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教案5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教案5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教案5篇第一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学案教学要点:巩固近义词的辨析教学方法:练习为主,讲授为辅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温故知新】五“看”1、看相异语素2、看使用对象(区分范围大小区分谦辞与敬辞))3、看词义轻重4、看词语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5、看语法功能(对应搭配区分词性区分个体与集体)二、【拓展延伸】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的事。

②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手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

适当“新发现” 了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

③这里不光生长有益的植物,还有一些的植物,其中有一种一人多高的小树,树干细细的,叶子像叶,一年开一次花,果实像豌豆,它的花和叶子都有毒。

④那时,北大的学生好幸运生的借书证,可以借十元钱装书。

A.称道涵盖有害竟然 B.称奇囊括有毒居然 C.称奇涵盖有害居然 D.称道囊括有毒竟然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缩小控制 B.圣地减少控制C.圣地缩小抑制 D.胜地减小抑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② 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_人心。

③ 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___了4年。

A.制定振奋推迟 B.制定震撼推迟 C.制订振奋延迟 D.制订震撼延迟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根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_____,作出诊断。

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父母应适当加以_____。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通过复习,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辨别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 采用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1. 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举例。

4. 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5. 课后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讲解:结合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分析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

3. 互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实词、虚词的用法,组织讨论,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练习:1. 请举例说明下列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介词e. 连词f. 助词2. 请辨别下列句子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并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

a. 他很努力学习。

b. 我和她一起去商场买东西。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d. 他们两个人很相似。

3. 请用所学实词、虚词造句,要求句子意思完整、通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实词、虚词概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后练习、课堂讨论、提问回答。

3. 评价内容:实词、虚词的概念记忆、用法辨析、句子构造。

4. 评价时间:课后、课堂。

七、教学拓展1. 实词、虚词在古汉语中的应用。

2. 对比分析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中实词、虚词的差异。

3. 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献,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教案一、导入:词语的考查形式主要是词语使用正误辨析。

词语使用正误辨析,是测试正确使用词语能力的重要项目,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近几年来,考查形式多以单独命题为主,有时也与成语及熟语的使用结合起来考查。

二、大纲要求及学习目标:《考试说明》中要求:能“正确使用词语”。

能力层级为D级。

学习目标:1、词语的表义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与其他词语组合恰当,符合语法及用语习惯。

2、重点是对标点词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2、难点是能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给现代文词语错漏能加以发现、改正。

三、自主学习(结合《预习案》熟悉词语的方法。

)四、合作探究3—15五、精讲点拨对词语而言,不求理论意义上的完整,只从语言的实际运用出发,重视对思维操作的指导和实际练习。

1、实词的辨析。

主要考查同音异形词、近义词、同义词、多义词的辨析。

2、虚词的辨析。

主要涉及关联词和介词。

对关联词的考查主要是以一段文字选择恰当的关联词的形式出现,其立意是在考查考生对复句或句群中分句之间关系的理解情况,考的是分析能力。

有时也以判断几组关联词运用得是否恰当的形式出现,对介词的考查则主要是以判断介词的运用是否正确为主。

结合下发的学案,根据学生做的情况,师点拨方法要正确解答词语类试题,必须做到:(一)去同存异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近义词,它们都有共同的语素,比如“承载”和“装载”这一组近义词,,它们的共同语素就是“载”。

对于这一类词,我们在辨析时,就可以采用“去同存异”法。

辨析时,先将共同的语素“载”去掉,这叫“去同”,然后对“异”字进行组词或简易解释。

“承"字可组词为“承受(担)”,“装”字可组词为‘‘装货物(东西)”,这样,这两个词的区别也就呼之欲出了。

“承载”有承受物体重量的意思;“装载”有用运输工具装东西的意思。

当然,给这类词进行组词的时候,所组之词要尽可能的将这两组近义词区分开来。

例: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

2. 理解本教程的目的和结构。

教学内容:1. 正确使用词语的定义和意义。

2. 教程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正确使用词语的必要性。

2. 介绍教程目标和结构。

3. 概述每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

作业:1. 阅读教程前言和目录。

2. 准备对正确使用词语的个人理解和例子。

第二章:词语的分类和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词语的分类和特点。

2. 掌握不同类型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教学内容:1. 词语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各类词语的特点和用法。

