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精选复习题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石壕吏 精选复习题

(完整word版)石壕吏 精选复习题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一、字词解释1、投.()2、逾.()3、走.()4、一何..()5、一何...()..() 9、长已矣..() 6、前致词...() 7、戍.() 8、附书10、乳下孙...() 11、请.() 12、应.()13、犹得..() 14、绝.() 15、泣幽咽...()二、常识与赏析1、杜甫,字,又称、,主义诗人,忧国忧民,被后世尊称为,他的作品被誉为。

本诗选自。

2、杜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创作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分别是指、、;、、。

3、近体诗从形式上分为、、。

4、对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的是()A.第一句写捉人的差役趁着天亮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二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着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二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三句反映了“安史之乱”时人民深受被征兵之苦的情形。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人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已经足够悲惨,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

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暗示老妇人已经出征,与花木兰替父从军有着相似的英雄气概。

6、关于《石壕吏》一诗中作者的感情,理解最恰当的是()A.流露了对老妇人一家的同情。

B.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注。

C.对老妇人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表达了横蛮官吏的强烈愤慨。

7、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石壕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抓人打仗的不满和对广大百姓的同情,是首优秀的抒情诗。

八年级石壕吏练习题

八年级石壕吏练习题

八年级石壕吏练习题《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叙事诗之一,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生动的叙事而备受关注。

以下是为八年级学生准备的一系列关于《石壕吏》的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1、杜甫,字_____,自号_____,是我国_____(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他的诗被称为“_____”。

2、《石壕吏》是“_____”(诗歌体裁)之一,“三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解释1、暮投石壕村投:_____2、吏呼一何怒一何:_____3、听妇前致词前:_____ 致词:_____4、三男邺城戍戍:_____5、一男附书至书:_____6、二男新战死新:_____7、存者且偷生且:_____8、死者长已矣已:_____9、室中更无人更:_____10、惟有乳下孙惟:_____11、有孙母未去去:_____12、老妪力虽衰妪:_____13、请从吏夜归请:_____14、急应河阳役应:_____15、犹得备晨炊犹得:_____三、句子翻译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4、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5、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6、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7、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8、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四、理解性默写1、表现官吏凶狠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是:_____,_____。

日常练习《石壕吏》

日常练习《石壕吏》

日常练习卷(二)
姓名班级 .
一、预习《石壕吏》
1、《石壕吏》作者是朝的,字,又称、
、等,是伟大的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
称他的诗为。

他的诗集名字叫。

2、《石壕吏》一诗以“安史之乱”为背景。

以此为背景,杜甫创作了著名的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和“三吏”《石壕吏》、、。

3、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 . 2)说明战争之惨烈: . 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 . 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 . 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 . 6)《石壕吏》中表现“妇啼一何苦”之“苦”的诗句是 . . 7)《石壕吏》以作者的“目见”和“耳闻”为线索进行叙事,其中属于“目见”的诗句是 .
8)从“,”两句,可以看出年老体衰的老妪还是被差吏捉走了。

二、课外阅读
耳闻不如目见【汉】刘向
夫耳闻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人始入官,如入晦①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

【注释】①晦:昏暗
译文: .
.
.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夫:文言发语词)
B.人始入官(入:进入)
C.如入晦室(入:进入)
D.久而愈明(愈:更加)
2、翻译:
1)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
2)明乃治,治乃行。

.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三、抄写课后注释两遍。

.
.
.
.
.。

八下《石壕吏》选择题专练-2024中考冲刺古诗专项复习

八下《石壕吏》选择题专练-2024中考冲刺古诗专项复习

八下《石壕吏》选择题专练——2024中考冲刺古诗专项复习原文参考译文赏析与理解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有差役在夜间抓人。

(这家的)老汉翻墙逃走,老妇出门去察看。

内容:写差役乘夜捉人——故事的开端。

“暮投石壕村”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

“有吏夜捉人”暗示这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为悲剧的发生提供了典型环境。

“捉人”是全篇的提纲,揭露了兵役制度的黑暗,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逾墙走”写出了百姓恐慌逃走的景象,从侧面反映了战事的紧迫和人民的惊恐不安。

炼字:①“夜”字烘托了一种阴暗、凄惨的悲剧气氛,表明差役“捉人”的手段狠毒,在夜间突然袭击。

②“捉”表现差役的霸道、凶残,于如实描绘中寄寓揭露、批判之意。

“捉”字既隐含了百姓的抵触,又隐含了差役的凶暴。

③“走”和“看”,表现人们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难安的生活现状。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差役吼得多么凶狠!老妇哭得多么悲苦!写法:①对比。

