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止血药1概念

合集下载

止血药

止血药

使用注意: 1、本类药止血为主,清热不 足,宜配合清热凉血药同用。
2、本类药药性寒凉,应防血 止而有留瘀之患;若有瘀阻现 象,须配伍活血药同用。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功 效:化瘀止血 适应证:瘀阻出血证 共同性:大多性温
三七
一、化瘀止血--各种内外出血证 “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 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 味独用亦效。” 《本草新编》
地榆
一、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特点: 古者断下多用之(下部出血) 苦泄清降,酸收止血 (凉血、收敛、止血)
二、解毒敛疮--烫伤,湿疹, 疮痈 烧烫伤要药
槐花
一、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主肠红下血,痔疮肿痛,此凉 血之功独在大肠也。” 《药品化义》
二、清肝明目--目赤头痛 具有短暂而显著的降压作用 含芸香苷,能改善毛细血管脆性
功 效:温经止血 适应证:虚寒性出血 共同性:大多药性温热
艾叶
一、温经止血--虚寒出血证 尤宜于崩漏下血 胎前产后皆宜
“疗崩漏及妊娠下血,皆合阿胶 投之。” 《本草述钩元》
二、散寒止痛--虚寒性腹痛 三、调经安胎--月经不调 胎动不安
四、祛湿止痒--泻痢霍乱 带下 湿疹疥癣
使用注意 1、根据出血部位不同,选择 药物 2、宜配伍温里药及收敛止血 药同用 3、阴虚火旺者慎用
二、利尿--血淋
使用注意 1、应用时需根据病情掌握用量 2、适当配合其他止血药或化瘀
药同用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功 效:收敛止血 适应证:各种出血证 共同性:大多味涩性平
白及
一、收敛止血--体内外诸出血证
特点: 1、性质滋腻,药性收敛,止 血力强
2、善治肺胃出血
二、消肿生肌--疮疡肿毒,烫伤 手足皲裂,肛裂

中药第十八章-止血药+第十九章-活血药

中药第十八章-止血药+第十九章-活血药

中 药 学
第17讲
讲授内容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第十九章
第一节活血化瘀药Fra bibliotek活血止痛药
【授课要求】 1、熟悉收敛止血药的特点和其作用机理。 2、熟悉活血化瘀药的含义、主治证、分类和使 用注意。 3、理解活血药的作用机理。 4、掌握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 5、了解入药部分。
【授课重点】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
【授课难点】主治病证。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
一、本类药物的特点 1、药性:大多味涩,或为炭类、或质粘。 2、功效:收敛止血。 3、主治:广泛用于各种出血证。
二、分述


讲授内容
【入药部分】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 【药 性】苦、甘、涩,寒。归肝经。 【功效应用】 1、收敛止血——各种出血证。
尤宜肺胃出血证。
3、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本品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
4、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
本品味苦,能降肺气,有止咳平喘之功。
[用法用量] 煎服,5—10克。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本品有毒,不可过量。
益 母 草
移种来归药圃,出身不忘泥涂。看它叶拱花花成簇,似孩 儿恋抱亲株。也博个嘉名唤夏枯,怎比得功封益母? ——沉醉东风
大 蓟


讲授内容
【入药部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根。 【药 性】苦、酸、涩,微寒。 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尤宜下焦出血证。 2、解毒敛疮——烫伤,湿疹,疮疡痈肿。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附:槐花 主要功用基本相同。


