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 第2讲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有限元的理论基础
有限元的理论基础有限元方法的基础是变分原理和加权余量法,其基本求解思想是把计算域划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一些合适的节点作为求解函数的插值点,将微分方程中的变量改写成由各变量或其导数的节点值与所选用的插值函数组成的线性表达式,借助于变分原理或加权余量法,将微分方程离散求解。
采用不同的权函数和插值函数形式,便构成不同的有限元方法。
1.加权余量法:是指采用使余量的加权函数为零求得微分方程近似解的方法称为加权余量法。
(Weigh ted residual method WRM )是一种直接从所需求解的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出发,寻求边值问题近似解的数学方法。
加权余量法是求解微分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设问题的控制微分方程为:在V 域内 在S 边界上式中 :L 、B ——分别为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中的微分算子;f 、g ——为与未知函数u 无关的已知函数域值;u ——为问题待求的未知函数 ()0B u g -=(5.1.2)()0L u f -=(5.1.1)混合法对于试函数的选取最方便,但在相同精度条件下,工作量最大。
对内部法和边界法必须使基函数事先满足一定条件,这对复杂结构分析往往有一定困难,但试函数一经建立,其工作量较小。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建立试函数时均应注意以下几点:(1)试函数应由完备函数集的子集构成。
已被采用过的试函数有幂级数、三角级数、样条函数、贝赛尔函数、切比雪夫和勒让德多项式等等。
(2)试函数应具有直到比消除余量的加权积分表达式中最高阶导数低一阶的导数连续性。
(3)试函数应与问题的解析解或问题的特解相关联。
若计算问题具有对称性,应充分利用它。
显然,任何独立的完全函数集都可以作为权函数。
按照对权函数的不同选择得到不同的加权余量计算方法,主要有:配点法、子域法、最小二乘法、力矩法和伽辽金法。
其中伽辽金法的精度最高。
2、虚功原理——平衡方程和几何方程的等效积分“弱”形式虚功原理包含虚位移原理和虚应力原理,是虚位移原理和虚应力原理的总称。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是一种用于求解工程和物理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
它将复杂的结构或物理系统分割成若干个小的、简单的部分,这些部分被称为有限元。
通过对每个有限元进行数学建模和描述,再根据各个有限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得到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求解模型得到所需的结果。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1.离散化:将需要分析的实际物体或系统划分为多个小的部分,每个小部分称为有限元。
每个有限元都有自己的几何形状和物理特性。
2.建立方程:对每个有限元进行数学建模,设定适当的假设和方程,并将其转化为一个或多个待求解的方程。
这些方程描述了物体各点之间的关系和行为。
3.组装和边界条件:将所有有限元的方程组合起来形成整个系统的方程。
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边界条件,如约束和加载,以使系统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
4.求解方程:通过数值解法或迭代算法,对系统方程进行求解。
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迭代法、矢量或矩阵求逆等。
5.后处理:根据求解结果,得到所需的物理量和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以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有限元法的最大优点之一是其适用性广泛。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复杂的结构和物理系统,包括静力学、动力学、热传导、电磁学等。
通过适当的选择有限元类型和参数,可以对各种材料和结构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
此外,有限元法对于学术和工程研究的意义也非常重大。
它提供了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和优化设计。
通过对有限元模型的分析,可以预测物体或系统的行为和响应,从而为实际工程项目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然而,有限元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有限元法在建立数学模型和求解方程时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值计算技术。
其次,模型的精确性和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有限元的选择和划分,以及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准确性。
最后,有限元法的计算量通常很大,特别是对于复杂的结构和多物理场问题,需要高性能计算和有效的算法来提高计算效率。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数值计算方法,有限元的数学基础是变分原理。
经过半个过世纪的发展,它的数学基础已经比较完善。
从数学角度分析,有限元法是以变分原理和剖分插值为基础的数值计算方法。
它广泛的应用于解算各种类型的偏微分方程,特别对椭圆型方程,因为椭圆型方程的边值问题等价于适当的变分问题,即能量积分的级值问题。
通过变分,导出相应的泛涵,再把作用域从几何上剖分为足够小的单元,这样就能够用简单的图形去拟合复杂的边界,用简单的初等函数去模拟单元的性质。
在解算中先对每个单元进行分析,后在通过连接单元的节点对作用域的整体进行分析,就是对泛涵求极值,从而把一个复杂的偏微分方程求解问题,变成解线形代数方程组的问题。
尽管这样会出现大量的未知数,由于采用了矩阵分析的方法,总体上很有规律,适合编制程序用计算机完成。
