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琵琶记》欣赏

合集下载

琵琶记

琵琶记
《琵琶记》是一部劝忠劝孝之作,也是一部思想内容极为丰富的主题多义之作。在几千年的古代社会中,中 华民族长期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忠孝节义等社会道德观念,包含有好的和坏的两种成份,古代的孝道亦然。在 古代的孝道中,有维护父母的绝对利益,要儿子作出无谓的牺牲,作奴隶式的服从,诸如“父要子亡,子若不亡, 则为不孝”,或“割股救母”之类的愚孝,这是坏的。有热爱父母,善事父母,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使父 母安度晚年而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是贤孝,这是好的。《琵琶记》意在宣扬贤孝,宣扬孝道中好的一面,宣扬中 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这对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到了元代,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书生的处境,从天上跌到地下。元代科举一度中断达七十余年,终 元之世,考试制度时兴时辍。这使许多士人失去进身之阶,社会地位急遽下降,以至出现“九儒十丐”的说法。 与此相联系,谴责书生负心婚变的悲剧作品,逐渐失去了现实的针对性。地位低下的书生,反成了同情的对象。 所以元代戏曲里的书生形象,或是平庸怯懦,或是迂阔拘谨,尽管多半缺乏光彩,但很少作为被鞭挞的对象。到 元代后期,人们对地位得不到改善的书生愈加怜惜,正面歌颂书生志诚的作品渐渐成为戏曲的主流。高明的《琵 琶记》,以同情宽恕的态度,刻划蔡伯喈的形象,正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态。
宋代戏文所写的蔡二郎,亦称蔡中郎,也就是汉代著名文士蔡邕,字伯喈。戏中所写的情况,只是出于民间 传说。陆游在《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中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 说蔡中郎!”可见早在南宋前期,以蔡二郎为题材的民间文艺已广泛传唱于城乡各地。类似这种题材,在宋代说 话、鼓词、诸宫调、杂剧等民间伎艺中,还有《王魁负桂英》《陈叔文三负心》《王宗道负心》等。这表明书生 负心婚变现象在当时相当普遍,书生贪新弃旧、攀龙附凤的行为尤其受到市民阶层的**。

《琵琶记》鉴赏

《琵琶记》鉴赏

《琵琶记》鉴赏“南戏之祖”《琵琶记》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作家高明大致保留了原来故事的框架,也保留了女主人公赵五娘“孝妇贤妻”的形象,但在作品的主题、蔡伯喈的形象和最后的结局上都作了很大的改动。

作家在《琵琶记》中对蔡伯喈的形象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把他从一个弃亲背妇、忘恩负义的反面人物改写成了一个全忠全孝、有情有义的正面人物,这说明了作家试图通过这个人物去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也说明作家对这个人物寄予了同情、宽恕和理解。

但作家这种创作意图和善良愿望都不能削弱蔡伯喈这个形象的悲剧性。

蔡伯祯在剧本中的角色塑造主要是通过“三言三违”的故事情节,将蔡伯祯从一个抛弃亲人和妻子的穷书生的原始形象,转变为一个“忠孝、深情、正直”的人物。

作者深刻地刻画了他优柔寡断、软弱动摇的性格,以及矛盾、抑郁、痛苦和内疚的情绪。

辞试不从:蔡伯喈考虑到父母年迈,无人照顾,就谢绝了州司的推荐,决定暂时放弃功名,但蔡公强调只要儿子中举、获取功名,从此改换门庭、光宗耀祖,自己就是死了也高兴,甚至责备蔡伯喈以尽孝为借口,其实是贪恋新婚妻子。

蔡伯喈服从“孝”的礼仪,无可奈何之下离开家门远赴京城参加科举。

这个情节写出了蔡伯喈为功名与孝道难以两全而深深苦恼,但又始终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

辞职:蔡伯珍是高中第一学者。

牛总理坚持要招募他为女婿。

皇帝也想使这段婚姻成功。

面对皇帝的婚姻,蔡伯祯不愿意放弃他的老妻子,但当他在金銮堂演奏手稿时,他只说他会回家为父母服务,没有提到他家里有妻子。

因此,皇帝的诏书说:“他所讨论的婚姻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变成桃子。

”辞官不从:蔡伯喈要辞掉京官改任乡官,朝廷答复:“孝道虽大,终于事君;王事多艰,岂遑报父?”蔡伯喈不敢违旨,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意愿。

蔡伯珍进入宰相官邸后,在他美丽的妻子陪同下召来奴隶和主教,变得富足而有尊严;成为尚一郎后,他也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他整天都很沮丧和悲伤。

他想念年迈的父母和妻子,但他不能放弃自己的财富;抱怨而无所作为,恐怕会冒犯牛总理。

琵琶记的原文与解析

琵琶记的原文与解析

琵琶记的原文与解析琵琶记是一部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中国古代戏曲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本文将对《琵琶记》的原文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之作。

琵琶记的原文以宋咏阳的《琵琶记歌词》为主要版本。

它由五十六场组成,每一场都以独立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展开,各自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场:“李商隐病中仙隐别离”。

这一场通过刻画李商隐与仙子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爱情的悲壮和缠绵。

文中运用了对景抒情的手法,以及细腻的描写,使人们深入感受到了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

第二场是“韦世贞灵夙回归”。

这一场主要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追忆和对逝去时光的思恋。

通过描绘韦世贞的历史使命感以及内心的挣扎,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压力和内心的挣扎。

第三场是“曹玉英和尚退位还俗”。

这一场主要描写了一位尼姑放弃出家的生活,重新回到世俗社会的故事。

通过对曹玉英和尚的内心思想和动态变化的描写,让观众对她的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四场是“陈彩虹身世为官慈母”。

这一场主要表达了作为一位母亲的无私付出和奉献精神。

通过对陈彩虹的描绘和塑造,使观众对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感受。

第五场是“探亲祭奠孟知柔”。

这一场主要描绘了主人公孟知柔为了祭奠逝去的亲人而前往故乡的故事。

通过对孟知柔内心情感的描绘和对家族情感的刻画,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孟知柔内心的挣扎和真情流露。

总的来说,《琵琶记》的原文通过对各个场次的描写和塑造,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细致的人物性格。

