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添辅助线——倍长中线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秘籍-中线倍长发(优质讲义)可编辑打印
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秘籍(一)—中线倍长学生/课程年级学科授课教师日期时段核心内容中线倍长的辅助线添加课型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中线倍长的思想方法,明确什么时候需要添加此种辅助线.2.让学生掌握中线倍长的特点,构造SAS型全等.重、难点中线倍长辅助线的添加知识导图知识梳理1.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2.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或类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3.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用SAS证全等。
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口诀:遇中线,先倍长;证全等,找关系。
4.利用中线倍长我们通常可以解决:线段的不等关系(结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线段相等,线段倍分。
5.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8字型)△ABC中,AD是BC边中线(1)方式1: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2)延长MD到N,使DN=MD,连接CD导学一:利用中线倍长证明线段的等量关系例 1. 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求证:AF=EF。
我爱展示1. 如图,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DE⊥CE.求证:AD+BC=DC.导学二:利用中线倍长证明线段的等量关系例 1. 如图,在△ABC中,点0为BC的中点,点M为AB上一点,ON⊥OM交AC于N.求证:BM+CN>MN.我爱展示1. 如图,△ABC中,D为BC的中点.(1)求证:AB+AC>2AD;(2)若AB=5,AC=3,求AD的取值范围.导学三:利用中线倍长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例 1. 如图.AB=AE,AB⊥AE,AD=AC.AD⊥AC,点M为BC的中点,求证:DE=2AM 。
倍长中线法(加倍法)
倍长中线法(加倍法)
• 知识网络详解:
• 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 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 辅助线.
• 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 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 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求证:∠C=∠BAE
A
B
ED
C
1、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 求证,AD平分∠BAE。
A
F
B
D
E
C
第 1 题图
•
感 谢 阅
读感 谢 阅
读
求证:BD=CE
A
D
B
F
C
E
例3: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 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
求证:AF=EF
A
F E
B
D
C
例4:如图,AD为的中线,DE平分交AB于E,DF 平分交AC于F.
求证:BE CF EF
A
E F
B
C
D
第 14 题图
例5:已知CD=AB,∠BDA=∠BAD,AE是△ABD 的中线,
• 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 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 用SAS证全等(对顶角)
• 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 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例1:△ABC中,AB=5,AC=3, 求中线A2:已知在△ABC中,AB=AC,D在AB上,E 在AC的延长线上,DE交BC于F,且DF=EF,
中考数学几何辅助线:倍长中线法
中考数学几何添加辅助线:倍长中线中线或中点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
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法常用于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中线的性质、辅助线、对顶角进而用“SAS”证明对应边之间的关系。
常规的倍长中线可以出全等,但需要证明“三点共线”,遇到“中点+平行”,我们“延长出全等”,而非“倍长出全等”. 用“倍长中线法”作辅助线解几何题,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套路。
它可以有效地生发出全等、平行等基本条件,关联好多基本图形,帮助解题,大家务必好好掌握。
也给我们解题的启示:抓住核心,找到关键,才能快速解题。
逢中点,便倍长,全等观,平行现.倍长中线法:是指加倍延长中线,使所延长部分与中线相等,然后连接相应的顶点,构造“8字形”的全等三角形。
在与中点有关的线段尤其是涉及线段的等量关系时,倍长中线应用较常见,常见添加如图(AD是底边中线)典例1.已知:AD是ΔABC的中线,AE=EF.求证:AC=BF.名师指点:延长AD到M,使AD=DM,连接BM,根据SAS证△ADC≌△MDB,推出BM=AC,∠CAD=∠M,根据AE=EF,推出∠CAD=∠AFE=∠BFD,求出∠BFD=∠M,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即可.满分解答:证明:延长AD 到M ,使AD =DM ,连接BM ,∵AD 是△ABC 中线,∴CD =BD ,∵在△ADC 和△MDB 中,{CD =BD∠ADC =∠MDB AD =DM,∴△ADC ≌△MDB (SAS ),∴BM =AC ,∠CAD =∠M ,∵AE =EF ,∴∠CAD =∠AFE ,∵∠AFE =∠BFD ,∴∠BFD =∠CAD =∠M ,∴BF =BM =AC ,即AC =BF .名师点评:倍长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全等中相关的角、线段的代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28CD AD ==,E 为AD 上一点,F 为DC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4BF =B .2ABC ABF ∠>∠。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之倍长中线法
可证EFD EGC
F
(平行线夹中点)
D
E
C
G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之倍长中线法
如图,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若AB=5, AC=3,求AD的取值范围.
A
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
在ADC和EDB中
AD=DE,ADC=EDB,BD=CD
故ADC EDB(SAS)
B
D
C AB-BE AE AB+BE即2 AE 8
A F
E
A
1 2
F
3E
B
D
C
BDCM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之倍长中线法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CD=BC,∠DCB=90°,点E在CB的延长线上,过点E作 EF⊥BE,且EF=BE.连接BF,FD,取FD的中点G,连接EG,CG. 求证:EG=CG且EG⊥CG.
M
A
D
A
D
G G
F EB
F
1
4
2
3
C
EB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之倍长中线法
倍长中线法:遇中线,要倍长,倍长之后有全等.
AD为ABC的中线
A
B
D
C
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 在ADC和EDB中 AD=DE,ADC=EDB,BD=CD 故ADC EDB(SAS) 与此相关的重要结论AC PBE
E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之倍长中线法
AD为ABC的中线
1<AD<4
E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之倍长中线法
如图,CB是△AEC的中线,CD是△ABC的中线,且AB=AC. 求证:①CE=2CD;②CB平分∠DCE.
C
全等三角形常见五种辅助线添法专训(学生版)
全等三角形常见五种辅助线添法专训【目录】辅助线添法一 倍长中线法辅助线添法二 截长补短法辅助线添法三 旋转法辅助线添法四 作平行线法辅助线添法五 作垂线法【经典例题一倍长中线法】【模型解读】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常见模型】1(2023春·吉林·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理解】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如图1,在△ABC中,若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法,延长线段AD至点E,使DE=AD,连接BE.请根据小明的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A.SSSB.SASC.AASD.HL(2)探究得出AD的取值范围.A.6<AD<8B.6≤AD≤8C.1<AD<7D.1≤AD≤7【问题解决】(3)如图2,在△ABC中,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变式训练】1(2022秋·甘肃庆阳·八年级校考期末)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C中,AB=7,AC=5,点D为BC的中点,求AD的取值范围.小明发现老师讲过的“倍长中线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做法是:如图2,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构造△BED≅△CAD,经过推理和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请回答:(1)小明证明△BED≅△CAD用到的判定定理是:(用字母表示);(2)AD的取值范围是;(3)小明还发现:倍长中线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延长中线一倍,完成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3,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且AD平分∠BAC,求证:AB= AC.2(2023·江苏·八年级假期作业)(1)如图1,AD是△ABC的中线,延长AD至点E,使ED=AD,连接CE.①证明△ABD≌△ECD;②若AB=5,AC=3,设AD=x,可得x的取值范围是;(2)如图2,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3(2023·江苏·八年级假期作业)【观察发现】如图①,△ABC 中,AB =7,AC =5,点D 为BC 的中点,求AD 的取值范围.小明的解法如下:延长AD 到点E ,使DE =AD ,连接CE .在△ABD 与△ECD 中BD =DC∠ADB =∠EDCAD =DE∴△ABD ≅△ECD (SAS )∴AB =.又∵在△AEC 中EC -AC <AE <EC +AC ,而AB =EC =7,AC =5,∴<AE <.又∵AE =2AD .∴<AD <.【探索应用】如图②,AB ∥CD ,AB =25,CD =8,点E 为BC 的中点,∠DFE =∠BAE ,求DF 的长为.(直接写答案)【应用拓展】如图③,∠BAC =60°,∠CDE =120°,AB =AC ,DC =DE ,连接BE ,P 为BE 的中点,求证:AP ⊥DP .【经典例题二截长补短法】【模型分析】截长补短的方法适用于求证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截长:指在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已知线段;补短:指将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已知线段.该类题目中常出现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等关键词句,可以采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来完成证明过程,截长补短法(往往需证2次全等).【模型图示】(1)截长: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某一短线段,再证剩下的那一段等于另一短线段.例:如图,求证BE+DC=AD方法:①在AD上取一点F,使得AF=BE,证DF=DC;②在AD上取一点F,使DF=DC,证AF=BE (2)补短:将短线段延长,证与长线段相等例:如图,求证BE+DC=AD方法:①延长DC至点M处,使CM=BE,证DM=AD;②延长DC至点M处,使DM=AD,证CM=BE1(2023·江苏·八年级假期作业)把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重合,组成一个四边形ACBD以D为顶点作∠MDN,交边AC、BC于M、N.