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与体积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8页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本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作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
现阶段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规律和空间观念,根据这一特点,结合以上教材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而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教具、学具:一个土豆、一块小石头(比土豆小)、一个火柴盒、一个文具盒、一个鞋盒、三根1米长的木条、PPT等二、说教法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的原则,采取以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说学法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方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我安排以下几个环节:(一)情境激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数学知识的教学也不应脱离生活,我在本节课的一开始就安排了一段我们校园的视频,视频的最后定格在两辆车上,一大一小,让学生去观察去描述看到的事物,这一设计有两层考虑,一是强调数学问题无处不在;二是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故事导入,实验验证。
在这个环节里,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乌鸦喝水》,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小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呢?石头放进瓶子里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会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很快学生就会从童话故事中得到启发:石头是占有一定的空间。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体积单位》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能进行体积的简单计算。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到体积的定义,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体积单位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体积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是相对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物体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逐步建立体积的概念,并理解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能进行体积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体积单位的大小,并进行体积的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体积单位;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加深对体积单位的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体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大小。
3.实践: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物体的体积,进行体积的计算等,加深对体积单位的理解。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重要性,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体积单位》这一章节中,板书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体积的概念2.常用的体积单位及其符号3.体积的计算公式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反馈等方式进行。
《体积和体积单位》数学教案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數學教案設計以下是一个关于《体积和体积单位》数学教案设计的示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并理解体积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积的概念及其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体积单位。
##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然后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大小、形状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
### (二)新课讲解1. 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可以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单位来表示。
2. 体积单位的认识: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知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 (三)实践活动1. 学生通过测量身边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盒等),亲身体验和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2. 分组活动:每组准备一个容器,装满水后测量水的体积,然后将一个物体放入水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以此计算物体的体积。
###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巩固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2.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记录使用到体积单位的例子。
---以上只是一个基础的教学设计方案,具体的教学过程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体积和体积单位》学案数学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学案数学教案
标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学案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并理解体积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熟悉常用的体积单位。
2.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体积概念具体化,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体积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体积吗?”
2. 新课讲解:
(1)体积的概念: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一些具体的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例如水杯、书本等。
(2)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模型或者使用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活动:
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体积的概念和常用体积单位。
五、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与体积和体积单位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体积和体积单位》学案数学教案的一个大致框架,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结合您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编写和扩展。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通用5篇)《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1一:总体说明:《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同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
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协助同学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同学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再让同学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最后让同学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说教材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同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协助同学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目标: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1)让同学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同学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
4.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5.教学准备: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三:教学战略: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同学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同学的协作能力。
4.采用同学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建立“体积”概念。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测量出物体的体积;3.熟练掌握计算体积的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体积的概念及体积单位;2.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3.如何计算体积;重点:掌握体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体积。
三、教学过程1.导入(2分钟)通过观察物体图片和展示一些有趣的物品,激发学生对体积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什么是体积?如何测量体积?在什么场合需要测量体积等等。
2. 提出问题(3分钟)教师将写下几道问题,让学生在群体讨论中思考和回答。
如:一个边为10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一个球的体积如何计算?如何测量一块石头的体积?以及粉末如何测量等等。
3. 学习体积概念和单位(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体积的概念、体积的单位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确保学生掌握各种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4. 学习测量体积方法(15分钟)教师用实物展示或演示实验,讲解一些测量体积的方法,例如:直接测量、位姿法、水密定量法、分离法,以及粉末的倾斜量法等。
并鼓励同学们在课后自行观察并测量自己感兴趣的物体的体积。
5. 计算体积公式(10分钟)教师讲解和演示如何正确、灵活地运用计算体积的公式,并结合教材练习到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体积计算问题。
6. 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探究有关体积的问题,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及数据记录,并小组合作撰写短文介绍各小组测量和计算体积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和结果。
7. 小结(5分钟)教师通过回答学生提出的关于体积的问题,总结体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督促弱化巩固课本知识。
四、教学评价1.测量并求出每个同学的课桌面积和体积,与理论推测相比较,分析误差的原因,并通过学生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提出建议;2.以小组所述短文为依据进行互评,并对所获得结果进行总结及讨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所讲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1页到43页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属于新授课,授课时数为1课时。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在第二册的认识图形中,虽然已经接触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但那只是直观现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有关的体积单位。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通过学生联系实际的操作活动,学习一些测量计算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前面所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应当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来源,理解它的意义,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形成他们的空间观念。
4.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的两部分内容应当以第一部分为重点,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中.重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公式的意义。
