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广场商务区工程建设结构设计
集散大厅首层架空板施工方案设计
目录1 编制依据 (1)1.1 施工图纸 (1)1.2 规范、规程 (1)2 工程概况 (1)3 施工方案选择 (2)3.1 首层架空板整体地面做法 (2)3.2 地垄墙方案选择 (2)3.3 模板施工方案选择 (2)3.4 钢筋施工方案选择 (2)3.5 混凝土施工方案选择 (2)4 施工总体部署 (3)5 施工准备 (3)6 各分部分项施工方案 (4)6.1 地垄墙施工方案 (4)6.1.1 地垄墙砌筑施工 (4)6.1.2 特殊部位处理 (5)6.2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5)6.2.1模板及其支撑选型 (5)6.2.2模板工程施工 (6)6.3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7)6.3.1钢筋布置原则 (7)6.3.2钢筋加工质量要求 (7)6.3.3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7)6.3.4钢筋绑扎施工 (7)6.3.5钢筋特殊部位节点处理 (8)6.4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9)6.4.1混凝土浇筑 (9)6.4.2混凝土振捣 (9)6.4.3混凝土养护 (10)6.4.4施工缝留设 (10)6.4.5砼试块留置 (10)7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0)7.1地垄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0)7.2模板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1)7.3钢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1)7.4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1)8 成品保护 (11)9 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措施 (12)9.1 安全保证措施 (12)9.2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2)9.3 环境保护措施 (13)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国际广场商务区交通枢纽集散大厅工程架空板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1.1 施工图纸1.2 规范、规程2 工程概况本工程在首层设计为架空板形式现浇混凝土地面(其上部为建筑做法),面积约8000平米,架空板支座采用地垄墙形式,利用页岩砖砌筑,板厚为120mm,板面标高分别为+0.20、+0.23、+0.25m,由于首层集散大厅地面做法为30mm 厚石材,故将集散大厅部位标高降10mm,及标高为+0.22m。
北京东直门综合交通枢纽暨东华国际广场商务区
一
方 面 注 重 主 体 建 筑 的 标 志 性 与
另
一
建 筑 层 数 店
14
双 塔 写 字 楼 34 层
7 层
,
公 寓 楼 16
,
18
层
.
酒
群体 建筑 整体 性 的统 传统 文 化 的契合
。
一
,
方 面 注 重 建 筑 现 代 感 与 j is 京
层
.
航空服务楼
:
南 区 商业 楼 6 层
~
设 计 时 间
合作设计
:
北 京市 市 政
:
工
程设 计研 究总 院
裙 房 的建筑 体 量 处理 适 当 的沿 用 主 楼 切 角处理 的母 体 对 裙 房 建 筑 的较 大 横 向体 量 结 合 建 筑 功 能 特 点 进 行 重 组
主 要设计人
.
丁 建
、
.
赵 杰
李 东梅
吕丹
、
赵永 勃
.
、
吴汉 福
.
黄晓家
.
陈志平
.
可 以在 此 直 接 办理 登 机 手 续 和 托 运 行
。
贯 穿用地
转乘机 场 快轨 线到 达 空 港候机 楼直 接安检登机
,
此 项
本项 目为 多功 能 综 合 性建 筑 群体
通 枢 纽 7 8 万
.
.
其 中含 有
.
城 市 交
.
功 能 的实现
部 分 缓 解 了 市 区 至 机 场 的交通 压 力和 空 港 柜
n
g
z
h im
t iO
e n
n a
T r a f f ic
超高层双塔建筑体型系数风洞试验研究
【 关键词 】 双塔建筑 ; 体型 系 ; 风洞试验 数
【 中图分类号 】 T 32 2 U 5 .
