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教学示范案例
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教学示范案例导言在现代教育中,课程标准以及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
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教学示范案例是为了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一理念而设计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一种清晰、深入的方式来探讨这一主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示范案例的全貌。
一、理解课程标准和素养教育1.1 了解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门为了规范教学质量而设立的一系列标准。
它是教师们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能够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1.2 素养教育的概念与特点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设计2.1 选择主题和目标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保能够符合课程标准,并能够培养学生的素养。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示例分析: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3.1 主题选择:生物多样性保护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目标通过这一单元教学,学生将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意识到自己的环保责任。
3.3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观察生态系统变化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这一单元教学设计示范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如何根据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设计出一节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生物学课程。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多符合素养教育理念的单元教学案例。
个人观点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示范案例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与实施
• 逆向教学设计的过程:
• 第二步: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 教学设计的第二步就是依据学习目标设计学生的学习 评价,即教师如何知道在学生身上是否已实现了预期 的学习结果?如何能证明学生们掌握和理解了相关的 学习内容?教学活动设计前,有目的的设计学习评价, 可以帮助教师带着问题思考教学,通过评价来促进教 学,确保预期的学习效果,避免教学流于形式或“走 过场”的现象。
活动 评价
✓ 教学设计关注教,忽视学;关注内容,忽视目标。
目追录求教一、学追评求教一学评致一致性性的的背背景 景
➢ 问题分析
• (1)目标问题:教学无目标或缺乏目 标意识;有教学目标,但教学目标不具 体、不可评;很少有人从课程标准中寻 找目标。
• (2)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与目标脱节, 不匹配;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教学评一致性的提出:“美国学校教育的 平庸……更多地归因于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学实践以及教师评价三者之间的不一致” (美国·科恩)
——崔允漷《学校课程实施过程质量评 估》P203-204
✓ 教学评一致性包括 目标指引下的三种含义:
一是学-教一致性: 即所学即所教
二是教-评一致性: 即所教即所评
三是评-学一致性: 即所学即所评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
A
学情分析 C
D
学习目标 B 教材分析
如何叙写学习目标
行为主体:谁来学 是学习者,而不是教师。如我能,我们 组…… 行为表现:怎么学 是可操作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解 答等,旨在说明做什么。 行为条件:范围条件 特定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参考书、按课 文内容、不用笔算等,旨在说明在什么条 件下进行。 ④表现程度:学到什么程度 如没有语法或拼写错误、90%正确、30分钟 完成等,旨在说明有多好。
简述教师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回复
简述教师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回复
教师可以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的方法如下:
1. 熟悉课程标准:教师首先要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深入了解课程标准,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设定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师可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以指导教学的进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习目标应当具体明确,能够衡量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
3.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当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等方面,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4. 选择教材和教具: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来支持教学。
教材和教具应当能够满足学习目标的要求,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可以结合讲授、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6. 提供适当的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提供适当的评价和反馈,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评价和反馈应当具体明确,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方向。
7. 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馈,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只有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的质量,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需要教师深入了解课程标准,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适当的评价和反馈,并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设计5篇范文
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设计5篇范文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设计1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好多不足之处。
为了搞好今后的工作,现将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简单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处1、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4、较好的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在教学中,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5、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适当选择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需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语文。
3、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4、还需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借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5、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能使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6、加强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设计2一、什么是教学反思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展开全文一、学习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有关意见(一)、实施背景:上海市教委提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认为当前小学教学与评价还存在一些偏离课程标准要求的现象,如教学要求、作业要求和评价要求被人为拔高,学生必要的学习经历被忽视,针对学生差异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比较缺乏等。
