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初二中位数与众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第1课时《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第1课时《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1.2节中位数和众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属于统计学的范畴。
中位数和众数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重要指标,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性质和求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为后续学习概率统计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法以及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对数据分析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它们的性质和求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抽象思维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法以及应用。
2.难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和求法,以及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归纳和总结。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数据集中的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通过例题展示求解过程。
3.实践: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实例进行中位数和众数的求解,并总结求解方法。
4.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解答指导。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20.1.2《中位数和众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 20.1.2《中位数和众数》一. 教材分析《中位数和众数》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1.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求法,旨在让学生理解这两种统计量在数据集中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并能够判断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中位数和众数作为新的统计量,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求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一组数据的中间值,从而引出中位数的概念。
2.概念讲解: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两种统计量的含义。
3.方法讲解:讲解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4.练习与拓展: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1.2 教材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唯一值;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1.3 教学目标•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能够确定一组数据的众数。
1.4 教学重点•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众数的概念和确定方法。
1.5 教学难点•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准确理解;•对于中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掌握。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与引入通过举例引入,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例如,让学生思考一个班级近期的数学考试成绩,询问他们如何分析成绩的集中趋势。
2.2 概念讲解2.2.1 中位数的概念介绍中位数的定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2.2.2 众数的概念介绍众数的定义,并通过实际案例说明众数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众数的确定方法。
2.3 计算方法讲解2.3.1 计算中位数的方法详细介绍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包括奇数个数据和偶数个数据的情况,并通过实例演示进行说明。
2.3.2 确定众数的方法讲解众数的确定方法,包括通过观察和统计出现频次,以及当数据为连续型时的处理方法。
2.4 错误分析介绍可能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例如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理解不准确、计算方法错误等,进行错误分析并给予正确的解释和指导。
2.5 实际应用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中位数和众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教学手段3.1 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列出相关的公式和定义,并用彩色粉笔进行标示,以突出重点。
3.2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将教材中的例题和解析展示给学生,以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呈现。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2 中位数与众数(第1课时)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20.1.2 中位数与众数一、学生状况分析从八年级开始,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在七年级下,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上一节,已学会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同时,在小学时已初步接触中位数,这种已有的认知结构,是本节课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二、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位数》属于“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部分.统计与概率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统计中,对数据的分析以及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三种数据代表,它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只是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体会平均数的特点的基础上,引入的第二种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方面看:它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知识的进一步完善.从数学的应用价值方面看:从“单一”的“平均数”分析逐步过渡到“多元”的综合分析,有利于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2)会用中位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3)体会中位数在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中的作用,体会平均数的局限性..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经过探索、研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中位数产生的过程,体会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三)重、难点分析重点:同知识技能目标难点:理解中位数产生的过程及必要性.(四)教法与学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本节内容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启发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断地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进行探索学习.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含以下七个环节:初步感知引入新知归纳总结生成新知例题教学应用新知课堂练习自我检测课堂小结收获新知联系实际升华认识布置作业反思提高(一)初步感知引入新知上课伊始,我问: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方面的平均数?学生纷纷回答:平均分、平均收入、平均工资、平均年龄、人均住房面积等.平均数用途这么广,那它是万能的吗?学过本节课你就知道.接着向学生呈现如下问题情境.上周,八一班组织了一次安全知识竞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各小组参赛选手的最终成绩如下:(单位:分)(1)第五小组的成绩为80分,该小组的成绩如何?你是如何判断的?这样直接引入是为了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由于前一节刚讲过平均数,学生很容易以平均数作为判断依据产生一种答案——该小组成绩较好,因为所有参赛小组成绩的平均分为79分.而一些思维比较灵活的学生也给出了第二种答案——该小组成绩较差,因为一共有七个小组参赛,比80分高的有四组.此时,及时给出评价两种答案都对.问题(2),第五小组的成绩处于哪种水平?这一问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并不是惟一的数据代表,有些情况应该选择其它的数据代表.对问题而(2)解答也出现了与问题(1)相同的两种答案.此时,选择的评价方式是统计同意每种答案的人数,结果只有个别同学同意第一种.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又在潜移默化中引入了统计的思想.出示问题(3),你能否找到一个数值作为代表,通过比较,使得每个小组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处于哪种水平?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83分,因为它是本组数据的正中间的一个数.紧接着我设计了一道变式——如果再加入一个小组,你能否找到一个数值作为代表,通过比较,使得每个小组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处于哪种水平?设计这一道变式题是为了呈现中位数求法的两种情况,同时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而学生的解答是这样的(播放视频).