随 着 社 会 的 进 步 , 市 建 设 和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 代 高 城 现 层 建 筑 发 展 速 度 迅 猛 。轻 质 高 强 新 型 建 筑 材 料 的 不 断 涌 现 ,
风速 的测量使 用丹 麦产 D S IA热膜风速仪 , 使用前用 D — I S 自备 的校 正 单元—— 射流 风 洞进 行 校 正。速 度 信号 经 A
A D 由联 想 昭 阳笔 记 本 电脑 采 样 并 进 行 处 理 。来 流 的 监 视 /
使用 K N MA 2 0风速 风温 仪。风压 的测 量使用美 国产 A O X6 5
由 于 双 塔 之 间 的 间距 约 2 而 塔 高 则 有 15 m, 计 0 m, 7 预 流 经 这 个 垂 直 方 向 狭 窄 通 风 道 的 气 流 迥 然 有 别 于 简 单 塔 状
[ 定稿 日期 ]0 1— 3—1 21 0 6
四JI 筑 i 建
第3 1卷 2期
2 1 .4 0 10
Sa i l cnv v a e电 子压 力 扫 描 阀 , 图 2 如 。
1 工程 背景 介绍
东直 门交通枢纽 暨东 华 国际广场 商务 区最 为突 出的建 筑是高度 为 15I 7 n的双塔写 字楼 。双塔 建成后 将成 为东直
门附 近 区域 标 志 性 的建 筑 , 图 1 如 。
图 2 S a i le电子 压
鳍 构 i
2 3 试 验 过 程 .
续 表2
风 向 角 间 隔 采 用 1 。按 风 向 角 间 距 A 0, 0 =1。 在 0~ 6 。 围 0, 30范 内共 有 3 6个 来 流 风 向。 采 样 频 率 设 置 为
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国际广场商务区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1 概 况
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 广场 商务区项 目( 以下简称项 目) 地处 北京 市东城区东直门立交桥东北 角 , 用地 范围东起 东外 斜街 , 西至 东二环路 东直 f q g b 大街 , 南起 东直f q # b 大 街北侧 ,
层) 及1 、 2 公寓( 4  ̄1 8层 ) , 公交场站 ( 1 层) 及南区地上商业
( 6 层) , 交通枢 纽集散大厅( 地下 1 层, 地上 1 层) 及地下室 ( 地 下2 层, 局部夹层 ) 。建筑群地上 l ~3 5 层, 建 筑高度 3 9 . 7 5 ~
建筑用地约 1 0 . 6 h m 2 , 代征城市公共用地为 4 . 8 4 h m  ̄ , 枢 纽一号
【 A b s t r a c t ] D o a g z h i m e n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h u b a n d D o n g h u a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l a z a b u s i n e s s d i s t r i c t i s a l a r g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h i g h - r i s e b u i l d i n g s , i t s
商务 区给排水及消 防设计
T h e De s i g no f Wa t e r S u p p l y a n d Dr a i n a g e a n d F i r e f o r Do n g z h i me n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Hu b a n d Do n g h u a I n t e ma t i o n a l P l a z a Bu s i n e s s Di s t r i c t
东直门交通枢纽方案
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国际广场项目地下室消防系统评估报告消防系统简介:本项目由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消防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火卷帘门系统等组成,局部高度9米左右,属一类建筑物,消防中央控制室设在地下一层,系统安装工程未完善及运行。
消防行政部门未验收,各系统情况如下:1、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1.1 线路及终端设备部分已安装,由于地下潮湿部分设备已电气元件已经报废,桥架和明配管腐蚀严重部分设备损坏及丢失,所有原有线路均需全部进行梳理、绝缘摇测电阻值,对不达标的线路进行更换,消防控制主机故障进行处理,对并依据现行消防规范完善其设备功能,由于本工程的特殊性,系统调试任务非常重,必须所有设备达到应有的功能以达到通过消防验收条件。
1.2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该建筑内室内消火栓箱处应设置直接启动消火栓泵的按钮。
完成在任意消火栓处可直接启动消火栓泵的功能,现状均没有安装消火栓按钮1.3消防应急广播系统设备未安装,按现有格局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由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对消防广播系统进行分区联动控制。
原有室内背景音乐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实现联动,保证消防联动功能的实现。
1.4本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具有火灾情况下切断非消防电源的功能,在本次改造中应完善此项功能。
需在配电室各配电支路处增设分离脱扣器,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模块通过24V控制切除非消防电源。
1.5消防直通电话系统,以保证火灾期间各与消防相关的设备间之间的直接通讯。
应在配电间、排烟风机房、电梯间等重要设备用房内增设消防直通电话。
1.6应对室内防火卷帘门联动关系进行重新编辑,作为防火分隔使用的防火卷帘门应在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接收到防火分区内任意一点烟雾探测器报警后下降到底。
设置于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接收到防火分区内任意一点烟雾探测器报警后下降至距地面1.8米处,在温度探测器报警后下降到底。
室内空调应在火灾期间停止运行,以避免对室内输送氧气,助长火势。
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国际广场商务区工程(酒店)资料
1.1 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我局与业主签订的总承包施工合同,部分初步设计图、总平面图定位图、基础底板图以及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规程和北京市地方标准进行编制的。由于本工程为边设计边施工,地上主体部分做法未定,因此本施工组织设计仅针对基础以下部分结构施工进行编制,待地上部分图纸完善后另行编制地上部分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突出施工组织设计的纲领性作用,并与施工过程中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互为补充,以达到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科学指导施工的目的。
1.
