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 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合集下载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西夏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辽与北宋的和战。

教学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评价澶渊之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少数民族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宋建立后,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辽、党项族在西北建立的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

你们想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况吗? 他们与北宋的关系如何呢?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去寻找答案吧。

二、探究新知目标导学一:契丹族与党项族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出契丹族兴起的原因?教师分析:①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归纳西夏民族的概况?教师分析: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合作探究:列表归纳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

教师分析:合作探究:分析讨论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教师分析:辽: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目标导学二:辽与北宋的和战教师讲解:公元1004 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

但辽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0张PPT)

A.阿骨打
B.赵匡胤 C.元昊 D.耶律阿保机 )之间的盟约
D.南宋与金
3.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4.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 ) A.寇准 B权之间的交战情景(
A.辽与北宋 B.西夏与北宋 C.辽与西夏 D.金与南宋
上京 东京 (开封)
兴庆
1038年 党项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的扩张
辽太宗时,辽夺取了燕云十六州
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皇位,将 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不料却 导致了后来宋朝为夺取该地区而 与辽苦战数十年
占领幽云十六州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与 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 这一地区的丧失,使长城及其要塞完全 失去作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 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辽、西夏与宋的关系特点:
有战有和
澶 澶 州 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 渊 大 之 兴庆 战 和是长久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盟 北宋
议一议:怎么看待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 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北宋军民 的抗辽、与西夏的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 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
6.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夺取了燕云十六州( )
A.阿骨打
B.元昊
C.辽太宗
D.阿保机
7.“赤峰辽国第一京,寂寞犹在忆皇城。游人难步草盈尺,不知从何 觅市声。”是刻在上京遗址的一首诗。诗中的辽国是哪一少数民族 建立的(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突厥族 D.女真族 8.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飞翔的雄鹰。他受汉文化的影响, 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他”是( ) A.松赞干布 B.元昊 C.阿保机 D.阿骨打 9.“澶渊之盟”的后果有(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宋辽之间仍 处于战争状态③宋辽之间展开了经济文化交流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 财政危机 A.①②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讲述了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成立、发展和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辽、宋、夏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辽的建立与兴衰、西夏的建立与衰落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唐朝的衰落、五代十国的分裂等。

但他们对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成立、发展和相互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成立、发展和相互关系,掌握我国辽、宋、夏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成立、发展和相互关系,我国辽、宋、夏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和和议,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讲授法: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素材。

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新人教版
(4)批判性思维:在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学生需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5)创新意识: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提出新观点,进行创新性思考。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讲授,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思考;通过案例研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通过项目导向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 题目:分析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民族关系。
答案: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既有战争也有和平。辽国与北宋之间存在矛盾和争斗,双方多次爆发战争。辽国曾一度占领北宋的部分领土,但最终双方达成和平协议,实现了边境贸易和文化交流。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双方既有战争也有和平。西夏曾一度占领北宋的领土,但双方最终达成和约,实现了边境贸易和文化交流。
7. 社会变化与民众生活:在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时期,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影响了民众的生活。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今天的课堂,我觉得在教学方法、策略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我通过导入环节引起了学生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兴趣,让他们初步了解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采用了讲解、展示图表和实例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辽、西夏与北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典型的历史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多样性。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加深了全班对辽、西夏与北宋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合作探究
1、寇准劝帝亲征,北宋取得了胜利,为什么从宋真宗到大臣 却主张与辽议和? 2、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皇帝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战争 与辽三次对战 高粱河之战(979年) 满城之战 雁门关之战 瓦桥关之战(980年) 歧沟关之战(986年) 辽攻宋(999年) 辽攻宋(1003年) 澶州之战
战争结果 北宋均失败
辽 北宋
二、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劝帝亲征,澶州退敌
997年,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继位,即宋真宗 。辽国乘宋主新 立,更加频繁地骚扰边境。999年,辽军大败宋军于高阳关,大掠而还。 1003年,辽军再侵高阳关,宋军又败。1004年九月,20万辽军大举攻 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 一些大臣主张迁都,希望用躲避辽国的办法,应付辽国的入侵。宋真宗 本来就无心抗敌,更表现得惶恐不安。宰相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力劝宋 真宗亲征。怯弱的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宋真宗亲临澶州时,辽军先锋萧挞览在澶州城下被宋军射杀,极大地动 摇了契丹军心。
遭遇排挤 罢去相职
从积极抗敌到澶渊之盟,寇准功冠朝臣,朝野上下有目共睹。 但是有功之臣却由此招来不测之祸。王钦若是曾被寇凖斥之为 “罪可斩首”的妥协派首领,对寇凖恨之入骨。澶渊之盟后,王 钦若对宋真宗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吧。那些赌徒在钱快要输完 时,就尽其所有押了上去,输赢在此一着,这就叫‘孤注一掷’。 陛下在澶州时不过是寇凖的‘孤注’罢了,真是危险啊!”从此, 宋真宗对寇凖就冷淡起来。1006年,寇准遭诬陷被免去相职。
材料一 辽“以国制治契丹,以 汉制待汉人”,置南、北面官。南 面官设三省、六部、台、院、寺、 监。 材料二 辽圣宗时开始采用科举取 士。西夏中后期开始科举取士。 材料三 (西夏)其官分文武班, 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45张PPT)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45张PPT)
吴天墀(1913—2004)
《西夏史稿》
敦煌西夏壁画