“呼”与“啼”,“怒”与“苦”,对比鲜明,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揭露了差役的凶狠残暴,百姓的痛苦不㙋,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苦”是全诗的诗眼。

②反复。

两个“一何”,运用反复手法,加重感情色彩,渲染出差役的凶狠蛮横和老妇的哀苦可怜,并为下面老妇的诉说营造出悲愤的气氛。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只听老妇走上前(对差役)说:(我)三个儿子在邺城防守。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

活着的人暂时苟且活着,死去的人生命就永远结束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但)出内容: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故事的发展和高潮。

“致词”的内容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致词”前五句)诉说三个儿子全都应征赴邺城作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说明这一家人已经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牺牲。

2023年中考古诗赏析专项训练《石壕吏》

2023年中考古诗赏析专项训练《石壕吏》

2023年中考古诗赏析专项训练《石壕吏》一、选择题1.(2022春·广西玉林·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句“暮投石壕村”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B.“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C.在诗中,作者先叙事,后抒情、议论,通过抒情和议论,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

D.诗歌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二、诗歌鉴赏2.(2022·福建·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式微《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在句式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均属于近体诗。

B.《式微》通过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含蓄抒情。

(完整版)《石壕吏》练习题

(完整版)《石壕吏》练习题

(完满版)《石壕吏》练习题阅读《石壕吏》姓名 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须.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一、注音逾()戍()妪()衰()咽()炊()二、形声字分类①壕②啼③致④逾⑤裙⑥暮⑦晨⑧邺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内声外形()左形右声()左声右形()三、解词暮投石壕村()老翁逾墙走()吏呼一何怒()....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死者长已矣()...听妇前致词()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四、翻译句子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回答以下问题1、本诗的前四句所提到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诗中表示时间的词有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3、诗中描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中描述战争需要大量人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侧面反响老妇被带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夜深了 ,作者听到的哭声是 ________发出的 .7、反响战争令人民生活贫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表现差役凶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9、这是一首 _________诗,作者是 ____朝诗人 _______,字_______,本诗选自 ____10、本诗表达了的表达了诗人。

《石壕吏》课后练习题

《石壕吏》课后练习题

《石壕吏》课后练习题一、背景引入唐代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此时诗人杜甫正由洛阳经潼关而返华州,他途经石壕村,傍晚投宿于一老翁家。

老翁一家正为避难而准备离开,因吏差抓丁而急得一夜未眠。

这时,差吏的呼叫声又前时,老翁赶忙出门应付。

诗人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感慨万分,写下了著名的《石壕吏》。

二、介绍作者及文体特点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大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篇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

三、词语积累1、通假字(1)暮投石壕村:暮,通“暮”,傍晚。

(2)急应河阳役:应,通“充”,充当。

2、词类活用吏呼一何怒:呼,使动用法,“使……呼叫”;怒,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发怒”。

四、古今异义1、有孙母未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2、守备邺郡:守备,古义:应征;今义:守卫。

3、二男新战死:新,古义:最近;今义:全新。

4、存者且偷生:且,古义:姑且;今义:并且。

5、死者长已矣: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6、室中更无人:更,古义:再;今义:更加。

7、天明登前途:前途,古义:前行的路;今义:前进的道路。

8、老妪力虽衰:力,古义:体力;今义:力量。

9、急应河阳役:急,古义:赶快;今义:急躁。

10、幽咽似鸣蝉:幽咽,古义:形容声音细微;今义:形容声音低沉、沙哑。

11、听妇前致词:致词,古义:道歉;今义:说话或写文章时表达的意思。

12、天明登前途:前途,古义:路途;今义:未来的光景。

13、夜久语声绝:绝,古义:消失;今义:断绝。

14、其余唯破琴书云尔:云尔,古义:“云”通“而”,连词;今义:“云”是天空中的云朵。

五、重点句子翻译1、有吏夜捉人:“有吏夜捉人”即“有吏在夜晚捉人”,译为“有个官吏在夜晚抓人”。

2、老翁逾墙走:“逾墙走”即“越过墙逃走”,“走”是“跑”的意思。

译为“老翁翻墙逃跑了”。

3、老妪力虽衰:“老妪力虽衰”即“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了”,译为“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了”。

《石壕吏》考题考点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石壕吏》考题考点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石壕吏》阅读鉴赏考题考点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创作背景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赶往华州任所。

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实录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1.内容主旨:通过写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属于什么诗?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概括《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叙事诗有吏夜捉人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3.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石壕吏》练习题集锦(含答案)

