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分答题技巧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

3
文学类文本: 散文(小说),难度加大(无人物 形象分析题,词语含意、人称手法), 单选(多选) 实用类文本: 文本变化(新闻素材,非连续性文 本),增加单选题(多选),问答题难 度降低 作文: 自选作文(话题、观点自选)
4
评价: 命题“任性” 难度加大 “暗合”新的语文新课标 观点: 2018高考语文复习适当“参考” 新课标
14
4.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5)在自主修改病句的过程中,分析、 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和虚词的作用,印证 初中学过的语法规律。在文学作品中,观 察句子语序的变化,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 性和创造性。 (6)通过自己写作遣词造句的经验,建 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增强表达的个 性化。
15
5.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①社会交往类:主题明确的会谈、谈判、 讨论及其纪要;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 等常见文书;招聘启事,面试;面向社会 大众的演讲、陈述。 ②新闻传媒类,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常见言语形式,如:新闻、通讯、传记、 调查、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 论;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 性文本。 ③知识性读物类:复杂的说明文、知识 小品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
10
“学习任务群”中的命题信息 (例)
11
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 说。通读全书,把握其完整的艺术世界; 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 语言、内在精神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 品味,深入研究,品味欣赏语言表达的 精彩之处,梳理小说整体的艺术架构和 感人场景,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 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 说的主旨,全面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18
“命题建议”中的命题信息
19
“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情境为载 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 “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个人体验情 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 “设计典型任务„„体会典型的思维 过程及方法,典型的思想情感” “可命制侧重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 流、梳理与探究某一方面的题目„„”
2018届高考语文该如何备考

2018届高考语文备考复习方法一、基础部分复习方法1.“三位一体”法。
考拼音、汉字、词语,其实是考音、形、义;考“音”,以形、义识之;考“形”,以音、义辩之;考“义”,以音、形推之。
这就是“三位一体”。
复习时将三者合而为一,将会提高这三道题的命中率。
2.语法分析法。
用病句知识分析词语题,以词语的知识分析病句题,以短语、单句、复句的知识分析标点题。
3.逻辑分析法。
以此解决词语、病句、连贯、下定义、长短句的互换等题目。
二、现代文部分复习方法1.围绕三大问题复习法。
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不外乎解决两方面的问题或三大问题。
两方面即形式与内容;三大问题即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
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都可用这三大问题去解读,学生回答问题只要围绕两个方面或三大问题回答,一般是八九不离十的。
2.关键句、中心句归纳法。
不管是小现代文还是大现代文,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归纳的能力很有必要;而快速归纳各段、划分部分层次、归纳中心是阅读的基本功。
办法是快速找出中心句、关键句(一般在首尾处)迅速综合出全文大意,这主要是使解题时始终围绕主旨答题。
然后是找出各项(小现代文)或各题(大现代文)在文中的位置,根据上下文,围绕段意或主旨解题。
3.答题模式化、条理化。
许多学生不会组织答案,导致分数减少。
答题时思路混乱,误以为写得越多越好,这在教学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每一类题都可以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在讲评时最好把大小现代文当课文详尽分析,总结出模式和规律性的东西,给学生建立一个体系,以后在遇到某一类问题时,就知道如何答得周全了。
要知道,在众多学生都读得懂文章做得起题的时候,就要靠答题技巧获得高分。
答题要模式化、条理化,其实就是要给学生归类题型。
一般情况下,通过十几套卷子就总结而得十之八九。
老师和学生可先将卷子编号,然后看某一种类问题出现在哪几套试卷,给学生归纳出一定的模式使之答题条理化。
其余的,对修辞的分析有一般作用和具体作用。
具体作用则根据上下文进行回答。
2018年高考语文各类考题高分答题技巧汇总

2018年高考语文各类考题高分答题技巧汇总前言高考语文考的内容比较杂,不过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要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然后拿起笔,进入到第一卷客观题的选择阶段: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生僻字一般不会错。
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5.【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
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
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12.【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考前指导及答题思路

2018届语文考前复习指导及答题思路(高三全级师生)一.关注《考试说明》:1、2018年全国新课标语文《考试说明》,与2017年相比,在试题结构、题型、题量、赋分、能力要求、背诵篇目等方面大体保持一致,只是试卷结构的表述、题型示例等方面有细微变化。
既遵循了稳定性和承继性,又体现了创新性。
具体表现为:(1)试卷结构的表述有细微变化:分值、题量等从上表中可看出,2018年全国新课标语文《考试说明》,对考试分值的说明,除写作外,其余的都在2017年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约”字。
对题量的说明,除写作外,其余的都在2017年的基础上加了“左右”。
另外,2018年全国新课标语文《考试说明》,将“语言文字运用”改成了“语言文字应用”。
提示一:2018年对分值、题量的表述,增加“约”“左右”表约数的字词,预示着2018年新课标语文高考,分值、题量的微变不是没有可能,值得关注。
