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西方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西方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阐述:西方哲学对于宇宙存在和人类认识的探索中,涌现出了两种主要的哲学观点,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存在和物质的运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主张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思维、精神等是物质的产物。

相反,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精神是至高无上、独立于物质之外的存在,物质世界只是意识的产物。

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在于相信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通过感觉和实验来认识和证明。

物质世界的本质是永恒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发展和变化是通过客观规律进行的。

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一切现象都可以通过物质的相互作用来解释,思维和意识等都是物质的产物,是大脑中神经元活动的结果。

唯物主义的代表性思想家有伏尔泰、马克思等。

伏尔泰主张通过理性来认识世界,以实证科学为基础,追求真理的认识。

而马克思则强调了物质生活条件对于人的思维和意识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生产力和经济关系决定的。

相反,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则是将意识、精神作为世界的本源和基础。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和思维是首要的存在,物质只是意识的一种表象。

唯心主义的观点强调人的主体性,在认识世界时,思维和意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唯心主义的代表性思想家有笛卡尔、康德等。

笛卡尔坚信“我思故我在”,将思维和意识作为自我存在的证明。

而康德则提出了“先验认识”的概念,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通过思考和观察外部世界而获得的。

本文将会对西方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生活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家的论述,我们将总结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不同立场和价值,以及对于人们对于世界本质的理解和思考的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按照以下结构组织,以确保内容的清晰和逻辑性。

第一部分:引言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进行概述,同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引言部分的目的是引入读者并激发对主题的兴趣。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考点突破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二、重难点提示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由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来区分的,而不能从两个词语的表面意义来理解。

如: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

你追求什么?”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文中的学者就是按照字面意思,把唯物主义理解为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或贪图享受的物质主义;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轻物重人、追求社会道德信仰的理想主义,因而是错误的。

要点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械运动,所以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即把自然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方法推广为哲学的分析方法,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却是唯心的,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重要提示】唯心主义从根本方向上来说是错误的,但并不能说其一无是处。

如唯心主义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

正是唯心主义的不断攻击,才使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断进步。

近代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构成世界的最小微粒,而当科学证明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时,唯心主义就嘲笑和攻击唯物主义说,原子不见了,物质消失了,唯物主义的大厦垮塌了。

唯物主义正是在应对这种攻击的过程中,修改自己关于物质的定义,最终获得了关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的科学认识。

要点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1.2. 关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这表明: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认识论、辩证法

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认识论、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部哲学中具有不可超越性,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物主义分为:1、古典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是一种或集中实物组成的)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是原子、分子、粒子等组成)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一切客观实在)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由人的意识派生、决定。

宋朝哲学家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心外无物”。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合”。

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由某种神灵或不可捉摸的绝对观念及力量创造、决定。

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

”柏拉图: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宗教:上帝、神创造、神秘力量和支配世界唯心主义两种形式,虽有某些差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以本体论划分,唯物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哲学基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1

哲学基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1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①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运用:联系个人成长的几个事例,讲述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体会。

能力方面⑴鉴别能力:本框题的内容涉及两方面的界限,一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一是旧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对某一哲学命题作出鉴别,知道它为什么是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为什么是旧唯物主义的。

⑵抽象思维能力:本框题运用了大量哲学史资料,许多命题都是抽象的,可以选择几个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⑶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⑷提高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能力。

觉悟方面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概括介绍,提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⑵进一步消除有神论的影响。

教学重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教学难点⑴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方法⑴运用正反比较的方法讲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对概念以及二者的根本对立与分歧。

⑵运用纵向比较的方法,从唯物主义的发展中,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联系学生实际,讲述为什么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根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怎样做?导入新课以上,是我们在这一课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世界是本来就存在的客观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根据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以上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正确的。

那么,唯心主义世界观又是怎样认识世界本原的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这节课来学习第三节第三框。