它不仅仅是一部戏曲作品,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瑰宝。

希望通过本文的解析,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之作,从而进一步推动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琵琶记诗赏析

琵琶记诗赏析

琵琶记诗赏析《琵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

这部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

本文将对《琵琶记》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首先,我们来看看《琵琶记》的背景和作者。

《琵琶记》是白居易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创作的一首长诗,全诗共60首,以叙事诗的形式,描写了唐代宫廷中的琵琶女李师师的生平遭遇和情感经历。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明快、朴实的风格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琵琶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琵琶记》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

首先,从艺术魅力来看,《琵琶记》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唐代宫廷中琵琶女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诗中对李师师的描绘细腻入微,如“纤纤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金井梧桐,玉鸭雕梁,醉里且歌且笑,无人知是何年”等句,都展现了她的美丽和才情。

同时,诗中还描写了她与君王的爱情纠葛,展现了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这些描写都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物形象的深刻把握和生动表现,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魅力和张力。

其次,从文学价值来看,《琵琶记》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诗中通过对李师师的描写,展现了唐代宫廷中的生活风貌和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同时,诗中对爱情、人生、命运等主题的探讨,也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例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长安城里头,万户送秋雁”等句,都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命运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综上所述,《琵琶记》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

它不仅在艺术魅力上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而且在文学价值上也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思想意义。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琵琶记》将会一直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后人学习和赏析的经典之作。

《琵琶记》多重内涵探析

《琵琶记》多重内涵探析

《琵琶记》多重内涵探析——《琵琶记》主题之我见班级:汉语言101班姓名:陆欢学号:10011117 就文学作品的主题而论,我们应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其主题的历史变换,而不是一般地以当代眼光作为单纯的价值判断。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亦是如此。

而种种不同的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丰富了伟大作品的内涵。

由于《琵琶记》剧作人物的复杂性和情节的悲剧性,所以自问世以来其主题就一直众说纷纭。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教”说这种说法是明清时代正统的解说,以高明的思想为切入点,认为《琵琶记》的主题就是“想通过对封建纲常的说教来拯救社会”。

《琵琶记》写了孝子贤妇的故事,因而有助于世教。

封建统治阶级重视它,认为它可以“为朝廷广教化,美风俗,功莫大焉。

”(毛声山评本《琵琶记·总论》)结合作者生活经历,高明出生在书香世家,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是一位有着强烈人世之心和浓厚封建思想的文人。

面对元末封建伦理道德的崩溃和政治的腐败,他试图用儒家的伦理纲常来净化世风对元末社会的动乱以及封建伦理道德所受到的破坏,作者希望通过恢复纲纪来达到社会的安定。

《琵琶记》的再创作正表现了作者希望从儒家经典原始本义来达到追求完善伦理道德的目的。

二、“揭露黑暗”说这种说法从忠孝两个方面入手,认为其主旨为“揭露封建礼教制度、科举制度及仕官旅程的罪恶与黑暗”。

有人曾这样评论这部作品:“《琵琶记》是一出因科举制度的利绾名索而造成的家庭悲剧。

”在正常社会条件下,追求功名本身并不一定导致悲剧。

悲剧的形成,正在于吏治的腐败,导致饥荒遍野;在于一入宦海,身不由已。

另外,以《琵琶记》的具体描写,其中正深刻地揭示了礼教制度下的家庭生活,如实地展示出了试图以合乎礼教方式行动的男女主人公,因礼教本身的矛盾而招致灾难。

这在明清人看来是“忠孝”两难的矛盾,本质上却正显示出礼教制度本身的巨大缺陷,昭示出了这种伦理社会之中人们行事的软弱,以及他们无可奈何的处境;只要礼教制度不加以改变,夹缝中两难的处境便是他们无法逃避的命运。

古代戏曲赏析琵琶记

古代戏曲赏析琵琶记

古代戏曲赏析琵琶记琵琶记是一部古代著名戏曲,它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剧情、人物塑造、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方面对琵琶记进行深入赏析。

琵琶记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曲折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事发生在唐代,主人公是李靖之女李香君。

她出身贫寒,却有一身天赋异禀的琵琶技艺。

在一次琵琶比赛中,她遇到了唐宗朝,二人相互倾心,但却因家族身份差异无法相守,最终选择了自杀。

这个故事煽情感人,道出了爱情的悲欢离合,给人们以深思。

在琵琶记中,人物塑造精细入微,形象饱满而有血有肉。

主人公李香君勇敢、聪明、乐观,同时又有着柔情似水的一面,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男主角唐宗朝则是一个为爱勇敢挣扎的人,他的角色让我们看到了真爱的力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次要角色也都各具特色,给整个剧情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音乐方面,琵琶记的配乐精妙绝伦,能够完美地表达戏剧情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特别是其中的琵琶曲目,旋律婉转悠扬,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这些音乐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个剧目更加生动、精彩。

除了音乐外,琵琶记的舞台美术也是其独特之处。

舞台布景巧妙地将唐代的风貌展现给观众,同时通过灯光、服装等元素的运用,将戏剧的氛围烘托到极致。

舞美的细节处理凸显了戏剧的内涵,使整个演出更富有视觉冲击力。

总的来说,琵琶记以其动人的故事情节、精湛的人物塑造、优美的音乐以及出色的舞台美术成为了古代戏曲中的一颗明星。

它不仅在古代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在现代依然备受推崇。

琵琶记通过其独特的魅力,唤起了人们对于爱情、命运等永恒话题的思考,同时也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戏曲欣赏】京剧经典:504《琵琶记》

