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性格气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性格气质

所谓性格,是指一个人对人和事物在态度上和行为上所表示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刚强、懦弱等。通常人们所说的性格温文尔雅、性情温顺、这是人们经常赞扬的一种好性格。也有的人表现出的性格是懦弱、胆小怕事。有的人性格刚强、不畏艰险、吃苦耐劳,这又是一种高尚的性格,我们中国人历来都注意人的性格培养。

所谓气质,是指一个人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心理特点。例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以及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倾向于内心世界的体验,等等。

中国人的性格气质具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学者常常为中国人绘出一副谨慎、克制、耐心、谦恭、中庸、较少攻击性、善良、勤劳的形象。中国人的性格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化性格

社会化性格,又称社会性性格或社会取向性格,是指个人心理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依循于社会和他人的态度而作出反应的性格,即一种社会从众心理。

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是普遍的,“众口*金”、“人言可畏”是这种性格的写照。中国人总是以社会的眼光来评价自己,即以别人的眼光看自己,而不是以自己的眼光看自己,因而,中国人总是尽量让自己的行为能被别人瞧得起,最好是得到别人的夸奖,千万别受到别人的贬低。中国人总是极力地调整自己的观念,使自己的观念努力与社会的一致,这样,对中国社会而言,总是觉得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观点是相同的,如对善良、真诚、好人、坏人的评价。

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人总是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尽量不要使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与别人的相悖;另一方面,中国人总是以在社会比较中得来的自己的观念和标准,也就是社会中其他人的观念和标准去约束、限制和评价一个人。也就是说,中国人一方面使自己与社会一致,另一方面也要求别人与

社会相一致。每个人的社会化性格,实际上使每个人的行为更加社会化,正是因为太多的中国人具有明显的社会化性格,即使本来不想顺应于社会的人,其行为也不得不适应于社会,社会化性格也在这种过程中形成和深化了。对于违反传统,破坏规矩的人,我们视之为大逆不道并努力排斥他,对于自信心不强的人,我们视之为自卑,对于自信心太强的人,我们称他为过于自信或自负而加以贬低。人们的行为也逐渐顺应于社会的度的范围。

我们并不否认,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对于社会道德规范的遵守和伦理秩序的维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应该承认,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也有它的弊端。“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等极大地约束了人的上进心和进取力。正是由于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造就了中国人缺少攻击性、谨慎、克制、稳重、保守等性格特点。

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庸之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庸之道要求人们不要走极端。这种“不走极端”的观点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的行为与社会的看法一致,即不超出社会所认可和允许的范围之外。过分的有决心和没决心,过分的坚持和不坚持,过分的反抗和不反抗,过分的细心和不细心,过分的有耐心和没耐心,过分的容忍和不容忍.........等等,都不为社会所理解和接收,不符合中庸之道的原则,因而总是遭到社会的反对和排斥,人们的行为也就被约束在社会所认可的过分的有决心和过分的没决心,过分的细心和过分的不细心之间,.....等等,即凡事不过分,不走到两个极端去。

一方面,中庸的思想使人们更加谨慎为事,尽量不过度,尽量在社会认可的度的范围内,这就使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更加显著,人们更加在乎周围人的看法,更加顺从于其他人的观点行事;另一方面,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也使中庸的思想得以更好地传播和继承,根据别人的看法,别人所认可的范围来实施自己的行为,尽量不要背叛别人的意见,不过度行事,凡事不要过度的教训使得人们加深了对于中庸思想的理解和维护,中庸思想也才能得以更加迅速、广泛、历经久远地传播。

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在现实生活中的突出表现是中国人的从众心

理。爱看热闹、爱赶时髦是最显而易见的,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事情不少见。

从众心理,也就使随大流的心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自己一个人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但大多数人的判断就不可能错误,因而大多数人前进的方向或者选择的道路必定是正确无疑的,这样,人们往往义无反顾地跟随大多数人的步伐前进。

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还体现在中国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上面。对集体利益的重视,使每个人不仅约束自己,也借助于别人的社会化性格约束着别人。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总是有利于集体利益的维护,但是当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或者此集体利益与彼集体利益发生冲突,对于自己小利益的绝对维护就不对了。

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的形成和维持,还在于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三个重要特点,即重关系、讲人情、爱面子。尤其是中国人的爱面子,使他总是尽力迎合别人的需求,努力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靠齐。

二、求和

由于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在性格气质上历来都表现出求和的一面,“以和为贵”成为大多数中国人进行社会交往的格守信条。

“求和”包括爱好和平、追求和谐、待人和气等几个方面,性格上也就表现出平和、宽容、顺从、团结、依赖等特征。

中国人爱好和平的品性由来已久。上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时就说:中国是爱好和平的,不像西方人那样勇狠好斗。

追求和谐是中国人求和心理的又一体现,一方面中国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所谓“天人合一”,而西方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另一方面,中国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讲究伦理道德,重视人际关系。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道出了中国人际关系的共同心理,大多数中国人在社会交往中都以“和为贵”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中国儒家最重视“和”的原则,崇尚德化,排斥武力,赞成王道而反对霸道。道家崇尚自然,排斥人力,提倡和平更比儒家来得彻底。此外墨家也倡导兼爱非攻,主张博爱同情,反对暴力征服。几千年来,大家重视道德的势力,随处能宽容讲情,也促成中国社会重人治轻法制的结果。

中国人倾向于逆来顺受,和平虽是美德,但过分的求和,便倾向于文弱。

中国人为了和和气气地对待别人,说话时也很委婉,中国人讨厌直截了当,喜欢婉转陈述,使人们往往把握不住他们的真意,不好直接拒绝就婉转谢绝,不好直接接受就婉转表达。中国人总是担心一点点小冲突,说话尽量客气,举止尽量文雅,行为尽量保持礼节。

中国人“求和”的性格作用在自己身上,就是知足乐观。中华民族具有知足常乐的态度,中国人比较富于消受享乐的能力,对于目前生活求安而不求进,专重生活中不足以享受之处及可行之乐,所以也就在忙里也偷闲,苦中也要作乐,这种安分和知足思想,其实是由于古来各家思想深入民心所致。儒家学说主张礼让不争,要提倡安分守命,教人安贫乐道,处之泰然。对于物质欲望,各家的共通原则都偏重在消极的节制,求得内心的宁静,如儒家提倡寡欲,道家鼓吹无能,墨家提倡非乐节用,都如出一撤。

一般而论,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泛道德社会:政治上赞扬德治,社会上赞扬德行,经济上要求别义利,个人从小就被灌输忠孝一类的伦理思想,等等。

中国人的求和性格与其社会化性格是分不开的,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使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规范能在社会中起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个人的行为倾向于社会取向,他就不可避免地要关注社会的、整体的利益和要求,社会的整体利益要求和谐和统一,和谐成了每个人的共通愿望,也成了社会的共同要求和规范,对和谐的追求就形成了中国人的求和性格,不在乎自己一己之利,即使牺牲个人利益也应服从于整体利益的要求,这是中国人的求和性格的实质。

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求和性格也加深了社会化性格的形成,求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