通常的数学考虑包括这些:1)从古典变分方法原理去定义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广义解以及在古典变分方法的框架对有限元进行理论分析。
2)保证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提法正确,即要求解存在、唯一和稳定,即保证数值解法是可靠的。
3)有限元中重要的一点是采用了分块多项式插值函数,因此,有限元的误差估计转化为插值逼近的误差估计问题。
4)有限元的收敛性和误差估计。
由于本文是应用有限元的理论解决大地测量中的问题,因此,这里将不讨论上叙问题,而是从固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通过虚功原理建立起离散化的有限元方程。
另外,还以八节点六面体单元为例,简要叙述了实际中最常用的等参单元的概念及其数值变化的一些公式。
§2.1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有限元法中经常要用到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这里写出这些方程的矩阵表达式。
2-1-1、平衡方程对任意一点的受力情况分析,沿坐标轴方向x, y ,z分解得到平衡方程0*00000000=⎥⎥⎥⎦⎤⎢⎢⎢⎣⎡+⎥⎥⎥⎥⎥⎥⎥⎥⎦⎤⎢⎢⎢⎢⎢⎢⎢⎢⎣⎡⎥⎥⎥⎥⎥⎥⎥⎦⎤⎢⎢⎢⎢⎢⎢⎢⎣⎡∂∂∂∂∂∂∂∂∂∂∂∂∂∂∂∂∂∂z y xxz yz xy z y x F F F z yzz x y z y x τττσσσ 记为: 0=+F A σ其中A 是微分算子,F 是体积力向量。
第二章 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第二章 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是将一个连续求解区域分割成有限个不重叠且按一定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子域(单元),利用在每一个单元内假设的近似函数来分片地表示全求解域上待求的未知场函数。
单元内的场函数通常由未知场函数或其导数在单元各个节点的数值和其插值函数来近似表示。
这样,未知场函数或其导数在各个节点上的数值即成为未知量(自由度)。
根据单元在边界处相互之间的连续性,将各单元的关系式集合成方程组,求出这些未知量,并通过插值函数计算出各个单元内场函数的近似值,从而得到全求解域上的近似解。
有限元将一个连续的无限自由度问题变成离散的有限自由度问题进行求解。
如果将区域划分成很细的网格,也即单元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小,或随着单元自由度的增加及插值函数精度的提高,解的近似程度将不断被改进。
如果单元是满足收敛要求的,近似解最后可收敛于精确解。
2.1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步骤首先以求解连续梁为例,引出结构有限元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计算步骤。
如图2-1,连续梁承受集中力矩作用。
将结构离散为三个节点,两个单元。
结构中的节点编号为1、2、32.1.1单元分析在有限元分析过程中,第一步是进行结构离散,并对离散单元进行分析,分析的目的是得到单元节点的力与位移的关系。
单元分析的方法有直接法和能量法,本节采用直接法。
从连续梁中取出一个典型单元e ,左边为节点i ,右边为节点j 。
将节点选择在支承点处,单元两端只产生转角位移e i θ、ej θ,顺时针转动为正。
独立的单元杆端内力为弯矩i m 、j m ,顺时针为正。
记:{}e j i eu ⎭⎬⎫⎩⎨⎧=θθ为单元e 的节点位移向量;{}ej i em m f ⎭⎬⎫⎩⎨⎧=为单元e 的杆端力向量。
根据结构力学位移法可得如下平衡方程:⎪⎭⎪⎬⎫+=+=e j e e i e e j ej e e i e e i k k m k k m θθθθ22211211 (2-1)式中:ee e e ee i k k i k k 2412212211====,lEIi e =,EI 、l 分别为单元e 的抗弯刚度和长度。
第2章_弹性力学基础及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1
W U
当外力的形式是多样的时,外力的虚功等于:
W f Pc f Pv dV f Ps dS
T T T v s
• 1.4 平面问题定义
严格地讲,任何结构都是空间的。对于某些特殊情 况,空间问题可以转化为平面问题。
(1)平面应力问题 满足条件: 1)几何条件 厚度尺寸远远小于截面尺寸; 2)载荷条件 载荷平行于板平面且沿厚度方向均匀 分布,而板平面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1)位移函数 分片插值→ 假设一种函数来表示单元位移分布 一般选取多项式(简单而且易求导)
可用于离散的单元: • 三角形单元; • 矩形单元; • 不规则四边形单元。 DOF 节点的自由度:节点所具有的位移分量的数量。 一个单元所有节点的自由度总和称为单元自由度。 (1)单元参数只能通过节点传递到相邻单元 (2)单元和节点必须统一编号
2.2 单元分析(位移、应力、应变) 任务:形成单元刚度矩阵,建立单元特性方程 因此必须建立坐标系,如下图:
1D问题的弹性模量
E杨氏弹性模量
泊松比是指材料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横向正应变与轴向 正应变的绝对值的比值,也叫横向变形系数,它是反映材 料横向变形的弹性常数。 若在弹性范围内加载,横向应变εx与纵向应变εy之间存 在下列关系: εx=- νεy 式中ν为材料的一个弹性常数,称为泊松比。泊松比是 量纲为一的量。 可以这样记忆:空气的泊松比为0,45#钢0.3,水的泊松 比为0.5,中间的可以推出。
• 未知数 应力 6个+应变 6个+位移 3个=15个 • 方程个数 平衡方程 3个+几何方程6个+物理方程6个=15个 原则上可以根据15个方程求出15个未知物理量 但实际求解时先求出一部分再通过方程求解剩下的。 目前有限元法主要采用的是位移法,以三个位移 分量为基本未知量。位移-应变-应力,应力和外力平衡
有限元入门
有限差分方法
(Finite Differential Method)
该方法将求解域划分为差分网格,用有限 个网格节点代替连续的求解域。有限差分 法以泰勒级数展开等方法,把控制方程中 的导数用网格节点上的函数值的差商代替 进行离散,从而建立以网格节点上的值为 未知数的代数方程组。该方法是一种直接 将微分问题变为代数问题的近似数值解法, 数学概念直观,表达简单,是发展较早且 比较成熟的数值方法。
三、 塑性加工中的有限元法概述
