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水结冰了-导学案-教科版(2017)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具体章节为《3水结冰了》。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现象、冰的特性以及冰与水的转换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的凝固现象,认识冰的特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珍惜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凝固现象、冰的特性。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冰与水的转换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杯子、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直尺、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实践情景,让学生观察热水冷却过程中水的三态变化,引发学生对水结冰现象的兴趣。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凝固现象、冰的特性以及冰与水的转换过程。
3. 实验:分组进行冰的融化实验,观察并记录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状态的变化。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的凝固现象3. 冰的特性4. 冰与水的转换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2)解释水的凝固现象。
(3)列举冰的三个特性。
2. 答案:(1)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液态→气态(蒸发)→固态(结冰)→液态(融化)。
(3)冰的特性:① 密度小;② 比热容大;③ 透明度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水的三态变化、冰的特性等知识。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需要加强实验安全教育。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关于水结冰的现象,如冬季河面结冰、冰箱里的水结冰等,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1.3水结冰了课后辅导作业设计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1.3水结冰了课后辅导作业设计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做水结冰的实验中,试管中水的高度与结成冰后冰柱的高度相比,(C)。
A.水和变成冰后的冰柱高度一样 B.水的高度高一些C.冰柱的高度要高一些【详解】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会结冰。
水在结冰过程中温度不变、体积会增大,所以水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比水面高一些。
2.关于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冰是固态的水B.冰没有一定的体积C.冰有一定的形状【详解】根据对水和冰比较的认识,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它们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冰是水的固体状态,冰有一定的形状,冰也有一定的体积。
3.下列物体是固体的是(B)。
A.矿泉水黑板檫 B.塑料瓶树叶C.果汁香蕉【详解】固体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
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
黑板檫、塑料瓶、树叶、香蕉都具有一定质量、体积和形状,是固体。
矿泉水、果汁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是液体。
4.我们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发现水结冰后占据的空间(体积)(B)。
A.不变 B.变大 C.变小【详解】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占据的空间变大。
5.有固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这时水处于(B)。
A.固态 B.液态 C.气态【详解】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有一定体积和一定形状,质地比较坚硬的物体;气体:没有一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的物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可以流动的物质。
所以有固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这时水处于液态。
6.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如果试管中的水迟迟不结冰,下面哪项能使试管中的水结冰(C)。
A.使劲摇晃试管B.在试管中加入更多的水C.在容器中加入更多的食盐【详解】在做水结冰实验时,往碎冰堆里放食盐,能够加快碎冰的融化,冰融化吸热使得周围温度降低,从而让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水结冰了》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水结冰了》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知道水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冰的性质。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实验和观察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水的凝固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水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水的凝固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水的凝固过程,理解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知道水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冰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知道水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冰的性质。
2.难点:让学生理解水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水的凝固过程,理解冰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冰块、水、容器、温度计、实验记录表等。
2.场地准备:实验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水的性质,激发学生对水的凝固过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冰块,让学生观察冰块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冰是怎么来的?水为什么会变成冰?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凝固过程中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水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理解冰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水还有哪些状态变化?这些状态变化有什么特点?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6)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6)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在低温下会结冰的特性,以及冰和水的不同。
内容较为简单,但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对于水结冰的现象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眼看到水结冰的过程,从而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水在低温下会结冰,知道冰和水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在低温下会结冰的特性,冰和水的不同。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加深对水结冰现象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探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冰箱、容器、温度计等。
2.课件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来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东西,夏天流动,冬天静止?”让学生回答,引出本课的主题——水结冰了。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水结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水结冰的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冰和水的不同。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容器,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放入冰箱冷冻层,观察水结冰的过程。
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水结冰的温度变化。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拿出冻好的冰块,观察冰的形状和质地,与原来的水进行对比。
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结冰的过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在低温下结冰?冰和水的不同在哪里?让学生通过讨论,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水在低温下会结冰,冰和水的不同。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水管,看看在寒冷的天气里,水管是否会结冰,并记录下来。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教学设计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教学设计【研究内容】科版三年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水结冰了»【研究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水的温度下降到℃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2、过程与方法: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研究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研究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研究准备】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试管、自来水、水温计【研究过程】一、冰的观察1、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同砚们肯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模样的吗?2、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教师今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3、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9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换。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
7、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8,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四分之一的清水,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2)、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了食盐)的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
(4)、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1.3 水结冰了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课作为《水》单元的第3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上节课对水加热过程的观察,学生对水的状态变化有了一定认识。
本课研究让水的温度一直下降,水向周围放热,凝固成冰的过程。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水结冰只是状态的变化,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建构“物质能够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科学概念,建立物理变化的雏形。