这样循序渐进,层层追问就使学生亲身经历了中位数产生的过程,很好地体会到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二)归纳总结生成新知此时,点明刚才找到的两个作为代表的数83和81.5就是本组数据的中位数,同时,板书课题——中位数.紧接着我问:你能给中位数下一个定义吗?学生回答:中间位置的数.交换本组数据中90和83的位置,那么90就是这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吗?学生回答:不是,应该先排序.那么第二组数据的中位数呢?哪位同学能完整的总归纳一下中位数的定义?学生回答: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个,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本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个,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本组数据的中位数.紧接着我指定学生总结中位数的求法,并且板书.这样设计就把中位数的定义分层呈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也为学生总结中位数的求法做好铺垫,同时渗透了分类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此时,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引入中位数的意义了.我先问:我们找到第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3,可以看出哪些小组的成绩处于中下水平,哪些小组的成绩处于中上水平,处于中下水平和中上水平的小组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处于中下水平的小组有第七、第三、第五,处于中上水平的小组有第二、第一、第四,处于中上水平和中下水平的小组数相等.我又问:我们找到第二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1.5,可以看出哪些小组的成绩处于中下水平,哪些小组的成绩处于中上水平,处于中上水平和中下水平的小组数又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处于中下水平的小组有第七、第三、第八、第五,处于中上水平的小组有第六、第二、第一、第四,处于中上水平和中下水平的小组数相等.我再问: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具备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它在这组数据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每组数据中比它大比它小的数各占一半,起到了分界的作用.此时,我板书——分水岭,并点明这就是中位数的意义,并且利用课件出示意义.这样设计使知识的生成过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三)例题教学应用新知例1 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抽得12名选手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136, 140,129, 180, 124, 154,146, 145, 158, 175, 165, 148(1)样本数据(12名选手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2)一名选手的成绩是142分,他的成绩如何?使学生熟练掌握中位数的求法,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例1由学生独立完成,我适时指导,然后利用课件出示规范的解题过程.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规范的解题格式,培养学生严谨的人生态度.例2 2013年7月,Tom大学毕业来到某网络公司应聘。
§8.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8.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八年级上册§8.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执教者:一、教材、教法分析本节课我充分运用了多种教学设备:教学平台、实物投影、黑板、课外随堂练习采用了多种教学辅导手段:教师讲练结合、小品、辩论赛、小组讨论、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等。
把现代手段的教学平台与传统的黑板相结合,既发挥现代手段的优势让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又能用黑板表示概念让学生把该记的东西牢牢记住;把课外补充练习与书本题目相结合达到互相补充;把课外综合实践和课内小组相结合。
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牢牢抓住学生的神经,让学生自我表演,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最终达到有效课堂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同时也说明有些数据利用平均数是反应不出问题的,为引入其他数据代表奠定基础。
另外,新课伊始,力求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投入,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课件显示:问题1:数据误导:小马过河——河边上的牌子写着“平均深度为1.1m”,问一匹身高才1.4m的小马,能涉水过河而不出危险吗?(二)用现实生活的例子引入新课内容为了把枯燥的数学内容融入到生活中,用小品的形式呈现李华应聘的真实场景,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新的疑点,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通过现实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请两位同学和老师用平常的语音和动作给“李华应聘”的情景表演一场对话,目的是让学生融入生活和课堂教学当中。
课件显示: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可以用另一种统计量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1《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1《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2.1《中位数和众数》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能够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而众数则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能够反映数据的最常出现的数值。
这一节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提供了数据处理的另一种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他们理解和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计算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数据分析,学生能够体验到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数据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这组数据的代表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第1课时)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第1课时) 说课稿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八年级数学下册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中位数和众数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概念,对于学生提高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能够根据给定的一组数据求解中位数和众数;•能够灵活运用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出发,逐步引入抽象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互助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备好教案和课件;•教师复习有关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以便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准备好纸笔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新课(5分钟)•引入一个问题:小明在一家餐馆吃饭,他看到一份菜单上有五个菜的价格分别是20元、15元、30元、25元和18元,他想知道这五个菜的价格中哪个菜的价格最接近中位数。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2.导入新知(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的问题,明确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提问,引导学生将中位数与有序排列和位置的概念联系起来。
3.概念解释与讲解(2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且通过一些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初中数学《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中位数和众数》,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场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掌握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掌握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如班级考试成绩的统计,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思考。
2. 学习与讨论(15分钟)通过板书的方式,给出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找出示例中的中位数和众数,引发学生讨论。
3. 概念讲解与归纳(10分钟)通过黑板上的归纳总结,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以具体的示例进行演示,并引导学生跟随计算。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针对不同难度程度的练习题,分组进行合作解答。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并解决问题。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给出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实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通过课堂回顾,总结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激励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进一步兴趣。