哲学基本派别及主要观点

哲学基本派别及主要观点

(一)客观唯心主义的几种流派1.目的论——客观唯心主义用目的解释世界的哲学学说。

认为某种观念的目的是规定事物存在、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因和根据。

其根本点是把自然过程拟人化,把目的这个只为人的活动所固有的因素强加给自然界。

目的论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即外在的目的论和内在的目的论。

前者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发生并秩序井然,都是神的目的所安排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外在的目的论的早期代表,到中世纪则为宗教神学所利用和发挥,成为宗教神学的核心思想。

内在目的论认为事物的必然性存在于目的性之中,进而把目的理解为事物的内在规定,是比必然性更高的原则。

2. 宿命论——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个人的际遇是由命运决定的理论。

主张“命运”主宰一切,人们必须服从它的支配,听任它的摆布,否认人的一切能动创造作用。

鼓吹“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反对作任何改变现实的积极努力,认为努力是徒劳无益的。

宿命论突出地表现在某些宗教思想中。

3. 万物有灵论(物活论)——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万事万物充满“精灵”,具有生命、感觉和思维能力的哲学学说。

又称万物有灵论。

它认为任何物质形态都有生命、感觉和思维能力,混淆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本质界限。

这种理论指出,原始人通过对梦境、幻觉、睡眠、疾病、影子、映象、回声、呼吸等现象的认识而产生了存有非物质性独立灵魂的观念,觉得灵魂在物体中的去留乃决定着这些物体生命的有无。

又名物活论。

4. 唯意志论——客观唯心主义一种主张意志是宇宙的本体、意志高于理性的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哲学。

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德国,流行于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叔本华和尼采。

叔本华认为意志是整个世界的基础,是终极的实在,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表现,思想也是意志的派生物。

作为宇宙本体的意志是一种完全敌视客观物质世界的神秘的生活力,亦即一种盲目的、无理性的、永不衰竭的创造力。

这个意志无所不在,永不死灭,意志是产生万物的根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讲究世界的本质是物体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讲究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

它认为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贝克莱(1684年—1753 年),德国的费希特(1762年—1814年),中国的孟轲(约公元前372年一公元前289年),以及王守仁(1472年—1528年)等。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年―前327年),他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为“理念、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1130 年—1200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1831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

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

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辨证唯物论的代表是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越南,古巴,朝鲜等自称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0 世纪80年代,中国称自己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
物质和意识
谁是本原
(一)哲学的基本派别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第一性、决定)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唯物主义基本形态(在历史发展中形成)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基本形态(对意识不同的理解) (1)主观唯心主义 (2)客观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1)基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意义: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 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 思想武器。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气者,理之依也
水是万物的始基
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近 代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合理性: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 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 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 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局限性: 具有机械性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5.5-1883.3.14)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 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及作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 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生活与哲学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生活与哲学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⑥.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⑦.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⑧.毕尔生: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⑨.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⑩.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⑾.心想事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3)、评价 ①合理性:对人们认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②局限性: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 有物之理. • 2、上帝主宰万事万物 • 3、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 4、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 ( 1 )材料一中的观点其共性是什么?材料二中的观点其共性是什么?
• ( 2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分别属于哲学的什么观点?有何异同?
复习回顾 那么什么是
各自都有哪些基本形式

是什么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问题
何者为第一 性(根本方面)
有无同一性
(从属方面)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生活、实践: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为什么
哲学研究:不能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发展: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
第二课第二框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②把物.质朱归结熹为具:体物理质生形态万,把物复杂,的问未题简有单此化。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柏拉图: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水之始基说: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归复于水。
④水三之、.始 唯黑基物说主格:义泰、尔勒唯斯心:认主世为义,和界水辩是证上万法物、的的形始而一基上,学切万的都物关皆系是从水绝中产对生,精最后神又归的复外于水在。 表现。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摘要: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根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哲学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一直以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大对立的学派对“是意识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意识”的问题争论不休,这种争论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到底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呢?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内涵唯物主义是哲学上两个敌对的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一般地说,它是先进阶级的世界观,反映着适合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的先进阶级的利益。

