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国内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年来国内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概述
:
历史地理学是近年来渐渐兴起的一门显学,有关的研究文献已经蔚为大观,但历史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却一直是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1984年以前,国内关于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论著屈指可数,除了侯仁之先生于1950年7 月在《新建设》杂志第2卷第11期发表的《“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和1962、1979年初分别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当年第1 期发表的《历史地理学刍议》和《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同名著作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外,似乎很难见到较有影响的论著。1984年以来,伴随着历史地理学的兴起,历
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论著也日渐增多,虽然与历史地理学的其他部分相比,历史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仍相对薄弱,但与其自身相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现就其中一些主要成果略作介绍如下:
毕业论文
一、基本理论
代写论文
(一)综论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最大亮色当数由日本学
者菊地利夫著,辛德勇译的数篇文章,这些文章全部选自菊地利夫的《历史地理学导论》一书,该书出版于1977年,1987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以下正文中简
称《论丛》)正式创刊以后,辛德勇从中选译了10篇文章,先后发表于《论丛》1987、1988和1989年各辑(《历史地理学的构成》,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87年第1辑;《历史地理学基本概念的革新》,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年第2辑;《历史地理学本质理论的多样化》,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1辑; 《历史地理学的逻辑结构》,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2辑; 《历
史地理学的复原理论与说明理论》,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3辑;
《历史地理学的知识类型(一)》,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4辑;《历史
地理学的知识类型(二)》,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1辑;《历史地理学
的叙述理论》,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2辑;《历史地理学绝对空间的
叙述形式》,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3辑;《历史地理学的时空连续型
叙述理论》,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4辑),这些文章从历史地理学思
想发展史出发,全面总结论述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演变,介绍了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构成、逻辑结构、知识类型、叙述理论、复原理论、说明理论及其基本概念的革新、本质理论的多样化和绝对空间的叙述形式等诸多基本问题,使国内学者对历史地理学的认识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在《历史地理学的构成》一文中,作者认为广义的地理学可分为研究现存地理的现代地理学(modern geography)和研究以往地理的历史地理学(historical geography)两大类。历史地理学是复原过去的地理并对其进行解释、叙述的科学,所谓过去的地理就是人类集团无数次不断改造其空间组织的实况,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这种历史的空间。历史地理学从时间的角度可分为史学地理学(prehistoric geography)和狭义的历
史地理学,史前地理学的研究时限是人类产生以来到文献记录出现以前,狭义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时限是文献记录出现以后到现代地理形成以前。从资料的角度可分为遗迹历史地理学(relict geography)和文献历史地理学(philological geography)。从地理知识的角度可分为系统历史地理学(systematic historical geography)和
区域历史地理学(regional historical geography)。历史地理学的资料是历史性的,方法是地理性的。在《历史地理学本质理论的多样化》一文中,作者认为历史地理学本质理论研究贫乏的原因是由于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的本质是一致的。多数历史地理学著述中省略了其本质理论。这些本质理论包括环境论、景观论、区域论、分布论、图形论等,其作用在于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地理学的性质,支配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全过程。在其他诸文章中,作者认为历史地理学的逻辑结构主要有三种即作为人文科学的综合描述特性、作为自然科学的探索理论规律特性以及作为理解科学的理解、解释特性。历史地理学的复原方法主要是逆行法(regressive method)
和倒叙法,逆行法的出发点是历史文献记录丰富而清晰的时期或现代地表。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历史地理现象的说明理论包括因果论、概率论和机能论。其叙述形态包括绝对空间的叙述形式和相对空间的叙述形式,绝对空间的叙述形式又可分为次一级的地理历史型、时间断面型和空间进化系列型,相对空间的叙述形式只有一种类型即时空连续型,历史地理的研究最终要完成于叙述,不仅要叙述客观历史地理事实,而且要叙述研究者主体所认识的历史地理映像。其中《历史地理学的知识类型》是一篇较有新意的文章,该文分两部分分别发表于《论丛》1988年第4期和1989年第1期,在文中作者认为历史地理学的知识类型包括(1)实在世界(real world)的知识;(2)
抽象世界(abstract world)的知识;(3)知觉世界(imagined world)的知识。如古代官道经由某一平原的哪些地方,这是实在知识;而古代官道在穿过平原时一般是直
线,则为抽象知识;至于古代的人们如何观察这一平原以及利用当时的技术和资料
怎样把官道修建成为这样一种形态,则为知觉世界知识。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各类知识的性质和机能。
代写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后,欧美学者的文章也被介绍进来。加拿大学者L. 格尔柯著、
段塔丽摘译的《论地理与历史的关系》(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4辑),美国学者Carl. O. 索尔(Sauer又译作邵尔)著、姜道章译的《历史地理学引论》(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4辑),英国学者迈克尔·威廉斯著、马宝建、雷洪德译的《环境史与历史地理的关系》(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第4辑)等论文相继出现在国内刊物上。格尔柯从认识论的角度论述了地理学与历史学的关系以及在历史地理的研究中充分运用历史学方法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在自主的认识模式中,学者的任务就是把人类活动当成人类思想的体现加以研究。然而,历史地理学中的“自然历史观”并未将历史看成自主的认识模式。由于历史学的认识方法具有自主性,因而历史地理学家在研究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时,应更多地注意历史时期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同时,历史地理研究也不能离开历史学家所处的现实世界,而是在研究时应将所有知识运用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中。将历史学充分地运用于历史地理学科,以为地理学工作者提供一个机会,使地理学者运用适合的历史学方法研究历史变化问题。索尔从批评哈特向对地理学本质的观点出发,论述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等问题。他认为地理学的研究,必须注重地理现象的来源,历史地理学是文化史的一部分,地理学研究生活方式的区位,历史地理学必须注重区域研究,人文地理学即文化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关注整个人类时间,档案和实地考察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很重要,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包括地理变迁、人地互动关系、聚落的地点和类型,以及文化区等。迈克尔的文章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环境史作为历史学科一个独特子集的出现,并讨论了它的发展过程:首先讨论了它的开始是植根于北美的资源保护和知识史,其次讨论了它的伦理演化和基本要点,最后讨论了它更具国际主义和跨学科性的关于自然中的人的观点。同时也考察了环境史研究的各种模式(主要是人类学的)和议程。第二部分考察了主要历史和文化地理学家对环境史所提出的更大的人与自然的争论的贡献。着眼点主要关注四个研究领域:(1)地球的变化和改变,(2)全球扩展和资本主义经济,(3)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4)栖息地、经济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考察了一些争论对于两个学科的意义、共性和挑战。结论是两个学科在“场所故事的叙述”中有许多互相帮助和学习的东西。以上诸篇文章对于国内历史地理学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