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说课稿
琵琶行说课稿集锦15篇
琵琶行说课稿集锦15篇琵琶行说课稿11.说教材1.1教材简析。
《琵琶行(并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是在必修2《诗经》、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唐诗的能力,同时为更好地鉴赏宋词奠定一定的基础。
共七首诗,鉴赏重点:养成诵读涵泳的习惯,记诵有代表性的诗篇及名句;能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认识唐诗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能感受诗的意境和形象,品味语言,领略作品的表现力,注重审美体验,提高鉴赏评价古诗的能力。
《琵琶行(并序)》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堪称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
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通篇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1.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依据相关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诗人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叙事抒情的表现手法;(2)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同情诗人因正直而备受迫害的遭遇。
1.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主旨句的内涵、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2.说学情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学习的基础上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能大致把握诗歌语言和思想。
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较浓,往往能主动参与,尤其是本篇的故事情节、深刻思想、经典诗句均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时空的距离也很容易成为学生的一大障碍,所以时代背景的把握需要处理好,课前安排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并共享解决。
琵琶行说课稿
琵琶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琵琶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这首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不幸遭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愤懑之情。
从诗歌的艺术特色来看,它在音乐描写上独具匠心,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表现琵琶曲的美妙,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将抽象的音乐变得具体可感。
此外,诗歌在结构上也十分严谨,以琵琶女的演奏为线索,将诗人与琵琶女的遭遇紧密联系在一起,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知识和方法,但对于理解这首诗中深刻的情感和复杂的艺术手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能够欣赏诗歌中对音乐的描写,体会其精妙之处;能够分析诗人和琵琶女的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诗人对不幸者的同情,体会封建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欣赏诗歌中的音乐描写。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含义。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琵琶曲,让学生感受琵琶音乐的魅力,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描写琵琶的诗词吗?”从而引出《琵琶行》。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通用6篇)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琵琶行(并序)》说课稿(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琵琶行(并序)》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篇1说课程:《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叙事性都很强的诗歌,语言形象生动,抒情真挚细腻。
作者着力描写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并把音乐与琵琶女的身世、作者坎坷的仕途生活融合在了一起,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据此,本课应着重突出作品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应重点分析对琵琶女演奏技艺的描绘。
而第二个重点也理应成为本课的难点。
在本单元后所附的《其它背诵篇章》中有一首《李凭箜篌引》,可与本诗相对照阅读理解。
说学情:学生属于涉世未深的少年,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可能不够深透;但学生对于音乐,可谓是情有独钟。
但听音乐、欣赏音乐与描写音乐是两码事,所以第二个重点是颇有难度的。
所以,本节课致在使学生赏析并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
而两个班的学生自学精神都较好,上课主动性较强,所以如果诱导得法,学生还是能够解决这个难题的。
至于诗中的疑难词句,学生已经过了较充分的预习,故而不用花费太多时间。
说设计理念:诱思探究理论强调“教学系统的主体是惟一的,那就是学生”,教师应善于运用自己的认知结构,在与学生一起开发、创造课程的过程中,启发诱导学生通过探索性的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由教师启发诱导,由学生主动探究,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说目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特别是古今异义词;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赏析诗中描写音乐的方法,并学以致用;发展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的能力。
说流程:一、导入新课。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
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2024琵琶行》说课稿范文
2024琵琶行》说课稿范文2024《琵琶行》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琵琶行》是中学语文课本中一篇古文诗,讲述了李白在长安城游历中所见所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古诗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掌握基本的古诗词阅读技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提高古诗词的鉴赏和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经典诗文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运用诗词阅读技巧对诗进行解读。
难点是: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提高古诗词的鉴赏和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提高古诗词的鉴赏和表达能力,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互动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学法上,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古文的能力,同时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呈现古文的意境和氛围,我准备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和音频材料,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意义。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和讨论问题,便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和思考。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环节一、诗词赏析,导入新课。