侧 柏 叶
讲授内容
[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止血药2010

止血药2010

血余炭
兼化瘀, 兼化瘀,并能利 治尿血、 尿:治尿血、血淋兼 有瘀滞者尤宜。 有瘀滞者尤宜。
藕节
为睡莲科多年 生水生草本植 物莲的地下茎 的节。 的节。
艾叶
为菊科多年生灌 木状草本植物艾 的叶片。 的叶片。
艾叶
炮姜
性味: 性味:苦,温。
共同点
温经止血:用治虚寒性出血证。 温经止血:用治虚寒性出血证。
茜草
为茜草科草本 植物茜草的根 及根茎。 及根茎。
降香
为豆科乔木植物 降香檀树干和根 的心材。 的心材。
白及
为兰科多年生 草本植物白及 的块茎。 的块茎。
功用
消肿生肌 收敛止血
治内外出血而 无瘀滞者。尤以 无瘀滞者。 肺胃出血多用, 肺胃出血多用, 收敛止血要药。 收敛止血要药。 近用治胃出血、 近用治胃出血、 肺结核出血。 肺结核出血。 治烫伤、 治烫伤、痈 疮肿毒、 疮肿毒、手足 皲裂、肛裂。 皲裂、肛裂。
为荨麻科植物 苎麻的根和根 茎。
白茅根
苎麻根
性味: 性味:甘,寒。
共同点
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出血证。 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出血证。
清热利尿:治热淋。 清热利尿:治热淋。
不同点
白茅根
1、清膀胱之热, 清膀胱之热, 治水肿及湿热黄 疸。 2、清肺胃热而 生津: 生津:治热病烦 胃热呕吐、 渴、胃热呕吐、 肺热咳嗽。 肺热咳嗽。
一、凉血止血药:治血热出血证。 凉血止血药:治血热出血证。
化瘀止血药:用治瘀阻出血, 二、化瘀止血药:用治瘀阻出血, 尤多用于跌打损伤出血证。 尤多用于跌打损伤出血证。 收敛止血药: 三、收敛止血药:治多种出血证而无明显瘀 滞或邪热者, 滞或邪热者,多用于虚损出血和外伤出血证。

温经止血药1概念

温经止血药1概念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1.概念:温经止血— 指以温热之性的药物温内脏, 益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用治脾不统 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证的方法。 2.特点:本类药物性多温热,具有温经止血之效。 适用于脾不统血,冲脉不固之虚寒性出血 证。(部分药物尚有温经散寒之功,可用 于脾胃及下焦虚寒之呕吐、泄泻、腹痛、 痛经、月经不调等。) 3.注意:本类药性温热,热盛火旺之出血忌用。
艾 叶1 《名医别录》
Leaf of Argy Wormwood
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 的叶。主产于湖北、山东、安徽、河北等地。 春末夏初花未开采摘。气清香,味微苦辛,以 下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生用、捣绒或制炭用。
【性能】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应用】 1.虚寒性出血证 治崩漏、妊娠下血,如胶艾汤。 2.月经不调,痛经 如艾附暖宫丸。 3.胎动不安 有温经止血安胎之功,如胶艾汤。
思考题(第十八章)
1.何为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 2.止血药分几类?各有何特点? 3.试述三七的功效、应用及作用机理。 4.化瘀与止血是否矛盾?为什么? 5.小蓟、地榆、三七、白及、艾叶各属哪类止血药用适量,煎水熏洗、 捣敷或捣绒作艾条、艾炷熏灸。
炮 姜《珍珠囊》
Baked Ginger
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干燥根茎的炮制加工品。主产于四川、贵州等 地。以干姜砂烫鼓起,表面呈棕褐色,或炒至 外表色黑,内至棕褐色入药。
【性能】苦、涩,温。归脾、肝经。 【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温中止泻。 【应用】 1.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 2.脾胃虚寒性腹痛、腹泻 如二姜丸。 3.产后血虚寒凝,小腹疼痛 如生化汤。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

止血药有哪些 止血药分类标准与方法

止血药有哪些 止血药分类标准与方法

止血药有哪些止血药分类标准与方法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等不同作用。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止血药有哪些。

一、凉血止血1.大蓟:性凉,味甘、酸。

凉止止血,兼能散瘀消肿。

本品性凉,清热凉血以止血,味苦开泄以消肿散结,为血热出血及热毒疮疡之要药。

2.地榆:性微寒,味酸、苦。

清下焦血热。

解毒敛疮。

为治大小便出血、血痢及崩漏的要药。

亦为治疗烫伤之佳品。

因有酸涩之性,故兼有止泻作用。

3.侧柏叶:性微寒,味苦、涩。

益阴,凉血,止血,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

血证初起不可用此药过早,以免发生留瘀的弊害。

此外,入肺经,又能祛痰止咳。

用于血热妄行,咳血吐血,衄血溺血,便血血崩,肺热咳嗽,咳血、痰稠难出。

4.白茅根:性寒,味甘。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本品味甘而不腻胃,性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阴津,是常用的清热止血药。

用于血热妄行所导致的出血证及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证。

二、化瘀止血药1.三七:性温,味甘、微苦。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三七既善止血,义善化瘀血。