(1)若∠ACD=30°,∠MDN=60°,∠MDN两边分别交AC、BC于点M、N,AM、MN、BN三条线段之间有何种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2)当∠ACD+∠MDN=90°时,AM、MN、BN三条线段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③,在(2)的条件下,若将M、N改在CA、BC的延长线上,完成图3,其余条件不变,则AM、MN、BN之间有何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变式训练】1(2023·江苏·八年级假期作业)已知:如图,在△ABC中,∠B=60°,D、E分别为AB、BC上的点,且AE、CD交于点F.若AE、CD为△ABC的角平分线.(1)求∠AFC的度数;(2)若AD=6,CE=4,求AC的长.2(2023·江苏·八年级假期作业)在△ABC中,∠ACB=2∠B,如图①,当∠C=90°,AD为∠BAC的平分线时,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易证AB=AC+CD.(1)如图②,当∠C≠90°,AD为△ABC的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说明理由,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2)如图③,当∠ACB≠90°,AD为△ABC的外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你的猜想进行说明.3(2023·江苏·八年级假期作业)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点E、F分别在直线BC、CD上,且∠EAF=12∠BAD.(1)当点E、F分别在边BC、CD上时(如图1),请说明EF=BE+FD的理由.(2)当点E、F分别在边BC、CD延长线上时(如图2),(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写出EF、BE、F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经典例题三旋转法】【模型分析】旋转:将包含一条短边的图形旋转,使两短边构成一条边,证与长边相等.注:旋转需要特定条件(两个图形的短边共线),该方法常在半角模型中使用.【模型图示】例:如图,已知AB=AC,∠ABM=∠CAN=90°,求证BM+CN=MN方法:旋转△ABM至△ACF处,证NE=MN1(2022秋·湖北孝感·八年级统考期中)已知:△ABC≌△DEC,∠ACB=90°,∠B=32°.(1)如图1当点D在AB上,∠ACD.(2)如图2猜想△BDC与△ACE的面积有何关系?请说明理由.(温馨提示:两三角形可以看成是等底的)【变式训练】1(2023春·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1)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DC上的点,且∠EAF=45°,连接EF,探究BE、DF、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DC上的点,且∠EAF= 1∠BAD,此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22(2021秋·天津和平·八年级校考期中)在△BAC中,∠BAC=90°,AB=AC,AE是过A的一条直线,BD⊥AE于点D,CE⊥AE于E,(1)如图(1)所示,若B,C在AE的异侧,易得BD与DE,CE的关系是DE=;(2)若直线AE绕点A旋转到图(2)位置时,(BD<CE),其余条件不变,问BD与DE,CE的关系如何?请予以证明;(3)若直AE绕点A旋转到图(3)的位置,(BD>CE),问BD与DE,CE的关系如何?请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证明.3(2021秋·河南周口·八年级统考期末)在Rt△ABC中,∠ACB=90°,CA=CB,点D是直线AB上的一点,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接EB.(1)操作发现如图1,当点D在线段AB上时,请你直接写出AB与BE的位置关系为;线段BD、AB、EB的数量关系为;(2)猜想论证当点D在直线AB上运动时,如图2,是点D在射线AB上,如图3,是点D在射线BA上,请你写出这两种情况下,线段BD、AB、EB的数量关系,并对图2的结论进行证明;(3)拓展延伸若AB=5,BD=7,请你直接写出△ADE的面积.【经典例题四作平行线法】2(2022秋·江苏·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AB及A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CE,连接DE交BC于点M.求让:MD=ME【变式训练】4(2022秋·江苏·八年级专题练习)P为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Q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PA =CQ,连PQ交AC边于D.(1)证明:PD=DQ.(2)如图2,过P作PE⊥AC于E,若AB=6,求DE的长.5(2022秋·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B上,且∠BAE=∠CDE,求证:AB=CD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明AB =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请任意选择其中两种对原题进行证明.图(1):延长DE到F使得EF=DE图(2):作CG⊥DE于G,BF⊥DE于F交DE的延长线于F图(3):过C点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F.6(2023春·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已知在等腰△ABC中,AB=AC,在射线CA上截取线段CE,在射线AB上截取线段BD,连接DE,DE所在直线交直线BC与点M.请探究:(1)如图(1),当点E在线段AC上,点D在AB延长线上时,若BD=CE,请判断线段MD和线段M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当点E在CA的延长线上,点D在AB的延长线上时,若BD=CE,则(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说明理由;(3)如图(3),当点E在CA的延长线上,点D在线段AB上(点D不与A,B重合),DE所在直线与直线BC交于点M,若CE=2BD,请直接写出线段MD与线段ME的数量关系.【经典例题五作垂直法】1(2022秋·湖北武汉·八年级统考期中)我们定义: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与另一个内角相邻的外角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锐角称为该三角形第三个内角的遥望角.(1)如图1,∠E是△ABC中∠A的遥望角.①直接写出∠E与∠A的数量关系;②连接AE,猜想∠BAE与∠CA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四边形ABCD中,∠ABC=∠ADC=90°,点E在BD的延长线上,连CE,若已知DE=DC =AD,求证:∠BEC是△ABC中∠BAC的遥望角.【变式训练】1(2022秋·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连接AC,其中AD⊥AC,BC⊥AC,AC =BC,延长CA到点E,使得AE=AD,点F为AB上一点,连接FE、FD,FD交AC于点G.(1)求证:△EAF≌△DAF;(2)如图2,连接CF,若EF=FC,求∠DCF的度数.已知:如图,点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求证:AB=CD.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AB=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1)现给出如下两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请任意选出其中一种,对原题进行证明.①如图1,延长DE到点F,使EF=DE,连接BF;②如图2,分别过点B、C作BF⊥DE,CG⊥DE,垂足分别为点F,G.(2)请你在图3中添加不同于上述的辅助线,并对原题进行证明.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求证:AB=CD.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AB=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请用二种不同的方法证明.【重难点训练】4(2023·江苏·八年级假期作业)如图,AD为△ABC中BC边上的中线(AB>AC).(1)求证:AB-AC<2AD<AB+AC;(2)若AB=8cm,AC=5cm,求AD的取值范围.5(2023·江苏·八年级假期作业)如图1,在△ABC中,若AB=10,BC=8,求AC边上的中线BD的取值范围.(1)小聪同学是这样思考的:延长BD至E,使DE=BD,连接CE,可证得△CED≌△ABD.①请证明△CED≌△ABD;②中线BD的取值范围是.(2)问题拓展:如图2,在△ABC中,点D是AC的中点,分别以AB,BC为直角边向△ABC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M和等腰直角三角形BCN,其中,AB=BM,BC=BN,∠ABM=∠NBC=∠90°,连接MN.请写出BD与M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6(2023春·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中,若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如图2,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接BE.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1)如图2,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A.SSSB.SASC.AASD.ASA(2)如图2,AD长的取值范围是.A.6<AD<8B.6≤AD≤8C.1<AD<7D.1≤AD≤7【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问题解决】(3)如图3,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点E,交AD于F,且AE=EF.求证:AC=BF.7(2023·江苏·八年级假期作业)(1)如图1,已知△ABC中,AD是中线,求证:AB+AC>2AD;(2)如图2,在△ABC中,D,E是BC的三等分点,求证:AB+AC>AD+AE;(3)如图3,在△ABC中,D,E在边BC上,且BD=CE.求证:AB+AC>AD+AE.8(2023·江苏·八年级假期作业)课堂上,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且AB+BD=AC,求证:∠ABC=2∠ACB,小明的方法是:如图2,在AC上截取AE,使AE=AB,连接DE,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明.(1)小天提出,如果把小明的方法叫做“截长法”,那么还可以用“补短法”通过延长线段AB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辅助线的画法是:延长AB至F,使BF=,连接DF请补全小天提出的辅助线的画法,并在图1中画出相应的辅助线;(2)小芸通过探究,将老师所给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拓展,给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问题:如图3,点D在△ABC的内部,AD,BD,CD分别平分∠BAC,∠ABC,∠ACB,且AB+BD=AC.求证:∠ABC=2∠ACB.请你解答小芸提出的这个问题(书写证明过程);(3)小东将老师所给问题中的一个条件和结论进行交换,得到的命题如下:如果在△ABC中,∠ABC=2∠ACB,点D在边BC上,AB+BD=AC,那么AD平分∠BAC小东判断这个命题也是真命题,老师说小东的判断是正确的.请你利用图4对这个命题进行证明.9(2023春·江苏·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锐角ΔABC中,∠A=60°,点D,E分别是边AB,AC上一动点,连接BE交直线CD于点F.(1)如图1,若AB>AC,且BD=CE,∠BCD=∠CBE,求∠CFE的度数;(2)如图2,若AB=AC,且BD=AE,在平面内将线段AC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线段CM,连接MF,点N是MF的中点,连接CN.在点D,E运动过程中,猜想线段BF,CF,CN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10(2023·江苏·八年级假期作业)问题背景: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1)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直接写结论,不需证明)探索延伸:(2)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F=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12∠BAD,(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E、F分别是边BC、CD延长线上的点,且∠EAF=12∠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11(2023·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12∠BAD,线段EF、BE、FD之间的关系是;(不需要证明)(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12∠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CD延长线上的点,且∠EAF=12∠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12(2023春·全国·七年级期末)(1)问题引入:如图1,点F是正方形ABCD边CD上一点,连接AF,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与△ABG重合(D与B重合,F与G重合,此时点G,B,C在一条直线上),∠GAF的平分线交BC于点E,连接EF,判断线段EF与GE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知识迁移: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DC+∠B=180°,AB=AD,E,F分别是边BC,CD延长线上的点,连接AE,AF,且∠BAD=2∠EAF,试写出线段BE,EF,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实践创新: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C=90°,AC平分∠DAB,点E在AB上,连接DE,CE,且∠DAB=∠DCE=60°,若DE=a,AD=b,AE=c,求BE的长.