有限元法与其它塑性加工模拟方法相比,功能最 强、精度最高、解决问题的范围最广。它可以采 用不同形状、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的单元离散任 意形状的变形体,适用于任意速度边界条件,可 以方便地处理模具形状、工件与模具之间的摩擦 、材料的硬化效应、速度敏感性以及温度等多种 工艺因素对塑性加工过程的影响,能够模似整个 金属成形过程的流动规律,获得变形过程任意时 刻的力学信息和流动信息,如应力场、速度场、 温度场以及预测缺陷的形成和扩展。
1-7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内容
有限元法的力学基础是弹性力学,而方程求解的原理是泛 函极值原理,实现的方法是数值离散技术,最后的技术载 体是有限元分析软件。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1、基本变量和力学方程(即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2、数学求解原理(即能量原理) 3、离散结构和连续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实现(有限元分析 步骤) 4、有限元法的应用(即有限元法的工程问题研究) 5、各种分析建模技巧及计算结果的评判 6、学习典型分析软件的使用,初步掌握一种塑性有限元 软件 注意:会使用有限元软件不等于掌握了有限元分析工具
第二章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第二章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有限元分析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广泛应用于结构分析、流体力学、热传导等工程领域。
它通过将连续的物理问题离散化为有限个简单的子问题,再通过数值方法求解这些子问题,最终得到原始问题的近似解。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离散化、加权残差和求解方法。
首先是离散化。
离散化是指将原始的连续问题转化为离散的子问题。
有限元分析中常用的离散化方法是将求解区域分割成有限的子域,称为单元。
每个单元内部的场量(如位移、温度等)可以用其中一种函数近似表示。
离散化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单元形状和适量的节点,使得子问题的离散解能够较好地近似原问题的解。
接下来是加权残差方法。
加权残差方法是有限元分析的核心思想,用于构造子问题的弱型方程。
弱型方程是原始问题的一种积分形式,由应力平衡和边界条件推导而来。
在加权残差方法中,我们引入加权函数,将弱型方程乘以权函数,再对整个求解区域进行积分,从而将连续问题转化为离散问题。
通过选择合适的权函数,可以使得该离散问题具有良好的数学特性,比如对称、正定等。
最后是求解方法。
有限元分析的求解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法和迭代法。
直接法适用于小型问题,通过对离散问题的系数矩阵进行直接求解,得到场量的离散解。
而迭代法适用于大型问题,通过迭代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得到场量的近似解。
迭代法的常用算法有雅可比法、高斯-赛德尔法、共轭梯度法等。
在求解中还需要注意计算误差的控制和收敛性的判定。
除了这三个基本理论,有限元分析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和技术。
例如,网格生成用于生成离散化的单元网格;后处理用于对离散解进行可视化和数据分析;材料模型用于描述材料的本构关系。
这些概念和技术在具体的有限元分析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包括离散化、加权残差和求解方法。
离散化将连续问题转化为离散子问题,加权残差方法用于构造子问题的弱型方程,求解方法用于求解离散问题。
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对于理解和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
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有限元法是一种离散化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于结构分析而言,它的理论基础是能量原理。
能量原理表明,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体的变形、应力和外力之间的关系受能量原理的支配,能量原理与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是等价的。
下面介绍有限元法中经常使用的虚位移原理和最小势能原理。
1.虚位移原理虚位移原理又称虚功原理,可以叙述如下:如果物体在发生虚位移之前所受的力系是平衡的(物体内部满足平衡微分方程,物体边界上满足力学边界条件),那么在发生虚位移时,外力在虚位移上所做的虚功等于虚应变能(物体内部应力在虚应变上所做的虚功)。
反之,如果物体所受的力系在虚位移(及虚应变)上所做的虚功相等,则它们一定是平衡的。
可以看出,虚位移原理等价于平衡微分方程与力学边界条件。
所以虚位移原理表述了力系平衡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
虚位移原理不仅可以应用于弹性性力学问题,还可以应用于非线性弹性以及弹塑性等非线性问题。
2.最小势能原理最小势能原理可以叙述为:弹性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在所有满足位移边界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的可以位移中,真实位移使系统的总势能取驻值,且为最小值。
根据最小势能原理,要求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的位移,可以满足几何方程和位移边界条件且使物体总势能取最小值的条件去寻求答案。
最小势能原理仅适用于弹性力学问题。
2.2有限元法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弹性力学中的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对于不同物理性质和数学模型的问题,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方式推导和运算求解不同,有限元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
