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孟郊作者简介

合集下载

游子吟完整10句

游子吟完整10句

游子吟完整10句原文:游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释义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

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二、赏析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三、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

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

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

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

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

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暴疾而卒,葬洛阳东。

游子吟创作背景故事

游子吟创作背景故事

游子吟创作背景故事游子吟作者简介:孟郊(751年—815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少年时期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

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

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

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仕历简单,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死后曾由郑余庆买棺殓葬。

故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

孟郊现存诗歌574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游子吟文学特点:人们曾把孟郊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

但孟郊所作,多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刻琢而不尚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如韩愈所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

而韩愈的七言古体最具特色,气势雄放而怪奇瑰丽。

他们的诗都很有力度,但韩愈的力度是奔放的,孟郊的力度则是内敛的。

他更多地学习了汉魏六朝五言古诗的传统,正如李翱所说,“郊为五言诗,自汉李都尉(陵)、苏属国(武)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

因此,与大历、贞元诗人相比,他更接近汉、魏风骨;而与他之后的韩愈、李贺相比,则又较多地保留了大历、贞元诗风的痕迹。

这并不是说孟郊只是一味模仿汉魏六朝诗风,在学习古代诗歌艺术的同时,他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在内容上,孟郊的诗超出了大历、贞元时代那些狭窄的题材范围。

固然,他的诗的主旋律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这是他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等生活遭遇决定的;但他还是能透过个人的命运看到一些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以诗来反映这些生活。

孟郊的游子吟全诗

孟郊的游子吟全诗

孟郊的游子吟全诗孟郊(689-740),唐代诗人,字东野,号孟门,山西太原人。

他是唐代诗歌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

他的诗歌风格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尤其擅长写景抒怀,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被誉为“诗中有道,道中有诗”的诗人。

孟郊的代表作之一就是《游子吟》。

这首诗共有十二首,是他在离开家乡太原前所写,表达了他在离别之际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以下是《孟郊的游子吟全诗》的翻译: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背城借一帆,向海逐东风。

落日挥戈回,收拾旧山村。

旌旗半卷日,江水一东流。

三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四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六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九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十二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十二首诗,每一首都是一幅画,一段故事,一种情感。

他的诗歌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他的诗歌充满了感性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是唐代诗歌中的珍品。

孟郊的诗歌,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道德教育的典范。

他的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他的诗歌,不仅是文学的珍品,更是人类文明的财富,值得我们世世代代传承和发扬光大。

游子吟全诗的意思

游子吟全诗的意思

《游子吟》全诗的意思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

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唐代著名诗人。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写作背景】孟郊早年仕途失意,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这首诗就写于此时。

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此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孟郊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

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诗人早年仕途失意,漂泊无依,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慈母的一片深情,是在琐琐碎碎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

担心儿子迟迟难归,所以针针线线,细细密密,将爱心与牵挂一针一线缝在游子的衣衫之上。

【注释】【1】吟:吟诵,诵读。

【2】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即作者自己。

【3】临:将要【4】意恐:心里很担心【5】归:回家。

【6】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儿女。

【7】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全诗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全诗概述】全诗共三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古诗两首之游子吟

古诗两首之游子吟

04
艺术特色
运用细节描写,形象生动
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如“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描绘母亲为远行的 儿子缝制衣服的场景,展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祝 福。这种细节描写使得诗歌形象生动,让读者能够更 好地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中,孟郊运用 了比喻手法,将母亲的爱比作春天的阳光,形象地描 绘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这种细节描写和比喻手法的 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古诗两首之游子吟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诗句解析 • 主题思想 • 艺术特色 • 总结评价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孟郊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一生穷困潦倒,但始终保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和 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游子吟》是孟郊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诗,描绘了母爱的深沉和 伟大。
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游子吟等经典 诗词的普及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其中的文化内涵 和艺术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比喻子女难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如 同小草难以回报春天的阳光。
VS
详细描述
这句诗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子女对父 母的深深感激和敬爱。“寸草心”代表子 女对父母的感激和敬爱,“三春晖”则代 表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关怀。整句诗强调了 父母的爱和关怀无法回报,表达了对父母 的无限感激和敬爱。
03
主题思想
母爱的力量
诗中提到母亲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予孩 子无尽的力量和勇气,让孩子能够面对人生
的挑战。
唤起人们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
要点一
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