本施工组织设计依据中元国际设计研究院、国家现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以及标准、行业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规以及图集,具体如下:
序号
类别
名 称
编 号
备注
1
工程图 纸
总平面布置图
T149E1-F0010-101
基础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施工图
2
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工程测量规范
GBJ50026—9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
GB50275-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6-9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1-96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建筑防腐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224-95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10-2002
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BJ/T01-69-2003
北京市建筑结构长城杯质量评审标准
DBJ/T01-69-2003
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东直门交通枢纽项目(写字楼部分)前期定位可行性报告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东直门交通枢纽项目(写字楼部分)前期定位可行性报告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东直门交通枢纽项目(写字楼部分)前期定位及可行性论证报告报告时间:2004年8月TOC \o "1-2" \h \z 第一章技术报告 3一、东直门交通枢纽简介 3二、调查设计方案 5三、调查企业基本背景资料 6第二章北京写字楼市场供给分析 13一、北京市现有顶级写字楼供给分析13二、北京市现有甲级写字楼供给分析17三、北京市在建在售写字楼项目分析20四、未建已规划项目的研究47第三章北京写字楼市场需求分析 50一、字楼需求研究的基本假设50二、新增服务业(甲级顶级)写字楼需求面积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区域竞争项目研究 55一、现有典型竞争项目描述55二、现有典型竞争项目满意度分析61三、在建在售典型竞争项目分析67第五章用户需求研究73一、潜在客群肖像分析及描述73二、潜在客户需求分析76三、本项目的接受度研究102第四章、项目SWOT分析和结论建议 116一、SWOT分析116二、客群定位(主力、次主力、潜在)117三、产品定位118四、产品功能设计建议119第一章技术报告东直门交通枢纽简介东直门交通枢纽项目位于东二环东直门东北角,项目总建筑面积80万平米,是集办公、公寓、酒店、商业等为一体的超大型综合体。
附图东直门交通枢纽项目南区地上首层为14条线路的公共电汽车站,地上二层为机场铁路站和首都机场候机、售票大厅;地下一层直通地铁二号线东直门站;地下二层是地铁十三号线(城市轻轨)站。
南区为中央面积达3万平方米、高8米的空中绿化平台,可以美化环境并有效遮蔽公交电汽车带来的影响。
东直门交通枢纽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调研目的与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东直门概况及分析思路 (2)第二章东直门枢纽现状问题及优化措施 (3)2.1 枢纽内外部的换乘距离 (3)2.1.1 换乘距离现状 (3)2.1.2 优化措施 (4)2.2 交通枢纽内外部信息诱导设施 (4)2.2.1 诱导设施现状 (4)2.2.2 解决方案 (5)2.3 枢纽人流密度 (6)2.3.1 人流密度现状 (6)2.3.2 解决措施 (7)2.4 枢纽内外部的客流冲突 (7)2.4.1客流冲突现状 (7)2.4.2 解决措施 (9)第三章总结 (10)第一章绪论1.1 调研目的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者对出行质量和出行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这种需求,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等新的理念被应用在交通枢纽换乘设计中,然而,现阶段由于我国综合交通枢纽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建设理论相对滞后,许多交通枢纽换乘系统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有效互通互联,运转低效,给出行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通过对东直门交通枢纽换乘系统的实地考察,以提高出行者出行质量为目的,对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内换乘系统展开研究,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换乘系统的规划、设计等提供新的建议。
以求能够完善城市综合公共交通枢纽的空间与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城市交通运行不畅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枢纽换乘衔接不便,尤其对于外地乘客,由于对车站周边环境不熟悉,又没有必要的信息提示,往往很难找到换乘地。
即便找到,也需经历一个漫长的步行过程,且步行过程很少有自动扶梯等辅助设施。
同时站点间缺乏与容量相对应的交通方式衔接,比如机场与城市中心之间缺乏适合的交通方式衔接。
如北京的首都机场,年吞吐量4000万人次以上,没有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相匹配。
再加上车站附近停车困难,有些铁路、公路客运站或地铁车站在早期规划时设计的停车位过少。
复杂工程环境条件下超深基坑支护设计
2 1 车站 结构 概 况及周 边环 境 .