(用含a,b,c的式子表示)13(2022秋·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点P为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Q为BC延长线上一点,AP=CQ,PQ交AC于D,(1)求证:DP=DQ;(2)过P作PE⊥AC于E,若BC=4,求DE的长.14(2022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ABC中,AC=BC,AD平分∠CAB.(1)如图1,若ACB=90°,求证:AB=AC+CD;(2)如图2,若AB=AC+BD,求∠ACB的度数;(3)如图3,若∠ACB=100°,求证:AB=AD+CD.15(2023·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通过类比联想、引申拓展典型题目,可达到解一题知一类的目的.下面是一个案例,请补充完整.【解决问题】如图,点E 、F 分别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EAF =45°,连接EF ,则EF =BE +DF ,试说明理由.证明:延长CD 到G ,使DG =BE ,在△ABE 与△ADG 中,AB =AD∠B =∠ADG =90°BE =DG∴△ABE ≌△ADG 理由:(SAS )进而证出:△AFE ≌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进而得EF =BE +DF .【变式探究】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AD ,∠BAD =90°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EAF =45°.若∠B 、∠D 都不是直角,则当∠B 与∠D 满足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时,仍有EF =BE +DF .请证明你的猜想.【拓展延伸】如图,若AB =AD ,∠BAD ≠90°,∠EAF ≠45°,但∠EAF =12∠BAD ,∠B =∠D =90°,连接EF ,请直接写出EF 、BE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之倍长中线法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之倍长中线法倍长中线法:遇中线,要倍长,倍长之后有全等.当倍长后,连接方式不一样,可以产生更多结论如下:与倍长中线法类似的辅助线作法AD E DE=AD BE ADC EDB AD=DE ADC=EDB BD=CDADC EDB(SAS)AC BE∆∆∠∠∆≅∆延长至使,连接在和中,,故与此相关的重要结论AD ABC ∆为的中线D CB AEAD ABC ∆为的中线DC BAEAD E AD=DE CE BE CE ABEC 延长至,使,当连接时,结论相似; 当连接、,则为平行四边形M ABCDEMD E MD=DE CE BDM CDE BM CE∆≅∆延长至,使,连接可证,举例:FE G FE=GE EGC ()EFD ∆≅∆延长至,使可证平行线夹中点F EDCBA G如图,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D CB AEAD E DE=AD BE ADC EDB AD=DE ADC=EDB BD=CDADC EDB(SAS)AB-BE AE AB+BE AE <AD<∆∆∠∠∆≅∆<<<<延长至使,连接在和中,,故即2814654321FAB C DE如图,CB 是△AEC 的中线,CD 是△ABC 的中线,且AB=AC . 求证:△CE=2CD ;△CB 平分△DCE .E DCB A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E 是AD 上一点,BE=AC ,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求证:△AEF=△EAF .F EDCBA321MA BCD EF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CD=BC ,△DCB=90°,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过点E 作EF △BE ,且EF=BE .连接BF ,FD ,取FD 的中点G ,连接EG ,CG .求证:EG=CG 且EG △CG .GF EDCB AM2134GFDA1. 如图,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1)按要求作图:延长AD 到点E ,使DE =AD ;连接BE . (2)求证:△ACD ≌△EBD . (3)求证:AB +AC >2AD .(4)若AB =5,AC =3,求AD 的取值范围.2. 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且BD =CD .求证:AB =AC .3. 如图,CB 是△AEC 的中线,CD 是△ABC 的中线,且AB =AC .求证:①CE =2CD ;②CB 平分∠DCE .4. 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E 是AD 上一点,BE =AC ,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 求证:∠AEF =∠EAF .5. 如图,在△ABC 中,AD 交BC 于点D ,点E 是BC 的中点,EF ∥A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交AB 于点G ,BG =CF . 求证: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GFE DCB AE DCB AF E DBAGFEDCBAFED CBA6.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点E 在BC 上,点F 是CD 的中点,且AF ⊥AB ,已知AD =2.7,AE =BE =5,求CE 的长.7.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CD =BC ,∠DCB =90°,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过点E 作EF ⊥BE ,且EF=BE .连接BF ,FD ,取FD 的中点G ,连接EG ,CG .求证:EG =CG 且EG ⊥CG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1. (1)相等,SSS ;夹角,SAS ;夹边,ASA ;对边,AAS ;直角,HL(2)全等,三,边 2. (1)证明:如图∵O 是AB 的中点 ∴AO =BO在△AOC 和△BOD 中AO BO AOC BOD OC OD =⎧⎪∠=∠⎨⎪=⎩∴△AOC ≌△BOD (SAS ) (2)证明:如图 ∵O 是AB 的中点 ∴AO =BO ∵AC ∥BD ∴∠A =∠B在△AOC 和△BOD 中A B AO BOAOC BOD ∠=∠⎧⎪=⎨⎪∠=∠⎩∴△AOC ≌△BOD (ASA )GF EDCBA➢ 典型题型1. 解:(1)如图,(2)证明:如图,∵AD 为BC 边上的中线 ∴BD =CD在△BDE 和△CDA 中12BD CD ED AD =⎧⎪∠=∠⎨⎪=⎩∴△BDE ≌△CDA (SAS ) (3)证明:如图, ∵△BDE ≌△CDA ∴BE =AC ∵DE =AD ∴AE =2 AD在△ABE 中,AB +BE >AE ∴AB +AC >2AD (4)在△ABE 中,AB -BE <AE <AB +BE由(3)得 AE =2AD ,BE =AC ∵AC =3,AB =5 ∴5-3<AE <5+3 ∴2<2AD <8 ∴1<AD <42. 证明:如图,延长AD 到E ,使DE =AD ,连接BE在△ADC 和△EDB 中CD BD ADC EDB AD ED =⎧⎪∠=∠⎨⎪=⎩∴△ADC ≌△EDB (SAS ) ∴AC =EB ,∠2=∠E ∵AD 平分∠BAC ∴∠1=∠2 ∴∠1=∠E ∴AB =BE∴AB =AC3. 证明:如图,延长CD 到F ,使DF =CD ,连接BF∴CF =2CD∵CD 是△ABC 的中线21EDCBA 21EBCDA在△BDF 和△ADC 中BD AD ADC BDF DF DC =⎧⎪∠=∠⎨⎪=⎩∴△BDF ≌△ADC (SAS ) ∴BF =AC ,∠1=∠F ∵CB 是△AEC 的中线 ∴BE =AB ∵AC =AB ∴BE =BF ∵∠1=∠F ∴BF ∥AC∴∠1+∠2+∠5+∠6=180° 又∵AC =AB ∴∠1+∠2=∠5 又∵∠4+∠5=180° ∴∠4=∠5+∠6 即∠CBE =∠CBF 在△CBE 和△CBF 中CB CB CBE CBF BE BF =⎧⎪∠=∠⎨⎪=⎩∴△CBE ≌△CBF (SAS ) ∴CE =CF ,∠2=∠3 ∴CE =2CD CB 平分∠DCE4. 证明:如图,延长AD 到M ,使DM =AD ,连接BM∵D 是BC 边的中点 ∴BD =CD在△ADC 和△MDB 中CD BD ADC MDB AD MD =⎧⎪∠=∠⎨⎪=⎩∴△ADC ≌△MDB (SAS ) ∴∠1=∠M ,AC =MB ∵BE =AC ∴BE =MB ∴∠M =∠3321MA BCDEF∴∠1=∠2 即∠AEF =∠EAF5. 证明:如图,延长FE 到M ,使EM =EF ,连接BM∵点E 是BC 的中点 ∴BE =CE在△CFE 和△BME 中FE ME CEF BEM CE BE =⎧⎪∠=∠⎨⎪=⎩∴△CFE ≌△BME (SAS ) ∴CF =BM ,∠F =∠M ∵BG =CF ∴BG =BM ∴∠1=∠M ∴∠1=∠F ∵AD ∥EF∴∠3=∠F ,∠1=∠2 ∴∠2=∠3即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6. 解:如图,延长AF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AD ∥BC ∴∠3=∠G∵点F 是CD 的中点 ∴DF =CF在△ADF 和△GCF 中3G AFD GFC DF CF ∠=∠⎧⎪∠=∠⎨⎪=⎩∴△ADF ≌△GCF (AAS )∴AD =CG ∵AD =2.7 ∴CG =2.7 ∵AE =BE ∴∠1=∠B ∵AB ⊥AF ∴∠1+∠2=90° ∠B +∠G =90°321MABCD EFG∴CE =EG -CG=5-2.7 =2.37. 证明:如图,延长EG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M由题意,∠FEB =90°,∠DCB =90°∴∠DCB +∠FEB =180° ∴EF ∥CD ∴∠FEG =∠M ∵点G 为FD 的中点 ∴FG =DG在△FGE 和△DGM 中1M FGE DGM FG DG ∠=∠⎧⎪∠=∠⎨⎪=⎩∴△FGE ≌△DGM (AAS ) ∴EF =MD ,EG =MG ∵△FE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F =EB ∴BE =MD在正方形ABCD 中,BC =CD ∴BE +BC =MD +CD 即EC =MC∴△EC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G =MG∴EG ⊥CG ,∠3=∠4=45° ∴∠2=∠3=45° ∴EG =CG三角形全等之倍长中线(实战演练)1. 在△ABC 中,AC =5,中线AD =4,则边A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①画出草图,标注条件:②根据题目条件,见_________,考虑_____________;添加辅助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倍长之后证全等: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全等转移边:______=_______; ④全等转移条件后,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以得到AB 的取值范围.2.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D ∥BC ,E 为AB 边的中点,G ,F 分别为AD ,BC 边上的点,且AG =1,BF =2.若GE ⊥EF ,则GF 的长为多少?【参考答案】1. 3<AB <13①图略②中线AD 倍长中线 延长AD 到点E ,使DE =AD ,连接CE ③△ADC △EDB SAS AC EB ④略2. AD ∥BC ,E 为AB 边的中点,平行夹中点;AG =BH ,GE =HE ;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FH ,AG +BF 解:如图,延长GE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H ∵AD ∥BC ∴∠GAE =∠HBE ∵E 为AB 边的中点 ∴AE =BE在△AGE 和△BHE 中,AEG BEH AE BEGAE HBE ∠=∠⎧⎪=⎨⎪∠=∠⎩∴△AGE ≌△BHE (ASA ) ∴BH =AG ,HE =GE ∵GE ⊥EF ∴GF =HF ∵BF =2,AG =1 ∴GF =HF =BF +BH =BF +AG =2+1 =3G FEAD BC三角形全等之倍长中线(作业)➢ 例题示范例1: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D ,E 在BC 上,且DE =EC ,过D 作DF ∥BA 交AE 于点F ,DF =AC . 