《游子吟》唐诗原文

《游子吟》唐诗原文

《游子吟》唐诗原文《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子吟》唐诗原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游子吟作者:唐·李益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

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游子吟》注释①游子吟:乐府《杂曲歌辞》名。

②薄:鄙薄。

③贱:轻视。

④遭遇:待遇。

同众流:谓视同平庸之辈。

⑤低回:徘徊。

⑥照面:比喻看人只看表面。

⑦心如练:谓心地纯洁。

练,白熟绢。

⑧当荣盛:在显达兴盛时。

⑨白日驰:以太阳飞驰比喻荣华易逝。

《游子吟》作者介绍李益(748—829),唐代诗人。

字君虞。

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家居郑州(今属河南)。

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

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

公元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

公元800年南游扬州等地。

公元820年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

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李益的诗全集栏目。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

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

《游子吟》繁体对照女羞夫婿薄,客恥主人賤。

遭遇同眾流,低回愧相見。

君非青銅鏡,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塵,不謂心如練。

人生當榮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馳,何異弦上箭。

创作背景《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

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

孟郊游子吟的简介

孟郊游子吟的简介

孟郊游子吟的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属于古体诗。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创作背景:《游子吟》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文学赏析: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的简介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孟郊简介

游子吟孟郊简介

《游子吟》孟郊简介
1、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

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唐代著名诗人。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2、本诗原文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创作背景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

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4、本诗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诗词赏析——孟郊《苦寒吟》《游子吟》

诗词赏析——孟郊《苦寒吟》《游子吟》

诗词赏析——孟郊《苦寒吟》《游子吟》【作者简介】孟郊,字东野。

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46岁始中进士,50岁为溧阳尉。

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其中有的诗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归天台》、《峡哀》、《游终南山》等;有的写仕途失意,抨击浇薄世风,如《落第》、《溧阳秋霁》、《伤时》、《择友》等,还有的自诉穷愁,叹老嗟病,如《秋怀》、《叹命》、《老恨》等;而“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作者偏激的心情。

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辞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

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

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

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其二人为“郊寒岛瘦”。

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有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

夏敬观、华忱之均著有其年谱。

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

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苦寒吟【唐】孟郊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资料1】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

孟郊游子吟孟郊《游子吟》原文及翻译游子吟的意思翻译

孟郊游子吟孟郊《游子吟》原文及翻译游子吟的意思翻译

孟郊游子吟孟郊《游子吟》原文及翻译游子吟的意思翻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翻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游子吟》注释: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游子吟》作者介绍:孟郊,唐代诗人,汉族。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

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

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

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

对作者的点评:《唐诗品汇》:刘云:全是托兴,终之悠然。

不言之感,复非睍睆寒泉之比。

千古之下,犹不忘淡,诗之尤不朽者。

《唐诗归》:钟云:仁孝之言,自然风雅。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亲在远游者难读。

顾璘曰:所谓雅音,此等是也。

《唐风怀》:南村曰:二语婉至多风,使人子读之,爱慕油然自生,觉昊天罔极尚属理语(末二句下)。

《唐风定》:仁孝蔼蔼,万古如新。

《载酒园诗话又编》:贞元、元和间,诗道始杂,类各立门户。

孟郊游子吟孟郊《游子吟》原文及翻译

孟郊游子吟孟郊《游子吟》原文及翻译

孟郊游子吟孟郊《游子吟》原文及翻译导语: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游子吟》作者: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翻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游子吟》注释: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游子吟》作者介绍:孟郊,唐代诗人,汉族。

现存诗歌500 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

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

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

46 岁(一说45 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

对作者的点评:《唐诗品汇》:刘云:全是托兴,终之悠然。

不言之感,复非睍睆寒泉之比。

千古之下,犹不忘淡,诗之尤不朽者。

《唐诗归》:钟云:仁孝之言,自然风雅。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亲在远游者难读。

游子吟孟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游子吟孟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游子吟孟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1、《游子吟》的作者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