这些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对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质疑。
推进实施小学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保障全体学生接受公平且高质量教育的需要,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需要,更是当前深入推进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并非单纯地控制或降低教学基本要求,而是要根据课程标准科学确定教学基本要求和评价要求,在教学与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维度,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课程目标的落实,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具体要求: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积极推动和引导教师改变基于个人经验和基于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的做法,真正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阶段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
鼓励教师编制“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表”,明确各学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与评价方法等,并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据此确定教学方案及实施方式。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
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
3.有效调控教学进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多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并适时予以鼓励。
要探索课堂观察与分析的途径与方法,根据学生在知识掌握、问题表达、思维水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规范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案与评价
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与评价单位:主讲教师:第一部分: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在我国的课程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基于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我们应该从基于教师自身经验或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即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以及如何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希望教师能够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问题。
教学是一个充满问题的专业领域,“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应该是该领域的四大核心问题。
然而,人们一直以来对“教什么”和“怎么教”关注较多,而对“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探讨得较少。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总是没有把教学置于“课程”的视域下来思考,没有整体地、一致地关注着同样重要的上述四个问题。
一、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尽管人们对“课程实施”有不同的理解,如有学者认为,课程实施是教师怎样将规划好的课程方案付诸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学者认为,课程实施除上述提及的学校/课堂层面的教学外,还应包括地方层面的课程推广,但是,不管怎样,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范畴。
本文将课程实施限制在教学范畴来探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课程实施或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二是基于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三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教学)。
(一)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就是教师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所信奉的理念开展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主要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经验,“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真正进入教师关注的领域。
(二)基于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教学大纲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变了教学的面貌。
教学大纲成为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起着决定作用。
“教学大纲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没有教学大纲就没有学校教学。
”教学大纲甚至决定该学科80%的课程内容。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以“氮及其化合物”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氮及其化合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指出,无机物主题的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基于代表物类别、类别通性、化合价、周期律或反应原理等认识角度预测物质性质、设计物质转化,完成不同类型的任务的能力。
具体来说,要求学生识记典型无机物性质,建立性质、结构及用途之间的联系,并有能力对所学物质性质及规律进行论证;在面对新情境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基于特定认识角度预测陌生物质性质,并设计简单实验验证;在处理综合复杂问题时,能够主动利用概念原理知识进行指导,能实现对物质性质的系统探究或创造性应用。
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化学必修阶段学生应学的重点内容。
“氮及其化合物”涉及到多方面的社会性议题的讨论,是典型的STS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物质性质预测和检验物质性质的认知模型,发展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基于此,我们将本单元学生所需要具备学科水平列举如下:但是以上只是对知识的具体要求,但是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实施,如何检测学生是否能够落实这些知识仍然有待思考,我们需要知道学生现有的认知角度和已有的可用于指导新元素学习的核心概念,即氧化还原概念。
我们翻阅了课标16页的教学提示,在教学策略当中,课标指明要发挥核心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需要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支持问题情境,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
基于氧化还原的核心概念角度认识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利用自然界氮循环的情境素材,让学生自主构建价类二维图,预测物质之间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验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提炼这些典型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从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物质性质。
能够在工业生产氨态氮肥的工业流程图中判断哪些环节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根据化合物相关的性质提出污染治理的方案。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纲要和教案
(3)《教学进度表》只见课文,不见课程。
《教学进度表》把一学期的时间按照课程内容来分配, 看到的是课文题目。
《课程纲要》全面一致性的回答了为什么教 教什么 怎么教 教到什么程度
课程四要素
3.《课程纲要》的意义:
(1)它有利于学生形成学科观和课程意识,思考从“一节课” 走向“一门课程”。
《课程纲要》就像一份认知地图,不仅呈现了本学期学生 应知应会的目标,也呈现了各知识之间的结构与逻辑关系。
3.《课程纲要》的意义:
(2)它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某门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 《课程纲要》是一种计划,是对教学实施的预期,有利于 教师正视教学条件的现状。