3. 词语的搭配和修饰关系。

教学活动:1. 讲解词语分类和特点。

2. 举例说明各类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3. 练习区分和运用不同类型词语。

作业:1. 复习第二章内容。

2. 完成词语分类和搭配的练习题。

第三章:词语的词性和语境教学目标:1. 掌握词语的词性和语境。

2. 学会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教学内容:1. 词语的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语境对词语使用的影响。

3. 词语的灵活运用和词义变化。

教学活动:1. 讲解词语的词性和语境。

2. 分析语境对词语使用的影响。

3. 练习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作业:1. 复习第三章内容。

2. 完成词语词性和语境的练习题。

第四章:常见错误和易混淆词语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词语错误和易混淆词语。

2. 学会避免和纠正这些错误。

教学内容:1. 常见词语错误:用词不当、搭配错误等。

2. 易混淆词语:近义词、同义词等。

3. 避免和纠正错误的策略。

教学活动:1. 分析常见词语错误和易混淆词语。

2. 讲解避免和纠正错误的策略。

3. 练习辨别和纠正错误。

作业:1. 复习第四章内容。

2. 完成常见错误和易混淆词语的练习题。

第六章:提高词语运用的技巧教学目标:1. 掌握提高词语运用的技巧。

2. 学会更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

教学内容:1. 寻找合适的词语:根据语境、情感等选择。

中职语文“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

中职语文“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

中职语文“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教学要点】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时间】三教时【教学过程】:一、近义词的辨析与选用:(一)题型及解题示例:[试题1].(2005年高考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

我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乐、绘画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答案】A【解析】“迷醉”与“陶醉”:两个词的词义极为接近,但很显然,“迷醉”的程度要比“陶醉”深,它是指“沉迷,陶醉”。

原句中用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但后文中“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纯朴”的描写,显示出“他”在音乐中的那种沉迷的状态,选用“迷醉”更好。

“不止”和“不只”:这两个词的词义较难区分,一定要仔细辨析。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强调“数目多”;“不止一次感受到”,表明“感受”了很多次。

“不只”是“不但,不仅”之意,不能与“一次”相搭配。

最后两个词语的区别较好辨析。

“不管……还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表明“音乐”“绘画”“书籍”都能成为“好的男子汉”的“园地”。

而“如果”与“或者”不搭配。

最后这两个空可以成为考生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但也同时说明这道题迷惑项的设置过于简单。

[试题2](2005年高考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并能正确理解其意思。

2.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避免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来源。

2.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成语的分类和特点。

4. 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及纠正方法。

5. 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分类。

2. 难点:辨别和纠正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来源、正确使用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纠正。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成语的含义和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成语的分类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纠正。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成语含义、来源和正确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理解。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作文写作:布置相关主题的作文,评估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成语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收集成语: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收集成语,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合。