唯物主义哲学往往是社会上的先进势力、进步阶级用来反对反动势力和宗教迷信,维护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思想武器。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或精神而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意识则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唯心主义则相反,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具体说来,就是:第一,世界先有物质,然后才有意识。

第二,意识是具有高度发展和组织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第三,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这些论证都说明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它可以不依赖精神而独立存在,所以是第一性的;意识来源于物质,它必须依赖物质而存在,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因此精神是第二性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与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派别和观点汇总

哲学基本派别和观点汇总

哲学基本派别和观点汇总1、唯物主义发展的阶段: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古希腊德模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理论成就,它认为世界万物由不同形状、大小的原子和虚空组成的2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近代自然科学相结合,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但又存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主义这三个根本缺陷;当时自然科学理论只有力学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建立在这一科学成果基础上的唯物主义理论,不能不用机械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界中各种不同质的现象和过程,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过程;18世纪中叶,自然科学主要是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静态的研究,形成了一种孤立的、静止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被哲学家提升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使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具有了形而上学的性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只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的,即唯心史观;庸俗唯物主义:把十九世纪的近代唯物主义庸俗化,把意识等同于物质,看做大脑的分泌物,哲学上一般不把它作为唯物主义的一种历史形态;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2、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3、物质和运动关系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4、运动和静止1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量变与质变1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属于激变论2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属于庸俗进化论6、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观: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观实质是扬弃2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7、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它表面上抬高必然性,实际上是把必然性降低为偶然性,往往会导致宿命论;2唯心主义非决定论:把一切看成是纯粹偶然的,根本否认必然性,它既会导致唯意志论,也会导致宿命论;3既承认必然性,也承认偶然性:认为有些事情是纯粹必然的,有些事情是纯粹偶然的,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看成是没有联系的两种孤立的现象;8、反映论1直观反映论:认为认识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2能动反映论: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观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唯理论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而认为感性认识是靠不住的;2经验论则片面强调感性认识的可靠性,而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3唯理论和经验论又各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唯心主义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不仅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各持一端,而且在认识论的前提上也是根本错误的,即都是否认反映论,不坚持人的认识是从物到感觉的唯物主义路线;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但是,从感觉、经验出发,既可以沿着客观主义的路线走向唯物主义,也可以沿着主观主义的路线走向唯心主义;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1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绝对主义真理观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相对性,认为人们可以一下子穷尽绝对真理,把已有的理论看成永恒不变的教条,现实中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2相对主义真理观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客观性,怀疑科学理论的可靠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在现实中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11、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可以和生物有机体相比拟,社会与其成员的关系有如生物个体与其细胞的关系;社会达尔文主义根据自然界"食物链"现象提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以此解释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学理论,这种观点无可厚非;然而,把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等概念引进社会学,就未免有些牵强;至于他把生存竞争作为社会发展的规律,则完全混淆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差异;12、旧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所有的哲学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13、折中主义;折衷主义也叫折中主义,它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及有关理论;其特征和表现是: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固定的立场,只把各种不同的思潮、理论,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在一起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杜林的二元论。

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派别

【问题情景】 疑邻偷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 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 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 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 后来,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 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 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 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思考一下:丢斧的人犯了什么错误?列举我们生活中犯同样错误 的一例。
▲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

经 典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南宋)陆九渊 观 点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英)贝克莱
“眼开则花明 ,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明)王守仁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 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 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具有机 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 能动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作用。 进步性: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 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 大思想武器。

