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3、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历史地位新探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历史地位新探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它坚持人民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它主张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创新。
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思想,引导中国在经济发展中走上了创新驱动的道路。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共享发展成果。
科学发展观倡导构建共建共享的发展新机制,促进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关注并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资源配置格局。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总纲领,是在新形势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创新,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实施,为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新时代,科学发展观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地位,将继续指导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
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这符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
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4、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揭示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看科学发展观乃全世界遵循之“世界观”从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看科学发展观乃人人应确立之世界观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看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共享的先进文化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它不仅代表我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代表中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时完全具有世界性,是全人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政治、文化的互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
对内重在“文化强民”,事实证明,只有坚强“内部”才能辐射“外部”;对外要在向世界积极推出“科学发展观”这一代表人类文化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迎应全球化条件下“西方文化”的挑战。
当前和今后,我们要高调向世界推出科学发展观这一人类先进的文化价值理念,切实让科学发展观成为人类共享的先进文化,引导全人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世界观,从而促进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整体和谐,促进人类文明迈向新的台阶。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充分认识其历史地位,准确把握其科学内含,是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前提。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历史地位,应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全面把握。
(一)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一,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0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6694亿元,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四位,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
在这个新起点,人民群众产生了新期待,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没有这些成就,这里所说的新起点、新期待、新要求就无从谈起,就不可能提出科学发展观。
第二,走科学发展之路,是应对和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根据其他国家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在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也往往对应着社会矛盾最为严重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一个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
要应对和解决好这些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与时俱进,提升和更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以新的发展观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含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取代正统的资本主义的客观科学发展观,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是,它是建立在斯大林主义中心思想的基础上的,是80年代邓小平开始提出的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一部分,具有“人人有机会发挥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基本精神。
科学发展观的特征在于它是对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的统一性解释,它指出,要确保社会主义发展的顺利进行,必须同时贯彻“四个有机统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原则,这就是现代化的内容,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市场经济体制所提倡的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指导作用。
它着眼于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的新局面和新任务,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有机统一”,并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为体制升级,有效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是发展的根本,只要它是统一的,那么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就将更加光明。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带领党和人民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3)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意义科学发展观在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卓有成效的创造中,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
实践昭示我们,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大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进一步作出精辟概括。
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达到党的十八大所要求的新高度。
4、坚定不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说与时俱进,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用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巩固、在发展中推进的。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进入了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
深入回答时代新课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的新成果,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境界。
(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
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顺应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我们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这一历史性决策的重大意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带领党和人民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说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都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以贯之。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总结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总结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关于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为基础,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人代代表大会的硬性表述。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创新性成果。
随着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传统的革命和建设论调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构想,作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发展的总纲领。
科学发展观相对于以往的发展思想来说,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发展探寻新的路径。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这就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经济效益、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的统一、科学发展观理论上指导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强调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保障人的权利和尊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原则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最后,科学发展观是党和政府在治国理政中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举措,这些举措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提供了方向和基本原则,帮助党和政府更好地解决形势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战略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指导原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也是党和政府在治国理政中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字
主要内容
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它要求在发展过 程中,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关 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和需求,实现整体协调发展
P 2 ART
历史地位
COMPANY LOGO
2
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共 产党的理论创新中具 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是中国共产党的重 大战略思想,是指导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思想。具体来说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 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历史地位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 中国方案。它强调的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等理念,对于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人类共同发 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它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 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它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 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THE PROFESSIONAL TEMPLATE
历史地位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 观,它坚持了马克思 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 展的基本原理,结合 中国实际,创造性地 提出了以人为本、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 发展观,丰富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历史地位
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指导思想,它指导中国 经济社会朝着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迈进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020081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历史地位
1.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
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创造性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2.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是一脉相承的、与时俱进的,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是我们党和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的认识,对于更好地学习、掌握、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更加自觉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在多维视角下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内涵的当代阐释,是超越后发展的发展困境并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
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浅析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历史发展的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和教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形成渊源深厚,概括全面,因而,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及其意义,应该溯本求源,以史为证。
关键词: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和意义。
引言: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根本原因。
发展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
发展观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起到根本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社会形态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发展观的多样性。
同时,发展观又将作用于社会形态,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可以说,发展观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指南针。
一、改变中国的两个发展战略和带来的思考1、毛泽东时期的大发展战略翻阅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自1847年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产生到新中国建立之前的整整一百年里,中国始终没有出现倾全国之力开发电力、石油、煤炭、钢铁中的任何一项的举动,这些资源的匮乏,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工业发展,而工业的发展程度往往决定了经济的发达程度。
在这一百年里,虽然对资源有小规模的开采,但中国的民族资本家还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没有资金,也没有能力进行影响和推动国民经济的投入和开发,这就是中国国力一直都不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来说,要想改变旧中国的贫穷面貌,就得尽快摆脱100年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
对于当时紧张的国际形势,加之列强的封锁战略,让依靠国外力量的想法落空,中国的发展只有靠自己。
面对这样的局面,唯有倾举国之力来进行这场极其艰苦的伟大创业。
这才有了举国上下的全民大炼钢之类的大跃进式的发展。
当时国家的困难我们也许难以体会,可以用个小故事来说明。
坊间传闻,是有科学家在路上突然被人带走,从此人间蒸发,杳无音讯。
干什么去了呢?在找那些工业发展需要的资源。
正是由于几代中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中国的版图上才多了一个又一个资源标识图标。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历史地位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制定发展目标时,既要考虑短 期利益,也要考虑长期影响,平衡长期与短期的目标,避 免过度追求短期效益而牺牲长期利益。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 的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 公平。