3. 成语故事:选择一个成语,查阅相关资料,编写一个简短的成语故事。

八、课程拓展1. 成语游戏:设计一些成语游戏,如成语接龙、成语猜猜等,增加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分类3. 能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概念与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2. 虚词的概念与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标点符号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解析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实词与虚词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2. 讲解实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3. 讲解虚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4. 进行实词与虚词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找出五个实词和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第二章:实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实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用法: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2. 实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实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三章:虚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虚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虚词的用法:介词、连词、助词等2. 虚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虚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虚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虚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四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2. 能够正确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搭配: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副词等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句子结构、句子成分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运用技巧,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与虚词搭配与运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造五个句子,运用所学的实词与虚词第五章:实词与虚词的辨析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实词与虚词的辨析能力2. 能够灵活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章:语境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语境对实词、虚词使用的影响2. 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1. 讲解法:讲解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展示实词、虚词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语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2. 讲解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3. 进行语境中实词、虚词使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找出五个句子,分析其语境并判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七章:病句修改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学会识别病句2. 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3. 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实词、虚词在修改病句中的正确使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修改病句的方法1. 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讲解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通过练习题,学会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五、课后作业1. 复习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找出五个病句,并加以修改,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八章:阅读理解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在阅读理解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阅读一篇文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并回答相关问题九章:写作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写作能力2. 在写作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写作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写作的基本技巧2. 写一篇短文,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十章:综合练习与提高一、教学目标1. 巩固所学的实词、虚词知识2.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综合练习题2. 语言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分析法:分析实际语言运用中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通过实际语言运用实例,分析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3. 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完成一套综合练习题,提高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重点关注环节: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例句和实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实词与虚词的区别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语,并能够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准确、得体地运用词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词语的辨析和运用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常用词语的识别与运用。

2. 词语的准确含义与语境搭配。

3. 词语的固定搭配与习惯用法。

4. 近义词、反义词的区分与运用。

5. 词语的修饰与被修饰关系。

三、教学方法1.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正确用法。

2.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词语。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词语的用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词义辨析: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词语的准确含义。

5. 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词语。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讲解词语:讲解本节课的重点词语,举例说明其正确用法。

3. 练习巩固: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题中的词语用法,互相交流心得。

5. 词义辨析:对比分析近义词、反义词,让学生掌握词语的准确含义。

6. 游戏教学:组织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词语。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词语,整理出自己的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词语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游戏等活动。

2. 练习正确率:统计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3. 作业完成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笔记整理、练习分析和实例收集。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学习,提高词语运用能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分类及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等。

2. 虚词的分类及用法: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问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分类、用法及搭配。

2. 教学难点:虚词的辨析和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分类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实词和虚词。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搭配,分析典型例句。

3.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作业提交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实词和虚词分类、用法及搭配的PPT,辅助教学。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实词和虚词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书籍、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专题共计10课时,每周1课时。

2. 教学安排:按照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及用法进行授课,每节课重点讲解一种词性,并结合练习巩固。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实词和虚词的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实词和虚词用法的理解。

3. 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对实词和虚词的认识。

中职语文复习用教案之 词语

中职语文复习用教案之 词语

词语重点掌握词语中的成语成语是历年单招考试的重点,且考查角度多,考试题型丰富,故将成语单列出来介绍。

(一)考查范围以四字成语为主。

一般考查的是常用成语,偏、难、怪、生等成语很少考查。

(二)考查形式成语通常放在具体语境中考查。

成语的词义、词性、感情色彩、语法搭配、形成来源,后文化考查重点。

题型涉及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阅读理解题,甚至涉及写作题。

写作中如果能够恰当运用成语,会增添文采,提高分数具体设题经常是下面的形式:分析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是否恰当(选择题或判断题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入句子中(填空题或选择题);辨别成语中某个字的字音是否正(字音题):辨别成语中是否有错别字(字形题);说明成语的含义或来源(填空题选择题);语文章中的作用或用成语归纳某句话或某个故事(阅读理解题)(三)因题而异,各有侧重考查侧重点不同,选项中的成语呈现的特点也不同。

“成语运用是否正确”类的题,设题主要选择词义容易误解、词性容易弄混、感情色彩可能被忽视、与其他句成分搭配容易失当等类型的常用成语:“字音是否正确”类的题,主要选择易读错的成语,有可能包含了多音字的成语;“字形是否正确”类的题,主要选择包含了容易混淆的相似字,或者笔画较多、书写容易出错的字的成语。

“病句”类的题,多选用语法、逻辑、感情色彩、实施对象等容易出错的成语,或者容易望文生义或肢解词义的成语。

阅读理解题,可能会考查成语的形成来源,如来源于诗词、典故、名人名言等;或者考查成语背后的文化知识,如“七月流火”,除了要求考生正确理解该成语的含义。

还要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以及相关的天文、气象知识等。

写作题对成语没有明确要求,属于隐性考查。

但是成语掌握得多少,会影响写作的水平,影响的高低。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语,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培养学生准确、得体地运用词语表达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运用能力,丰富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基本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常见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3. 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基本词语的用法和搭配,学会辨析近义词、反义词。

