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本、美国百货店的发展情况对比分析
国外商业题目
国外商业题目美国部分1.美国零售业的发展概况(发展历史、阶段、业态等)2.美国零售与中国零售之间的比较以及对中国零售的启示日本部分1.日本战后流通业的发展概况,两次流通革命的内容,变化2.日本批发、零售业当前的发展变化,遇到的困难以及应对的办法3.对照中国批发、零售业,带给我们的启发和帮助,我们与日本在批发零售方面的差距1.美国零售业的发展概况(发展历史、阶段、业态等)(1)发展历史150多年前,美国主要的零售商业业态是杂货店(general store),这种传统的零售业态,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和消费需求相适应。
南北战争(Civil War,1861-1865)以后,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产品开始大大丰富,原有业态开始显示其不相适应的一面,某些杂货店开始改变其经营结构,变综合经营各种产品为经营单一系列产品或有限系列产品,从而出现了单一或有限品类商店(Single and limited-line store)。
尽管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公司“好市场”于1862年问世于法国巴黎,这种被称为世界零售业上的“第一次革命”的现代零售业态此后在美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成为零售业的中坚和“领导”。
百货公司好似由若干个专业商店和单一或有限品类商店的集合体,其宽泛的商品线,齐备的品种规格,良好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周到的服务,较高的商品质量以及较好的信誉和提供的信用条件等优势,比较适应于选购品和特殊品的销售,能吸引一大批收入水平在中等以上的顾客购买。
在50年代以前,百货公司一直开设在城市的商业中心地带,此后,由于拥有小汽车者越来越普遍,人口向市郊扩散,百货公司也开始向市郊进发。
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百货公司的数量只占全美零售企业总数的1%不到,但其零售额却几乎占了零售总额的10%。
但是,70年代以后,百货公司遇到了挑战,零售份额开始下降。
被誉为世界零售业“第二次革命”的超级市场的问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经济危机的产物。
在第一家超级市场1930年于美国纽约问世之前,杂货商和食品商大都属于经营单一或有限品类的小企业。
美国店面现状分析报告
美国店面现状分析报告1.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美国店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数据和趋势,以帮助企业和投资者了解美国零售市场的发展情况。
2.美国店面市场概述美国是世界最大的零售市场之一,拥有庞大的消费者基础和多元化的经济体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美国店面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美国国家零售联合会(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NRF)的数据,截至2019年,美国的零售销售总额达到5.5万亿,较前一年增长了3.7%。
这表明消费者对零售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仍然强劲。
3.美国店面类型美国的店面类型多种多样,包括超市、百货商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
以下是对其中几种典型店面类型的概述:3.1 超市超市是美国最常见的店面类型之一,主要销售食品、日用品和家居用品等。
超市通常具有较大的营业面积,提供多种产品种类和品牌选择。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有机食品的日益关注,美国的超市也开始提供更多的有机和健康产品。
3.2 百货商店百货商店一度是美国最受欢迎的购物场所之一,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和竞争的加剧,一些百货商店面临着困境。
然而,一些百货商店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和购物体验,成功地吸引了一定的消费者群体。
3.3 专卖店专卖店通常专门销售某个特定品牌或产品类型,如衣服、饰品、电子产品等。
专卖店通过提供个性化的购物体验和独特的产品选择,吸引了一定的忠实顾客群体。
因此,许多知名品牌选择在美国开设专卖店,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3.4 购物中心购物中心是一种综合性的商业建筑群,集合了多家零售店面、餐饮场所和娱乐设施。
购物中心通常具有较大的规模,提供丰富的购物和娱乐选择,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4.美国店面现状及趋势4.1 线上线下融合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成为美国店面发展的重要趋势。
许多实体店面开始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在线购物服务,并通过物流系统将线上订单送达消费者手中。
4.2 消费者体验至关重要随着竞争的加剧,店面的经营者开始重视消费者体验。
中国百货零售业百货零售行业发展情况及居民消费降速下的几大因素分析
中国百货零售业百货零售行业发展情况及居民消费降速下的几大因素分析一、中美百货行业发展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更加普遍,居民消费需求深刻变化,催生百货零售业行业新供给新模式。
伴随百货零售业发展的宏观、政策、技术、需求环境持续改善,尤其是《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的出台,为实体百货零售创新转型指明方向,营造良好环境。
2018年,百货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全方位深入融合、社交化场景化多元消费场景、多业态协同提供一站式聚合服务、供应链体系智能高效等特征将日益明显。
2018年上半年,我国百货零售业经营单位数延续小幅增长态势,法人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当前百货零售的重中之重是大力发展020, 不仅线下寻找线上,线上企业也将积极寻找线下企业合作,百货零售业进入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是必然趋势。
从美国百货行业发展历程来看,并购是推动行业整合和市场集中度提升最为有效的途径。
美国前几大百货公司Macys› Nordstrom> JC Penney. Sears 等都是通过并购区域百货公司来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从而整个行业市场集中度也得到有效提升。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有超过20家全国性连锁百货,目前不到十家。
美国最的百货企业梅西百货(MaCyS)历史上就发生过几次并购,1992年梅西百货申请破产,1994年梅西百货被联合百货吸收合并。
2005年联合百货收购五月百货,主打的梅西百货品牌成为分店数超过800家的美国百货业老大。
而全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4目前保持在56% 左右。
日本百货集中度也很高,最后一次大型并购发生在2008年,这一年在伊势丹和三越合并后日本百货行业进入了四强领军时代。
四强分别是三越伊势丹控股(年销售额1.58万亿日元)、先驱零售(年销售额1・17万亿日元)、高岛屋(年销售额1万亿日元)新千禧零售(年销售额9,533亿日元),四家合计为4.7万亿日元,占2007年 日本百货业总销售额(7.7万亿日元)的61%美国最近的一波百货行业并购潮日本最近的一波百货行业并购潮 时间日本百货行业收购事件 2003年西武百货与崇光百货合并,更名为千禧零 售 2007年大丸百货和松坂屋合并 2008年 三越百货和伊势丹宣布合并中国目前百货行业CR4集中度在8%左右,行业集中度相较发 达国家美国和日本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美国内超市现状分析报告
美国内超市现状分析报告引言超市是现代都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美国,超市业务规模庞大,且竞争激烈。
本报告旨在分析美国内超市的现状,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消费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市场规模与前景美国内超市市场规模庞大,年销售额达数千亿美元。
根据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美国内超市数量约为385,000家。
这些超市分布在整个国家各个州,从大城市到乡村地区都有涉及。
超市销售的商品种类繁多,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
与此同时,超市业务也在不断拓展,如开设了在线购物平台,以满足顾客的更多需求,这进一步推动了超市业务的规模扩大。
未来,美国内超市市场仍有巨大潜力。
随着美国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将进一步增强,对超市商品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此外,洗衣和清洁用品等其他生活必需品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大,为超市业务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竞争格局分析美国内超市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多个大型超市集团。
其中最主要的超市集团包括:1. 沃尔玛超市: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沃尔玛在美国内拥有超过4,700家店铺,凭借其低价优势在超市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 科斯科(Costco)超市:科斯科超市以售卖折扣商品和批发数量而闻名,其会员制度也吸引了大量忠实顾客。
3. 目标超市:作为美国最大百货公司之一,目标超市在超市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其优质的商品和多元化的产品线吸引着广大顾客。
4. 赛百味超市:作为有机食品和健康产品的主要提供商,赛百味超市在超市市场中有其独特的市场空间。
5. 药房连锁店:CVS Health和沃尔格林(Walgreens)等药房连锁店也在超市市场上存在竞争。
这些超市集团之间的竞争主要通过提供更好的价格、提供更高品质的商品以及不断改进服务等途径来展开。
此外,随着新兴科技的发展,超市也在努力创新和改进,以提升顾客体验。
消费趋势分析近年来,美国内超市消费者有几个显著的趋势变化:1. 网上购物趋势增长: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买日常用品。
全球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
全球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一、概述电子商务(E-commerce)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商品、服务和资金的交换过程。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也成为了新的商业模式。
发展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还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发达国家1.美国美国是电子商务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根据美国国家零售商协会的数据,2018年美国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了2.98万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14.3%。
美国的亚马逊和eBay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
2.欧洲国家欧洲国家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发展地区。
2018年,欧洲电子商务市场销售额达到了6210亿欧元。
