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社工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一)
[分享]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基本资料案主姓名:吴某性别:男年龄:73岁二、个案来源个案是院舍照顾机构管理人员转介,社工经过与案主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一)重要引发事件近日案主因心脏病住进深圳某医院,这次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案主的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在医院案主的儿子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父子关系面临一个大挑战。
案主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6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
最坏的打算就是案主“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二)曾做出的调试和成效1.自我调试:案主入住老人颐养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感情上面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感觉,时刻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
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定期捐款,给有需要的人编织毛衣送温暖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2.院舍照顾层面:老人颐养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院舍生活。
(三)行为表现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
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四)人际关系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院舍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际关系系统失衡。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案例陈述:(一)案主的基本信息案主段大爷,男,68岁,已退休,退休工资3000多元。
有一养女。
(二)案例陈述:段大爷老伴朱大妈年轻时不能生育,于30年前报养一女孩并按规定办理了收养手续。
一家三口一直居住在辖区驹章胡同15号直管公房,面积30平左右。
段女长大成人结婚后,段大爷出资20万元在沙子口为其女购得60平两室一厅,段女与丈夫在外独住,因为工作忙,段女不经常来看父母。
2017年朱大妈去世,没了朱大妈的陪伴和照顾,段大爷也不愿与邻居交流,身体也每况愈下,脾气变得暴躁悲观,经常给养女大点换抱怨,认为自己没什么活头了,与养女的矛盾加深,觉得白养了女儿,段大爷希望段女能搬回来看他,照顾他的生活并带他看病,但段女不同意,矛盾再次激化。
段大爷心灰意冷,找到居委会希望居委会工作人员帮助其解决家庭纠纷。
段大爷向工作人员叙述之前碍于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不想把家里的事抛到明面上来让别人知道,但是现在老伴也不在了,养女也不孝顺,自己觉得活着没意思。
二、案例分析1、个人层面:段大爷自从老伴去世后,与养女关系不好,无人照顾,也不愿与邻居多交流,身体情况日趋下降,情绪低下,很悲观,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家庭层面:养女与段大爷有矛盾,不照顾不赡养周大爷,养女家人也不待见周大爷,矛盾越来越多。
与子女间缺少亲情的交流,老伴去世后,心里的话没有人倾诉,又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容易产生悲观心理。
3、社区网络层面:朱大妈去世后,段大爷不喜欢与人交流,也不参加社区老年人活动,长期一人独处,容易产生孤独、空虚的感情。
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
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
然老伴去世,养女的不赡养不善待让周大爷心灰意冷。
二、介入和干预(一)约定阶段案主来源:案主求助案主类型:自愿1、案主出现的问题:情绪低落、食量减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与养女不和2.评估途径:通过案主邻居、养女、社区及案主自身了解情况。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老年社会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工作领域,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案例,下面我将结合一个具体案例,对老年社会工作进行分析。
某社区的老年服务中心接到一位老年人的求助电话,老人自述孤独寂寞,身体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希望得到社区的帮助。
经过工作人员的初步了解,得知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回家探望,导致老人长期处于孤独状态,心理上产生了抑郁情绪,身体健康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一案例,社区老年服务中心首先进行了心理疏导工作。
工作人员定期与老人进行交谈,关心老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帮助老人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生活信心。
同时,社区还组织了一些老年人活动,如老年夜校、健身舞蹈班等,让老人有更多的社交机会,扩大社交圈子,减少孤独感。
除此之外,社区还关注老人的生活保障问题。
工作人员帮助老人办理了居家养老补贴,提供了一定的经济资助。
同时,社区还组织了志愿者团队,定期为老人送去生活用品,帮助老人做好日常生活的照料。
在老年社会工作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干预。
通过心理疏导、关爱陪伴、经济资助等多种方式,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综上所述,老年社会工作是一项充满温情和责任的工作,需要我们用心、用情去关注每一位老年人。
