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郫县古城镇传承“竹编、草编、棕编”技术
22733877_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传承蜀锦传统织造技艺绝活
—风采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位于成都市双流区九江街道双九路二段86号,于2008年4月组建,是集保护、传承、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个人独资单位。
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聚集了一批原成都市蜀锦厂的专家和艺人,现有国家级非遗蜀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人,高级工程师、高级美术设计师1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工程师1人,纹织组织工艺设计师2人,技术工人十余人。
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是四川省旅游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会员单位、四川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四川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单位、四川文化品牌理事单位、成都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蜀锦织造技艺专业委会主任单位,并获得首届四川省(特色工艺)城市文化名片、四川创新文化企业、第二届四川省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企业、四川文化品牌理事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0年4月,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被命名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织造技艺传习所;2010年9月,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传承蜀锦传统织造技艺绝活专用标识;2019年11月,成为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特许生产商;2020年8月,被命名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发展基地;2020年9月,被国家列入中欧地理保护标志协定贸易产品。
东方瑰宝——蜀锦蜀锦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距今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兴于春秋战国,盛于汉唐,是中华民族古代物质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蜀锦是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厚重的文化艺术内涵和独特的工艺技艺历经数千载而不衰。
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成都地区丝织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蜀锦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和欣赏收藏价值,故世人誉之为“东方瑰宝,神州一绝”。
蜀锦产品是团队共同合作的结晶,共4个工种近70道工序。
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自组建以来,在蜀锦产品的研发、创意以及纹织工艺设计、小样设计、纹织组织设计、提花装造技艺、经纬配色、胡光俊在进行装造技艺的另一个工序胡光俊在吊综丝(蜀锦装造技艺的一个工序)—60机械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在保证传统织造技艺完全不变的基础上,采用了电子提花纹枕生产出原汁原味的蜀锦产品,为传统技艺产业化生产走出了一条新路,实现了七梭三十六色重纬、重组织、经纬同时起花的织造技艺。
道明竹艺村地域特色乡村景观设计分析
道明竹艺村地域特色乡村景观设计分析作者:杨丝嘉石永婷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4年第07期摘要: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是乡村差异化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资源,但在当下乡村更新中多存在误用情况。
基于此,以颇受好评的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道明竹艺村的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在解读其地域特色基础上,从空间布局、建筑设计、景观艺术、铺装材料和艺术乡建五个方面,深入分析竹艺村景观更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融入景观各方面的具体方式,总结彰显道明竹艺村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设计建议,以有效指导其他乡村的建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地域特色;乡村景观设计;道明竹艺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道明竹艺村概况道明竹艺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道明镇,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而得名,是道明镇龙黄村9、11、13组形成的自然聚落,也是道明镇竹编文化创客产业核心区和聚集区。
据调查,2018年区域内共有86户,共295人,其中竹编大户3户,竹编从业人员50余人,拥有丁知竹、继军竹编等竹编知名品牌。