西夏琉璃瓦当
石 雕 人 头 像
位于银川西部、贺兰 山东麓。存帝陵九座,陪 葬墓二百零八座。
谈史明理
1.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 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 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 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 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探史明理
2.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 带来什么影响?
❖加重了双方百姓的负担; ❖使人民蒙受了屠杀和焚掠等空前的战
争灾难; ❖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
澶渊之盟
【盟约内容:】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 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 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 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 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 万两,绢二十万匹。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辽史·营卫志序》
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 发现时未经盗

契丹贵族只有耶律、萧两大姓氏,形成两大通婚集团, 为中国古代各民族政权所仅见。
契丹大字《北大王墓志》
较早创制的契丹大字



契丹小字是一
字 《 宣
种拼音文字,可 以用为数较少的

“原字”拼出无

数的新字、词。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精品课件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 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
保留至今的西夏文印刷品,是 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 刷品。
契丹文字
它们的字形结构与汉字是否相似?想想这说明什么?
交往密切,主要是和汉族交往频繁。
契丹小字
契丹大字
辽、西夏和北宋 三个并立政权的基本情况表
民族 契丹族
党项族
汉族
政权

西夏
北宋
时间 10世纪初 11世纪前期 960年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元昊, 兴庆府)
辽(契丹)
(10世纪初,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
府)

战和--澶渊之--------澶渊之-----&封)
板书设计
民族政权并立
宋战夏战争
西夏 辽
澶州战之战
宋夏和和约
北宋
澶渊和之盟
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西夏 金 南宋
宋灭北汉之战 高梁河之战 满城之战 雁门之战 瓦桥关之战
宋真宗
寇准
内容: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后世仍以齿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 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 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第7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1.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兴起和发展,知道契丹政权 和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2.掌握辽宋战争及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内容及影响。 3.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 的作用,培养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正 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辽(契丹)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精品课件

和 澶澶 渊渊

之之
盟战
北宋(汉) 960年 赵匡胤 汴京
板书设计
碰撞中的融合
西夏(党项

1044年
订立和议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辽(契丹
1005年

澶渊之盟 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北宋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汴京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贯通,互市不断;②双方和平相处并开展频繁的 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 统一。
消极影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 [来源:学科网]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主流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 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宋夏关系:休 战事 定君臣
西夏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一)战 元昊称帝后,屡次攻打北宋,北宋节 节败退,损失惨重。 (二)议和 1. 原因:西夏建国时间短,人力物力 有限,连年战争损失巨大,人民生活 困苦
北宋
狄青,北宋大将,临阵被发,带 铜面具,所向披靡,屡著战功。
2. 宋夏合约 (1)主要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思考: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
—— 约·诺里斯
北宋的版图远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 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 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1.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2.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3.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探讨这些问题吧!

1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2)西夏的建立: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 夏皇帝,定都 兴庆府,史称西夏。
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6
月7日-1048年1月19日),又 名赵元昊,小字嵬埋,出身党 项拓跋氏,即皇帝位后,放弃 唐朝赐姓李与宋朝赐姓赵,改 姓嵬名氏,更名曩霄,是西夏 开国皇帝(1038年11月10日- 1048年1月19日在位)。
⑶影响:增加百姓的负担,但从长远来看,辽宋之间 保持了很长时间和平局面,利于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
宋真宗赵恒(968 年12月23日-1022 年3月23日),宋朝 第三位皇帝,宋太
宗第三子
寇准(961-1023) 北宋政治家﹑诗人, 汉族。字平仲。华 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人。
澶渊之盟示 意图
辽中京大明塔遗址
C
6.《三字经》里写道:“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 这里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阿保机 B.元昊 C.阿史上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的后 裔。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 ) A.耶律德光 B.完颜阿骨打 C.元昊 D.兀术
C
8.下列选项与辽、西夏和北宋对峙局面符合的是( )
西夏
西夏
西夏
西夏王陵
西夏文契约 武威市西夏
博物馆
西夏货币
西夏“敕燃马 牌”意思是“敕 令驿马昼夜
疾驰”
2.辽与北宋的和战
⑴. 战: 宋真宗时,辽军攻宋至澶州,寇准力主真宗 亲征,宋军击退辽军(“澶州之战”)。
⑵.和: 辽宋于澶州议和,辽向北宋称兄,辽朝退兵, 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答:面对辽国的大举入侵,寇准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从而 打败辽军,是中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此外,寇准一生为官 40余年,举荐贤能,扶正祛邪,不徇私情,深得民心。此歌 要反映了民众对他的景仰与爱戴。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国
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都城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右),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图为辽太祖陵山门。
契丹在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文明。促进了契丹族的发展与进步。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之后,宋太祖和宋太宗陆续消灭了一些割据政权。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但是北宋并没有统一全国,而是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北方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这时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汇报人 | 小智
战争
破坏双方的正常生产和贸易
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贸易的发展
议和
1044年
西夏统治者是怎么巩固统治的?
辽和西夏统治者向汉族学习
奖励垦荒; 迁移汉族人口北上; 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
辽推行汉法:
1
西夏向汉族学习:
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翻译、印刷中原典籍和佛经; 用汉字铸造钱币。
辽王朝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考虑)
思考:
北 宋
西夏

