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设计作品之分析

合集下载

建筑 安藤忠雄-建筑作品分析

建筑   安藤忠雄-建筑作品分析

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
度空间结构的物体。 最后一个因素是”自然”,在这儿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

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
自然!
主要作品欣赏
•住宅类
•文化设施类 • 教堂类
•住 宅 类
住吉的长屋 小筱宅 六甲山集合住宅
在Time„s设计中安藤 除了发挥他惯用的动线回 游的手法之外,更将建筑 物朝向河边开放,塑造出 多种层次的空间,面对自 然加以敞开,为桥边过往 人们创造了新的公共空间
三、建筑构成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
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
风之长廊不能简单将之 定义为通道,因为它具备柱 列的元素。 柱廊的序列特点充分利 用结构本身造成的丰富的光 影和虚实的变化,使得建筑 表达具有相当的叙事性,同 自然互相渗透,关系和谐— —磨砂玻璃的半透处理,大 大削弱了光影的眩晕感。另 外,安藤曾经为了避免柱子 对空间单纯性的干扰而将墙 做到与柱子等厚。做这样的 取舍,却在另一方面戏剧般 的增加了通道的纵深感,使 得每前进一步都在积累一份 敬畏与思考。
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位 于北海道山脉东 北部群山环抱之 中的一块平地上。 安藤忠雄和他的 助手们在场里挖 出了90m×45m的 一个人工水池, 从周围的一条河 中引来了水。
水池在眼前展开,中间是一个十字架。一条简单的线分开了大地和天空、世 俗和神明。人们可以直接与自然接触,听到树叶的沙沙声、水波的声响和鸟 儿的鸣唱。人们面对着自我。背景中的景致随着时间的转逝而无常幻。……

安藤忠雄作品分析

安藤忠雄作品分析

光之教堂
安藤忠雄的设计特色
3.材料的运用
安藤是一位清水混凝 土墙运用的大师。混凝土 在浇捣凝固之前具有流动 性和可塑性,可自由的改 变形状。安藤为流动的混 凝土赋予一种几何学顺序, 这是其材料使用的重要特 色。在他眼里,混凝土既 表达内在的日本,也表现 外在的日本。
住吉的长屋
真言宗本福寺 水御堂
镜面湖
建筑主体
环境分析
人工湖
将附近的自然水体引入基地。营建了一个90m×45m的人工湖,安藤试图在 这里实现这样一个愿望,即以水为主题,完美处理好自然—人—建筑的有机 结合关系。
功能组织分析
光的盒子
入口 弧形楼梯
主教堂
“L”型墙
沿“L”型墙行走
入口处抬头可看見4根十字架 立于屋顶的玻璃罩中。
教堂内部陈列素雅,「玻璃墙窗」 关闭时,框架便是教堂的十字架, 展开之后,则由外面水池的十字 架担纲,两者之间又形成巧妙的 交织互动。
Hale Waihona Puke 谢观看!水御堂的区位分析“本福寺”是真言 宗(日本北岭佛教 的一个分支)在兵 库县淡路岛上的一 座分支寺院,座西 面东,西靠一座小 山丘,东临大阪海 湾。“水御堂”是 其扩建工程,坐落 于本福寺西面的小 山丘上。全部工程 由安藤忠雄主持设 计,于1991 年竣工。
水御堂的空间分析
水御堂的空间 开合关系:
2.建筑与自然的对话
在安藤的建筑中,自然是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发 的存在形式。自然与建筑有 了关系,自然就改变了原有 的面貌,分化成光、风、水 或天空这样的元素,光、风、 水或天空成为自然的象征。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保持 其属性,通过在建筑中体现 的几何性所产生的共呜,自 然可以成为一种抽象。案例: 风的教堂、水的教堂、光的 教堂等。