2. 难点: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避免用词不当。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词语的用法。

2. 运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辨析近义词、反义词。

3. 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运用词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词语,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基本词语的用法和搭配: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

3. 辨析近义词、反义词:给出词语,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4. 练习环节: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所学词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目,评估他们对词语用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审阅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提供丰富的词语学习资源。

2. 多媒体工具: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巩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基本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第2周:辨析常见近义词、反义词。

3. 第3周:练习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

九、课后作业布置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练习题目,加深对词语用法的理解。

3. 拓展阅读,积累更多词汇。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中职语文词语使用教案设计

中职语文词语使用教案设计

中职语文词语使用教案设计教案标题:中职语文词语使用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学习和掌握中职语文中常用的词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习惯,避免词语的误用和滥用。

3. 培养学生对不同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

教学重点:1. 掌握中职语文中常用的词语,包括词义、用法和搭配等。

2. 学会在不同语境中正确地使用词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不同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解决学生在使用词语时的常见错误和困惑。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词语的教学材料,包括词义解释、例句和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纸笔,用于做笔记和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与词语使用相关的话题或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关于词语误用导致误解或尴尬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视。

Step 2:词语解释和例句教师根据学科教材或其他相关资料,选择一些常用的词语进行解释,并给出例句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用法。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词语解释,如解释词义、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列举常见搭配等。

Step 3:练习和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的词语。

练习可以包括填空、改错、造句等形式,旨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Step 4:拓展和运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拓展和运用。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任务或写作题目,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词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Step 5:总结和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强调重点和难点,并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词语。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中职语文教材、课外读物或网络文章,积累更多的词语,并在阅读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词语运用比赛或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词语的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专题复习之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专题复习之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2)也许是因为诗人在这首诗里所采用的意象十分丰富多彩,因此也多少显得有些驳杂,所以给读者一种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的感觉,缺少一条比较鲜明的抒情主线。
【解析】已经“丰富多彩”,怎么还“十分”?重复累赘。
(3)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的快捷与方便。
江苏自主命题以来,考查的是常用的词语,以成语为主。考查词语的误用类型一般是色彩不明,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重复赘余等,对成语本身的含义、使用范围、情感色彩尤为重视。
三、真题引路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新一轮洪峰将至,大堤渗水严重,王县长见危授命,把加固大堤的任务交给了大李他们。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3、(2009年江苏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解析】“危言危行”意为“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句中意思搞反了
(4)俗话说“人无完人,瓜无滚圆”,这一次他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小问题,不足为训,看一个人应该看主流。
【解析】“不足为训”意为“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句中错解为“不值得因此而责备他”
(5)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解析】“侧目而视”意为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句中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2)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成语误用的七种类型,在复习过程中有目的做好积累。

2.掌握正确使用成语的四种方法。

3.结合语境,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适合语境的词语综合检测一、积累(2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远谋.(móu)昳.丽(yǐ)鸿鹄.(hú)B.旗靡.(mí)恢弘.(hónɡ)驽.钝(nú)C.窥.镜(kuī)长.史(zhǎnɡ)间.进(jiān)D.社稷.(jì)卑鄙.(bǐ)舂.谷(chōnɡ)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自私)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提拔、晋升)C.置人所罾.鱼腹中(这里用作动词,用网捕)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战于.长勺皆以美于.徐公B.夺而.杀尉登轼而.望之C.公将鼓之.辍耕之.垄上D.可以.一战以.光先帝遗德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译文:就用丹砂在丝帛上写“陈胜王”。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译文:又间接下令让吴广往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5.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时期诸多谋臣策士精彩的谋略议论,《曹刿论战》是其中的名篇。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陈涉世家》出自此史书。