2.《课程纲要》与《教学进度表》区别:
(1)《教学进度表》只见教师,不见学生。
《教学进度表》主要回答教师本学期将要做什么。
《课程纲要》始终围绕着学生,体现了课程因学生而生的理念。
2.《课程纲要》与《教学进度表》区别:
(2)《教学进度表》只见进度,不见教学。
《教学进度表》只是一个进度的安排,没有教与学活动的设计。
维度
内容维度
子维度
背景 目标
评议要点
说明该课程与前后内容的联系,相关学生已有知识与认知特点。 源于课程标准与学生研究;描述通过一定的课时学习后结果的表 现;告诉别人通过此内容的学习如何指向科学素养和关键能力。
内容
实施 评价 一致性 所需条件
第一课时与学生分享此纲要;教材内容处理要依据目标、学情、 条件;依据目标合理安排课时,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所选择的教与学的方法要匹配,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景;学习方 式多样。 评价目标的设计要与目标匹配;过程评价体现对纸笔测试无法涉 及的学科目标的关注。 关键在目标在内容、实施与评价部分的落实情况。 有特殊要求的课程须说清楚所需要只是、资源的条件。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范本篇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评比活动方案泗泾中小学分部一、指导思想: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2、加强校本研训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加强集体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搭建合作共享互动展示的平台,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和低效的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二、评比内容及安排:评比分三个内容开展。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上交一份教学设计(详案)。
(第7、8周)(1)选择上课内容,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2)备课组、年级组内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探讨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对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及做法。
2、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上一节公开课。
(第11、12、13周)(1)试教修改,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2)在本班进行公开教学。
课堂教学要重视目标意识,目标达成度要高;凸显教学的重点,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合理,效果明显;课堂训练精而有效,提高40分钟的效率。
评选小组、学校教师一起听课。
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评:上交一份教学评价。
(第15、16周)(1)开展一次“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专题式学习讨论活动。
(2)积极参与评课,上课教师选择一课例撰写一份评课报告,字数500-800字。
三、参赛对象:一年级、预初、初一语数英教师。
四、评选小组名单:组长:车先林组员:李勇、夏茂进、龚根弟、郭伟峰、朱成兵、赵艳。
五、表彰奖励:评选产生“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优胜奖和鼓励奖(各50%)。
分部对获奖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并通报四中、四小、二小表彰。
2014/2/24(注:第八周周五,4月4日前上交“教学设计”,并报公开课时间。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课程元素:
– 课程目标:源于课标与学生研究;4-6点,每点1-3句; 兼顾三维目标;指向关键结果的表现;叙写规范 – 课程内容:基于目标、学情、条件处理教材,有逻辑 地选择与组织相关的知识或活动;课时安排合理等 – 课程实施:方法与目标匹配;围绕学生的学习表现; 创造丰富的、促进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支持等 – 课程评价:设计基于目标的作业;评价结果的解释与 目标相匹配;相关评价政策清晰且可行等
从测量的角度来看目标具体化
国家公民素养/教育质量共同框架 各学科关键能力/核心素养 各学科学段/年级基准 各学期目标 各单元/课时目标
?:(1)为何越来越缩小? (2)质量监测,我们还缺什么? (3)再进一步,我们还需要“机会标准”? (4)如何从“内容/方法管理”走向“质量管理”?
苏 格 兰 的 经 验
– 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王尚文, 2007)
基于教科书的教学
– 教科书是教材的权威,是教学方案的心脏;没 有教科书就没有学校,应该教什么?如何教? 几乎完全取决于教科书。(Chambliss & Calfee, 1999)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评价的关系 课程层级
1、理想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
三类教育结果(目标)
成果性目标(需要成果)
1.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等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等 2.技能 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此案例来自郑州市第五十二中方万冬老师
(三)案例:关于学案的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案例
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案例一、教学案例背景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文化、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公民。
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案例以高中地理课程为例,通过“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单元展开教学。
此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影响和挑战,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城市化进程中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城市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第二阶段:学习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研,了解不同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情况。
学生可以通过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信息,探讨城市化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城市的规划,比较城市化的利弊,并提出建议。
第三阶段:实践学生根据调研结果和分析,设计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方案。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规划方案的制定。
每个小组需要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交通系统、绿化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确保规划方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阶段:表达学生将自己的城市规划方案展示给全班同学和老师。
每个小组需要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陈述,并回答提问。
学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制作PPT或海报,展示自己的规划方案。
第五阶段:评价教师和同学对学生的城市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讨论。
基于课程标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初中是学生第一次投入到生物学科的学习,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标准的生物科目的学习目标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生的物学科素养。
本文通过对生物课堂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研究,提出了生物学科实用的教学策略。
关键字:课程标准,初中生物教学,教学评一致性引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可以很好地将初中生物学科的学科目标完成,还对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起到很好地培养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对生物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确立适合自己的更好的教学方式。
一、通过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生物的学科目标生物教材对生物课程有相关的课程标准要求,这些要求就是生物学科的目标。
教师通过确定生物的学科目标,可以更好地掌握生物课程的重心,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生物的教学工作。