用于各种瘀血证及出血性疾病,为血瘀出血及瘀血诸痛2.茜草:性微寒,味苦、微酸。

生用能行血活血,消瘀通经;炒炭用可以止血。

本品苦以开泄,性寒清热,专行血分,功能凉血止血;炒用又善化瘀止血。

适用于多种出血,兼有瘀热者更良。

3.蒲黄:性平,味甘,微辛。

生用性滑有活血祛瘀、止血、利尿的作用;炒用性涩,有止血作用。

本品行血止血而无留瘀之弊,且甘平不峻,故可用于多种出血证。

4.五灵脂:性温,味甘。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之功。

因本品甘温气浊,专人肝经血分,尤善止痛,故凡瘀ⅱll内阻所导致的心腹胁肋诸痛,以及疝痛、痛经、经闭、产后腹痛等症,皆有良效。

取其化瘀止血之功,常用于瘀血所导致的崩漏下血、便血等证。

炒炭用也可以止血。

三、收敛止血药1.白及:性微寒,味苦、甘、涩。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并有补肺、收敛的作用。

白及味涩质黏,功专收涩,善于收敛止血,以善止肺胃出血见长。

中药止血药

中药止血药

整理ppt
12
地榆
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根。 前者产于我国南北各地,后者习称 “绵地榆”,主要产于安徽、浙江、 江苏、江西等地。春季将发芽时或 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 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整理ppt
13
地榆
1. 【适应证】 止血药 主要用治体内、外各 种出血病证。如咯血、 咳血、衄血、吐血、 便血、尿血、崩漏、 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
24
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
1. 【性能】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2.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3. 【应用】a.血热出血证。b.水肿、热淋、黄疸。
c.胃热呕吐、肺热咳喘。 4.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加倍,以鲜
品为佳,可捣汁服。多生用,止血亦可炒炭用。 5. 【鉴别用药】白茅根、芦根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
止血药
整理ppt
1
概述
1. 含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 种出血病证为主的药物,称止血药。
2. 性能特点:
均入血,分归心、肝、脾经为主,
均具有止血作用。
3.适应证:
止血药主要用治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如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 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
整理ppt
2
分类
1.凉血止血药:
1. 【性能】苦,寒。归肝经。
2.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
通经。
3. 【应用】a.出血证。b.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4.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30g。亦入丸 散。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整理ppt
37
蒲黄 《本经》
[来源]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 、东方香蒲 或 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各)18 止血药

(各)18 止血药

• 功用: 1、化瘀止血:止血不留瘀,活血不妄行,药效卓 著,为血证良药。 - 体内各部位出血证及外伤出血均可选用。 尤宜于瘀滞出血证。 - 单用或配伍花蕊石、血余炭 2、活血定痛:活血化瘀而有良好的消肿止痛作用 -善治跌打损伤、瘀滞疼痛、胸痹心痛 配合活血、理气药同用
用量用法:研末用,1~1.5g
3、便血、崩漏者,可适当配伍升举之品; 吐血、衄血者则可配降气之品。 4、止血药大多炒炭后,增强了止血的作用,
部分药物以生用或鲜用为佳。
5、止血不留瘀,是使用止血药必须注意的。
凉血止血药
18-1-A 大蓟、小蓟
• 药性苦甘凉,归心、肝经。 均可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用于血热妄行之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 尿血、崩漏。 • 大蓟:尤多用于咯血、吐血、崩漏, 散瘀解毒消痈力强,疮痈肿毒多用。 现代临床对治疗肝炎、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 小蓟:兼可利尿,尤善治尿血、血淋, 现代临床可用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及高血压。
槐花:
尤善清大肠之火,多用于便血痔血。 又能清肝火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及高血压
属肝火偏旺者。
用法:槐花炭、生槐花
18-1-C 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
• 均为常用的凉血止血药 • 侧柏叶: 凉血止血兼酸涩收敛之功,止血作用好,为治 各部位出血证的要药,尤以血热者为宜。 尚可化痰止咳,用治肺热咳嗽。 可生发乌发,外用可治脱发。 现代临床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气管炎、 百日咳。
花蕊石:多用治吐血咳血,外用亦可治外伤出血
生用打碎先煎,煅研末服。
收敛止血药
18-3-A 白及
药用部分:块茎
• 性味归经: 苦、甘、涩,寒。 归肺、胃、肝经。
• 功用: 1、收敛止血: 质粘性涩,止血力佳,治诸内外出血,与三七同用 尤善治肺胃出血。 配枇杷叶治咳血;配阿胶、藕节等治咯血; 配乌贼骨治呕血;配煅石膏研末外敷治外伤出血。 现代临床以本品治上消化道出血及肺结核空洞出血。 2、消肿生肌 ——疮疡初起(消肿散结)-银花、皂角刺、天花粉 ——疮疡已溃久不收口、烫伤、手足皲裂、肛裂 • 用量用法: • 使用注意:反乌头

