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湘科版)】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3学习任务单

合集下载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3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3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一定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信息分析和交流结果做出判断,基本推测出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不仅需要实验证据,还需要一些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利用已知条件设计实验判断未知气体。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竹签、烧杯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与白醋导入1、出示一瓶装白醋的瓶子,问这是什么?复习观察的方法。

说说白醋的特点,出示小苏打,学生观察后说出其方法。

板书:白醋:无色透明、有酸味的液体。

2、小苏打:白色颗粒状物体、无气味。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1、如果将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以大家的生活经验,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2、学生从实际经验,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到底会怎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板书课题: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3、实验:(1)那么,我们该怎样来研究呢?(学生说出在醋中倒入小苏打,可以启发学生还有其他的方法吗?)(2)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实验现象?(强调观察时候运用手、眼、耳、鼻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

根据老师的经验,如果在刚刚混合前后用手去摸一下玻璃瓶外壁,会有意外的发现,但是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发现这个意外。

在观察时,把现象记录下来。

)4、实验交流:实验中你们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可能的现象:(1)冒气泡(2)有嘶嘶声音(3)瓶底有沉淀物(4)瓶子里还有液体(5)摸玻璃瓶外壁有点凉。

副板书:气泡、声音、沉淀物、液体、凉5、联系今天的学习内容,这些现象可以说明什么?变化前是小苏打和白醋这两种物质,那变化后你观察到的又是哪些物质呢?(冒气泡、有嘶嘶声音说明有气体产生,沉在瓶底的物质是白色粉末,瓶子里还留有液体。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知道它们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交流分享。

二、教学重点1. 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

2. 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1. 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原理。

2.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小苏打和白醋,以及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2. 学生准备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酸碱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讲解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介绍它们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4. 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原理。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正确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和学习心得。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内容1. 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及其化学反应。

2. 实验操作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九、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酸碱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介绍它们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

3.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4.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原理。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实验报告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实验报告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后生成了新的物质,产生了气体二氧化碳。

发生了化学变化。

实验器材:小苏打、白醋、集气瓶、小木条、火柴、蜡烛、毛玻璃片、勺子。

实验过程:1、取一只集气瓶,倒入三勺醋,然后小心的倒入一小勺小苏打。

2、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集
气瓶的外壁,感觉到稍微比原来凉
一些。

3、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集气瓶
中,燃烧的木条熄灭了。

实验现象:我看到有大量气泡产
生,还听到了嗤嗤声。

实验结论: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反应后生成了新物质和气体二氧化碳。

它不支持燃烧。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知道它们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二、教学重点1. 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小苏打和白醋化学反应的原理。

2. 实验过程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滴管、烧杯、量筒等。

2. 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酚酞指示剂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使用小苏打和白醋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这两种物质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学习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介绍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

3. 实验探究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 解释小苏打和白醋化学反应的原理。

4. 学习指示剂酚酞的变化1) 介绍酚酞指示剂的性质和变色原理。

2) 进行酚酞指示剂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其变色过程。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研究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小苏打和白醋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小苏打和白醋化学反应原理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使用小苏打和白醋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这两种物质的兴趣。

2. 学习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介绍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实验探究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两篇)

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两篇)

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两篇)第一篇: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

2. 让学生掌握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

2. 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 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

2. 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量筒等。

2. 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酚酞指示剂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反应。

2. 讲解:讲解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阐述它们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记录实验现象。

4. 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原理。

5. 总结:概括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特点,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第二篇: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变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性质。

2. 让学生掌握小苏打和白醋发生物理变化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性质。

2. 小苏打和白醋发生物理变化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 小苏打和白醋发生物理变化的原理。

2. 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变化。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量筒等。

2. 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性质及可能发生的物理变化。

2. 讲解:讲解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性质,阐述它们发生物理变化的原理。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4. 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小苏打和白醋物理变化的原理。