2.2.1问题的分类求解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对它进行识别分析,它包含的更深层次的物理问题是什么?比如是静力学还是动力学,是否包含非线性,是否需要迭代求解,要从分析中得等到什么结果等。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会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建模与求解方法的选取等。
2.2.2建模在进行有限元离散化和数值求解之值,我们为分析问题设计计算模型,这一步包括决定哪种特征是所要讨论的重点问题,以便忽略不必要的细节,并决定采用哪种理论或数学公式描述结果的行为。
有限元 2-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有限单元法(2.6四结点四边形等参元,2.7八结点曲线四边形等参元,2.8问题补充)
存在的。换句话说,为了使上述等参元能保持较好的精度,整体坐标系下所划分的任意四边形单元必须是
凸四边形,即任意内角都不能大于180°。四边形也不能太歪斜,否则会影响其精度。
利用雅可比的逆矩阵,即可求出整体坐标系下形函数的偏导数:
⎧∂Ni ⎫
⎧∂Ni ⎫
⎪ ⎪ ⎨
∂x
⎪
⎪
⎪ ⎬
=
[J
]−1
⎪ ⎨
∂ξ
⎪ ⎪ ⎬
i=i,j,m,p
为了实现上述结点坐标之间的变换,可利用母元的形函数,得出(ξ,η)和(x,y)之间的坐标变换式。
图形变换具有如下性质: 1. 母元中的坐标线对应于等参元的直线; 2. 四结点正方形母元对应于四个结点可以任意布置的直边四边形等参元; 3. 变换式(2-6-1)能保证相邻等参元的边界位移彼此协调。
《有限元》讲义
2.6 四结点四边形单元
(The four-node quadrilateral element)
前面介绍了四结点的矩形单元 其位移函数:
U = α1 + α 2 x + α3 y + α 4 xy V = α5 + α 6 x + α 7 y + α8 xy
为双线性函数,应力,应变在单元内呈线性变化, 比常应力三角形单元精度高。但它对边界要求严格。本 节介绍的四结点四边形等参元,它不但具有较高的精度,而且其网格划分也不受边界的影响。
对任意四边形单元(图见下面)若仍直接采用前面矩形单元的位移函数,在边界上它便不再是线性 的(因边界不与x,y轴一致),这样会使得相邻两单元在公共边界上的位移可能会出现不连续现象(非协 调元),而使收敛性受到影响。可以验证,利用坐标变换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即可以通过坐标变换将整体 坐标中的四边形(图a)变换成在局部坐标系中与四边形方向无关的边长为2的正方形。
有限元方法基本原理
有限元方法基本原理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主要用于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它最早由Courant、Bubnov和Galerkin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要求解的区域分割成若干个小的子区域,通常称为有限元,每个有限元内部的物理量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表达式来表示。
然后,通过在有限元之间建立连续性条件,将整个问题转化为一组代数方程,进而得到数值解。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建立有限元模型、离散化、建立代数方程、求解代数方程和后处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第一步,建立有限元模型。
该步骤主要是对要求解的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包括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定义物理量和约束条件等。
通常,物理问题可以通过连续介质假设,将其离散化为一组小的有限元。
第二步,离散化。
将要求解的区域划分为有限个小的子区域,通常称为有限元。
常见的有限元形状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和六面体等。
有限元的选择通常是根据问题的几何形状和物理条件来确定的。
第三步,建立代数方程。
有限元方法的核心是建立代数方程,用于描述物理问题在离散点上的数值解。
代数方程通常是通过施加适当的数学形式和边界条件来建立的。
建立代数方程的基本思想是使用一组试验函数来近似描述有限元内部的解。
通常采用Galerkin方法,即在离散点上进行加权残差积分,使得残差的加权平均为零。
第四步,求解代数方程。
一旦代数方程建立完成,就可以使用数值方法求解这组代数方程。
常见的求解方法包括直接法和迭代法等。
直接法适用于方程较小的情况,而迭代法适用于方程较大的情况。
常见的迭代法有Jacobi迭代法、Gauss-Seidel迭代法和共轭梯度法等。
第五步,后处理。
求解代数方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后处理和分析。
后处理包括计算和显示物理量、绘制图形以及进行误差估计等。
通过后处理,可以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解释。
有限单元法 第2章 杆系结构的有限元法分析
义 & 可以进一步求得单元刚度矩阵为 )
( & # 0# ( $’ $ % 8 . ! 1 # $ ’ 0# # 同时 & 我们可以根据式 $ % 求出等 效 结 点 荷 载 矩 阵 ’ 这 里 要 指 出 的 是 ) 分 布 荷 载 ! .$
! # !! !
! # $! !
! 第 ! 章 ! 杆系结构的有限元法分析 # #! ! """""""""""""""""""""""""""""""""""""""""""
不适定的 " 第九步 # 求解方程组 " 计算结构的整体结点位移列阵 ## 并 进一步 计算各 单元 的应力 分量及主应力 $ 主向 " 第十步 # 求单元内力 # 对计算成果进行整理 $ 分析 # 用表格 $ 图线标示出所需的位移 及应力 " 大型商业软件 % 如 )* + , + 等 & 一般都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 # 能够 由计算 机自 动绘制彩色云图 # 制作图线 $ 表格乃至动画显示 "
矩阵 ’ $ %进行应力 ( 应变分析 ’ 根据材料力学中应变的定义 & 有 ) ! # # $’ 2 + 2 $ ( ( ( ( $’ $’ $’ . 0 ! ! . " 3 3 .% ". . ! ! ! !! "# ’ ’ 2 # 2 #
有限元思路框图(第二讲.