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是我们工作的初衷和目标。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老年社会工作需要我们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生活保障和社交需求,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干预,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去更多的温暖和关怀。
老年人社会工作分析[五篇范例]
老年人社会工作分析[五篇范例]第一篇:老年人社会工作分析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一的另外一个参考答案模版:(感谢某同学的支持)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社会工作区别于传统的,日常生活意义中的助人活动,成为一种现代职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社会工作者也应当是一批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所以本案例中,我将尝试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加以分析和说明。
老年社会工作就是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在与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相关的领域和机构内的应用其工作对象是老年人(一般指60岁以上)及其家庭成员。
老年社会工作主要包括老年生活救助、老年生活照料服务、老年家庭关系处理、老年心理辅导、老年社会参与与社会融合的推动等。
在本案例中,我认为李奶奶面临的问题是1、在生理上身体状况不好,已经是82岁的老人在体力方面有点力不从心。
2、情感上很孤独,缺少家庭温暖、儿子、女儿都不在身边,没有家庭温暖3、精神上由于老伴去世以后,精神上没有寄托,有恐惧感,老是想到死亡。
需求:1、参加社区活动与健康治疗2、需要家庭子女亲情。
3、需要心理辅导我将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为李奶奶解决心理等问题在个体方面:心理方面:李奶奶由于老伴去世比较孤独想到死亡,精神压力很大,作为社工我要帮助李奶奶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比如,1、我定期上门和李奶奶聊天,缓解她精神压力。
2、与李奶奶子女联系,经常来看她,或接到子女家与他们团聚,经常打电话给李奶奶絮话,让她缓解心理压力。
社会方面: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让李奶奶参加社区活动,参加居委会的木兰拳比赛参加扭秧歌跳舞活动,达到放松身心,使身体健康。
环境层面:改善生活环境如请志愿者陪李奶奶说话。
定期为李奶奶做家务,减轻家务负担,让李奶奶体会到社区温暖。
小组社会工作;组织社区孤老和李奶奶(情况相似的老人)到社区一起参加如“夕阳红老年小组“促进老年之间相互沟通、多参与社会活动。
社区社会工作:人群层面:针对社区中孤老比较多情况,我们要从社区宣传、社区教育、志愿者服务、开展社区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案例陈述:(一)案主的基本信息案主段大爷,男,68岁,已退休,退休工资3000多元。
有一养女。
(二)案例陈述:段大爷老伴朱大妈年轻时不能生育,于30年前报养一女孩并按规定办理了收养手续。
一家三口一直居住在辖区驹章胡同15号直管公房,面积30平左右。
段女长大成人结婚后,段大爷出资20万元在沙子口为其女购得60平两室一厅,段女与丈夫在外独住,因为工作忙,段女不经常来看父母。
2017年朱大妈去世,没了朱大妈的陪伴和照顾,段大爷也不愿与邻居交流,身体也每况愈下,脾气变得暴躁悲观,经常给养女大点换抱怨,认为自己没什么活头了,与养女的矛盾加深,觉得白养了女儿,段大爷希望段女能搬回来看他,照顾他的生活并带他看病,但段女不同意,矛盾再次激化。
段大爷心灰意冷,找到居委会希望居委会工作人员帮助其解决家庭纠纷。
段大爷向工作人员叙述之前碍于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不想把家里的事抛到明面上来让别人知道,但是现在老伴也不在了,养女也不孝顺,自己觉得活着没意思。
二、案例分析1、个人层面:段大爷自从老伴去世后,与养女关系不好,无人照顾,也不愿与邻居多交流,身体情况日趋下降,情绪低下,很悲观,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家庭层面:养女与段大爷有矛盾,不照顾不赡养周大爷,养女家人也不待见周大爷,矛盾越来越多。
与子女间缺少亲情的交流,老伴去世后,心里的话没有人倾诉,又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容易产生悲观心理。
3、社区网络层面:朱大妈去世后,段大爷不喜欢与人交流,也不参加社区老年人活动,长期一人独处,容易产生孤独、空虚的感情。
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
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
然老伴去世,养女的不赡养不善待让周大爷心灰意冷。
二、介入和干预(一)约定阶段案主来源:案主求助案主类型:自愿1、案主出现的问题:情绪低落、食量减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与养女不和2.评估途径:通过案主邻居、养女、社区及案主自身了解情况。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一、背景介绍:服务对象张三阿姨,一位年近80周岁的空巢老人,自上海迁居至本地商品小区已有八年之久,办理了居住证。
尽管居住时间较长,张三阿姨却因商品小区的封闭性和独立性,难以融入当地社区,导致社交圈子狭窄,深感孤独。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和老伴的健康状况逐渐衰退,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老年疾病症状开始显现,引发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此外,张三阿姨唯一的儿子在上海工作繁忙,无法提供足够的关心和照料,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二、需求分析预估:(一)问题分析:1.社区融入困难,缺乏社交活动:张三阿姨和她的老伴搬迁到甲地本地小区生活成为甲地镇新居民,由于生活在具有封闭且独立的商品小区,虽然已经居住了八年,但仍然难以融入当地社区,这导致了他们的社交圈非常有限,又没有亲朋好友在身边,他们经常感到孤单。
2.家庭陪伴缺失:由于儿子在上海工作繁忙,且未退休,每年能来看望的次数很有限,无法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照料。
这使得服务对象张三阿姨和老伴在情感上缺乏支持,感到无助。