二、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图形填表,归纳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学习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可以把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直接迁移过来,让学生独立地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我只安排了复旧引新、创设情境、激情引趣、揭示课题.操作想象、推导、公式。
依据规律、归纳公式、利用关系.类推公式、巩固练习、运用公式、全课总结六环节。
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体积是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是三维物体的一个重要量度。
计算体积是物理、数学等学科中的基础内容。
本文将简单介绍如何设计一小时的《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案,包括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掌握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的相互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指导和课外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2.1 体积的概念体积是指三维几何图形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例如,一个立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其长、宽和高的积得出。
2.2 体积的计算方法(1)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a³,其中a表示立方体的边长。
(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l × w × h,其中l表示长方体的长度,w表示长方体的宽度,h表示长方体的高度。
(3)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πr²h,其中r表示圆柱体的底部半径,h表示圆柱体的高度。
2.3 体积单位常见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³)、立方厘米(cm³)、立方毫米(mm³)、升(L)和毫升(mL)等。
其中,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
三、教学过程3.1 教师引导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和图形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
3.2 实践操作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体积计算实践操作。
例如,给出一个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学生需要计算其体积,并将结果转换成不同的体积单位。
3.3 课外实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寻找和测量不同形状的物品,计算它们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例如,学生可以测量自己的书包、双手的体积等等,从而加深对体积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评估4.1 个人测试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的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2_体积单位》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一、说教材《体积单位》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包括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体积单位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方法,并能够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三种体积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体积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三种体积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说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法与学法:1. 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体积单位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体积单位的换算过程。
(3)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自主发现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 学法:(1)自主探究法: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操作、思考,主动发现体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五、说教学过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体积单位,引发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认识体积单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三种体积单位的大小,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体积单位的换算: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4. 下列图形都是用1cm3的正方体搭成的,分别求出 它们的体积。(在计算体积的过程中在此强调体积的守恒性。)
板块四、课堂小结 我们大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后,你对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有了什么 了解? 归纳:体积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单位,容积是用来计量容器 所能容纳的液体的体积的单位,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容器内盛放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作单位,记作 L 和 mL。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并正确了 解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 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 观点,增强学习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 3的实际意义。
2.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 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培养。 3.应该注意的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 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体积和体积单位3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 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 比较明确的表象。 •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 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
• 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 常用的体积单位。
• 教学难点:形成体积概念。
• 教学准备:
学生:自制学具(准备一个1立方分米 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
总结:
请同学们把这节 课学习的内容整理一 下,你学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智慧屋
下面的长方体都是用棱长是 1cm3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 的体积各是多少?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 是8( cm3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 约是20( dm3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 约是40( m3 )。
学校主席台的体积 书包的体积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
24立方厘米 24立方米 24立方分米
教师:三把米尺等
前置性作业:
• 1、了解《乌鸦喝水》的故事。想一想:乌 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呢? • 2、学习课本38-50页。理解体积的意义。 • 3、动手操作38页的实验。你的发现。 • 4、你知道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 5、动手做一个1cm3、1dm3 的小正方体。 • 6、说说生活中接近于1cm3、1dm3 的物体。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大块: 一、认识体积; 二、引出体积单位; 三、认识体积单位; 四、巩固练习; 五、总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乌鸦喝水》的故事。 思考: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2、演示实验:“倒水”实验 引出体积的概念。 3、由比较体积大小引出体小组合作探究 感受1cm3、1dm3 的大小 • 2、小组交流 • 3、说说生活中接近于1cm3、1dm3 的物体。 • 4、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 区别及联系。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4.2《体积单位》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4.2《体积单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体积单位》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对单位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掌握体积单位的大小,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体积单位,并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概念。
但是,体积单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体积单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培养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体积单位,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体积单位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体积单位换算关系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生操作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大小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2.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体积单位的定义,并展示不同体积单位的大小。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体积单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体积单位的概念和运用。
5.作业:布置一道运用体积单位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体积单位,学会使用体积单位来计量物体的体积。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体积单位的概念,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计量物体体积的过程。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掌握体积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单位,对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体积单位与长度、面积单位有所不同,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才能真正理解体积单位。
此外,学生对实际物体的体积大小认识不足,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体积单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学会用体积单位来计量物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计量物体体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体积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体积单位,学会用体积单位来计量物体的体积。
2.难点:理解体积单位的大小,能灵活运用体积单位进行物体体积的计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体积单位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相关教学视频,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体积单位的概念,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用体积单位来计量物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体积单位来计量不同物体的体积,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提升:学生汇报实践活动成果,教师总结体积单位的大小及应用。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体积单位》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体积单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体积单位》是学生在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积单位。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他们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但是,对于体积单位,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有的可能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体积单位,有的可能需要通过计算来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体积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的大小,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体积单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体积单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填海工程”,引出体积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大小。
