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合集下载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 916年称帝,建立契丹政权 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
党项族首领元昊 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 定都兴庆,史称西夏。源自幽云十六州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后周大将赵匡胤 960年建立宋朝 定都汴京,史称北宋
。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 辽水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伦河) 流域,以游牧为主。
∨ C、寇准
D、赵普
2、宋辽澶渊之盟在客观上起的重 要作用是
A、增强了契丹的实力 B、延缓了北宋的灭亡 C、消除了民族矛盾
∨ D、维持了长期和平
:北_宋中后期 女真 完_颜 部统一女真;11_15 年阿_骨打 在_ 会宁 称帝,建立金。
2.金灭北宋
a、靖康之变”: 1127年“靖康之变”是北宋灭亡的标志。 b、北宋灭亡的原因 ①金军强大,是北宋灭亡的外部原因,也是客观原因。 ②北宋统治集团腐败是北宋灭亡的内部原因,也是主 要原因。
2、__91_6___年,契丹首领_耶_律__阿_保_机__称帝,
建立契丹政权,定都__上_京___。后来契丹改 国号为__辽____。
3 、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
( B)
二、选择题
1、北宋澶州之战的主战派宰相是
A、李纲 B、文天祥
讨论: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
返回
西夏的建立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国。 图为李元昊之墓 下一页
西夏铜牛
下一页
西夏飞天壁画
返回
1044年
宋夏和约
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 916年称帝,建立契丹政权 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0张PPT)

A.阿骨打
B.赵匡胤 C.元昊 D.耶律阿保机 )之间的盟约
D.南宋与金
3.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4.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 ) A.寇准 B权之间的交战情景(
A.辽与北宋 B.西夏与北宋 C.辽与西夏 D.金与南宋
上京 东京 (开封)
兴庆
1038年 党项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的扩张
辽太宗时,辽夺取了燕云十六州
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皇位,将 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不料却 导致了后来宋朝为夺取该地区而 与辽苦战数十年
占领幽云十六州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与 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 这一地区的丧失,使长城及其要塞完全 失去作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 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辽、西夏与宋的关系特点:
有战有和
澶 澶 州 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 渊 大 之 兴庆 战 和是长久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盟 北宋
议一议:怎么看待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 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北宋军民 的抗辽、与西夏的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 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
6.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夺取了燕云十六州( )
A.阿骨打
B.元昊
C.辽太宗
D.阿保机
7.“赤峰辽国第一京,寂寞犹在忆皇城。游人难步草盈尺,不知从何 觅市声。”是刻在上京遗址的一首诗。诗中的辽国是哪一少数民族 建立的(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突厥族 D.女真族 8.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飞翔的雄鹰。他受汉文化的影响, 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他”是( ) A.松赞干布 B.元昊 C.阿保机 D.阿骨打 9.“澶渊之盟”的后果有(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宋辽之间仍 处于战争状态③宋辽之间展开了经济文化交流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 财政危机 A.①②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初一历史课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初一历史课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2 西夏(1038-1227)由党项族建立,公元1038(11世纪前 期)年李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3 辽太宗时,后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今北京、天津 以及河北、山西北部)割让辽国。从此,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 剧。
4 辽与北宋关系多次反复,宋真宗时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双方议和,辽军撤军,北宋给辽岁币。(寇准与宋真宗)
民族政权并立
动动手,填填空
政权 民族
名称
辽 (契丹)
契丹族
建国 时间
10世 纪初
建立 都城

耶律 上京 阿保机 临潢府
北宋
汉族Biblioteka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开封)
西夏
党项族
11世纪 前期
李元昊 兴庆府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辽与北宋的和战
北宋
关系
中原政权
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年 宋太宗
宋真宗
友好和平 战争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 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1.契丹族、党项族的崛 起及政权的建立
2.辽与北宋、西夏与北 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族——辽的崛起
学习汉族 先进的文化
汉化
契丹族——辽的建立
时间:10世纪初907 民族:契丹族 人都物城::耶律阿保机
澶州之战