5. 总结:概括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变化特点,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小学科学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标题:小学科学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引言:本课程是为小学生设计的科学实验课,旨在帮助他们了解小苏打和白醋之间的化学变化。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通过实验验证和解释科学原理。

本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评估。

教学目标:1.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特性和常见用途;2.观察实验过程中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现象;3.学会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4.理解小苏打与白醋反应的化学原理。

教学准备:1.课件和投影仪;2.白醋;3.小苏打;4.透明玻璃杯;5.电子称;6.酸碱试纸;7.安全用品(如手套、眼镜和实验台布);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主题(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小苏打和白醋,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物质的特性和常见应用。

教师可以问学生他们是否听说过小苏打和白醋,以及他们对这两种物质的了解。

步骤二:实验背景知识(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成分,并解释为什么它们可以发生反应。

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示来解释化学反应的概念。

步骤三:实验前的安全注意事项(5分钟)教师提醒学生参与实验时要戴上手套和护目镜,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教师还应提醒学生在实验室使用物品时要小心,避免发生意外。

步骤四:实验操作(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并向学生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2.学生将白醋倒入透明玻璃杯中,并使用电子称测量其质量。

记录质量数据。

3.学生加入适量的小苏打到白醋中,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可以使用酸碱试纸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质。

4.学生再次使用电子称测量溶液的质量,并记录质量数据。

步骤五: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1.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是否产生了变化?2.实验中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两种物质反应后形成的溶液的酸碱性质如何变化?4.实验前后溶液的质量有何变化?步骤六:理解化学反应原理(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化学原理。

综合实践教案:科学实验探究——醋与小苏打的反应

综合实践教案:科学实验探究——醋与小苏打的反应

综合实践教案:科学实验探究——醋与小苏打的反应一、教学设计背景和目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不同的物质,有些物质会产生化学反应。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本节课程旨在通过实验研究醋和小苏打的反应,并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二、教学设计内容和步骤(一). 知识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程的目的和点,并让学生们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相关知识。

(二). 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探究醋和小苏打的反应。

2.实验材料:醋、小苏打、装有刻度的试管、试管托、量杯、水、手套、抹布、鸡蛋等。

3.实验过程:(1)向试管中倒入约3毫升醋;(2)用热水将小苏打放置约1分钟后倒入试管中;(3)观察反应现象,尽可能详细的描写反应的全过程;(4)比较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差异。

(5)记录反应时间及过程数据。

(三). 实验过程讲解老师详细讲解实验过程,包括操作器材的方法和安全措施,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四). 实验操作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需要注意质量,对试管、小苏打等物品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数据。

(五). 实验效果呈现在学生进行实验后,老师和学生将实验结果分析、总结。

(六). 作业安排老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继续了解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同时鼓励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三、教学亮点本节课程以科学实验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亲自感受化学反应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更好地掌握自然科学相关知识。

四、教学总结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升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本节课中,通过醋和小苏打的反应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化学实验过程,成功掌握了基本实验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通过本节课程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意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

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两篇)

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两篇)

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两篇)第一篇: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知道它们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2. 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现象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现象2. 难点: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容器、搅拌棒、防护眼镜等。

2. 教学工具:PPT、实验操作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小苏打和白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能够发生什么变化。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交流: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特点。

4. 讲解:教师讲解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5. 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篇:小苏打和白醋的在生活中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苏打和白醋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它们具有清洁、消毒等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苏打和白醋的生活应用2. 小苏打和白醋的环保意义3. 实践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生活应用2. 难点:实践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四、教学准备:1. 实践材料:小苏打、白醋、清洁工具等。

2. 教学工具:PPT、实践操作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小苏打和白醋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作用。

2.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小苏打和白醋进行清洁、消毒等操作,记录实践结果。

3. 交流:学生分享实践成果,总结小苏打和白醋在生活中的应用经验。

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两篇)