英国、德国、法国和荷兰等国家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较大。
3.日本日本是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根据报道,2018年日本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2.3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4.2%。
日本的亚马逊和Rakuten是日本市场的领导者。
三、新兴国家1.中国中国是世界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
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零售额达到9.01万亿元,同比增长23.9%。
中国的阿里巴巴和京东是国内电子商务领域的主要玩家。
2.印度印度是快速增长的电子商务市场。
根据印度商务部的数据,2018年印度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3.5万亿卢比,同比增长12.1%。
在印度,Flipkart和Amazon是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
3.巴西巴西也是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国家。
根据巴西电子商务协会发布的数据,2018年巴西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694亿雷亚尔,同比增长12%。
在巴西,MercadoLibre是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
四、发展趋势1.移动化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电子商务购物。
预计未来电子商务市场将更加移动化。
2.跨境电商随着全球化的进展,跨境电商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发展方向。
跨境电商有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日本百元店Seria发展历程、营收结构及竞争优势分析(2021年)
图 13:Seria 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占比结构
12,000 10,000
8,000
10,30910,845 8,589 9,526 7,563 8,030 6,202 6,523 7,064
6,000
4,000
2,000
0
FY FY FY FY FY FY FY FY FY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目录
1 Seria:日本百元店标杆企业
1.1 日本第二大百元店品牌,长期稳健发展 2. 严格控制成本,盈利能力优秀 3. 严控供给侧质量,把握需求侧变化
1
1 Seria:日本百元店标杆企业
1.1 日本第二大百元店品牌,长期稳健发展
日本百元店自 1990s 快速崛起,成为杂货零售重要细分行业。日本百元店的突出特征是统一定价 100 日元,商品范围覆盖食品、厨房用品、家居饰品、美妆品、文具、宠物用品等。百元店业态最 早萌芽于 20 世纪 60 年代,这一阶段中百元店以限时促销为形式,没有固定销售场所,销售货品 也以处置品和尾货为主,规模较小,关注度较低,也没有得到消费大众的认可。但是随着日本第三 消费阶段到来,经济增长大幅降速,泡沫经济破裂,日本的消费重归理性,追捧名牌的热潮退去, 民众普遍进入“消费降级”的状态。进入 1990s 后,Daiso(大创)、Seria、Watts、Can do 先后 成立,百元店常设门店数量迅速增加,逐步成为主流业态,20s 年代初市场规模已经增长至 4000 亿日元。 图 1:日本百元店发展历史
表 1:主要百元店品牌对比
成立时间
Daiso 1991 年
Seria 1994 年
Can Do 1997 年
中国、美国及日本三国连锁药店对比图文分析报告
中国、美国及日本三国连锁药店对比图文分析报告(2017.09.22)2011年后我国药店连锁率逐年提升,特别是2015年,药店行业连锁率增加6.3个百分点。
这很大程度上受2013年6月推行的新版GSP的影响。
新版GSP对于药品零售企业的人员配置、硬件设施及信息系统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暴露出单体药店存在的一些问题。
新版GSP与旧版GSP部分内容对比一、新版GSP加剧执业药师紧缺现状,单体药店获取医师成本更高2013年新版GSP规定:1、药品零售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应当具备执业药师资格;2、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执业药师,负责处方审核,指导合理用药。
我国的执业药师严重不足,药店执业药师配置率低。
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注册执业药师共有257,633名,其中在零售药店工作的药师有218,517名。
由此计算得出,药店执业药师的配置率仅为48.77%。
即使全部执业药师均就职于零售药店,如果按照一店一执业药师的方式配置,理论上也只有57.5%的药店符合规定。
在全国执业药师总数有限的情况下,连锁药店更具竞争优势。
目前来看,单体店每家需配备1-2名执业药师,而连锁药店可5-8家店面共用1名执业药师,这大大降低了连锁药店的经营成本。
以2015年全国执业药师平均年薪5.56万元计算,假设连锁药店5家共用1名药师,单体店1家1名药师,则每家连锁药店的平均人力成本比单体店减少4.45万元。
全国药店平均单店营业收入约90万元(以2015年全国药店数量44.8万家和收入规模4045亿元计算),1名药师的薪酬占比为6.2%(5.56万元/90万元),单体店将比连锁店高出4.9个百分点的费用率(4.45万元/90万元)。
面对职业药师紧缺的现状,职业药师的薪酬将可能进一步提高,连锁药店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
中日经济对比
广场协议大事记事件影响1985年9月由美英日德法5国财长在纽约广场宾馆(Plaza Hotel )签署了“广场协议”,目的是让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有控制”地贬值,日本银行在美国财长贝克的高压之下,被迫同意升值。
在“广场协议”签订后的几个月之内,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贬值。
日元对美元就由250日元比1美元,升值到149日元兑换1美元。
随后几个月内日元升值67.85%。
1987年1、纽约股市崩盘。
2 、美国财政部长贝克向日本首相中曾根施加压力,让日本银行继续下调利率,使得美国股市看起来比日本股市更有吸引力一些,以吸引东京市场的资金流向美国。
很快日元利率跌到仅有2.5%,日本银行系统开始出现流动性泛滥,大量廉价资本涌向股市和房地产。
此后,东京的股票年成长率高达40%;房地产甚至超过90% 。
(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开始成型)1988年由于日元升值的原因,日本出口大幅下降,日本出口生产商为了弥补由于日元升值所导致的出口下降的亏空,企业纷纷从银行低息借贷炒股。
日本银行的隔夜拆借市场迅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心,世界前10名规模最大的银行被日本包揽。
东京股票市场在3年内涨300%,房地产仅东京总盘就超过了当时美国全国总值。
(日本的金融系统接近崩溃)1989年摩根斯坦利和所罗门兄弟公司等一批国际投资银行深入日本发行“股指认沽期权”,日本的保险公司认为日本股市不存在暴跌的可能,认购。
12月29日,日本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日经指数冲到了38915点,大批的股指沽空期权终于开始发威。
日经指数顿挫。
日本股市开始下跌。
1990年1月美国交易所突然发行“日经指数认沽权证”,高盛公司从日本保险业手中买到的股指期权被转卖给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将其卖给权证的购买者,并承诺在日经指数走低时支付收益给“日经指数认沽权证”的拥有者。
该权证立刻在美国热卖,大量美国投资银行纷纷效仿,日本股市再也吃不住劲了,“日经指数认沽权证”上市热销不到一个月就全面土崩瓦解了。
曰本和欧美跨国公司市场研究之比较
曰本和欧美跨国公司市场研究之比较在中国市场研究领域,主要的跨国公司客户类型按国别来分,可分为欧美客户和日本客户两类,日本客户尽管所占的份额不多,但是他们在市场研究方面的思维模式与欧美客户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跨国公司市场研究:日本模式在中国市场研究领域,主要的日本跨国公司客户包括一些在华的消费品厂商,另外,日本广告公司也做较多的市场研究。
日本跨国公司的市场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更倾向于定性研究日本的跨国公司更倾向于获取消费者直接的信息,比如在广告研究中日本人发明了所谓的瞬间记录仪.记录消费者对于某个图像不同部位眼球的不同停留时间和瞬间的最初反应。
日本人对于定性技术非常重视.特别是在投射技术上,发明了许多研究工具。
这些工具包括语意联系和图片联想等。
.更倾向于用简单方式日本企业在做市场研究时.希望直接获得消费者反馈,问题比较简明扼要。
它们不像美国企业一样喜欢用太高级的尺度(如间隔尺度).用复杂、高级的统计技术和模型研究消费者行为。
对于他们来说.倾向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获得消费者数据,因此日本企业在设计问卷时,一般用低级尺度(如定类尺度)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高级尺度,尽管高中级尺度可以用来做很多漂亮的模型。
它们更多地是从被访者角度着想.在访问过程中不想加重消费者的负担,这也可以说是更加充满人性。
一般日本企业的问卷都不会太长,而且问题都比较集中。
消费者回答起来也不会过于复杂。
.更倾向于用小样本小样本是日本企业做市场研究的另一个特点。
这与日本公司喜欢做定性研究是一样的道理.日本企业一般不愿意做大规模的、大样本的研究.他们往往在设计样本大小时只采纳仅供统计分析检验足够的样本。
因为他们认为小样本基本可以模糊地代表市场趋势。
尽管并不精确.但足以用于决策分析。
.特别重视前景预测日本公司的市场研究除了一般消费者研究以外,对于前景预测特别重视。
日本管理层虽然从来没有提出过所谓的战略思想(事实上现在几乎所有的管理理论都来自美国),但是他们却是世界上最早把战略思想应运于实践的国家,他们的市场研究特别强调预测的功能。
消费力的地区差异:不同地域的消费习惯大揭秘
消费力的地区差异主要源于不同地域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同地域消费习惯的大揭秘:
1. 亚洲地区:亚洲国家普遍注重家庭观念和储蓄习惯。
在东亚地区,如中国、日本和韩国,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品牌认知度。
中国消费者尤其喜欢购买奢侈品和高端品牌。
另外,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得亚洲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之一。
2. 北美地区:北美地区的消费习惯侧重于个人自由和多样化选择。
消费者倾向于追求时尚潮流和新技术产品,并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趋势敏感。
线上购物和移动支付在北美地区发达,消费者习惯使用信用卡进行支付。
3. 欧洲地区:欧洲地区的消费习惯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北欧国家以瑞典、丹麦和挪威为代表,注重品质和功能性,对环保和可持续产品有较高的关注度。
南欧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注重家庭,传统的购物方式仍然普遍。
4. 拉丁美洲地区:拉丁美洲地区的消费习惯受到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国家的消费者喜好豪华品牌和时尚潮流。
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店是他们常去的地方。
此外,拉丁美洲地区的移动支付也在迅速发展。
5. 非洲地区:非洲地区消费习惯因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而异。
一些非洲国家的消费者更注重日用品和基本生活必需品。
然而,在一些城市中,中产阶级和年轻人开始接受新的消费观念,并追求时尚、科技和娱乐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对消费习惯的一般描绘,不同地域内部仍存在着差异。
此外,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趋势正在改变消费习惯,使得不同地域之间的消费趋势逐渐接近。
美国和中国的消费者购物习惯对比?