张廷模:《中药学》温经止血药:炮姜、艾叶、灶心土

张廷模:《中药学》温经止血药:炮姜、艾叶、灶心土

张廷模:《中药学》温经止血药:炮姜、艾叶、灶心土剩下的就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

就是兼有温里散寒,或者能够温经散寒的止血药。

这类的药既是止血药,又是温里药。

所以这类的药作为止血药使用,它用于虚寒性的出血,首先有虚,所以还要配伍补虚的药。

那么这一类的药呢,它主要偏在温,止血的作用一般都不强。

所以在止血方当中,温经止血的方有时候还要配伍其他的。

比如说有时候配伍些凉血止血的药,把它炒炭以后,或者用收敛止血的药来加强它的止血的效果。

这类的药,止血的作用一般比较微弱。

所以要靠这类的药完全的止血,有时候不是很理想。

那么这类的药呢,也可以单独作为温里药使用,这个特征就和前面的温里药一样的,这类的药都是辛温的,或者辛热的。

这类的药就更少,教科书上有三种,其实后面的一种有名无实,主要我们就要求前面的两种。

炮姜第一味药,炮姜。

就是我们前面学过的温里药当中的干姜,把它放在锅里面,用高温的大火来急炒,炒得表面焦黑,里面焦黄,也就是炒炭成性。

里面还有一点这种干姜的性味,或者它的性状,这样子作为药物使用称为炮姜。

所以有的书上也叫做炮干姜,干姜,把它炒焦了以后使用。

所以这个药作为一个温里药,它主要是温中的,和干姜一样,所以它用于止血,它温经止血,主要是中焦虚寒的出血。

比如说现在因为脾胃有虚寒,引起了吐血或者便血,相对于比其他的部位它发挥温经止血的效果会好一些。

当然它在温中的同时,对于下焦肝肾,它也有一定的这种温里祛寒作用。

所以下焦的虚寒性出血,它也可以配伍使用,但是这两个部位相对而言,中焦是主要的,它作用的部位。

所以它单独的把它作为一个温里药,它类似于干姜,只不过温性,温中的效果没有干姜好。

主治证完全一样,脾胃有寒,或者脾胃虚寒,不管什么症状,都可以作相应的配伍。

这是关于炮姜的简单的情况。

艾叶下面的一个药,艾叶。

这个就来源于菊科的植物艾,草本植物。

那么在文献里面认为这个艾叶放置了一段时间以后,它的温燥的性质有所缓和,所以有的书上把它叫做陈艾,也是主张用陈久一点的。

4温经止血药

4温经止血药
苦、涩,温 归脾、肝经
温经止血
4温经止血药
1.虚寒出血证 本品温经止血。尤宜于脾胃虚寒者。
——配棕榈、乌梅、人参、附子等
4温经止血药
2.虚寒腹痛、腹泻等 本品温中止痛、止泻。
——配高良姜,砂仁等
4温经止血药
温经止血药
4温经止血药
《名医别录》
4温经止血药
菊科艾的叶
4温经止血药
苦、辛、温 归肝、脾、肾经
温经止血 散寒调经 安胎
4温经止血药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4温经止血药
1.虚寒出血证 本品温经散寒,暖宫止血。尤宜于 崩漏、月经过多者。
——配阿胶(胶艾汤)
4温经止血药
2.下焦虚寒,寒客胞宫 本品温经散寒,调经止痛,安胎。
——配肉桂、香附、当归等 (艾附暖宫丸)
4温经止血药
3.湿疹瘙痒 本品除湿止痒。
——配地肤子、龙胆草等
4温经止血药
4.痹证,胃脘痛等 本品制成艾柱(艾条),有温通气 血,温通经络之功。
4温经止血药
5~15g 止血炒用,其它生用
4温经止血药
《珍珠囊》
4温经止血药
姜的干燥老根炮制品
4温经止血药