提示二:2018年《考试说明》,将“语言文字运用”改成了“语言文字应用”,表述更科学、准确,强调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
(2)题型示例(含个别题型)有变化:2018年全国新课标语文《考试说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题型示例,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加了新闻材料的阅读,且题型发生了变化:设置了两道“四选一”题,均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写作的题型示例,增加了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的三道作文题。
提示一:2018年全国新课标语文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完全可能继续考新闻。
提示二:2018年全国新课标语文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可能考两个“四选一”。
提示三:2018年全国新课标语文高考,类似2017年的高考作文题型仍然值得关注,有可能是在继承中创新。
2.关注6种题型:(1)传统文化素养选择题:从中国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中选取内容,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
(2)言语逻辑选择题:通过短小材料营造生活、学习的情境,考查考生利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思维的过程。
2018届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2018届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一、现代文部分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一)、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二)、探究思考A、环境描写1.命题指向:(1)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2)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2、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B、故事情节⒈情节的作用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⑶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⑷照应前文。
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⑹刻画人物性格。
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⑴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①顺叙:层次清晰。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补充说明。
3.答题思路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C、揣摩人物形象1.表现人物的手法: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他人对比反衬)2.形象刻画基本技巧: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⑵语言描写。
⑶心理描写。
⑷细节描写3、常见题型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③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4、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

论述类文本阅读
• 本质上仍是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 论气候的正义问题。(三套全是这样的设题思路)
文学类文本阅读
• 散文和小说并重 • 必考后阅读量上升,但仍然是最有区分度的题。 • 涉及知识、能力、思维、审美和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学生有先天 缺陷。 • 社会人情知识、文化理解没机会了,但鉴赏知识可扎实;概括可 训练;探究有方向;思维可训练;审题可训练;规范可训练。 • 比较鉴赏 • 会压缩文字阅读量
论述类文本阅读
• 命题趋势——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学科命题秘书张开: • 一方面承继过往,重点考查对文章基本观点的理解,另一方 面力图作出新的探索,强化对论述方法、论证方式和批判性思维 等方面的考查。 • 注重说理性和逻辑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三套全是这样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 本质上仍是阅读理解。理解文意是根本,而不是技巧训练。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 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 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 享,避免“生态赤字”。
研究考什么
• 高考目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 考试内容: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核心价值 • 语文核心素养: • (1)语言建构与运用;(2)审美鉴赏与创造;(3)思维发展 与提升;(4)文化理解与传承
2018高考语文二轮 第1部分 专题1 提分攻略3 条分缕析,突破论述类三大题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 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 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 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 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D 项对应原文第三段的第⑧句: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 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 „„设定义务。还对应原文 第四段的第②句: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 „„ 义务和成本。
【答案】 D
D 项,说法正确。原文最后, 在前面阐述的基础上, 重申了 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上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⑤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 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⑥我们作为地球的 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⑦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 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 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⑧至少从我们当代人 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 义务。(对应 C 项、D 项)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2018年高考最有效的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新课标)