C.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经常使用敬辞和谦辞。

敬辞如“令尊、赐教”等,谦辞如“家父、拙见”等。

D.词,又名长短句、诗余。

词从篇幅看有小令、中令、长调。

词有词牌名,比如“南乡子”“满江红”“渔家傲”等。

6.【新独家原创】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5分)(1) , ,三而竭。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正确使用词语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词语用法,避免常见的用词错误。

2. 培养学生结合语境准确选择词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2. 恰当运用词语表达情感。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词错误,引发学生对正确使用词语的思考。

2. 讲解:讲解词语的基本含义、感情色彩和用法。

3. 举例:给出具体语境,让学生判断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词语的引申义和搭配。

3. 举例:给出具体语境,让学生判断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长期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能正确使用词语,从而评估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语文教材。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例子。

3. 练习题: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五、教学建议1. 注重举例,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词语的正确用法。

2. 鼓励学生多阅读,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用词错误,及时进行反馈。

4. 组织课外活动,如写作、演讲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词语接龙:学生们两两分组,一个学生说一个词语,另一个学生必须说出一个以前一个词语一个字开始的新词语。

这个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词汇量,并鼓励他们正确使用词语。

中职语文“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

中职语文“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 (实词、虚词 ) ”专题复习教课设计【教课重点】1、依照教课大,认识《考明》此考的要求。

2、通剖析高考,求律,掌握考的重点。

3、加考方法的指,化基。

【教课方法】合,着重累。

【教课】三教【教课程】:一、近的辨析与用:(一)型及解示例:[ 1].( 2005 年高考北京卷)挨次填入以下横的,适合的一是那一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演唱了几支歌,上是的表情,像孩子那快,像夫那朴实。

我一次感觉到,好的男子本上都是夫,朴,安静,沉沦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画籍。

A.迷醉不仅不论是B.沉醉不仅不论是C.迷醉不仅假如或许D.沉醉不仅假如或许【答案】 A【分析】“迷醉”与“沉醉”:两个的极靠近,但很然,“迷醉”的程度要比“沉醉”深,它是指“沉浸,沉醉”。

原句顶用两个都能够,但后文中“像孩子那快,像夫那朴”的描绘,示出“他”在音中的那种沉浸的状,用“迷醉”更好。

“不仅”和“不仅” :两个的划分,必定要仔辨析。

“不仅”表示高出某个数目或范,“数目多” ;“不仅一次感觉到” ,表示“感觉”了好多次。

“不仅”是“不仅,不”之意,不可以与“一次”相搭配。

最后两个的区好辨析。

“不论⋯⋯是⋯⋯”是表示关系的关,表示“音”“ 画”“ 籍”都能成“好的男子”的“园地”。

而“假如”与“或许”不搭配。

最后两个空能够成考生解答道的打破口,但也同明道诱惑的置于。

[ 2]( 2005 年高考宁卷)挨次填入下边段中横的,适合的一是字斟句酌有是一个坏,个成的含往常不很好。

可是在文学,无或写作,我有一字不愿放松的。

文学借文字思想感情;文字上边有含糊,就得思想没有,感情没有凝。

A.所以必表透B.然必要表示精准C.然必表精准D.所以必要表示透【答案】A【分析】道考考生合境用(包含和虚)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道的度不大。

第一个空比明,“字斟句酌有是一个坏”与“ 个成的含往常不很好”两句之是因果关系,用“所以”。

“必”与“必要”的差也明,“必要”是个形容,而“必”是个副,里自然用“必” 。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实词、虚词的分类和基本用法。

2. 难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实词、虚词的案例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关注实词、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知识梳理:讲解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辨别和运用实词、虚词。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课堂讨论:选取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实词、虚词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和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虚词的知识,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误用例子,如“他的成绩非常的好”、“我昨天吃了一碗大大的米饭”。

2. 分析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词、虚词的正确用法,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注意避免类似错误。

七、实词、虚词辨析练习1. 练习设计:编写一些实词、虚词辨析的练习题,如“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好好、美好、好好地”。