求证:AE 平分∠BAC .【思路分析】读题标注:见中线,要倍长,倍长之后证全等.结合此题,DE =EC ,点E 是DC 的中点,考虑倍长,有两种考虑方法: ①考虑倍长FE ,如图所示: ②考虑倍长AE ,如图所示:(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倍长之后具体要连接哪两个点)倍长中线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全等:以方法①为例,可证△DEF ≌△CEG ,由全等转移边和角,重新组织条件证明即可. 【过程书写】证明:如图,延长FE 到G ,使EG =EF ,连接CG .A D CE FA B DCE FGFE CD B A FE CD B AA B DCE FG在△DEF 和△CEG 中,ED EC DEF CEG EF EG =⎧⎪∠=∠⎨⎪=⎩∴△DEF ≌△CEG (SAS ) ∴DF =CG ,∠DFE =∠G ∵DF =AC ∴CG =AC ∴∠G =∠CAE ∴∠DFE =∠CAE ∵DF ∥AB ∴∠DFE =∠BAE ∴∠BAE =∠CAE ∴AE 平分∠BAC➢ 巩固练习1.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4,AC =2,点D 为BC 边的中点,且AD 是整数,则AD =________.2. 已知:如图,BD 平分∠ABC 交AC 于D ,点E 为CD 上一点,且AD =DE ,EF ∥BC 交BD 于F .求证:AB =EF .3. 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 ,AC 为直角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E ,AC =AF ,∠BAE =∠CAF =90°. 求证:EF =2AD .4. 如图,在△ABC 中,AB >AC ,E 为BC 边的中点,AD 为D CBAF E DCBAFED CBA G FE D CBA∠BAC 的平分线,过E 作AD 的平行线,交AB 于F ,交CA 的延长线于G . 求证:BF =CG .5.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点E 在BC 上,点F是CD 的中点,连接AF ,EF ,AE ,若∠DAF =∠EAF ,求证:AF⊥EF .➢ 思考小结1. 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且BD =CD .求证:AB =AC .比较下列两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并回答问题. 方法1:如图,延长AD 到E ,使DE =AD ,连接BE 在△BDE 和△CDA 中BD CD BDE CDA DE DA =⎧⎪∠=∠⎨⎪=⎩∴△BDE ≌△CDA (SAS ) ∴AC =BE ,∠E =∠2 ∵AD 平分∠BAC ∴∠1=∠2 ∴∠1=∠E ∴AB =BE ∴AB =AC 方法2:如图,过点B 作BE ∥AC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BE ∥AC ∴∠E =∠2在△BDE 和△CDA 中FE DB CA21ECDB A 21ECDBA DBA2E BDE CDA BD CD ∠=∠⎧⎪∠=∠⎨⎪=⎩∴△BDE ≌△CDA (AAS ) ∴BE =AC ∵AD 平分∠BAC ∴∠1=∠2 ∴∠1=∠E ∴AB =BE ∴AB =AC 相同点:两种方法都是通过辅助线构造全等,利用全等转移条件进而解决问题.方法1是看到中点考虑通过___________构造全等,方法2是通过平行夹中点构造全等. 不同点:倍长中线的方法在证明全等时,利用的判定是________,实质是构造了一组对应边相等;利用平行夹中点证明全等时,利用的判定是_____,实质是利用平行构造了一组_____相等.2. 利用“倍长中线”我们就可以证明直角三角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请你尝试进行证明.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BCA =90°,CD 是斜边AB 的中线.求证:CD 12=AB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 22. 证明略(提示:延长FD 到点G ,使得DG =DF ,连接AG ,证明△ADG ≌△EDF ,转角证明AB =EF )3. 证明略(提示:延长AD 到点G ,使得GD =AD ,连接CG ,证明△ABD ≌△GCD ,△EAF ≌△GCA )4. 证明略(提示:延长FE 到点H ,使得EH =FE ,连接CH ,证明△BFE ≌△CHE ,转角证明BF =CG )5. 证明略(提示:延长AF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 ,证明△ADF ≌△GCF ,转角证明AF ⊥EF ) ➢ 思考小结 1. 倍长中线 SAS AAS 角2. 证明略DCB A。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之倍长中线法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之倍长中线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之倍长中线法倍长中线法:遇中线,要倍长,倍长之后有全等.当倍长后,连接方式不一样,可以产生更多结论如下:与倍长中线法类似的辅助线作法M ABCDEMD E MD=DE CE BDM CDE BM CE∆≅∆延长至,使,连接可证,AD ABC ∆为的中线DC BAEAD E AD=DE CE BE CE ABEC 延长至,使,当连接时,结论相似; 当连接、,则为平行四边形AD E DE=AD BE ADC EDB AD=DE ADC=EDB BD=CDADC EDB(SAS)AC BE∆∆∠∠∆≅∆延长至使,连接在和中,,故与此相关的重要结论AD ABC ∆为的中线D CB AE举例:如图,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D CB AEAD E DE=AD BE ADC EDB AD=DE ADC=EDB BD=CDADC EDB(SAS)AB-BE AE AB+BE AE <AD<∆∆∠∠∆≅∆<<<<延长至使,连接在和中,,故即2814FE G FE=GE EGC ()EFD ∆≅∆延长至,使可证平行线夹中点F EDCBA G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E 是AD 上一点,BE=AC ,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求证:∠AEF=∠EAF.F EDCBA 321MA BCD EF1.如图,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1)按要求作图: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接BE.(2)求证:△ACD≌△EBD.(3)求证:AB+AC >2AD.(4)若AB=5,AC=3,求AD的取值范围.2.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且BD=CD.求证:AB=AC.3. 如图,CB 是△AEC 的中线,CD 是△ABC 的中线,且AB =AC .求证:①CE =2CD ;②CB 平分∠DCE .4. 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E 是AD 上一点,BE =AC ,BE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 求证:∠AEF =∠EAF .5. 如图,在△ABC 中,AD 交BC 于点D ,点E 是BC 的中点,EF ∥A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交AB于点G ,BG =CF .求证: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6.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点E 在BC 上,点F 是CD 的中点,且AF ⊥AB ,已知AD =,AE =BE =5,求CE 的长.GFE DB AE D CB AF EDBAGFE DB AGDAFE DCB A7.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CD =BC ,∠DCB =90°,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过点E 作EF ⊥BE ,且EF=BE .连接BF ,FD ,取FD 的中点G ,连接EG ,CG . 求证:EG =CG 且EG ⊥CG .【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 (1)相等,SSS ;夹角,SAS ;夹边,ASA ;对边,AAS ;直角,HL(2)全等,三,边 2. (1)证明:如图∵O 是AB 的中点 ∴AO =BO在△AOC 和△BOD 中AO BO AOC BOD OC OD =⎧⎪∠=∠⎨⎪=⎩∴△AOC ≌△BOD (SAS ) (2)证明:如图 ∵O 是AB 的中点 ∴AO =BO ∵AC ∥BD ∴∠A =∠B在△AOC 和△BOD 中A B AO BOAOC BOD ∠=∠⎧⎪=⎨⎪∠=∠⎩∴△AOC ≌△BOD (ASA ) 典型题型 1. 解:(1)如图,(2)证明:如图, ∵AD 为BC 边上的中线 ∴BD =CD21BC DA在△BDE 和△CDA 中12BD CD ED AD =⎧⎪∠=∠⎨⎪=⎩∴△BDE ≌△CDA (SAS ) (3)证明:如图, ∵△BDE ≌△CDA ∴BE =AC ∵DE =AD ∴AE =2 AD在△ABE 中,AB +BE >AE ∴AB +AC >2AD (4)在△ABE 中,AB BE <AE <AB +BE由(3)得 AE =2AD ,BE =AC ∵AC =3,AB =5 ∴53<AE <5+3∴2<2AD <8 ∴1<AD <42. 证明:如图,延长AD 到E ,使DE =AD ,连接BE在△ADC 和△EDB 中CD BD ADC EDB AD ED =⎧⎪∠=∠⎨⎪=⎩∴△ADC ≌△EDB (SAS ) ∴AC =EB ,∠2=∠E ∵AD 平分∠BAC21EDCBA∴∠1=∠2 ∴∠1=∠E ∴AB =BE ∴AB =AC3. 证明:如图,延长CD 到F ,使DF =CD ,连接BF∴CF =2CD∵CD 是△ABC 的中线∴BD =AD在△BDF 和△ADC 中BD AD ADC BDF DF DC =⎧⎪∠=∠⎨⎪=⎩∴△BDF ≌△ADC (SAS ) ∴BF =AC ,∠1=∠F ∵CB 是△AEC 的中线 ∴BE =AB ∵AC =AB ∴BE =BF ∵∠1=∠F ∴BF ∥AC∴∠1+∠2+∠5+∠6=180° 又∵AC =AB ∴∠1+∠2=∠5 又∵∠4+∠5=180° ∴∠4=∠5+∠6 即∠CBE =∠CBF 在△CBE 和△CBF 中CB CB CBE CBF BE BF =⎧⎪∠=∠⎨⎪=⎩∴△CBE ≌△CBF (SAS ) ∴CE =CF ,∠2=∠3 ∴CE =2CDCB 平分∠DCE4. 证明:如图,延长AD 到M ,使DM =AD ,连接BM∵D 是BC 边的中点∴BD =CD在△ADC 和△MDB 中CD BD ADC MDB AD MD =⎧⎪∠=∠⎨⎪=⎩∴△ADC ≌△MDB (SAS ) ∴∠1=∠M ,AC =MB ∵BE =AC ∴BE =MB ∴∠M =∠3 ∴∠1=∠3 ∵∠3=∠2 ∴∠1=∠2 即∠AEF =∠EAF5. 证明:如图,延长FE 到M ,使EM =EF ,连接BM∵点E 是BC 的中点∴BE =CE在△CFE 和△BME 中321AFG 321MABCDEFFE ME CEF BEM CE BE =⎧⎪∠=∠⎨⎪=⎩∴△CFE ≌△BME (SAS ) ∴CF =BM ,∠F =∠M ∵BG =CF ∴BG =BM ∴∠1=∠M ∴∠1=∠F ∵AD ∥EF∴∠3=∠F ,∠1=∠2 ∴∠2=∠3即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6. 解:如图,延长AF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AD ∥BC ∴∠3=∠G∵点F 是CD 的中点∴DF =CF在△ADF 和△GCF 中3G AFD GFC DF CF ∠=∠⎧⎪∠=∠⎨⎪=⎩∴△ADF ≌△GCF (AAS )∴AD =CG ∵AD =∴∠1=∠B ∵AB ⊥AF ∴∠1+∠2=90° ∠B +∠G =90° ∴∠2=∠G ∴EG =AE =5 ∴CE =EG CG=5 =7. 证明:如图,延长EG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M由题意,∠FEB =90°,∠DCB =90°∴∠DCB +∠FEB =180° ∴EF ∥CD ∴∠FEG =∠M ∵点G 为FD 的中点 ∴FG =DG在△FGE 和△DGM 中1M FGE DGM FG DG ∠=∠⎧⎪∠=∠⎨⎪=⎩∴△FGE ≌△DGM (AAS ) ∴EF =MD ,EG =MG∵△FE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2134GFDA在正方形ABCD 中,BC =CD ∴BE +BC =MD +CD 即EC =MC∴△EC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G =MG∴EG ⊥CG ,∠3=∠4=45° ∴∠2=∠3=45° ∴EG =CG三角形全等之倍长中线(实战演练)1. 在△ABC 中,AC =5,中线AD =4,则边A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①画出草图,标注条件:②根据题目条件,见_________,考虑_____________;添加辅助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倍长之后证全等: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全等转移边:______=_______; ④全等转移条件后,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以得到AB 的取值范围.2.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D ∥BC ,E 为AB 边的中点,G ,F 分别为AD ,BC 边上的点,且AG =1,BF =2.若GE ⊥EF ,则GF 的长为多少G FEAD BC【参考答案】1. 