安藤忠雄主要作品分析

安藤忠雄主要作品分析

私密性 (对外)
中庭分析
住吉长屋中庭院的两种构成 手法,天井式与自然式和日本 关西传统的庭院式有着明显的 传承关系。
中庭分析
完全敞开的中庭在竖直方向上 将室外的自然引入建筑内部,使 中庭成为室内与室外交往的装置。
楼梯加强竖直方向上的联系
中庭分析(人情枢纽)
人的所有活动都要有中庭的参与, 中庭是空间的中枢,也是人情的枢纽 。 中庭是组织空间的向心点,也是组织 感情的向心点。
平面图
交通流线分析
入口和玄关处理
进入小筱住宅玄关后,是一条通往 一楼的单跑楼梯,在这里,视觉的终 端是一层楼沙发和天窗的天光,具有 很强的引导性。
在小筱住宅的空间序列当中,人们 先到达十字入口处的半圆形平台,这 是基地的最高点。在这里,人们可以 看的整个基地。
对光的应用
2、竖向条形窗
1、大面积落地窗
教堂设计总结

安藤说:“在一系列教堂的设计中,我思考着 神圣空间。我问自己,对我来说神圣空间意味 着什么?在西方,神圣空间是形而上的。然而 ,我深信神圣空间与自然存在着某种联系:我 思想中的自然是与原生的自然不同的,对我而 言,神圣所关系的是一种人造自然或建筑化的 自然。我认为,当绿化、水、光和风根据人的 意念从原生的自然中抽象出来,它们即趋向了 神性。”
安藤忠雄认为单纯的几何是建筑的基础或框架几何形相对于自然是纯理性产物也是人类历史运用在建筑空间上最为基础单的长方体和一道与之称15度角的贯墙体组成简单的长方体因墙体的穿插形成了独特的空间转折
安藤忠雄的作品鉴赏
日本著名建筑师,从未受过正规科 班教育,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 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 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传统长屋 传统长屋的立面

安藤忠雄与光之教堂的思考安藤忠雄的作品分析

安藤忠雄与光之教堂的思考安藤忠雄的作品分析

总结来说,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的光环境创造是一种独特的建筑设计策略。 他通过自然光的使用、光的引导、光的层次感、光的情感表达以及光与形式的 关系等手段,创造出独特的光环境,丰富了空间体验,并赋予了建筑物深刻的 情感内涵。这种对光环境的创造不仅体现了他的设计才华,也展现了他对人与 环境、历史与文化等问题的深刻理解。
三、光的层次感
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中,光并不总是直射的,而是通过间接照明的方式,创造出 柔和的光环境。他利用墙壁、地面和天花板的反射,使光线经过多次折射和反 射,形成一种层次丰富的光环境。这种照明方式不仅增加了空间的深度感,还 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氛围。
四、光的情感表达
安藤忠雄深刻理解到光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心境。他利用光线的变化和对比, 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反应。在明亮的光线下,空间显得更加开放和生动; 而在柔和的光线下,空间则显得更加私密和宁静。这种对光的情感表达,使他 的建筑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
3、对称与非对称:对称是一种传统的设计手法,但在安藤忠雄的作品中,他 更注重非对称性设计。这种设计手法能够使建筑产生动态感和活力。在光之教 堂中,他运用了非对称结构,使教堂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空间效果。
4、空间的体验:安藤忠雄认为,建筑不仅仅是空间的艺术,更是对空间的体 验。他的作品注重对空间的营造和体验感的设计。在光之教堂中,他通过独特 的空间布局和光线设计,创造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空间氛围,使参观者在其中 感受到宗教仪式的神圣性。
三、安藤忠雄的建筑理念
1、尊重自然:安藤忠雄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与环境相互依存。 他的作品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力求在设计中展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 和尊重。在光之教堂的设计中,他运用了自然光线作为主要照明手段,既节省 能源,又营造出神秘的光影效果,使参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光、空间与形式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

光、空间与形式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

光、空间与形式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一、本文概述《光、空间与形式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一文旨在深入剖析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独特创造。

安藤忠雄作为当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独特的空间感和形式美闻名于世,而他对光环境的运用更是其建筑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解析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探讨他如何在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光线,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光环境,进而分析这种光环境对空间感和形式美的影响。

文章首先将对安藤忠雄的建筑哲学和创作理念进行概述,揭示其建筑作品中光环境创造的思想基础。

接着,通过对具体建筑作品的案例分析,详细阐述安藤忠雄如何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和形式中巧妙地运用自然光和人工光,创造出独特的光环境。

这些案例将包括安藤忠雄的代表性作品,如“光之教堂”“水之教堂”等,以展现其在不同建筑类型中对光环境的灵活运用。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安藤忠雄的光环境创造手法对空间感和形式美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光环境的创造如何增强空间感,使建筑空间更加富有层次和深度;分析光环境的创造如何提升形式美,使建筑作品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文章将对安藤忠雄的光环境创造手法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其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