文言文阅读(10-13题,19分,不能够低于13分)[约20分钟]
文言翻译(13题,10分,力争6分以上)[6分钟]
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 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参看《高考一轮》虚词总结)。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
代文阅读的重头戏。 ⑴设疑法(悬念法) 好处(思维方向):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
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⑵写景法 好处(思维方向):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
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 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3)其它还有: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 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内容、结构、效果等 方面作答。
具体答题策略 第Ⅰ卷 阅读题
6、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 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 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 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 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 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 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为塑造和突出人物 形象服务。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文,起线索作用。
3、贯穿全
4、具有象征意义,一语双关,揭示小说主题, 画龙点睛。
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 冲动的作用。
7、推动情节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第11题文化常识
2018高考语文答题的技巧及方法

高考语文答题的方法一、语文基础题先说时间的分配。
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
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
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1.看清题干要求。
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
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
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二、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
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
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
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
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
细微处要搞清楚。
三、文言文阅读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见的行之有效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有的卓有成效的答题技巧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报考,查词典语文网高考频道整理了常有的卓有成效的答题技巧,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1、第一是选择题当直接选择答案不确准时能够用排除法进行选择,清除去最不行能的项就会知道答案了。
而假如清除法也不可以达到目的,能够临时选择一个你感觉最可能的答案,而后对该题目进行标志,持续做下边的题目,最后试卷做完再反过头来看这个题目。
千万不可以够向来逗留在这个题目上边。
由于后边可能有很多你会的题目,不可以因为一道题耽搁了后边的题目。
不单对于选择题,对于显然不会的题目都能够做标志而后跳过,这样能够尽最大可能的将自己会的题目做出来。
2、再就是对于现代文的阅读,一般很多文章的问题答案都在文章里面。
特别是一些中心句或许段落粗心的句子一般都会在某一段落的开头。
这一句会明确的表达出作者的看法,而其余的内容一般是对中心句的剖析和解说。
假如能够找到中心句的话就会防止大批的阅读文章,节俭时间。
可是这类能力需要多做一些阅读进行锻炼。
3、还有就是古文翻译题,古文翻译一般都是课内的文章名句,平常应当多背诵累积,自然也包含翻译。
古文翻译题阅卷老师的给分点常常是一些虚词和代词还有语气词的翻译能否正确,也就是说即便整句的意思有些许误差,将虚词和代词等翻译正确老师也会给满分的。
因此平常应当多注意对虚词词义以及用法的积累。
4、最后就是作文了,假如前方的部分都准时做好了,作文的时间应当会充分。
作文部分最重要的是:剖析题目要求、确立立意、确立自己文章的框架,而后动笔写。
在这时期花销的时间最幸亏十分钟内。
最后再说一说考试的心态问题。
一门考试前的确会紧张,可是假如我们前方已经仔细的复习了,做了自己应当做的了,紧张也没用呀,因此为何不平易的面对呢。
我建议在开考前你能够早点进入考场,熟习考场的气氛和感觉,而后深呼吸,闭上眼睛想,想让你快乐的事情,而后轻轻一笑,示意自己:你很快乐,你很棒,加油。
这样的话内心就会放松。
2018年高三二模语文考试分析及备考策略

复习策略
增长点一 选择题(43分) 这部分易拉差距,很大程度上决定全局 论述类文本阅读:3道题(9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1道题(单选3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2道题(单选3分+多选5分)
文言文阅读:3道题(9分) 诗歌鉴赏:1道题(多选5分) 语言运用:3道题(9分)
增长点二
1.文言文阅读
(1)选择题不丢分
训练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不急于做题。 充分利用试卷资源。
(2)把握分类复习的重点
形成不同类别的知识储备和答题策略
论述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和散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
复习后期不必面面俱到,要找准突破重点。
(1)论述类文本阅读
了解近年来试题变化
加强适应性训练
应对策略
①强化“读”的能力,纠正“重做题,轻阅读”的毛病。
第14题,双项选择题,得分率低。题材是很常见的送别诗,但不少考生对 词作的内容未进行细致阅读和深入理解,对于诗歌意象的内涵和作用理解 不够深刻。同时,很多考生错误的选择了C项,这与对“白马津”这一地点 不了解有关。
第15题,基本上能注意联系相关诗句进行赏析,能较为规范地使用专业术 语。但仍有部分考生只有对诗句意思的描述和情感的概括,没有对手法的 概括或对手法判断不够准确,而由于颔联颈联分不清导致无效或低效分析 的答案也并不鲜见。
(2)答对题