美国和中国的消费者购物习惯对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美国和中国作为两个消费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它们的消费者对购物的需求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就美国和中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进行对比分析。
一、购物时间在购物时间上,美国人比中国人更有时间观念,事先会制定好购物时间表。
美国人常常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去购物,而且一家人会一起去购物,享受购物的乐趣。
相反,中国人对购物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划,常常会在工作日晚上或周末去购物,因此在购物中心和商场中,晚上七点至十一点成为最繁忙的时段。
二、店铺布局在店铺布局上,美国和中国也存在差异。
美国的商场布局开放宽敞,灯光明亮,店铺之间相对独立,方便顾客购物。
而中国的商场则更加复杂,引导顾客穿过不同风格的店铺,增加顾客购物的刺激。
三、购物节奏在购物节奏上,美国人更加注重购物的效率和速度,一般会采用浏览、对比、购买的流程,较少花时间逛街逛街,因为他们把时间用在其他方面。
而中国人则喜欢花时间逛街看看,感性地选购商品,注重感受。
四、购买方式在购买方式上,美国人和中国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比较中国人,美国人更加依赖信用卡和网络购物。
常常使用信用卡,而且利用互联网付款和订购。
与此同时,中国人则喜欢使用现金支付,喜欢实际看到身边的商品进行决定。
此外,中国的线下购物也更加普及,许多顾客在实体店购物后,会使用手机在店内购买商品,使得线上与线下实现了深度融合。
五、购物态度在购物态度上,美国人和中国人不同之处更为明显。
美国人一般重视“价格”和“品质”,而中国的消费者则更喜欢“品牌”和“等级”。
因此,中国消费者愿意为品牌名气和等级愿意付出更多的价钱。
综合来说,美国和中国的消费市场、消费者购物习惯各有特色。
美国人注重效率快速购物,而中国人则喜欢花时间逛街看看,感性地选购商品。
美国和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是由国家背景、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决定的。
因此,在进行跨国商业谈判时,掌握两国的消费者购物习惯和相关背景知识,将更有利于商业谈判等方面的交流。
连锁经营在几个主要国家的发展史
连锁经营在几个主要国家的发展史起源于美国,发展在日本,辉煌在中国目录目录 1 一、起源于美国 1(一)、美国连锁店出现及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具体而言有以下原因 1 (二)、大西洋和太平洋大茶叶公司发展历程及美国连锁经营发展历程 1 (三)、大西洋和太平洋大茶叶公司发展历程(表格) 2 (四)、美国连锁经营发展历程(表格) 2 二、发展在日本 3(一)经济政治原因 3 (二)、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 3 三、辉煌在中国 4(一)、连锁经营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4 (二)、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前五强(表格) 4一、起源于美国世界上第一家近代连锁店——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成立于1859年。
连锁经营起源于美国并不是偶然,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原因。
(一)、美国连锁店出现及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具体而言有以下原因1、18世纪七八十年代,进过美国独立战争,使得美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保证了社会的稳定;2、19世纪60年代,美国已经初步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商品,也使得资本大量集中,也为提供了连锁经营产生的基础。
此时期自由主义的盛行,使得资本在美国自由的流通3|19世纪60年代,铁路网基本在美国全国内建成,使得美国的区域联系大大提高4、电报的出现,使得远距离的信息沟通成为可能;5、19世纪末期,美国的技术能力居于世界前列;6、19世纪末期,激烈的市场,使得连锁企业不断改善管理方式和提高市场知名度;7、19世纪末期,消费也更加关注产品质量和企业品牌;(二)、大西洋和太平洋大茶叶公司发展历程及美国连锁经营发展历程第一家具有规模的连锁商店是由乔治·吉尔曼和乔治·亨廷顿,哈特福德二人于1859年在纽约创建的“大美国茶叶公司”。
店很小,但因他们不经过中间商,直接从中国和日本大量进口茶叶,所以售价极低,仅30美分/磅,而其他店卖1美元/磅。
他们很快就获得了成功,1860年便开了第2家店。
百货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百货行业分析报告2013年7月目录一、国际百货发展历程 ............................................................................................................................1、美国百货业:龙头引领转型;行业或重拾回升 ................................................................................. 1美国零售业:增长放缓;业态成熟 ........................................................................................................ 2美国百货业主要经历5个发展阶段 .....................................................................................................①初创期19世纪末-1920s .......................................................................................................................②快速成长期1920s-二战期 ....................................................................................................................③调整发展期二战后-1980s .....................................................................................................................④衰退期20世纪80; 90年代 ..................................................................................................................⑤整合/转型期20世纪末至今 .................................................................................................................2、日本百货业:近20年零售无增长;百货更衰败 ............................................................................... 1日本零售行业近20年几无增长 ........................................................................................................... 2日本百货业主要经历6个发展阶段 .....................................................................................................①初创期1900s-1930s ...............................................................................................................................②成长期1930s-1960s ...............................................................................................................................③增长放缓阶段60年代后期-70年代前期 ............................................................................................④泡沫扩张期1970-整个80年代............................................................................................................⑤衰退期90年代 ......................................................................................................................................