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的法律和道德思考

合集下载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简单的来说,就是凑够一群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不搭界。

这种现象在中国很普遍,但这往往会发生交通事故。

每年七万人丧生交通事故,八成因交通违法导致,在这,就有一条新闻:在枣庄市,有三起是因为市民骑电瓶车和摩托车乱闯红灯酿出悲剧。

我不禁为此感到悲哀,就是为了闯红灯,违法交通规则,这么活生生的人命就没了。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去闯红灯,就不怕被罚款,甚至是失去生命,原来,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对红绿灯的视而不见,而且,中国人都不愿一个人闯红灯,因为太过显眼,万一有事“孤家寡人”一个没有帮手会很吃亏,但是现在有这么多的“战友”,随随便便就能拉一个来垫底,出于侥幸的心理,正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就算出了问题,也不怕。

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跟随大众,而难以坚定自己的毅力,中国人的素质需要提高。

人民的这种做法,是不文明的,不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危及行人自身安全,也扰乱了交通秩序,大大影响了交通效率,由此可见,闯红灯有着多么大的危害~闯红灯这种不文明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社会上,在校读书的学生,也常常会有此现象。

学生只需学习,为何过个马路,都要闯红灯,为此,我做了一些调查。

有的学生是赶时间,因为怕错过了某些事情;有的学生是长期闯红灯而引起的坏习惯;有的学生是从众心理,因为看着别人都闯红灯直接走了,而自己却还在这里傻傻的等着,会被别人称作是傻瓜的,自尊心受到打击,面子上也过不去,干脆直接走;还有的学生是觉得交通灯转换时间太长,没有这个耐心去等待。

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着实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素质修养问题和一个社会意识问题。

对于闯红灯这不文明的行为,我们需要加以重视起来,否则又不知道会发生多少起悲剧事件。

所以我在此给出一些建议:1、多给人民讲一些交通规则,以及交通事故,让他们能够重视起这个问题,珍爱自己的生命2改进交通信号灯的转变时间,缩短时间,就不会让人觉得等不及3加强防范措施,闯红灯的人要按照法律来处置初一:我行我素又怎样中国式过马路相关内容:为母亲的愿望好好读书母爱。

由中国式过马路谈起

由中国式过马路谈起

2013年05月下半月刊253艺术文化交流由中国式过马路谈起张思远(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陕西宝鸡721000)摘 要:道德和法律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在现今社会,怎样平衡二者的关系,才能让它们都能得到充分的成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这个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

本文将从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谈起,浅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关键词:道德;法律;手段;目的一、中国式过马路从去年开始,网上流传了这样的名词:“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们一种自嘲的说法,就是指国人在过马路的时候,只要凑够了一堆人就走,与红绿灯无关。

这样的说法一经在网上公布,引来了许多网友的转发,一时之间成了公众热议的话题。

有的认为是法律制度不健全,有的认为是国民素质不高,有的认为是红绿灯设置不合理,有的认为是处罚力度不够,有的认为是国人的规则意识集体淡漠,有的认为是小题大作了。

不管什么样的看法,比较一致的是,大家普遍觉得这样过马路的方式不对,有的网友还很惭愧的表示,自己就是“闯红灯大军”中的一员。

面对这样的现象,很多地方的相关部门做出了响应,北京市交管局4月8日宣布,即日起通过纠正、教育、批评和处罚措施,全面治理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

其中,对带头闯灯者将处罚没商量,行人罚款10元,非机动车罚款20元,均为现场处罚。

其他的城市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规定。

这样的处罚措施出台后,叫好声一片,那么究竟应怎么看?需要先来理清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二、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何谓道德?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何谓法律?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它们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道德源自人们内心善良公正的信念,它也有高层次和低层次之分。

所谓高层次的道德,如果人们做得到,将会得到全社会的赞扬和钦佩,如果做不到,也没有人会苛责,这样的道德要求有很多,比如说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等;低层次的道德,人们做得到是应当的,如果做不到,将会受到全社会的谴责,而全社会谴责的形式就是法律。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1.2012年10月10日遨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

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

2.对于当前走红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网上众说纷纭:网友A:中国人从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

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骁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

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网友B: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

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亟需提高。

网友C:小则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也很难落实所造成.长此以往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

而且这种行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网友D:我不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观点,这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的观点和存在现象,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的中国人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网友E: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步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

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

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网友F:“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交通意识的缺乏。

可以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作用。

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聚焦“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剖析“中国式”之价值所在