【戏曲欣赏】京剧经典:504《琵琶记》
赵五娘非常理解公婆,这几年正是按着这样的原则行事的,对公婆的感情更加深厚。只是蔡伯喈一走就是三年,连一封平安家书都没有,怎不让人牵肠挂肚?蔡伯喈,你在哪里呀?你知道不知道陈留家中,父母盼着见上你一面,妻子盼着与你早日团圆!
蔡伯喈何尝不想:回到亲人身边?三年了,他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年迈的父母,思念着新婚久别的妻子。只是在金榜题名做了状元的那一刻起,他的一切都不由他启己安排了。当牛丞柑看中了蔡伯喈的品貌才华,蒙圣上做主,招他为婿时,蔡伯喈以家中有垂老的父母和已娶有妻房为由,婉言拒绝。为表明他的态度坚决,和牛府的媒人说,准备早朝上殿向皇帝辞官,回乡奉养双亲。牛丞相绝不容忍一个新科状元这样渺视权贵,于是请求万岁降旨,不许蔡伯喈辞官辞婚。第二天蔡伯喈在金殿外就被黄门官挡住了,向他宣读了圣旨:“孝道虽大,终于事君;王事多艰,未遑报父。尔当恪守乃职,毋得固辞;其议婚姻之事,可曲从丞相之请…”蔡伯:喈再说什么也没用了,一句“圣命谁敢违抗”,害得他父母妻子一旦抛! 蔡伯喈和牛小姐勉强成婚,一直郁郁寡欢。牛丞相怕他旧情不断,严密控制和陈留方面的联系。结婚不久曾遇到了姓马的一个老乡,托他捎封家书和三百两银子下谁知这个人是个骗子,拐着银子跑了。后来,姓马的在别处犯了案,才交代了这一笔。蔡伯喈知道时已是采京城第三个年头了。家乡三年大旱,他是知情的,银子没有捎到,亲人如何度过难关?蔡伯喈忧心如焚。牛小姐察颜观色,问出了丈夫家有前妻赵五娘的隐情;牛小姐倒很通情达理;埋怨蔡伯喈不该瞒她,要找父亲说个明白。蔡伯喈了解牛丞相性情执拗,劝牛小姐暂且忍耐,从长计议才是。蔡伯喈打定主意,陈留回不成,也要到弥陀寺去烧香,祝祷二老和妻子平平安安。
蔡伯喈走后第一年还好对付,家中有些积蓄,生活尚可、维持,家人的心理上也可承受:总盼着有一天京城能传来得中的喜报。第二年陈留连续大旱,就靠赵五娘典卖首饰度过灾荒;蔡伯喈音信皆无,让家人更添忧虑。蔡婆时常埋怨蔡公:不该让儿子去京城赶考。蔡公虽然后悔,但仍反唇相讥。赵五娘只得调解矛盾,安慰二老,自己却少不了受委屈。蔡伯喈走前,蔡公的好友张广才答应帮助照顾家中事宜,可是旱灾持续了三年,他自家的生活也难以为计,难免有照料不周的时候。这年冬天,家中的粮食已经断了顿,赵五娘听说官府开仓放粮,就前去领粮。偏巧,到了赵五娘这儿,粮食已经没了。赵五娘诉说了丈夫外出未归,公婆年迈多病,她是来领救命粮的。人们听了不免心酸,不少领过粮的百姓,给赵五娘匀出了粮食。

元末·高明《琵琶记》: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全诗赏析

元末·高明《琵琶记》: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全诗赏析

元末·高明《琵琶记》: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赏析
出自元末诗人高明的《琵琶记》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赏析
“一举成名”必然要经历“十年寒窗”。

所谓厚积而薄发,不然怎么能“一举成名”呢?不过这是以前的逻辑,现在不一样了,“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人太多了。

“暴富”不一定要苦心经营,只要瞅准了机会,“成名”也不一定要“台下十年功”,只要抓住了幸运。

也就是说,只要瞅准机会、再走了好运,就能“一举成名”。

这些例子反映出“机会”和“运气”的重要性,但我们绝大部分人是没这种机会跟运气的,所以要“一举成名”,你就得“十年寒窗”,你就得勤学苦练、你就得厚积薄发,这是无庸置疑的。

第六章元代南戏与《琵琶记》

第六章元代南戏与《琵琶记》

第三部分
蔡伯喈形象
一、懦弱忧郁的知识分子形象——蔡伯喈 懦弱忧郁的知识分子形象 蔡伯喈
1、“三不从”悲剧看中国古代以牺牲自我个 三不从”悲剧看中国古代以牺牲自我个 性为核心的道德伦理特征 的道德伦理特征。 性为核心的道德伦理特征。
(1)辞试不从 “萱室椿庭衰老矣,指望你换了门闾。你休道无人 萱室椿庭衰老矣,指望你换了门闾。 供奉,你做得官时,三牲五鼎供早夕,须胜似啜菽 供奉,你做得官时,三牲五鼎供早夕, 并饮水。你若锦衣归故里,我便死呵, 并饮水。你若锦衣归故里,我便死呵,一灵儿总是 喜。” “凡为人子者,冬温夏清,昏定晨省,问其燠寒, 凡为人子者,冬温夏清,昏定晨省,问其燠寒, 搔其疴痒,出入则扶持之,问所欲则敬进之。所以, 搔其疴痒,出入则扶持之,问所欲则敬进之。所以, 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在不远游。”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身体发肤,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身体发肤, 夫孝始于事亲 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 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 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以家贫亲老, 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以家贫亲老,不为 禄仕,所以为不孝。 禄仕,所以为不孝。”
(明)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 祝允明《猥谈》
1129~1125)之后,南渡(1127) (1129~1125)之后,南渡(1127) 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 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 颇述名目, 赵贞女蔡二郎》 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 多。”
张协状元
早期南戏文本: 早期南戏文本:
《张协状元》、《宦门 张协状元》 子弟错立身》 子弟错立身》、《小孙 屠》。 因被收入《永乐大典》 因被收入《永乐大典》 而得以保存, 里,而得以保存,人们 统称它们为《 统称它们为《永乐大典 戏文三种》 戏文三种》。

《琵琶记》鉴赏

《琵琶记》鉴赏

盐城师范学院考查试卷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文学院汉语文秘专业《古代戏曲鉴赏》考查试卷班级:134班学号:48号姓名:王晨得分:《琵琶记》是一部元末的南戏,被誉为传奇之祖,由高明编写。

《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故事讲述了一位书生蔡伯喈在与赵五娘婚后想过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从。