课堂开始,我将使用一段古琴音乐和一张古代琵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文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然后,我会用简洁的语言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并引导他们注意其中的表达技巧和意象描写。
通过这样的导入,让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环节二、课文解读,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在学生掌握课文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一起解读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高中语文《琵琶行》说课稿(通用12篇)
高中语文《琵琶行》说课稿(通用12篇)高中语文《琵琶行》篇1下面是高中语文文言文《琵琶行》说课稿,仅供参考!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说课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琵琶行》。
(板书题目、作者)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
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琵琶行》是鲁人版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单元话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因为是单元首篇,对教授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的方法,培养“感受艺术的魅力”的能力和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2、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A、知识目标:了解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感知作者把音乐描写与听者、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B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C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会诗人情操里体现出的人性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3、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体会主旨句的内涵。
4、教学难点:对音乐的鉴赏是教学的难点。
5、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突破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主要突破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新课标改革的目的之一在于变学生机械接受灌输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诗歌的理解感悟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教学着重于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因此我将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活动法、视听结合法等。
三、说学法根据叶希波夫的“自主型学习方法”理论,比较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比较分析的思维习惯。
《琵琶行》的说课稿
《琵琶行》的说课稿《琵琶行》的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琵琶行》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的唐朝”里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鉴赏重点:养成诵读涵泳的习惯,记诵有代表性的诗篇及名句;能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认识唐诗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能感受诗的意境和形象,品味语言,领略作品的表现力,注重审美体验。
通过这一单元学习提高鉴赏评价古诗的能力。
《琵琶行》一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
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通篇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宣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欣赏作者以形象比喻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气氛,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2. 情感目标: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鸣,把握人物形象和诗歌社会意义。
3. 能力目标: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重点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针对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包括明暗线结构、情景交融的特点,特别是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
(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
二.学情介绍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
《琵琶行》一等奖说课稿
《琵琶行》一等奖说课稿《《琵琶行》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琵琶行》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XX号说课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琵琶行》。
(板书题目、作者)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
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琵琶行》是鲁人版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单元话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因为是单元首篇,对教授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的方法,培养“感受艺术的魅力”的能力和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2、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A、知识目标:了解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感知作者把音乐描写与听者、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B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C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会诗人情操里体现出的人性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3、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体会主旨句的内涵。
4、教学难点:对音乐的鉴赏是教学的难点。
5、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突破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主要突破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新课标改革的目的之一在于变学生机械接受灌输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诗歌的理解感悟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教学着重于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因此我将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活动法、视听结合法等。