聚焦“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剖析“中国式”之价值所在
个座位大 打出手 以致头破血流 漠。
称为 “ 中 国式 抢 座 ” ,将 紧贴
o “ 中 国 式 过 马 路 ” 的
o这是一种交通 意识的缺 乏。可 以在红灯人行道 口增添
“ 语 音 提 示 ” ,既 提 示 行 人注
前面人 身体以防有人随便插队 形 成 ,与 “ 中国 式 ” 讨 巧 心 理 意安 全 ,又 做 到 了警 告 行 人 的
既可 以有鲁迅式的投枪 匕首 ,
也可 以有暖如春风的教导 。多

o “ 中 国 式 过 马 路 ” 是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 “ 惯 ” 出来 的 ,是 整 个 社 会 环 究 ” ,别 无他 法 。 o “ 中 国 式 过 马 路 ” 折
些 自省 ,多一些包容 ,才不 境使 然 。
真正价值所在。
自己内心 ,缺乏国民素质 的基 质 不 会 从 天 降 ,空洞 说 教 亦 枉
人 生 在 世 ,态 度 为 先 。 本 认识和 认同 ,只希望别人做 然 ,矫 正 排解 “ 中 国式 过 马 对于一些不 良社会现象 ,我们 到 , 对 自己则网开一面 。
路”沉疴 ,除了 “ 有法可依 ,
红灯时长超 过行人忍耐限度有
关 ,不 能 归 责于 行 人 素 质 ,更
◎创 新论 点 :
出人性的真假 、善恶 、美丑 ,
o 中 国 人 法 制 治 观 念 淡 深层的是行 人与机动车马路权
引发人们对某种社会现 象的认 薄。一人不敢行事 ,人多 了就 益 的 问题 。
识和更深的思考 ,警示 自己在 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 ,即便违
o 活 中不 断 地 纠 正 自己 的 法也心怀侥 幸 ,别人没事 自己 质 是 法 治 刚 性 规 范 的 问题 ,而 错 误 。这 无 疑 是 “ 中 国 式 ” 的 也不会 有事 。法治伦理未 融入 不 是 柔 性 文 明 规 范 的 问题 。素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最近在国内流行一个词,“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和红绿灯无关。

“红灯停,绿灯行。

”这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规则的制定,就要自觉遵守,这样才有章可循,然而在现今中国的大部分地方红绿灯却形同虚设,说起来不仅是笑谈,实质上这是破坏规则,违规的表现,显然这应该被国人所不齿和唾弃,是我们应当坚决反对,坚定杜绝的行为。

“不守规矩走遍天下,守规矩寸步难行”国人规则意识的淡漠缺失,国人法治观念的淡薄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存在从众心理和群体效应,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等等造成了“”过马路现象的存在,我认为“”不仅仅是中国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的落后写照,更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生动标本。

“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早就强调“无规矩不成方圆”。

可当今中国规则的存在,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

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规则。

对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规则;反之,就无视规则。

每个人都知道乱闯红灯是不文明的行为,但“法不责众”的从中心里让大家看到了破坏规则的机会,红灯来了,跟着众人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不仅能节约时间也能减少发生交通事故的奉献,带来的认为自己正确聪明选择的沾沾自喜而不是破坏规则的愧疚感,不走的一类人反而似乎会招来一样的眼光,被视为“缺心眼儿”。

“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破坏规则的集体撮合。

交通规则是现代人最常见的公共规则。

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实现道路安全畅通。

而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规则,一是“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和群体效应,二是“法不责众”的人治文化。

显然,那些破坏规则者,都明知其行为不光彩,并且要被追究责任,只是在集体行为的迷彩服和法不责众的防弹衣下,放纵自我,因此也使得“不违法、小违规”在社会上大行其道。

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吸烟、“中国式过马路”都折射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守规矩方式”,要想改变国民素质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整体性的提高是重点。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过马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与否则成为衡量国民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

过马路不仅仅能折射一个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而且能折射出一国社会文化底蕴的浓厚程度,而“中国式过马路”这一名词的出现则揭示了中国人过马路时闯红灯现象严重的社会现实。

本文拟在结合“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原因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并与国外作对比,浅谈中国如何摆脱这一现状。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 闯红灯忍耐限度路权分配对策。

1.“中国式过马路”及其现状。

“中国式过马路”是近期活跃在网络上的名词,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1]而本文认为“中国式过马路”是指扰乱交通秩序、给交通安全带来威胁的一系列行为,主要表现为行人闯红灯、越线、行人与机动车互不相让、不走斑马线、违规翻越马路中间的隔离栏等。

其中,闯红灯作为“中国式过马路”最重要的表现更是受到社会关注。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里,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国因闯红灯肇事造成死亡798人;因违反道路标志线肇事造成死亡26154人;因机动车未礼让行人肇事造成429人死亡;因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肇事造成161人死亡。

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灯”、86人死于“越线”、1.4人死于“不让”、0.5人死于“强占”。

[2]具体情况如下:通过数据以及图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严重,其中越线已经成为破坏社会安全中的重要因素,这一现状亟待解决。

2.“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

在中国,很多人都崇尚美国以及西欧发达国家公民的社会公德,认为他们很少存在闯红灯的行为。

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之所以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其中的原因要复杂的多,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2.1行人素质。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我们熟知的交通规则,所以更多的人把“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归结于中国的人口素质偏低,法律、安全意识淡薄不无道理。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随着城市化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中国过马路的方式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过去,当中国人准备跨越马路时,他们可能会考虑先更快地穿过路口,不管是贴边行走还是感到太危险就暂停一下。