高考考点要求: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08启东一模)16、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与不 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 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 为指导 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 殊领域,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 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 基础 参考答案: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最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在方法论对就唯物主义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旧唯物主义只能实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 会的直观,但黑格尔在《逻辑学》中的方法论则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思维方法,这为马克思在思维中认识 资本主义的内在规律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中高度赞扬了黑格尔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的意义, 认为这是黑格尔哲学中最神秘但又同时最合理的思想。并把它当作自己经济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所以说,把哲学史简单化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正反两派斗争的历史,它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的胜利和唯心主义 的失败,这种想法是非常有害的。不仅会危害我们对唯心主义的理解,也会危害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唯心主义的概念
什么是唯心主义
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Idealism)是在哲学中是一个提出 心灵是基本之存在的哲学理论,是哲学上的两 大基本派别之一,是与唯物论对立的理论体系。 其基本含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 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认为精神(意识)第一 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 的产物,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 基本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实 践 唯 物 主 义 的 基 本 特 征

错唯 误物 的主 ,义 真是 是正 这确 概 念

唯 物 主 义 的 概 念
目 录

唯物主义的概念
什么是唯物主义?
什么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materialism)又称唯物论,是一种 哲学理论。该主义认为世界的基本成分是物质, 所有的事物(包含心灵及意识)都是物质交互 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 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 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即世界的 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在意 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 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电子的发现。 电子的发现。这一发现表明原子不是最小的物 质单位,其中还有电子这一更小的微粒, 质单位,其中还有电子这一更小的微粒,而且 电子可以随着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 电子可以随着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 原子 ~10-10m ~10-14m
原子核
核子 ~10-15m 夸克(层子) 夸克(层子) ~10-17m 亚夸克 ~10?m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合理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 合理性:否认神创论, 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 局限性:但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 局限性: 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 把哲学上所讲的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等同 起来。 起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理生气
王守仁:心外无物。 王守仁:心外无物。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 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 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王 冲: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同时又看到意识对 物质有能动作用
唯物主义形态比较
形态
古代朴 素唯物 主义 近代形 而上学 唯物主 义 辨证唯 物主义 和历史 唯物主 义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马基期末思考题答案

马基期末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基本原理期末思考题答案一、辨析题1、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重要性,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重要性。

答:唯物主义的确重视物质的重要性,唯心主义也的确重视精神的重要性。

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并不在这一点。

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二者的区别在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物质与精神谁是第一性。

所以该命题表述不准确。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的源泉和动力,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越快。

答: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统一性和对立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但并不意味着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越快,该说法割裂了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忽视了矛盾概念中的统一性的作用,是片面的。

过多的社会矛盾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甚至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辩证否定就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答:辩证否定并不就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结果;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因此辩证否定并没有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是辩证的扬弃。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他们的分歧是哲学中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答:(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020高考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考点精析系列】

【2020高考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考点精析系列】

考点4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一)哲学基本问题⒈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性质的哲学对它的回答有着很大的差异。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是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

⒉内容:⑴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追求物质利益≠唯物主义;追求精神文明≠唯心主义。

⑵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反映存在或者不能彻底的反映存在。

这是哲学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在漫长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各种哲学观点层出不穷,无数哲学流派形态各异,但哲学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理论,无非分别属于两大派别:和。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与根本观点两千多年来。

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这是最根本性的。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 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思考和追问,哲学 才会出现。 ②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提示】哲学≠智慧 哲学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学。
③哲学的功能(作用):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 的功能。 ④哲学的任务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提示】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作用(或功能) 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任务是指 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得以完成这 一任务。
【扩展】理解列宁语: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 实花”。 一是说明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二是说明唯心主义有其认识论 根源,三是说明唯心主义局部可借鉴。
【扩展】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2、哲学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何者 第一性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有无 同一性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提示】 1、表述规范,注意搭配,如不能说“思维和物质的关系”。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的标准。