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两篇)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一)【教学内容】《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选自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变化”的范畴。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产生了什么气体”三部分,主要通过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反应过程来认识化学变化,明确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新的物质,并在进一步验证的基础上,寻找证据判断新物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带塞的锥形瓶、木条、药匙、小量杯。

(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观察实验现象,以及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的性质和留下的液体不再是白醋, 即有新的物质产生这一特征来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从而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难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同学们看过刘谦的魔术么?什么感觉?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小小的魔术。

信吗?2、要表演这个魔术,你特别想说的想问的是……(指名回答)(想知道这个魔术要什么材料……)看看这是什么?(手拿小苏打和白醋)3、就是它们厨房里常见的物质,它们有什么不同?(板书各自特点:白色粉末状颗粒、无色透明液体……)。

《课件出示》、刚刚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了这两种物质的特点,要是在不知道这种物质是什么的情况下,可以随便尝、摸吗?因为……让我们一起记住吧:(课件:在不知道这种材料是否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尝、摸、闻。

)二、猜测两种材料混合后的现象1、如果让白醋和小苏打相遇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补充课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板书课题)混合在一起可能醋也变白了。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田集镇程寨小学谢萍【教学内容】《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选自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变化”的范畴。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产生了什么气体”三部分,主要通过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反应过程来认识化学变化,明确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新的物质,并在进一步验证的基础上,寻找证据判断新物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烧杯、火柴、蜡烛、毛玻璃片、木条、药匙、小玻璃杯、多媒体课件。

(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观察实验现象,以及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的性质,即有新的物质产生这一特征来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从而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难点。

)【教学过程】一、学习新知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什么新鲜、神奇的实验呢?让我们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吧!板书课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二)进行新课1、让学生以小组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交流、记录并回答。

(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前,教师应对实验药品的安全性加以强调)2、小苏打和白醋应怎样混合呢?混合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课件出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步骤:(1). 往锥形瓶中倒入一匙小苏打。

(2). 小心地将醋倒入装有小苏打的锥形瓶中,马上盖上玻璃片,全神贯注观察变化。

(一份小苏打、三份醋)(3). 用手触摸锥形瓶外壁,先摸上部,再摸下部。

注意事项:(1). 把实验器材放回原处,摆整齐。

(2). 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做好实验记录,准备汇报。

4、学生实验学生有计划进行实验,小组分工明确,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过程】课前:水与油比重一、直接导课今天我们研究的主角是:小苏打和白醋二、学习新知板书课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观察小苏打和白醋1、让学生以小组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交流、记录并回答。

(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前,教师应对实验药品的安全性加以强调)2、小苏打和白醋应怎样混合呢?混合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课件出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步骤:1、集气瓶中倒入小苏打。

2、小心地将醋倒入装有小苏打的集气瓶中,马上盖上玻璃片,观察变化。

3、用手触摸集气瓶外壁,先摸上部,再摸下部。

4、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5、学生交流、记录并且汇报实验现象。

6、刚才的实验中,集气瓶里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瓶里边充满了气体,这是一种什么气体呢?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吧!探究神秘气体(猜测)二氧化碳实验一:不支持燃烧轻轻打开玻璃片,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实验二:比空气重像倒水一样,把锥形瓶中的气体倒到蜡烛的火焰上,观察现象。