然而,《公安部相关规定》的颁布,中国的交通安全法已经成为实施,该法要求全国人民在过马路时必须先使用交通信号灯,不得绿灯也不得过马路,只有在红灯或者斑马线上穿行。

如今,随着绿灯的变化,中国的交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在过马路时不再只搭了斑马线就横穿路口,而是根据红灯和绿灯的变化改变行进方向,在斑马线上行走,以更安全的方式前往目的地。

虽然中国人过马路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由于中国交通规则的复杂性以及人们缺乏遵守这些规则的意识,许多人仍然会随意穿行,甚至在斑马线以外穿行。

此外,在一些小路口,人们也经常忽视交通信号灯,不管是红灯还是绿灯也不遵守相关规定。

因此,要改善中国过马路的情况,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知道如何正确的过马路;其次,应该加强对违反交通法规的人的惩罚力度,来阻止他们再次违反交通法规行为;最后,应该安装更多的交通信号灯,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宽敞的马路上,以确保交通安全。

总之,中国过马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交通安全的教育和宣传,并加
强对对违反交通法规的人的惩罚力度,以及安装更多的交通灯,以便更好的保障中国的交通安全。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其产生的原因。

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盲目从众盲目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

大家所看到的行人闯红灯,一般都是一群人一起闯的,这就是因为人们有盲目从众的心理。

根据调查,有网友表示:“有时候大家都过,自己站那儿等反而会觉得傻乎乎的”,“别人都闯,自己不闯,好像显得很清高似的,别扭”。

盲目从众会使人变得没有主见,淡化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导致闯红灯变成一种潮流。

(二)侥幸心理侥幸心理,就是无视事物本身的性质,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违反那些为了维护事物发展而制定的规则,想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恶来行事就能使事物按着自己的愿望发展,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结果。

很多人闯红灯就是抱着侥幸心理。

他们觉得:“没事,我怎么会碰上事故”,“大家都这样过来了,会有啥事”,“我们没事,是你多管闲事”“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

侥幸心理,是一种信念的迷失,缺少坚持,是对事件把握控制力上的懒散,若形成习惯,则为成很严重的问题。

(三)红绿灯设置不合理很多路段的红绿灯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一些马路太宽,而绿灯时间太短,往往才走到一半,就亮起了红灯。

有时候绿灯亮了,还是有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与人同行,时间长了,人们就司空见惯了,慢慢的,对红绿灯的意识就薄弱了。

有些路段的红灯等待时间过长,超出行人的忍耐范围,甚至一些路段的红灯等待时间在100秒以上。

很多人抱怨:“我们行人也赶时间呀,这么多红灯,要是一个个等,上班肯定要迟到。

”事实上,红绿灯在设置条件上不合理,这也是人们闯红绿灯的原因之一。

(四)执法力度弱行人“闯红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了。

大多数城市对闯红灯的行人处以警告或罚款10元。

虽然我们的法律对行人闯红灯有处罚规定,可是却没有办法真正落实起来。

如何看待中国式过马路

如何看待中国式过马路

如何看待“中国式过马路”继多个城市对“中国式过马路”开罚后,厦门也准备对这样的行为实行惩罚。

仿效其他多个城市的做法。

厦门市将首先采用信息化手段,先对闯红灯的行人予以警告,不听劝阻且情节恶劣的,民警将对其开具10元罚款。

此外,民警还要通过手中的移动警务系统,记录下闯红灯人的违法行为,并且永久保存。

一旦被记录在案,今后考驾照、找工作、贷款都将受到影响。

所以在政府部门强力出击的同时,“中国式过马路”这个现象,也引起了舆论的广泛注重和热议。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对‘中国式过马路’开罚”“中国式过马路”既是规则意识浅薄导致的,也是规则本身不完善造成的。

一方面,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点等不无关系。

尤其是行人“闯红灯”的“违法成本”太低。

行人只要一个匆忙的理由,就能够置交通法规不顾,横闯红灯而去,而很多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不得不小心翼翼对“闯红灯”行人实行避让。

而近些年我国对机动车安全驾驶的要求愈加严格,也在一定水准上淡化了行人的安全意识。

在很多城市大量“高清摄像头”的“监督”之下,司机对于闯红灯能够免于处罚的侥幸心理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在一些重点路段,机动车都要严格按照标志线通行,否则都会受到处罚。

这在一定水准上淡化了行人在“闯红灯”过马路时的安全意识。

另一方面,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也在客观上导致了“闯红灯”行为的发生。

一些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变成了事实上的机动车道,路边的人行道变成了汽车的临时停车场,有的红绿灯时间间隔太短,来不及让行人通过。

“中国式过马路”是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规则失范的表现。

“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不但存有于交通规则之中,在社会管理、官场治理、商业伦理上同样存有。

表面上是“法不责众”的社会心态在作怪,其实还是社会规则失范所致。

正是因为对“法不责众”过于迁就与放纵,才形成了结伴而行的群体心态。

如果不能重塑规则意识,实现真正的制度治理,那么这样的状况将难以改变。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让一个人过马路,可能会有很多种看法,而在中国,我们普遍认为过马路是一种艰难的事情。

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和对安全的重视,穿行在道路上的安全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但大多数人仍然会非常小心翼翼地行走在路上。