2016年,道明竹艺村在充分挖掘自身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将地方特征融入乡村规划建设中,围绕特色产业打造了一个极富地域性的传统村落,将其建设成为崇州市地域特色小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典范。
二、道明竹艺村的地域特色崇州市道明镇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自然格局、建筑造型、庭院空间、农耕文化与民俗生活上,其中的“竹文化”是区别于成都市其他乡村的重要地域特色。
崇州市位于川西平原西部,道明竹艺村坐落于崇州市西北部。
“四山一水五分田”的自然格局体现了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道明竹艺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温常年温和,农作物以水稻、蔬菜为主,植物以竹、桤木为主。
竹艺村位于丘陵与坝区的交界处,属于半丘陵地形,呈现出“背山面田”“靠水环林”的地域自然特征,西部位于无根山山脚,北有白塔山,西北部是起伏的丘陵,东南面是开阔的农家田地,海拔为560—757米。
成都非遗竹编
成都非遗竹编
在中国,传统手工艺中最有特色的之一就是成都非遗竹编,它的精湛的工艺、独特的吸引力使他一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成都非遗竹编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始终保留着其原汁原味的风格和保健特点,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据悉,成都非遗竹编工艺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使用“竹枝”和“草枝”来编织,又称“山编”。
从编制工艺上看,成都非遗竹编以竹材为“丝”,这些竹扁条,不仅经过预先处理,而且还需要在每一条线上编织,经过数次复杂的织法,使得竹扁条慢慢拧成螺旋,形成竹编后的特殊纹路和宝石纹样。
成都非遗竹编不仅具有独特的织法,也拥有各种精美设计,覆盖百家乐牌、竹枝签、提花板、暖洋洋毯等,精致美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弥足珍贵的宝藏。
竹扁条可以编织成各种形状的物品,包括圆形的编织物,缠绕的编织物,垂钓形的编织物,以及精致的编织披肩。
竹编完美地表达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
竹编不仅是一种传统手工艺,而且也具有许多保健功效和功能,比如有效预防感冒、寒冷、小儿多动症,甚至具有防辐射、安神、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功能。
在今天,传统的成都非遗竹编技艺愈加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它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非遗崇州道明竹编
建立保护机制:加强对道明竹编 的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的保护机 制和管理体系,确保这一非物质
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1 Nhomakorabea2
3
4
5
加强技艺传承:通过举办培训班、 带徒传艺等方式,加大对新一代 竹编传承人的培养力度,确保道 明竹编的精湛技艺得以传承下去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展览、比赛、 文化交流等活动,加大对道明竹 编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其知名
和艺术价值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传统 手工艺,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 面加强工作
未来展望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加强对道明 竹编历史渊源的挖掘和研究,整 理和出版相关的文献资料,为后
人留下宝贵的历史遗产
推动创新发展:鼓励竹编艺人结 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开发 更多具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的竹编
作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度和影响力
未来展望
1 总之,道明竹编作为四川地区的独特文化符 号,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传承和发展
2 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加强技艺传承、推 动创新发展、加强宣传推广以及建立保护机 制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为这一非遗文化 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 加璀璨的光芒
14
-
THANKS
一些竹编艺人也开始积极探索 创新之路,将传统技艺与现代 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具有 时代感和实用性的竹编作品
然而,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了 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大力 支持道明竹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他们还通过举办培训班、 带徒传艺等方式,努力培养新 一代竹编传承人
5
未来展望
未来展望
道明竹编作为一项珍贵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
01
引言
02 历史渊源
四川的传统手工技艺
四川的传统手工技艺四川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技艺。
这些技艺不仅是当地人民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下面,我们将按照类别来介绍四川的传统手工技艺。