3.随年龄增长带来的健康忧虑:随着年龄的增长,张三阿姨和她的伴侣开始感受到生活能力的逐渐衰退,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也越发关注。
一些典型的老年疾病症状,如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开始显现,引发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二)需求分析:1.社交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参与社区活动,与周围的邻居建立联系和交流;创造机会与同龄人互动,建立朋辈支持体系,协助张三阿姨建立和扩大社交网络,减少孤独感,增强归属感。
2.心理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情感支持和倾听,以减轻的焦虑和孤独感。
同时需要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应对老年生活挑战的信心。
3.健康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专业的健康咨询,了解如何预防和管理老年疾病,以及了解和获取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和营养指导。
(三)理论支持:本案例主要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社会支持理论是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积极的社会关系,获得情绪、信息、物质以及实际援助等多方面的支持,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应对压力和适应生活挑战的能力。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引言:
老年社会工作是指为老年人提供支持、关怀和帮助的一项服务工作。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社会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老年社会工作的个案分析来探讨老年社会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效果。
个案背景和需求:
小王是一位65岁的退休老人,因为身体状况不好,无法自理生活,也没有家人可以帮助他。
他居住在一所老年公寓,拥有自己的单人房间,但是无法从床上起来,不能独自外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他的主要需求是日常生活照料、社交活动和医疗护理。
个案分析:
1.日常生活照料:
2.社交活动:
3.医疗护理:
个案效果与反思:
结论:
通过个案分析可以看出,老年社会工作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祉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日常生活照料、社交活动和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老年人可以得到全面的关怀和照顾。
然而,老年社会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希望本文的个案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和优化。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模板
(一)案例背景介绍(大约200字)案例背景介绍部分应该包括案例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基本信息。
同时,应描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比如年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系统等。
此外,还可以简要介绍与此案例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挑战,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二)问题分析(大约300字)问题分析部分主要围绕老年人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交等层面描述老年人所面临的困境。
比如,老年人可能因为生活能力的下降而无法自理,可能因为子女忙于工作而缺乏陪伴,可能因为经济条件有限而无法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等。
此外,还可以分析老年人所处环境的不利因素,如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社区设施的不完善等。
(三)工作目标和策略(大约300字)工作目标和策略部分应该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明确工作的目标和实施策略。
工作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的。
比如,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供心理支持,促进社会交往等。
策略应该与目标相一致,可以包括多种方式,如提供长期照护服务,组织老年人活动,加强社区支持等。
(四)工作成效与评估(大约300字)工作成效与评估部分应该对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参考案例中老年人的变化和反馈,比如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心理健康的改善,社交圈子的扩大等。
同时,也可以考虑问卷调查、专家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估。
此外,还可以加入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找出改进的方向。
(五)经验总结与启示(大约200字)经验总结与启示部分应该总结工作经验,并提供启示。
比如,要注重老年人的需求和权益,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要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消除对老年人的歧视等。
此外,还可以探讨未来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社工中级案例分析模板范文
社工中级案例分析模板范文一、案例背景。
张大爷,70岁,独居老人。
他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探望。
张大爷身体状况不太好,患有高血压和轻度关节炎,行动有些不便。
他居住的小区是老旧小区,没有电梯,这给他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比如上下楼买菜、扔垃圾等。