三、说学法根据叶希波夫的“自主型学习方法”理论,比较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比较分析的思维习惯。
琵琶行》说课稿
(二)介绍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把握感情基调。
向学生展示多媒体配乐朗读,通过音乐 的熏陶、声情并茂的朗读、形象逼真画面的 感染,把学生带到了白居易《琵琶行》的氛 围之中,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沉郁悲凉的感情 基调。这就为学生鉴赏诗歌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K:\高中语文必修三 2-6 琵琶行 并序 朗诵.mp3
当年 诗酒流连 高朋满座 其乐融融 诗人 现在 有酒无乐 送客凄凄 谪居卧病 当年 艳冠京城 技压群芳 人捧人妒 琵琶女 现在 年长的人性美,认识黑暗的社会 现实
我设计两个问题: ⑴身为仕途阶级的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同下层社会 妇女的命运联系起来,体现诗人怎样的品格?(敢 于冲破封建门第观念,同情下层人民的进步思想) ⑵具有高尚情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官场上难觅知 音、受排挤,从而暴露出什么问题?(统治阶级不 容贤良、排斥异己、压抑人才)从这两个问题引导 学生体会诗人的人性美和对黑暗社会的认识。进而 要求学生谈谈生活在新社会中的感触,激发学生热 爱新社会的感情。
《琵琶行》说课稿
射阳中专校 周玉环
《琵琶行》说课课件
射阳中专校 周玉环
说什么呢?说课内容:
教材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教材 一、
1、教材简介
《琵琶行》是江苏省职业学校第四册第二 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单元话题是 “大珠小珠落玉盘”。要求通过诵读涵 泳,不仅得到“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 艺术享受,同时还能进一步感受到中国 古典诗歌美妙的诗音、诗境,独特的诗 性、诗心。《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 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 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描写音乐诗中 的“千古绝唱”。诗歌主题鲜明、人物 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 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对培养学 生在诵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 鸣和精神的陶冶有重要作用。
《琵琶行》说课稿
《琵琶行》说课稿《琵琶行》说课稿1一.说教材《琵琶行》(并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风格多样的唐代诗歌,可以通过文章领略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
本篇课文是一首抒情性、叙事性都很强的诗歌,语言形象生动,抒情真挚细腻。
作者着力描写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并把音乐与琵琶女的身世、作者坎坷的仕途生活融合在了一起,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营造了无尽的愁思、悲凉的氛围。
二.说学情教师不但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我所面对的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理解课文内容已不是难题。
但文中用文字来描写音乐的方法学生们很少见到,理解起来也较为困难,因此我会着重带领学生们赏析并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从课程标准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初步学习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确立了教学目标,我的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我把学习诗人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高超写作技巧作为本次教学的重点,而体会文中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
则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说过:“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我会采用设置情景的方法。
首先在大屏幕上播放歌曲《高山流水》,并这样导入: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琵琶行的说课稿(通用5篇)
琵琶行的说课稿(通用5篇)琵琶行的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琵琶行的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的说课稿1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琵琶行》,我打算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一)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琵琶行》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的唐朝”里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鉴赏重点:养成诵读涵泳的习惯,记诵有代表性的诗篇及名句;能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认识唐诗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能感受诗的意境和形象,品味语言,领略作品的表现力,注重审美体验。
通过这一单元学习提高鉴赏评价古诗的能力。
《琵琶行》一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
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通篇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宣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欣赏作者以形象比喻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语言艺术。
2.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鸣,把握人物形象和诗歌社会意义。
3.能力目标:分析音乐描写,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三)教学重点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琵琶行》说课稿
《琵琶行》说课稿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
它描绘了乐府琵琶曲演奏时的情景,以及曲子所表达的深情和悲凉。
本次说课主要介绍该诗的内容、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和意义。
一、课文内容概述:
《琵琶行》共有六十六首,被称为“长歌行”,文字优美、抒发深情。
全诗以琵琶曲为核心,描绘了女乐师弹奏“凉州词”时婉转动人的场景,抒发了对家乡凉州的思念之情。
二、创作背景:
白居易创作《琵琶行》时,正值唐代开元时期,社稷康泰,国家富强。
但由于当时国家限制贵族、僧尼演奏音乐的规定,普通民众则可以正常欣赏琵琶曲。
白居易受到这场风俗的启发,创作了这首诗,吟咏琵琶的音乐之美。
三、艺术特点:
1. 描绘细致入微的艺术手法:白居易通过描写琵琶师傅的动作、琵琶的音韵等细节,使诗歌更具视觉和听觉感受。
2. 绚丽多彩的意象:诗中使用了大量的生动形象描写,如“舌尖上生满珠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形象丰富,使读者更能感受到琵琶曲的美妙之处。
3. 抒发情感真挚:整首诗以音乐为媒介,表达了对家乡以及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意义:
1. 抒发了对家乡的深情:白居易在长期官场风云中对自己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琵琶的美妙之音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2. 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白居易以琵琶曲为媒介,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以及他对音乐所带来的美好情感的渴望。
3. 弘扬了琵琶文化:白居易通过描写琵琶的音韵和美妙之处,弘扬了琵琶文化,使人们更加喜爱和追求这种音乐艺术。
以上是《琵琶行》的说课稿,希望对您有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琵琶行 (白居易)说课稿