2.2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2.2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五行学说:
源自大禹治水 时,在当时水 文地理知识的 基础上形成的 关于世界本原 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
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 , 阴阳 接 而变化起。” 王充:(汉) “没有有形的物质, 方法 就没有精神、智慧。” 范缜(南北朝):“形存则神存, 事实 形谢则神灭。” 王夫之(明):“气者,理之依也。”
9、“神决定世间万物” ……等等
客观唯心主义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 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充分体现了物质决 定意识的原理。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 一的,不可分离的。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 义观点。又如,“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亦属唯物论。 3、掩耳盗铃 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 愿望代替客观现实。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 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 4、神决定世间一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5、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 以人的意志所主宰。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6、心外无物 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 无物。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唯心主义。
③④⑥⑦属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观点(例子)小结: (一)唯物主义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3、“天地和气,万物自生”(王充)
4、“天地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5、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6、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
………等等
②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 阴阳接而变化起”。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派别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派别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派别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两条根本对立的哲学路线。

从总体上看,唯心主义路线是错误的,唯物主义路线是正确的。

但不能只是简单地否定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主要特点为认为思维、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

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是社会阶级的根源、认识论根源。

A: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和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时常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B: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中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必然导致唯我论。

2.唯物主义主要特点为肯定物质、自然界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思维、精神则是由物质、自然界所派生的、第二性的。

在整个历史上,也有不同的发展形态。

按基本特征,大体可分为三种:A: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最初形态。

基本特征: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B: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布道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或只承认机械的联系与运动。

具有机械性与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C: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

基本特征:有机统一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不仅重视理论解释世界,而且强调实践地改造世界,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是迄今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最具科学性和革命性。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每日一题:哲学的基本派别(2018年3月7日)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每日一题:哲学的基本派别(2018年3月7日)

哲学的基本派别高考频度:★★★☆☆难易程度:★★★☆☆门格尔、希克斯等人认为,2件棉衣加上3个面包,同1件棉衣加上5个面包可以“无差别”,也即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不一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是一样的。

进而言之,人的主观感觉可以脱离物理、化学状态而独立存在,并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源泉。

以下选项中与门格尔、希克斯等人的这一观点一致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吾心即是宇宙”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③“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的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都有各自的缺陷和局限性,朴素唯物主义缺乏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哲学史上存在“两个对子”(1)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从哲学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要么同唯物主义结合,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

1.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自然科学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深入到电子水平时,由于放射性现象的发现,人们认识了原子内部的结构,打破了原子不可分割的神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考点突破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二、重难点提示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核心突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由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来区分的,而不能从两个词语的表面意义来理解。

如: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

你追求什么?”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文中的学者就是按照字面意思,把唯物主义理解为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或贪图享受的物质主义;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轻物重人、追求社会道德信仰的理想主义,因而是错误的。

要点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重要提示】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械运动,所以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即把自然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方法推广为哲学的分析方法,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却是唯心的,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重要提示】唯心主义从根本方向上来说是错误的,但并不能说其一无是处。

如唯心主义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

正是唯心主义的不断攻击,才使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断进步。

近代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构成世界的最小微粒,而当科学证明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时,唯心主义就嘲笑和攻击唯物主义说,原子不见了,物质消失了,唯物主义的大厦垮塌了。

唯物主义正是在应对这种攻击的过程中,修改自己关于物质的定义,最终获得了关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的科学认识。

要点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1.2. 关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这表明: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重要提示】哲学中不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

如:二元论。

此观点认为物质与意识彼此独立,互不相干,各自都是世界的本原。

实际上在深入解释时不是倒向唯物主义就是倒向唯心主义,难以自圆其说。

【随堂练习】1.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

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

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

上述观点()①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③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④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D思路分析:材料反映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②③④表述都正确。

故选D 项。

2. 一艘轮船在航行中遇到了风暴,逐渐下沉。

船长大声问道:“谁会祈祷?”船上的一名神父自告奋勇地回答:“我会!”船长说:“那好,你就开始祈祷吧!其他的人都套好救生圈等待救援。

因为船上正巧差一个救生圈!”从哲学角度看,船长的做法()A. 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B.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C. 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肯定D. 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讽刺答案:D思路分析:祈祷上帝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故D项符合题意。