云州
蔚州
幽州
太原
东京


(南京)
澶州
澶州之战
辽 宋 和 战
1
假如你是澶州之战中北宋的大臣,主张议和还是抵抗,说明理由。
2
历 史 中 的 我
宋辽和战
澶渊之盟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两,双方为兄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西夏
大理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共34张)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共34张)


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统一了
律 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制定各项典
阿 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
保 位期间,以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政
机 治制度,设置州县,契丹创制文字。
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
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
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
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
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
C.元昊
D.铁木真
8、1004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相 D 坚决主张抵抗。
A、杨业
B、岳飞
C、包拯
D、寇准
9、是哪个皇帝御驾亲征,打退了辽军 ? C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10、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 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C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二、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1、西夏的兴起
1)、党项族居中国西 北,游牧;后学农耕 定居 2)、国名:大夏,史 称西夏 3)、建立者:元昊 4)、时间:1038年 5)、定都:兴庆(今 宁夏银川)
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元 昊在兴庆(今天的银川)登基 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从此西夏开始了它将近两百年
2.(2010·贵港中考) 1038年少数民族 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 C、D中的哪一处( C )
3.(2010·连云港中考)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 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C )
4.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B)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 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岳王庙
岳飞抗金有效遏制了金统治者发 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 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宋金对峙
宋金不堪忍 受连年征战, 1141年双方 达成绍兴和 议。 意义:宋金 对峙局面形 成。
西 夏
辽 北宋
西 夏

南宋
题临安邸
南宋· 林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错把杭州作汴州。
南 宋 临 安 1.这首诗讽刺的是哪朝统治者? 河南开封 2.杭州当时称什么? 南宋统治者荒淫腐化,只图偏安江南,不思恢复
3.汴州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4.此诗讽刺的是该朝统治者怎样的丑态?
北方失地和中原故都。
民族交往的过程中,有冲突,也有友好 交流,共同发展。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共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在这200年的 时间里,宋辽战争进行了25年,宋金战争 进行了17年,此后的时间,处于相对稳定 的局面。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 和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 集力,各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应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直抵黄龙 府,与诸 君痛饮尔!
岳飞抗金斗 争屡屡获胜 的原因是什 么?
1、是正义的,得到人民和北方义军的支持。 2、岳飞的正确领导。 3、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宋高宗破坏抗金的胜利果实
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强令岳 飞退兵,岳飞悲愤惋惜地说“十年之功, 废于一旦”。
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A
B
B
8、1038年,西夏政权建立。 ⑴西夏位于宋的哪个方向(B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⑵建立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D ) A、契丹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党 项族 ⑶建立西夏的少数民族生活在下列哪一地区(D) A、辽河上游 B、黑龙江、松花江一带 C、黄河上游 D、今天甘肃、宁夏一带 9、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历史上流传的杨家 将故事发生在( B ) A、西夏与宋战争期间 B、辽与北宋战争期间 C、西夏与辽战争期间 D、北宋与金战争期间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金品课堂(部编版)全文编辑修改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金品课堂(部编版)全文编辑修改

北宋 960—1127 赵匡胤
汉族 开封(东京)
西夏 1038—1227
元昊
党项族
兴庆府
课堂练习
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B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A )
A.北宋与辽
荡然无阻。
——(宋)富弼
使中原王朝失去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一道天然屏障,导
致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契丹的铁蹄之下。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太宗时: 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宋太祖晚期: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3.宋太宗时: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采取防御政策 4.宋真宗时: 宋辽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课堂练习
3.以下选项不属于北宋与西夏和谈后带来的结果是
(D)
A.西夏皇帝向北宋称臣 B.北宋定期给西夏岁币 C.宋夏边境安宁,生产贸易兴旺 D.西夏、北宋双方商业互不往来
课堂练习
4.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下图所示
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C )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 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区辽的羊、马、骆驼等。
加重民众的负担;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澶渊之盟
材料三:王大爷一家生活在北宋边境地区,几乎年年战 事不断,四个儿子全部被征去当兵,二儿子更是在宋辽战争 中丧命。但澶渊之盟签订后,三个儿子因战事停息回到家里, 一家人在边境做起了生意,每年收入不少,除去要上交的赋 税,还有大量剩余,日子慢慢变得安稳、富裕起来。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含达标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含达标测试题)