而且,张大爷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很少和邻居交流互动,生活比较孤单。
二、问题分析。
# (一)生理层面。
1. 健康问题。
张大爷患有高血压和轻度关节炎,需要定期就医检查和按时服药。
但由于行动不便,上下楼困难,去医院可能成为一个难题。
例如,他可能因为担心下楼后无法顺利返回而减少去医院复诊的次数,这对他的健康管理非常不利。
日常活动受限,像买菜、扔垃圾这种简单的事情,都可能因为要上下楼梯而变得困难重重,可能导致他的生活质量下降,营养摄入不均衡(如果买菜不方便的话),居住环境不卫生(如果扔垃圾不及时)。
# (二)心理层面。
1. 孤独感。
子女不在身边,张大爷缺乏家庭的温暖和陪伴。
他性格内向又很少和邻居交流,这使得他的情感倾诉渠道几乎没有。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很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他的心理健康。
他可能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家里,没有人可以说话,这种孤独感会不断累积。
# (三)社会层面。
1. 社交支持缺乏。
在社区中,张大爷没有建立起良好的邻里关系。
他没有融入社区的社交圈子,无法从邻居那里获得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在他生病或者遇到突发情况时,没有邻居可以及时照应。
而且,社区也没有针对像张大爷这样的独居老人建立完善的帮扶机制,这反映出社区层面在关怀特殊群体方面存在不足。
三、服务目标。
# (一)短期目标(1 3个月)1. 协助张大爷建立与社区医疗服务站的联系,确保他能够定期获得医疗检查和药物配送服务。
2. 组织志愿者定期帮助张大爷购买生活必需品和处理垃圾,解决他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 (二)中期目标(3 6个月)1. 改善张大爷的心理状态,通过组织社区活动,鼓励他参与,至少让他结交一到两位可以聊天的邻居朋友。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在老龄化社会的趋势下,社会工作在老年群体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下面我将以一个老年社会工作案例为例,进行分析。
在某个城市的养老院,有一位老年人叫王大爷,他已经丧偶多年,儿女忙于工作照顾不到他。
由于他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加上患有轻微的认知障碍,他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困难。
他常常感到寂寞和无助,没有人可以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首先可以通过与王大爷沟通,了解他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对话,社工发现王大爷渴望有人陪伴和交流,同时他对参与一些活动也有兴趣。
于是,社工通过调查了解到附近有一家老年活动中心,可以为他提供一些交流和娱乐的机会。
社工与王大爷一起前往活动中心参加活动,为他提供伴随和支持。
在活动中心,社工还结识了一些在同样困境中的老年人,他们有着类似的困惑和需求。
社工与他们建立了联系,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让他们可以互相交流。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社交参与程度,也增加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趣。
另外,社工还发现王大爷在日常生活中的居住环境脏乱,并且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社工与养老院负责人进行沟通,提出相关建议,帮助改善王大爷的居住环境,确保他的安全和生活质量。
通过这些干预措施,社工成功地帮助王大爷解决了一些生活困难。
他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拥有了更多的社交机会。
他在活动中心的参与和与其他老年人的交流,让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同时,他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更加安全和卫生。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工作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社工通过与老年人的沟通和了解,以及与相关机构的合作,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制定干预策略,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社会工作的干预,老年人能够更好地适应老年生活,并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社会工作老年案例分析李女士老杨
社会工作老年案例分析李女士老杨白发苍苍的李奶奶刚刚退休,然而此时与她共同生活了36年的老伴竟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李奶奶本就无儿无女,老伴的去世是她的精神几乎崩溃。
她和丈夫恩恩爱爱、感情甚笃,如今人去屋空,使她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她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以前总害怕治不好,现在却期盼病情急剧恶化,好早日到另一个世界与老伴重新团聚。
二、问题描述(一)个人问题1、身体方面:患有多种慢性疾病2、精神方面:由于老伴的去世,使李奶奶的精神几乎崩溃,没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老是期盼着自己的病情急剧恶化好与老伴再次团聚。
(二)家庭问题案主无儿无女,在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孤单、无聊的感觉和消极的情绪。
并且,老伴的去世给案主带来精神的崩溃,没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三)社会问题1、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
2、随着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
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上述消极原因更加加重。
3、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能很好地为丧偶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三、方案构建本案服务对象为李奶奶,以个案工作方法开展服务,采用危机介入的方法。