3<AB <13①图略②中线AD 倍长中线 延长AD 到点E ,使DE =AD ,连接CE ③△ADC △EDB SAS AC EB ④略2. AD ∥BC ,E 为AB 边的中点,平行夹中点;AG =BH ,GE =HE ;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FH ,AG +BF 解:如图,延长GE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H ∵AD ∥BC ∴∠GAE =∠HBE ∵E 为AB 边的中点 ∴AE =BE在△AGE 和△BHE 中,AEG BEH AE BEGAE HBE ∠=∠⎧⎪=⎨⎪∠=∠⎩∴△AGE ≌△BHE (ASA ) ∴BH =AG ,HE =GE ∵GE ⊥EF ∴GF =HF ∵BF =2,AG =1 ∴GF =HF =BF +BH =BF +AG =2+1 =3三角形全等之倍长中线(作业)例题示范例1: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D ,E 在BC 上,且DE =EC ,过D 作DF ∥BA 交AE 于点F ,DF =AC .求证:AE 平分∠BAC .【思路分析】读题标注:见中线,要倍长,倍长之后证全等.结合此题,DE =EC ,点E 是DC 的中点,考虑倍长,有两种考虑方法: ①考虑倍长FE ,如图所示: ②考虑倍长AE ,如图所示:(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倍长之后具体要连接哪两个点)倍长中线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全等:以方法①为例,可证△DEF ≌△CEG ,由全等转移边和角,重新组织条件证明即可. 【过程书写】证明:如图,延长FE 到G ,使EG =EF ,连接CG .在△DEF 和△CEG 中,ED EC DEF CEG EF EG =⎧⎪∠=∠⎨⎪=⎩∴△DEF ≌△CEG (SAS ) ∴DF =CG ,∠DFE =∠G ∵DF =AC ∴CG =AC ∴∠G =∠CAE ∴∠DFE =∠CAE ∵DF ∥AB ∴∠DFE =∠BAEA D CEFA B DCE F??GG??FECDBA ??FE CD B A A B DCE F??G∴∠BAE =∠CAE ∴AE 平分∠BAC巩固练习1.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4,AC =2,点D 为BC 边的中点,且AD 是整数,则AD =________.2. 已知:如图,BD 平分∠ABC 交AC 于D ,点E 为CD 上一点,且AD =DE ,EF ∥BC 交BD 于F .求证:AB =EF .3. 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 ,AC 为直角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E ,AC =AF ,∠BAE =∠CAF =90°. 求证:EF =2AD .4. 如图,在△ABC 中,AB >AC ,E 为BC 边的中点,AD 为∠BAC 的平分线,过E 作AD 的平行线,交AB 于F ,交CA 的延长线于G . 求证:BF =CG .5.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点E 在BC 上,点F 是CDD CBAF E DCBAFEB AG FED CBADA的中点,连接AF ,EF ,AE ,若∠DAF =∠EAF ,求证:AF ⊥EF .思考小结1. 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且BD =CD .求证:AB =AC .比较下列两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并回答问题. 方法1:如图,延长AD 到E ,使DE =AD ,连接BE 在△BDE 和△CDA 中BD CD BDE CDA DE DA =⎧⎪∠=∠⎨⎪=⎩∴△BDE ≌△CDA (SAS ) ∴AC =BE ,∠E =∠2 ∵AD 平分∠BAC ∴∠1=∠2 ∴∠1=∠E ∴AB =BE ∴AB =AC 方法2:如图,过点B 作BE ∥AC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BE ∥AC ∴∠E =∠2在△BDE 和△CDA 中2E BDE CDA BD CD ∠=∠⎧⎪∠=∠⎨⎪=⎩∴△BDE ≌△CDA (AAS ) ∴BE =AC ∵AD 平分∠BAC ∴∠1=∠2 ∴∠1=∠E ∴AB =BE ∴AB =AC21ECDB A 21ECDB A DBA相同点:两种方法都是通过辅助线构造全等,利用全等转移条件进而解决问题.方法1是看到中点考虑通过___________构造全等,方法2是通过平行夹中点构造全等. 不同点:倍长中线的方法在证明全等时,利用的判定是________,实质是构造了一组对应边相等;利用平行夹中点证明全等时,利用的判定是_____,实质是利用平行构造了一组_____相等. 2. 利用“倍长中线”我们就可以证明直角三角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请你尝试进行证明.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BCA =90°,CD 是斜边AB 的中线.求证:CD 12AB .【参考答案】巩固练习 1. 22. 证明略(提示:延长FD 到点G ,使得DG =DF ,连接AG ,证明△ADG ≌△EDF ,转角证明AB =EF )3. 证明略(提示:延长AD 到点G ,使得GD =AD ,连接CG ,证明△ABD ≌△GCD ,△EAF ≌△GCA )4. 证明略(提示:延长FE 到点H ,使得EH =FE ,连接CH ,证明△BFE ≌△CHE ,转角证明BF =CG )5. 证明略(提示:延长AF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 ,证明△ADF ≌△GCF ,转角证明AF ⊥EF ) 思考小结 1. 倍长中线 SAS AAS角2. 证明略DCB A。
全等三角形中几种常见的辅助线添法(八年级全等三角形,适用成绩中上)
D C B A ED F CBA全等三角形中几种常见的辅助线添法中线问题倍长中线法: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可以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通过全等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例1 已知,如图△ABC 中,AB=5,AC=3,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练习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E⊥DF,D 是中点,试比较BE+ CF 与EF 的大小.如图,△ABC 中,BD=DC=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角平分线问题总论:角平分线在三角形的问题中直接有了一对角相等以及公共边,只需要找另一个角相等或者角的另一条邻边相等即有全等。
辅助线添法一般是作垂直(角平分线的性质)、延长线段构造翻折图形得全等以及截取线段构造全等。
例1 如图所示,BN 平分∠ABC ,P 为BN 上的一点,并且PD ⊥BC 于D ,2AB BC BD =+.求证:180BAP BCP ∠∠=︒+.E D CBA例2 如图,在△AOB 中,AO =OB ,∠AOB =90°,BD 平分∠ABO ,AE ⊥BD ,求证:BD =2AE.例3 如图,在△ABC 中,2C B ∠=∠,AD 平分∠BAC ,求证:AB AC CD -=.练习如图,已知:90A ∠=︒,AD ∥BC ,P 是AB 的中点,PD 平分∠ADC ,求证:CP 平分∠DCB .已知:90AOB ∠=︒,OM 是∠AOB 的平分线,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 在射线OM 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 、OB 交于C 、D . (1)PC 和PD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ABCDPDCBAC(2)请你证明(1)得出的结论.如图,△ABC 中,AB AC =,108A ∠=︒,BD 平分ABC ∠交AC 于D 点.求证:BC AC CD =+.截长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1.7巧添辅助线——倍长中线
巧添辅助线——倍长中线【夯实基础】例: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BD=CD ,求证AB=AC 方法1:作D E ⊥AB 于E ,作D F ⊥AC 于F ,证明二次全等 方法2:辅助线同上,利用面积 方法3:倍长中线AD【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ABC 中, AD 是BC 边中线方式1: 延长AD 到E ,使DE=AD ,连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作CF ⊥AD 于F ,延长MD 到N ,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使DN=MD , 连接BE 连接CD【经典例题】例1:△ABC 中,AB=5,AC=3,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提示:画出图形,倍长中线AD ,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例2: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
已知:如图,E 是BC 的中点,点A 在DE 上,且∠BAE=∠CDE 。
求证:AB=CD(1)延长DE 到F 使得EF=DE ;(2)作CG⊥DE于G,BF⊥DE于F交DE的延长线于F ;(3)过C点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F。
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
因此,要证明AB=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请对原题进行证明。
例3: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求证:AF=EF Array提示:倍长AD至G,连接BG,证明ΔBDG≌ΔCDA三角形BEG是等腰三角形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求证:AE 平分BAC ∠提示:方法1:倍长AE 至G ,连结DG 方法2:倍长FE 至H ,连结CH例5: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 提示:倍长AE 至F ,连结DF 证明ΔABE ≌ΔFDE (SAS )进而证明ΔADF ≌ΔADC (SAS )例3: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AB=EC ,M 为BC 的中点,N 为AE 的中点,求证:MN//AD倍长EM 使EM=MG ,连接BG 、AG ,等腰,中位线 倍长AM=MH ,CEH 等腰,MN 中位线第 1 题图 A B F D E C1.已知:AB=4,AC=2,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2.已知:D是AB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3.已知:∠1=∠2,CD=DE,EF//AB,求证:EF=AC4、已知,E是AB中点,AF=BD,BD=5,AC=7,求DCF AE DCBBACDF21EADB C2、已知:如图,BD平分∠ABC交AC于D,点E为CD上一点,且AD=DE,EF//BC交BD于F。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之倍长中线法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之倍长中线法(总20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之倍长中线法倍长中线法:遇中线,要倍长,倍长之后有全等.当倍长后,连接方式不一样,可以产生更多结论如下:与倍长中线法类似的辅助线作法M ABCDEMD E MD=DE CE BDM CDE BM CE∆≅∆延长至,使,连接可证,AD ABC ∆为的中线DC BAEAD E AD=DE CE BE CE ABEC 延长至,使,当连接时,结论相似; 当连接、,则为平行四边形AD E DE=AD BE ADC EDB AD=DE ADC=EDB BD=CDADC EDB(SAS)AC BE∆∆∠∠∆≅∆延长至使,连接在和中,,故与此相关的重要结论AD ABC ∆为的中线D CB AE举例:如图,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D CB AEAD E DE=AD BE ADC EDB AD=DE ADC=EDB BD=CDADC EDB(SAS)AB-BE AE AB+BE AE <AD<∆∆∠∠∆≅∆<<<<延长至使,连接在和中,,故即2814FE G FE=GE EGC ()EFD ∆≅∆延长至,使可证平行线夹中点F EDCBA G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E 是AD 上一点,BE=AC ,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求证:∠AEF=∠EAF.F EDCBA 321MA BCD EF1.如图,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1)按要求作图: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接BE.(2)求证:△ACD≌△EBD.(3)求证:AB+AC >2AD.(4)若AB=5,AC=3,求AD的取值范围.2.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且BD=CD.求证:AB=AC.3. 如图,CB 是△AEC 的中线,CD 是△ABC 的中线,且AB =AC .求证:①CE =2CD ;②CB 平分∠DCE .4. 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E 是AD 上一点,BE =AC ,BE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 求证:∠AEF =∠EAF .5. 