① 选择题仔细比对,准确无误 ② 主观题规范答题,减少失分
强化答题要点意识 严格规范答题格式
掌握各种答题套路
在具体练习中内化方法、规范,提升能力。
薄弱点二 现代文阅读
语文试卷的阅读量增加是面临的新问题。
阅读量从2016年的6500~7000字增加到2017年的8500字。如何引导学生根 据文体信息快速抓关键信息是教学的关键, 培养学生快读阅读抓关键的 能力,指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圈点勾画,抓住关键,快速做题。
2018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 提分攻略1 切片比对,巧解两道综合性选择题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包括分类 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 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 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 的积极性。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1 .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 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 收/不可回收垃圾”。 B. 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 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 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 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 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 ,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重要的是, 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 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 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 2017 年 5 月 6 日《人民日报》)上一页返回导航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 而是垃圾分类》 ,2017 年 4 月 5 日新华网)
2018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2 提分攻略5 鉴赏技巧,品味语言艺术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2.(2017· 全国卷Ⅱ)阅读《窗子以外》(文本见本专题“提分攻略 4”的“典例剖 析 1”),完成后面的题目。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分攻略 5
鉴赏技巧,品味语言艺术
(对应学生用书第 22 页)
栏目 导航
对点即时训练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技法点拨] 常见设问 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1.请结合上下文, 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第二步:指出技巧或特色。指出文章或 2. 文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 者某段在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方面的特 谈谈你的理解。 点,或者根据题干的要求准确定位。 3.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 第三步:分析内容。结合具体内容,分 ×?请结合有关具体内容,简要分 析这种表现手法或语言特色在文中是怎 析其作用。 样运用、表现的。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②这不,朋友金兄来电说,若再不到岭上来,那梨花将要谢了,到时你不 要懊悔。最后还诗意地说了一句:满山梨花雪,飘洒能几时?其实朋友的夸张 语言比不上季节的诱惑。对岭上的梨花,我已钟情很久了,只不过时间难以支 配,一拖再拖。我也担心若不前往,恐怕梨花已卸妆,赶不上其尾声末场了。 ③岭上,实际上是三条岭简称,它属东至县尧渡镇管辖,离县城以东约十 里地。这里原先就是古徽道必经之地,是东边通往小城的咽喉。可时光的草早 已将古道湮没,石板路也习惯了人的冷落。不想岭上人,在那贫瘠的土地栽上 了梨树,于是“千树万树梨花开” ,引得四方游人来。岭上成了梨花的天堂,春 天的秀场,连古道也焕发了生机。
2018-2019高考语文一二轮复习备考:高考语文实战高分答题攻略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2018-2019年高考备考高考语文实战高分答题攻略高考是高水平的考试,临场发挥与平时的模拟考试感觉不一样,、弄不好.情急之中会搅乱答题计划,原来熟悉的模式用不上,就有可能出现失误,为了比较圆满地完成第一科语文考试.考生备考时需认真研究答题策略,尤其是遇到试题偏难的情况.要有应急的答题策略。
一、两种答题方法及其运用笔者从多年的临考指导中摸索出一点经验,做高考语文卷大体上有两种答题方法,一种是常规答题法,按照题号一一做下去.不打乱先后顺序。
另一种是非常规答题法,不全按先后顺序答题,而是考生根据自己答题的进度,临时打乱顺序,尽可能地抢分。
常规答题法适用于试卷偏易、答题顺利时,非常规答题法适用于试题偏难、时间紧迫时。
一般情况下,做高考语文卷要按试题的先后顺序进行,尤其是第1卷,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应按先后次序作答。
第1I卷可按先后顺序试着作答.但从语言运用到作文的答题顺序就值得研究。
如果时间富余.仍然可按先后顺序作答,也就是整场考试都采用常规答题法。
如果时间紧迫.就应先写作文.最后再来抢做语言运用题,即采用非常规答题法。
二、答题顺序的调整做高考语文卷不能随便改变答题顺序,需要调整的地方平时就应当反复训练过.下面就谈谈调整顺序应注意的问题。
试卷作答到达全国卷的第五题(新课标卷的15题)结束.也就是作文之前的语言运题前面,可以算一个时间分界点。
在这里看看所剩的时间,如果时间宽裕(可能试题相对容易).就可以按照常规答题法依次做下去;如果所剩时间不多(可能试题相对偏难).就要采用非常规答题法。
到分界点还剩下70一80分钟,就可以按照常规答题法依次答题,最后写作.当然.作文前面的几道小题分值不大,不要逗留,应该尽快做完,给作文留出足够的时间。
到分界点如果只剩下60分钟左右,就要采用非常规答题法.及时调整答题顺序。
此时调整是否果断、得当,决定了考试的成败。
因此,要毫不犹豫地调整做题顺序,先写作文,最后再抢做几道语言运用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分答题技巧
高三语文笔记:高分答题技巧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
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
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社会+文化等)
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
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 的精神(社会现象)
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
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
7、人物形象的塑造:正面直接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侧面烘托写:景物烘托+人物映衬