(一)危机介入,服务对象对老伴儿的死过于伤心,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二)服务对象在老伴儿死后,生活琐事在短时间内难以上手,基本生活质量降到了最低值,情绪消极很严重。
(三)服务对象无儿无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使得她孤独感倍增,对生活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四)服务计划1、短期目标(1)案主李奶奶的身体状况和精神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
(2)案主李奶奶通过面谈对自身的情绪得到一定的认知。
2、中期目标(1)案主情绪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2)案主建立起支持(资源,情感等)网络。
(3)案主的环境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3、长期目标(1)通过社会工作的方法,帮助李奶奶再度社会化,顺利融入由于丧偶而发生变化的新的生活环境,开始新的生活。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张大爷(化名),68岁,是一位失独老人。
他唯一的儿子在几年前因意外离世,这对张大爷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从那以后,张大爷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本开朗乐观的他变得沉默寡言,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与外界接触。
他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患有高血压和轻微的关节炎。
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了张大爷的情况,于是联系了我们社工机构,希望我们能够为张大爷提供一些帮助。
二、问题预估。
1. 心理创伤与孤独感。
儿子的突然离世让张大爷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他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
每天看着儿子的照片发呆,晚上也常常失眠,脑海里都是儿子的影子。
由于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张大爷在家庭关系上变得非常孤独。
他没有了子女的陪伴和照顾,感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2. 社交隔离。
张大爷自从儿子去世后,就不再参加社区的活动,也很少和邻居们打交道。
以前经常一起下棋聊天的老伙伴们来家里找他,他也总是闭门不见。
他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了,害怕别人提到孩子的话题,所以选择逃避社交。
3. 健康问题。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缺乏运动,导致张大爷的高血压病情有些不稳定。
他也不太注意自己的饮食,因为一个人吃饭没有什么胃口,常常随便对付一口,这对他的身体恢复很不利。
轻微的关节炎在天气变化的时候也会让他疼痛难忍,但他又不愿意去医院定期检查和治疗。
三、服务目标。
1. 短期目标(1 3个月)建立与张大爷的信任关系,让他愿意接受社工的服务。
缓解张大爷的孤独感,鼓励他与外界有一定的接触,比如和邻居简单打个招呼。
改善张大爷的饮食习惯,确保他能规律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
2. 中期目标(3 6个月)帮助张大爷处理部分心理创伤,能够面对儿子去世的事实,减少过度的悲伤情绪。
促进张大爷恢复一定的社交活动,例如参加社区组织的小型老年人健康讲座。
监督张大爷对高血压和关节炎的治疗,提高他的健康管理意识。
3. 长期目标(6 12个月)帮助张大爷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和乐趣,让他能够积极乐观地生活。
中级社工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中级社工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第一篇:中级社工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中级社工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一)老人社会工作者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工作,解决各种各样老年人提出的问题。
老人社会工作的实施内容涵盖老人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择其要者,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1)掌握有关老年期发展、老年医学和老人行为的最新学术成果,熟悉有关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条文,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咨询原理、心理治疗和卫生保健等专业知识和技巧,为老年人提供适当的生活条件和机构照顾。
(2)协调各类老人福利、老人服务机构的工作,尤其是通过影响决策,安排好老年人的生活,使老年人的正当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
(3)改变社会对老年人的偏见,使老年人自尊与独立地生活。
一方面协助老年人发挥余热,鼓励他们从事教育传授、参谋咨询、自我服务、生产经营、社会公益等工作,继续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向子女解释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和渴望,帮助子女履行瞻养父母的义务,给予老人更多的生活照顾和细致的关心,在经济上、生活上、情感上为老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家庭和婚姻观念比较保守的国家和地区,老年人社会工作者要启发老人的子女理解丧偶的父母再婚的要求和行为。
老年人婚姻介绍所等组织也是纠正社会偏见,让老年人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中级社工老年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二)4)协助老年人度过角色转换时期,适应退休后的新的社会角色。
协助健康而且有才干的老年人获得更多的生活自决的机会,使他们独立地选择他们所追求的生活,较持久地保持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兴趣,参与国家建设,贡献于社会。