中药学第十八章 止血药

中药学第十八章   止血药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Drugs for Arresting Bleeding by Means of Astringing Blood
本类药物多涩,或为炭类,或质黏,故能 收敛止血。其性多平,或凉而不寒,无论虚寒 性出血或热性出血均可用之。但是其性收敛, 有留瘀恋邪之弊,当以出血无瘀者为宜,若有 邪实者,应当慎用。
三七 花蕊石 血余炭
可配花蕊石、血余炭同用
2.跌打损伤,淤滞疼痛 本品能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伤科要药,
用于外伤瘀痛及胸痹心绞痛。内服或外敷,或配 伍活血行气药同用。
3. 近年来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 管病、脑出血后遗症等。
[用法用量]多研粉吞服,每次1~3g;入煎剂, 3~9g。外用适量,研末外撒或调敷。
本类药物性温热,能温内脏,益脾阳,固冲脉而统 摄血液,达到温经止血之效。适用于脾不统血、冲脉失 固之虚寒性出血证,如便血、崩漏、紫癜等,出血日久, 色暗淡者。
应用时,若脾不统血者配益气健脾药,若肾虚冲脉 者配益肾暖宫补摄药。因此类药性温热,热盛火旺出血 证忌用。
艾叶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应用:
Li. 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
[Producing area and collection]
全国均产,以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北等地最多,春季将 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 切片,干燥。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 微寒,苦、酸、涩。归 肝、 大肠经。
[功效]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
1.血热出血证 本品药性平和是凉血止血的佳品,
但以下焦热盛,血热妄行之便血、痔疮 出血、血痢、尿血及妇女崩漏等下部出 血证多用,常配槐花等清热凉血药同用。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第四节温经止血药既可止血,又能温里散寒的药物,称为温经止血药。

本类药药性温热,既能温通血脉,消散凝滞、促进血液循经运行,并扶助阳气,统摄血液,而有利于止血,又具独立的止血作用。

主要适用于脾阳虚不能统血或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证,症见出血日久,血色暗淡,且有全身虚寒表现者。

本类药物又是温里之药,尚能温中以止泻、止呕,或温经散寒以调经、止痛等,故又可主治多种里寒证。

治疗脾胃虚寒,血失统摄之出血证,或呕吐、泄泻、食少、胃痛等证,本类药当与温阳益气健脾药同用。

治下焦虚寒,出血不止,或少腹冷痛、痛经、月经失调等证,本类药当与温肾、暖肝、固冲药同用。

并注意配伍相应的温里固涩之品。

本类药药性温热,故热盛及阴虚火旺之热性出血应忌用;但有时根据凉血不留瘀的组方需要,将少量温经止血的药物配入大队凉血止血药中,意在防寒凉太过,并可加强止血之效。

【出处】------《珍珠囊》【来源】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老根茎(干姜)的炮制品。