2. 练习解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后给予讲解和反馈。

3. 错题分析: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错题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正确使用词语复习学案

正确使用词语复习学案

正确使用词语复习学案正确使用词语复习学案(四)课前预习案一、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讣闻契诃夫苫布毗连眩晕唠嗑寒舍摈除鏖战刽子手霞帔坂上走丸一掊土髀肉复生捕风捉影安步当车刎颈之交无的放矢韦编三绝二、字形: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安份安祥白内瘴报负摒气仓桑纂夺怆皇伥然伧促义气用事平水相逢直迷不悟永保青春进升职务新闻报到座佑铭举一返三山青水秀推己急人出神入画气势凶凶.史无前列三、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4)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____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课内探究案【复习目标】: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本节重点】:成语的理解和积累。

一、【高考链接】[例1](2010•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教学要点】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时间】三教时【教学过程】:一、近义词的辨析与选用:(一)题型及解题示例:[试题1].(2005年高考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

我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乐、绘画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答案】A【解析】“迷醉”与“陶醉”:两个词的词义极为接近,但很显然,“迷醉”的程度要比“陶醉”深,它是指“沉迷,陶醉”。

原句中用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但后文中“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纯朴”的描写,显示出“他”在音乐中的那种沉迷的状态,选用“迷醉”更好。

“不止”和“不只”:这两个词的词义较难区分,一定要仔细辨析。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强调“数目多”;“不止一次感受到”,表明“感受”了很多次。

“不只”是“不但,不仅”之意,不能与“一次”相搭配。

最后两个词语的区别较好辨析。

“不管……还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表明“音乐”“绘画”“书籍”都能成为“好的男子汉”的“园地”。

而“如果”与“或者”不搭配。

最后这两个空可以成为考生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但也同时说明这道题迷惑项的设置过于简单。

[试题2](2005年高考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 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 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

第一个空比较明显,“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与“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选用“所以”。

“必须”与“必需”的差别也较明显,“必需”是个形容词,而“必须”是个副词,这里当然应该用“必须”。

第三个空,“表示”“思想感情”很明显动宾不搭配,应选用“表现”。

“思想”没有“精确”也属于动宾不搭配,所以第四个空应选用“透彻”[试题3].(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缩小控制B.圣地减少控制C.圣地缩小抑制D.胜地减少抑制【答案】C【解析】①胜地,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圣地,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

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都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的地方,当然选用“圣地”。

第②句可以从词语搭配角度考虑,一般说“缩小差距”,而“减少差距”动宾不搭配。

第③句,抑制房价,是指让房价降低;控制房价,是指让房价保持稳定。

原句意思是说政府想要使房价降低,避免“房价增长过快”,所以应用“抑制”。

[试题4](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人心。

③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了4年。

A. 制定振奋推迟B. 制定震撼推迟C. 制订振奋延迟D. 制订震撼延迟【答案】B【解析】①“制定”和“制订”:两个词语的搭配对象不尽相同。

制定,一般指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有“创制拟定”的意思,一般指定出具体的方案。

而原句中的《反国家分裂法》显然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范,应用“制定”。

②振奋,使精神振作奋发;震撼,震动,摇撼。

“聋哑演员”的表演主要带给观众的是心灵的“震动”,所以用“震撼”较好。

③“推迟”和“延迟”:两个词都有时间推延、延续的意思,但“延迟”更强调某事件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进行。

“13亿人口日”因为“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而“推后”了4年到来,而不是“延续”了4年到来。

所以应用“推迟”。

[试题5](2005年高考天津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________”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②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______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成功啦!”③然而,我______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________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A.老夫聊发少年狂抑制竟/更B.暮霭沉沉楚天阔抑制却/也C.老夫聊发少年狂克制却/也D.暮霭沉沉楚天阔克制竟/更【答案】A【解析】①在解答时,不仅要有语境意识,而且还必须理解所给两句诗的含义,体现了很好的命题思路。