在本节课的试验中,引导学生观察盐对冰加快溶解的作用,从而让试管中的水释放热量更快,在更短的时间达到更低的温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架台、试管、30毫升清水、碎冰、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毛巾、小号橡皮筋、记号笔、课件等试验工具,为每个试验小组准备一份试验报告单。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等。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温度不变,全部变成固体状态后温度会继续降低。
2.水在结冰时要释放大量热量。
3.在一定温度环境中,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
科学思维:初步认识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
探究实践:1.在试验时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并观察温度在开始结冰时到全部转化成冰温度在0℃不变。
2.观察并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利用维恩图把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别开来。
态度责任: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体会科学试验过程中的乐趣。
难点: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测量温度时温度计避免接触试管壁;引导学生在碎冰中加入食盐能加速碎冰的溶解,使试管中的水的结冰更快。
【教学方法】教法:在导入新课时应用情境教学法,用生活中的冰引导学生观察冰的特点。
在试验中引导学生用观察法明晰水结冰时的各种现象,并用归纳法得出结论。
以直观实验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法。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与反思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单元第三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变成冰的过程以及冰的性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对于水的凝固现象和冰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变成冰的过程以及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学会合作交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掌握水变成冰的过程以及冰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
2.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凝固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教师需要准备足够的水、冰、容器等实验器材。
2.场地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个宽敞的实验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活动。
3.教学课件: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进行教学演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水的凝固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水的凝固过程和冰的性质,让学生对水的凝固现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4)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4)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即水在0℃以下温度时会结冰。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
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水的凝固现象,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一过程。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对于新知识容易接受和掌握,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凝固现象,知道水在0℃以下温度时会结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凝固现象,水在0℃以下温度时会结冰。
2.难点: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分析水的凝固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水的凝固现象,了解水的性质。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冰格、温度计、观察容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水的凝固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水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简要介绍水的凝固现象,让学生知道水在0℃以下温度时会结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冰格中结冰的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水的凝固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讨论: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融化?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水的相变现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教学设计3.水结冰了【教材简析】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本节课要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冬天湖面的冰和冬天房檐下冰的图片,初步体验冰和水的不同,引出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发现水结冰过程中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过程,以及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学生还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水的液态——水变成了水的固态——冰。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液化成小水珠或凝结成霜。
了解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拓展板块,通过让学生讨论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使学生认识到水结冰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
再让学生想办法能把试管里的冰取出来,初步体会环境温度高起来时,冰可以融化成水。
再提出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引导学生尝试寻找冰融化成水的温度条件等。
【学情分析】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
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
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具体内容为《3水结冰了》。
本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的凝固现象,即水变成冰的过程。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认识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从液态到固态的凝固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自然现象。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凝固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水、冰)、PPT、实验器材(杯子、冰块、热水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冰块,让学生观察、触摸,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形成的?”2.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讲解水从液态到固态的凝固过程。
结合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结冰的过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冰块在热水中的融化过程,了解水的固态到液态的变化。
4. 知识巩固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水结冰过程的理解。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互相交流。
强调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3水结冰了》2. 内容: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水的凝固:液态→固态水的循环过程:蒸发、降水、融化、凝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解释水结冰的原因。
举例说明生活中水的循环现象。
2. 答案: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液态→固态→气态。
水结冰的原因:水分子在低温下减缓运动,逐渐凝固成冰。
生活实例:夏天,水蒸气升腾形成云,云中的水滴聚集形成雨;冬天,雨水结冰,形成冰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水结冰过程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培养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结冰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探究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从液态到固态的结冰过程。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他们对水有初步的认识,知道水可以流动,是液态的。
但是,他们可能对水结冰的过程和原因不是很清楚,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需要注意安全性和操作规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结冰过程和原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结冰过程和原因。
2.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结冰过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原因。
3.讲授法:教师对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进行讲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冰箱、观察容器、温度计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不同状态,引导学生思考水为什么会变成冰,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引出水的结冰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结冰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原因,教师引导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其他状态变化,如蒸发、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水的结冰过程和原因。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水的结冰过程和原因。
教学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以上是根据您提供的标题“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撰写的一份详细复杂的教案文档,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
知道凝固概念
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小组讨论实验结果 分享实验结论
观察冰块 交流讨论冰的现象 总结冰于水的不同 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冰是无 色、透明、有固定形状的
做练习题 汇总总结
师:对,温度降低,水会结冰,也就是 液体的水凝固成固体的冰。
完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再聚焦一下刚才那 个问题,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 么情况?