一、织锦四川织锦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四川织锦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四川织锦的图案多为花鸟、山水、人物等,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四川织锦的制作过程繁琐,需要经过设计、织造、染色等多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益求精,才能制作出一件完美的织锦。
二、剪纸四川剪纸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代表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
四川剪纸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独特的风格而著名于世。
四川剪纸的图案多为花鸟、人物、神话传说等,线条流畅、造型精美,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四川剪纸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设计、剪刻、涂色等多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益求精,才能制作出一件完美的剪纸。
三、竹编四川竹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代表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四川竹编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著名于世。
四川竹编的制作材料主要是竹子,其图案多为花鸟、人物、器物等,线条流畅、造型精美,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四川竹编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设计、编织、涂色等多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益求精,才能制作出一件完美的竹编作品。
四、木雕四川木雕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代表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四川木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著名于世。
四川木雕的制作材料主要是木头,其图案多为花鸟、人物、神话传说等,线条流畅、造型精美,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四川木雕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设计、雕刻、涂色等多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益求精,才能制作出一件完美的木雕作品。
总之,四川的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不仅是当地人民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传统手工技艺,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物局关于街子古镇规划的建议
成都市文物局关于街子古镇的规划建议一、街子古镇文化遗产资源现状(一)、街子古镇的历史沿革街子镇位于崇州市,与都江堰市大观镇毗邻。
地处山坝交界处,位于青城山脉的挖断山与火烧山坡脚下,北距都江堰市约20公里,东距成都市约60公里。
岷江的支流味江流经地势平缓的街子镇口,形成一泓碧潭——龙潭。
古镇水系发达,地下水丰富,石板路两侧及屋前院后,常年清水不断,因而有“川西水乡”之名。
街子镇已有一千多年的建置历史,五代时称“横渠镇”,因横于味江畔而得名。
后蜀孟昶广政十二年(公元949年),并晋原、郭信等八乡入横渠镇,并置征税院。
广政十六年(公元953年),升征税院为永康县,隶蜀州,街子镇为永康县治所在地。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废永康县入崇庆州,横渠镇易名四界镇。
元末明玉珍在蜀称帝,国号大夏,复置永康县。
明洪武后,并永康县入州。
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更名街子场,由崇州、灌县分管。
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改为崇庆管辖,清末属怀远镇。
1935年设街子联保,1940年置街子镇,1941年改乡。
建国后仍名街子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更名街子镇。
2004年,将原上元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街子镇;街子镇政府驻江城街。
(二)、街子古镇的文化遗产简介街子镇古迹众多,有深厚的优秀文化积淀。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街子镇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40处。
街子镇目前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双河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下古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朝阳村字库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上元宫)。
古街区现存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6.8万平方米。
1、双河遗址双河遗址位于崇州市街子镇芒城村8组,地处成都平原的西部边缘,遗址呈长方形,方向170度,面积11万平方米。
1997年10月,成都市考古工作队、崇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共同试掘古城遗址。
双河遗址时代比较单纯,主要为宝墩文化时期的遗存,绝对年代在距今4300年左右。
成都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第三批传习所
成都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传承人
传统音乐
蜀派古琴
黄康
戴茹
西岭山歌
刘万琼