有限元方法
利用结构力的平衡条件和边界条件把各个单元 按原来的结构重新连接起来,形成整体的有限 元方程
求解未知节点位移
可以根据方程组的具体特点来选择合适的 计算 方法。
节点和单元 (续)
每个单元的特性是通过一些线性方程式来描述的。 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形成了整体结构的数学模型。 尽管梯子的有限元模型低于100个方程(即“自由度 ”),然而在今天一个小的 ANSYS分析就可能有5000 个未知量,矩阵可能有25,000,000个刚度系数。
Fxi F yi Fzi F Fxj Fyj Fzj
ui v i u j vj um vm
Fxi F yi Fxj F Fyj Fxm Fym
I
J
11
(1)剖分结构时应对单元、节点分别用连续正整数编号。
1 4 2 3
③
① ②
④
5 ⑦
⑧ ⑥
9
6
7
8⑤
z x
○ ○ ○ ○ ○ ○
y
○ ○
② uy
ux uz
○ ○
(2)从结构中取出单元,进行单元分析
2 ②
2
3 5 ⑦ 6
杆件单元
板单元
ui v i w j u j vj w j
有限元方法
物体离散化后,假定力是通过节点从一个单元 传递到另一个单元。但是,对于实际的连续体, 力是从单元的公共边传递到另一个单元中去的。 因而,这种作用在单元边界上的表面力、体积 力和集中力都需要等效的移到节点上去,也就 是用等效的节点力来代 替所有作用在单元上得 力。
有限元ppt课件
y(xi )2 y(xi1) h
a x b x
y(xi1) 2 y(xi ) y(xi1)
h hi 2 i1
yi1 2 yi yi1 h2
(1 5)
x
13
将(1-4)(1-5)代入(1-3),得
yi1 2 yi h2
yi1
yi1 yi h
39
厚度为1的微分体,在水平方向拉
力F的作用下发生了位移 xdx
拉力表达式:
F xdy 1
x
x dy
拉力做的功:
dx
xdx
dW
1 2
F xdx
将F代入:
dW
1 2
x
x
dxdy
40
储存在微分体内的应变能:
x
x dy
dU
dW
1 2
x
x
dxdy
单位体积内的应变能:
17
因此有 y(x) (x)
试探函数中所取的项数越多,逼近的精度越高。
将试探函数代入式(1-9),可以得到关于n个待定系数
的泛函表达式,简记为 I y(x) I(1,2,3, ,n)
根据多元函数有极值的必要条件,有
1
I (1,2 ,3,
2
I (1,2 ,3,
机械工程有限元法基础
1
有限元法是根据变分原理求解数学物理问题的一 种数值方法.
它从最初的固体力学领域 拓展到了
发展到了
从简单的静力分析
电磁学,流体力学,传热学, 声学等领域
动态分析,非线性分析,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等复 杂问题的计算
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2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2.1有限元简介有限元法:把求解区域看作由许多小的在节点处相互连接的单元(子域)所构成,其模型给出基本方程的分片(子域)近似解,由于单元(子域)可以被分割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尺寸,所以它能很好地适应复杂的几何形状、复杂的材料特性和复杂的边界条件有限元模型:它是真实系统理想化的数学抽象。
由一些简单形状的单元组成,单元之间通过节点连接,并承受一定载荷。
有限元分析:是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对真实物理系统(几何和载荷工况)进行模拟。
并利用简单而又相互作用的元素,即单元,就可以用有限数量的未知量去逼近无限未知量的真实系统。
线弹性有限元是以理想弹性体为研究对象的,所考虑的变形建立在小变形假设的基础上。
在这类问题中,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满足广义胡克定律;应力与应变也是线性关系,线弹性问题可归结为求解线性方程问题,所以只需要较少的计算时间。
如果采用高效的代数方程组求解方法,也有助于降低有限元分析的时间。
线弹性有限元一般包括线弹性静力学分析与线弹性动力学分析两方面。
非线性问题与线弹性问题的区别:1)非线性问题的方程是非线性的,一般需要迭代求解;2)非线性问题不能采用叠加原理;3)非线性问题不总有一致解,有时甚至没有解。
有限元求解非线性问题可分为以下三类:1)材料非线性问题材料的应力和应变是非线性的,但应力与应变却很微小,此时应变与位移呈线性关系,这类问题属于材料的非线性问题。
由于从理论上还不能提供能普遍接受的本构关系,所以,一般材料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要基于试验数据,有时非线性材料特性可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尽管这些模型总有他们的局限性。
在工程实际中较为重要的材料非线性问题有:非线性弹性(包括分段线弹性)、弹塑性、粘塑性及蠕变等。
2)几何非线性问题几何非线性问题是由于位移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引起的。
当物体的位移较大时,应变与位移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
研究这类问题一般都是假定材料的应力和应变呈线性关系。
(完整版)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有限元法吸取了有限差分法中的离散处理内核,又继承了变分计算中选择试探函数并对区域积分的合理方法。
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是加权余量法和变分原理,因此这里首先介绍加权余量法和变分原理。