如图,在△ABC 中,AD 交BC 于点D ,点E 是BC 的中点,EF ∥A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交AB于点G ,BG =CF .求证: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6.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点E 在BC 上,点F 是CD 的中点,且AF ⊥AB ,已知AD =,AE =BE =5,求CE 的长.GFE DB AE D CB AF EDBAGFE DB AGDAFE DCB A7.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CD =BC ,∠DCB =90°,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过点E 作EF ⊥BE ,且EF=BE .连接BF ,FD ,取FD 的中点G ,连接EG ,CG . 求证:EG =CG 且EG ⊥CG .【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 (1)相等,SSS ;夹角,SAS ;夹边,ASA ;对边,AAS ;直角,HL(2)全等,三,边 2. (1)证明:如图∵O 是AB 的中点 ∴AO =BO在△AOC 和△BOD 中AO BO AOC BOD OC OD =⎧⎪∠=∠⎨⎪=⎩∴△AOC ≌△BOD (SAS ) (2)证明:如图 ∵O 是AB 的中点 ∴AO =BO ∵AC ∥BD ∴∠A =∠B在△AOC 和△BOD 中A B AO BOAOC BOD ∠=∠⎧⎪=⎨⎪∠=∠⎩∴△AOC ≌△BOD (ASA ) 典型题型 1. 解:(1)如图,(2)证明:如图, ∵AD 为BC 边上的中线 ∴BD =CD21BCDA在△BDE 和△CDA 中12BD CD ED AD =⎧⎪∠=∠⎨⎪=⎩∴△BDE ≌△CDA (SAS ) (3)证明:如图, ∵△BDE ≌△CDA ∴BE =AC ∵DE =AD ∴AE =2 AD在△ABE 中,AB +BE >AE ∴AB +AC >2AD (4)在△ABE 中,AB BE <AE <AB +BE由(3)得 AE =2AD ,BE =AC ∵AC =3,AB =5 ∴53<AE <5+3∴2<2AD <8 ∴1<AD <42. 证明:如图,延长AD 到E ,使DE =AD ,连接BE在△ADC 和△EDB 中CD BD ADC EDB AD ED =⎧⎪∠=∠⎨⎪=⎩∴△ADC ≌△EDB (SAS ) ∴AC =EB ,∠2=∠E ∵AD 平分∠BAC21EDCBA∴∠1=∠2 ∴∠1=∠E ∴AB =BE ∴AB =AC3. 证明:如图,延长CD 到F ,使DF =CD ,连接BF∴CF =2CD∵CD 是△ABC 的中线∴BD =AD在△BDF 和△ADC 中BD AD ADC BDF DF DC =⎧⎪∠=∠⎨⎪=⎩∴△BDF ≌△ADC (SAS ) ∴BF =AC ,∠1=∠F ∵CB 是△AEC 的中线 ∴BE =AB ∵AC =AB ∴BE =BF ∵∠1=∠F ∴BF ∥AC∴∠1+∠2+∠5+∠6=180° 又∵AC =AB ∴∠1+∠2=∠5 又∵∠4+∠5=180° ∴∠4=∠5+∠6 即∠CBE =∠CBF 在△CBE 和△CBF 中CB CB CBE CBF BE BF =⎧⎪∠=∠⎨⎪=⎩∴△CBE ≌△CBF (SAS ) ∴CE =CF ,∠2=∠3 ∴CE =2CDCB 平分∠DCE4. 证明:如图,延长AD 到M ,使DM =AD ,连接BM∵D 是BC 边的中点∴BD =CD在△ADC 和△MDB 中CD BD ADC MDB AD MD =⎧⎪∠=∠⎨⎪=⎩∴△ADC ≌△MDB (SAS ) ∴∠1=∠M ,AC =MB ∵BE =AC ∴BE =MB ∴∠M =∠3 ∴∠1=∠3 ∵∠3=∠2 ∴∠1=∠2 即∠AEF =∠EAF5. 证明:如图,延长FE 到M ,使EM =EF ,连接BM∵点E 是BC 的中点∴BE =CE在△CFE 和△BME 中321AFG 321MABCDEFFE ME CEF BEM CE BE =⎧⎪∠=∠⎨⎪=⎩∴△CFE ≌△BME (SAS ) ∴CF =BM ,∠F =∠M ∵BG =CF ∴BG =BM ∴∠1=∠M ∴∠1=∠F ∵AD ∥EF∴∠3=∠F ,∠1=∠2 ∴∠2=∠3即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6. 解:如图,延长AF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AD ∥BC ∴∠3=∠G∵点F 是CD 的中点∴DF =CF在△ADF 和△GCF 中3G AFD GFC DF CF ∠=∠⎧⎪∠=∠⎨⎪=⎩∴△ADF ≌△GCF (AAS )∴AD =CG ∵AD =∴∠1=∠B ∵AB ⊥AF ∴∠1+∠2=90° ∠B +∠G =90° ∴∠2=∠G ∴EG =AE =5 ∴CE =EG CG=5 =7. 证明:如图,延长EG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M由题意,∠FEB =90°,∠DCB =90°∴∠DCB +∠FEB =180° ∴EF ∥CD ∴∠FEG =∠M ∵点G 为FD 的中点 ∴FG =DG在△FGE 和△DGM 中1M FGE DGM FG DG ∠=∠⎧⎪∠=∠⎨⎪=⎩∴△FGE ≌△DGM (AAS ) ∴EF =MD ,EG =MG∵△FE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2134GFDA在正方形ABCD 中,BC =CD ∴BE +BC =MD +CD 即EC =MC∴△EC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G =MG∴EG ⊥CG ,∠3=∠4=45° ∴∠2=∠3=45° ∴EG =CG三角形全等之倍长中线(实战演练)1. 在△ABC 中,AC =5,中线AD =4,则边A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①画出草图,标注条件:②根据题目条件,见_________,考虑_____________;添加辅助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倍长之后证全等: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全等转移边:______=_______; ④全等转移条件后,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以得到AB 的取值范围.2.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D ∥BC ,E 为AB 边的中点,G ,F 分别为AD ,BC 边上的点,且AG =1,BF =2.若GE ⊥EF ,则GF 的长为多少G FEAD BC【参考答案】1. 3<AB <13①图略②中线AD 倍长中线 延长AD 到点E ,使DE =AD ,连接CE ③△ADC △EDB SAS AC EB ④略2. AD ∥BC ,E 为AB 边的中点,平行夹中点;AG =BH ,GE =HE ;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FH ,AG +BF 解:如图,延长GE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H ∵AD ∥BC ∴∠GAE =∠HBE ∵E 为AB 边的中点 ∴AE =BE在△AGE 和△BHE 中,AEG BEH AE BEGAE HBE ∠=∠⎧⎪=⎨⎪∠=∠⎩∴△AGE ≌△BHE (ASA ) ∴BH =AG ,HE =GE ∵GE ⊥EF ∴GF =HF ∵BF =2,AG =1 ∴GF =HF =BF +BH =BF +AG =2+1 =3三角形全等之倍长中线(作业)例题示范例1: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D ,E 在BC 上,且DE =EC ,过D 作DF ∥BA 交AE 于点F ,DF =AC .求证:AE 平分∠BAC .【思路分析】读题标注:见中线,要倍长,倍长之后证全等.结合此题,DE =EC ,点E 是DC 的中点,考虑倍长,有两种考虑方法: ①考虑倍长FE ,如图所示: ②考虑倍长AE ,如图所示:(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倍长之后具体要连接哪两个点)倍长中线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全等:以方法①为例,可证△DEF ≌△CEG ,由全等转移边和角,重新组织条件证明即可. 【过程书写】证明:如图,延长FE 到G ,使EG =EF ,连接CG .在△DEF 和△CEG 中,ED EC DEF CEG EF EG =⎧⎪∠=∠⎨⎪=⎩∴△DEF ≌△CEG (SAS ) ∴DF =CG ,∠DFE =∠G ∵DF =AC ∴CG =AC ∴∠G =∠CAE ∴∠DFE =∠CAE ∵DF ∥AB ∴∠DFE =∠BAEA D CEFA B DCE F??GG??FECDBA ??FE CD B A A B DCE F??G∴∠BAE =∠CAE ∴AE 平分∠BAC巩固练习1.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4,AC =2,点D 为BC 边的中点,且AD 是整数,则AD =________.2. 已知:如图,BD 平分∠ABC 交AC 于D ,点E 为CD 上一点,且AD =DE ,EF ∥BC 交BD 于F .求证:AB =EF .3. 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 ,AC 为直角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E ,AC =AF ,∠BAE =∠CAF =90°. 求证:EF =2AD .4. 如图,在△ABC 中,AB >AC ,E 为BC 边的中点,AD 为∠BAC 的平分线,过E 作AD 的平行线,交AB 于F ,交CA 的延长线于G . 求证:BF =CG .5.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点E 在BC 上,点F 是CDD CBAF E DCBAFEB AG FED CBADA的中点,连接AF ,EF ,AE ,若∠DAF =∠EAF ,求证:AF ⊥EF .思考小结1. 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且BD =CD .求证:AB =AC .比较下列两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并回答问题. 方法1:如图,延长AD 到E ,使DE =AD ,连接BE 在△BDE 和△CDA 中BD CD BDE CDA DE DA =⎧⎪∠=∠⎨⎪=⎩∴△BDE ≌△CDA (SAS ) ∴AC =BE ,∠E =∠2 ∵AD 平分∠BAC ∴∠1=∠2 ∴∠1=∠E ∴AB =BE ∴AB =AC 方法2:如图,过点B 作BE ∥AC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BE ∥AC ∴∠E =∠2在△BDE 和△CDA 中2E BDE CDA BD CD ∠=∠⎧⎪∠=∠⎨⎪=⎩∴△BDE ≌△CDA (AAS ) ∴BE =AC ∵AD 平分∠BAC ∴∠1=∠2 ∴∠1=∠E ∴AB =BE ∴AB =AC21ECDB A 21ECDB A DBA相同点:两种方法都是通过辅助线构造全等,利用全等转移条件进而解决问题.方法1是看到中点考虑通过___________构造全等,方法2是通过平行夹中点构造全等. 不同点:倍长中线的方法在证明全等时,利用的判定是________,实质是构造了一组对应边相等;利用平行夹中点证明全等时,利用的判定是_____,实质是利用平行构造了一组_____相等. 2. 利用“倍长中线”我们就可以证明直角三角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请你尝试进行证明.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BCA =90°,CD 是斜边AB 的中线.求证:CD 12AB .【参考答案】巩固练习 1. 22. 证明略(提示:延长FD 到点G ,使得DG =DF ,连接AG ,证明△ADG ≌△EDF ,转角证明AB =EF )3. 证明略(提示:延长AD 到点G ,使得GD =AD ,连接CG ,证明△ABD ≌△GCD ,△EAF ≌△GCA )4. 证明略(提示:延长FE 到点H ,使得EH =FE ,连接CH ,证明△BFE ≌△CHE ,转角证明BF =CG )5. 证明略(提示:延长AF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 ,证明△ADF ≌△GCF ,转角证明AF ⊥EF ) 思考小结 1. 倍长中线 SAS AAS角2. 证明略DCB A。
倍长中线法(经典例题)
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SAS 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 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ABC 中 方式1: 延长AD 到E ,AD 是BC 边中线 使DE=AD ,连接BE方式2:间接倍长作CF ⊥AD 于F , 延长MD 到N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E 使DN=MD , 连接BE 连接CN经典例题讲解:例1:△ABC 中,AB=5,AC=3,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D ABCEDAB C F EDC B AN D C B AM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求证:AE 平分BAC ∠FE DA B CFEC ABD AB F D E C例5: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自检自测:1、如图,△ABC 中,BD=DC=AC,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2、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试探究线段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E D ABCF EAB C D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4、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第 14 题图DF CBEADABCMTE。