伯喈被逼赶考状元后又被要求与丞相女儿结婚,虽不允,但牛丞相不从而依之。

当官后家里遇到饥荒,其父母双亡,他并不知晓。

他想念父母,欲辞官回家,朝廷却不允。

赵五娘一路行乞进京寻夫,最后终于找到,并团圆收场。

这“三不从”是高明重点刻画蔡伯喈全忠全孝的关目。

《琵琶记》成功的塑造了赵五娘这个人的形象,她是全剧中最为光辉的人物,是一个贤孝妇的形象。

在赵五娘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韧劲,这种韧劲的表现就是她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蔡伯喈赴京考试后,照顾公婆的责任全落在了她一人身上,但赵五娘也不过是个弱女子罢了,她也需要人照顾,可她没有逃避责任,水旱灾荒发生之后,赵五娘把自己的首饰和值钱的衣服拿去典当换来粮食为公婆充饥,从中看不出她有丁点的不舍,这对于赵五娘这么一个美丽温婉的女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后来她再无值钱的东西典当,赵五娘艰辛求来的一点赈灾粮,在归途中被里正这个贪官无赖所夺去,赵五娘本想一死了之,这样就可以不在承受饥饿和痛苦的折磨,但为了遵守丈夫临走前的嘱托,还是选择照顾好公婆。

她坚强的维系着她虚弱的生命,张太公送来的一点粮食她自己舍不得吃,把好的留给了公婆,自己却背地里吃糟糠。

如果换成其她女子,丈夫三年不归,杳无音讯,再遇上天灾无食可吃的境地,多半会抛下公婆,改嫁保命的,可赵五娘不仅没有这样做,还具有极大的牺牲精神。

这不得不让人感动和佩服赵五娘的人品。

在公婆死后,赵五娘以罗裙包土,修筑坟茔,为了让公婆死后有个安葬之所,即使双手搬运的血流不止,也不能阻挡她的信念,就连亲身的子女,恐怕也很难做到像赵五娘这样的地步吧!可她的丈夫蔡伯喈在高中状元后,另取妻子,入赘相府,赵五娘遭到丈夫的背叛,不由自主的对赵五娘这个人物产生同情,她的一切的付出,到底值不值的?蔡伯喈身在相府,虽想念父母和妻子,但却屈服于牛宰相的淫威,不敢回家看望父母和妻子,实为对妻子不忠,对父母不孝之人。

酒令叶子《琵琶记》解读

酒令叶子《琵琶记》解读

《琵琶记》是一部来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作者是酒令叶子。

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叫做琵琶的妇女的故事,她被迫嫁给一个残忍的大臣,但最终获得了自由和幸福。

《琵琶记》是一部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作品,它描述了中国古代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生活环境。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琵琶的故事,展现了妇女在社会中的艰辛和压迫,同时也展现了妇女的智慧和坚强。

在《琵琶记》中,琵琶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妇女,她精通琵琶,在宫廷中担任贵妃的位置,但是她被迫嫁给一个残忍的大臣,生活艰苦。

然而,琵琶并没有气馁,她仍然保持乐观和坚强,并通过自己的才华获得了自由和幸福。

这一故事启发我们要坚强,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勇于挑战,最终获得成功。

此外,《琵琶记》还展示了中国古代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妇女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她们没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只能顺从男人的意志。

例如,琵琶被迫嫁给大臣,而她并不爱他,这就表明了妇女在婚姻中的劣势地位。

此外,妇女在当时的社会中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她们只能依靠男人来维持生活。

这些都表明了中国古代妇女在社会中的被忽视和被压迫的地位。

不过,《琵琶记》也给我们展示了妇女在困难和挫折中的坚强和智慧。

琵琶在被迫嫁给大臣后,并没有气馁,而是借助自己的才华,通过演奏琵琶赢得了皇帝的青睐,并最终获得了自由和幸福。

这一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也要坚强,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并勇于挑战,最终获得成功。

总的来说,《琵琶记》是一部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作品,它展示了中国古代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生活环境,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妇女在困难和挫折中的坚强和智慧。

这部作品对于我们来说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值得我们继续探究和学习。

《琵琶记》多重内涵探析

《琵琶记》多重内涵探析

《琵琶记》多重内涵探析——《琵琶记》主题之我见班级:汉语言101班姓名:陆欢学号:10011117 就文学作品的主题而论,我们应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其主题的历史变换,而不是一般地以当代眼光作为单纯的价值判断。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亦是如此。

而种种不同的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丰富了伟大作品的内涵。

由于《琵琶记》剧作人物的复杂性和情节的悲剧性,所以自问世以来其主题就一直众说纷纭。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教”说这种说法是明清时代正统的解说,以高明的思想为切入点,认为《琵琶记》的主题就是“想通过对封建纲常的说教来拯救社会”。

《琵琶记》写了孝子贤妇的故事,因而有助于世教。

封建统治阶级重视它,认为它可以“为朝廷广教化,美风俗,功莫大焉。

”(毛声山评本《琵琶记·总论》)结合作者生活经历,高明出生在书香世家,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是一位有着强烈人世之心和浓厚封建思想的文人。

面对元末封建伦理道德的崩溃和政治的腐败,他试图用儒家的伦理纲常来净化世风对元末社会的动乱以及封建伦理道德所受到的破坏,作者希望通过恢复纲纪来达到社会的安定。

《琵琶记》的再创作正表现了作者希望从儒家经典原始本义来达到追求完善伦理道德的目的。

二、“揭露黑暗”说这种说法从忠孝两个方面入手,认为其主旨为“揭露封建礼教制度、科举制度及仕官旅程的罪恶与黑暗”。

有人曾这样评论这部作品:“《琵琶记》是一出因科举制度的利绾名索而造成的家庭悲剧。

”在正常社会条件下,追求功名本身并不一定导致悲剧。

悲剧的形成,正在于吏治的腐败,导致饥荒遍野;在于一入宦海,身不由已。

另外,以《琵琶记》的具体描写,其中正深刻地揭示了礼教制度下的家庭生活,如实地展示出了试图以合乎礼教方式行动的男女主人公,因礼教本身的矛盾而招致灾难。

这在明清人看来是“忠孝”两难的矛盾,本质上却正显示出礼教制度本身的巨大缺陷,昭示出了这种伦理社会之中人们行事的软弱,以及他们无可奈何的处境;只要礼教制度不加以改变,夹缝中两难的处境便是他们无法逃避的命运。

