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太极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是清末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先生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身数十年卓绝的研究与实践,揭示武学的本质与基本规律,进而创立的武学思想及理论技术体系,具有柔顺中和、灵活巧变、整实猛烈三大特征,在武术界享有盛誉。是现代流行着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太极拳中最晚产生的拳种。孙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主要是: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动作敏捷、圆活紧凑,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孙氏太极拳的第三代传人孙婉容和孙宝亨,孙婉容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与姐姐孙叔容、弟弟孙保亨等合编《孙禄堂武学大全》、《孙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与学》等书。孙宝亨曾在《武魂》、《武林》、《体育与科技》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关拳术及运动医学方面的论文。如今孙宝亨一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孙氏拳,正在制作自己的网站,并准备将孙氏太极的文献资料出版发行。

京派剪纸(申沛农)

北京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遍布城乡,质朴而率真,时代感强,近现代以来已形成以申沛农(已故)剪纸为代表的流派,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北京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靳鹤年,1944年生于北京,学习剪纸技艺至今已有30余年。靳鹤年自幼喜欢绘画和剪纸,1975年参加西城区文化馆素描色彩学习班、美术创作组的活动,经庄平老师引荐,1975年拜申沛农先生学习剪纸创作理论和技术,逐渐从业余爱好转变为专业创作。靳鹤年创作的京派剪纸一方面继承了民间剪纸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紧密联系时代,增加作品的时代精神。靳鹤年创作的剪纸作品曾先后参加各类国内外剪纸大赛、展览及文化交流活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在业内享有盛誉。

泥塑彩绘脸谱

脸谱的发展跟中国戏曲的发展是不可分隔的。而京剧脸谱是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形成后逐渐形成的。经过几代著名演员和戏曲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改革,形成现在的京剧脸谱。京剧脸谱也是至今戏曲舞台上脸谱最多、最完整的脸谱体系。北京的泥塑彩绘脸谱起源于清代末期住在北京西城的一位姓桂的旗人,辛亥革命以后,泥塑京剧脸谱作为北京民间工艺品开始在京城流行,京剧泥塑脸谱迅速发展。北京泥塑彩绘脸谱从形象上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光头脸谱,没有胡须等附加装饰;第二类是泥须脸谱,胡须为泥制并施彩;第三类是绒须脸谱,泥帽为彩绘,上变装饰绒球小珠等,胡须用彩色丝绒制成。佟秀芬,1956年出生,北京人。于上世纪70年代拜

唐景耀先生为师,学习脸谱艺术,成为其唯一的入室弟子。在老师的悉心传授下,刻苦学习脸谱艺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传承与实践,脸谱勾画技艺日臻成熟。近30年来,佟秀芬所画脸谱10万余件,自做模具百余套,能够熟练掌握四五百种谱式。佟秀芬最大的愿望就是抓紧时间查阅资料,把能找到的脸谱谱式画在立体模具上尽可能地完整保留传统的手工技艺。

北京玉雕(一魔)

北京玉器源远流长,与中国的石器、玉器共起始,然而其具体形成行业的年代,一般说产生于元,北京玉器历经元、明、清近千年。北玉的基本特征是“量料取材,因材施艺”,“俏色巧用”工艺上精工细作,技术上高雅富丽,创作的器皿,给人以一种整齐,协和,安定的美感,造型庄重古朴,纹样装饰瑰丽清奇,注意材艺相辅相成,无论何种玉料,都尊重形象的完整,决不勉强为之。刻画人物形象富于内蕴、有情、有神、有形、融为一体。在玉器装饰器皿的风格上,华美中露清秀,细腻中藏简洁,古朴中含新意,注重作品静中有动,静中显动,动静相生,有致,有风采,有韵味,有感情,富于节奏和层次。刘鹤年(1917—1998),河北新城县人,于1928年初到北京前门新胜永玉器行拜狄华挺为师,学习玉器加工制作,他在旧北京玉器行中颇有名气,玉器行业“四怪一魔”中的一魔便是刘鹤年。刘春江,刘鹤年之子,在父亲的直接传授下使他很快掌握了琢玉技术,具备了对玉器的鉴赏能力,成为玉器行的业务骨干。北京玉器的历史地位显然是和北京的历史分不开的,玉器是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载体,它的繁华似锦,反映着国之富强,人民生活的安康,北玉融汇了华夏民族精神,从而打破地域和地理界限而成为国之瑰宝。