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

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

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2、孟郊工诗。

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3、孟郊愁苦之诗所获褒不一,而他古淡闲雅的诗歌获得较为一致的好评。

许学夷认为“郊五言古,以全集观,诚蹇淫费力,不快人意;然其入录者,语虽削,而体甚简当,故其最上者不能窜易其字,其次者亦不能增损其句也。

本传谓其诗有理致,信哉。

”肯定“东野五言古,不事敷叙而兼用兴比,故觉委婉有致”独特魅力。

第 1 页共1 页。

《游子吟》创作背景及内容介绍

《游子吟》创作背景及内容介绍

《游子吟》创作背景及内容介绍导语:《游子吟》作者孟郊(751~814),唐代诗人,这篇文章写在溧阳。

创作背景《游子吟》写在溧阳。

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游子吟介绍(唐代孟郊诗作)《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作品原文游子吟⑴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⑵。

临行密密缝⑶,意恐迟迟归⑷。

谁言寸草心⑸,报得三春晖⑹。

注释译文游子吟词句注释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游子吟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1] [2]游子吟白话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游子吟创作背景《游子吟》写在溧阳。

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游子吟古诗_游子吟孟郊

游子吟古诗_游子吟孟郊

游子吟古诗_游子吟孟郊游子吟,是中国古代较为著名的诗歌作品之一。

其中孟郊的《游子吟》更是诗句优美、朴素自然,寄托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深深的感伤。

本篇文档将为大家总结孟郊的《游子吟》及其相关背景,希望对大家了解这首著名的古诗能够有所帮助。

一、孟郊孟郊,唐代著名诗人。

生于721年,卒于约约772年。

他曾经在长安官署做过员外郎,因不满当时的政治环境,离开官场之后游历于各地,后来隐居山野。

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富有文学价值,很多诗篇受到后人的推崇。

二、《游子吟》1. 原文《游子吟》原文如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译文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译文:優柔紙前,暮霭沉沉,隔野心事一担。

恩部嬌母負心娘,皆佳人也,尚飢寒。

煮黎火,暖初寒。

更深一點,點燈看著更。

扁舟子,令我悲。

暂行者何悔此行?虽然这里的译文和原文有些出入,但是不外乎也传达了孟郊想表达的主旨。

3. 内容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一个离家在外的游子,他从母亲的手中得到一件衣物,密密缝制,意味着母亲对儿子的感情深厚。

在离家前,游子心怀愁绪,害怕自己不能及时回到母亲身边。

最后一句以“谁言寸草心”点明了游子对母亲的深深的孝心与感激之情,同时表达了希望母亲能够得到幸福的心愿。

三、诗歌分析1. 细节描写孟郊的《游子吟》很注重描写细节。

比如,“慈母手中线”这一句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心,着重表现细腻感性的一面;“游子身上衣”则展现出儿子离家在外、鱼贯远行的境况;“临行密密缝”则是体现母子之间细微、深刻的感情联系。

2. 热切感情孟郊的《游子吟》所体现的情感非常热烈和深刻。

他以慈母和孝子之间的感情为主要表现对象,表达了游子离别母亲而对她的深深怀念,透露出了对家乡的不舍和对家人的牵挂。

同时,也同时表达了孟郊对思乡之情的热切表现。

四、经典译文对比孟郊的《游子吟》已经被无数人翻译成各种形式的诗歌。

《游子吟》的译文在不同译者、不同的翻译时间和不同的文化语言背景下,清晰表现了文学翻译的个人化、译文风格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游子吟》孟郊简介