传统舞都木偶戏
吴铮
川剧
肖方云
周玉
曲艺
金钱板
余公正
四川扬琴
雷常群
幺妹灯
欧继安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青城武术
鲜宗丽
余门拳
余治斌
传统美术
成都面人
张龙贵
蜀绣
白桦
冯桂华
剪纸
史芹芳
附件2
成都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传习项目
1
成都锦美蜀绣文化有限公司
蜀绣
2
四川何氏骨科研究所
何天祺传统中医药疗骨法
3
成都市百花潭公园
川派盆景制作技艺
4
倪成玉大师工作室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
5
成都市蜀锦工艺品厂
蜀锦织造技艺
6
四川梦工坊蜀绣有限公司
蜀绣
7
四川蜀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蜀绣、蜀锦织造技艺
赵文玲
雷康
钟水饺传统制作技艺
祝元清
张氏古琴制作技艺
张勇
石桥挂面制作技艺
聂本廉
传统医药
何天祺传统中医药疗骨法
何依玲
黄新
吕瑞生
阴氏中医正骨法
阴明红
备注:张氏古琴制作技艺、余门拳、石桥挂面制作技艺是简阳市项目,被公布为资阳市市级代表性项目,简阳纳入成都代管后,简阳市的原资阳市市级代表性项目自动成为成都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
16
四川高福记食品有限公司
成都民俗文化
成都民俗文化
成都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包括川剧变脸、茶文化、竹编艺术、糖画艺术、川话方言文化、仿古祭祀忆三国等。
川剧变脸是成都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之一,起源于川剧,演员们在舞台上通过快速而熟练的变脸技巧,将喜怒哀乐等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川剧变脸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了成都民俗文化的瑰宝。
茶文化也是成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成都,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人们喜欢在茶馆里品茶、聊天、打牌、听戏,享受悠闲的生活。
此外,竹编艺术和糖画艺术也是成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
竹编艺人用竹子编织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糖画艺人则用糖稀在特制的铁板上绘制出各种图案和文字,既可观赏又可食用。
成都的川话方言文化也是其民俗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话以其独特的语音、语调和词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言体系。
在成都,人们喜欢用方言交流,这种方言文化体现了成都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此外,成都还有丰富的岁时节令游赏习俗,如灯会、花会、龙泉桃花会、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等。
这些民间节会既是成都人游乐踏青的欢乐节日,也是外地游客和民俗学者观赏采风的大好时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民俗学家。
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摘要:郫县位于川西平原腹心,是曾经的蜀都。
不仅生态环境优美,而且作为古蜀文明的发祥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境内出土文物众多,拥有众多遗址和文化名人。
充分挖掘古蜀文化的内涵,积极推动古蜀文化与现代文化艺术、数字娱乐等的结合,以古为神,以今为体,古今交融,形神兼备,以望丛文化园的开发为契机、为核心、为推动,整合县内外文化资源,倾全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推动郫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建议一、郫县文化产业的资源特征: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既有一般物质商品的属性,又有意识形态属性。
文化产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的“原创性”,要了解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必须把握文化产业资源的不同特征。
( 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积淀古蜀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赋予了郫县博大精深、独特神韵的历史人文底蕴,它们是今天蜀文化资源的主要源泉。
现存的蜀文化资源主要有:望丛祠:望丛祠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是祭祀古蜀国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的祀祠,是全世界蜀人寻根祭祖的圣地,是全国唯一的一祠祭二主的祀祠,祠内望帝陵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帝王陵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杜鹃城遗址:是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为古蜀国望帝杜宇建造的都邑,汉代扬雄《蜀王本纪》载:“杜宇一名杜主,代鱼凫王蜀,徙都于郫,即杜鹃城也” 至今在郫县县城北郊仍存古杜鹃城残垣。
古城遗址:是一处保存完好,内涵丰富的以城址为特征的蜀文化早期遗址,是成都平原史前古城群的代表性遗址之一,距今约4000年左右,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蜀文化孕育出了西汉哲学家、思想家易学大师严君平,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西蜀孔子”扬雄,大司空何武,宋代著名诗人张俞,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清代名将罗毓流,抗日英雄解固基,中科院学部委员萧伦,文学教授、语言学家殷孟伦,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等。