琵琶行 (白居易)说课稿琵琶行 (白居易)说课稿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创作的一篇叙事诗,诗中以琵琶为主题,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悲惨遭遇。
本文将按照叙事诗的格式来写,以确保文章与题目相契合。
第一章:琵琶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二章:琵琶行的背景与意义琵琶行是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深刻的描写、壮美的气势和独特的艺术构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中通过琵琶的音乐,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痛苦厌倦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章:琵琶的象征意义在诗中,琵琶被赋予了象征的意义。
它不仅代表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悲哀。
琵琶的音乐引起了作者的心灵共鸣,通过琵琶的音色传递出了动人的情感。
第四章:诗中的描写手法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描写手法,使得这首诗显得生动而多彩。
诗中的描写语言鲜明、卓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五章:琵琶行的艺术表现琵琶行通过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法,将战争中的苦难和痛楚通过琵琶音乐与读者进行了交流。
琵琶音乐承载了作者的思念与希望,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和平的向往与珍惜。
第六章:琵琶行对后世的影响琵琶行作为唐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音乐性和艺术性为后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借鉴,同时也激发了许多文人墨客对和平与宁静的追求。
结语:通过对《琵琶行》的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白居易的文学才华和对和平的向往。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向读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追求。
琵琶行不仅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幅揭示人类命运的画卷。
让我们铭记这首诗,传承和平与美好的理想。
第8课《琵琶行(并序)》说课稿
《琵琶行(并序)》说课说教材(一)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琵琶行(并序)》是高中部编版语文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中的第三篇课文,前两篇分别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杜甫的《登高》。
根据新教材的单元提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本课选入他们的经典之作,重在引导学生体会几首诗不同的体式、不同的情感与创作手法。
《琵琶行(并序)》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叙事长诗,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
作为长篇乐府诗,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可以训练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使他们认识到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让学生感悟诗人的精神世界并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我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明确并分析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如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法;2.能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利用联想和想象鉴赏人物形象并评析诗歌主旨,能品鉴诗歌的艺术境界,并阐释诗歌的艺术价值;3.能写诗歌短评,尝试创作乐府诗以增强文化自觉。
(三)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品鉴作者描写音乐的段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传授知识点,也要能引导学生对诗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审美体系,提升对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听音悟情”,音乐是无形的,听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难摹写的。
本篇的精彩之处,恰在于音乐是由文字来展现的。
听音:若是从前,只能全靠想象,毕竟听过琵琶演奏的人也不多。
但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完成这个任务。
我们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播放音乐或演奏音乐来制造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体会“声中之情”与“文中之情”的自如转换。
琵琶行说课稿
琵琶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琵琶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不幸经历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愤懑之情。
这首诗在语言上极具艺术魅力,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亲耳听到那动人的琵琶声。
同时,诗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使其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在单元编排上,《琵琶行》处于古典诗歌单元,对于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但对于诗歌中复杂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高二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较强,但对于古代音乐的了解相对较少。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琵琶曲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背诵名句。
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音乐描写,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感受诗人的忧愤之情。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之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语句,感受其艺术魅力。
分析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把握诗歌的主题。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通过音乐描写所传达的情感。
理解诗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旨句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琵琶行说课稿(15篇)
琵琶行说课稿琵琶行说课稿(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琵琶行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琵琶行说课稿1一.文本分析《琵琶行》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板块“笔落惊风雨”的“诗从肺腑出”专题。
课文写的是诗人被贬江州后,在一次送客途中偶遇琵琶女,通过叙述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她凄凉身世的自述,表现出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全文句式整齐,音韵和美,读来朗朗上口,对琵琶女形象的刻画生动而细腻,对音乐的描摹灵动而优美,极富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学生需要从《琵琶行》这篇课文中学习诗歌语言的生动和谐以及情感表达的深刻细腻,更需要学习诗人如何通过高超的比喻来描摹音乐的能力。
在认知上,高一学生已初步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基本能自行对本文的字词进行疏通。