文章还将探讨这种光环境创造手法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如何继续发展和创新,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

二、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的光环境设计原则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并非偶然,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设计原则。

他强调光的自然性。

他相信,光是自然的元素,其变化与流动为建筑赋予了生命。

因此,他倾向于使用自然光,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如大面积的窗户、天窗、光井等,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光环境。

安藤忠雄注重光的空间性。

他认为,光不仅是照明的工具,更是塑造空间的重要手段。

他通过光的投射、反射、折射等方式,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感,使得建筑的空间层次更加丰富和立体。

安藤忠雄论建筑案例分析 光之教堂

安藤忠雄论建筑案例分析   光之教堂

安藤忠雄论建造案例分析光之教堂安藤忠雄是当代建造界的传奇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造作品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光之教堂。

本文将对安藤忠雄的设计思想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光之教堂的案例研究,探讨其建造艺术的深度与魅力。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以“空间的体验”为核心,注重将自然光线和环境融入建造中,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受。

光之教堂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也体现了这一理念。

光之教堂位于日本岐阜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它以其简约而富有诗意的外观和内部空间而备受瞩目。

光之教堂的外观设计非常简洁,看起来像是一个由木材和玻璃构成的立方体。

它没有过多的装饰和复杂的线条,但却给人一种纯净而宁静的感觉。

这种简约的设计风格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使光之教堂融入了村庄的整体氛围中。

进入光之教堂内部,人们会被一片璀璨而温暖的光线所包围。

安藤忠雄通过巧妙的设计,使自然光线通过玻璃墙和屋顶的开口进入室内,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

在阳光的照射下,教堂内部的空间变得璀璨而通透,让人宛然置身于一个光之世界中。

光之教堂的内部空间非常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装饰和隔断。

安藤忠雄将建造的功能和美学融为一体,使整个教堂成为一个具有灵性的空间。

人们可以在这里静心祈祷,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除了光线和空间的运用,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的设计中还注重了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他使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玻璃,使建造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木材的质感和玻璃的透明度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温暖而通透的氛围。

这种材料的选择不仅符合了建造的功能需求,还增加了建造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光之教堂的设计不仅仅是一座建造,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它通过光线、空间和材料的运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建造体验。

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宁静的力量,与内心进行对话和沉思。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是一座富有诗意和灵性的建造作品,它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造技术,打破了传统建造的束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空间感受。