客居郫县的一文人墨客如杜甫、陆游、范成大、张大千、叶圣陶等,在郫县留下深深的足迹,杜甫的《杜鹃行》、《野人送朱樱》等歌咏郫县的优美诗歌至今仍脍炙人口。
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之道
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之道作者:陈荟竹冯雅可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7年第15期突破传统手工技艺的桎梏,不断探索新时代的创新传承,为道明竹编注入了崭新的生命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过竹编的簸箕,买过竹篮装的端午粽子礼盒,在餐厅或者民宿看到过竹编的灯罩,也许还夸赞过它们的精巧匠心。
然而,可能大部分人并不知道“道明竹编”——这个发源于成都市崇州市一个普通小镇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明竹编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前些年因为工艺落后、技术老化、身怀绝技的竹编艺人后继乏人等,道明竹编工艺日渐萎缩,渐渐成为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道明日用竹编技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11月,“道明竹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近期,中央美术学院大三的学生罗琪锟到道明镇上学习竹编技艺,为毕业设计做准备;建筑设计师林边来到道明,请竹编手工艺人帮忙搭建一座建筑展台,用于公司参加今年9月的芝加哥双年展;90后传承人杨隆梅则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进行竹艺研修研习,她微博上的动态显示她最近刚参加了明斯克的“中国非遗文化周”……突破传统手工技艺的桎梏,不断探索新时代的创新传承,为道明竹编注入了崭新的生命力。
落寞不再,重获新生的道明竹编正在一条明亮的大道上“飞奔”向前。
为传统技艺注入高附加值“小罗啊,你大老远跑过来学手艺,我这个师傅肯定不会让你空手而归。
”7月19日下午,道明镇“丁知竹”竹艺馆后院,竹编大师丁志云正手把手地教罗琪锟编竹篓,从打底开始,事无巨细。
不过传统竹编工艺的复杂与精巧,还是让这位国内顶尖美术院校的大学生手足无措。
2013年3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传统竹编研究实习基地”在道明镇挂牌成立,这是国家级美术院校在国内建立的第一个传统竹编研究实习基地,道明竹编也因此走进了大学殿堂,成为中央美院新开设的民间文化课的教学内容之一。
2015年5月,崇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央美术学院正式签订中央美术学院崇州教学实践基地的协议,启动了以道明竹编为核心内容的“蜀州艺进”项目。
非遗竹编竹编项目创新创业计划书2023年
匠心竹 OEM&ODM
线上渠道商 线下渠道商
生产10-30%
B端30-50%
消 费 者
C端100-350%
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
高品质 创意产品
价格策略 渠道策略 推广策略
中高端 定制服务
跨境电商平台 线上新媒体平台 官网Google推广 线下国际展会
感 谢 观 看
市场分析
亿元
出口规模
整体规模
2000亿元
2017年竹产业年产值
竹制品出口态势图
商业定位
产品定位
创意设计
市场定位 用户定位
国际市场
渠道商
品牌定位
丝路 竹语
绿色 匠心 传承 创新
产品规划
创意生活用品系列 创意文化礼品系列 创意家居用品系列 创意酒店用品系列
商业模式
工厂A 工厂B 工厂C 工厂D
非遗织竹竹编项目
走进竹艺,传承非遗
丝路·竹语
绿色 匠心 传承 创新
项目背景
天府眉山 东坡故里 发展的障碍
历史传承悠久、工艺技术精湛 消费市场稳定、产业链条完整 国家大力倡导、政策支持有力
产品创新不足、供需严重失衡 缺乏品牌意识、产品附加值低 营销创新不足、缺乏专业人才
四川非遗文化遗产介绍
四川非遗文化遗产介绍一、概述四川是一个非常具有文化底蕴的省份,拥有着丰富的非遗文化遗产。
这些非遗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四川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文章将介绍四川省的非遗文化遗产。
二、锦绣川西1、藏羌彝苗民族刺绣藏羌彝苗民族刺绣是四川省锦绣川西地区独特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
它以鲜艳多彩、线条流畅、图案独特而著名。
这种刺绣技艺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手工艺品中最为珍贵的一种。
2、木雕木雕是锦绣川西地区另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它在当地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锦绣川西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而闻名于世,木雕则是这里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
锦绣川西地区的木雕作品具有精美绝伦的外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木雕艺术中的佼佼者。
三、川南地区1、川剧川剧是四川省的一种传统戏曲,它起源于清朝中期,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川剧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被称为“花翎子”,是中国戏曲艺术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之一。
2、竹编竹编是四川省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尤以川南地区竹编技艺最为出色。
竹编作品造型简单、线条流畅,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和地方文化气息。