2.1等效积分形式与加权余量法加权余量法的原理是基于微分方程等效积分的提法,同时它也是求解线性和非线性微分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有限元分析中,加权余量法可以被用于建立有限元方程,但加权余量法本身又是一种独立的数值求解方法。
2.1.1微分方程的等效积分形式工程或物理学中的许多问题,通常是以未知场函数应满足的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的形式提出来的,可以一般地表示为未知函数u 应满足微分方程组⎛A 1(u )⎫ ⎪A (u )= A 2(u )⎪=0(在Ω内)(2-1) M ⎪⎝⎭域Ω可以是体积域、面积域等,如图2-1所示。
同时未知函数u 还应满足边界条件⎛B 1(u )⎫ ⎪B (u )= B 2(u )⎪=0(在Γ内)(2-2)M ⎪⎝⎭要求解的未知函数u 可以是标量场(例如压力或温度),也可以是几个变量组成的向量场(例如位移、应变、应力等)。
A ,B 是表示对于独立变量(例如空间坐标、时间坐标等)的微分算子。
微分方程数目应和未知场函数的数目相对应,因此,上述微分方程可以是单个的方程,也可以是一组方程。
所以在以上两式中采用了矩阵形式。
以二维稳态的热传导方程为例,其控制方程和定解条件如下:A (φ)=∂∂φ∂∂φ(k )+(k )+q =0(在Ω内)(2-3)∂x ∂x ∂y ∂y⎧φ-φ=0⎪B(φ)=⎨∂φ-q=0⎪k⎩∂n (在Γφ上)(在Γq上)(2-4)这里φ表示温度(在渗流问题中对应压力);k是流度或热传导系数(在渗流问题中对应流度K/μ);φ和q是边界上温度和热流的给定值(在渗流问题中分别对应边界上的压力和边界上的流速);n是有关边界Γ的外法线方向;q是源密度(在渗流问题中对应井的产量)。
有限元 2-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有限单元法(2.1三角形单元,2.2几个问题的讨论)
第2章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有限单元法2.1 三角形单元(triangular Element)三角形单元是有限元分析中的常见单元形式之一,它的优点是:①对边界形状的适应性较好,②单刚形式及其推导比较简单,故首先介绍之。
一、结点位移和结点力列阵设图为从某一结构中取出的一典型三角形单元。
在平面应力问题中,单元的每个结点上有沿x、y两个方向的力和位移,单元的结点位移列阵规定为: 相应结点力列阵为: (式2-1-1){}⎪⎭⎪⎬⎫⎪⎩⎪⎨⎧=⎪⎪⎪⎪⎭⎪⎪⎪⎪⎬⎫⎪⎪⎪⎪⎩⎪⎪⎪⎪⎨⎧=m j i m ed d d d m j j i v u v u v u i {}ii j j m X Y X (2-1-1)Y X Y iej m m F F F F ⎧⎫⎪⎪⎪⎪⎧⎫⎪⎪⎪⎪⎪⎪==⎨⎬⎨⎬⎪⎪⎪⎪⎩⎭⎪⎪⎪⎪⎪⎪⎩⎭二、单元位移函数和形状函数前已述及,有限单元法是一种近似方法,在单元分析中,首先要求假定(构造)一组在单元内有定义的位移函数作为近似计算的基础。
即以结点位移为已知量,假定一个能表示单元内部(包括边界)任意点位移变化规律的函数。
构造位移函数的方法是:以结点(i,j,m)为定点。
以位移(u i ,v i ,…u m v m 3)为定点上的函数值,利用普通的函数插值法构造出一个单元位移函数。
在平面应力问题中,有u,v 两个方向的位移,若假定单元位移函数是线性的,则可表示成:(,)12u u x y x yααα+46y ==+ 5(,)v v x y x ααα+==+ (2-1-2)a式中的6个待定常数α1 ,…, α6 可由已知的6个结点位移分量(3个结点的坐标)确定。
将13个结点坐标(x i,3iy y i ),(x j,y j ),(x m,y m )代入上式得如下两组线性方程: 12i i u x ααα+3=+12j j j x y u αα=+α+3m y (a)12m m u x ααα=++46i y和5i i v x αα=+α+465j j j x y v αα=+α+46m y (b)5m m v x ααα=++利用线性代数中解方程组的克来姆法则,由(a)可解出待定常数1α 、2α 、3α :211A Aα=22A 3A Aα=3Aα=式中行列式:2111i i 1i i i j m j j m m u x y A u x y u x y =j jm mu y A u y u y =3111i i j jm mx u A 2111i i j j m mAx y A x y x y x u x u ===A为△ijm 的面积,只要A不为0,则可由上式解出:112i i j j a u a u ()m m a u A α=++21(2i ij j bu b u )m m b u A α=++ (C)312i i j j c u c u ()m mc u A α=++i j a x y =−j i y x y =−m i j j i y x y 式中:m m j x y a x a x m m i =−y m y y =−m i j y ym i j b y =− b b j i =− (d)3c m i j x x =− j i c m x x =−m j i c x x =−m iy x y =−m为了书写方便,可将上式记为: a xm i j b i jy y =−(,,) i u j m uu u ruuu u r i jc m x x =−(,,)i j m uuu u r uuu u r)m m N x y u N x y u N x y u =++)m x y v 表示按顺序调换下标,即代表采用i,j,m 作轮换的方式便可得到(d)式。
有限元基本理论
一、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想(1)将一个连续域化为有限个单元并通过有限个结点相连接的等效集合体。
由于单元能按照不同的联结方式进行组合,且单元本身又可以有不同形状,因此可以模型化几何形状复杂的求解域。
(2)有限元法利用在每一个单元内假设的近似函数来分片地表示全求解域上待求的未知场数。
单元内的近似函数由未知场函数在单元的各个结点的数值和其插值函数来表达。