中国式过马路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大多数人会等到绿灯才会穿过马路。

不管道路上的车辆有多少,有多多少少时间,大多数人都想在绿灯的情况下过马路,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安全,更有利于减少堵车的情况。

其次,当中国人在过马路时,他们会非常小心地去过马路,尤其是当路边有车辆时,他们会非常谨慎地处理,以保证安全。

再次,在中国的交通现代化的今天,有一个关于过马路礼仪的文明行为,即在路口等待,不在横道上越线行走。

当有车辆行驶时,另一方更有义务礼让,不影响过路。

最后,在中国,关于过马路,另一个重要的礼仪就是关于路面横向标志的遵守。

这些标志指出了行走方向,并且表明了在哪一侧等待。

闯红灯或者不遵守横向标志是非常严重的,会给行人带来极大的危险。

总的来说,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不但体现了对交通安全的重视,也是对文明行为的尊重。

中国人一直以来强调遵守交通规则,尊重其他人,并重视自己的安全和责任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马路上更加安全、舒适和平安地行走。

在21世纪,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
也在慢慢改变。

未来的过马路,不仅仅是要求安全和文明,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人们的责任感,增强安全意识,以达到最佳的交通安全。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有更加安全、文明和平安的过马路体验。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看似平常,实际存在安全隐患,每年都有因行人交通违法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统计显示,行人随意横穿道路等交通违法引发交通事故占50%。

2012年,全国因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不按道行驶酿成交通事故近万起,造成至少3000多人死亡。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5日~2013年7月21日调查地点:盐城市市中心调查对象:随机选取的行人答卷者背景资料分析:1.此次调查合格的问卷数为118份,其中男性有63份,占53.39%;女性有55份,占46.61%。

2.就年龄背景而言,20岁以下的有22人,占18.64%;20~25岁的有50人,占42.37%;25~30岁的有26人,占22.03%;30岁以上的有20人,16.95%。

3.在学历层次方面,初中及以下有16人,占13.56%;高中有32人,占27.12%;大学有64人,占54.24%;研究生及以上有6人,占5.08%。

对于行人过马路方式的调查:1)问题:您有没有用过“中国式过马路”的方式过马路呢?结果与分析:根据调查显示,只有11%的人没有用过“中国式过马路”的方式过马路,也就是说,89%的调查者都有过这种行为。

这说明“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较为普遍,中国人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文明过马路的意识不够强。

2)观点:路上车走着肯定不能过,没车的时候就可以过了,就算是红灯可是也不影响交通啊。

非常同意34%一般般11%不太同意27%非常不同意分析:数据显示只有12.71%的调查者态度非常明确的表示不同意这种过马路的方式,而在不同程度上同意这种过马路的方式的人则占了61.17%,表明大多数人都没有遵守“红灯停绿灯走”的交通规则。

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建议

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建议

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建议
中国式过马路指的是中国人过马路时的行为习惯,通常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交通混乱和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首先,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教育应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课程,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此外,市政府可以组织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向广大市民普及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

其次,加强交通执法。

交警部门应加大对违章过马路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章行为进行严厉制裁,以起到警示作用。

同时,需要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监督,确保执法公正、严格。

第三,改善交通设施。

在繁忙的人行道上设置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天桥等,方便行人过马路,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定期检修和维护交通设施,确保其良好的使用状况,减少因设施损坏而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

第四,加强交通管理。

市政府应加大对交通流量高的路段和节点的管理力度,采取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措施,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为行人过马路提供更好的环境。

同时,应加强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监督,让市民充分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最后,建立积分制度。

对于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可以采用积分制度,将违法行为与相应的罚款金额相结合,形成一种激励
机制。

通过积分制度,可以让市民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减少违规行为,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总之,要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习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加大交通执法力度、改善交通设施、加强交通管理以及建立积分制度等措施的综合应用,相信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交通安全水平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行人闯红灯,极易受到机动车辆的侵害,一旦发生碰撞,非死即伤,后果严重。

同时,乱闯红灯严重影响了车辆的安全通行,危害了公共交通秩序,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幸,更会危害到他人。

现实中因为行人乱闯红灯而发生的惨剧还少么?还不能引起我们的警醒么?行人交通违法不仅是道路交通管理的一大难题,也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顽疾。

遏制“行人闯红灯”,不仅是交通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行人“闯红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了。

“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

”“就是这一次半次应该不要紧的。

”这是记者听到的关于“中国式过马路”主要的原因,只要一个匆忙的理由,就可以置交通法规不顾,横闯红灯而去,而许多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不得不小心翼翼对“闯红灯”行人进行避让。

在一些城市行走已经变成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一些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变成了事实上的机动车道,路边的人行道变成了汽车的临时停车场,有的红绿灯时间间隔太短,来不及让行人通过。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些行人“闯红灯”之类的行为是客观上由于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造成的。

