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审言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杜审言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摘要】‚诗圣‛杜甫,与其祖初唐着名诗人杜审言,在诗学渊源上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核、艺术特征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杜审言的影响。这种影响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家风、家学以及诗歌家法传承等方面。

【关键词】杜审言;杜甫;儒学传统;诗学传统;诗歌艺术;影响。

众所周知,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后人常常评价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集大成者‛,这让人不免思考他身上是否汲取了其祖杜审言的诗歌营养。现从家风、家学以及诗歌家法等方面来探讨杜审言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一、家风、家学承袭

(一)儒学传统的影响

杜甫在《进鵰赋表》中说:‚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反映出杜甫出生在一个富有儒学传统的家庭。杜甫家族的儒学传统可以追溯到他的远祖杜预。杜预是晋代名臣兼名儒,并且还是《左传》研究专家。杜甫曾在《祭

远祖当阳君文》中,称颂先祖:‚《春秋》主解,稿隶躬亲。呜呼笔迹,流宕何人‛,并起誓:‚不敢忘本,不敢为仁!‛。对于祖父杜审言,杜甫更是推崇备至:‚亡祖故尚书膳部员外郎先臣审言,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视于藏书之府,故天下学士到于今而师之‛[1]。杜甫对于儒学的信仰直接承杜审言而来。杜甫的《进雕赋序》言:‚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先臣就是其祖杜审言,杜甫对杜审言的崇敬,加上主动的学习,使得杜审言的儒者思想在杜甫身上潜移默化,更加奠定了杜甫对儒学的信仰。

儒学传统渗透到杜甫的诗歌创作中,形成了其诗歌思想感情层面的深沉因素。青年的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儒家入世思想。如果说这只是盛唐时代背景下的诗歌所特有的感情基调的话,那么经历了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后,杜甫所感受到的就不再是繁盛,而是衰败与离乱。此刻他将原先入世的积极意识转化成深沉内敛的忧患意识,这也符合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主张。

面对国家危难,他痛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而一旦大乱初定,他又狂喜得流泪,‚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面对人民疾苦,杜甫更是施以‚民胞物与‛的博爱情怀,这种情怀表现为一种推己及人的人道主义思

想。杜甫的人道主义不同于孔丘、孟轲那样俨然以救世主自居,而是包含着一种利他主义精神。杜甫在‚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悲惨境况中,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不仅体现在国家人民身上,还体现在自然界万物中。杜甫曾说过‚一重一掩吾肺腑,山花山鸟吾友于‛(《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这种亲近自然,与自然为伍的情怀极大地丰富了他诗歌创作的题材范围。代表作品有《病柏》《枯棕》《病橘》《瘦马行》等等。‚仁民爱物‛的人道主义情怀也是源自于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核。

无论前期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还是后来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都是根源于儒学传统的历史传承。杜甫诗中渗透出来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深沉情感本源,正是来自于儒学的传统涵养。清代理论批评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可见‚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儒学品格才是杜甫诗歌催人泪下的人格力量之所在。

(二)诗学传统的影响

杜审言是初唐着名诗人,和崔融、李峤、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杜审言极负诗才,尝与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

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杜审言的文才在当时文坛的确享有盛誉。宋之问曾评价其诗风:‚惟灵昭昭,度越诸子,言必得俊,意常通理,其含润也,若和风欲曙,摇露气于春林,其秉艳也,似凉雨半晴,悬日光于秋水‛,并肯定了其‚度越诸子‛的地位;另外陈子昂也曾云‚杜司户炳灵翰林,研机策府,有重名于天下,而杜秀于朝端,徐、陈、应、刘,不得劘其垒,何、王、沈、谢,适足靡其旗,而载笔下寮,三十余载,秉不羁之操,物莫同尘,合绝唱之音,人皆寡合‛,给予了杜审言诗歌的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杜审言的历史地位。

杜审言的诗名多多少少给予杜甫一些自信。杜甫在《赠蜀僧闾丘师兄》曾言:‚吾祖诗冠古‛),在《武宗生日》中有‚诗是吾家事‛,在《同元始君舂陵行》中有‚吾人诗家秀,博采世上名‛,一方面可见其自豪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杜氏家族是以诗学传家的。杜甫在《壮游》里云:‚往者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可见他早年所学主要是诗赋与书法,受诗学传统的影响。

从杜审言身上传承下来的诗赋之学,影响到杜甫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杜甫的一些诗,叙述夹议论,有‚小雅‛的因素,有赋的铺排技巧,散文的句法,形成一种‚以文为诗‛的特点。杜诗采散句入诗,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避免了近体诗因为格律束缚所造成的板滞。如《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全诗将一种狂喜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用一些口语化、通俗化的词语,如‚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尾联更是采用了流水对的方式,使诗歌仿佛散文一般,感情流畅自然,毫不受律体的束缚。能够将律诗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这是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

然而杜甫的‚以文为诗‛不只是停留在词句的散文化上,还表现为意兴的有机结合,感情的一波三折上,如《九日蓝田崔氏庄》诗云:‚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首联诗人情感从悲秋—自宽—尽欢极尽转折变化,才刚落笔就笔锋急转,为全诗奠定了悲中尽欢的基调:颔联才叙写了尽欢之貌,颈联就以‚蓝水千落‛‚玉山高并‛这样的哀景起兴,传达出诗人心里的落寞之情;尾联则是由景及人,以自然的不变来反衬人的多变,现在能做的就是‚醉把茱萸看‛,这一细节动作将诗人心中强抑的惆怅之情托胸而出。众所周知,‚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杜甫儒家涵养的体现,‚顿挫‛则是他诗歌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而这恰恰正是杜甫‚以文为诗‛的诗歌句式与手法的表现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