引导老人群体,治疗社会不适症,并协助他们发展一支由老人及其家属组成的老人支持者队伍,改变社会、政府对老人的态度,从而影响政府决策,在财政上支持保健社会服务。
(5)调动社会资源,协助解决因丧失工作和长期患病而引起的经济贫困问题。
(6)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和机构两种形式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开展咨询和教育服务,开设专供老人活动的场所。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分析第一篇: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分析老年社会工作的个案分析一、访谈对象的基本资料:盛某,女,66岁。
近几年一直因类风湿关节炎而卧床不起,手脚等都因病严重变形,生活无法自理,需要靠老伴的帮忙。
盛某的儿女也因在外工作,不能常常来看她,老伴也会常常出去散步或是有事出门,她一个人在家时间久了,有些闷闷不乐,无所事事。
盛某以前是个很勤劳很懂持家也很好胜的人,而现在因病缠身,心里难免有些不能接受。
现在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更别说做别的家务了。
老伴觉得她没有以前开朗了,身体的疼痛也使她常常说些类似病永远好不了这些消极的话。
儿子买了轮椅,老伴劝她说推她下楼散步,她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而不肯下楼,而常常一个人闷在家里。
二、问题分析1、个人问题:盛某因病卧床,生活无法自理,无法下床行动,因此变得无所事事,很闷很无聊。
身体机能也在不断衰退,意志消沉,不愿出门。
因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上的问题。
2、家庭问题:案主和老伴住在一起,儿女在外工作,不能经常回家,和儿女的交流少了,感觉有隔阂。
因为缺少儿女的关心,老人感觉备受冷落,觉得十分孤独。
3、社会问题: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
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未老年人提供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
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
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薄弱,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一起的原因。
老年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感到孤独、空虚。
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恶化。
三、介入策略1、和盛某的儿女取得联系,跟他们说明盛某现在的身体和精神状况。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第一篇: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一)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失去双腿。
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
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
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
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1、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张女士的情况加以评估。
2、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打算采取何种介入模式帮助张女士?•运用优势视角评估可以看四个方面,即环境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优势、个人的缺失。
•从案例看,张女士的家庭关系较为亲密,两个孩子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她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她。
而她自己上半身功能完好,头脑也无损,并且自身是一个勤恳的人。
这些是她个人与环境的优势。
•从缺失看,环境层面是丈夫工作忙,两个孩子年幼,张女士平时缺乏照料;个人层面是张女士自己悲观、消极。
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张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战胜自我。
•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张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
由于张女士目前自认没用,是个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
•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来激发张女士的改变动机,鼓励她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1 张先生,66岁,独居,患肛瘘。
可独立生活,病发时,卧床不起。
有固定足额的退休金。
有四个儿女,都在国外工作,很少回来探望他。
曾经想找个伴,担心影响与子女的感情。
年龄升高,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关煤气,差点引起火灾。
最近病情加重,生活无法自理。
社区医院束手无策;大医院因老人年龄较大且心脏不太好,不能动手术。
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
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在社会工作实践中,老年人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群体,他们往往面临着身体健康、心理需求、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社工人员,我们需要关注老年人的个体情况,提供相应的社会工作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应用。
李奶奶,78岁,是一位独居老人。
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有人来看望她。