⑥整合/转型期2000年至今 .....................................................................................................................3、欧洲百货业:历史最悠久;目前渠道占比极低 .................................................................................4、国际百货周期:渠道稀缺期强盛;随业态更迭转衰 .........................................................................二、国际百货运营模式及特点分析 ........................................................................................................1、两种模式:联营收租金;自营赚差价 .................................................................................................2、欧美百货:自营实现差异化;流通效率高 ......................................................................................... 1采购环节:“买断式”经销+"PB自主品牌”建设 .................................................................................. 2销售环节:复合渠道助商品顺畅流转 .................................................................................................3、日本百货:“联营”模式之先驱........................................................................................................... 1招商采购:与大型商社“联销”;辅以自采和自主品牌......................................................................... 2销售模式:实体门店仍为主导;逐渐拓展线上渠道 ............................................................................4、模式优劣:自营更顺应零售大势 ......................................................................................................三、中国百货业发展前景 ........................................................................................................................1、中国百货业发展现状分析 .................................................................................................................. 1中国百货成长高峰已过 ......................................................................................................................... 2竞争格局:诸侯割据;集中度低 ............................................................................................................ 3经营模式:“联营”已登峰造极;弊端逐渐凸显.....................................................................................2、中国百货业趋势展望:行业洗牌整合;自营终将回归 ..................................................................... 1预计未来行业CAGR约6.90% ............................................................................................................. 2行业整合与模式转型将是未来主题 ..................................................................................................... 3资金强、治理优者最具并购能力 ......................................................................................................... 4模式之疡仍将持续;转型之路势必漫长 ................................................................................................四、行业投资策略与重点公司简况 ........................................................................................................1、渠道/模式双压.....................................................................................................................................2、投资策略与重点公司 ..........................................................................................................................五、风险因素............................................................................................................................................一、国际百货发展历程1、美国百货业:龙头引领转型;行业或重拾回升1美国零售业:增长放缓;业态成熟:过去50年;美国人均GDP由1960年的2881美元提升至2011年48442美元;CAGR为5.7%..20世纪80年代当美国人均GDP超过10KUSD后;增速逐渐下降;零售业增速也随之放缓0%~10% .. 2008年金融危机致零售大幅下滑..危机后随着经济复苏;美国零售业增速企稳并缓慢回升;预计长期保持0%~5%的低增长水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城镇化率提高;消费升级持续进行;美国零售业总量提升的过程中商业业态不断演进..19世纪70年代初;美国商品分销体系仍由制造商主导;杂货店、传统百货店开始出现..发展至今;美国商业业态已非常成熟;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超市卖场/专业店/网购等多种渠道共同构筑了现代流通体系..2美国百货业主要经历5个发展阶段伴随着经济背景的演化和商业业态的变迁;美国百货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5个阶段..①初创期19世纪末-1920s商业初起步;流通体系处于最初级阶段..1886年Sears西尔斯以转售钟表业务起家;1901年Nordstrom诺德斯特龙开始销售鞋类;1902年JCP杰西潘尼诞生..美国当今百货巨头在20世纪伊始/品牌初创期;大多以单一品类店的形式开始商品经销..②快速成长期1920s-二战期城镇化率超过50%;城市发展成为主导..商业中心不断兴起..商品品类不断丰富;现代百货店逐渐孕育成熟;连锁百货竞相外延扩张..1920年起梅西百货开始并购扩张;先后收购俄亥俄州的LaSalle&Koch、亚特兰大的Davison-Paxon-stokes、新泽西的Bamgerger's; 旧金山O'Conner Moffatt等..1920年至1930年;JCP以平均3天开一家新店的速度开设了1250家分店..③调整发展期二战后-1980s城市化基本完成;百货店简单的复制式扩张空间渐小..交通系统进一步完善;城郊人口占城市人口比例提升;城郊购物中心/折扣店开始涌现;同时超市也步入成长期..百货业态增速放缓并做出经营调整..1949年;JCP在圣路易斯开设了第一家远离大街并可驾车驶入的购物中心..④衰退期20世纪80; 90年代人均GDP超过10KUSD;零售增速放缓;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商业竞争持续升级;专业店/仓储俱乐部/购物中心/大型卖场各显神通;百货业遭遇瓶颈;占零售份额持续下降..⑤整合/转型期20世纪末至今危机下行业洗牌;业内企业逐渐分化..1994年联合百货收购陷入经营困境的梅西百货;2005年凯马特与西尔斯合并..大型兼并收购让境遇不佳的百货企业得以联手;行业集中度提高助力发挥规模效应..同时;老牌百货巨头重新注重培养“商品经营”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形成差异化优势;加强精细化管理;引领行业经营转型..以梅西百货Mac犷s为例请参见百货专题报告一:“联销”模式风光不再;“自营”回归大势所趋;梅西在上世纪70; 80年代快速圈地扩张;简单地复制经销模式;随着80年代各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梅西业绩受挫..经重组后的梅西停止了粗放式的盲目圈地;对不同区域的单店进行精细化管理如调查目标客户、调整店而布局等;加大独家经销和自主品牌商品的占比;而后每当需求下滑/行业遇冷时;加强自营以实现品类、品牌的差异化;使经营重回正轨..梅西最终也能通过夯实“商品经营”能力恢复增长..