(⼈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教案(含达标测试题)(⼈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教案(含达标测试题)⼀、课标要求内容要点: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

认知提⽰: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解读:北宋的建⽴,结束了五代⼗国的分裂局⾯。

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在更⼤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的格局。

北宋汉族政权与契丹族建⽴的辽、党项族建⽴的西夏政权并⽴,它们之间的和与战都是中原农耕⽂明与北⽅游牧⽂明交往的重要⽅式。

这些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的进⼀步发展,为以后统⼀多民族国家的进⼀步巩固奠定了基础。

⼆、学习⽬标知识与能⼒: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过程与⽅法: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识读契丹和西夏的⽂字与货币等图⽚,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2、教学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四、教学⽅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提倡预习,⾃主学习。

先学后教,教师启发。

五、课时:⼀课时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准备:课件,教案,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1、检查预习:同学们好,我们提前预习了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我们先看地图,说⼀说北宋周边都居住着哪些少数民族。

说⼀说北⽅的辽和西北部的西夏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权,他们发展的状况如何?找学⽣回答,然后导⼊新课。

2、本课主要学习三个⼦⽬的内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它们共同反映了这⼀时期民族政权并⽴的状况。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阅读课本P33--34页,勾画出问题答案。

1.契丹政权的建立
①时间:
②建立者:
③都城:
④国号:
⑤巩固措施:
2.西夏政权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④国号:
⑤巩固措施:
要求:认真默读课本P33-34.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上述题的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三分钟后,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

老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地学习。

(二)课件展示自学指导答案,老师点拨重难点辽、西夏统治的共同点
过渡语:同学们,有关契丹族与党项族的知识点有问题的请举手?
(三)高效记忆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活动二辽与北宋的和战(3分钟)
阅读课本P35页,勾画出问题答案
1.北宋各时期与辽的关系
2.澶渊之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是( A )
A、寇准
B、魏征
C、王安石
D、苏辙
6、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
的贸易机构是( C)
A.市舶使 B.宣政院
C.榷场
D.十三行
课堂练习
No Image
7、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A )
①阿保机称帝 ②赵匡胤建立北宋 ③北宋澶渊之盟 ④宋夏和议 ⑤西夏建立 A①②③⑤④ B ②⑤④③① C①②④③⑤ D ②①③⑤④
契丹大字
契丹小字
印 章

西夏
西夏

钱 币
器 物

西夏
西夏贡米
西夏“兽面瓦当” 西夏铜牛
西夏飞天壁画
碰撞中的融合
➢学会农耕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探史明理
1、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 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4.关键人物: 寇准
宋真宗
5.战争结果:双 订“方澶议渊和之,盟签”
4.澶渊之盟
1.签订时间: 1005年
2.内容: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 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消极影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3.评价
积极影响:保持宋辽百余年和平,使南 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 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 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 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 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探史明理
2、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 因是什么?
❖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 ❖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
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人民反对战争; ❖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3.宋夏和议的时间和内容分别 是什么?
1044年
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 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 边境贸易市场。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 贸易的发展
三、碰撞中的融合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学会农耕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建立时间:1038年
西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 916年
契 丹 (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辽 )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阅读课文5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战争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破坏双方的正常生产和贸易
课堂练习
No Image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 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
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A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B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 960年 宋 赵匡胤
汴京
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时间: 916年
契 丹 (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辽 )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幽云十六洲示意图
2、澶渊之战
宋辽地形图 辽
幽云十六州有多重要? 你能根据地图指出吗?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
课堂练习
No Image
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B)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灭亡
4、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C)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课堂练习
No Image
5、澶州之战时,坚决主张抵抗辽军的北宋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1、实读“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政权。 2、知道宋、辽之间战与和的主要事例及 影响。 3、知道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元昊三位 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4、知道契丹、党项族与汉族在碰撞中融 合的史实。
一、澶渊之盟
1、北宋的建立
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中国东北与北部地区最重要
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这 一地区的丧失,使长城及其

要塞完全失去作用,致使华
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北方游
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从对辽用兵到“守内虚外”
宋太祖
宋太宗
两次对辽用兵失败
“守内虚外”
澶辽
渊 之 战
北宋
3.澶渊之战
1.时间:1004年
2.交战双方
攻方:辽 守方:北宋
3.交战地点:澶州(古称澶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