琵琶记

琵琶记

在《琵琶记》中, 凡是人间的喜事, 似乎都变成了 蔡伯喈的悲事。金榜题名, 洞房花烛, 官封议郎这 些大喜事是如此, 而其它的小喜事更是如此。比如 夫妻重逢成了他的书馆悲逢, 衣锦还乡成了他的回 家守孝。蔡伯嘈的心情一生都是悲痛的。 《琵琶记》将蔡伯嘈塑造成一个软弱、矛盾、痛苦 的人物, 他永远不忘父母和妻子, 是一个正面人物, 彻底改变了《赵贞女蔡二郎 她准备自杀, 但想到公婆无人 抚养, 她又犹豫了。她在自杀与不自杀之间徘徊。在自身生 命与赡养公婆之间作选择, 最后决定活下去。继续赡养公婆, 这便显示了赵五娘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德, 而把自己的生死 存活放在次要地位。 赵五娘吃糠, 怕公婆看见, 怕公婆伤 心, 只好偷偷地吃。这却引起了公婆 的猜疑, 以为她在偷偷吃好的, 便埋 怨她, 骂她。她不愿把事情说破, 也 不敢把事情说破。这时她不仅要吃糠, 还要受气。吃糠难, 受气更难。赵五 娘忍饥挨饿已身受其苦, 又不得公婆 理解, 还只得委曲求全,忍气吞声,心 受煎熬。这两不讨好的事情, 她都一 如既往地承受着。她无疑是悟尽孝道 的典范,更是善良的化身。
赵五娘
1、在艰难困苦中刻画赵五娘的优秀品德。 赵五娘同蔡伯喈的婚姻, 不是才子佳人的婚姻, 而是普通人 的婚姻。她婚后的生活目的是“ 惟愿取偕老夫妻, 长侍奉暮 年姑舅。”夫妻和睦, 白头偕老, 侍奉公婆, 格尽孝道, 这 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愿望。然而现实却不遂人愿, 赵五娘面 对的是困难丛丛的生活环境。也正是在常人难以忍受的困苦 环境中。 蔡伯喈上京考试, 赵五娘独自一人 在家侍奉公婆, 家庭重担落在她一 个人的身上。继而陈留地区遭受旱 灾, 缺食断粮,官府发放的救济粮 又不料在回家的路上被坏人拦路打 抢。
3、在“ 三不从” 、“三被强” 中刻画了蔡伯喈的痛苦 心情。 蔡伯喈一生都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事情, 他走着一条痛苦的 生活道路, 那么, 他内心的苦痛便是事之必然。金榜题名 对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件梦寐以求的大喜事, 而 蔡伯喈却是痛苦的。 在《春宴杏园》中他唱道:“ 持杯自觉心先痛, 纵有香醪, 欲饮难下我喉咙。他寂寞高堂菽水谁供奉?这里传杯喧哄。 (众唱)状元, 你休得要对此欢娱意忡忡。”在这金榜题 名, 琼林宴会的喜庆时刻, 他是悲痛的。 官封议郎。这对知识分子又是一大喜事。封建时期的 读书人, 为的是金榜题名, 进而得封官位。蔡伯喈官 封议郎, 是朝中的京官, 高贵而显要, 应该是高兴之 极。可是蔡伯喈是悲痛的。

高明---《琵琶记》解析课件

高明---《琵琶记》解析课件

八、作业
1、南戏与杂剧的区别、四大南戏、 早期南戏的现存剧目 2、《琵琶记》创作意图和改编途 径 3、 《琵琶记》的艺术特色 4、分析赵五娘的形象
元代文学结束
安排元代文学的复习:推磨 1班——填空 2班——连句 3班——常用字 4班——简答 5班——分析
谢谢大家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之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张协状元》 《张协状元》、 宦门子弟错立身》 《宦门子弟错立身》、 小孙屠》 《小孙屠》。
高明
琵琶记
二、作者: 作者:
高明, 高明,字则 诚,自号菜 根道人, 根道人,瑞 安(今属浙 江)人。
高明纪念馆
琵琶记刻本
《琵琶记》剧照
三、题材来源
《赵贞女蔡二郎》 马踹赵五娘,雷轰蔡伯喈。
它没有“ 楔子” 但有“ ( 二 ) 它没有 “ 楔子 ” , 但有 “ 家 又叫副末开场。 门 ” , 又叫副末开场 。 副末介绍 剧情, 说明创作意图, 剧情 , 说明创作意图 , 和杂剧不 同的是: 家门” 同的是 : “ 家门 ” 不是戏情的有 机组成部分。 机组成部分 。 重要人物出场有定 场白,每出戏完时有下场诗。 场白,每出戏完时有下场诗。
七、艺术特色
1、结构艺术:两条主线,赵五娘、蔡伯 结构艺术:两条主线,赵五娘、 喈交错递进,构成强烈反差。 喈交错递进,构成强烈反差。 蔡伯喈骏马雕鞍、 赏遍皇都—— 蔡伯喈骏马雕鞍 、 赏遍皇都 赵五娘形单影孤,对镜忧叹; 赵五娘形单影孤 , 对镜忧叹 ; 蔡伯喈 洞房花烛——赵五娘请粮被夺 ; 蔡伯 赵五娘请粮被夺; 洞房花烛 赵五娘请粮被夺 喈闲庭深院,抚琴饮酒——赵五娘自 喈闲庭深院 , 抚琴饮酒 赵五娘自 厌糟糠,公婆双故;蔡伯喈中秋赏 赵五娘祝发买葬。 月——赵五娘祝发买葬。 赵五娘祝发买葬

赏析琵琶记

赏析琵琶记

赏析琵琶记赏析《琵琶记》》故事讲述了一位书生蔡伯喈在与赵五娘婚后想过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从。

伯喈被逼赶考状元后又被要求与丞相女儿结婚,虽不允,但牛丞相不从而依之。

当官后家里遇到饥荒,其父母双亡,他并不知晓。

他想念父母,欲辞官回家,朝廷却不允。

赵五娘一路行乞进京寻夫,最后终于找到,并团圆收场。

这“三不从”是高明重点刻画蔡伯喈全忠全孝的关目。

《琵琶记》的人物很有个性,其主要人物已成为艺术典型。

赵五娘是全剧中最为光辉的人物,是一个贤孝妇的形象。

丈夫进京赶考,她独自一人在家侍奉公婆,承担起家庭的全部重担。

饥荒年间,她把可怜的救济粮留给公婆,自己却在背后偷偷吃糠。

公婆死了,无钱买棺材,她剪下头发,沿街叫卖。

无钱请人埋葬公婆,她麻裙包土,全筑坟墓。

然后描容上路,进京寻夫。

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中,她含辛茹苦,任劳任怨,悄悄地作出自我牺牲,以柔弱的肩膀,承担起生活重担,既尽了心,又尽了力。

