂的推理, 只需要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的代数运算, 方便快捷。
空间角主要包括线线角、线面角和二面角, 下面对线面角的求法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求平面的法向量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向量方法;2.使学生能够应用向量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3.使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教学重点求平面的法向量;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向量法.教学难点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向量法.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一、回顾有关知识:1.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范围: )思考: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 则 与 的关系?2.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 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与的点、直线、A B θαO n平面, 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 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与它们之间距离和夹角等问题;(进行向量运算)(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解答】 取BC的中点E,AD的中点P,连接PE. 在 △ SAD 中 , SA = SD = a , P 为 AD 的 中 点 , 所 以 SP⊥AD. 又因为平面SAD⊥平面ABCD,且平面SAD∩平面ABCD =AD, 所以,SP⊥平面ABCD.显然有PE⊥AD. 如图,以P为坐标原点,PA 为x轴,PE为y轴,PS为z轴建 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可知AA1,AC,AB两两互相垂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AB=2,则A(0,0,0),B(0,2,0), A1(0,0,2),C(2,0,0),C1(1,1,2),
所以A→1C1=(1,1,0),A→1C= (2,0,-2). 设平面A1C1C的一个法向量为m =(x,y,1),由AA→→11CC·1m·=m0=0, 得m=(1,-1,1),又C→B=(-2,2,0),
图2
为 36,试确定点 M 的位置.
【解】 (1)证明 ∵AE⊥平面CDE,CD⊂平面CDE,
∴AE⊥CD.
在正方形ABCD中,CD⊥AD,
∵AD∩AE=A,∴CD⊥平面ADE. ∵AB∥CD,∴AB⊥平面ADE. (2)由(1)知平面EAD⊥平面ABCD,取AD中点O,连接 EO, ∵EA=ED,∴EO⊥AD, ∴EO⊥平面ABCD,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 标系,设AB=2, 则A(1,0,0),B(1,2,0),E(0,0,1),设M(x,y, z),
即
22ax-
22az=0,取n=(
3,
2,
3).
2ax- 3ay=0
显然,EP⊥平面SAD,所以 P→E 为平面SAD的一个法向
∴B→M=(x-1,y-2,z),B→E=(-1,-2,1), ∵B,M,E三点共线, ∴B→M=λB→E,∴M(1-λ,2-2λ,λ), ∴A→M=(-λ,2-2λ,λ). 设AM与平面AED所成的角为θ, ∵平面AED的法向量n=(0,1,0),
∴sin θ=|cos〈A→M,n〉|= 6λ|22--28λλ|+4= 36,
则S(0,0, 22a),A( 22a,0,0),
B( 22a, 3a,0),C(- 22a, 3a,0), D(- 22a,0,0).
(1)易知C→D=(0,- 3a,0),S→A=( 22a,0,- 22a), 因为C→D·S→A=0, 所以CD⊥SA. (2)设n=(x,y,z)为平面CSA的法向量, 则有nn··SC→→AA==00,
(2013·济佛山拟)如图 3,在 四棱锥 S—ABCD 中,平面 SAD⊥平 面 ABCD.底面 ABCD 为矩形,AD=
2a,AB= 3a,SA=SD=a. (1)求证:CD⊥SA; (2)求二面角 C—SA—D 的大小.
【思路点拨】 取BC的中点E,AD的中点P,连接 PE,SP,证明直线PE,PS,AD两两垂直,从而以点P为坐 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B1C1 綊12BC,二面角 A1—AB—C 是直二面角.
(1)求证:A1B1⊥平面 AA1C;
(2)求证:AB1∥平面 A1C1C;
图1
(3)求 BC 与平面 A1C1C 所成角的正弦值.
【思路点拨】 (1)利用勾股定理证明AB⊥AC;
(2)构造过AB1的平面,并证明其平行于平面A1C1C. (3)证明直线AA1,AC,AB两两垂直,从而以点A为坐 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A1C1C的法向量,用 向量法求解.
利用空间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方法: (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方向向量,转 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 (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 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 角.
(2013·潮州模拟)如图 1,在 多面体 ABC—A1B1C1 中,四边形 A1ABB1 是正方形,AB=AC,BC= 2AB,
所以cos〈m,C→B〉=|mm|··C|→C→BB|=- 36,
故BC与平面A1C1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6 3.
【反思启迪】 1.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也有传统法和
向量法两种.传统法关键是找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从而找
出线面角;向量法则可建立坐标系,利用向量的运算求
解.用向量法可避开找角的困难,但计算较繁,所以要注意
解得λ=12. 即M为BE的中点.
利用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的方法: (1)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 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 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2)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 出发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 大小.以上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要善于结合题目的特点选择 适当的方法解题.
【规范解答】 (1)因为AB=AC,BC= 2AB, 所以AB2+AC2=BC2,所以AB⊥AC, 又因为四边形A1ABB1是正方形,所以AB⊥AA1, 又因为AA1∩AC=A,所以AB⊥平面AA1C. 易知AB∥A1B1, 所以A1B1⊥平面AA1C. (2)取BC的中点D,连接 AD,B1D,C1D. 因为B1C1綊12BC,
所以B1C1DB是平行四边形,
故C1D綊B1B,
又A1A綊B1B,所以A1A綊C1D,所以A1ADC1是平行四边 形,
所以A1C1∥ AD,所以AD∥平面A1C1C, 同理,B1D∥平面A1C1C; 又因为B1D∩AD=D,所以平面ADB1∥平面A1C1C, 所以AB1∥平面A1C1C. (3)由(1)知AB⊥平面AA1C,又二面角A1—AB—C是直二 面角,
计算上不要失误.
2.角的计算与度量总要进行转化,这体现了转化的思 想,主要将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或两向量的夹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3·珠海模拟)如图 2,正方形
ABCD 所在平面与等腰三角形 EAD 所
在平面相交于 AD,AE⊥平面 CDE.
(1)求证:AB⊥平面 ADE;
(2)在线段 BE 上存在点 M,使得 直线 AM 与平面 EAD 所成角的正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