北 京 市 轨 道 交 通 机 场 线 东 直 门站 位 于 东二环 路 东侧 ,东西走 向。车 站南侧 紧邻 东 直 门外 大街 ,西侧 有东 直 门立 交北桥 和地 铁 2号 线 东直 门站 。北侧 紧邻东 直 门交通枢 纽
25 m。变形量在设计要求范围内。二种支 3m
护方 案相对 比,新 支护方 案每 米巷 道 比原方
案可 节省 1 8 . 3 25 ,节 约成本 约 4 . 6元 64 %。
6 d后趋 于稳 定 ,顶板 最大 下沉 2 l 2 1mm,底
复 杂 工程 环 境 条 件 下超 深 基 坑 支 护设 计
度越 来越 大 ,工 程环 境越来 越 复杂 。基坑 环 境 保护 的要求在 不 断的提 高 ,同时基 坑 失效
事 故所带来 的危 害也越 来越 严 重 。如 何确 保 在 城 市 密 集 的 建 成 区 的深 基 坑 工 程 施 工 安
的地下 工程 ( 为地铁 l 线 东直 门站 ) 现 3号 。
的课题 。
本 文 介 绍 了 机场 线 东 直 门站 深 基 坑 的 设 计方 案 。在 方案拟 定过程 中 ,认真 研 究基
下五层 三 跨双柱 的箱 形结 构 ,长 3 .5 27m,宽
2 .4 24 m,深 2 . 75 m)为 明挖法施 工 ,其 中 B
坑的工程环境,使基坑支护结构与周边环境 条 件相 结合 。同时 ,在 方案 拟 定阶段 强 调基
坑 变形控 制 的重 要 性,通过 调 整支 护参 数 , 降低 基坑 变形对 周 边环境 的影 响 。 目前 ,该工程 主体 结构 已竣 工 。在 整 个 深基 坑开 挖和结 构 回筑 过程 中,保证 了基坑
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国际广场商务区公交场站结构初步设计
C NAiu HE -n j
3总结 与启 示
.
通 过对 欧洲 的康 复 医 院的考 察 , 欧洲 的康 复 医
疗设施在建筑设计 、建筑装修及细节处理上 已经充 分体现 了现代康复医学的要求 。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
感 受 是 设计 的基本 出发 点 , 同时在 设 计 中要 提 前请
p e a ai n a da ay i o t r e s e t a s se d tr n t no r p r t s n n lss f h e a p cs o s y tm ee mi a o f i s p r t c u e p o r m s l c o f o f o dn n do e e gho u e sr t r , r g a e e t no r o b a i ga u i r vdnt f
( hn P RItra o aE gn e n C roa o , e ig C ia IP ne t n l n ier g op rt nB i ni i i j n
10 8 , hn ) 00 9 C ia
[ sr c] rl n r t c r d s n o o g hme u l Ab t tP ei a s u t e ei f D n z i n p bi a mi y r u g c
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国际广场塔吊施工方案
塔吊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国际广场南区工程位于东直门立交桥东北角。
建筑面积34.58万平方米,建筑高度157.75m,商场高度为48.75m。
地上35层,地下二层,地下局部三层。
主塔楼主要为办公用房;裙房部分主要为商业用房。
二、编制依据1.“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国际广场”工程建筑、结构施工图纸2.“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国际广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塔吊安装使用说明书4.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三、塔吊布置1.塔吊的平面布置本工程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主要用地泵泵送;柱子模板采用木胶板,挡土墙模板采用小钢模,塔楼核心筒模板采用大模板。
本工程塔吊的主要任务为吊运钢柱、压型钢板、周转料、钢筋、焊接设备等。
根据现场平面面积大,钢柱重量重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进度计划安排,项目部决定在主体施工阶段设置8台塔吊,5、6#塔为7030,8#塔吊为23B,其余为36B。
塔吊的平面布置图见图一,塔吊安装时,用于顶升标准节的套架方向见附图的塔吊臂方向。
1#塔吊位于R轴以北4.2m,27轴以东3.5m,套架方向向南;2#塔吊位于R轴以北4.2m,20轴以东4.8m,套架方向向南;3#塔吊位于J轴以北4.2m,27轴以东4m,套架方向向北;4#塔吊位于G轴以北4.2m,20轴以东4.8m,套架方向向北;5#塔吊位于C轴以北4.2m,19轴以东4.8m,套架方向向北;6#塔吊位于J轴以北4.2m,6轴以东4.2m,套架方向向西;7#塔吊位于U轴以北4.2m,3轴以东4.2m,套架方向向西,8#塔吊位于S轴以北4.2m,12轴以东4.2m,套架方向向西。