裕氏草编

草编是古人“结绳记事”编织手法的延续,是将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加工原料,编制为工艺品的一门民间手工技艺。草编工艺伴随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的演变而发展,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裕庸,满族,生于1939年,现已近花甲之年,满名为爱新觉罗〃毓雍,是清初努尔哈赤十五子豫亲王多铎之八子弗扬古之后,他自幼受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和熏陶,对美术、绘画、玉器、草编、雕塑等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刻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1960年,从小就喜欢美术绘画的裕庸开始向老北京的草编艺人齐玉山学习草编艺术,经过四十多年对草编艺术的继承与追求,创作了大量的草编艺术珍品。裕氏草编具有题材广泛、用料丰富、技法多样、工艺性强等特点,在草编工艺中具有较浓的地域特色,在秉承江南及北京草编工艺的基础上,尤其对各种小昆虫和小动物

情有独钟,创作的龙、龟、蛇、蟹、蝴蝶、蝈蝈、蟋蟀等草编艺术品个个都栩栩如生、精致传神,可以以假乱真。裕庸的草编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大展并获奖,有的草编作品已被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收藏,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好评。

戏曲盔头制作技艺(李继宗)

戏曲盔头是中国传统戏曲中人物所戴的各种冠帽的统称,用以表示戏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等相关信息,是戏曲剧装的道具之一。戏曲中的盔头,是以传统的中国古代服饰为渊源,是历经了长期的创造和发展而形成的。北京戏曲盔头行业是清朝四大徽班进京以后,随着京剧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的,它起源于戏曲,成型于舞台。主要的戏曲舞台盔头技艺技法有足刻、沥粉、拔丝过纸丝、组装等工序。李继宗1939年出生于“戏曲盔头世家”,从小跟着爷爷李兆瑞、本家爷爷李有华以及父亲李洪昌学习制作盔头。当时曾在本家爷爷李有华、李兆林、以及父亲李洪昌三人合开的“华林昌盔头铺”学徒,由此开始了与戏曲盔头的一生不解之缘。由于多年来李继宗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的精神。结识了当时的一些戏曲盔头制作艺人与名家的认可与指导,如北京昆曲剧院的侯少奎,洪雪飛,丛兆洹,蔡謡铣,同万江和北京京剧院的张学津,安云武,王容容,裴艳玲等名家。因此借鉴并吸收了众多艺人名家的精华,加上家族传承的独有特点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技艺。

柳泉居京味菜制作技艺

柳泉居饭庄是开业于明代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的中华老字号。据对北京餐饮老字号开业年谱考证,柳泉居是北京餐馆中资历最久的老字号。柳泉居自明隆庆年间开业,经过清、民国时期的三百余年间,黄酒生意一直较好,历史上有黄酒“名三居”的说法。后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改营菜馆,在多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之中,柳泉居不断“集南北烹饪技艺之长,取京城人口味习俗之好”,创出了独具特色的京味菜,逐步发展成为一家经营北京风味菜肴的特色饭庄,其特色以鲜、嫩、酥、脆为主。柳泉居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成为经营北京风味菜肴的特色饭庄,不少社会名流常常光顾,溥杰先生、老舍先生的夫人胡潔青等都为该店题写牌匾,使老字号文化底蕴更加深厚。1994年10月,被原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2002年中国烹饪协会授牌“中华餐饮名店”,柳泉居京味菜在北京餐饮业的舞台上和老百姓的心目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桂香村南味食品制作技艺

桂香村原是稻香村从南方迁京后开设的一家分店,在一次开坛时,偶然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