辽太宗 辽 辽

1、辽与北宋的和战
澶州之战
在位皇帝: 宋真宗 主战宰相: 寇准 战役地点:澶州城 签订和约: “澶渊之盟” 合约内容:
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宋军打退了辽军,为何还要给辽岁币?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合作探究
1、寇准劝帝亲征,北宋取得了胜利,为什么从宋真宗到大臣 却主张与辽议和? 2、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皇帝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战争 与辽三次对战 高粱河之战(979年) 满城之战 雁门关之战 瓦桥关之战(980年) 歧沟关之战(986年) 辽攻宋(999年) 辽攻宋(1003年) 澶州之战
战争结果 北宋均失败
辽 北宋
二、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劝帝亲征,澶州退敌
997年,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继位,即宋真宗 。辽国乘宋主新 立,更加频繁地骚扰边境。999年,辽军大败宋军于高阳关,大掠而还。 1003年,辽军再侵高阳关,宋军又败。1004年九月,20万辽军大举攻 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 一些大臣主张迁都,希望用躲避辽国的办法,应付辽国的入侵。宋真宗 本来就无心抗敌,更表现得惶恐不安。宰相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力劝宋 真宗亲征。怯弱的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宋真宗亲临澶州时,辽军先锋萧挞览在澶州城下被宋军射杀,极大地动 摇了契丹军心。
遭遇排挤 罢去相职
从积极抗敌到澶渊之盟,寇准功冠朝臣,朝野上下有目共睹。 但是有功之臣却由此招来不测之祸。王钦若是曾被寇凖斥之为 “罪可斩首”的妥协派首领,对寇凖恨之入骨。澶渊之盟后,王 钦若对宋真宗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吧。那些赌徒在钱快要输完 时,就尽其所有押了上去,输赢在此一着,这就叫‘孤注一掷’。 陛下在澶州时不过是寇凖的‘孤注’罢了,真是危险啊!”从此, 宋真宗对寇凖就冷淡起来。1006年,寇准遭诬陷被免去相职。
材料一 辽“以国制治契丹,以 汉制待汉人”,置南、北面官。南 面官设三省、六部、台、院、寺、 监。 材料二 辽圣宗时开始采用科举取 士。西夏中后期开始科举取士。 材料三 (西夏)其官分文武班, 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律 阿

都 城: 上京临潢府

措 施: 1.以汉人为谋士 2.学习汉族政治制度,设置州县
后唐皇帝女婿石敬瑭,趁后唐 内乱,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代价, 获取契丹支持,推翻后唐,建立后 晋。
幽云十六州一失,北部边防从 此几乎无险可守,胡人铁骑纵横驰 奔于繁华富庶的千里平原,昼夜即 可饮马黄河。
割让幽云十六州,成为影响中 国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 此后四百余年中,收复幽云十六州 成为每一个汉人王朝梦寐以求的理 想。
2. 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 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 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 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 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 压力。
3. 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 交流。
消极
1. 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 皆废”。
2. 以金钱换和平。北宋不再居 安思危,宋、辽皆为女真建 立的金国击败。

都 城: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党项族属西羌族的一 支,过着半农耕半游牧 生活。隋唐时内附中原 称臣,受唐王朝赐李姓。
西夏的发展:
• 创制西夏文字 • 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西夏货币
西夏文字
西夏买牛契约
西夏铜牌
西夏“鎏金铜牛”
1038年李元昊称帝。北宋拒绝承认其 帝位,遂起兵讨伐。
材料 鲜演大师墓碑刻文:“高丽外邦, 僧统 倾向,大辽中国,师徒翘首。”
——盖之庸《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
(辽)道宗日:“...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 华,何嫌之有?”
——洪浩《松漠纪闻》
“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 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着力量的平衡”
——黄仁宇

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齐读上面文字,思考:这是在哪件事之后出现的情况?
元昊像
元昊墓
建立时间:1038年 西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 916年
契 丹 (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辽 )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东京
探究活动
有人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条 约,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也有人说,澶渊之盟结束了两国多年的 战争,增进了两国的交往,促进了社会 的发展。
讨论: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
澶渊之盟的评价:
弊: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 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 宋人民的沉重负担。
利: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 展史看,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 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 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促进了双 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北宋与辽的关系:
宋太祖后期:友好关系

宋太宗: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

宋真宗:1004年澶州之战
1005年澶渊之盟

澶 渊 之 战
内容:
辽军撤回; 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甚至《澶渊之盟》时,宋真宗闻听协 议内容时的欢喜反应,也成了“岁币 轻”的又一佐证。一开始宋真宗误以 为是每年给三百万“岁币”,吓了一 跳却也认了,后来确认是三十万,当 场就喜不自胜,把负责谈判的宋朝大 臣曹利用一顿重赏。
次取得胜利。 原因
的 关
和 宋夏议和
内容

影响
宋夏议和
内容:双方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
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重新方的正 常生产和贸易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一、选择题1.下列政权中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A.西夏与北宋 B.辽与北宋C.金与北宋 D.辽与南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历史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在916年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在北宋的东北,与北宋并立。

北宋时960年赵匡胤建立的政权。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

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与北宋并立。

金是女真族在1115年建立的政权,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

所以辽与南宋不可能并存。

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2.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 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C.三国鼎立 D.和平共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

960年北宋建立,916年,阿保机建立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至此出现了辽、西夏、金并立的局面。