三、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归纳法:通过黑板上的归纳总结,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归纳出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合作解答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让学生掌握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工具•黑板、粉笔•设计好的练习题•实际问题情景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场景的导入,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思考。
“中位数和众数”的说课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说课
“中位数和众数”的说课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说课〔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8.3“数据的代表”.〕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一堂概念课,主要让学生相识数据统计中三个根本统计量,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根底.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学问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造就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实力的良好素材.2.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2〕驾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数学思索: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会确定一组较简洁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造就学生独立思索,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实力.情感与看法:通过各种真实、贴近生活的素材和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和爱好,体验事物的多面性和学会全面分析事物的必要性.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沟通,相互评价,增加合作意识.3.教学重、难点重点:驾驭中位数、众数的数据代表的概念.难点: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判定.二、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纳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中,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详细事实上抽象出三个统计量的概念,通过对三个统计量的计算和确定协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舞学生,在整个教学中采纳情景教学法.三、学法指导依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纳自主探究与相互沟通相结合的方法,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加探究,最终学会学习.四、教学设计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演示〕以故事“骗人的平均数”为切入点.经理:我公司员工的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2 000元.工会主席:我的工资1 200,在公司算中等收入.职员:我们好几个人的工资都是1 101元.问题:经理所说的公司的平均月薪2 000元是否欺瞒了小冲?〔在此根底上追问〕平均数真能客观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吗?[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原有认知构造,更诱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到底什么数据能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2.合作沟通,探究问题到底什么数据能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学生以4人一小组探讨沟通,互换观点想法.估计学生会用人数最多的工资1 101元或中等水平工资1 200元来做答,从而引出:今日要学习的内容――众数和中位数.[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沟通,相互完善,在自主探究中发觉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相识到探究数据的必要性.]3.理性概括,构建新知〔1〕自学启发构建在上述数据中像“1 101”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像“1 200” 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们与其他几个数相比是不同的,有何不同?我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它们吗?在学生描述的根底上为加深印象,老师可适时补充说明:初步形成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2〕完善构建学生独立思索后答复.进一步追问: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否唯一?归纳结果: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数据.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思维分层递进,目的是突出本节重点;通过变式练习,提醒概念的实质,不断完善新的学问构造.同时体验了学问的形成过程和发觉的欢乐,继而转化为进一步探究的内驱力.]4.应用新知,体验胜利引例的解决:为什么该公司员工的收入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得多?小冲参与工作后的第一项任务是进展市场调查.该厂生产销售了一批女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1.计算30双女鞋尺寸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从实际启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中三种统计特征量对指导本厂的生产是否有实际意义?问题1在同一详细问题中分别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目的是为了比拟三个量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不同角度,有助于了解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分.问题2具有很强的生活色调,表达了众数、中位数在日常生产上的应用.3.不久小冲升职,担当其公司下属的一个工厂的厂长.为了变更车间管理松散的状况地打算采纳每天任务定额、超产有奖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该车间15名工人过去一天中各自装配机器的数量.〔单位:台.〕6,7,7,8,8,8,8,9,10,10,11,13,15,15,16小冲应确定每人标准日常量为多少台最好?[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会用数据多角度进展全面分析,制定科学决策.这一环节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对学问的理解,促进学问的迁移、深化、稳固,进一步完善学问构造;鼓舞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实际问题,增加数学意识.]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分层作业:1.课本223页习题8.3.2.调查本班中学生所穿鞋的尺码,得到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3.在某个交通路口进展一次调查,看看哪个时段的汽车流量〔或行人流量〕较大.你们是如何调查的?〔要求学生必需通过实际调查完成作业.造就学生的实践实力与求真精神.〕[设计意图:依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采纳了分层作业,同时设计了“长作业”和实践活动,以延长课堂教学,让学问的学习与稳固贯穿于实践活动中.省略。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能够反映出一组数据的中间值;众数则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能够反映出数据的最常出现的值。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的统计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等基本统计量的概念和求法。
但是,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求法,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如何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教学难点:如何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以及如何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概念: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值,众数是一组数据的最常出现的值。
3.示范求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其求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讨论:教师给出讨论话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课堂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2.个别辅导:对计算能力不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进行以下反思和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调整教学方法和练习设计,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给出中位数和众数求解过程中的建议和意见。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下:
1.作业内容:布置一道求中位数和众数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目的:通过作业的完成,检验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求一组给定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0.1.2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20.1.2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2.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3.能够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2.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应用中位数和众数。