安藤忠雄作品分析课件

安藤忠雄作品分析课件

06 安藤忠雄作品案 例详解
案例一:水之教堂
总结词
自然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详细描述
水之教堂位于日本北海道的一个宁静湖畔,安藤忠雄运用其独特的建筑语言,将 教堂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中。教堂内部设计简洁,一汪湖水穿堂而过,给人以宁 静和神圣之感。
案例二:光之教堂
总结词:光的艺术
详细描述: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的经典之作,他巧妙地利用自然光,创造出独特 的视觉效果。教堂内部的墙面呈锐角斜切,使得阳光只能照射到教堂的特定区域 ,营造出神秘而神圣的氛围。
教育背景
他在日本学习建筑,并在美国深 造,汲取了东西方的建筑理念。
建筑设计理念
强调功能主义
安藤认为建筑应以功能为主导,形式 应服务于功能。
与自然和谐共生
他主张建筑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追 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代表作品概览
水之教堂
位于北海道,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与自然的融合而著名。
光之教堂
位于大阪,以其光影效果和极简的室内设计而闻名。
国际视野与地域特色
汲取国际雄的作品中融入了国际先进的 建筑理念,同时与地域特色相结合, 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安藤忠雄的作品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 汲取灵感,将不同文化元素融合在一 起,形成独特的风格。
地域特色的挖掘与传承
安藤忠雄注重挖掘和传承地域特色, 将其融入作品中,使得作品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案例三:住吉的长屋
总结词
对传统与现代的探索
详细描述
住吉的长屋位于大阪市住吉区,安藤忠雄在这座建筑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长屋的 设计体现了对日本传统住宅的尊重,同时又通过现代建筑的手法进行创新,展现了安藤
忠雄对建筑地域性的独到见解。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的另一件杰作,它坐落 在日本北海道的一个宁静的湖泊旁。这座教 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安藤忠雄对自然元素的 重视。教堂的外观呈长方体形状,但与光之 教堂不同的是,它的表面覆盖着波动的白色 膜布,给人一种轻盈而梦幻的感觉。教堂内 部的空间非常宽敞,没有任何多余的支撑结 构,使得人们能够感受到一种与自然的融合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分析
目录 Content
-
01
1. 光之教堂
02
2. 水之教堂
03
3. 住吉的长屋
04
4. 兵库县立美术馆
05
5. 上海国际设计中心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日本建筑师,他的作品以 独特的风格和理念赢得了全球赞誉
x
以下是对安藤忠雄作品建筑的分析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分析
综上所述,安藤忠雄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理念赢得了全球赞誉。他的作品不仅注重 建筑本身的外观和内部空间的设计,更注重与自然和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他的作品不 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也代表着一种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文化传承
-
1. 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的代表作之一,它充分体现了安藤 忠雄对自然和光线的执着追求。在这座教堂的设计中, 安藤忠雄运用了极简的几何形状和自然元素,如光和影 ,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引人深思的氛围。教堂的外观呈长 方体形状,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只有一扇小门和一个 小窗户。这种简洁的外观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教堂 内部的氛围
安藤忠雄作品建筑分析
4. 兵库县立美术馆
兵库县立美术馆是安藤忠雄在日本兵库县设计的一座著名的美术馆。这座建筑的设计非常 独特,外墙使用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和玻璃,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简洁而有力。建筑 内部的空间非常宽敞,没有任何多余的支撑结构,同时也使用了大量的自然光线,营造出 一种明亮而开放的感觉。这种设计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专注于艺术作品本身,同时也能够感 受到一种与自然的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藤忠雄设计作品之分析指导教授:杨裕富研究生:江涵榛一、前言:设计作品分析,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都是常见的,设计作品分析与式样分析或临摹有最大的重叠,或是我们可以说临摹的进一步就是设计作品分析,广义的设计作品分析就是式样分析。

1998年6、7月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推出「安藤忠雄建筑展-创造的过程」,其中一个主题为「痕迹的过程」,把安藤的手稿及创作的方法来源作一次有系统的整理,安藤不担心别人知道他的作品的出处,反而希望藉由空间的临摹来证明他建筑的本质是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

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要常作案例分析(case study)来体验建筑,如果没办法现场体验空间,他觉得其折衷方式就是透过做剖面模型来体会虚实感,但他仍建议亲身的体验空间是绝对必要的。

二、安藤忠雄简介图:安藤忠雄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出生於日本本州的大阪市(Osaka),有一双胞胎弟弟。

他并未接受过正统的建筑教育,於1962~69年在美国、欧洲、非洲旅行考察自学建筑学。

返国後於1969年自行创办安藤忠雄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曾经在美国的大学作客座教授,也曾担任多次国际竞赛的评审委员。

1995年,成为普立兹建筑奖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他对建筑的独特见解是从旅行中一点一滴地体验而来的,在日本各地包括京都、东京、广岛等地,他所接触到京都庙宇龙安寺的枯山水,体验到传统日本建筑的空、间、寂的奥义,这种榻榻米模矩化空间,看似简单又有变化,让他深受感动;当他旅行至广岛参观丹下健三於1995年所设计的和平纪念公园时,看到清水混凝土的面材质感,也受到莫名的感动。

由於丹下健三的作品风格师承柯比意,他在自学建筑期间,买了一整套柯比意的作品全集来临摹,开始了「向大师学习」建筑的过程。

图:罗马万神殿在旅游西方国家时他也体认了不同於日本的建筑精神,他说第一次感觉到建筑空间的存在是当他置身在罗马万神殿,看到穹顶中央一个直径9米的洞孔所射进的光线照亮时。

在这种条件下的物体和光线,在大自然里是绝不会感觉到的,这种感觉只有通过建筑这个仲介体才能获得。

万神殿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和皮拉尼西(Piranesi)充满活力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与不规则形,存在著强烈的冲突。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制定了自己的目标,就是要把这两个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合统一起来,使其独树一帜。