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
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
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 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 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
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
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 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
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
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 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
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3、结尾段:A照应主题,呼应开头+B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卒章显志+C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
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
25、照应: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B呼应文题
26、举例:A具体实在,易于接受+B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C丰富文章内容+D表明XX观点
27、多方面对比的作用:A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B使主旨的内涵更加丰富+C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8、侧面烘托: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B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
29、引用:A具有文学味+B丰富文章内涵+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
31、叠词:A强调XX+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
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
34、人物对话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B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35、引用传说故事:A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36、引用诗歌:A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 观点
37、引用名言:A增强说服力+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38、描写方法包括:A正、侧面B工笔、白描C多角度描写D动静结合E点面结合F寓情于景、情景交融G一些修辞、表现手法
记忆口诀为:正侧工白多点面,动静景情修表现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A引人联想+B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C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
3、比拟:A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B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4、夸张:A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B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5、对偶:A便于吟诵,易于记忆+B表意凝练,抒情酣畅+C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6、排比:A句式整齐,节奏匀称+B文章贯通,语势强劲+C集中内容,加重感情+D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7、设问:A提醒注意,引起思考+B突出内容,变化波澜+C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D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8、反问:A强化语气,强调内容+B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C引起思考,余音回荡
9、反复:A写景抒情感染力强+B承上启下,层次清晰+C 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10、起兴:A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B统摄全诗,引出故事+C激发读者想象+D化实为虚,形象生动
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
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
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
5、借景抒情: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C委婉含蓄地表达XX思想感情
6、融情于景: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表达XX思想感情+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
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
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9、虚实相生: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0、化用典故: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C丰富文章内涵
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照应、层层深入、烘托铺垫、对比、承上启下、悬念、伏笔
记忆口诀:层承对照烘悬伏
1、对仗:A显示语言的对称美+B达到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
2、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
3、拟声词:A使诗文更生动形象+B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表颜色的词:A表现心情+B增加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C渲染气氛
5、语言特色的类型包括: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记忆口诀:清平明辞委,简沉浑多明
6、景物描写角度:A空间变化(远近高低)、时间变化B 动静C视、听、嗅觉D虚实E正、侧面F色彩、形状、声音记忆口诀:时空动静视听嗅,虚实正侧色形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