诸如Macy's/Khol's/JCP/Nordstrom等龙头企业引领经营转型;美国百货业近年来景气度企稳回升;但占零售总额的比例则仍持续下降1992年23.20%/2012年5.68%..在消费不断升级、各种新兴商业业态交替兴起的背景下;零售中百货渠道份额下滑将是长期趋势..2、日本百货业:近20年零售无增长;百货更衰败1日本零售行业近20年几无增长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快速发展;1960年其人均GDP仅479美元;到1990年已达25124美元;CAG R达14.11;期间零售持续景气;消费者信心也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需求增长乏力;近20年零售总额几无增长..20世纪初日本零售业起步;发展初期日用杂货店是最主要的流通渠道;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日本人均GDP由2KUSD迅速提升至20KUSD;资产投资泡沫下商业供给不断增多;业态也持续更迭..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商业业态成熟;竞争非常充分..2日本百货业主要经历6个发展阶段1904年三越株式会社和服店将所经营商品品种扩大至日用商品;成为日本百货业的起源;此后;日本百货业主要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①初创期1900s-1930s1914年日本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近代百货店三越百货开业;主要经营日用品..1919年;白木屋、松屋、高岛屋百货店相继开业大多都由和服店转型而来..1929年首家“车站百货店”阪神百货开始经营..②成长期1930s-1960s明治维新后富裕阶层人数增加;消费能力渐强..百货较丰富的品类逐渐受到消费者广泛欢迎;同时也遭遇中小商店/杂货商铺的强烈抵制..1937年、1956年日本政府分别制定了百货店法;以规范其经营..③增长放缓阶段60年代后期-70年代前期零售业态开始变迁;超市和专卖店的兴起分流百货店收入..百货店收入增长有所放缓;增速不及新兴业态..④泡沫扩张期1970-整个80年代通过连锁外延式扩张渠道下沉;收入重新快速增长..⑤衰退期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需求遇冷;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多家百货店资不抵债出现破产;行业开始两极分化..⑥整合/转型期2000年至今大规模并购后形成了“三越伊势丹、J.零售前线、高岛屋、H2O 零售”四大百货集团..各大百货商逐步尝试经营转型;如发展部分自有品牌等;但始终缺乏根本性的革新..日本百货业整体低迷的长期趋势一直未变..日本百货业在上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背景下一度歌舞升平;依靠大量的举债实现快速扩张;行业整体收入于1991年达到历史高点120852亿日元;随着90年代资本泡沫的破灭;百货业收入呈持续下滑趋势;到2011年收入萎缩近一半20年CAG R为-5.78% ..其占大型零售企业销售份额从1991年的54.5%下降20.5pct至34.0%..衰退促使业内企业分化;行业加速整合..目前日本前四大百货企业三越伊势丹//J.零售前线/高岛屋//H20零售总收入占行业总收入比例达51.7%..在零售疲软、新业态持续冲击下;固守“联销”模式而丧失“商品经销”能力的日本百货企业经营艰难;行业恐将长期衰退..3、欧洲百货业:历史最悠久;目前渠道占比极低法国是全球百货业的发源地;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邦..马尔谢”在巴黎诞生..历经四个主要发展阶段、约160年的发展历史;法国百货产业现目前在其国内商品流通渠道中的占比已经很低2012年占实体零售比例仅为1.1%..英国、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百货业也有着相似的发展历程:在零售发展初期/渠道稀缺时;一度充当“全能零售商”并取得快速发展;但随着零售业态不断分化;百货业渠道份额持续下降..2012年英国/德国百货店零售额占实体零售比例仅分别为5.6%/1 .6%..4、国际百货周期:渠道稀缺期强盛;随业态更迭转衰回顾欧美、日本百货业的发展情况;我们对百货产业周期总结如下..1初创期:百货业态出现..2快速成长期:流通渠道稀缺/零售业态单一;百货作为综合型零售商;以丰富的品类吸引顾客;通过外延扩张扩大渠道份额;实现快速发展..3成熟期:外延扩张空间渐小;消费者购物需求更加精细化;新渠道崛起;百货增长放缓..4衰退/调整期:人均GDP快速提升并突破10KUSD;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渠道竞争愈加剧烈;百货业增长困难;占零售比例持续下降;行业内部横向整合加剧;长期中不断调整转型..二、国际百货运营模式及特点分析1、两种模式:联营收租金;自营赚差价从商业模式上来看;百货店主要有“自营”与“联营”两种经营方式..在自营模式下;百货商从上游厂商或经销商买断商品;然后对其定价、销售;赚取“进销差”;在“联营”模式下;百货商不参与商品的直接经销;只对最终销售收入按“保底租金+扣点”的形式收取佣金;充当“地主”角色..欧美百货普遍采取自营;日韩及国内百货则以联营为主..2、欧美百货:自营实现差异化;流通效率高欧美百货主要采取自营模式:买断式经销买手制+自主品牌建设..通过自主采购/品类管理;实现品类差异化;掌握商品定价权..销售渠道方而;以美国百货为主的企业已建立起成熟的商品销售链条:“百货店~优价百货~奥特莱斯~海外”的退出机制以及“线上+线下”的渠道协同..1采购环节:“买断式”经销+"PB自主品牌”建设以梅西为例;其2012年买断独家经销商品收入占比达25%} Private Brands销售收入占比20%;合计贡献收入45%..公司设立梅西采购群组Macy's Merchandising Group; Inc.专门负责独家经销品牌的筛选、采购;以及自主品牌的设计与营销..公司现目前共有41个世界级优质供应商;从丁OP10供应商处的采购额仅占采购总成本的44.5%..规模优势/供应商分散降低了其采购风险..公司与德恒公司dunnhumby USA;一家技术型的消费者意见咨询公司;曾帮助Tesco扭亏为盈签订了长期合作巨议;由德恒帮助公司调查目标客户群并分析其需求;制定合理的库存水平..公司现目前约20个自有品牌;其中重点经营I-N-C;AIfani;Tasso EIba;American Rag; Karen Scott; John Ashford; Hotel Collection7个品牌..另一家美国百货巨头诺德斯特龙Nordstrom同样采取商品买断式自采;其中独家买断经销的直营销售占比较大预计收入占比超30%;主要是鞋类品牌的独家经销..公司秉承"Giving good service starts with having the product that our customers want”的理念;重视商品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大力培养“买手制”以捕捉最前沿时尚需求;现已建立起由五名“首席”买手领导的采购员队伍..Nordstrom开发的自主品牌因性价比高而深受好评..公司西雅图分部专门负责自主品牌的设计与开发公司长期招聘产品设计经理;产品大多直接以Nordstrom品牌命名;定位于中高端;以性价比实现差异化..2销售环节:复合渠道助商品顺畅流转美国成功百货企业在商品销售方而渠道多元化;通过“普通百货店、折扣店、奥特莱斯”的库存退出机制降低运营风险;通过“实体门店+网购”资源共享实现线上l下巨同;使商品得以高效流转;提高零售效率..梅西以“实体门店+网络购物+电视购物”复合渠道销售商品..实体门店主要分为Macy's普通百货店、Bloomingdale's C Macy's的子品牌普通百货店及Bloomingdale's奥特莱斯店..梅西设立五大执行中心;网络购物平台实行全天候开放;订单在72小时之内从执行中心通过UPS 邮寄出去..公司线上、线下采取统一价格..以Macy's冠名的商场全部为普通百货店;而Bloomingdale则从2010年夏天开始设立奥特莱斯店..奥莱店的设立不仅成为公司新的增长亮点;同时帮助消化其他门店的滞销库存..随着奥莱店比例的上升;公司库存周转率显着提高..诺德斯特龙Nordstrom同样通过实体门店、购物网站Nordstrom、移动商务等多渠道提供商品销售;并且通过整合使不同的渠道产生了无缝衔接;2009年创造了百货实体店与购物网站的共享库存机制..公司现目前拥有6个大型物流配送中心Portland; Oregon; Dubuque; Iowa; Ontario; California; Newark; California; Upper Marlboro; Maryland; andGainesville; Florida;供应链体系完善..Nordstrom现目前公司共225家门店;其中Nordstrom普通百货店117家;NordstromRack Coff-price优价百货店107家;另外一家尾货清仓店“Last Chance"o滞销的库存送往Rack店销售;再余下的尾货则送往清仓店通过更大的折扣促销;另外网购平台也可处理滞销商品..通过形成“Nordstrom百货店→Nordstrom Rack店→Last Chance清仓店”的商品退出机制;公司有效降低了运营风险..近年来公司Rack店业态比例提升;库存周转速度也随之提高..3、日本百货:“联营”模式之先驱日本百货采销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买断经销制、独家代销制和委托代销制..三种模式在经营中占比分别约为10%; 50^-60%和30%..从商业本质上看;日本百货约90%的销售属于“联营”模式;即不承担库存风险也不具备定价权;实质上是一种放弃“经营商品”;靠“圈地+收地租”的发展模式..上世纪50年代;战后日本经济腾飞;商品需求快速增长;而零售渠道则极其稀缺..一些服装企业为了迅速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主动向百货商推销这样的“委托销售制”..联营的经营模式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中国及东南亚各国争相学习和模仿的对象..1招商采购:与大型商社“联销”;辅以自采和自主品牌从品类招商上来看;日本中间经销商集中度较高一般为大型商社;如三井物产、三菱商事等;百货零售商通常是和商社签订“联销”n}议..