获奖重要作品1979 日本建筑学会赏《住吉的长屋》1983 日本文化设计赏《六甲集合住宅》1985 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奖,芬兰建筑师协会1986 日本艺术选奖文部大臣新人赏《中山邸》1987 每日艺术赏《六甲山教会》1988 吉田五十八赏《城户崎邸》1989 法国建筑学会,建筑金奖1990大阪艺术赏,大阪府1991 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美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研究所Arnold W. Brunner纪念奖1992 丹麦卡尔斯伯格(Carlsberg)建筑奖1995 普立兹克建筑奖1976 住吉长屋(日本‧大阪)1982~1990 岩佐邸(日本‧芦屋/)1983 六甲集合住宅(日本‧肥後县)1986~1990 RAIKA总部办公大厦(日本‧大阪)1987~1989 夏川纪念会馆(日本‧滋贺县)1987~1989 兵库县立儿童博物馆(日本‧兵库县)1988~1990 伊东邸(日本‧东京)1988~1990 姬路文学馆(日本‧兵库县)1988~1992 直岛现代美术馆(日本‧冈山县)1989 Collezione商业中心大厦(日本‧东京)1989~1992 宫下邸(日本‧神户)1989~1992 1992万国博览会日本馆(西班牙‧塞维雅)1989~1992 熊本县立装饰古坟馆(日本‧熊本)1990~1991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水上佛寺)(日本‧兵库县)1990~1992 姬路市立青少年之家(日本‧兵库县)1991~1993 李邸(日本‧千叶)二、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他认为建筑必备之三要素:1.可靠的材料、2.几何形式、3.自然。

1.可靠的材料:也就是真材实料,如朴实无华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安藤在其作品中所运用的建材以混凝土为主,以玻璃、木材、钢材为辅。

2.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於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

安藤忠雄的空间几何形式发展如下:(1).二D平面推演:从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弧形、圆形、椭圆形到环形,由简而繁,由直而弧的渐进过程。

(2).三D立体推演:从正方体、长方体、角锥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到卵蛋体,看得出由直角六面到非直角多面的空间变化。

(3).空间组织变化:这些几何型几何体相互结合,利用分割、复制、增殖、旋转、平移、插入、重叠、对称、变形、反射等各种不同手法组织,使空间虚实有相接相含的变化,不论形式变化为何,仍在几何学的范畴下操作,是安藤忠雄的基本原则。

安藤为了使几何空间更具有生命力,改变墙壁的冰冷感,将光线引进制造阴影,他说他的墙不用挂画,因为太阳是一位神奇的画家,它时时刻刻会有不同的画作照映在墙上;在安藤的空间里有各式各样光的表情,有从上方洒下来,有从侧面射进来更有从隙缝渗透进来,产生各种变化,所以让安藤设计的建筑变成是光的容器。

他也利用水的镜面效果来软化建筑的几何性与材料的坚实感,倒影的虚像呈现空间的静谧。

3.自然:在这里所指的自然并非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如抽象了的光、风和水。

向自然敞开空间之胸怀-这要通过最抽象的因素来表现。

自然光、风、雨及白昼、黑夜和四季中天空变换的色彩,都是安藤忠雄建筑中的组成部分;基本的附属建筑与天空和大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三个层次:时间在演变中流动著;光、影成为大地和人类社会之间的交会点,这给建筑增添了深沈感,这种深沈感按空间尺度来衡量是不会枯竭的,它会超越空间去表明它在真空中存在的可能性。

安藤对於自然的看法是强调自然被建筑化,是人造的自然,是可以控制的自然。

他认为只有当材料、几何形和自然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建筑才具有力量,才呈现出光辉。

三、场所精神安藤忠雄经常描绘基地附近场所的感觉和周遭的环境事物,从基地的纹理到自然的形态,他用心的观察,将看得见的实像与看不见的虚像,找出共同的秩序,也推理出土地的新逻辑-建筑。

对於环境,他提出的看法是以「风景的观照」建立自然与建筑共振的新关系。

从这些观点衍生出:自然是具象的,建筑是抽象的;自然是无形的,建筑是有形的;自然是有机的,建筑是几何的;自然是虚体的,建筑是实体的;两者共振、共融。

四、安藤的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安藤作品的关键,经常是有关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甚至他的反机能主义,是根植於对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的舒适建筑的相对立,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割裂了工业化国家里的人和自然的联系。