《游子吟》孟郊简介

《游子吟》孟郊简介
《游子吟》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现浙江省德清县)人。

唐朝诗人。

他一生很不得志。

早年屡试不第,46岁才考取进士,50岁出任阳县尉,以后还做过几任小官,生活非常贫困。

他的诗,很受韩愈的推崇。

与诗人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五言古诗。

诗人在题下自注“迎母上作”,该是他中进士后,在阳做官时,为迎接母亲的'到来而写。

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细腻深沉,深得人们的喜爱。

尤其是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成了有口皆碑的佳句。

1992年,香港民众评选十首最喜爱的唐诗,《游子吟》就名列榜首。

原文:
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她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担心孩子一走很晚才会回来。

谁能仅凭靠一点点的孝心,
就去回报母亲多年的养育之恩呢?。

游子吟的作者孟郊

游子吟的作者孟郊

游子吟的作者孟郊游子吟的作者孟郊众所周知,《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成名之作,其传达的母爱感动了无数思乡的游子,让世人赞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孟郊,了解他的生平经历,一起重回唐朝吟诵他的诗歌作品。

简介孟郊,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

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唐代著名诗人。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生平:早年生活天宝十年(751年)孟郊生于湖州武康,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

青年时代隐居于河南嵩山,但关于这段经历的起讫时间与具体情况,已不可考。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至贞元六年(790),即孟郊三十岁至四十岁这段期间,他在河南目睹过当时的藩镇之变,在信州上饶为陆羽新开的山舍题过诗,后来又在苏州与诗人韦应物唱酬。

由中原而江南,行踪不定,却是除去写诗以外,并没有其他什么事业可以记述。

中年进士贞元七年(791),孟郊四十一岁,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于是往京应进士试。

贞元八年,下第。

可能就是在这次应试期间,他结识了李观与韩愈。

《旧唐书》本传说孟郊“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两人的性格都异乎流俗,是他们订交的基石。

孟郊固然比韩愈年长十七,写诗笔力也足与韩为敌,但他命运坎坷,仕途多蹇(jiǎn),所以反倒是他因为得到韩愈的表扬推崇,才诗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

贞元九年,孟郊应进士试,再下第。

贞元十二年(796),孟郊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随即东归,告慰母亲。

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

贞元十五年,在苏州与友人李翱相遇,嗣后又历游越中山水。

贞元十六年(800年)为溧阳尉。

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孟郊游子吟作品简介

孟郊游子吟作品简介

孟郊游子吟作品简介孟郊游子吟作品简介【作品简介】《游子吟》由孟郊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郊岛”】中唐诗人孟郊、贾岛的合称。

孟郊比贾岛大28岁,是贾岛的前辈诗人。

但他们都是遭际不遇,官职卑微,一生穷困,一生苦吟。

孟郊“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送卢郎中汀》);贾岛“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相传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魏泰《临汉隐居诗话》)。

他们又都是韩愈的诗友。

韩愈对他们的诗也都很赞赏,说孟郊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荐士》),贾岛诗“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但重视郊较过于岛。

郊、岛二人偶有诗相投赠,在当时并不齐名。

唐末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孟郊为“清奇僻苦主”,贾岛则为“清奇雅正”的升堂七人之一。

宋代欧阳修始以两人并举,谓“孟郊、贾岛之徒,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气”(《书梅圣俞稿后》),苏轼有“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之论。

二家诗“清奇”“悲愁”,造语刻炼,白描不用词藻,是共同之处。

但孟郊诗以五古为主,不作律诗;贾岛诗以五律为主,古体较少;孟郊对社会生活观察较广,感情较深,有关心国事民生的作品;贾岛则生活较窄,对世事较冷淡,一味枯寂幽峭,情调凄黯,是不同之处。

潘德舆以为“郊岛并称,岛非郊匹,人谓寒瘦,郊并不寒也”(《养一斋诗话》)。

此论有代表性。

但贾岛对后来的影响大于孟郊:晚唐五代被诗论家称为“贾岛时代”(闻一多《贾岛》),宋代“九僧”、“四灵”,明代“竟陵派”,清代“浙派”,学贾岛成为流派;学孟郊的只是个别的诗人。

孟郊游子吟创作背景

孟郊游子吟创作背景

孟郊游子吟创作背景
孟郊游子吟创作背景
《游子吟》题下孟郊自注:“迎母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