(3)一个问题的有限元分析中,未知场函数在各个结点上的数值就成为新的未知量,从而使一个连续的无限自由度问题变成离散的有限自由度问题。
(4)一经求解出这些未知量,就可以通过插值函数计算出各个单元内场函数的近似值,从而得到整个求解域上的近似解。
显然,随着单元数目的增加,也即单元尺寸的缩小,或者随着单元自由度的增加以及插值函数精度的提高,解的近似程度将不断改进,如果单元是满足收敛要求的,近似解最后将收敛于精确解。
图1 有限元分析流程图二、有限元分析过程概述1 结构的离散化结构的离散化是有限单元法分析的第一步,它是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概念。
所谓离散化简单地说,就是将要分析的结构物分割成有限个单元体,并在单元体的指定点设置结点,使相邻单元的有关参数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并构成一个单元的集合体,以它代替原来的结构。
如果分析的对象是桁架,那么这种划分十分明显,可以取每根杆件作为一个单元,因为桁架本来是由杆件组成的。
但是如果分析的对象是连续体,那么为了有效地逼近实际的连续体,就需要考虑选择单元的形状和分割方案以及确定单元和结点的数目等问题。
2 选择位移模式在完成结构的离散之后,就可以对典型单元进行特性分析。
此时,为了能用结点位移表示单元体的位移、应变和应力,在分析连续体问题时,必须对单元中位移的分布作出一定的假设,也就是假定位移是坐标的某种简单的函数,这种函数称为位移模式或插值函数。
选择适当的位移函数是有限单元法分析中的关键。
通常选择多项式作为位移模式。
其原因是因为多项式的数学运算(微分和积分)比较方便,并且由于所有光滑函数的局部,都可以用多项式逼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问题性质,忽略部分暂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提出一 些基本假设。使问题的研究限定在一个可行的范围。
•基本假设是学科的研究基础。 •超出基本假设的研究领域是固体力学其它学科的研究。
© BIPT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1. 连续性假设
•——假设所研究的整个弹性体内部完全由组成物体的 介质所充满,各个质点之间不存在任何空隙。
第2章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张 洪 伟
© BIPT
内容提要
1
弹性力学问题基本描述
弹性问题参量原理
2
3 4
有限元分析基本步骤
有限元解的误差分析
© BIPT
弹性力学问题的基本描述
基本假设的必要性 •工程问题的复杂性是诸多方面因素组成的。如果不分主 次考虑所有因素,则问题的复杂,数学推导的困难,将 使得问题无法求解。
© BIPT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5. 小变形假设
——假设在外力或者其他外界因素(如温度等)的影响下, 物体的变形与物体自身几何尺寸相比属于高阶小量。
——在弹性体的平衡等问题讨论时,可以不考虑因变形所 引起的尺寸变化。 ——忽略位移、应变和应力等分量的高阶小量,使基本方 程成为线性的偏微分方程组。
© BIPT
© BIPT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4. 完全弹性假设
•——对应一定的温度,如果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一一对 应关系,而且这个关系和时间无关,也和变形历史无关, 称为完全弹性材料。 •完全弹性分为线性和非线性弹性,弹性力学研究限于线 性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研究对象的材料弹性常数不随应力或应变的变化而改变。
符号规定:
应力的概念
图示单元体面的法线为y,称为y面,应力 分量垂直于单元体面的应力称为正应力。 正应力记为 y ,沿y轴的正向为正,其下
z x
标表示所沿坐标轴的方向。
o
y
τyz
平行于单元体面的应力称为切应力,用
τyx 、τyz表示,其第一下标y表示所在的平面 法线方向,第二下标x、y分别表示力的方
© BIPT
弹性问题的能量原理
势 能—系统在某一位置所具有的对外作功的能力, 称为系统在这一位置的势能。 势能零点—人为选定的势能为零的位置,称为零势 位置,又称为势能零点。 保守力—如果力在有限路程上所做之功只与其起点 和终点有关而与路径无关,这种力称为保守力。 保守力做功与势能增量的关系:
V= – W
1、线应变
2、切应变
x
y
z
xy
yz
zx
yx
zy
xz
© BIPT
五 主平面、应力主方向与主应力
1)切应力为零的微分面称为主微分 平面,简称主平面。 2)主平面的法线称为应力主轴或者 称为应力主方向。 3)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 根据主应力和应力主轴的定义,可以 建立其求解方程。
内力的计算可以采用截 面法,即利用假想平面 将物体截为两部分,将 希望计算内力的截面暴 露出来,通过平衡关系 计算截面内力F。
© BIPT
弹性力学基本概念
三
应力的概念
物体承受外力作用,物体内部各截面之间产生附加内力,为了显示出
这些内力,我们用一截面截开物体,并取出其中一部分:
© BIPT
弹性力学基本概念
ij , i Fbj 0
z yz z Fbz 0 x y z
© BIPT
二 几何方程
正应变示意图
© BIPT
二 几何方程
空 间 几 何 方 程
由几何方程可知,u,v,w函数已知, 则该点应变分量确定。 但是,应变分量确定,无法求出位移 分量。
© BIPT
© BIPT
弹性力学基本概念
一 外力
物体外力——分为两类 体力
分布在物体整个体积内的外力如重力, 惯性力,电磁力等 分布在物体表面上的外力,如液体压 力、风力和接触力等
面力
© BIPT
弹性力学基本概念
二 内力