在情感上,他们基本具备了对诗歌美好意境的感知力,具有一定的探究古诗词意蕴和情感的兴趣。
学生需要采用诵读体会、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学习本文。
三.目标阐述知识和能力能说出文中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字词的含义。
能阐述作者运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作手法及效果。
能背诵并默写全文。
过程和方法能在把握文章内容结构的过程中运用诵读体会的方法。
能在积累文言字词的过程中运用查阅字典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感受诗人遭贬谪后借琵琶女所表现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和沉郁压抑的悲凉心境。
教学重点能阐述作者运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作手法及效果。
教学难点能感受诗人遭贬谪后借琵琶女所表现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和沉郁压抑的悲凉心境。
四.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说以下导入语: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是人们倾诉内心、表达情感的必备手段,请问大家,有没有这样一段音乐,曾经触动了你敏感的内心,让你为之潸然泪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琵琶女,她用一首琵琶曲,弹出了一位大诗人的眼泪,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高一语文白居易《琵琶行》说课稿
高一语文白居易《琵琶行》说课稿高一语文白居易《琵琶行》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白居易《琵琶行》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本分析《琵琶行》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板块“笔落惊风雨”的“诗从肺腑出”专题。
课文写的是诗人被贬江州后,在一次送客途中偶遇琵琶女,通过叙述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她凄凉身世的自述,表现出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全文句式整齐,音韵和美,读来朗朗上口,对琵琶女形象的刻画生动而细腻,对音乐的描摹灵动而优美,极富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学生需要从《琵琶行》这篇课文中学习诗歌语言的生动和谐以及情感表达的深刻细腻,更需要学习诗人如何通过高超的比喻来描摹音乐的能力。
在认知上,高一学生已初步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基本能自行对本文的字词进行疏通。
在情感上,他们基本具备了对诗歌美好意境的感知力,具有一定的探究古诗词意蕴和情感的兴趣。
学生需要采用诵读体会、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学习本文。
三、目标阐述知识和能力能说出文中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字词的含义。
能阐述作者运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作手法及效果。
能背诵并默写全文。
过程和方法能在把握文章内容结构的过程中运用诵读体会的方法。
能在积累文言字词的过程中运用查阅字典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感受诗人遭贬谪后借琵琶女所表现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和沉郁压抑的悲凉心境。
教学重点能阐述作者运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作手法及效果。
教学难点能感受诗人遭贬谪后借琵琶女所表现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和沉郁压抑的悲凉心境。
四、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说以下导入语: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是人们倾诉内心、表达情感的'必备手段,请问大家,有没有这样一段音乐,曾经触动了你敏感的内心,让你为之潸然泪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琵琶女,她用一首琵琶曲,弹出了一位大诗人的眼泪,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琵琶行》教案(通用10篇)
《琵琶行》教案《琵琶行》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琵琶行》教案篇1教学目标:体会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的用意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辅助:幻灯片开课时间:20xx年3月开课班级:高三(6)班教学过程:1.导入唐宣宗李忱曾写诗赞扬白居易的诗,其中两句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大家能说说这两句诗说的什么意思吗?(注意抓住“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琵琶篇”理解)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想象《琵琶行》的流传之广,也由此可见它的感染力之强。
那么,《琵琶行》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感染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聆听琵琶篇,一起去感受那字里行间蕴涵的强大的情感力量。
2.齐读全诗,再次走进文本。
3.分析:中学语文在线① 教师提问:琵琶篇里说琵琶,全诗一共写了几次听曲?几支曲子各流露出琵琶女什么样的感情?三次:岸上闻曲船上听曲船上再听曲第一次:只写声从水上传来,且极富吸引力,并无特别的情绪流露第二次:“幽愁暗恨”第三次:“凄凄不似向前声”,凄凉② 为什么第二支曲子流露出“幽愁暗恨”的情绪?齐声读第三节,说说你找到的原因是什么。
年轻时色艺双全,受人追捧;年长色衰,门前冷落;委身贾人,独守空船。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注意琵琶女前后境遇的巨大反差。
③ 听了这支饱含着琵琶女身世之感的曲子,又听了琵琶女的身世倾诉,作者有什么反应?作者为什么要叹息?作者为什么会有“天涯沦落”之感?这种“天涯沦落”之感和琵琶女的境遇到底有什么相似点?(四个问题分步提,学生答出第一个后再问第二个,依次类推)齐读第四节,思考问题。
“我闻此语重唧唧” (落实“唧唧”一词,“唧唧”即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白居易的身世经历:谪居卧病地僻心苦相似点:都从京城二来,都曾受尽恩宠如今备尝冷落,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的说课稿范文
琵琶行的说课稿范文琵琶行的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琵琶行的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琵琶行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A.教材简析《琵琶行(并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学习的是唐代诗歌,共七首诗。
《琵琶行(并序)》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喝”。
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B.教学目标《全日制普通高中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和单元教学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了解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感知作者把音乐描写与听者、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2.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引导学生领会诗人情操里体现出的人性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C.教学重点难点高一学生,对中国沧桑历史的实际体验有所欠缺,不容易理解封建社会推残人才的黑暗现实,因此,我把体会主旨句的内涵、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成功之处是通过听者的感受来描写音乐,而音乐很难描摩,因此我把鉴赏音乐作为教学的难点。
D.课时安排: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我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突破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主要突破教学难点。