这种手工艺品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都非常受欢迎。
四、雅安地区1、蜀锦蜀锦是四川省雅安市非常著名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它起源于唐朝时期。
蜀锦以其华丽绚烂的外表和精湛细致的制作工艺而被誉为“东方艺术的明珠”。
蜀锦作品主要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主题,图案繁复多样,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2、川陕民间木版年画川陕民间木版年画是雅安地区非常传统的一种手工艺品。
它以其细腻而又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而深受人们喜爱。
这种手工艺品起源于明朝中期,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五、乐山市1、嘉兴剪纸嘉兴剪纸是乐山市非常著名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它起源于清朝时期。
嘉兴剪纸以其精美绝伦的外观和精湛细致的制作工艺而被誉为“中国剪纸之冠”。
嘉兴剪纸主要以花卉、动物、人物等为主题,图案造型新颖别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四川十大城乡融合案例
四川十大城乡融合案例一、成都郫都区战旗村。
这个村可牛了!以前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现在呢?成了城乡融合的大明星。
村里搞起了特色农业,像种那种超级新鲜、有机的蔬菜水果。
然后呢,把农业和旅游完美结合,搞起了乡村旅游。
城里人周末就爱往这儿跑,摘摘草莓,体验下农耕生活。
而且村里的房子也修得特别漂亮,又有传统川西民居的味道,又很现代舒适。
村民们一边种地搞农业生产,一边搞旅游服务业,腰包那是越来越鼓,城乡之间的距离就在这种模式下被拉近啦。
二、崇州道明竹艺村。
道明竹艺村,一听名字就知道竹子是主角。
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会做竹编,以前啊,只能卖点小竹编物件,挣不了几个钱。
现在不一样喽,他们把竹编文化发扬光大。
村子里打造了好多充满竹艺特色的建筑,像那个网红建筑“竹里”,外形就像个无限符号,可酷炫了。
游客们来这儿,能看竹编大师现场制作,还能自己动手体验。
同时呢,村子引进了一些城市里的文化创意团队,让传统竹编和现代创意碰撞出火花。
村民们靠着竹艺产业,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乡融合在这一片竹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彭州宝山村。
宝山村那可是发展得热火朝天。
它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山上的景色美极了。
以前呢,就是靠山吃山,但比较原始。
现在,他们把自然资源开发得超级棒。
搞起了现代化的山地旅游,什么滑雪啊,山地徒步啊。
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建设得像城里一样好,道路宽敞,住宿舒适。
而且还发展了一些高端的乡村度假产业,吸引了很多城里的有钱人来休闲度假。
村民们在这个过程中,既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又从土地流转等方面获得收益,城乡之间在宝山村的绿水青山间实现了融合发展。
四、汶川水磨镇。
水磨镇可是经历了涅槃重生的地方。
以前遭遇地震后一片废墟,但是经过重建,摇身一变成为了城乡融合的典范。
它保留了羌族的特色文化,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羌族建筑。
在经济发展上,一方面有传统的农业,种一些特色的羌族农作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旅游和商业。
很多城里的商家看到这里的潜力,纷纷来投资开店。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成都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成都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1.17•【字号】•【施行日期】2006.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成都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成都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41项)已经2006年11月8日市政府第8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
成都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勤劳智慧的成都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创造了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蜀锦、蜀绣、成都漆艺、都江堰清明放水节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成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关精神和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二○○六年十一月十七日第一批成都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41项)一、民间文学(共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Ⅰ-1新津灯谜新津县二、民间音乐(共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Ⅱ-1沱江号子金堂县3Ⅱ-2竹麻号子邛崃市4Ⅱ-3闹年锣鼓彭州市5Ⅱ-4青城洞经古乐都江堰市6Ⅱ-5成都道教音乐市道教协会三、民间舞蹈(共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Ⅲ-1火龙灯舞双流县四、传统戏剧(共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Ⅳ-1成都木偶戏成都艺术剧院9Ⅳ-2成都皮影戏成都艺术剧院成都博物院五、曲艺(共