在独家代销模式下;百货商具有一定的品类选择调整能力;一定程度上可实现商品差异化经营..上世纪90年代资本泡沫破灭后日本百货业陷入衰退;幸存的龙头企业也尝试模式转型;如加大自采直采比例、发展自主品牌等;以期走出困境..以日本第三大百货公司高岛屋为例;公司约70%的商品通过独家代销或委托代销的模式销售;商品主要从三井、三菱等综合型商社以及某些品类的专业商社处采购..对于高档化妆品等;高岛屋采取买断经销模式;此外;高岛屋也尝试发展其自有服饰品牌“' a air"..总的来说;其自营比例仍较小..2销售模式:实体门店仍为主导;逐渐拓展线上渠道在销售环节上;日本百货企业实体门店密集布局以发挥规模优势;同时逐渐拓展网上渠道..如高岛屋现目前共23个门店国内/海外20/3;其中上海店于2012年12月开业;另一方而高岛屋成立了网购事业部Cross-Media Dept.;尝试“线上+线下”Ifi}同发展;但线上规模尚小.. 4、模式优劣:自营更顺应零售大势百货两种运营模式各有优劣..联营模式能减少资金投入;助力百货商轻资产快速扩张;但却使其丧失了对商品的掌控;且牺牲了流通效率;自营能助企业实现商品品类和百货品牌的双差异化;提高零售流通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资金投入与运营风险;且“精耕细作”模式下扩张速度较慢..既存的两种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在零售发展较早阶段;业态单一、渠道稀缺;需求旺盛;商品销售处于卖方市场;联营的模式使百货商迅速扩张;抢占市场份额;而当零售各业态逐渐发展成熟;渠道不再稀缺;终端需求若出现下滑;缺乏“商品掌控力”和“消费者粘性”的联营模式或使百货商兵败如山倒..如日本百货在上世纪70; 80年代乘资本泡沫之风盲目追求外延扩张;“联营+圈地”模式使其丧失“商品经营”的功能基因..90年代渠道过剩;泡沫破灭;百货商乏善可陈的经营在超市如永旺集团等和专业连锁如UNIQLO等等新业态冲击下节节败退..以高岛屋为例;90年代以来其营业收入整体呈现下滑态势2012年其收入8057.6亿元;较1992年收入水平下降40.8% ;颓势一直未能逆转..而美国着名百货企业通过夯实自营;在上世纪80;90年代新业态新渠道不断兴起所带来的持续冲击中站稳脚跟;经营上逐渐回到正轨..进一步考察当前美国自营与日本联营对其各自经营结果的影响;我们以指标I定义I=EBI丁DA/平均总流动资产作为衡量标准;逻辑如下:1指标I借鉴ROA的定义;剔除了财务杠杆影响;2自有物业模式对ROA影响较大;采用指标I可消除此影响;更真实地反映自营/联营不同商业模式下投资回报率的差异..从比较结果来看;美国百货指标I比日本平均高出10}20pct;在其“独家经销+PB”模式下享有更高的回报额..另外;英国玛莎百货作为自主品牌最成功典范PB销售占比100%;集品牌商与渠道商功能于一身;更是显着享有超额收益..美国百货在需求短期波动中;收益回报指标i与收入同向变动;而毛利率则始终保持稳健..自营模式下美国百货品类独特、产品定位清晰;需求下滑或遭遇冲击时并非粗暴地压低毛利进行打折促销;而是持续改进品类;提高服务;加强精细化管理重新驱动收入增长以获取回报;度过难关..综上;我们认为渠道竞争加剧多业态共同发展是零售长期必然趋势;而自营模式较联营更能顺应此大势..三、中国百货业发展前景1、中国百货业发展现状分析1中国百货成长高峰已过过去20余年;中国百货业经历了繁荣发展..随着人均GDP不断提升;中国超市/大卖场/家电专业连锁等多种业态蓬勃发展;购物中心/电商网购等新渠道迅速崛起;中国百货业成长高峰已过..自2011 Q4起;A 股33家百货企业单季收入/利润增速放缓至0%~10%..2竞争格局:诸侯割据;集中度低在商品流通体系区域分割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百货业呈现诸侯割据、各自为战的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非常低..2012年中国百货C R4为6.9%;远低于美国/日本63.9%/51.7%的CR4水平..3经营模式:“联营”已登峰造极;弊端逐渐凸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百货流通领域推进对外开放;外资品牌百货店进入国内市场;内资百货也纷纷转型品牌百货店;采取与品牌商或代理商联营的模式;同时;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扩大市场占有率;品牌商也非常乐意通过联营的方式进入零售终端..凭借联营模式;中国百货实现了快速的连锁扩张;过去20年一度风光无限..但如今在商业渠道竞争加剧及网购比价效应下;中国百货“联销”弊端逐渐凸显..在自营模式下;欧美百货通常买断某品牌某个产品周期的产品;以独家经销的形式售予消费者;或者自己设计开发品牌产品通常将生产外包并独家直营销售..这样的经营模式具有两个鲜明特点:1所售品类独特;紧随时尚前沿;2供应链扁平化;零售效率高..中国在联营模式下;经销商通过品牌招商进驻百货店自行销售;对同一区域的百货店而言品牌经销商重合度高;致使各百货店内品类同质化;“千店一而”让消费者审美疲劳..另一方而;区域代理格局下;中国商品分销/加价环节多;百货联销实际上再增加一环;致使终端价格高;消费者望而却步..差异化的品类、较少的流通环节和较低的终端价格;使欧美百货享有更高的毛利率..美国着名百货龙头毛利率比国内百货33家A股百货上市公司为样本毛利率高出约15-20pct..中日百货在经营模式上非常相近..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伊藤洋华堂、佳世客、伊势丹等向中国扩张;带来了联销经营的理念..但二者仍有区别:日本百货大部分采取“独家代销”的模式;而国内百货更多是纯“委托代销”模式..在“独家联销”下;日本大型百货企业通过和品牌商/经销商协商;销售某些特定的产品;一定程度上实现品类管理以避免“千店一面”;而国内百货大多仅负责品牌管理而非品类管理..我们认为;规模效应是实现独家代销的必要条件..日本C R4近60%;大型百货龙头较高的市占率提升其于上游供应商的话语权..同为联营;日本百货毛利率比国内百货33家A股上市百货为样本高约5-10pct..一方而;日本百货“独家代销”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品类的差异化;避免商场间恶性打折促销;另一方面;日本整个商品流通体系中;批发代理通常只有一个环节综合型商社;如三井物产、三菱商事等;供应链较扁平;流通效率相对更高..2、中国百货业趋势展望:行业洗牌整合;自营终将回归1预计未来行业CAGR约6.90%中国百货业高成长周期已过;我们预测其2013-17年收入CAG R 约6.9%..预测逻辑:1低景气下;假设百货业现有门店SSSG下滑至0%~5%低增速区间;2目前中国人均百货面积0.06m3/人;短期来看渠道往中西部/三四线市场下沉;人均而积仍将有一定提升;中期渠道饱和/收购门店流行;人均百货而积较稳定;3假设新增门店培育期为3年..2行业整合与模式转型将是未来主题从国际百货产业周期上看;当前中国百货业已全而进入产业周期第三阶段成熟/饱和期:百货商业物业供给逐渐过剩;连锁外延扩张空间见顶;并而临新兴业态/渠道的持续冲击..中国百货恐将步发达国家后尘;占零售比例长期下滑在所难免..中国百货业当前境遇与80年代美国//90年代日本行业困境初期时较为相似..参考美日二国经验;百货业陷入困境进入洗牌周期;业内企业出现两极分化;并购整合促使集中度提升..中国百货企业也将迎来并购浪潮;而从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龙头型企业;必须学习美国百货经营转型的成功经验;苦练“商品经营”能力;以谋求长期发展..3资金强、治理优者最具并购能力2012年中国百货业已完成的并购重组项目交易价值达46.2亿元..2013年待完成项目交易价值达48.9亿元;其中王府井国际拟以20亿港元受让春天百货39.53%的股权成为并购市场焦点..行业内部横向整合的序幕正逐渐拉开..目前中国百货单个并购交易额仍然较小..短期;国内百货割据势力仍相对均衡;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百货或先以并购业绩下挫的单体百货店为主..中期;随着企业持续两极分化;资本运作体系进一步成熟;中国百货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最终区域格局将被打破..我们对可能成为并购主体所需要的素质以下进行梳理:1规模大、资金实力强者..资金实力在百货业横向整合中至关重要..以2005年8月完成的梅西百货Macy's对五月百货May Department Store收购案为例:整个并购交易总价值高达170亿美元;梅西以55亿美元自有现金库存现金+经营性现金流、55亿美元换股定向增发及发行60亿美元债务的形式完成了对五月百货的控股;奠定了其全美最大百货巨头的地位..梅西百货雄厚的资金实力体现在:1>销售规模大;经营现金流及库存资金充裕;2抗风险及融资能力强..凭借资金优势;梅西百货得以成功完成此大型收购..。
百货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百货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国际百货发展历程41、美国百货业:龙头引领转型,行业或重拾回升4(1)美国零售业:增长放缓,业态成熟4(2)美国百货业主要经历5个发展阶段5①初创期(19世纪末-1920s)5②快速成长期(1920s-二战期)6③调整发展期(二战后-1980s)6④衰退期(20世纪80, 90年代)6⑤整合/转型期(20世纪末至今)62、日本百货业:近20年零售无增长,百货更衰败9(1)日本零售行业近20年几无增长9(2)日本百货业主要经历6个发展阶段10①初创期(1900s-1930s)10②成长期(1930s-1960s)10③增长放缓阶段(60年代后期-70年代前期)11④泡沫扩期(1970-整个80年代)11⑤衰退期(90年代)11⑥整合/转型期(2000年至今)113、欧洲百货业:历史最悠久,目前渠道占比极低134、国际百货周期:渠道稀缺期强盛,随业态更迭转衰14二、国际百货运营模式与特点分析161、两种模式:联营收租金,自营赚差价162、欧美百货:自营实现差异化,流通效率高16(1)采购环节:“买断式”经销+"PB自主品牌”建设17(2)销售环节:复合渠道助商品顺畅流转193、日本百货:“联营”模式之先驱21(1)招商采购:与大型商社“联销”,辅以自采和自主品牌22(2)销售模式:实体门店仍为主导,逐渐拓展线上渠道234、模式优劣:自营更顺应零售大势23三、中国百货业发展前景271、中国百货业发展现状分析27(1)中国百货成长高峰已过27(2)竞争格局:诸侯割据,集中度低28(3)经营模式:“联营”已登峰造极,弊端逐渐凸显292、中国百货业趋势展望:行业洗牌整合,自营终将回归32(1)预计未来行业CAGR约6.90%32(2)行业整合与模式转型将是未来主题33(3)资金强、治理优者最具并购能力34(4)模式之疡仍将持续,转型之路势必漫长39四、行业投资策略与重点公司简况401、渠道/模式双压402、投资策略与重点公司40五、风险因素42一、国际百货商店的发展历史1.美国百货公司:引领转型,行业可能再次回暖。