1#塔吊第一次安装高度为42.7米;2#塔第一次安装高度为51.7米;3#塔第一次安装高度为42.7米,4#塔第一次安装高度为51.7米,5#塔第一次安装高度为42.7米,6#塔第一次安装高度为36.7米,7#塔第一次安装高度为51.7米, 8#塔第一次安装高度为30.7米。
北京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国际广场综合商务区
北京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国际广场综合商务区
李东梅;赵永勃;丁建
【期刊名称】《世界建筑》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奥运会的召开对北京的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出了挑战。
东直门交通枢纽作为奥运配套工程对于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带有交通集散作用的大型城市综合体与城市之间应形成有机与和谐的共生关系。
【总页数】12页(P62-73)
【作者】李东梅;赵永勃;丁建
【作者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91
【相关文献】
1.昔日钱粮集散地而今商务中心区——东直门综合交通枢纽暨东华广场商务区设计[J], 吕丹
2.北京东直门综合交通枢纽暨东华国际广场商务区 [J], 赵杰;李东梅;赵永勃
3.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国际广场商务区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J], 高敬;黄晓家;丁晓珏;徐红
4.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国际广场商务区酒店结构设计 [J], 徐莉
5.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国际广场商务区公交场站结构初步设计 [J], 陈爱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广场商务区工程建设结构设计1、编制说明及依据1.1编制说明本方案根据东直门交通杻纽中心暨东华商务广场总平面布置图以及基础底板标高范围图、结合本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编制,本方案主要针对塔吊平面布置、基础形式设计和塔吊安拆及群塔作业进行了叙述。
塔吊的基础结构设计根据塔吊种类、塔吊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资料、高度限制、基础底板情况等进行单独设计,具体见第5章塔吊基础设计。
1.2编制依据本方案编制主要依据的资料、规范、标准具体如下表:2、工程概况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广场商务区工程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立交桥东北角,项目总占地15.44公顷,其中建筑用地约10.60公顷;开发单位为北京城建东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为中元国际设计研究院;本工程地下结构面积198194 m²,其中北区地下面积76763 m²,地上建筑面积约为398020m²,其中北区地上面积173976 m²。
地基局部为桩基,结构类型为筏板基础,全现浇砼结构,地下二层,局部两层夹层,北区地上部分为商业群房、公寓楼、酒店。
3、现场状况本工程地处北京市繁忙地段,四周均为市内重要交通道路,工程体量大,周围场地小,工期紧,基坑距道路边缘均很近。
现场可利用场地有限,工程基坑离场区围墙西侧最宽处不超过16米,北面仅8米左右,东侧最宽处不超过17米,现场不仅要布置必要临时管线和场区道路,同时也得预留部分材料堆放区,给工程的现场平面布置带来的较大的难度。
本工程整个基坑东西向长度约350m,宽度约265m,基坑面积约为95000㎡。
本工程槽底标高-16.5米,目前槽底挖土标高为-15.5米。
本工程体量大,基坑较深,施工周期长。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现场的塔吊基础全部都安装在基础底板以下。
根据土方开挖的进度,基坑土方施工安排:土方施工分多步开挖,土方开挖致-15.5米后进行抗拔桩和CFG桩的施工,预留1~1.5米土,待基础内的抗浮桩及部分CFG桩施工完毕、塔吊安装完毕后开挖至基础槽底标高。
在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本工程的所有塔吊均安装在基坑内,现在仅在基坑北面留有一条到基坑内的马道,基坑护坡的安全及吊车及运输车辆到坑底的行走路线是塔吊安装的难点,塔吊安装完毕后进行最后一次挖土清土,然后进行基础结构施工。
本工程为边设计边施工,塔吊安装前没有地上部分的图纸,本工程的塔吊使用又必须兼顾地下和地上部分的整个施工过程,这给本工程的塔吊安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塔吊平面布置及选型4.1塔吊的选型本工程体量大,单层建筑面积大,共分为南北区,分别由两家总承包单位进行施工,我公司承担北区范围的施工。