李奶奶身体虽然健康,但因为年龄的增长,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
她曾经是一名教师,退休后生活比较孤独,情绪也比较低落。
在社工人员的介入下,我们对她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制定了个性化的社会工作服务计划。
首先,我们帮助李奶奶建立了一个社交支持网络。
我们联系了当地的老年活动中心,帮助她加入了一些兴趣小组,让她有机会结识新的朋友,参加一些社区活动,增加社交互动,减轻她的孤独感。
同时,我们还联系了志愿者团队,定期为她提供一些家庭帮助,比如购物、清洁等,让她的生活更加便利。
其次,我们帮助李奶奶建立了健康管理计划。
我们邀请了专业的医护人员为她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为她制定了健康管理方案。
我们还为她安排了定期的康复训练课程,帮助她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健康状态。
通过这些措施,李奶奶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最后,我们还帮助李奶奶进行心理支持。
我们安排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她进行心理沟通,帮助她排解心理压力,调整心态,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我们还鼓励她参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帮助她更好地适应老年生活。
通过以上的社会工作服务,李奶奶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她在社交、健康和心理方面都得到了支持和帮助,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这个案例也充分展示了社会工作在老年人群体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提醒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更多的社会工作服务,帮助他们过上幸福、健康、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总而言之,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社会工作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应用的机会。
老年人个案工作案例
老年人个案工作案例一、案主基本资料李女士,81岁。
服务对象于2007年10月因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申请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有一位服务员为其提供居家清洁及买菜服务(一个月服务6次)。
工作员于2009年7月上门家访时接触到服务对象,她表示自己于2008年申请了临时救助资金3000元做了左眼的白内障手术,右眼看东西模糊,也想做手术,但一方面担心去年申请了临时救济不知道现在还能否申请得到,另一方面怕自己做了手术住院期间没有人照顾,所以有点焦虑情绪;同时服务对象表示由于眼疾和腿疾,很少下楼,在家陪伴她的只有收音机,所以时常会觉得孤单。
社工就此问题进行了近4个月的跟进,最后因案主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于2009年10月结案。
2010年1月,案主再次主动向社工求助,呈现的问题有三个。
一是她表示要办理遗嘱公证;二是其住房面临旧城改造的境况,案主担心自己到时候应付不了,希望社工到时候可以协助她适应新的环境;三是异地社保认证政策有些调整,需要去户籍地的社保机构重新办理手续。
由于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案主表示“适应不了,压力很大,有点焦虑”。
同时她行动不便,身边没有亲人可以帮忙,所以向社工主动求助。
二、问题分析案主是在第一次服务的基础上再次求助于社工,有了上一次专业关系的建立与了解。
由于案主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年老体弱,因此此次的服务着重于帮助案主解决由于自身客观原因所无法达成的目标功能。
(一)情绪困扰问题由于案主年岁已高,长期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常年独自在家,孤独感倍增,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经济状况不稳定的同时又担心住院期间无人照顾,因此常常产生焦虑的情绪。
社工需要运用同感、鼓励和支持等专业技巧对其进行情绪疏导。
此外,工作人员要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并鼓励服务对象积极主动地和工作人员一起去完成这些目标,以达到问题的解决。
(二)任务中心模式的运用二次求助时,案主明确提出了希望社工帮助解决的三个问题:遗嘱公证,适应新环境,异地社保认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社会工作者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工作,解决各种各样老年人提出的问题。
老人社会工作的实施内容涵盖老人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择其要者,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1)掌握有关老年期发展、老年医学和老人行为的最新学术成果,熟悉有关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条文,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咨询原理、心理治疗和卫生保健等专业知识和技巧,为老年人提供适当的生活条件和机构照顾。
(2)协调各类老人福利、老人服务机构的工作,尤其是通过影响决策,安排好老年人的生活,使老年人的正当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
(3)改变社会对老年人的偏见,使老年人自尊与独立地生活。
一方面协助老年人发挥余热,鼓励他们从事教育传授、参谋咨询、自我服务、生产经营、社会公益等工作,继续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向子女解释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和渴望,帮助子女履行瞻养父母的义务,给予老人更多的生活照顾和细致的关心,在经济上、生活上、情感上为老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家庭和婚姻观念比较保守的国家和地区,老年人社会工作者要启发老人的子女理解丧偶的父母再婚的要求和行为。
老年人婚姻介绍所等组织也是纠正社会偏见,让老年人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