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46岁始中进士。

贞元十七年(801年),50岁的孟郊任江南阳尉。

其代表名诗《游子吟》就是在阳时所作。

在任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

元和九年,在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原文: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的故事

孟郊游子吟的故事

孟郊游子吟的故事游子吟为诗人孟郊所创作,全诗情真意切,使很多的读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唐代诗人孟郊(751—814),字东野。

他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中进士,做了溧阳县尉的小官。

孟郊上任后,想起母亲养育自己的恩情,非常激动。

原来,他家中贫困,自己早年在河南嵩山隐居,一家生计全靠母亲支撑。

他中年时,三次赴京应考,每次出门前,老母总要亲自为他准备行装……孟郊回忆起母亲亲手为他缝制出门衣服时的情景:她老人家一边飞针走线,担心儿子在外乡迟迟难归,衣服总是缝得十分结实耐穿,一边口中喃喃自语,盼望儿子早日回到自己身边。

母亲的爱,正像春天太阳的光辉那样温暖、深厚!于是,孟郊立即派人到家乡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把老母接到溧阳来好好侍奉。

同时,他把上面这些想法写成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在诗的最后两句,把儿子比作在三春阳光抚育下成长的小草,深入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新衣暖身,母爱暖心,儿子对于母亲的爱是无论怎样都报答不尽的。

这天,孟郊在县衙里,一面吟哦这诗,一面老是在想:武康离溧阳不远,这两天母亲应该到了。

果然,下午时分,他儿子急匆匆进来禀报:祖母大人坐的船,很快就要靠上河码头了。

这时,孟效放心了,在《游了吟》诗题下写了“溧上迎母作”五个字,就同儿子赶到河码头去了。

孟郊一生饱尝世态炎凉,常有不平之鸣,因而更加觉得母爱的可贵可亲,体会特别深刻,这首用白描手法写的诗也就成为历代传诵的名作。

知识扩展:【原文】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品简介】《游子吟》由孟郊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游子吟的简介

游子吟的简介

游子吟的简介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七绝,是一首流传广泛、
广为人知的诗歌。

这首诗描写的是离别之苦和思乡之情,语言感人至深,情感真挚动人。

它丰富了人们的文学情感和价值观念,对后世文
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游子吟》通过一位游子的内心独白,表达了游子离乡别井后的
悲苦和思乡之情。

诗的前半段描述的是离别的痛苦,游子被迫离开亲
人和故乡,离别的苦痛让他无法自已,留下了伤心的泪水。

诗的后半
段则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情怀,他在异乡思念故土的风土人情,渴望归
家的日子,愁苦和寂寥之中,内心却充满着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语言简练,却又意蕴深刻。

它将离乡别井、思乡的情感表
现得淋漓尽致,抒发了游子的乡愁和家国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也启示人们,在异乡漂泊,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和土,更不能忘
记家人的亲情和故乡的风光,要珍惜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家乡,撑起
人生的美好希望。

总之,《游子吟》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感;不
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它通过诗歌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
位游子心中对故乡、对亲人的眷恋,提醒我们注意自己的家国情怀和
归属感。

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国文化的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子吟孟郊作者简介
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诗人,少年时期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

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

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

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仕历简单,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死后曾由郑余庆买棺殓葬。

故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

孟郊现存574多首,以短篇的五言最多,代表作有《》。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生平:
孟郊:湖州武康人(今浙江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

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

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

贞元十七年(801年),任江南溧阳尉。

其代表名诗《游子吟》就是在溧阳时所作。

在任时常以作诗为乐,作不出诗则不出门,故有“诗囚”之称,不事曹务,还被罚半俸。

不久弃官。

他前妻早死,三子夭折。

仕途的坎坷,家境的`凄苦,对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有极大的影响。

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60岁时,因母死去官。

郑余庆镇守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

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八月己亥(二十五)日(9月12日)暴病去世,时为元和九年(814年),孟郊的朋友韩愈等人凑了100贯为他营葬,郑余庆派人送300贯,“为遗永久之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