板书 设计
水结冰了 凝固 水(液体)→冰(固体) 水结冰:0℃ 形态:液态→固体(温度的变化) 结冰放热 结冰后体积变大 冰的特点:
作业 布置 教学 反思
回家在冰箱里放一杯水,第二天观察,和父母说一说水怎么变成冰的
学情
学生们已经了解了水的特点,知道冰是由水变化而来的,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见
分析 到冰,对冰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因此学生理解掌握冰的特点,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
与不同点并不难。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
道温度升降与热量变化的关系。在本课中,规范操作和准确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对学 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生:温度降低,水会结冰
教师指导与检测
出示 PPT 观看生活中结冰的现象,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从生活常见想象,引导学生 思考,引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看完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再聚焦一下刚 才那个问题,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 出现什么情况?
探索 结冰 概念 探索 水结 冰过 程中 的各 种变
探究 观察 并比 较水 与冰 的相 同点 与不 同点
教学
重点:观察冰的特点,水结冰过程中的温难点
教学
盛有碎冰块的烧杯、盛有纯净水的试管、一支温度计、一份食盐;几分盛有冰块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2.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2.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
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活动意图说明: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铺垫本堂所要学习的内容,环节二:探索1(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1.说一说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来验证?2.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1)在试管中加入清水(2)将试管放入有碎冰的的容器中(3)观察试管中的水3.观察记录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师活动21.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
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3.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水变成冰的过程。
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环节五:课末练习(根据教学活动选择使用)(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5:小练习一、填一填。
1.当水的温度降到的时候,水开始结冰,在这个过程中,水从变成。
《1.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水的物理特性,理解水结冰的现象,并且能识别水结冰所需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理解并探究水结冰的过程,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水结冰的过程,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和理解水的各种物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 水槽、烧杯、温度计、冰块储存容器等实验器材;2. 多媒体教学资源(关于水的物理变化和结冰过程的视频);3. 每位同学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大家开动脑筋猜一猜:“铁打的冰块,漂浮在水上。
”这是什么呢?你们知道答案吗?(学生回答)2. 冰块是我们冬天最喜欢玩的,那你知道冰块是怎么形成的吗?对,当温度达到0°C以下时,水就会结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结冰了》这一课。
(二)探究新知1. 观察冰块教师准备一块冰块,展示给学生看,并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又问:“它是什么状态的?”(学生回答)教师把冰块放入一个装有水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冰块的变化过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冰块的变化过程,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2. 探究水结冰的条件教师给学生展示一杯热水,并问:“如果把这杯热水放在一个与室外相同的条件下,它会结冰吗?”学生会回答不会。
接着教师演示把这杯热水放在一个冰箱里,并让学生观察冰箱的温度控制面板,记录水的变化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水结冰的过程和条件,并总结出水结冰的条件。
3. 实验探究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烧杯、热水、冰箱等,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进行探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
水会结冰,例如冬天房檐下的冰、冬天水面的冰等。
(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
单刀直入,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探索1:你见过冰吗?
你见过冰吗?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点拨:
①冰瀑
②冰川
③漂浮的冰块
④枝条上的冰
……
(展示图片)
二、探索2:活动体验
1、导入
水是怎样结成冰的?水结冰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认真听,听后选择回答
学生观察比较,填写活动手册,互相交流
学生认真听
学生回忆、查阅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课后可以制作
学生课后完成
让学生认识冰
通过活动体验,探索水结冰过程发生的变化。
辨别水和冰的异同点
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检测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对冰装点生活作用的理解
继续探索科学奥秘
课堂小结
④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3)注意事项
①正确使用温度计,注意轻拿轻放,不要碰到试管壁
②及时做好实验记录,特别是观察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③维护课堂纪律,实验时轻声交流
(4)疑难解答
碎冰中为什么要加盐?