(升学预习)2020年七年级数学暑期预习复习资料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添加技巧--倍长中线法(含八年级内
EDFCBADCB A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倍长中线法△ABC 中,AD 是BC 边中线方式1:直接倍长(图1): 延长AD 到E ,使DE=AD ,连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1) (图2)作CF ⊥AD 于F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E, 连接BE2) (图3)延长MD 到N ,使DN=MD ,连接CD【经典例题】1、已知,如图△ABC 中,AB=5,AC=3,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提示:画出图形,倍长中线AD ,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 E 在AC 的延长线上, DE 交BC 于F ,且DF=EF.求证:BD=CE(提示:方法1:过D 作D G ∥AE 交BC 于G ,证明ΔDGF ≌ΔCEF 方法2:过E 作EG ∥AB 交BC 的延长线于G ,证明ΔEFG ≌ΔDFB方法3:过D 作DG ⊥BC 于G ,过E 作EH ⊥BC 的延长线于H ,证明ΔBDG ≌ΔECH )例3、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E ⊥DF ,D 是中点,试比较BE+CFEDABCF EDBANDBAM FC ADDABC与EF 的大小.变式: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提示:方法1:在DA 上截取DG=BD ,连结EG 、FG , 证明ΔBDE ≌ΔGDE ΔDCF ≌ΔDGF 所以BE=EG 、CF=FG 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方法2:倍长ED 至H ,连结CH 、FH ,证明FH=EF 、CH=BE ,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例4: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提示:方法1:倍长AD 至G ,连接BG ,证明ΔBDG ≌ΔCDA 三角形BEG 是等腰三角形。
倍长中线法
倍长中线法知识网络详解: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纳“倍长中线法”增添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的过程:延长某某到某点,使某某等于某某,使什么等于什么(延长的那一条),用 SAS证全等(对顶角)倍长中线最重要的一点,延长中线一倍,完成SAS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增添方法——倍长中线AAB CD △ ABC中方式1:延长AD到E,AD 是 BC边中线使DE=AD,B C连接BED方式 2:间接倍长AFB D CEEA作 CF⊥ AD于 F,M延长 MD到N,作 BE⊥ AD的延长线于 E BD使 DN=MD,C连接 BEN连接 CN经典例题讲解:例 1:△ ABC中, AB=5, AC=3,求中线 AD的取值范围例 2:已知在△ ABC中, AB=AC, D 在 AB上, E 在 AC的延长线上, DE交 BC于 F,且 DF=EF,求证: BD=CEADBCFE例 3:已知在△ ABC中,AD是 BC边上的中线, E 是 AD上一点,且 BE=AC,延长 BE交 AC于 F,求证: AF=EFAFEBD C例 4:已知:如图,在ABC 中, AB AC ,D、E在BC上,且DE=EC,过D作 DF // BA交 AE于点 F, DF=AC.A求证: AE均分BACFB D E C例 5:已知 CD=AB,∠ BDA=∠BAD, AE是△ ABD的中线,求证:∠ C=∠ BAEAB CE D自检自测:1、如图,△ ABC 中, BD=DC=AC,E是 DC的中点,求证,A D均分∠ BAE.2、在四边形 ABCD中, AB∥ DC, E 为 BC边的中点,∠ BAE=∠ EAF, AF 与 DC的延长线订交于点 F。
尝试究线段 AB与 AF、CF之间的数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ADBE CF3、如图, AD为ABC 的中线,DE均分BDA 交AB于E,DF均分ADC 交AC于F.求证:BE CF EFAEFB CD第14 题图4、已知:如图,ABC中,C=90,CM AB于M,AT均分BAC交 CM于 D,交 BC于 T,过D作DEMAD BETC。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倍长中线巧解题
倍长中线巧解题
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举例说明.
一、证明线段不等
一、证明线段不等
例1如图1,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求证:AB+AC>2AD.
分析:延长AD至点E,使DE=AD,连接CE.
易证△ABD≌△ECD.所以AB=EC.
在△ACE中,因为AC+EC>AE=2AD,所以AB+AC>2AD.
二、证明线段相等
例2如图2,在△ABC中,AB>AC,E为BC边的中点,AD为∠BAC的平分线,过E作AD的平行线,交AB于F,交CA的延长线于G.求证:BF=CG.
分析:可以把FE看作△FBC的一条中线.延长FE至点H,使EH=FE,连接CH.
则△CEH≌△BEF.所以CH=BF,∠H=∠1.因为EG//AD,所以∠1=∠2,∠3=∠G.
又因为∠2=∠3,所以∠1=∠G.所以∠H=∠G.由此得CH=CG.所以BF=CG.
三、证明线段倍分
例3如图4,CB,CD分别是钝角△AEC和锐角△ABC的中线,且AC=AB.求证:CE=2CD.
分析:延长CD至点F,使DF=CD,连接BF.
则由△ADC≌△BDF可得AC=BF,∠1=∠A.由AC=AB得∠ACB=∠2.
因为∠3=∠A+∠ACB,所以∠3=∠CBF.
再由AC=AB=BF=BE及BC=BC,可得△CBE≌△CBF,所以CE=CF,即CE=2CD.。
初中数学倍长中线法(最全最新倍长中线法专题)
课堂练习
练习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G=1, BF=2,∠GEF=90°,求GF的长.
课堂练习
练习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点E在BC上,AE=BE,点F是CD的中点,且AF⊥AB, 若AD=2.7,AF=4,AB=6. 求CE的长.
课后练习
4.在正方形ABCD的边AB上任取一点E,作EF⊥AB交BD于点F,取FD的中点G,连接EG、CG, 如图(1),易证EG=CG且EG⊥CG.
(1)将△BEF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如图(2),证明: EG=CG且EG⊥CG. (2)如图(3)将△BEF绕点B逆时针旋转180°,证明: EG=CG且EG⊥CG.
几何模型四:倍长中线法
倍长中线法
当线段出现一个中点时,特别是三角形中,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倍 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 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倍长中线法: △ABC中AD是BC边中线 方式1: 延长AD到E, 使DE=AD,连接BE
课堂练习
练习7.如图,已知D是△ABC的边BC上的一点,CD=AB,∠BDA=∠BAD,AE是△ABD的 中线.求证: AD是∠EAC的平分线.
例题讲解
例5.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E为BC的中点,过点E作EF∥AD交AB于点G,交CA的 延长线于点F.求证: BG=CF.
证明: 作CM∥AB交FE的延长线于M.∵BG∥CM, ∴∠B=∠MCE,∵E是BC中点, ∴BE=EC,在△BEG和△CEM中,
证明: 如图,过点D作DG∥AE,交BC于点G; 则△DGF≌△ECF, ∴DG=CE; ∵AB=AC, ∴∠B=∠ACB;
中线有关的辅助线——倍长中线
中线有关的辅助线——倍长中线倍长中线1.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求证:AF=EF.2.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E为BC的中点,过点E作EF∥AD交AB 于点G,交CA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G=CF.3.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点M为BC边上的中点,过M作ME⊥MF,ME交AB于E,MF交AC于F.(1)试判断△EMF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证明;(2)以线段BE、EF、FC为边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若能,请加以证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Rt△ABC中,∠BAC=90°,点D为BC中点,点E、F分别为AB、AC 上的点,且ED⊥FD.以线段BE、EF、FC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请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5.如图,AD为△ABC的中线,∠ADB和∠ADC的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E、F.求证:BE+CF>EF.6.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点M在AB边上,点N在AC边上,并且∠MDN=90°.如果BM2+CN2=DM2+DN2,求证:AD2=(AB2+AC2).7.已知:△ABC和△ADE是两个不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BA=BC,DA=DE,连接EC,取EC的中点M,连接BM和DM.(1)如图1,如果点D、E分别在边AC、AB上,那么BM、DM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是;(2)将图1中的△ADE绕点A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三线合一1.如图,点P是等腰Rt△ABC底边BC上一点,过点P作BA、AC的垂线,垂足为E、F,设点D为BC中点,求证:△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D是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DE⊥DF,若BE=12,CF=5,求△DEF的面积.3.如图所示: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等腰直角三角板ABC固定不动,另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点D处,且可以绕点D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两直角边的交点G、H始终在边AB、BC上.(1)在旋转过程中线段BG和CH大小有何关系?证明你的结论.(2)若AB=BC=4cm,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GBHD的面积是否改变?若不变,求出它的值;若改变,求出它的取值范围.(3)若交点G、H分别在边AB、BC的延长线上,则(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吗?请画出相应的图形,直接写出结论.4.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分别垂直AB、AC于点E和F.求证:DE=DF.5.如图,已知AB=AC,AD=AE.求证:BD=CE.6.如图,在△ABC中,AC=BC,∠C=90°,D是AB的中点,DE⊥DF,点E,F分别在AC,BC上,求证:DE=DF.中线有关的辅助线——倍长中线一.解答题(共7小题)1.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求证:AF=EF.【分析】根据点D是BC的中点,延长AD到点G,得到△ADC≌△GDB,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进行等量代换,得到△AEF中的两个角相等,然后用等角对等边证明AE等于EF.【解答】证明:如图,延长AD到点G,使得AD=DG,连接BG.∵AD是BC边上的中线(已知),∴DC=DB,在△ADC和△GDB中,∴△ADC≌△GDB(SAS),∴∠CAD=∠G,BG=AC又∵BE=AC,∴BE=BG,∴∠BED=∠G,∵∠BED=∠AEF,∴∠AEF=∠CAD,即:∠AEF=∠FAE,∴AF=EF.【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作辅助线得到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对应的角相等,然后证明两线段相等.2.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E为BC的中点,过点E作EF∥AD交AB 于点G,交CA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G=CF.【分析】作CM∥AB交FE的延长线于M,欲证明BG=CF,只要证明BG=CM,CF=CM 即可.【解答】证明:作CM∥AB交FE的延长线于M.∵BG∥CM,∴∠B=∠MCE,∵E是BC中点,∴BE=EC,在△BEG和△CEM中,,∴△BEG≌△CEM,∴BG=CM,∵AD∥EF,∴∠1=∠FGA,∠2=∠F,∵∠1=∠2,∴∠F=∠FGA,∵AB∥CM,∴∠FGA=∠M,∴∠F=∠M,∴CF=CM,∴BG=CF.【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掌握中线倍长法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属于中考常考题型.3.