在赵五娘身上体现出中华民族多方面的优秀品德。

首先,她不满于丈夫被逼赴科举考试之举。

当蔡公催促伯喈“快赴春闱”以“改换门闾”,并且以恋新婚、贪妻爱来苛责他,致使伯喈屈从父命时,赵五娘对此表示异议,一方面埋怨公爹“见得好偏”,一方面指责丈夫“功名之念一起,甘旨之心顿忘”,有揆情理,欲偕丈夫向公爹进行劝谏。

一旦辞赴试不从的丈夫离家远行,她叮嘱他襦衣换青时切莫恋花柳,定要早办归程。

可见赵五娘对赴试求仕一事的态度是鲜明的。

以后,她总是把一系列变故、灾难跟它联系在一起。

把自己的不幸、痛苦和恼恨跟对它的怨恨联系在一起。

在她的心目中,丈夫赴试求仕跟蔡门一连串不幸事件无法分开。

她显然不同热中于得到凤冠霞帔的女人。

其次,她在侍奉老人方面自觉地承担了最大的牺牲。

在赵五娘看来,庆幸夫妻恩爱与尽力侍奉二老没有矛盾,它们本是融合在一起的两件事。

而且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

“为爹泪涟,为娘泪涟,何曾为着夫挂牵”,“悲岂断弦,愁非分镜,只虑高堂,风烛不定。

”(《南浦嘱别》)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读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

读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

读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读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琵琶记》是元代剧作家高明的代表作,也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悲剧。

在这部戏文申,作者通过对赵五娘与蔡伯喈的爱情故事的描写,深刻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愤怒鞭挞了争斗倾轧的封建官场和自欺欺人的封建科举制度,热情歌颂了生活在饿殍遍野的元末社会下被压迫妇女勇于献身,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和高贵品格。

从这出戏中,我们不难看到元末社会种种面影。

穷奢极侈的官吏生活,贫困潦倒的贫民境遇,科举制的昏庸、没落,被压迫妇女的善良、贤惠和自我牺牲等等。

这些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深广的艺术再现。

《琵琶记》所表现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政治意义,都远远超过了原来的民间传说和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也为当时所有南戏所不及。

《琵琶记》的最大成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明代王世贞在《曲藻》中说:“则成(诚)所以冠绝诸剧者,不唯其啄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

其体贴人情,委屈必尽;描写物态,仿佛如生;回答之际,不见扭造;所以佳耳。

”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写得逼真自然。

尤其是赵五娘这一典型形象,更是为广大观众和读者所喜爱。

这一形象之所以真切感人,不仅在于她屡遭灾祸、身世凄惨,更主要的是在她的身上凝聚着中国封建社会千百万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

确实,赵五娘所受的痛苦可谓多矣,——连年灾荒,家境贫穷,丈夫出走,姑舅埋怨,……然而,在我们为女主人公悲惨命运一洒同情之泪的同时,更使我们产生强列震撼和激动不已的则是这一形象性格的闪光点。

赵五娘勇子承担苦难,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坚贞不渝的品格以及不受功名利禄引诱的纯朴的生活理想,无不闪耀着晶莹的光芒,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第二十一折《糟糠自厌》,是赵五娘性格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场戏,这场戏之所以重要、感人,在于剧作家在赵五娘的性格中,集中地反映了她自我牺牲、敬奉公婆的高贵品质和传统美德。

这一折一开始,作者直接将赵五娘所处的困境及其心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高明《琵琶记》的悲剧意蕴解析课件

高明《琵琶记》的悲剧意蕴解析课件

• 另外,蔡伯喈也是有情有欲的。入赘相 府的那一刻,他情不自禁,流露出 “喜书中今日,有女如玉”的喜悦;但 他也确实思念前妻,牵挂父母,经常彷 徨苦闷,忐忑难安。他想过弃官而归, 又怕与“炙手可热”的牛相发生冲突, 招来不测,只想等待三年任满,趁牛相 “不提防”,‘双双两个归昼锦“。以 为熬过一段时间,便可以既遂功名之愿, 又可忠孝两全。其实,当他苦苦做着团 聚终养之梦的时候,家中早已是支离破 碎。
• 约在至正十六年(1356)之后,隐于 浙东宁波的栎社,以词曲自娱,并创 作了《琵琶记》。此外,据徐渭《南 词叙录》,他还作有南戏《闵子骞单 衣记》,今佚。诗文集《柔克斋集》 共20卷,亦散佚,今存五十馀篇。 • 明•魏良辅《曲律》:《琵琶记》乃高 则诚所作,虽出于《拜月亭》之后, 然自为曲祖,词意高古,音韵精绝。
• 《琵琶记》基本上继承了《赵贞女》故 事的框架。它保留了赵贞女的“有贞有 烈”,但对蔡伯喈的形象作了全面的改 造,让他成为“全忠全孝”的书生。为 了终养年迈的父母,他本来并不热衷于 功名,只是辞试不从,辞官不从,辞婚 不从,这“三不从”导致一连串的不幸, 落得个“可惜二亲饥寒死,博换得孩儿 名利归”的结局。
《琵琶记》的主题
• 作者原意:全忠全孝蔡伯喈 有贞有烈赵五娘
• 客观效果:忠孝不能两全 悲剧命运
• 封建伦理,是统治者赖以维护封建秩序的支柱。 儒家以血缘为基础,推衍出一套君臣父子的伦 理纲常,以规范人的行为准则,要求人们按伦 理纲常行事,也即是要求人们通过礼教的自律, 抑制个人的欲望,实现社会的和谐。然而,伦 理纲常本身是存在缺陷的。所谓“忠孝不能两 全”,即是因为伦理纲常本身经常出现抵牾的 局面。蔡伯喈服从了皇帝朝廷,便照顾不了父 母家庭;反过来,他要做 “孝子”,便做不 了“忠臣”。至于个人的意愿,更遭到无情的 践踏。这一来,努力按照伦理纲常行事的蔡伯 喈,只能陷入两难的境地之中。