注意:瓶中的液体不要倒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神秘气体的特点。

33页正文第四自然段内容,回答神秘气体的名称。

三、课堂小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也可以表述为小苏打和白醋发生了化学反应。

四、思考:1、观察反应后得锥形瓶中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几种可能性分析。

4.2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教学设计)-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4.2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教学设计)-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3. 小苏打与白醋反应的应用
- 清洁剂:利用小苏打与白醋的酸碱中和反应,制作环保型清洁剂,用于去除油渍、污垢等。
- 烘焙:在烘焙过程中,小苏打与酸性物质(如柠檬汁、白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
4.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 安全: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护目镜、手套等。
- 操作规范: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4.2 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通过本章节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理解并解释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同时,强化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享实验发现,提升表达与论证的科学素养。通过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持久兴趣。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小苏打与白醋反应的化学原理时,学生可能会对酸碱中和的概念感到抽象难懂;在实验操作中,精准控制变量和细致观察反应过程可能会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对于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4.2 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教学设计)-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主》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该章节在课本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基础认识,又引入了酸碱反应的初步概念。通过小苏打与白醋的简单反应,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化学变化的现象和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同时,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实用性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知道它们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小苏打和白醋化学反应的原理。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滴管、烧杯、搅拌棒、实验桌、实验椅等。

2. 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酚酞指示剂、澄清石灰水、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酸碱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介绍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讲解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原理。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4. 实验观察: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如气泡的产生、颜色的变化等。

5. 实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小苏打和白醋之间的化学反应。

6. 实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小苏打和白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烹饪、医疗等。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9.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2. 运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

七、教学步骤:1. 实验准备: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3. 实验观察: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

《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作业设计方案》

《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作业设计方案》

《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小学生在进修化学知识时,常常会对化学反应感到怀疑和无趣。

因此,设计一节生动有趣的实验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增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并理解反应方程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和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过程及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反应过程并总结实验结果。

四、教学内容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引入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气体产生的原因。

3. 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

5. 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相关实验视频。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 教学手段:图片展示、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视频展示。

2. 教学资源:小苏打、白醋、实验器械、图片展示、实验视频等。

六、教学评判1. 学生评判: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展示评判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总结能力。

2. 教师评判:观察学生的表现,评判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七、教学延伸1.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拓展实验内容,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

2. 拓展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其他与小苏打和白醋有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认识。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化学知识的趣味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进修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年级【科学(湘科版)】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3学习任务单

五年级【科学(湘科版)】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3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学科小学科学年级五年级学期第一学期课题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
教科书书名:《科学》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日期: 2020 年 7 月
学生信息
姓名学校班级学号
学习目标
知道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知道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一种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二氧化碳。

课前学习任务
思考:两种物质混合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观察描述小苏打与白醋的样子?
【学习任务二】观察描述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学习任务三】思考: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习
1.紫甘蓝汁是一种天然指示剂,当它遇到酸性物质,会变为红色;遇到碱性物质,会变为绿色;如果刚好是中性物质,它就不变色。

所以,我们可以用自制的紫甘蓝试剂来分别检验小苏打、白醋及两者混合后的液体。

2.制作紫甘蓝试剂的方法:将紫甘蓝撕碎,放在碗里,加入热水,用筷子搅拌,然后浸泡一段时间,得到的液体就是紫甘蓝试剂。

六年级科学教案: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六年级科学教案: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材分析⽇常⽣活中学⽣对醋⽐较熟悉,对⼩苏打是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

因此,对⼩苏打和⽩醋的反应,学⽣是没有经验的。

课堂上让学⽣观察到⼩苏打和⽩醋的剧烈反应过程,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在本课中,当学⽣把醋和⼩苏打混合时,它们将会产⽣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如看到⽓泡的产⽣和听到嗤嗤声。

这⼀化学反应的发⽣是因为⼩苏打包含有碳酸氢根,当醋酸与⼩苏打反应时,⼀种新的物质----⼆氧化碳就⽣成了。

三维⽬标:知识与技能:1. ⼩苏打和⽩醋会发⽣化学反应,产⽣新的物质。

2. ⼆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种⽓体。

过程与⽅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苏打和⽩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苏打、⽩醋、⽕柴、蜡烛、玻璃⽚、玻璃杯教学过程:⼀、导⼊、观察⽩醋、⼩苏打师:⼩苏打和⽩醋是我们在厨房常见的物质,你们观察⼀下⼩苏打,⽩醋并描述、记录下来。