从心理学角度说,人的行为总是遵循最低成本最大收益“费力最小方便原则”。

社会群体中的“从众心理”“羊群效应”“随波逐流”等就是“方便原则”的表现形式之——不费力能干成就不费力。

根据这一原则身处群体中的普通人往往身不由己放弃自我,被群体意识所操控导致“去个性化”现象——自我湮没于群体中。

结伴逛街、地铁换乘、游行示威、群体性事件等都不同程度受“从众心理”的影响,湮没于群体之后,群体正确,个人跟着正确,群体作恶,个人跟着作恶,群体遭殃,个人跟着遭殃。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看法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看法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看法“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看法敬爱的党组织:最近,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人们有很大的讨论,尤其,近期深圳、南京、北京等地纷纷颁布各种处罚条例整治中国式过马路。

对于该问题,我也认真地思考了一番,以下是我的几点认识、看法。

首先,我得做一下自我批评。

中国式过马路由来已久,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一个诟病,在我们学校也存在这种现象.无可否认,绝大多的地方与绝大多数的人,有红绿灯,就有中国式过马路 .是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当别人闯红灯的时候,我能够坚持住原则,严于律己,做到不违反交通规则,也会规劝他人不要闯红灯.在这方面,坦诚地说我做得还行---这不是我的自我夸奖与得意,我认为,做到这点与一直坚持做到这点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当美善之行,正确之为成为一种理所当然,当其有朝一日终于是出于人的本能或意识的时候,人类的精神文明才能是有了本质上的进步.当然,我也存在不足之处,我也闯过红灯,在这一点,我必须自我反省,必须自我批评.只有意识到错误,承认错误,分析错误,才能很好地改正错误,取得进步.在这次党课的前段时间,我就曾闯过红灯。

在这次党课上,老师和同学们都谈论了一下中国式过马路,使我感受颇深。

还记得一个女同学上齤台发表看法的时候,他就叙述了一段小时候的回忆。

当她儿时闯红灯遭到母亲制止与批评的时候,她问了她母亲这么一个问题:车还很远呢,为什么不过马路呢?而她母亲的回答大概是这样:对于司机来说,他行进方向所看到的是绿灯,他是可以通过的,但当他看到有行人在行进方向的时候,他的心情是会受到影响的,有可能心情变坏等等,这会加重司机的心理负担,很不利于交通安全。

而且,马路这不是你个人的,它是公共的,司机们也是很重要的主体,他也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考虑自己个人的方便与否。

我想,这位母亲已经给我们许多人填写了一份很有意义的良心问卷了。

那些闯红灯的惯犯们,试问,你们会这样规劝身边的朋友和教育现在或是将来的孩子们呢,还是会对它们说不会有事的,走吧?试问,你们会怎样叩问自己的心灵与良知道德呢?试问,你们会如何在法律法规的天平上衡量自己、审判自己?其次,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很有必要探讨思考这个问题。

寂寞闪烁的红灯——由“中国式过马路”想到的

寂寞闪烁的红灯——由“中国式过马路”想到的

会好 得多 。只要交通协管 员红旗所指 ,一群 人 烁 着 —— 如 果 它 有 权 有 势 有 号 召 力 ,哪 怕 能 像 不 论 多少 ,一 律 站 在 原地 乖 乖等 候 。红 灯 转 绿 , 人 一 样 说 句 话 , 该 有 多 好 ? 然 而 它 什 么 都 不
毫 无 意 义 ” 的 灯 ,在 车 流 与 人 群 被 放 行 , 一 切 都 那 么秩 序 井 然 ,仿 佛 撮 堆 是 ,它 只 是 一 盏 “
若 卢 梭 还 在 世 ,一 定 会 为 此 感 到 迷 惑 不 解 会 契 约 庇 护 的 成 本 ,远 比 寻 求 位 高 权 重 者 庇 护
或是愤怒 。既然 “ 红 灯 停 , 绿 灯 行 ” 已经 是 大 的 成 本 高 得 多 , 长 此 以 往 ,老 百 姓 的 法 治 意 识 众 广 为 接 受 而 且 认 可 的 一 条 社 会 契 约 了 ,为 什 自然 而 然 也 就 淡 薄 了 。 么 还 会 有 那 么 多 人 违 背 它 呢 ? 社 会 契 约 并 非 是
青春写作坊
“ 中国式过 马路 ”可 谓是 中国大城 小 市 中 虽 然 有 法 ,也 仅 仅 是 皇 帝 的一 家 之 法 。 它 不 是
的一 景 :一 堆 人 伸 着 脖 子 ,两 眼 警 觉 地 斜 眄 着 , 维 持 共 同 利 益 的 行 为 准 则 , 而 是 巩 固 个 人 集 权 却 并 不 看 灯 , 只看 着 周 身 其 他 人 。人 群 像 被 无 统治 的 剥 削 手 段 。总 之 ,判断 是 非 的标 准 是
公 众 的 出 行 利 益 受 到 危 害 ,社 会 运 行 的 效 率 受 马 路 的 另 一 个 缩 影 呢 ? 到影 响 。
回 顾 大 马 路 上 ,灯 还 未 转 绿 ,人 群 又开 始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摘要】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其表现特点包括随意穿越马路、不按规定过斑马线等。