统筹兼顾
01
统筹全局与局部利益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决策和实践中,既要考虑全局利益,也要照顾到局部
利益,平衡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实现整体和局部的统一。
02
统筹当前与长远利益
统筹兼顾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关注当前利益,也要考虑长远影响,
避免为了当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实现当前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03
统筹国内与国际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国内与国际发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存 在着一些问题,如经济发展不 平衡、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 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开始反思传 统的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发展 思路。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也受到了国 际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全球气 候变化、资源环境问题等全球 性问题的挑战,促使人们更加 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全球性 。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框架。
0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
强调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 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发展成果应惠及全体人民,而 不是少数人或特定阶层。
尊重和保障人权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就业权等基本权利,以及少数 民族、妇女、儿童等特定群体的权利。
它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人的需求和利益,满 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保障人民的权益,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也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 可持续性,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各方面的平衡与 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指导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指导意义韩 旭(作者系中组部组织局副局级巡视员)稿件来源:组织人事报发布日期 :2008-01-03/1601期、03-07/1617期、04-24/1631期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提出“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对此,我们如何理解和学习贯彻呢?对于我们这些从事组织工作和党的建设的同志来说,常常会习惯于从领导班子建设、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等具体的工作层面去理解和学习贯彻,这是对的,也应该如此。
然而,作为一名长期在组织战线工作的“老兵”,笔者深切感到,我们必须跳出“就党建论党建”的局限,学会从更宽广和更长远的历史层面、从更深刻的理论层面去思考问题。
否则,我们就会很被动,难以很好地承担我们的神圣职责,难以尽到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卫士的作用。
下面,本文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看看她究竟在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坚定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和信心,并希冀对组织战线的同志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我们党要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解决好领导发展的本领的科学性问题,以及如何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
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努力也就都会归于失败。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要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之前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所有实践基础之上的,它的历史起点毫无疑问应该是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的胜利。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提示:什么事科学发展观(简述)。
历史地位:1.理论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2.实践地位。
)答: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根据党的十七大部署,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看,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其次,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看,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深刻揭示了当今世界发展一系列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时代课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天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集中体现。
再次,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与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意义。
最后,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看,科学发展观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把科学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新阶段,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二、学术界对科学发展观的看法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国内学术界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实践价值展开了热烈讨论,取得了一批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探讨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实践价值:一是依据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的定位,加以论述和阐释。
如有学者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
二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揭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实践价值。
有学者者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与实践双重创新的产物。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论文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以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提出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观。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并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前进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它以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提出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观,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并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前进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
这一过程,实质就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的过程。
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
”[2]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进程,所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品质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进入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在这个“发展点”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充分认识其历史地位,准确把握其科学内含,是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前提。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历史地位,应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全面把握。
(一)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一,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0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四位,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
在这个新起点,人民群众产生了新期待,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没有这些成就,这里所说的新起点、新期待、新要求就无从谈起,就不可能提出科学发展观。
第二,走科学发展之路,是应对和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根据其他国家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在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也往往对应着社会矛盾最为严重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一个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
要应对和解决好这些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与时俱进,提升和更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以新的发展观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含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历史地位
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历史地位1.引言1.1 概述科学发展观是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综合分析国内外各种情况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一观点强调经济建设是执政兴国的基础,必须坚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鲜明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强调了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力求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以其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和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为我们在执政过程中进行全面的战略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科学发展观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引导我们在发展中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规划和方向。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深远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它为我们解决当前和今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石。
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将其贯彻到实际行动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历史地位:第一部分,引言部分,将概述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和重要性。
首先,我们会简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和核心理念,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接着,我们将说明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正文部分,将重点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我们将从多个方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人民至上、全面依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提示:什么事科学发展观(简述)。
历史地位:1.理论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2.实践地位。
)
答: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根据党的十七大部署,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是我们党迄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传承关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意义的最完整的表述,是对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的科学界定。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
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难以避免的,有些则是由于发展观的偏差所导致的或者所加剧的。
针对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
再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最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表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以说,新的发展观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对全球、对人类的负责态度。
如果将这一发展观付诸实践,将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将对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承”就“承”在牢牢把握住了发展这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主题。
科学发展观也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与时俱进,这个“进”就“进”在它对发展思想的创新发展上。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形成了关于发展的更加深刻、更加丰富的系统化思想。
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
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形成了具有战略高度和现实指导性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观点。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强调协调发展,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同时,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以及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地位是就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而言,指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理论对发展实践的指导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地位源于其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即科学发展既为理论形态,又为实践形态,是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有机统一。
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特质。
列宁指出:“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
”这就是说,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一方面,它必须也必然具备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实践性特征;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贯性要求。
科学发展观既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论在当代中国具体化,又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在十七大报告中,将科学发展观对发展实践的指导地位界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的推向前进,既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党和国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方针政策。
十七大报告不仅集中阐发了这些方针政策,又作出许多新的战略部署。
比如,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方面的转变;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建设目标等等。
这些战略部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