原句前文“放达”一词是很好的暗示,显然所选诗句应能体现“言行不受世俗礼法约束”的意思,只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合适,而“暮霭沉沉楚天阔”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深沉哀婉的情调。

②抑制:有“压下去、控制”的意思;克制,控制(多指情感等)。

③这两组词语都可以使用,但所表达的语意轻重不同。

“却/也”只是一般的转折语意,而“竟/更”有着对父亲的深深的自责。

[试题6](2005年高考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_____、企业品牌、企业形象、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②诸如“艾滋病”“非典”这样重大疾病的蔓延,将会引起社会_____,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严密监控。

③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有关责任人必须对此进行_____,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A.理念震荡反省 B.观念振荡反思C.观念振荡反省 D.理念震荡反思【答案】A【解析】“观念”指思想意识,“理念”多指好的、新的观念。

“振荡”是物理学名词,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震荡”指震动,动荡。

“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省”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

[试题7].(2004 高考·吉林、黑龙江、云南卷)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A.终止蜕化难免 B.中止退化难免C.中止蜕化不免 D.终止退化不免解析:“终止”“中止”都有停止的意思,“中止”侧重中途停止,“终止”侧重结束、停止。

句①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应选“终止”。

“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句②说环境污染,羊绒品质由优变劣,应选“退化”。

“难免”不容易避免,“不免”免不了,再次回到故乡,免不了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句③选“不免”。

[试题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

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稽查犬”的检验,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画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A.聚集品位赞扬 B.云集品位赞叹C.云集品位赞叹 D.聚集品位赞扬解析:这是2000年全国卷的第3题。

所选3组6个词语,主要是常用动词,兼及常用名词“品位”“品味”。

其难易度与例3相仿佛。

例4中的“聚集”和“云集”是近义词语。

“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

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用“聚集”显然不合适。

“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显然不准确;而“品位”指文学作品等达到的水平,句②只能用“品位”。

“赞扬”有称赞的意思,又有表扬的意思;“赞叹”只有称赞的意思。

依据句③的内容,理应选用“赞叹”。

又如过去考过的“装载、承载”,“正确、准确”,“耸人听闻、骇人听闻”等,都是近义词语。

只有准确地理解它们在词义上的微细差别,并结合语境,才能正确答题。

(二)复习应试策略:1、识记常用易错近义词:(见有关资料)。

2、掌握常用复习应试方法:①.识含义: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

尤其要注意.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不能简单看其字面用语,而应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象、人物关系、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辨析其词义。

如:a.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A 、截至 B、截止b.两个人为一件小事吵了半天,旁边一个人叹息说:“太有意思了,太有意思了。

”c.繁漪(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太有意思了”,实际上有太无聊了,太乏味了。

“苦”;并非仅指“药”苦,而是指“日子过得痛苦,精神痛苦”;“标致”,多形容女子相貌、姿态美丽。

这里显然是讽刺那伙男不男、女不女的纨绔子弟。

②.定范围:有很多近义词词义范围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我们可以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的适用范围,来推断正确的选项。

如时代与时期,边疆与边境,局面与场面,年龄与年纪等。

再如:a.本词典共收词六万多条,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语词。

()b.在2003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队了田赛的全部冠军。

()A、囊括B、包括③明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语体色彩分为口语、书面语。

辨别词语的色彩有利于正确使用词语。

如宏大、巨大、庞大,成果、结果、后果,沟通与勾通;诞辰与诞生,逝死与死等。

再如:他这种勇于承认的精神值得大家。

()A、效尤B、效仿答案:B。

“效尤”是指明知别人的行为错误而照样去做,贬义;”效仿”是意思是效法。

a.我14岁就离开了,参加了革命。

( )b.我生于山东胶州半岛,内蒙古是我的第二。

( )A、家乡B、故乡④辨轻重: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

通过词义轻重的辨析,就能正确使用好词语。

如损坏、毁坏、破坏,批评与批判,轻视与鄙视,揭发与揭穿,信任与信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