⽣:⼩苏打是⽩⾊,固体,⽩醋是⽆⾊、透明的液体、有酸味。

师⼩结:⼩苏打是⽩⾊的细⼩晶体,溶于⽔⽩醋是⼀种⽆⾊的液体,由于含有醋酸,闻上去有⼀股酸味板书:⼩苏打⽩醋⼆、混合⼩苏打和⽩醋实验1、师:⼩苏打和⽩醋混合后会怎样?发⽣什么变化?引导学⽣说⾃⼰的⽣活经验,说⾃⼰的猜想,理由⽣:以⼩组为单位讨论。

(⼩苏打融在⽩醋⾥)⽣:⼩组长汇报。

2、师:同学们讨论怎样混合?混合的数量是多少?⽣:(1)倒些⼩苏打,再倒些⽩醋。

(2)多倒些⽩醋,少倒⼩苏打。

(3)⼩苏打和⽩醋各倒⼀半。

学⽣实验(注:第⼀实验不作记录)(4)学⽣汇报结果师:到底⼩苏打和⽩醋各要放多少?参书:取⼀只玻璃杯,倒⼊三匙醋,然后⼩⼼地倒⼊⼀匙⼩苏打(板书:⼀份⼩苏打+三份醋)3 、师:混合了⼩苏打和醋以后,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强调仔细观察,看、听、摸等)⽣:各组汇报(有嗤嗤的声⾳,有⽓泡冒出,杯⼦有些凉)。

白醋小苏打小实验报告

白醋小苏打小实验报告

1. 了解白醋与小苏打的基本性质;2. 探究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后的化学反应;3.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白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

当白醋与小苏打混合时,醋酸会与碳酸氢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反应方程式如下:NaHCO3 + CH3COOH → CH3COONa + H2O + CO2↑三、实验器材1. 白醋(约50ml)2. 小苏打(约5g)3. 玻璃杯(1个)4. 烧杯(1个)5. 滴管(1个)6. 纸巾(1张)7. 记号笔(1支)四、实验步骤1. 在玻璃杯中倒入约50ml的白醋;2. 用滴管将小苏打慢慢滴入白醋中,观察反应现象;3. 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气泡、颜色变化等现象;4. 用纸巾擦拭玻璃杯壁上的液体;5. 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6. 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玻璃杯中,再次观察气泡、颜色变化等现象。

1. 当白醋与小苏打混合时,会产生大量气泡,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2. 反应后的溶液呈现淡黄色,说明生成了醋酸钠;3. 再次观察反应后的溶液,气泡减少,颜色变浅。

六、实验分析1. 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后,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生成了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2. 由于二氧化碳的生成,产生了大量气泡;3. 醋酸钠的溶解度较小,导致溶液呈现淡黄色。

七、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白醋与小苏打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混合后的化学反应;2. 学会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如观察、记录、擦拭等;3. 激发了我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八、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白醋与小苏打溅入眼中;2. 实验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准确记录实验现象;3. 实验结束后,应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室整洁。

九、拓展实验1. 探究不同浓度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后的反应现象;2. 观察不同温度下白醋与小苏打混合的反应速度;3. 利用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其他实验,如制作火山喷发模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学科小学科学年级五年级学期第一学期课题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
教科书书名:《科学》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日期: 2020 年 7 月
学生信息
姓名学校班级学号
学习目标
知道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知道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一种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二氧化碳。

课前学习任务
思考:两种物质混合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观察描述小苏打与白醋的样子?
【学习任务二】观察描述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学习任务三】思考: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习
1.紫甘蓝汁是一种天然指示剂,当它遇到酸性物质,会变为红色;遇到碱性物质,会变为绿色;如果刚好是中性物质,它就不变色。

所以,我们可以用自制的紫甘蓝试剂来分别检验小苏打、白醋及两者混合后的液体。

2.制作紫甘蓝试剂的方法:将紫甘蓝撕碎,放在碗里,加入热水,用筷子搅拌,然后浸泡一段时间,得到的液体就是紫甘蓝试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