学生通过确定生物的学科目标,可以更侧重于课程重点的学习,在学习的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命题专家通过确定生物的学科目标,可以更切合生物的知识重点命题,确立正确的命题方向。
如果这三者都对生物的学科目标进行了确定,那么就标志着生物学科的教-学-评一致性的确立。
教-学-评一致性的确立是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1],可以很好地反映生物学科的重点知识的教学情况,对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进一步的要求。
初中的生物教学如果可以融入这种教学模式,那么就会给生物的教育打下坚实的教学基础。
例如,在哺乳动物的教学当中,如果明确了哺乳动物的特点的生物学科重点,那么教师,学生,命题专家的侧重点就会归于一点,从而对生物学科的学习进行精确教学,把教学的效率提高到最大程度。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是根据生物课程的标准确立教学的重点的教学模式,一旦确立了准确的教学目标,就会给生物教学工作带来明确的指引作用,更有利于生物学科的教学。
尤其是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来说,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的确立还可以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对生物学科的重点知识进行侧重学习的学习习惯。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施方案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施方案指导思想为落实国家和上海市教育规划纲要,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实现“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贯彻《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沪教委基〔20xx〕5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校情和学生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组织领导组长:校长副组长:分管校长、教学教导组员:各学科教研组长实施目标紧紧围绕学校“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作为重要抓手,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地位,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科学开展教学与评价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实施办法一、基于课标,优化教学(一)抓好入学关,认真落实“学习准备期”认真落实学校学习准备期活动方案,各教研组研读课程标准,以把握学科教学节奏,渗透学科基本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和学习情感培育的要求为主,创设生本课堂,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悟学科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根据实施情况,教研组完成一年级“零起点”学习准备期实施情况调查表,改善教学行为,积累教学实践经历,撰写教学案例,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二)优化教学关,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实行行政人员负责制,各行政深入学科教研组,指导教研活动。
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作为教研组日常研讨的重要主题,灵活采用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案例分析、主题论坛等方式,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专题培训,全面推进、层层落实。
组织教师用心研读教材,透彻理解教材,提高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
继续推行“磨课”机制,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在上教研组研究课前,做到“一人主备,组员补充”,研究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细化教学内容,设计符合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习活动,做到功在课前,利在课堂。
(三)重视评价关,用心开展教学评价教师改变以往评价只关注学生成绩的做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评价。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解析“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解析威海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威海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zttt123@sinazttt123@sina 你的教学是否专业 ?你的教学是否专业 ?? 一堂课应回答的四个经典问题 : 从“期望学一堂课应回答的四个经典问题 : 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 ( 目标 ) 开始 , 经历“需要什么生学会什么” ( 目标 ) 开始 , 经历“需要什么样的素材或活动”、“如何组织这些素材或活样的素材或活动”、“如何组织这些素材或活动以教给特定的学生” ( 教学 ) , 最后确定“动以教给特定的学生” ( 教学 ) , 最后确定“学生真的学会了吗” ( 评价 ) 。
学生真的学会了吗” ( 评价 ) 。
反例 :反例 :不知道目标的公开课。
不知道目标的公开课。
只顾完成“教学任务”的常态课。
只顾完成“教学任务”的常态课。
原因 : 教学是基于教材而不是基于课标原因 : 教学是基于教材而不是基于课标? 何谓基于《课程标准》 ?何谓基于《课程标准》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 : ? 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 ? 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 ? 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 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 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二是教学要围绕目标进行。
二是教学要围绕目标进行。
? 三是评价指向的是目标达成情况。
三是评价指向的是目标达成情况。
? 即目标? 教学? 评价具有一致性。
即目标? 教学? 评价具有一致性。
? 生命化课堂生命化课堂实验研究 :1/3 模式的建立与超越实验研究 :1/3 模式的建立与超越深化研究 : 重要标志是从理念的转变和学深化研究 : 重要标志是从理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进入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生学习方式变革进入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 , 实现目标、评价、教学的《课程标准》 , 实现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研究何为“教学评一致性”?什么是“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教学评一致性”?一、何为“教学评一致性”?(一)“教学评一致性”的三重含义一是“学教”一致性即所学即所教。
二是“教评”一致性即所教即所评。
三是“学评”一致性即所学即所评。
(二)“教学评一致性”与“教学评一体化”辨析清晰的目标下实现“教、学、评”的一致1.教是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2.学是为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3评是为了探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学校课程实施中,将三个中重要元素(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对教与学效果的评)通过科学的方法融为一个整体,合力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方式和教学模式。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真正含义1.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
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没有说“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而是称之为“教-学-评一致性”,以表明目标是教-学-评的灵魂。
2.“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
前者是指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我们点讨论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一致性”。
3.“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
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
4.“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
课程素养表现为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设计(2)
▲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 ▲复制以前课件或教案 ▲寻找课外的备课资源 ▲打开电脑备教学流程 ▲布置外订的资料作业
2.课堂上的教和学脱节
学过了一定 考出来
教材上有 什么我就 教什么
教一教过 定材了 学上, 过有学 了生
真听懂了 吗?