四、教学准备1.课件;2.板书工具;3.示例数据。
五、教学内容1. 中位数•定义: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数即为中位数。
•计算方法:–若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位置的数;–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示例1:求以下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12,15,9,7,13,18,5解答:首先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列:5,7,9,12,13,15,18;由于数据个数为奇数,所以中位数为中间位置的数,即为12。
2. 众数•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
•计算方法:可以通过统计每个数出现的次数,找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示例2:求以下一组数据的众数: 2,5,7,3,5,8,5,9,5,2解答:统计每个数的出现次数:2(2次),5(4次),7(1次),3(1次),8(1次),9(1次);由于5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5。
3. 解决实际问题中位数和众数不仅仅是一组数据的统计值,也可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问题:一个班级考试成绩如下:80,85,90,95,85,70,95,80,90,100,95,75,85,80。
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解释成绩的分布情况。
解答:首先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按照大小排列后的数据为:70,75,80,80,80,85,85,85,90,90,95,95,95,100。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为:(80 + 85)/ 2 = 82.5,所以中位数为82.5。
众数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根据统计可知95出现了3次,所以众数为95。
根据中位数和众数可以判断成绩的分布情况。
《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
20.1.2中位数和众数的说课稿【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数据分析》一章中的数据代表----中位数与众数。
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能促进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况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与众数能力目标:经历探索中位数与众数概念的过程,在实际问题中能利用中位数与众数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
3、重点: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难点:数据较多时,确定一组数据的中间位置。
【学法、教法】1.学法分析:根据设计的导学案,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归纳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利用练习巩固概念,再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
2.教法分析:根据学生的体验再求知心理规律,设计了简单的数据引导学生归纳中位数与众数,由特殊到一般学会求中位数与众数的方法。
再通过具体“比赛成绩分析”与“鞋店销售”实例让学生深刻体验中位数、众数。
【教学过程】1、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归纳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
(提出学案的问题1,问题2)2、课本例题学习。
(提出比赛成绩问题和鞋家店的销售鞋问题)3、通过练习,在练习中总结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提出教材第131~132页练习)4、课堂训练。
提出学案的课堂练习第2,3,4问题,学生把所有问题自主独立完成。
5. 在课后全课总结一次,安排作业。
即,教材第135页习题的第2,5题安排作业。
20.1.2中位数和众数的说课稿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中学镇中学:吐木尔.吾杰。
20.1.2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2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课程名称:数学年级:八年级学期:2022-2023学年下学期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位数的概念,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理解众数的概念,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众数。
3.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2.众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点名、签到,核对学生名单。
2.引入本节课的主要概念:中位数和众数。
通过一组数据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思考。
第二步: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讲解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值处于中间位置的数。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提供一个有序数据的例子,引导学生找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3.指导学生计算其他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第三步: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讲解众数的概念: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众数。
提供一个数据的例子,引导学生找到众数的计算方法。
3.指导学生计算其他一组数据的众数。
第四步:练习与实践1.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点拨学生常犯的错误,及时纠正。
3.随堂检测,让学生上台演算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过程。
第五步: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2.提供一个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问题。
3.讨论学生的解题思路,并分享不同的解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部分,培养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在课后要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巩固学生的知识。
浙教版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浙教版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涉及的教材内容是《中位数和众数》,属于浙江教育版初中数学初二下册的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场景。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对数据中的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准确的描述、计算和判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中位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掌握众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数据分析;•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算法解决相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数据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众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准确运用中位数和众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或者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中位数和众数的主动性。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进行演算。
2.1 中位数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对于奇数个数据,中位数为排序后的中间数;对于偶数个数据,中位数为排序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2.2 众数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 计算方法阐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具体步骤。
3.1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为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排序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3.2 众数的计算方法找出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可,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4. 应用实例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例子,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1 中位数的应用实例通过给定一组数据,求其中位数,让学生运用计算方法解决。
4.2 众数的应用实例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通过计算找出众数,进一步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检测题2:甲乙两个家电厂家在广告中都
称他们的某种电子产品在正常情况下的使用寿命都是 8 年经质量检测部门对这两家销售的产品的使用寿命进行
跟踪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单位:年)
甲厂 乙厂 6 4 6 4 8 4 8 6 8 7 9 9 10 13 12 16 14 16 15 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算出甲乙两组的中位数和众数。 这两家广告分别用哪一种表示集中趋势的数? 如果你是顾客,宜选那家工厂的产品?为什么?