引起这种行为的原因可能有交通拥堵、行人对交通规则的忽视等因素影响。

这种行为不仅给行人和驾驶员带来安全隐患,还造成交通混乱和道路阻塞等危害。

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建议加强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提高行人交通安全意识等措施。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在城市中更为严重,需要引起社会关注。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对社会和个人都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改善。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行为分析、表现特点、原因、危害、建议、调查研究、影响。

1. 引言1.1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中国式过马路是指在中国的城市街道上,行人在过马路时往往存在一些特殊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中国特有的,因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很少见到这样的现象。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在城市交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影响了交通秩序,也对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人在过马路时往往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穿行在马路上,不按照红绿灯指示行动。

第二,行人过马路时经常群体行动,一群人同时过马路,导致车辆难以通行。

有些行人过马路时会玩手机、听音乐等行为,分神驾驶。

这种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城市交通拥堵导致了行人在路口等待时间过长,行人会选择更方便快捷的方式过马路。

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让行人觉得违反交通规则并不会受到惩罚。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秩序混乱以及增加车辆拥堵等方面。

改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建议包括提高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加强交通规则宣传、设置行人安全通道等措施。

相关调查和研究表明,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已经成为城市交通中的一大问题,亟待解决。

结合行人和车辆双方的需求和安全考虑,共同努力促进城市交通秩序的改善,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出行。

2. 正文2.1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表现特点1. 闯红灯现象普遍:许多行人在红灯亮起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过马路,甚至有些人连续几个红灯都不停下来等待。

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

浅析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意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也就是通过人多硬拦车,通过人行道。

这种过马路完全和红绿灯无关。

大部分行人对这种行为是习以为常,司机对此却是怨声载道。

我自己也经历过中国式过马路,对此的印象比较深刻。

在我们学校东门口就是一个中国式过马路的典型地点,大学门口本来人流量就多,但是那里只有斑马线没有红绿灯。

所以几乎所有人要通过马路对面都是自行看车,一般都是一伙儿人凑在一起,人多壮胆,一起通过。

大家可能都抱着一种“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有些人闯红灯过马路是因为如果自己一个人不会傻傻的等待红灯,而是和其他人一起随大流通过,这主要归结与中国人自古就有的从众心理。

也有些人中国式过马路是因为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的红灯时间较长,人们抱着赶时间的心理,不太愿意多等。

这也反映了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的不足之处。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上讲是一种集体无意识,随大流行为。

那么人们怎么会建立起这种“集体无意识”呢?我从一篇报道上看到说:这跟我们的个人选择偏好有关系。

为人们的选择提供参考的尺子,大致有两把:一把叫后果,一把叫原则。

后果论,简单说,就是预判行为的后果,有利则行,有害则止,趋利避害。

好比说躺着看书有害视力,老低头坐着对颈椎不好,那就别这么干;适当的锻炼有利健康,那就坚持。

原则论,则是做事情前先对照某种原则——或是社会的某种约定,或是心中的道德律令,合则为,不合则不为,不管行为会产生什么具体后果。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合准则,不干。

按照现代话说,违反程序正义,即便会取得好的实际效果,也不对。

这两把尺子,各有其适用领域,并无优劣之分。

有时候,人们是两把尺子一起用,融合并济,利义兼得。

这种选择偏好恰好体现在中国式过马路上。

他们都是都是:明知违反公共约定,这么干是不对的,但是只看到后果,反正大家一起违反规则,抱着别人也是这样做的,所以自己这么做也没什么的态度。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我觉得应该加大对行人闯红灯的惩罚力度。

中国式过马路议7篇

中国式过马路议7篇

中国式过马路议7篇中国式过公路谈论文1最近,“中国式过公路”现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

无疑,行人们“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是极端错误的。

这不仅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在冒险,更是对公共平安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我认为,要想转变这种乱象,应当从完善硬件设施上入手。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式过公路”现象的产生,是国民素养低下造成的。

其实不然。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我们不难找到白皮肤、黑皮肤的行人肆意地在亮着红灯的路口穿行。

他们来自兴旺国家,理应有着较高的国民素养,为什么也参加了“中国式过公路”的行为之中呢?这只能解释为我国交通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比方,国内信号灯的变灯时间间隔多数并不合理。

在顶峰时期,中关村、陆家嘴、华强北等地的路口处经常会消失几百人的积压。

在人山人海面前,假设要遵守交通规章,行人需要轮候数次变灯才能顺当通过公路。

这意味着他们的等待时间往往会接近10分钟。

假设这个时候连一个倒计时牌都没有的话,很简单消失大规模的闯红灯现象。

再比方,兴旺国家的红绿灯大多设有变灯按钮。

行人在路口时只要按下按钮,信号灯就会快速切换为绿色,供人通行。

在中国就很少能看到这样的设施。

日本的街上,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的数量非常巨大。

而在国内,即便是大城市,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也都非常有限,更不必说那些三四线的小城市了。

其实,想要转变“中国式过公路”现象,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比方加强平安意识的宣扬、加大惩罚力度等等。

但是,完善硬件设施是其中最好的一种方案。

生命平安是每个人最大的切身利益,可以说平安意识的重要性是人尽皆知的。

假设不是别无选择,唯恐没有人情愿拿性命开玩笑。

因此,大力宣扬平安意识,收效会甚微。

而加大惩罚力度,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它不能真正解决行人过公路困难的问题。

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启示我们,真正解决问题,我们应当学会“疏”而不是一味的“堵”。