教师点拨:
一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过程称为溶解。
5、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6、水在常温下蒸发,在0℃结冰,在100℃沸腾。()
五、拓展提高:怎么样制造冰花
1、制作过程
①选择一个器皿,形状可以是多样的。在器皿中放满水,注意水可以有颜色,但不宜深色
②在水里放一些自己的装饰,但要求是浸在水中
③选择一条绳子,绳子是当水结冰以后冻到水里,而且绳子一定要能承担冰的重量
《1.3水结冰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水结冰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使学生掌握水的凝固点及其基本原理,了解水结冰的物理变化过程。
2.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究兴趣。
二、作业内容作业主题:《水结冰了》实验与观察1. 实验准备:(1)准备适量清水,用于实验的冷却。
(2)准备温度计,用于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3)准备小容器(如塑料瓶或玻璃杯),用于盛放水并观察其结冰过程。
(4)准备记录本和笔,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实验步骤:(1)在室温下测量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
(2)将装有水的容器置于冰箱中,开始计时并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水的温度,直至水完全结冰。
(3)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现象,如冰晶的形成、水体积的变化等。
(4)实验结束后,对冰进行观察并描述其特性。
3. 实验记录与观察:(1)详细记录每次测量的水温和时间。
(2)描述水结冰过程中的观察到的现象,如水是否开始变得浑浊、是否有冰晶出现等。
(3)记录冰的形状、颜色和质地等特征。
三、作业要求1. 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详细记录每一次测量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
2. 实验结束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3. 作业需以小组形式完成,小组内成员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记录工作。
4. 作业提交时需附上实验过程的照片或视频,以及完整的实验记录本。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实验准备是否充分,观察是否认真,数据记录是否完整、准确,实验报告是否条理清晰。
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照片或视频以及小组内的协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结果:将学生的作业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需努力四个等级,并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组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纠正。
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分享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案教师点拨: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水结冰了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在生活中很容易观察到水的固体和液体形态。
学生对固态冰和液态水非常熟悉,但对水与冰之间的变化条件并不十分清楚。
本课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水来认识物体的存在形态(本课主要认识固态和液态),以及使物体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对水和冰非常熟悉,但是对冰的观察却很少。
因此设计本课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冰,在此基础上对冰和水进行比较,形成固态和液态的概念。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看到冰变成水。
由此引发对冰变成水的因素的探究。
教学流程:观察冰—→比较冰与水的相同与不同—→探究水结冰的条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冰晶材料:冰分组实验材料:冰、温度计、保温杯、纯净水、实验记录单板书设计:水结冰了(0摄氏度)水冰(液态)释放热量(固态)教学过程:一、冰的观察1.出示图片或实物,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冰块)你能说说冰是什么样子吗?2.学生交流:依据生活经验,谈谈对冰的认识3.观察冰●出示观察材料: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冰块,我们一起仔细观察冰块什么样。
●学生观察,教师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冰的样子,并记录下来。
不要长时间拿着冰,以免冻伤手。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冰的样子。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看到冰化成水。
)4.比较水与冰●提出问题:冰可以化成水,我们来比较一下冰和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结冰了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和冰既有相同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又有不同点: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水——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柔软。
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通常情况下,水在0℃时开始结冰,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热量的变化。
在本课中我们还进行了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一项严肃的活动,我们必须按照要求,科学、规范地实验。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观察、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只有这样,才会有收获!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结冰后,温度将一直保持不变。
()
2.把冰放人水中,冰会浮在水面上。
()
3.在碎冰中加食盐会使碎冰的温度上升。
()
4.隔着冰可以看见物体。
()
5.水结冰后,形态变了,但体积不变。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
B.透明度
C.硬度
2.水在结冰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情况是()。
A.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
B.要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
C.既不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也不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
3.关于水结冰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选用粗一点的试管
B.应该在试管中加满水,因为水结冰后体积会缩小
C.测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能碰到试管内壁
4.为了使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加水
B.搅拌
C.加盐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水蒸发可以在()(填温度条件)进行;水沸腾的温度是();水结冰的温度是()。
2.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要向周围环境()热量,水结成冰要向周围环境()热量。
(填“吸收”或“释放”)
四、综合探究。
1.自然界中的冰水混合物,冰既不融化,水也不结冰,此时的温度一定是0摄氏度,为什么?(标准大气压下)
2.下面是某小组在做水结冰实验时的相关记录,请根据记录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1)碎冰的温度比水的初始温度(),比0℃()。
(填“高”或“低”)(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时,水开始结冰。
(3)水结成冰时,向周围环境()(填“吸收”或“释放”)热量,本身的温度()(填“升高”或“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