中日百货店业经营模式比较
、
百 货 店 业 相 关 概 念
百货店是指在一个建筑物内 ,经营若 干类 商品,实 行统一管理 ,分 区销售 ,满足顾客对时 尚商品多 样化选 择需求 的零 售业态 。1 8 世 纪产 业革命后 ,市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 商 品大量流入城市 ,出现了许多专 门出售这些商品的专卖店 ,将这些出售各类商 品的店面包罗 在一个大 的 建筑物 中的百货店随之产生。 百货店的 出现引发零售业的第一次 变革 ,这次变革 主要 表现在三个
三 、中国百货店经营状况分析
( 一 ) 发展 概 述 。 1 9 0 0年 ,俄 罗斯 人 在 哈 尔 滨 创 建 秋 林 百 货 店 ,首
同采取综合性 的经营方式 。在管理方式上 ,由于百货店 统一经营多个领
域 的专卖店 ,所 以需要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 ,即企业 统一制定政策 ,各 部 门根据 自身实际情况推行实施。 二 、日本百货店经营模式 ( 一 )发展 历史。1 9 0 4年 ,东 京 日本 桥合并 企业名 为三越 吴服店 、 成为 日本首家百货店 。明治维新后 ,工业化和 自由贸易推动 了日本经 济 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 也推进百货 店行业初 步成 长。受 1 9 2 9年美 国 经济危机 以及之后 日 本关东大地震的影 响 ,日本经济 一度恶化 ,百货 店 发展 陷入瓶颈 。战后 , 日本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期 ,百货 店经营环境 大大 改善 ,百货店数量 迅速增 加。9 0年代 日本泡 沫经济 崩坏后 , 日本经 济 陷入长期低迷 , 日本百货店受到 国内经济萎靡 和国外百 货店巨头压制 的 双重 打击 。现在 ,由于 日本 经济 长期不 景气 ,市场缩 小 以及竞 争 的加 剧 ,日本百货 店正极力调整经营策略以谋求新的发展。 ( 二 ) 经营特征 1 、市场细分 。 日本百货店 根据选址条 件可分 为都市型 和郊 区型两 种 ,其 中都 市型居 主导地 位。根据经营主体可分为都市型百货 店、铁路 沿线 型百货 店和购物中心 型百货店 。 都市型百货店是 由传统 的吴服店 发展而来 的位于都 市 内的百 货店 。 铁路沿线型百货店主要集 中在铁路枢纽及沿线 ,充分发挥 了交通 枢纽客 流量大的优势。此外 ,它在 为铁路沿线居 民提供物美价廉商 品的同时也 具备餐饮 、娱乐 、展览 、游戏等娱乐消遣功能 。购物 中心型百 货店一般 位 于 郊 区 附 近 的 大 型 购 物 中 心 内 ,各 大 百 货 店 根 据 自身 的优 越 条 件 明 确 各 自的 受众 目标 ,构 建 了 多层 次 、 多种 类 的服 务 系 统 。 2、商品组合多样化 。日本百货店实行 “ 一 站式购物” 的商 品组合政 策,从商品种类、广度 、深度三个方面来判断表现商品组合的丰富性和综合 性。与欧美百货店相比日本百货店一直保持多样性的特点。除服装类商 品以 外 ,食品、礼品等商品比例也很大。近年来,日本百货店根据市场需求积极
2022年中国百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2年中国百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时代的确已经变了,全球范围的零售大洗牌正在上演。
“深度见底,却又远未见底”是2022年业内人士对百货业现状的感悟。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百货业绩之所以大量遭受“滑铁卢”,这与成本高企和电商冲击无不关联。
2022年中国百货业现状分析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百货业关店信息频出不穷,尤其是外资百货。
2022-2022年中国百货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询问报告统计,由于亏损等缘由,马来西亚百货公司百盛集团太阳宫店于10月底关张;日本百货品牌华堂商场北京十里堡店于今年11月1日起停止营业,在此之前,两年多的时间里,华堂商场已经接连关闭北京的望京店、北苑店、西直门店、右安门店和大兴店等门店。
种种迹象表明,新消费时代正在对百货业进行新一轮的淘汰、调整和重组。
在传统百货业寒冬的背后,一种新的百货形态正在形成,百货业将升级换代。
据了解,上海太平洋百货淮海店1997年9月正式开业,到明年年底,经营时间恰好20年,其见证了上海乃至全国购物中心的迅猛进展全过程,淮海路已成为上海老牌商圈。
太平洋百货淮海店所处地段是上海新天地与淮海路商圈的重要连结点,同时也是太平桥片区升级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地处这样的优势地位,商圈内商业项目近年来却面临着频繁调整、空铺、人气惨淡及首层租金下滑等尴尬境况。
业主方瑞安集团打算重新开发这块商圈。
太平洋百货撤离后,取而代之的是业主方将对这块地进行调整自营,这也是造成太平洋百货关店的主要缘由。
瑞安集团表示,将对大楼的整体硬件进行改造调整,并考虑与四周(黄陂南路)地铁站,及瑞安旗下的新天地、湖滨道等商业体形成有机联动。
此外还增加更多消费者体验型业态,探究“才智型、体验式”的购物中心,估计最迟将于2022年年底前正式营业。
其实,在上海百货店中,淮海路商圈改造升级并不是首例。
在此之前,1995年开业的上海第一八佰伴已经开头由内而外换新。
“其外观将呈现大气通透的设计,露台将化身为空中花园,成为公共休闲空间和社交互动平台。
2021年全球及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供需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1年全球及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供需及发展趋势分析一、全球便利店情况由于疫情的不利影响,全球便利店市场规模在2020年下降5.5%,2021年全球便利店规模较2020年上升6.1%,达到9635亿美元。
2021年全球销售额方面来看,美国便利店销售额达2779亿美元,约为日本的2.3倍,约为中国大陆的5.1倍。
从便利店门店数量方面来看,中国大陆便利店总家数达25.3万家,约为美国1.7倍,约为日本的4.5倍;渗透率方面,韩国每1059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美国与日本便利店;渗透率相当,而中国大陆便利店渗透率仅为7033人/店,可见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二、中国便利店现状便利店是保障民生的重要业态,受到政府重视与扶持。
疫情导致第三方物流受限,而连锁便利店长期打造的鲜食供应链、良好的管理水平及货源组织能力,使得便利店们能够在其他零售业瘫痪状态下保持正常营业。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2021年中国便利店门店数量为25.3万家,同比增长31.1%;中国便利门店销售额为3492亿元,同比增长17.9%。
从门店销售额来,其中2021年中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销售额为3050亿元;平台赋能型便利店销售额为168亿元;类便利店销售额为100亿元;松散型便利店销售额为174亿元。
从门店规模看,2021年中国便利店门店规模达到25.3万家,其中品牌连锁便利店16.3万家,增速约13%,便利店数量持续快速增长。
其中2021年中国便利店门店数量最多为易捷28249家;其次是美宜佳门店数量26168家;再次是昆仑好客门店数量为20178家。
2019-2021年中国便利店单店单日营收呈下降走势,其中2021年中国便利店门店平均单店日营业收入为5117元,同比下降1%。
疫情无疑对便利店业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在疫情中,便利店“小、多、灵、近”的特征凸显出其在公共服务上独一无二的优势,政府对便利店业态的重视成为了便利店发展的机会点。
敦煌网分享2020年日本跨境电商市场分析
日本因其独特的市场条件、语言障碍和激烈的国内竞争而被冠以“准入门槛非常之高的一个市场”称号。
以前绝大多数希望进入日本市场的公司都需要与极不透明的日本国内分销商签署长期而严苛的独家协议,或者需要经历一个成本高昂且费时费力的过程以建立日本子公司。
但是,近年来日本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进军日本市场从而变得更加容易。
除了客户行为和平台规则的转变之外,许多解决方案都在帮助卖家降低市场准入的难度和风险。
电子商务成为捷径如今,许多公司,尤其是电商公司,都能够在试水市场后,开始以便捷、精简的方式直接向日本消费者和企业销售产品。
跨境电商从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且为日本客户提供了良好的购物体验。
对于许多公司而言,这种利用平台优势和自动化的市场准入策略是一种十分诱人且风险较低的商业选择。
市场概况日本是全球第4大电子商务市场,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1220亿美元,乐天(Rakuten)、亚马逊和雅虎购物(Yahoo! Shopping)组成了日本电商市场“三巨头”,三家平台的交易量占到日本电商交易总量的1/3以上,活跃用户总数超过1亿人次。