主产于四川等地。

多为栽培。

以干姜砂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或炒炭至外表色黑,内呈棕褐色入药。

【性味归经】苦、涩、微辛,温。

归脾、肝经。

【功效】温经止血,温中。

【应用】1.用于吐血、便血、崩漏等虚寒性出血证。

本品主入脾经,可温脾而助其统血之能,又有直接的止血作用,故尤宜于因脾阳虚,脾不统血的多种出血证。

可单味为末,米饮下,或配伍温阳益气药和其它止血药使用。

治下焦虚寒性出血证,亦可与艾叶等药同用。

2.用于虚寒腹痛、腹泻等。

本品从干姜炮制而来,有类似干姜之温中之效,而温散性弱于干姜。

可用于中焦受寒,或脾胃虚寒所致的泄泻、呕吐、胃脘冷痛等症。

如治中焦有寒的腹痛常与功用类似的高良姜同用,即《和剂局方》二姜丸。

治中焦虚寒的腹泻,可与温中止泻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研未服。

【使用注意】见本章概述。

【出处】------《名医别录》【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叶。

止血药

止血药

临床应用
• 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如咳血、吐血、 衄血、尿血等。 • 用于热淋,水肿等。 • 本品还可治温热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 嗽及湿热黄疸。
苎麻根
• 苎麻根,别名苎根、苎麻头,为荨 麻科植物苎麻的根。又名:纻 (《诗经》),天青地白草、川绵葱、 野苎麻(王安卿《采药志》),银苎、 天名精(《纲目拾遗》),园麻、线 麻、白苎麻、山麻、红苎麻。 • 主产于江苏、山东、陕西等死、地, 冬、春季节可采挖,洗净,晒干切 片用 •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经 • 功效:凉血止血,安胎,解毒
临床应用
• 适用于内外诸出血证,尤善治肺胃出血; 白芨质粘而涩,为收敛止血要药,止血作用佳。 治诸内出血,可单味研末,糯米汤调服,如验方独圣散; 临床常与田七粉同用,既可加强止血作用,又不致瘀血 留滞。 治肺络受损之咯血,若肺阴不足者配枇杷叶、阿胶等, 如《证治要诀》 白芨枇杷丸; 若肺气不足者,配人叁、黄芪等益气摄血。
临床应用
• 虚寒性崩漏等出血证。本品温经脉,暖胞宫,尤 善治虚寒性的胞宫出血证。常配阿胶、地黄等同 用,如胶艾汤; • 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胎 漏下血、胎动不安等。常配香附、当归、肉桂等, 如艾附暖宫丸;治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配川 断、桑寄生等同用。 • 用于穴位烧灸,能温运气血,透达经络
临床应用
• 用于吐血、衄血、便血等症。 对人体各种出血均可应用,如兼有瘀滞现象者,尤为适 合。 “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 • 用于各种瘀滞疼痛与跌打伤痛等症。 外伤科要药,尤对跌打损伤疼痛有良效。可单味内服或 外敷,或配活血行气药同用。 • 滋补强壮作用,用于产后或久病体虚者。田七与人参 同属五加科植物,民间有以田七滋补的习惯,经研究 表明田七能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加速消除运动性疲 劳,增强体质。

温经止血药——艾叶

温经止血药——艾叶

温经止血药——艾叶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

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

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或捣汁。

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注意阴虚血热者慎用。

备注(1)本品捣烂如绒,制成艾卷、艾柱,可做灸法之用。

(2)口服大量艾叶制剂后,约半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喉干口渴,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继而全身无力,头晕耳鸣,四肢震颤乃至痉挛(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引起),痉挛发作后全身肌肉弛缓,缺乏张力,甚至瘫痪。

由于神经反射及血管本身受损,可招致子宫充血、出血,孕妇甚至流产。

亦可引起肝细胞代谢障碍,而致中毒性黄疸和肝炎。

由于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痊愈后亦常有健忘,幻觉等后遗症。

慢性中毒者则有感觉过敏、共济失调、幻想、神经炎、癫痫样痉挛等症状出现。

(3)如遇口服中毒者,首先清洗胃肠道,用骨炭粉吸收,并置病人于安静及光线较暗之房内,避免外来刺激,给予镇静剂,保护肝脏机能,以及其他一般内科常规对症治疗。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

夏季花未开时釆摘,除去杂质,晒干。

生于荒地林缘。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

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质柔软。

气清香,味苦。

炮制1.艾叶:拣去杂质,去梗,筛去灰屑。

2.艾绒:取晒干净艾叶碾碎成绒,拣去硬茎及叶柄,筛去灰屑。

3.醋艾炭(艾叶炭):取净艾叶,在锅内炒至大部分成焦黑色,喷米醋,拌匀后取出稍筛;也可喷洒清水扑灭火星,取出晾干,防止复燃。

每100kg艾叶,用醋15kg。

复方①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温经止血药名词解释

温经止血药名词解释

温经止血药名词解释
温经止血药,是中医中的一种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温通经脉或经络,达到止血的效果。

在中医临床上,通常会使用具有温阳散寒、防止体内外出血作用的方药,来起到温经止血的作用。

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治疗由于人体阳气不足或无力所致的虚寒出血症状。

比较常用的温经止血类药物有艾叶、炮姜等,这些药物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痛等功效,能够起到温通经络、温经止血的作用。

请注意,温经止血的药物忌用于人体热盛的状态,也就是人体本身阴阳失衡,导致实热内盛的状态。

此外,还可以通过按摩人体的气海、隐白、大敦等穴位起到温经止血的作用。

临床应用温经止血类药治疗疾病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温经止血药自身的药性以及所适应的病症,选择合适的药材或方剂进行治疗,不可自行用药。

温经止血之要药

温经止血之要药

温经止血之要药
灶心土,居然也是一味中药,相信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些“中医黑”会说中医又在骗人,封建迷信.....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灶心土确实是一味很不错的止血药。

灶心土,并不是灶台里面烧完的灰,而是灶台内部中心焦黄的土块。

灶心土又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伏龙肝”。

灶心土,味辛,性温,归属脾经、胃经。

灶心土主要的功效是: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温中止血的灶心土,对应治疗的是各类出血证,灶心土性温味辛,能温煦中焦脾土,脾主统血,能收摄脾气从而起到统血止血的作用,灶心土也是中药宝典里温经止血的要药。