相比之下,完善硬件设施就是一种“疏水”的方法。

人们想要快速通过公路,这种需求是正常的,是应当被满意的。

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如下:
1、要有规则意识。

不管是闯红灯还是效仿者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这都是规则意识的缺乏,体现了对法律的漠视,对自身生命安全的漠视,是个人素质不高的体现。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遵守法律,遵守规章制度,不搞特殊化。

2、要敢于制止这种行为。

中国式过马路,体现的是“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是“从众”和“法不责众”的畸形心理在作祟,这也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工作中,面对类似情况,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及时提醒、敢于批评、真诚帮助。

3、要善于总结反思。

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应该从政府的角度反思,是否还有红灯过长、人行天桥少、交通指挥不到位、宣传教育缺失、惩罚力度不够等因素,不能形成定式思维,只挑别人瑕疵,不管自己缺点,一味站在道德高点指责别人。

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找出容易纰漏的地方,从制度上进行规范,不留空白和死角,想办法管住“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

第1页共1页。

“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

“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

“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摘要】经常听到有人抱怨:“马路上总有人一群人在旁若无人的过马路。

对红灯视而不见,让人看了胆颤心惊。

”引得大多数听者连连摇头叹息,从社会各阶层到交通管理方都有不少看法,都是一边倒的指责过马路的行人,老百姓一致认为法不责众,人们不顾自身安全,无视法规;交通管理方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心态想的是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法不责众没有什么大碍,这是一部分老百姓“无基本底线、无基本原则”的心态体现。

显然,这种现象几乎每时每刻在每个城市的街道上出现,许多行人的安全出行意识非常淡薄。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思考中图分类号: u412.3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大家都知道,和各种各样的机动车相比,行人绝对是“弱势群体”。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大家来集体“违法”,将自己的安全置之度外呢?在一些城市,行走已经变成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一些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变成了事实上的机动车道,路边的人行道变成了临时停车场,不少红绿灯时间间隔太短暂,让行人来不及通过。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些行人“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客观上是因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造成的。

一、中外过马路对比“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国民素质劣根性,但一定是一种通病。

“中国式过马路”显示了社会心理学中的羊群效应。

也就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当人们发现闯红灯没有受到什么惩罚,自私侥幸的心理就会唱主角。

实际上很多国家也存在闯红灯现象的,只是国内老百姓套用“中国式离婚”等字眼,使得“中国式过马路”风行一时。

当然,闯红灯在多数国家都为人所不齿。

美国人很遵守交通规则,通常都是傻等绿灯过马路,但少数情况下,如果路上没车也会快步通过。

巴黎主要是看有无车辆,只要没车或车离的远,一群人就可过马路,而车辆会在大老远减速慢行,先行的行人会挥手表示谢意。

因此,“闯红灯”绝非中国独有,发达的美国也同样有集体闯红灯的现象。

在曼哈顿街头漫步,你会深刻体验到纽约行人闯红灯现象,在任何时间和路口,都能看到一群行人闯红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
2012年“中国式过马路”可谓是火到不行。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简单明了的概括了目前中国公民过马路当下的状况,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

一.现象产生的根源
行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

尽管,我们从小就被长辈告知:“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可是当面着对宽阔的马路,来往的车辆时,“有路就过,有车就躲”主宰了大部分行人的大脑,不顾生命财产安全的横穿马路,平静的走完惊心动魄的路程,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险性,又或者早已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实践后将对自身素质的要求抛在脑后。

存在从众心理,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人人都有从众心理,特别是当有人不看红绿灯、大胆的走在车海中、快速的过完马路后,你还数着时间焦急的等待着红绿灯的切换,这种不平衡感以及从众的心理就会引导你在下一次面对同样场景时抛弃自己坚守的道德底线而作出和人群相同的反应。

于是,横穿马路的队伍越变越庞大,在红绿灯旁痴痴守住自己底线的人越来越少。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且,人们容易有这样的心理:一个人横穿马路造成的后果仅由个人承担,而有句老话,叫做“法不责众”。

于是,庞大的人群为躲避法律、道德以及舆论的惩罚提供了保护伞,让人们“心安理得”的聚众冒险。

交通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

“中国式过马路”观点提出之前就已有交通管制手段。

在车流量和人流量大的十字路口、马路边,常有一些带着红色袖章与口哨,戴着红色帽子,拿着红色小旗的志愿者爷爷奶奶、红领巾们。

他们要做的事情,是在红绿灯无法有效提醒行人时,起到警醒作用。

可惜,毕竟志愿者的人数与能力终究有限,况且只是单纯的口头警醒并未能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

人行道没有可随意穿行的路多;管制交通的人比不上冒犯规则的人多。

我想交通部门的乏力与无奈可见一斑。

部分红灯设置不合理,未考虑到今后道路的变迁、人流和车流的变化。

从前这条路或许只是窄窄的水泥路,如今已成了沥青铺成的双向四车道;从前这里只是郊区的一条小路,随着城市化的建设,如今已经变成了人流量大的市区;从前少有车走的路,如今拥堵不堪,轿车缓慢行进下是自行车急速穿过的背影。