1125年金灭辽,出现了金、西夏和北宋并立的局面。

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建立,又出现了金、西夏和南宋并立的局面。

所以政权并立是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3.北宋、辽、夏、金四个政权从建立的时间排列顺序是()A.北宋、辽、夏、金B.辽、金、北宋、夏C.北宋、辽、金、夏D.辽、北宋、夏、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历史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在916年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在北宋的东北,与北宋并立。

北宋时960年赵匡胤建立的政权。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3.观察下面的绘画,画中左右双方人物分别代表着( A.北宋 辽
B.北宋 C.南宋 西夏 辽
A

D.南宋 金 4.苏澈在《栾城集》中写道:澶渊之盟后,“(辽)与朝廷和好 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对这段材料 理解正确的是( B ) A.契丹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生产技术落后 D.北宋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六州
党项族
西夏的兴起?
生活在我国西北 地区的党项族,原属 于羌族的一支。唐朝 时,党项族集中到甘 肃东部、陕西北部一 带,与中原文化的接 触渐多,社会生产有 所发展。
党项族
西夏政权建立?
时间: 11世纪前期 民族: 党项族 建立者:元昊
都城: 兴庆府(银川)
思考:元昊和耶律阿保机加强统治的共同点?
1、宋朝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 都城: 东京(开封) 建立事件: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2、重文轻武的政策的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 跋扈的弊端重现,加强中央集权。
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
积极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
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 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政 府效率低下,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
(1)军事方面:
(2)行政方面: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 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宰 相权力;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 官,三年一换;并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 分知州的权利。
(3)财政方面: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 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图文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图文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读史料:
材料: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 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 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1)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宋夏和议的结果和影响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 边界贸易兴旺。
西夏

2.根据材料,概括宋夏关系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个睛朗的日子;多一抹微笑,就会多一份芬芳的生活。
走在人生路上,最神奇的是你的微笑。我们生存的空间,本来就单调的,有你的微笑,就能让它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生活的方式,本来就枯燥的,有你的微笑,能让它变得生动活泼和美好。微笑,会给人以温暖;微笑,会给人以快乐;微笑,能给人以安慰;微笑,能 生观叫“知足常乐”,有一种状态叫“乐在其中”,有一种大度叫“一笑抿恩仇”。人生最重要的,是保特一份好心情,做一个快乐的人,将美好收藏在心中。人生如画,有微笑的画卷,这画便会显得亮丽多彩;人生如酒,有微笑的美酒,这酒便能散发出诱人
宋真宗
材料二:
(1)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和影响各是什么?
背景:辽军攻宋,在宰相寇准力劝下皇帝 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 大振,打退辽军。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 持着 和平局面。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 澶渊之盟?
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 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对于从整个中华民 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 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天龙八部》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 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2.认识这一时期的地图; 3.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双方经济 文化都呈现出繁荣景象。 消极: 宋辽和议,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一分为二的评价方式
举向西 进北夏元 攻宋军昊 。边队称 境不帝 大断后 , 阅读P56页的内容 回答:
狄青,北宋大将, 所向披靡,屡著战功。
1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的 原因是什么? 2 宋夏议和的内容? 3如何评价宋夏议和


澶渊之盟 阅读教材P55页 找出“澶渊之盟”内容。
时间: 1005年 年
内容:双方 撤军,各守疆界 ,北宋每年送给 辽 “岁币” .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 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签订了盟约对双方有什么好处?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积极: 澶渊之盟之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960--1368年,中国先后经历了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和南宋和金
对峙以及元朝大一统三个历史时期。
史事链接
(907年)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
党 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 项 北方广大地区,先后出现了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 强大的王朝。(五代)南方各地又 吐 蕃 陆续或并存过吴、南唐、吴越、 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 南 闽、北汉势力。称为十国。史称: 诏 “五代十国”。
如何看待宋夏之间的和议
1.大量的岁币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2.和议换来了安定局面,双方的 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苏 辙 《 栾 城 集 》
居人与 ,户朝 不休廷 乐养和 战生好 斗息年 。,深 人, 人蕃 安汉
——
宋与辽、西夏议和后,边境榷 场贸易迅速发展,北宋的稻米、茶叶、 丝织品、瓷器、漆器。辽的马、牛、 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等,都 在这里交易。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影响 “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 和平局面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重。西夏也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 之中。 2.宋夏议和 (1)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岁币。 (2)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历史解释
正确看待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 (1)战:频繁的战争造成社会动荡,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战争对辽、 西夏来说是进攻、掠夺,对北宋来说是自卫、防御。但战争也使各民族之间有了更多的接触,有利于 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和:议和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是统治者牺牲人民利益换取的和平局面。虽然岁币给北宋人民带来 沉重负担,但议和带来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 的发展和民族交融。
11.(2022百色期末)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 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这种态势 ( C)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便于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
答案:澶渊之盟。以经济损失换取和平。
材料三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金]刘迎
[探究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辽在边境地区设置“榷场”带来的客观历史影响。
答案:促进了宋辽经贸往来,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网络的形成,促进了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 [探究4]概括图中A与B政权、C与B政权订立的两个和约的共同点。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目标导航
1.知道辽、西夏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 者、民族、都城。(重点) 2.了解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重点) 3.结合辽宋议和和宋夏议和,认识民族友好交往是 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重点)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共22小题)1.契丹在10世纪初建立政权,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