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点M为BC边上的中点,过M作ME⊥MF,ME交AB于E,MF交AC于F.(1)试判断△EMF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证明;(2)以线段BE、EF、FC为边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若能,请加以证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分析】(1)连接AM,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FM≌△BEM,就有EM=FM,进而得出△EM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由△AFM≌△BEN可以得出BE=AF,再通过证明△AME≌△CMF就可以得出AE=CF,就可以得出结论.【解答】解:(1)△EM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AB=AC,∠B=∠C=45°.∵点M为BC边上的中点,∴AM=MB=MC,∠AMC=∠AMB=90°,∠BAM=∠CAM=45°,∴∠B=∠C=∠BAM=∠CAM.∠AME+∠BME=90°.∠AMF+∠CMF=90°∴ME⊥MF∴∠EMF=90°,∴∠AME+∠AMF=90°,∴∠BME=∠AMF,∠AME=∠CMF.在△AFM和△BEM中,,∴△AFM≌△BEM(ASA),∴FM=EM.∵∠EMF=90°,∴△EM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线段BE、EF、FC为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AFM≌△BEM∴AF=BE.在△AME和△CMF中,,∴△AME≌△CMF(ASA),∴AE=CF.∵∠BAC=90°,∴AE2+AF2=EF2,∴CF2+BE2=EF2.∴线段BE、EF、FC为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4.如图,在Rt△ABC中,∠BAC=90°,点D为BC中点,点E、F分别为AB、AC 上的点,且ED⊥FD.以线段BE、EF、FC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请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分析】作BG∥FC,与FD延长线交于G,连接EG,易证∠FCD=∠DBG,∠CFD=∠G,即可证明△DFC≌△BDG,可得FC=BG,DG=DF,∠DBG=∠ACB,易证EF=EG 和∠ABG=90°,即可解题.【解答】解:作BG∥FC,与FD延长线交于G,连接EG,∵BG∥FC,∴∠FCD=∠DBG,∠CFD=∠DGB,在△DFC和△BDG中,,∴△DFC≌△BDG,(AAS)∴FC=BG,DG=DF,∠DBG=∠ACB,∵ED⊥FD,∴EF=EG,∵∠ABC+∠ACB=90°,∴∠ABG=∠ABC+∠DBG=∠ABC+∠ACB=90°,∴△EBG为直角三角形,∴BE、EF、FC为边能构成一个三角形,且为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DFC≌△BDG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AD为△ABC的中线,∠ADB和∠ADC的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E、F.求证:BE+CF>EF.【分析】延长ED到H,使DE=DH,连接CH,FH,证△EFD≌△HFD,推出EF=FH,证△BDE≌△CDH,推出BE=CH,在△CFH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出CF+CH >FH,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证明:延长ED到H,使DE=DH,连接CH,FH,∵AD是△ABC的中线,∴BD=DC,∵DE、DF分别为∠ADB和∠ADC的平分线,∴∠1=∠4=∠ADB,∠3=∠5=∠ADC,∴∠1+∠3=∠4+∠5=∠ADB+∠ADC=×180°=90°,∵∠1=∠2,∴∠3+∠2=90°,即∠EDF=∠FDH,在△EFD和△HFD中,,∴△EFD≌△HFD(SAS),∴EF=FH,在△BDE和△CDH中,,∴△BDE≌△CDH(SAS),∴BE=CH,在△CFH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CF+CH>FH,∵CH=BE,FH=EF,∴BE+CF>EF.【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题目比较好,但是有一定的难度.6.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点M在AB边上,点N在AC边上,并且∠MDN=90°.如果BM2+CN2=DM2+DN2,求证:AD2=(AB2+AC2).【分析】添加AC的平行线,将BC的以D为中点的性质传递给EN,即ED=DN,得△BED≌△CND,则BE=NC;再由中垂线的性质得EM=MN,所以BM2+BE2=BM2+NC2=MD2+DN2=MN2=EM2,可得△BEM为直角三角形,即可求证.【解答】证明:如图,过点B作AC的平行线交ND的延长线于E,连ME.∵BD=DC,∴ED=DN.在△BED与△CND中,∵∴△BED≌△CND(SAS).∴BE=NC.∵∠MDN=90°,∴MD为EN的中垂线.∴EM=MN.∴BM2+BE2=BM2+NC2=MD2+DN2=MN2=EM2,∴△BEM为直角三角形,∠MBE=90°.∴∠ABC+∠ACB=∠ABC+∠EBC=90°.∴∠BAC=90°.∴AD2==(AB2+AC2).【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作辅助线是关键.7.已知:△ABC和△ADE是两个不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BA=BC,DA=DE,连接EC,取EC的中点M,连接BM和DM.(1)如图1,如果点D、E分别在边AC、AB上,那么BM、DM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是BM=DM且BM⊥DM;(2)将图1中的△ADE绕点A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BM=DM=EC,再利用∠1=∠2,∠3=∠4,∠BMD=2(∠1+∠3),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旋转的性质首先得出∠8=∠BAD,再利用SAS证明△ABD≌△CBF,进而得出BD=BF,∠ABD=∠CBF,∠DBF=∠ABC=90°,即可得出BM与DM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解答】解:(1)∵M是EC的中点,∴BM=EC,DM=EC,(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DM=BM.∵M是EC的中点,∴MC=EC,∴BM=MC=DM,∴∠1=∠2,∠3=∠4,∵∠BME=∠1+∠2,∠EMD=∠3+∠4,∴∠BMD=2(∠1+∠3),∵△ABC等腰直角三角形,∴∠BCA=45°,∴∠BMD=90°,∴BM=DM且BM⊥DM;故答案为:BM=DM且BM⊥DM.(2)成立.理由如下:延长DM至点F,使MF=MD,连接CF、BF、BD.在△EMD和△CMF中,∵∴△EMD≌△CMF(SAS),∴ED=CF,∠DEM=∠1.∵AB=BC,AD=DE,且∠ADE=∠ABC=90°,∴∠2=∠3=45°,∠4=∠5=45°.∴∠BAD=∠2+∠4+∠6=90°+∠6.∵∠8=360°﹣∠5﹣∠7﹣∠1,∠7=180°﹣∠6﹣∠9,∴∠8=360°﹣45°﹣(180°﹣∠6﹣∠9)﹣(∠3+∠9),=360°﹣45°﹣180°+∠6+∠9﹣45°﹣∠9=90°+∠6.∴∠8=∠BAD.在△ABD和△CBF中,∵,∴△ABD≌△CBF(SAS),∴BD=BF,∠ABD=∠CBF.∴∠DBF=∠ABC=90°.∵MF=MD,∴BM=DM且BM⊥D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图形的旋转,正确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BD≌△CBF是解题关键.。
初中数学巧添辅助线解证几何题
巧添辅助线 解证几何题[引出问题] 在几何证明或计算问题中,常常需要添加必要的辅助线,它的目的能够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图形的性质由隐蔽得以显现,从而利用有关性质去解题;二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分散的条件得以集中,从而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解题;三是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旧问题加以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辅助线的添加目的与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有关。
下面咱们别离举例加以说明。
[例题解析]一、倍角问题 例1:如图1,在△ABC 中,AB=AC,BD ⊥AC 于D 。
求证:∠DBC=12∠BAC. 分析:∠DBC 、∠BAC 所在的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角∠C ,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来沟通∠DBC 、∠BAC 和∠C 的关系。
证法一:∵在△ABC 中,AB=AC ,∴∠ABC=∠C=12(180°-∠BAC )=90°-12∠BAC 。
∵BD ⊥AC 于D ∴∠BDC=90°∴∠DBC=90°-∠C=90°-(90°-12∠BAC)= 12∠BAC 即∠DBC=12∠BAC 分析二:∠DBC 、∠BAC 别离在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中,由所证的结论“∠DBC= ½∠BAC ”中含有角的倍、半关系,因此,能够做∠A 的平分线,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把½∠A 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也能够把∠DBC 沿BD 翻折构造2∠DBC 求解。
证法二:如图2,作AE ⊥BC 于E ,那么∠EAC+∠C=90°∵AB=AC ∴∠EAG=12∠BAC ∵BD ⊥AC 于D∴∠DBC+∠C=90°∴∠EAC=∠DBC (同角的余角相等)即∠DBC=12∠BAC 。
证法三:如图3,在AD 上取一点E ,使DE=CD 连接BE ∵BD ⊥AC∴BD 是线段CE 的垂直平分线 ∴BC=BE ∴∠BEC=∠C∴∠EBC=2∠DBC=180°-2∠C ∵AB=AC ∴∠ABC=∠C∴∠BAC=180°-2∠C ∴∠EBC=∠BAC ∴∠DBC=12∠BAC 说明:例1也能够取BC 中点为E ,连接DE ,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添辅助线——倍长中线
【夯实基础】例:
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BD=CD ,求证AB=AC
方法1:作DE ⊥AB 于E ,作DF ⊥AC 于F ,证明二次全等方法2:辅助线同上,利用面积方法3:倍长中线
AD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
——倍长中线
△ABC 中方式1:延长AD 到E ,
AD 是BC 边中线
使DE=AD ,连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
作CF ⊥AD 于F ,延长MD
到N ,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 E
使
DN=MD ,
连接BE
连接CD
【经典例题】
例1:△ABC 中,AB=5,AC=3,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在△ABC 中,AB=AC ,D 在AB 上,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且DF=EF ,求证:BD=CE
例3: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EF
提示:倍长AD 至G ,连接BG ,证明ΔBDG ≌ΔCDA
三角形BEG 是等腰三角形
C
D
A
B
D
A
B
C
E
D
A
B
C
F
E
D
C
B
A
N
D
C
B A
M
F
E
D
A
B
C
F
E
C A
B
D
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提示:
方法1:倍长AE 至G ,连结DG 方法2:倍长FE 至H ,连结CH
例5:已知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C=∠BAE
提示:倍长AE 至F ,连结DF
证明ΔABE ≌ΔFDE (SAS )进而证明ΔADF ≌ΔADC (SAS )
【融会贯通】
1、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E 为BC 边的中点,∠BAE=∠EAF ,A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
试探究线段
AB 与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提示:延长AE 、DF 交于G
证明AB=GC 、AF=GF 所以AB=AF+FC
2、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DE 平分
BDA 交AB 于E ,DF 平分ADC 交AC 于F.
求证:EF
CF
BE
第 1 题图
A
B
F
D
E
C
E D
A
B
C
F
E
A
B
C
D
第 14 题图
D
F C
B
E
A
3、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AB 交BC 于E ,求证:CT=BE. 提示:过T 作TN ⊥AB 于N
证明ΔBTN ≌ΔECD
D
A
B
C
M
T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