为了满足最大范围的覆盖作业,存在多塔交叉施工作业,为了保证安全施工,又能满足施工进度需要,本塔吊布置的总体思路----尽量减少多台塔吊交叉施工作业,又能满足最大的覆盖面积,尽量减少盲区,保证安全施工,故以使用大型塔吊为主、中型塔吊为辅,塔吊选用使用年限4年以内的塔吊,整个工程需安装13台塔吊,基中北区安装6台塔吊,根据本工程地下部分以地上部分群楼层高高的特点,因此塔吊的吊次多且吊重量大,塔吊的选型以大功率塔吊为主,塔吊的具体类型如下: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广场项目施工塔吊统计表4.2塔吊平面布置及高度控制4.2.1塔吊平面布置结合工程特点,本工程塔吊平面布置原则:1、考虑墙、柱钢模板安拆和材料吊运需要,整个工程作业面必须全部覆盖;2、为了便于材料水平倒运需要,相临塔吊工作范围应有一定交叉;3、塔基中心必须设在柱网中心;4、塔吊的布置兼顾地上与地下,既考虑地下基础部分的集水井、电梯井又考虑地上部分塔吊的扶墙锚固。
根据以上原则,在保证安全、便于施工的条件下,所有塔吊大臂回转范围内,每台塔吊大臂均与其他塔吊塔身不交叉,交叉作业塔吊任何部位之间距离均大于最小安全距离4m以上,塔吊必须全部布置在结构范围内。
具体的塔吊平面布置《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广场塔吊平面布置图》所示。
4.2.2塔吊高度控制根据本工程地处东直门的重要地段以及群塔作业的要求,为了保证安全、满足施工的前提下,对每台塔吊的初始安装高度和最终顶升高度进行了严格控制,交叉作业的塔吊高度全部错开高度为4m以上。
本工程塔吊起升高度、外形最大高度见上表-------《东直门交通枢纽暨东华广场塔吊统计表》。
4.2.3塔吊预计进场安装时间本工程塔吊安装需在最后一步挖土清土前进行,在目前情况下,先将塔吊基础挖好,并开始进行塔吊基础施工,砼浇注10天左右,并将砼标号提高一个等级,待砼强度达到70%满足安装要求后,在8天内将本区6台塔吊安装完毕,5天内将塔吊调试完毕,并按要求顶升到要求的使用高度,调试顶升完毕后5日内验收。
根据本工程挖土实际进度计划,本区内共有塔吊6台,具体见明细表,塔吊基础施工时间为4月12日至4月18日,塔吊安装预计开始时间在4月26日,5月4之前安装完毕。
5塔吊基础施工方案5.1 塔吊基础设计原则为了保证基础底版防水层的完整性和保证基础工程质量,本工程的塔吊基础均座于基础底板下的天然地基上,塔吊基础顶表面与基础底垫层标高相同,基础底板防水贯通,保证防水的整体性。
同时防水在塔吊基础预埋节部位增加附加层,防水层与预埋节粘贴严实。
预埋节在预埋前在预埋节中间部位(按底板厚度计算)满焊3mm厚一道止水环,基础底板钢筋在穿过塔吊预埋节进不得断开,若局部断开,需进行加强处理,基础底板砼浇筑时整体浇筑,在塔吊预埋节部位不受影响,不留施工缝,确保整个基础底板的防水效果。
具体做法如下图:H B5.2塔吊基础图本工程的塔吊基础按塔吊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设计,塔吊基础严格按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不同型号塔吊的尺寸以及配筋见附图2、附图3、附图4。
5.3塔吊基础验算5.3.1 F0-23B塔吊基础验算1、天然基础承载力验算在本区内共安装1台F0-23B型号的塔吊,此塔吊的初始安装高度为30米,最终安装高度为72米(大臂有效高度相对于±0.000),外形高度为83米。
A. 参数信息塔吊型号:F0-23B,自重(包括压重)F1=690.00kN,最大起重荷载F2=100.00kN 塔吊最大倾覆力矩M=4,950.00kN.m,塔吊起重最大自由高度H=59.8m,塔身宽度B=2.0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基础埋深D=0.00m,基础最小厚度h=1.70m基础最小宽度b=6.450mB. 基础最小尺寸计算基础的最小厚度取:H=1.70m基础的最小宽度取:b=6.450mC. 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BBBcBcDGFM当不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当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其中 F--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压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790.00kN;G--基础自重与基础上面的土的自重,G=25.0×Bc×Bc×Hc+20.0×Bc×Bc×D =1768.10kN;Bc--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6.45m;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Bc×Bc×Bc/6=44.72m3;M--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矩和最大起重力矩,M=4950.00kN.m。