民歌《琵琶记》原文及赏析

民歌《琵琶记》原文及赏析

民歌《琵琶记》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民歌《琵琶记》原文及赏析【导语】:蔡伯喈一去求名利,抛撇下赵五娘受尽孤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五娘的唱词:
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 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白)丈夫, 你便是米么,(唱)米在他方没寻处。(白)奴便是 糠么,(唱)怎的把糠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 怎的教奴,供给得公婆甘旨?(《前腔》)
蔡伯喈的唱词:
闲庭槐影转,深院荷香满。帘垂清昼永,怎消遣? 十二栏杆,无事闲凭遍。闷来把湘簟展,梦到家山 , 又被翠竹敲风惊断。(《一枝花》)


蔡伯喈在京城生活这条线的人物,用的是文采语言,词 句华美,文采灿然,语言富于色彩,讲究字句的雕琢, 典故的运用,是一种高度诗化的语言,是一种高雅的语 言。 赵五娘这条线的人物,用的是本色语言。自然朴实,通 俗易懂,生活气息很浓。不讲究词藻的华丽,典故的运 用,词句的雕琢。这是一种接近于人民生活的语言。
第二十三齣 代嘗湯藥 第二十四齣 宦邸憂思 第二十五齣 祝髮買葬 第二十六齣 拐兒紿誤 第二十七齣 感格墳成 第二十八齣 中秋望月 第二十九齣 乞丐尋夫 第三十齣 瞷詢衷情 第三十一齣 幾言諫父 第三十二齣 路途勞頓 第三十三齣 聽女迎親 第三十四齣 寺中遺像 第三十五齣 兩賢相遘 第三十六齣 孝婦題眞 第三十七齣 書館悲逢 第三十八齣 張公遇使 第三十九齣 散髮歸林 第四十齣 李旺囘話 第四十一齣 風木餘恨 第四十二齣 一門旌奬
第一齣 副末開場 第二齣 高堂稱壽 第三齣 牛氏規奴 第四齣 蔡公逼試 第五齣 南浦囑別 第六齣 丞相教女 第七齣 才俊登程 第八齣 文場選士 第九齣 臨妝感歎 第十齣 杏園春宴 第十一齣 蔡母嗟兒 第十二齣 奉旨招壻 第十三齣 官媒議婚 第十四齣 激怒當朝 第十五齣 金閨愁配 第十六齣 丹陛陳情 第十七齣 義倉賑濟 第十八齣 再報佳期 第十九齣 强就鸞凰 第二十齣 勉食姑嫜 第二十一齣 糟糠自厭 第二十二齣 琴訴荷池
还有蔡公、蔡婆、牛小姐等
四、《琵琶记》人物形象
(二)主题思想:
首先,作品揭露了社会黑暗和罪恶,揭露了 上至皇帝宰相、下至官府小吏甚至父母的昏庸腐 朽。 其次,揭露了功名利禄是如何破坏了宁静和 谐的生活,忠孝等封建道德是如何的虚伪和自相 矛盾。 虚假的全忠全孝 虚假的理想人生 虚假的人生道路----矛盾的封建伦理
五、《琵琶记》艺术特点及当代价值
(二)当代价值:
2、《琵琶记》尽管从正面肯定了封建伦理,但 通篇展示的却是“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和“有贞有 烈”的赵五娘的悲剧命运,从而可以引发对封建伦 理合理性的怀疑。在封建时代,恪守道德纲常的知 识分子,经常陷入情感与理智,个人意愿与门第、 伦理的冲突之中。《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具有深 刻性和普遍性,它比单纯谴责负心汉的主题,更具 社会价值。
从之 从之 从之
四、《琵琶记》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
(一)主要人物形象:
•孝妇贤妻的典型:赡养 公婆,忍辱待夫; •忍辱负重,吃苦耐劳, 敢于负责,自我牺牲。
2、赵五娘—孝妇贤妻的典型
四、《琵琶记》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
(一)主要人物形象:
3、张广才(张大 公)——古道热肠 的化身 4、牛丞相——炙手 可热的权臣
思考题
1、阐述《琵琶记》中蔡伯喈形象、赵五娘形
象。 2、《琵琶记》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高则诚纪念馆
地址:瑞安市飞云镇阁 巷办事处柏树村
一、高明与《琵琶记》
(二)《琵琶记》故事来源
《琵琶记》是根据早期的宋元南戏 《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原剧写 “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之 后高明把蔡伯喈的形象和故事的结局 进行重大改造,使人物、主题、内容 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早在南宋初年,陆游《小舟游近村, 舍舟步归》诗:“斜阳古柳赵家庄, 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 满村听说蔡中郎。”
三、《琵琶记· 糟糠自厌》文本解析
【雁过沙】苦!他沉沉向冥途,空教我耳边 呼。 【前腔】媳妇,你担饥事姑舅。媳妇,你担 饥怎生度?[旦]公公且宽心,不要烦恼。 【前腔】婆婆气全无,教奴怎支吾? 【前腔】天哪,我当初不寻思,教孩儿往帝 都。
三、《琵琶记· 糟糠自厌》文本解析
【玉包肚】千般生受,教奴家如何措手?终 不然把他骸骨,没棺椁送在荒丘? 【前腔】五娘子不须多忧,资送婆婆,在我 身上有。你但小心承直公公,莫教他又成不 救。[合前][外唱] 【前腔】张公护救,我媳妇实难启口。孩儿 去后,又遇饥荒,把衣衫典卖无留。
三、《琵琶记· 糟糠自厌》文本解析
(旦上,唱) 【山坡羊】乱荒荒不丰稔的年岁,远迢迢不 回来的夫婿…… 【前腔】滴溜溜难穷尽的珠泪,乱纷纷难宽 解的愁绪。骨崖崖难扶持的病体,战兢兢难 捱过的时和岁……
三、《琵琶记· 糟糠自厌》文本解析