二、说学生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已具备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更为强烈,这为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的因素。
《琵琶行》说课稿
《琵琶行》说课稿《琵琶行》说课稿(15篇)《琵琶行》说课稿1一、教材学情《琵琶行并序》选自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属于阅读鉴赏课,这个单元均是唐代诗歌,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树立背景意识和审美情趣,把握好朗读和背诵,而本篇《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叙事长诗,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在整个单元,甚至整个高中学习阶段,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篇课文是高一下学期的课文,此时高一的学生已经初具理性思维,也具有相关的文言文学习基础,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结合注释在课前预习完成。
但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
二、教法学法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把学生原有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此种理念,结合学生鉴赏诗歌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的现实情形,我想以诵读法和合作探究法为主,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基于以上几点,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本篇课文计划用三课时讲授完成,具体教学目标设置如下:一、梳理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感情。
二、学习作者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三、反复诵读,体悟诗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用文字描写音乐的手法。
下面,我着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告诉我们,拥有知音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失去知音是多么痛苦的事情,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渴望找到自己的知音,并且他还真的就找到了,可是拥有知音的他却依然眼泪婆娑,这又究竟为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琵琶行》,去探个究竟。
【设计思路】“高山流水”的故事,学生学过,以学生所熟知的旧知识来引发新知识,契合学生心理,也符合学生阶段性认知规律,同时,本文思想所蕴含的“知音之遇”,学生通读文本是可以体会到的,这与学生课前的预习就不谋而合了,学生私下会为自己的预习成果,窃喜一番,并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对课堂的兴趣便愈加浓厚了。
琵琶行说课稿
琵琶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琵琶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这首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不幸经历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愤懑之情。
这首诗在语言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生动形象、韵律优美,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还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了解唐代的社会现实。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但对于诗歌中复杂的艺术手法和深层的文化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高二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对于新鲜的知识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充满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深入探究。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背诵重点段落。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
(3)学习诗歌中描写音乐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体会诗人的忧愤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精彩段落,理解其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2)分析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我打算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说教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琵琶行》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的唐朝”里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鉴赏重点:养成诵读涵泳的习惯,记诵有代表性的诗篇及名句;能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认识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能感受诗的意境和形象,品味语言,领略作品的表现力,注重审美体验。
通过这一单元学习提高鉴赏评价的能力。
《琵琶行》一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写的一首歌行体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
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写音乐形象,通篇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宣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欣赏作者以形象比喻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气氛,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2. 情感目标: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鸣,把握人物形象和社会意义。
3. 能力目标: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重点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针对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包括明暗线结构、情景交融的特点,特别是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
(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
二. 学情介绍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
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
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鉴赏方法。
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
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 说教法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把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解决问题。
针对这个理念,本文我主要采用了“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教为主导,以学生学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四. 说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课前先说一段开场白:白乐天去世,唐宣宗写悼诗吊之曰: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然。