《石壕吏》练习题集锦(含答案)

《石壕吏》练习题集锦(含答案)《石壕吏》练题集锦(含答案)一、1.XXX是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_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

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_。

《石壕吏》按体裁分,为________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________诗。

2.《石壕吏》一词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此为背景,XXX还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包含《石壕吏》。

在内的“三吏”。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XXX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XXX。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XXX前途,独与老翁别。

1.文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写作背景是“______之乱”,这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人发动的叛乱。

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4.翻译句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5.“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6.有人说XXX压“安史之乱”是公理的,老翁逃脱是不爱国的施展阐发。

你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来由。

7.《石壕吏》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1三、阅读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解释下列加粗体词语。

附书至()新战死()未去()犹得()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________戌()________戎()________(2)衰()________哀()________衷()________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八年级下册《唐诗三首》中考复习素材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

八年级下册《唐诗三首》中考复习素材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

唐诗三首(一)《石壕吏》杜甫1.杜甫的《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石壕吏》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 《石壕吏》中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 《石壕吏》中概括全诗的句子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5. 《石壕吏》中从侧面反映老妇被带走的句子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6. 《石壕吏》中描写战争需要大量人力的句子是: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7. 《石壕吏》中写战争使人民生活贫困的句子是: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8.杜甫的《石壕吏》中,从侧面反映老妇被带走的诗句是:天明登前八途,独与老翁别。

9.杜甫《石壕吏》中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诗人强烈憎恶差役、深刻同情老妇人的感情。

10.《石壕吏》中以“天明登前八途,独与老翁别”收束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伤感,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11.诗圣杜甫在《石壕吏》中的“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两句,道尽了饱经战乱之人九死一生、苟且偷生的辛酸与痛楚。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的茅屋因秋风而破,却心念贫寒读书人,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自己常年凄凉的生活状态的句子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5.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我衰老困窘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中考鉴赏阅读试题】一、填空: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以(时间)为顺序,中心人物是(老妪),事件是(官吏夜捉人、老妇应兵役),故事发生在唐代著名的(安史之乱)历史事件中。

作者(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2.“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时间)和(地点)。

3.“三吏”“三别”分别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附书至(信)(2)新战死(最近)(3)未去(离开)(4)犹得备晨炊(还能够)(5)老翁逾墙走(越过)(逃跑)(6)死者长已矣(完结)(7)泣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8)听妇前致词(对……说话)(9)天明登前途(前面的路)二、用原文回答问题: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

5.《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石壕吏》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石壕吏》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石壕吏》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唐] 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2.“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全诗情节紧紧围绕“”一句展开。

33.直接性默写填空。

(1)!妇啼一何苦!(2)夜久语声绝,。

34.根据要求填空。

(1)《石壕吏》中表现战争使人民生活贫困的诗句是:,。

(2)《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的诗句是:,。

35.下列对《石壕吏》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妪是诗中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主动从军。

这种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让人赞赏。

B.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C.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D.全诗最后一节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一家人的凄苦情状,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36.选出下列对《石壕吏》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记叙了差役夜间到百姓家中强征兵役的过程,反映了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B.诗歌在深刻揭露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的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坚韧的爱国精神。

C.诗歌中表现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个“一何”渲染出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

3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写老妇哭诉,语言朴实无华,一唱三叹,高低抑扬,达成沉郁顿挫效果。

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象地写出“吏”与“妇”的矛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C.诗人日暮投宿至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且颇为紧张。

《石壕吏》知识点练习题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石壕吏》知识点练习题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石壕吏一、《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其代表作有“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重点字词:暮:晚上投:投宿吏:差役逾:越过一何:多么前致词:走上前(对差役)说话戍: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妪:老妇请:请让我应:应征犹得:还能够三、译文:晚上我投宿石壕村,有官吏夜里来捉人。

老翁越过墙跑了,老妇出门去查看。

小吏的喊声多么愤怒,老妇的哭声多么悲苦。

听我老妇走上前说话: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

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最近战死。

活人苟且活着,死者永远完结。

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离开,出门却没有完整的衣服。

老妇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准备早晨的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地哭泣。

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了。

四、整体把握:1、前四句,老妇人“致词”的由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主体部分:老妇人“致词”。

分三层:第一层(前六句):老妇人诉说三个儿子全部征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老妇人家境贫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第三层(最后两句):老妇人自请应役。

3、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五、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捕吏捉人是为了补充唐朝军队的兵力,那么为什么不写征兵、点兵,而要用“捉”字呢?答:“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因此“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在如实描绘之中,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