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A.吐蕃B.西夏C.辽D.金【分析】本题以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为切入点,考查辽的建立。

【解答】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契丹改称辽,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辽的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下列民族政权与两宋同时存在的是()A.辽、西夏B.西夏、金C.辽、金D.辽、蒙古【分析】本题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两宋时期同时并立的政权是西夏与金,B选项符合题意。

南宋时期,辽已经被金所灭,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故选:B。

【点评】本题的关键词是“与两宋同时存在”,掌握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3.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历史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时期。

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李世民﹣﹣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历史上称为北宋。

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

李世民是汉族,唐朝的皇帝。

题干中搭配正确的是①②④。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的相关史实。

4.下列有关契丹族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契丹族居住在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过游牧生活B.契丹族有自己的文字C.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耶律阿保机D.契丹政权建立后,定都上京【分析】本题考查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阅读课本P33--34页,勾画出问题答案。

1.契丹政权的建立
①时间:
②建立者:
③都城:
④国号:
⑤巩固措施:
2.西夏政权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④国号:
⑤巩固措施:
要求:认真默读课本P33-34.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上述题的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三分钟后,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

老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地学习。

(二)课件展示自学指导答案,老师点拨重难点辽、西夏统治的共同点
过渡语:同学们,有关契丹族与党项族的知识点有问题的请举手?
(三)高效记忆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活动二辽与北宋的和战(3分钟)
阅读课本P35页,勾画出问题答案
1.北宋各时期与辽的关系
2.澶渊之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探史明理
1、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 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 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 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 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课堂练习
7、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A ) ①阿保机称帝 ②赵匡胤建立北宋 ③北宋澶渊之盟 ④宋夏和议 ⑤西夏建立 A ① ② ③ ⑤ ④ B ② ⑤ ④ ③ ① C ① ② ④ ③ ⑤ D ② ① ③ ⑤ ④
1044年
三、碰撞中的融合
学会农耕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契丹小字 契丹大字
印 章
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 夏
西夏

钱 币
器 物

西 夏
西夏“兽面瓦当” 西夏贡米
西夏铜牛
西夏飞天壁画
碰撞中的融合
学会农耕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后周大将赵匡胤
北 宋
960年
赵匡胤 汴京
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
契 丹 ( 辽 )
建立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幽云十六洲示意图
2、澶渊之战
宋辽地形图 辽
幽云十六州有多重要? 你能根据地图指出吗?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 中国东北与北部地区最重要 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这 一地区的丧失,使长城及其 要塞完全失去作用,致使华 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北方游 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消极影响:
3.评价 保持宋辽百余年和平,使南 积极影响: 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 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契 丹 (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辽 )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 916年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西 夏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课堂练习
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B )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灭亡 4、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 C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课堂练习
5、澶州之战时,坚决主张抵抗辽军的北宋宰 相是( A ) A、寇准 B、魏征 C、王安石 D、苏辙 6、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 的贸易机构是( C ) A.市舶使 B.宣政院 C.榷场 D.十三行
1、实读“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政权。 2、知道宋、辽之间战与和的主要事例及 影响。 3、知道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元昊三位 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4、知道契丹、党项族与汉族在碰撞中融 合的史实。
1、北宋的建立
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
五 代 十 国
探史明理
2、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 因是什么?
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 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 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人民反对战争; 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课堂练习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 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 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A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B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从对辽用兵到“守内虚外”
宋太祖
宋太宗 两次对辽用兵失败
“守内虚外”
3.澶渊之战
1.时间:1004年
澶 渊 之 战

攻方:辽 2.交战双方 守方:北宋
澶州(古称澶渊) 3.交战地点:
北宋
4.关键人物:
寇准
宋真宗
5.战争结果:双方议和,签
订“澶渊之盟”
4.澶渊之盟
1.签订时间: 1005年 2.内容: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 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阅读课文5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战争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破坏双方的正常生产和贸易
3.宋夏和议的时间和内容分别 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 是什么? 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 边境贸易市场。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 贸易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