教
与
学
真学会了 吗?
不 一 致
学生的学习
3、课堂上评价随心所欲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 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 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 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 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并在自己的专业能力范围内作出 正确的课程决定。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不是什么?是什么?
• (2)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与目标 脱节,不匹配;被教材“牵着鼻子 走”。
• (3)评价问题:无教学评价或缺 乏评价意识;有教学评价,但评价与 目标不匹配。
✓ 不利于目标达成、不利于提高学业 成绩
✓ 学生“假学习”、低效学习甚至无 效学习
学与教 不一致
教-学-评 与“目标”
不一致
教与评 不一致
学与评 不一致
✓ 它的起点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 ✓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后,首先考虑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标
志是什么,如何知道学生学会了。
逆向教学设计模式
• 逆向教学设计的过程: • 分为三步: • 第一步: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 • 开展教学设计首先思考学习目标什么?通过教学活动的
开展,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应该理解什么或者能够做什 么?学生良好的情感价值观是怎样的?在这一步骤中, 教师要对已有的课程标准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也要依 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界定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合当 前学生学习需要的学习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崔允漷教授专题报告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崔允漷教授专题报告
4月8日下午,太仓市首届名师研修班阶段成果展示活动在朱棣文小学报告厅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参加对象是全市校长、教务主任、幼教主任、教研员、第八期青干班学员及各校教师代表2名,报告厅内座无虚席。
本次活动分为开幕式和专家报告两个部分,首先由市教培研中心孔伯良主任主持本次活动,市教育局吴健副局长为开幕式作了重要讲话。
接着由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作《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专题报告。
笔者有幸以教师代表的身份参与其中,深感荣幸,聆听为主,记录为辅,现作一梳理,与大家共享。
探讨:
备课时,应多关注:“教材处理”还是“目标明确”?
上课时,应多关注:“有无告诉”还是“有无明白”?
“方法与目标的一致性”还是“方法好看与新奇”?
考虑作业时,应多关注:设计是否为了检测目标?
批改是关注“对与错”还是“与预设目标的关系”?
反馈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
报告内容: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一)教学的三种取向
1.基于教师个人经验的教学
2.基于教科书的教学
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思考:体育教学应学什么最有价值?学到什么程度?体育教师如何掌控好教学的度?)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路线图
课程标准
↙↘
教材评价
↖↘↗↙
课程教学设计(纲要与教案)
↓↑
课堂教学
↓↑
学生学习
(思考:崔教授提出评价先于教学设计,由于《课程标准》只设置了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把选择具体教学内容的权利交给教师和学生,那么体育教学应怎样体现“评价先于教学设计”?)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程序——学段、学期、课时的一致性
1.备课——
目标: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评价:我怎样知道学生已到哪里了?
教学环节:如何安排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更好的表现?
2.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
学习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
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
像专家一样思考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纲要
1.何为《课程纲要》?
即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2.如何确定和叙写目标?
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学科总目标、学期目标、学段目标)→教学目标(单元/课时)
3.如何分解课程目标?
寻找关键词→扩展或剖析关键词→形成剖析图→写出学习目标。
内涵——学习目标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强调运用分析思维写目标。
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对学生个人有何意义?深层
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习得?↑
知识与技能:是什么,怎么做?浅层
三、教/学案
(一)基本元素: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活动(导入、过程、评价)
三类学习目标——结果性目标:知识和技能;体验性目标:经历(感受)、反应(认同)、领悟(内化);表现性目标:复制水平和创作水平。
(二)学案的设计:课前准备——学什么?
课中学习——如何学习?
作业检测——学会了吗?
四、四项关键技能
技能1:如何将目标具体化?
(思考:目标要细化,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
技能2:如何基于目标“用教材教”?
(思考:用教材而非教教材,不惟教材所困,如何创造性地用好教材以便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技能3:如何实施“教学即评价”?
(思考: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灵活把握好及时评价的度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一种能力体现。
)
技能4:如何实施基于目标的作业?
(思考:布置作业针对性要强,体育教学的课外作业应如何促使学生自觉完成?又有哪些有效的监督手段与反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