3. 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这种看法属于()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答案:C思路分析:人脑产生意识,具有能动性,而肝脏分泌胆汁是一种本能,该观点具有机械性。

题干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坚持了物质是本原的,但具有机械性。

所以,该看法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应选C项。

例题 1 (福建文综)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 ③→④→②B. ②→③→④C. ③→②→④D. ②→①→③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演进。

③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④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正确。

①是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C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

”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这两种观点体现了()的分歧。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思路分析:所谓“自然之根”,就是指天地万物的根源。

这里,张衡明确地指出:天地万物最早的起源,既不是什么上帝、神灵的旨意,也不是什么绝对的理论,而是“无形之类”的“元”,也就是太始。

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朱熹的观点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故二者的分歧应该是A项。

B、C、D与此不符。

答案:A例题2 (山东文综)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

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思路分析:本题材料中“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表明朱熹把客观精神“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本题材料中“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表明陆九渊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于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由此可见,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C项。

答案:C胡夫金字塔里面有一段令人生畏的文字:“不论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

”从哲学上看,这段铭文属于()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 主观唯心主义D. 客观唯心主义思路分析:这段铭文没有科学依据,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死神”主宰人的生死,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案:D例题3在利益群体纷杂、利益冲突纠结的当下,“两会”代表委员们若要深入了解民情,就不仅要在“庙堂”之上以笔议政、以嘴议政,更应该深入江湖田野先期“以脚议政”。

有些代表委员也愿意发言,愿意为民众说话,但他们往往不在底层调查,不亲近最基层的民众,不了解最基本的实际,这样的发言和提案往往可能产生更糟糕的效果,所谓的清谈误国,指的就是这样一种不重视调查、脱离实践的夸夸其谈。

代表委员只有“以脚议政”,才能更好地在“两会”这个言论平台上“以嘴议政”。

现实中的长官意志和拍脑袋决策屡见不鲜,原因正在于官员有意远离基层,不能“与民同乐”。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基本派别的知识,简要分析“拍脑袋决策”和“以脚议政”各自所属的阵营。

答案:(1)从哲学基本派别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拍脑袋决策”属于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以脚议政”属于唯物主义。

列宁曾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唯心主义哲学中也包含某些合理因素。

据此完成下题。

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①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②唯心主义片面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思路分析:①错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唯心主义也有某些合理成分,如唯心主义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

④错误,二者不必相比较而存在,可以单独存在。

答案:B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3. 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慧能: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4. 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柏拉图:理念论黑格尔:绝对观念论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朱熹:理在事先5. 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8”就是发;喜鹊报喜;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慧能和尚与“本来无一物”据《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选择继承人时,命每个弟子作一首诗,以考查他们对佛家教义的理解。

神秀思考数日之后,写下这样四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当时有一个挑水打杂的和尚看了这首诗后,很不满意,于是在旁边又写了四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这位和尚认为他这个人根本就不是“物”,也无身可修,只有佛家信念。

广而言之,世界上“本无一物”,什么东西也没有,所以也无什么尘埃,亦无所谓污染。

弘忍认为这个和尚对佛家教义心领神会,掌握得好,于是决定把衣钵传给他,他就是禅宗六祖——慧能和尚。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慧能和尚否认物质的存在,认为“万事皆空”“四大皆空”,只有佛家信念的存在,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

(答题时间:25分钟)1.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两种观点体现了()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2.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的《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A. 唯心主义的观点B. 科学的物质观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3. 十九世纪中期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形成时,正是经典物理学兴盛的时代,所以经典物理学所结的果必然是“经典哲学”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这种“经典哲学”()①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②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③没有科学依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④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 高考前夕,某地高三考生在校内孔子像面前献花并下跪,祈求能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