石壕吏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

石壕吏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

石壕吏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石壕吏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考试题一:石壕吏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代?请简要描述其背景。

答案:石壕吏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宋朝时期,具体地说是在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经历了许多变化。

这个时期有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其中就包括了石壕吏。

考试题二:石壕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他是如何获取知识的?答案:石壕吏是一个聪明而勤奋的农民,他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责任感。

尽管他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但他通过自学和借鉴他人之长来获取知识。

他利用碰巧得到的书籍和周围人的帮助,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考试题三:石壕吏通过学习和努力,取得了什么成就?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石壕吏通过勤奋学习和不懈努力,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并成为当地一位备受尊敬的知识分子。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社会晋升。

这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考试题四:从石壕吏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道理?答案:从石壕吏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道理。

首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我们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其次,知识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价值。

最后,我们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机会和资源,不断追求进步,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考试题五:请结合石壕吏的故事,谈谈你对教育的看法。

答案:石壕吏的故事充分展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能力和品质。

石壕吏在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情况下,通过自学和借鉴他人之长,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知识分子。

这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依赖于学校和老师,我们应该主动地去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考试题六:结合石壕吏的故事,谈谈你对努力和坚持的理解。

答案:石壕吏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利用自己的碌碡时间,善于自学,勤奋不辍,最终实现了从石壕吏到知识分子的巨大飞跃。

《石壕吏》复习卷(附答案)

《石壕吏》复习卷(附答案)

《石壕吏》复习卷(附答案)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三解释带点的词。

1.暮投.石壕村(投宿)2.老翁逾.墙走(越过,翻过)3.吏呼一何..怒(多么) 4.三男邺城戍.(防守)5.二男新.战死(最近)6.死者长已.矣(停止,指生命结束)7.听妇前.致词(走上前) 8.天明登前.途(前面)9.出入无完裙..(完整的衣服)10.独.与老翁别(只是)11.15犹得..力虽衰(老妇)..备晨炊(还能够) 12.老妪13.请.从吏夜归(请求) 14.急应.河阳役(应付)15.如闻泣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二.理解性默写。

1.《石壕吏》中统领全篇的诗句是:有吏夜捉人。

(总领/纲领)2.简洁地交代了诗人投宿的时间和地点的诗句:暮投石壕村。

3.概括又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4.写出捕吏凶暴、蛮横,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诗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诗中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6.诗中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7.诗中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表明老妇家遇不幸,揭露战争罪恶的诗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9.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诗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0.诗中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诗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1.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2.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3.诗中描写战争需要大量人力的句子: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石壕吏练习题

石壕吏练习题

石壕吏练习题石壕吏,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是指负责管理石壕(一种用石头修筑的水渠)的吏员。

石壕是农田灌溉的关键设施之一,而石壕吏则承担着维护石壕的重要责任。

石壕吏练习题主要是为了测试和考核石壕吏对于石壕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这些练习题,石壕吏可以巩固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并且能更好地应对管理石壕所面临的各类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石壕吏练习题,供石壕吏们进行练习和回顾:1. 石壕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石壕对于农田灌溉至关重要?2. 石壕的结构和修筑原则是什么?请列举至少三条。

3. 在石壕修建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避免水渗漏和石壕的破坏?4. 请列举至少三种常见的石壕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5. 石壕养护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请从石壕壁面保护、沉淀物清理等角度进行回答。

6. 在石壕吏的日常巡视中,如何发现和处理石壕中的问题,如漏水、冲刷等?7. 石壕水质管理的重要性是什么?请阐述清楚水质管理的关键点。

8. 石壕吏应具备哪些技能和素质?请至少列举五项。

9. 请描述一下石壕吏的工作流程和日常工作内容。

10. 石壕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回答。

对于石壕吏而言,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练习题中的知识点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学习,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石壕吏,为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之,石壕吏练习题的背后是对石壕管理的重视和对石壕吏工作能力的要求。

通过解答这些练习题,石壕吏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保护农田水利设施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一、填空: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以(时间)为顺序,中心人物是(老妪),事件是(官吏夜捉人、老妇应兵役),故事发生在唐代著名的(安史之乱)历史事件中。

作者(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2.“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时间)和(地点)。

3.“三吏”“三别”分别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附书至(信)(2)新战死(最近)(3)未去(离开)(4)犹得备晨炊(还能够)(5)老翁逾墙走(越过)(逃跑)(6)死者长已矣(完结)(7)泣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8)听妇前致词(对……说话)(9)天明登前途(前面的路)二、用原文回答问题: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