经过计算得到:无附着的最大压力设计值Pmax=(790.00+1768.1)/6.452+4950.00/44.72=172.18kPa无附着的最小压力设计值 Pmin=(790.00+1768.1)/6.452-4950.00/44.72=0.00kPa 有附着的压力设计值 P=(790.00+1768.1)/6.452=61.49kPaD. 地基基础承载力验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a=220.00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大于最大压力设计值Pmax=172.18kPa,满足要求!2、塔吊稳定性验算塔吊稳定性验算可分为有荷载时和无荷载时两种状态。
(一)、塔吊有荷载时稳定性验算塔吊有荷载时,计算简图: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式中K1——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允许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取1.15;G——起重机自重力(包括配重,压重),G=790.00(kN);c——起重机重心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0.50(m);h0——起重机重心至支承平面距离, h0=25.00(m);b——起重机旋转中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b=3.250(m);Q——最大工作荷载,Q=100.00(kN);g——重力加速度(m/s2),取9.81;v——起升速度,v=2.00(m/s);t——制动时间,t=20(s);a——起重机旋转中心至悬挂物重心的水平距离,a=14.30(m);W1——作用在起重机上的风力,W1=4.00(kN);W2——作用在荷载上的风力,W2=1.00(kN);P1——自W1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离,P1=52.13(m);P2——自W2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离,P2=2.50(m);h——吊杆端部至支承平面的垂直距离,h=52.13(m);n——起重机的旋转速度,n=0.6(r/min);H——吊杆端部到重物最低位置时的重心距离,H=49.63(m);α——起重机的倾斜角(轨道或道路的坡度),α=0.00(度)。
经过计算得到K1=3.063由于K1>=1.15,所以当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要求!(二)、塔吊无荷载时稳定性验算塔吊无荷载时,计算简图: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式中K2——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允许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取1.15;G1——后倾覆点前面塔吊各部分的重力,G1=100.30(kN);c1——G1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1=25.00(m);b——起重机旋转中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b=3.50(m);h1——G1至支承平面的距离,h1=52.13(m);G2——使起重机倾覆部分的重力,G2=161.10(kN);c2——G2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2=14.20(m);h2——G2至支承平面的距离,h2=52.13(m);W3——作用有起重机上的风力,W3=4.00(kN);P3——W3至倾覆点的距离,P3=52.13(m);α——起重机的倾斜角(轨道或道路的坡度),α=0.00(度)。
经过计算得到K2=1.594由于K2>=1.15,所以当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要求!5.3.2 H0-36B塔吊基础验算1、塔吊天然基础的计算书A、参数信息塔吊型号:HO-36B,自重(包括压重)F1=930.0kN,最大起重荷载F2=120.00kN塔吊倾覆力矩M=6161.00kN.m,塔吊最大自由起重高度H=51.70m,塔身宽度B=2.00m 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基础埋深D=0.00m,基础最小厚度h=1.70m 基础最小宽度b=6.45m B 、 基础最小尺寸计算 基础的最小厚度取:H=1.70m 基础的最小宽度取:b=6.45m C 、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条承载力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