于是我们在过马路的时候常常会发现,以正常的行走速率根本无法在红绿灯限定的时间内走完所有路程。

常常是眼见着时间减少,小跑变狂奔,最后擦着蜂拥而过车子的到了马路对面。

可谓是危险真危险。

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

我国的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中,仍仅仅对车辆的通行进行了法律约束,而还未对公众百姓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中国式过马路”引起广泛热议之前,普通行人横穿马路的危险行为无法得到应有的惩罚,“团结力量大”,又受到“法不责众”的传统观念影响,执法部门对于这种状况长期处
于放任不管的状态中,立法部门也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二.相关的治理方案
那么,马路就只能这样一直乱糟糟下去吗?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当然不是。

我们可以适当借鉴一下别人已有的现成的成熟经验,把规矩真正当成规矩。

1997年纽约市长发起的生活质量运动中,交通处理部门在城中最繁忙的路口设置木头路障,规定所有过马路的行人均须按照交通规则在人行横道中穿行;
德国是一个汽车大国,8000万人口拥有5000多万辆汽车,路上车流不息,却少有交警,交通几乎全由信号灯及路牌来指示。

德国交通有个重要特点:行人享有特殊的照顾。

当行人正在或将要穿越斑马线的时候,车辆要停驶或低速行驶,等待行人过去;车辆要拐弯时,如果车辆和行人都是绿灯,一定要让行人先过。

驾驶员都会自觉礼让斑马线,他们认为行人在交通中处于劣势:“车是可以修复的,而人是无法修复的。

”德国行人也很守交通规则,绝不乱穿马路;
在日本,红绿灯就是“交警”,即使是小胡同,也会有红绿灯。

一些城市较僻静的街道路旁都装有一种信号灯,是专为横穿马路的行人设置的,过马路之前先按下上面的按钮,让信号灯点亮,这时便可坦然过马路,可走过马路之后切不可扬长而去,务必先关掉这一侧路沿上同样的按钮,然后再赶自己的路,否则人虽安然而过,而灯亮依旧,后面的司机遇上了便难辨真伪,无所适从了,因为他们对信号是绝对服从的。

三.我们的改进方向
一个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一个可行的方案,不能与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相剥离开。

尽管上述了很多其他国家的解决方案,但不能全盘接收,一味否认本国的做法。

中国是一个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与西方很多国家的区别在于是法律还是道德作为主导因素。

我们不是西方的契约关系,是对于人向善化的期望值较高的人情社会,这也造成了各种制度无法实行到位。

因此,要改进我国现阶段过马路的无纪律性,从众性,必须做好量化的制度,并且将相关的监管数据公开出来,营造透明的工作环境,执法必严。

其次,要注意加强相关教育,不仅仅从道德上提出要求,更是从法律上说明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设置不定时的法制讲座,法制知识竞赛来加强对民众的教育,不应只局限学生参加,而应该全民关注,全民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
电视台可以邀请人气明星来参与制作一些关于法制教育、公民素质的公益广告和宣传片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宣传预防流感、树立良好政府形象上,并将这些公益广告和宣传片在收视率高的几个中央和地方频道播出,利用公众人物的影响力;
学校可以联系附近的交通执法部门,不定期开设法制教育课堂以及思想教育课堂,教育学生热爱生命,遵纪守法,不仅要重视考试分数还要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
当看到有人无视交通规则而安然无恙,有从众念头时,一定要问清楚自己:我最想要什么?是自身生命财产安全还是舍弃性命的危险穿行?是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还是盲目的跟从?就从小接受的教育而言,这样做正确吗?然后再行
动。

人多的时候或许你无法拉住其他违反交通规则、超越道德底线的人,但是你可以控制住自己不从众。

创新交通管理手段。

现代管理技术不断发展,在人员不够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电子设备代替人工管理,而不应该仅仅将管理方法局限于罚款,取消驾照这些传统方法上。

交通部门可以在每个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代替人工提示,减少劳动力的浪费。

或者在斑马线前安装于红绿灯配套电子的围栏,红灯时可以拦住意图强行穿过马路的行人。

我们可以借鉴台湾的社会服务制度,对于违反交通制度的民众,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与他们自身职业相关的社会服务工作,比如,工程师可以义务为希望工程设计希望小学的建筑;商人可以义务为偏僻的农村拉商业赞助,为农村带来一定的建设投资,等等。

根据道路的宽阔程度,设置红绿灯的时间,使行人有充足的时间通行。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中国式过马路"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它在这两年引起轩然大波,各界都在讨论。

身为直接的参与者、受害者,我想群众真正希望的是,社会能正视交通方面的问题,既不过分渲染,过度解读,也不平淡带过;这不只是昙花一现的话题,风过无痕,而应该是引起全国人民持续关注的主题,应该是教育下一代的好契机,政府从中看到自身监管不足、加强建设管理,民众从中学到尊重生命,尊重法律,提升自身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