3.课堂讲解:讲解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如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用体积单位测量和计算生活中的物体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所讲的内容是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教学内容。
2.教材简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②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公式,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④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
二、说教法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自学讨论法等方法有机融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做一做、想一想等活动,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起来,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本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丰富表象、提升经验、形成思考。
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动态化,抽象的教学材料直观化,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促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索新知的学习进程。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体积与体积单位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本节课目标是让学生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并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38页----39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 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策略: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观察法和自学交流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出示课题)(二)目标引领:(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三)问题导学:1、建立“体积”概念。
以小组进行实验,然后汇报:(1)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2)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3)结合课本理解体积的意义。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4)橡皮、铅笔盒、书包。
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2、教学“体积单位”。
长方体体积说课稿人教版5篇
长方体体积说课稿人教版5篇长方体体积说课稿人教版(篇1)一、说教材本篇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体积及体积单位后进行教学的,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教材让学生用体积为1cm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相关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长方体中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接着,教材安排了例1,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以巩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材是通过启发学生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推导出来的。
在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公式时,教材介绍了“立方”的含意,说明三个相同的数连乘就是这个数的立方,之后安排例2,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二、说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明白的要求,本教材的教学重难点主要体现为两点;1,能正确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能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法与学法上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1、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试验与实践的空间。
2、课堂教学的组织,将突出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辛历;做数学’的过程。
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认识和把握图形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的阅历,发觉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其间特殊留意给学生供应充分的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
四、说教学设计鉴于新课标的要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于把握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操作的方式,调动学生乐观参与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推理和最终的结论,都由学生得出,老师只起‘导’的作用。
正方体体积公式,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把它归为长方体的特别情况来学习,这样既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之间包含关系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其它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长方体体积说课稿人教版(篇2)一、说教材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肯定难度。
《体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
精心整理《体积单位的换算》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体积单位的换算》是北师大版教材5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0-51页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图示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推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再仿照这种方法自己推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利用表格将学过的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通过教学体积单位名数的变换,和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大胆猜测,并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
4、教学目标的确定:(1)、过程与方法:掌握体积单位间得进率,理解并掌握低级单位和高级单位的互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
5、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积的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的互换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过程。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法和学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的“教”应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教学方法应当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要符合知识的科学性,还要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本节课教学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在复习中感知,在观察中大胆猜想,在课件的演示和计算活动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了从旧知到新知,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
使学生在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同时,较好的建立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1.要有充分的直观操作。
学生思维的特点一般的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说课稿
毛桥九年制学校王海江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西师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正方体”中的第三节“体积和体积单位”,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又一次发展,也为今后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
2、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度、长度单位,面积、面积单位等知识
学生认知特点:从已有经验出发,体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而活动无疑是这个过程的再现。
大量的活动又为从直观辨认到探索特征提供了坚实的素材基础。
本班学生特点:基础知识一般,初步具备了理论分析和探究能力,在教师引导下,部分学生可以自主分析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眼、动手、动脑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比较、概况的能力,扩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4、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难点:
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和课标要求,我在本节课中将应用谈话法、引导发现法、提问法、自学辅导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对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具有极鲜明的形象性和极高的刺激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提问法:不断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法: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可以增加对问题的了解和多角度理解。
应用讲授法:可以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目标、重难点等,使他们在听讲是有侧重点。
对比法: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更直接的体会体积的大小。
引导发现法:体积和体积单位属于概念教学,要展示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虽然前面已经学过了长度、长度单位,面积、面积单位,但是由面积概念过度到体积概念,由面积单位到体积单位,由认识平面图形上升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又一次发展,知识跨度大,难度高,学生不易理解。
所以在教学中,自己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尽量简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切中本课研究的重难点,把学习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交流合作探究来亲身感受体积,体积的大小。
2、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慢慢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需要学生掌握已下学法
列提纲法:提纲可以使学的内容清晰简明的呈现出来,便于记忆。
列提纲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观察学习法: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学习方法,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与反映的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如此为学生的思维力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法:对于任何科目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也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
讨论法:根据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但绝不能自己闭门造车。
要与同学,老师们一同讨论学习。
PQ4R方法:它是一种学习策略,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更关注信息的有意义的组织,促使学生运用其他各种有效的策略。
三、说教学过程
预习案
1.旧知回顾
2.教材助读
什么是体积
体积有那些单位,有多大呢?
3.预习自测
1)解决问题
探究案
1.在游戏中发现问题---乐中学(感知体积)(体积单位和感知体积单位)
2.质疑探究、合作探究---论中学
3.归纳总结---忆中学
4.当堂检测---练中学
训练案
1.基础巩固题
2.综合应用题
3.拓展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