尤其针对脾气虚寒,无法统血而造成出血的各类疾病,例如吐血、便血等。

古籍《广利方》治疗吐血、衄血,用单味灶心土用水淘汁,最后用蜜调和服食。

还有经典的黄土汤便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脾气虚寒的各类出血证,例如便血、吐血、衄血、崩漏等,均可以黄土汤治疗。

这也说明中医辨证为主,而不以疾病为选方思路。

灶心土还能止呕,灶心土性温质重,擅长温中和胃,降逆止呕,尤其是脾胃虚寒,胃气上逆,无法下降所导致的呕吐,可以取灶心土、干姜、半夏、白术等治疗。

灶心土还能治疗泄泻,尤其适合治疗脾虚久泄的患者。

灶心土能温暖脾胃,又能够涩肠止泻,主治脾胃虚弱,久泄无力等症状。

其中取灶心土、配伍附子、白术、干姜等等使用,疗效很不错。

相关论述:
《纲目》:“临安陈舆言:砌灶时,纳猪
肝一具于上,俟其日久,与土为一,乃用之,
始与名符。

盖本于此。


不卖药!不卖药!不卖药!(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删)。

止血药

止血药

本品止血、化瘀止痛,适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跌打 损伤、疮疡肿毒,以及气滞血阻风湿诸痛,用之其效捷。
【用法用量】研末冲服1-2g,外用适量。
蒲黄 【来源】香蒲科狭叶香蒲等同属植物的花粉。
【常见名称】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止血、化瘀。 本品性味甘平,性质滑利,甘缓不竣,性平无寒热偏甚, 有行血消瘀之效,可以用于多种瘀血证,如产后血瘀腹 痛及瘀血阻滞的痛经、心腹疼痛等证,生用尤其效好。 本品炒黄后,其滑利之性已去,变为收涩止血之品,内 服可用于各种内出血,外敷可用于外伤出血,炒黑尤其 专一。《大明本草》:“破血消肿生使,补血止血炒 用。”生:活血消瘀;炒:止血。
【用法用量】9-15g,止血宜炒炭,治烫火伤宜生用研 末外敷。
槐花
【来源】豆科槐树的花蕾或花朵。 【常见名称】槐蕊、槐米(花蕾)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
本品苦寒入肝、大肠,善清肝与大肠之火,有凉血之效, 主要适用于大肠火盛或湿热郁结所引起的大便下血,痔 疮出血等证。时珍:“疗吐血、衄、崩中漏下”,可见 本品除用治痔血、便血以外,还用治多种血热出血证。 其槐米作用强于槐花,多炒炭以 止血之效。 【用法用量】9-15g。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藕节 【来源】莲的地下茎的节部。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收敛止血、凉血化瘀。
本品能收敛止血,兼能化瘀,故止血而无留瘀之弊,常 用于多种出血证(吐、咯、衄、便、尿、崩漏),而对 于血热有瘀滞的出血证尤为适宜。 【用法用量】10-30g。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此类药物药性为温,适用于虚寒性的出血证,临 床上用于脾阳虚的便血、胞宫虚寒的崩漏、月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能】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应用】 1.虚寒性出血证 治崩漏、妊娠下血,如胶艾汤。 2.月经不调,痛经 如艾附暖宫丸。 3.胎动不安 有温经止血安胎之功,如胶艾汤。
【用法用量】煎服,3~15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捣敷或捣绒作艾条、艾炷熏灸。
炮 姜《Hale Waihona Puke 珠囊》Baked Ginger
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干燥根茎的炮制加工品。主产于四川、贵州等 地。以干姜砂烫鼓起,表面呈棕褐色,或炒至 外表色黑,内至棕褐色入药。
【性能】苦、涩,温。归脾、肝经。 【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温中止泻。
【应用】 1.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 2.脾胃虚寒性腹痛、腹泻 如二姜丸。 3.产后血虚寒凝,小腹疼痛 如生化汤。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
思考题(第十八章)
1.何为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 2.止血药分几类?各有何特点? 3.试述三七的功效、应用及作用机理。 4.化瘀与止血是否矛盾?为什么? 5.小蓟、地榆、三七、白及、艾叶各属哪类止血药?
分别对哪些出血证最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