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

早期他把自然给框进建筑物里,用虚体的天井,来享受一片天或一块地,如住吉长屋、石原邸等住宅作品。

图:住吉长屋天井图:石原邸整体外观图:石原邸天井图:石原邸在安藤的建筑与自然的对话中,包含抽象的自然、包被的自然、渗透的自然、移入的自然等。

1.抽象的自然:一旦自然与建筑有了关系,自然就再也不是一个统一体了,自然就改变了原有的面貌,分化成光、风、水或天空这样的元素,光、风、水或天空成为自然的象徵。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保持其属性,通过在建筑中体现的几何性所产生的共呜,自然可以成为一种抽象。

案例:六甲山教会(风的教堂)、水上教堂、光的教堂等。

图:六甲山教会(风的教堂)图:水上教堂图:光的教堂2.包被的自然:建筑对外界关闭还是敞开自己的胸怀取决於自身独有的韵律,建筑就是这样灵活地将自然融进於自己。

用建筑来营造优雅的还是严肃的环境取决於建筑对自然的空透性,自然与环境保持著某种联系。

案例:城户崎邸、I邸等。

3.渗透的自然:从建筑物外开的半透明墙或幕墙所渗透进来的光,具有和谐的自然特质;换一种方式来说,即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被建筑化了。

而这种被建筑化了的自然,再也不是处於自然状态的自然了,而是为人类所控制的自然。

正是这种被建筑化了的自然,在其形式不断变化之时,被投射到墙上和幕墙上,既可见又不可见。

案例:石原邸(玻璃砖住宅)、天王寺博览会展览馆。

图:石原邸图:天王寺博览会展览馆4.移入的自然:当代文明将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基本关系隐藏了起来,使世人难见其存在。

自然,在试图移入建筑的过程中,重新唤醒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这种关系,由於经常受到暴利和文明的侵袭,这种关系已成惯性。

案例:涩谷设计方案、稻叶良加工作室、AKKA购物廊。

图:涩谷设计方案图:稻叶良加工作室图:AKKA购物廊五、安藤忠雄垂直性的思考空间安藤在旅行途中受到皮拉尼西(Piranesi)充满活力的垂直发展的空间影响,而後他在处理垂直楼梯时,把它从角落拉至正面,把它当作是空间舞台的焦点,将水平的平面「重层化」,让楼梯成为空间的主角。

安藤的垂直性联络元素包括楼梯与坡道,穿梭在几何形体与墙壁之间,一边则用穿透性强的铁栏杆,在水平与垂直的空间内突显其斜线的特性,并造成视觉的动感。

他喜欢将楼梯与坡道置於挑空天井内,沿著墙走,让水平动线与垂直动线在几何空间,人有如迷宫般的回旋,形成空间的趣味性、多变性。

六、案例分析安藤最主要的建筑作品为住宅、佛寺及博物馆。

住宅《住吉长屋》图片来源【/prototype/proto-h/tadao-ando. htm】案例基本资料1.作品名称:住吉长屋4.面积:3.3m×14.1m2.建造时间:1976 5.构造:清水混凝土、钢材、玻璃、石头等建构,地上2层楼。

3.基地:日本.大阪6.殊荣:1979日本建筑学会赏【作品分析】好的设计手法(1).考量周遭环境:考量不破坏巷弄之整体感,消除突兀感,而让此建筑物依旧设计为2层楼之建筑。

(图1.图2)(2).排除基地限制:此基地本身位於小巷弄内,左右两旁皆是2层楼的住家,此基地为一个狭长的空间,原本在狭长的空间会有光线引进不均的状况,如前後光线较充足而中间较幽暗的情形产生,然而安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将空间约三等分的分割,将中央留设天井,巧妙引进光线。

(图4.图6)(3).质朴的素材:主体构造以最简朴的清水混凝土,给人坚固之安全感,不花俏的外观给人统一、简洁的美感,厚实的墙面可以阻绝东西晒的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以节省能源。

(图2)(4).简单的几何:在一个长方体里以垂直分割成上下2层楼,水平的分割约3等分,中间留设天井形成前後两个空间,再以天桥连接前後空间,形成简单明了的动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