【孝顺歌】呕得我肝肠痛,珠泪垂,喉咙尚 兀自牢嘎住…… 【前腔】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 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与夫婿,终 无见期…… 【前腔】思量我生无益,死又值甚的!不如 忍饥为了怨鬼…… 【前腔】这是谷中膜,米上皮。[外]呀! 这便是糠,要他何用?……
4、语言:文采和本色兼备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说:“则诚所以冠绝诸 剧者,不唯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其体贴人情, 委曲必尽,描写物态,彷佛如生,问答之际,了不见 扭造,所以佳耳。 兼顾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环境,运用不同两种 风格的语言,以质朴自然为主,兼有文采之美 。如赵 五娘的曲词多质朴自然,蔡伯喈的曲词多文雅绮丽。 名曲为第二十出 [孝顺歌] 三支曲。
五、《琵琶记》艺术特点及当代价值
(一)艺术特点:
1、悲剧特色:
善于塑造苦境,抒发苦情,以情动人。主要以 苦境苦情塑造赵五娘历尽苦难的悲剧形象。如第二 十出“五娘吃糠”、第二十四出“五娘剪发卖发” 等。
2、人物形象真实生动。
四、《琵琶记》艺术特点及当代价值
(一)艺术特点:
3、艺术结构:双线并进
《琵琶记》在艺术结构上,具有鲜明的特色。整个剧情沿 着两条线索发展,一条是蔡伯喈上京求取功名,一条是赵五 娘在灾荒中艰难挣扎。
四、《琵琶记》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
(一)主要人物形象:
1、软弱的古代知识分 子的典型。 2、忠孝两重的正面人 物; 3、优柔寡断、委曲求 全的软弱性格;
1、蔡伯喈—封建士子的代表
四、《琵琶记》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
(一)主要人物形象:
三不从: 辞试 父不从 辞婚 相不从 辞官 君不从
三不孝: 生不能养 死不能葬 葬不能守 1、蔡伯喈—封建士子的代表
蔡邕yong(133-192),字伯
喈,陈留圉(yǔ)人(河南 杞县)也。东汉文学家、 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左 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 “蔡中郎”。与曹操善。 女蔡琰。 二是戏曲创作观—“不关风
蔡 琰 字 文 姬
化体,纵好也枉然。”
二、《琵琶记》主要情节
(一)主要情节
《琵琶记》共四十二出,高则诚在第一出《沁园春》 中,概括了全剧内容的大意:
二、《琵琶记》主要情节
(一)主要情节
流传至今的《琵琶记》,元本和明本在出目上 并不一致,元本无第八出《文场选士》,而明本无 第四十一出《牛相出京宣旨》,虽然如此,基本剧 情是相同的。
《琵琶记· 蔡公逼试》一书插图
三、《琵琶记· 糟糠自厌》文本解析
南戏的脚色,通常为生、旦、净、末、丑、外、贴等七种。其 中以生、旦为主,展开剧情,其他脚色皆为配角。 生:戏中的男主角,一般扮演书生、秀才、状无之类的人物。 旦:戏中的女主角,所扮演的人物一般都为青年女子。 净:净本有正净和副净之分,南戏中只有副净。副净出于唐代 参军戏中的参军这一角色,故他所扮演的人物一般也都具有滑 稽打诨的特征。 末:末也有正末和副末之分,而南戏也只有副末。副末在戏中 一是用以开场,二是扮演次要的男性人物。副末与副净相对, 盖源于唐代参军戏中的苍鹘,故也带有插科打诨的特征。 丑:在戏中所扮演的人物大致和净所扮人物相同,也是插科打 诨一类的人物。 外:南戏中的外,扮演老年男子,或老年妇女。 贴:即贴旦。在戏中扮演次要女子。
赵女姿容,蔡邕文业,两月夫妻。奈朝廷 黄榜,遍招贤士;高堂严命,强赴春闱。一 举鳌头,再婚牛氏,利绾名牵竟不归。饥荒 岁,双亲俱丧,此际实堪悲。堪悲赵女支持, 剪下香云送舅姑。把麻裙包土,筑成坟墓; 琵琶写怨,径往京畿。孝矣伯喈,贤哉牛氏, 书馆相
四、《琵琶记》艺术特点及当代价值
(一)艺术特点:
3、艺术结构:双线并进
蔡伯喈入赘牛府一线呈现的是一派富贵豪华的气派,那 里甲第连天,乐声如沸,珠围翠绕,美酒肥羊; 赵五娘侍奉翁姑一线展示的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况,那 里黄土成堆,哀鸿遍野,衣尽囊空,忍饥挨饿。
四、《琵琶记》艺术特点及当代价值
(一)艺术特点:
主要内容
一、高明与《琵琶记》 二、《琵琶记》主要情节 三、《琵琶记﹒糟糠自厌》文本解析 四、《琵琶记》的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 五、《琵琶记》的艺术特点及当代价值
一、高明与《琵琶记》
(一)高明生平
高明(1305—1359),字则 诚,号菜根道人。出生在瑞安 (今属浙江)县。至正四年 (1344)中举人,次年(1345 年)中进士,后在浙江处州、杭 州等地做过录事、都事等小官。 元末战乱时期归隐宁波南乡的 栎社,以词曲自娱。《琵琶记》 大概就是写于此时。《南词叙录》中也
牛府——蔡伯喈: 金榜题名——入赘相府——闲庭信步
蔡家——赵五娘: 独守空房——苦度灾荒——乞讨寻夫
四、《琵琶记》艺术特点及当代价值
(一)艺术特点:
3、艺术结构:双线并进
一边是蔡伯喈功成名就入赘相府,步步高升,一边是赵五 娘形单影只苦度灾荒,乞讨寻夫; 一边是蔡伯喈骏马雕鞍、赏遍皇都,一边是赵五娘独守空 房,对镜忧叹; 一边是蔡伯喈相府洞房花烛,一边是赵五娘郡里请粮被夺; 一边是蔡伯喈闲庭深院、抚琴吟诗,一边是赵五娘自餍槽 糠、公婆猝亡; 一边是蔡伯喈中秋赏月、绮席酒阑,一边是赵五娘剪发买 葬、血指筑坟。
五、《琵琶记》艺术特点及当代价值
(二)当代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