内力:物体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例如外力,温度变化 等,物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将产生相互作用, 这种物体一部分与相邻部分之间的作用力。
© BIPT
2.4
边界条件
© BIPT
边界条件
弹性力学的基本未知量: 位移分量,应力分量和 应变分量。 基本方程: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 要使基本方程有确定的解,还要有对应的面力或位 移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一般分为:静力(面力)边界条件、位移 边界条件和混合边界条件。 弹性力学的任务:就是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就十 五个未知量求解十五个基本方程。
© BIPT
τyx
σy
向。如图示的τyx、τyz。
三
应力的概念 符号规定
图示单元体面的法线为y的负向,正应力记为 y,沿y轴负向为正。
平行于单元体面的应力如图示的τyx、
τyz,沿x轴、z轴的负向为正。
© BIPT
三
应力的概念 符号规定
弹性力学
注意弹性力学切应力符号和材料力 学是有区别的,图示中,弹性力学 里,切应力都为正,而材料力学中 相邻两面的的符号是不同的。
© BIPT
一 平衡微分方程 平衡
物体整体平衡,内部任何
部分也是平衡的。
对于弹性体,必须讨论一
点的平衡。
© BIPT
© BIPT
一 平衡微分方程
x yx zx Fbx 0 x y z
xy x y y zy z Fby 0
© BIPT
一 静力(面力)边界条件
静力边界条件:结构在边界上各点所受的面力为坐标的已知函数, 建立起面力分量与应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 由于物体表面受到表面力,如压力和接触力等的作用,设单位面 积上的面力分量为 Fsx 、Fsy 和Fsz ,物体外表面法线 n的方向余弦 为l,m,n。参考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的关系,可得
τ
S
正应力σ
切应力τ
σ
© BIPT
弹性力学基本概念
三
应力的概念
应力分量
应力不仅和点的位置有关,和截面的
方位也有关。 描述应力,通常用一点平行于坐标平
面的单元体,各面上的应力沿坐标轴
z o x y
的分量来表称为应力分量。
物体内各点的内力平衡,因此相对平面
上的应力分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BIPT
三
© BIPT
二 位移边界条件 位移边界条件:结构在边界上位移为位置坐标的 已知函数。
u u ( x, y , z ) v v ( x, y , z ) w w( x, y, z )
•混合边界条件:结构在一部分边界上位移为位置坐标的已 知函数,其它边界上所受的面力为已知函数,或者结构在边 界上部分面力分量和位移分量为位置坐标的已知函数。
上分布力的合力。
三
应力的概念
其中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作用,表现为内力,它们是分布在截面
取截面的一部分,它的面积为ΔA,
ΔQ
作用于其上的内力为ΔQ, 平均集度为ΔQ/ΔA,其极限
ΔA
Q S lim A
为物体在该截面上ΔA点的应力。
© BIPT
弹性力学基本概念
三
应力的概念
通常将应力沿垂直于截面和平行于截面两个方向分解为
U 0 dV
单位体积的应变能(应变比能):
1 1 U 0 ( x x y y z z xy xy yz yz xz xz ) ij ij 2 2
© BIPT
微元变形能(正应变)
F Δu
1 1 1 dU F u ( x dydz ) ( x dx) x x dV 2 2 2
•——变形后仍然保持连续性。 •根据这一假设,物体所有物理量,例如位移、应变和 应力等均为物体空间的连续函数。 •微观上这个假设不成立——宏观假设。
© BIPT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2. 均匀性假设
•—— 假设弹性物体是由同一类型的均匀材料组成的。 因此物体各个部分的物理性质都是相同的,不随坐标位 置的变化而改变。 •—— 物体的弹性性质处处都是相同的。 •工程材料,例如混凝土颗粒远远小于物体的的几何形状, 并且在物体内部均匀分布,从宏观意义上讲,也可以视 为均匀材料。 •对于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不能处理为均匀材料。
© BIPT
2
© BIPT xy来自 yz应变和应力关系 四 物理方程 杆受拉沿受力方向引起伸长,同时垂直于力方向则 引起缩短,实验证明,在弹性范围内有
y x
泊松比,也称横向变形系数。
•取一个单元体,在各正应力作用下,沿X轴方向的正应变:
2 3 x 1 x x x y x z
© BIPT
弹性势能—弹性体变形后,产生弹性内力,这 种力也具有对外作功的能力,称为弹性势能, 或弹性应变能。 包括正应变和剪应变变形能
1 U ( x x y y z z xy xy yz yz xz xz )dV 2
1 ij ij dV 2
© BIPT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3. 各向同性假设
•——假定物体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物理性 质,这就是说物体的弹性常数将不随坐标方向的改变 而变化。 •——宏观假设,材料性能是显示各向同性。
•当然,像木材,竹子以及纤维增强材料等,属于各向 异性材料。
•——这些材料的研究属于复合材料力学研究的对象。
E E E 1 x ( y z ) E
© BIPT
四 物理方程
剪应变: xy
应变和应力关系
xy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