唐宪宗李忱敬仰白居易的人品,又倾慕他的诗才,想拜他为相,后因他年事已高,且又多病只好作罢。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长恨曲”和“琵琶篇”分别指白居易的名篇《》和《琵琶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琵琶行》,看看这首诗有何魅力让“胡儿能吟”又让皇帝极力称赞?(二)分课文《高中语文教学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本梗,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1、听课文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然后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几个内容?学生通过整理可以括出: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自诉身世苦、曲罢诗人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这样五个内容。
2、下面我讲讲对文章内容的分。
文章主要通过“琴声”和“感受”两个方面来描述诗人和琵琶女的这场偶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我就从这两条思路去分这篇文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问题教学法”,他认为这个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拓展能力的提高。
在对课文的分中,我主要才用了这个方法。
第一条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板书三奏:独自弹应邀弹感言和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文章第一节,第二次演奏在文章第二、三节,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对声音的描写技巧。
先分第一次演奏,即第一节。
我设置如下问题:a,这一段音乐描写属于什么描写?b,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样的音乐?学生通过讨论找到答案:这是对音乐的侧面烘托描写。
也是用文字去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法。
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瑟的琵琶声。
(悲凉哀怨)第二次演奏,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名句,可以让学生先挑出来读读。
然后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1.作者在描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的词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3.这一部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4.这一部分琵琶女音乐的基调是怎样的?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
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可以括出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a,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之乐。
b,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
c,侧面烘托的手法。
d,在对乐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让学生自己品味通过侧面描写烘托音乐的感人。
第二条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
板书:三感:情相触情相通情相融对应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应有三次感受。
学生在文中不难找到。
在第一次感悟中可以让学生回答怎样的问题,a,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初听声音时的心情吗?b,你从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c,这样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推进,表明了作者孤寂伤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凉音乐。
第二次感悟在文章的第四节,是文章的难点部分。
为了更好理解文章主题,要联系琵琶女的身世来感知文章。
在这里我打算问这样几个问题:a,哪些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心情?b,诗人听了琵琶声,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发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c,为什么诗人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部分阐明了文章的主题。
诗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华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处。
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
板书(主题)第三次感悟在文章的最后一节,要学生回答:如何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句话更衬托出乐曲的悲凄,用它作结,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这是诗人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从而鲜明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3、到这里全文的分结束,下面我讲讲文章的小结。
全文结束后,设计提问:诗人为什么不知道琵琶女遭遇之时便已经听出了音乐中的情感?(过渡到白居易的处境)学生分组讨论,交换意见。
最后我总结:A、白居易的身份:被贬的官员,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
这一点与琵琶女的“不得志”有相似之处。
B、秋天,“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落寞。
小结:正是在这样相同的境遇中,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写下了这篇优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赠之。
(三)总结本诗写作特色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本诗的写作特点,并请学生找出例句加以说明,以加深理解。
最后由教师进行板书归纳:(1)结构严谨。
全诗以人物为线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线,诗人的感受是暗线,明线从现象反映主题,暗线则从本质上揭示主题。
一明一暗,一虚一实,明暗相衬虚实相生。
情绪表现波澜起伏,过渡自然。
(2)情景交融。
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
(3)音乐描写出色。
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
(四)拓展延伸旨在延伸教材内容,拓展课题研究,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这类文章的能力,选取李贺的《李凭箜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诗文,分小组讨论它们和《琵琶行》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五)作业让学生背诵第二段,学习运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的手法,课后就自己喜欢的一段音乐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体、字数不限。
五. 说板书设计琵琶行白居易三奏三感独自弹——情相触应邀弹——情相通感言和——情相融主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心情悲凉哀伤直接表达醉不成欢惨将别环境烘托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声中之情:“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乐曲旋律:婉转流畅沉咽凝滞间歇停顿激越雄壮我认为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直观,既突出了诗歌的主题,又突出了明暗两条线索的结构特点。
有利于学生把握这篇课文的重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