而且,由于商家的忠诚度积分生态体系,客户非常忠实于自己喜爱的平台。
所以,如果他们在自己首选的平台上买不到你的产品,他们更有可能从该平台上选购其他替代品,而几乎不可能因为你的产品而选择其他平台。
据了解,日本是发达国家中跨境购物率较低的国家之一,约有10.2%的日本消费者通过海外网站购物[1],而相比之下,美国跨境购物的消费者比例为54%[2]。
日本国内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例如乐天、雅虎购物和Zozotown。
此外,Base、Color Me和MakeShop较Shopify和Magento而言,则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乐天——日本国内的“电商霸主”乐天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会员数超过1亿。
除其电商平台之外,它还提供丰富的服务类型,包括手机和电费资费套餐、网上银行、保险、旅行预订、音乐流媒体等等。
网购趋势的国家
网购趋势的国家
网购趋势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普遍,但以下国家可能在网购领域特别突出。
1. 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拥有庞大的网购用户群体和发达的物流体系。
中国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和京东集团在该市场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2. 美国: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子商务市场,拥有众多知名的电商平台,如亚马逊、沃尔玛和eBay等。
美国消费者习惯在网上购物,尤其是在节假日和促销时期。
3. 印度: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也是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
印度的电商平台如Flipkart和Snapdeal等,在该国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4. 日本:日本的电子商务市场已经相当成熟,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网上购物。
该国拥有一流的物流系统和安全的在线支付方式。
5. 英国:英国的网购市场规模庞大,估计约占整个零售业的20%。
消费者习惯在网上购物,特别是在时尚、家居和电子产品等领域。
除了以上国家,很多其他国家也正在经历网购的快速增长,如德国、巴西、韩国和澳大利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日本、美国百货店的发展情况对比分析
笔者在2007年4月曾经对比分析中国和日本百货店的发展情况,大概印象是:中国百货店近些年的发展历程非常接近日本百货店,但缺乏中远期规划。
现在再来综合对比中国、日本和美国三个国家的百货店,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启示。
规模化扩张
日本
随着2008年4月1日伊势丹和三越的合并,日本百货业进入了四强领军时代,他们是三越伊势丹控股(年销售额1.58万亿日元)、先驱零售(年销售额1.17万亿日元)、高岛屋(年销售额1万亿日元)、新千禧(Seven I,年销售额9533亿日元),四家合计为4.7033万亿日元,占2007年日本百货业总销售额(7.7万亿日元)的61%。
美国
美国百货业近年来增长平缓,与10年前相比,大部分企业都降低了负债率,开始彼此购并连横。
20世纪70年代后期超过20家全国性连锁百货,目前不到10家。
2004年春,五月百货从塔吉特收购62家马歇尔菲尔德连锁商店。
2005年又有两个巨大的并购案,一个是联合百货与五月百货合并;另一个是凯马特兼并西尔斯。
2006年9月,联合百货集团又并购MAY百货,至此,以梅西品牌主打的联合百货集团成为分店超过800家的美国百货业老大。
中国
国内百货店目前处于区域控制、各自为战的状态,连锁经营有一些气候,但操作尚待时日。
根据2007年中百协公布,大商集团名列中国百货行业第一。
老牌国企王府井百货集团2007年公司销售额突破100亿元。
这是两家较大的百货集团,但是其规模与综合零售集团无法相比。
百联集团是上海市政府于2003年4月组建的综合零售集团,至2007年末,百联集团在长三角地区开店6357家,营业收入1548.89亿元。
我们要辩证地来看百货业的规模化扩张。
第一、规模扩大有利于自营品牌的系列化营销,也可以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增加与其他业态对抗的特色化资本。
但是,百货店在高端化过程中,与年轻时尚消费文化脱节的问题日趋突出,单纯放大规模,会陷入尴尬;第二、百货店业绩和宏观经济大势相关性十分紧密。
伴随通胀上升出现高增长,但是高通胀到一定程度,消费迅速走向低迷。
笔者以前说过,真正考验百货店运营质量和水平的是通胀导致消费低迷的情况下,如何调整出生产效益。
商品及品牌组织
日本
日本百货店缺乏叫得响的自营品牌,在商品组织和品牌建设方面,一直依赖国外顶级供应商。
伊势丹总店女装相关负责人介绍,伊都锦近10年来,先后拥有服装品牌40余个,却没有一个纲举目张的品牌策略,由于业绩冷清,不得不在2007年秋天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高岛屋是少数做自营品牌成功典范,也是最早做自营品牌的店。
负责策划布局的水野先生曾经说,他们从印度引进手感极佳的印度棉做女式服装,通过稳定的定向互动合作,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维护了自营品牌的持续发展。
目前,日本百货店也在积极开发实体店以外的营销,比如网店销售,但是受商品和品牌限制,业务规模与美国相比进展不是很理想。
美国
美国百货店商品及品牌组织思路十分清晰,国际顶级名牌+设计师品牌+企业自营品牌+趋势引导品牌,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的商品开发思维模式。
可以说,自营品牌和趋势引导品牌是企业特色的集中展示,如梅西百货建立了自己的采购公司和生产市场,自成一个采购系统,到2008年初已经拥有25到30个自营品牌。
实体店以外,美国百货店在网店、电视、目录销售等方面,商品组织和品牌推广也已经十分成熟。
梅西百货的网店()有二十五万种商品。
中国
中国百货店在形式上,非常接近日本百货店,在运行管理上,则基本停留在国营经济控制和指挥的阶段,区域利益监管,严重限制了商品和品牌跨地区发展。
另外,国产品牌在快速让位给合资和外资品牌。
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2008年1月31日公布对上海消费市场畅销品牌的十年监测数据,自1997到2007年,国产品牌的比重由1997年的69.40%下降到2007年的50.92%。
在培养新品牌和实体店以外的销售方面,中国百货店乏善可陈。
但王府井集团却让人耳目一新。
他们从2007年12月1日起,北京各门店采用集中集团采购,并逐步收回全国所有门店的采购权。
另外,他们与重点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并成立了品牌代理公司,以加大自营和买断商品的比重,保证商品结构的齐全,在商品组织和品牌战略方面树立了可喜的形象。
服务营销的内涵
日本
日本百货店的服务以精细谦卑闻名。
目前百货店的服务项目多,围绕不同定位的顾客市场做服务细分,贴近业务,信用良好。
比如伊势丹与三越在08年初合并以后,由于伊势丹的目标顾客定位于20~40岁,而三越的目标顾客大约在50岁以上,侧重点不同,因此他们正在研究服务手段转变,开发共同使用的购物卡、增加便利设施,关注不同定位的商品单品变化和销售效率,两年后销售信息系统会联网统一管理运行,这种服务更加切实有效。
另一个关注点是从国际视角提升员工价值。
高岛屋百货让营业员加入国际著名服务评价机构,截止2008年2月底有446名“金钥匙”级销售专家,各类专业服务咨询员2667人。
这些高水平的营业员本身就是服务品牌,他们是企业发展的真正财富。
美国
美国百货店的服务感觉轻松自然,真切全面。
重视员工的价值是他们在服务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诺得斯特龙(Nordstrom)百货采购集团前总裁盖尔考特(Gail Cottle)在2008年中国百货业峰会上讲到,以服务为核心是公司的特色化管理模板,他们的理念是“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选择、质量和价值”。
梅西的基本理念是:“顾客是企业的利润源泉,员工是打开这一源泉的钥匙”。
他们把服务和营销归为一体,其要点是:惟一性的分类、简化的价格、改进的购物体验、引人注目的营销手段。
中国
目前,中国百货店基本都具有10多万人的会员数据资料,而且通过CRM系统,可以做初步的营销细分;在与顾客联系方式上,普遍采用IT技术手段,包括网站互动,呼叫服务热线等方式;在服务手段方面,正在采用人性化的方式,例如休息区、婴儿室、商品修改室、集中退换货等。
其实,服务的根本无非是诚信加便捷化。
不管服务手段怎样,都要结合营销需求,突出营销重点。
只要是顾客认可的服务,不用自己宣扬,市场口碑自然也会不断提升。
结论:比较可知,中国百货店的发展还很不成熟,在规模经营、商品及品牌组织、服务营销这三大核心业务板块中,都有非常稚嫩的漏洞,急需要加快提升和弥补。
目前需要做的是:整合资源,遵循市场规律,排除市场以外因素干扰,追踪国际化市场文化转型的需求,真正学会向品牌要效益。
商品选择及供应商组织,是三个国家百货店的主要差异点。
美国百货店品牌商品的架构清晰,品牌及项下商品差异性最为突出;日本百货店以顶级招商品牌和国内联营为主;中国百货店几乎全部是联营。
服务营销是另一个重要差异点。
美国百货店服务自然全面;日本百货店精细谦卑;而中国百货店的服务急需要少说多做。
采用会员制和CRM分析,是各国百货店服务营销通常的做法。
由于零售业多业态细分、高端奢侈品店和低端折扣店、大型购物中心的挤压,百货店不得不走向连横。
这是三个国家百货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