学生自学133页—134页例6
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 目标管理,确定一个月的销售目标,根据目标完成的情 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惩。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目标, 商场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单位:万元), 数据如下:
17 22 15 18 17 32 16 16 23 13 19 17 24 32 15 15 30 15 28 16 28 26 14 28 18 15 16 19 26 19
(1)月销售额在哪个值的人数最多?中间的月销售额是多 少?平均的月销售额是多少? (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 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3)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目标,你认为月 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导读题:
(1)月销售额和奖金间有何关系?
(2)在例6的数据中,有多少个数
据低于平均月销售额?
当堂训练
1、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 子跳高的15名运动员成绩如下表所示:
成绩⁄m
人数
1.50
2
1.60
3
1.65
2
1.70
3
1.75
4
1.80
1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说课稿:课题 中位数和众数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说课稿:课题中位数和众数一. 教材分析中位数和众数是八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课题。
在这个课题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这个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找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然而,他们可能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求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他们掌握找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并掌握找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子,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并掌握找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例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示例找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实际例子中运用这两个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找中位数和众数。
3.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找中位数和众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实际例子中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位数和众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题:中位数和众数1.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说课稿初二中位数与众数
说课稿初二中位数与众数
数学说课稿初二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位数与众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8章第2节的内容。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的作一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我来说说教材。
数据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作出决策和预测。
我们知道,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3个数据代表,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第1节《平均数》,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可以有不同的量度,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值描述数据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中位数、众数的代表作用,在数据的整理过程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认识到学而有用;(2)通过数据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我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最基础的要求,当然,不同的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收获和发展。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自主探索、学习,建立中位数、众数这两个数学模型。
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及三者的区别。
并能在具体情
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问题作出自己的评判。
二、说学法:虽然八年级学生年龄多在1214岁之间,心里素质比较脆弱,富于形象直观思维,但他们都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表现欲望,因此他们往往对于和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特别是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就非常感兴趣。
这就告诉我们,在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呈现、学习内容和活动的安排上,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感受到数学学习活动有意义、很重要、可以做。
在这些过程中,初步学习数学思考的方法,形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个问题的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这正是他们的认识基础和新知识的生长点。
所以只有站在这个基点上组织学习内容才是明智的选择。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在看、读记忆为主学习方式基础上,应该让学生动口说、动脑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初步形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式,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能明智地应付变化和不确定性,自信而理智地面对充满信息和变化的世界。
总之,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对统计数据有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而这仅仅靠记忆计算公式和制作统计图表是不够的,还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所学知识和方法的意义,除了能读懂并有意识地从各种渠道获取数据外,我们还必须理智地对待新闻媒介、广告等公布的数据,了解数据可能带来的误导,并能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特征,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最终学会中位数、众数。
三、说教学方法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
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根据教材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准备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发现法,在概念教学中,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具体事实上抽象出两个统计量的概念,通过对两个统计量的计算和确定帮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励学生,从而学会中位数、众数。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由六个基本环节组成: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探索问题理性概括,构建新知应用新知、体验成功变式练习,扩展新知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演示)以故事“骗人的平均数”为切入点。
科达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员工经理副经理职员A职员B 职员C职员D职员E职员F杂工月工资/元***-********-*****1xxxx***-**********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是xxxx元。
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是中等。
职员D说:我们好几的工资都是1100元。
问题:经理所说的公司员工月平均工资是xxxx元是否欺骗了小刘?平均数真能客观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吗?(二)、合作交流,探索问题究竟什么数据能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互换观点想法.(在讨论提问时,我对学生的各种回答给予肯定,各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得到不同的结论,目的是让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科学的判断力;组织学生们讨论问题,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数据能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新的疑点,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
)学生可能会用人数最多的工资1100元或中等水平工资1200元来做答,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中位数与众数。
[板书](三)、理性概括,构建新知(1)、自学启发建
构在上述数据中象“1200”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象“1100”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它们与其它几个数相比是不同的,有何不同?我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它们吗?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为加深印象,教师可适时补充说明:初步形成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完善建构例1、填表数据中位数众数15,20,20,22,35,15,20,20,22,35,3815,20,20,22,35,353,0,-1,5,9,-3,14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进一步追问: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同类热门:《单项式乘法》八年级应用数学说课稿解方程初二年级数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