5.《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石壕吏》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石壕吏》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石壕吏》含答案赏析杜甫的《石壕吏》,按要求回答问题。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0.(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吏呼一何怒”,从“呼”“怒”中可见差役凶横残暴的形象。

C.诗人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不满那场平叛战争。

D.这首古体诗主要内容是叙事性的,但又带有比较强的抒情色彩。

(2)从整首诗看,你觉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一句中的人物“泣”的原因是什么?从“如闻”二字中你感受到了杜甫怎样的形象呢?【答案】(1)C(2)原因是:婆婆被拉走,公公不在家,丈夫又死了,孩子尚年幼,生活很贫困,苦不堪言,所以“泣”;形象是:关切人民痛苦的形象。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鉴赏。

C.《石壕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

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平叛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做出牺牲。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而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不满那场平叛战争”有误;故选C。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意思是: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泣”的原因是多重的;联系“老翁逾墙走”可知,公公不在家;根据“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可知,丈夫死了,孩子尚年幼;“出入无完裙”,表现了生活的贫困;根据“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可知,婆婆被拉走,苦不堪言;据此可总结“泣”的原因。

石壕吏部编版测试题

石壕吏部编版测试题

石壕吏部编版测试题《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下列句中的“夜”字,各说明了什么?①有吏夜捉人(深夜堵门捉,更见吏凶恶 )②请从吏夜归(肝肠已寸断,此身何足惜 )③夜久语声绝(人在断肠时,倍觉夜难熬 )2、本诗从内容上看,属于叙事诗,最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是【有吏夜捉人】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暗示老妇已被抓走】4、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答: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这首叙事诗按故事情节可分为几部分?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写故事发生。

第二部分从老妇致词起到叙家事结束,写故事展开。

最后四句写故事结局,是全诗第三部分。

6、赏析杜甫的《石壕吏》并答题。

A、①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的二个字是怒、苦②揭示战争造成的灾难句子是: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B、①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著名叙事诗,请用自己的话简述其主要内容。

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②请列举出最能体现当时兵役之苛酷、战争之惨烈的诗句。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③“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暗示了什么?暗示了老妇已被带走④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7.老妇的含泪“致词”,从哪些方面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遭受的苦难作了侧面的揭露?找出有关语句并作分析。

明确:“三男邮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

《石壕吏》XXX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石壕吏》XXX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石壕吏》XXX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石壕吏》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石壕吏XXX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XXX。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XXX前途,独与老翁别。

1.内容主旨:通过写诗人亲眼所见的XXX趁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XXX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属于什么诗?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概括《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叙事诗有吏夜捉人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XXX,媳无裙;XXX墙,妇夜往。

3.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本诗中写夜色有什么作用?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

5.“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老妇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可以为证。

6.诗中有几小我物?他们各有甚么特点?老妪,XXX。

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XXX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7.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捉”字表示当时庶民不愿意去XXX,但是庶民不顾及庶民们的志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XXX;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王道。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阐发。

不好,原诗独表示老妇已被带走。

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表现了凄苦、悲忿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一、字词解释
1、投.()
2、逾.()
3、走.()
4、一何
..()
5、一何
...()
..() 9、长已矣..() 6、前致词
...() 7、戍.() 8、附书
10、乳下孙
...() 11、请.() 12、应.()
13、犹得
..() 14、绝.() 15、泣幽咽
...()
二、常识与赏析
1、杜甫,字,又称、,主义诗人,忧国忧民,被后世尊称为,他的作品被誉为。

本诗选自。

2、杜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创作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分别是指、、;、、。

3、近体诗从形式上分为、、。

4、对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的是()
A.第一句写捉人的差役趁着天亮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二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着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二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三句反映了“安史之乱”时人民深受被征兵之苦的情形。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
加重了感情色彩,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人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已经足够悲惨,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
高抬贵手。

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暗示老妇人已经出征,与花木兰替父从军有着相似的英
雄气概。

6、关于《石壕吏》一诗中作者的感情,理解最恰当的是()
A.流露了对老妇人一家的同情。

B.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注。

C.对老妇人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表达了横蛮官吏的强烈愤慨。

7、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石壕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抓人打仗的不满和对广大百姓的同情,是首优秀的抒情诗。

B.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可以看出,年老体衰的老妇人最终被官吏捉走了。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可见老妇人非常值得哀怜,三个男孩,有两个刚刚牺牲在战场上。

D.“泣幽咽”中“泣”指有泪无声,“咽”指哭声梗塞低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