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0Ⅴ-1竹琴成都艺术剧院11Ⅴ-2荷叶成都艺术剧院12Ⅴ-3四川清音成都艺术剧院13Ⅴ-4金钱板成都艺术剧院14Ⅴ-5扬琴成都艺术剧院15Ⅴ-6连箫青羊区16Ⅴ-7飞刀花鼓青羊区17Ⅴ-8么妹灯蒲江县六、杂技与竞技(共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8Ⅵ-1高台狮子金堂县七、民间美术(共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9Ⅶ-1蜀绣(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传统手工技艺(共1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0Ⅷ-1蜀锦织造技艺(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1Ⅷ-2成都漆艺(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Ⅷ-3糖画锦江区温江区23Ⅷ-4水井坊酒传统酿制技艺四川全兴股份有限公司24Ⅷ-5郫县豆瓣制作技艺郫县25Ⅷ-6川派盆景制作技艺省盆景艺术家协会市花卉盆景协会26Ⅷ-7川派盆景盘扎技艺温江区27Ⅷ-8孔明灯制作技艺邛崃市28Ⅷ-9瓷胎竹编邛崃市29Ⅷ-10 邛陶烧造技艺邛崃市30Ⅷ-11 桂花土陶制作技艺彭州市31Ⅷ-12 草编龙泉驿区32Ⅷ-13 成都银花丝技艺青羊区33Ⅷ-14 棕编新都区34Ⅷ-15 藤编崇州市35Ⅷ-16 道明竹编崇州市36Ⅷ-17 川剧服饰制作技艺长洲剧装场九、传统医药(共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7Ⅸ-1成都中药炮制技术成都中医药大学38Ⅸ-2成都中药传统制剂方法成都中医药大学十、民俗(共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39Ⅹ-1都江堰放水节(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0Ⅹ-1望丛赛歌会郫县41Ⅹ-2火牛阵新津县。
四川文化传统手艺
四川文化传统手艺
四川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地方,而传统手艺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的传统手艺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四川的传统手艺包罗万象,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川剧、蜀锦、蜀绣、竹编、剪纸、泥塑等。
这些手艺不仅在技艺上精湛,更是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川剧是四川的传统艺术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表演技艺而闻名
于世。
川剧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变脸、封面、快板、刀马旦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川剧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传统的体现。
蜀锦和蜀绣则是四川的传统手工艺品,其精美的图案和细腻的工艺赢得了世人
的赞誉。
蜀锦以其绚丽多彩的图案和丰富的色彩而著称,而蜀绣则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细腻的手工而备受青睐。
这些传统手艺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民的智慧。
此外,四川还有许多其他传统手艺,如竹编、剪纸、泥塑等,它们以其独特的
工艺和精湛的技艺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这些传统手艺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传统的体现。
四川的传统手艺是这片土地上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
和文化内涵,是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传统手艺,让它们继续发扬光大,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增添新的活力。
这里是四川丨新繁棕编:棕叶之舞
这里是四川丨新繁棕编:棕叶之舞《这里是四川》·匠心系列你在这里这里,是四川用声音记录四川人文自然为天府书写亲切又磅礴的民间历史每晚20:00 四川新闻频率FM106.1主题文化声音纪录片《这里是四川》《这里是四川》节目回听【新繁棕编:指尖绽放新生】《这里是四川》·新繁棕编来自FM106.1四川新闻频率 00:00 20:55▲点击音频即可回听▲新繁棕编棕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成各类造型精美的生活用品和手工艺品。
在棕编技艺领域,以四川新繁棕编最负盛名。
它坚实耐磨,质地柔韧,体积轻便,造型优美。
2011年,新繁棕编被列入国家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期重磅嘉宾新繁棕编非遗传承人阙爱军阙爱军,成都棕编界宗师级的人物。
自幼爱好花鸟鱼虫,阙爱军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学习棕编技艺,到今天已有近40年。
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并获得多个奖项,受到中外人士高度赞誉。
棕树,在四川很常见,不管是农村的院坝,还是城市的绿化带,常常能见到它高大的身影,挺拔地生长在并不肥沃的土地上,翠绿的树叶簇拥在树干顶端,近看如一把把利剑刺向天空,远看又似大扇子般舒展开来。
南方农民生产使用的雨具──蓑衣,就是用棕叶丝和棕绳制作而成。
唐代张志和就有歌咏江南渔家生活场景的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相传,在浙南括苍山区华南虎经常出没,据说,曾有人被虎紧追不放,危急时刻,穿上蓑衣,老虎大惊,以为怪兽,竟落荒而走。
上古时,虞尧为种田人出生,他登位时无衣可穿,就剥来毛棕编成蓑衣,穿着接受百姓的祝贺。
后来蓑衣就成为圣服而受到山里人的崇拜和爱戴,人们出入皆披之,一避风雨、二防凶兽。
可见人们利用棕制品的历史由来已久。
“从三国时期开始,就已经出现了用棕叶编织的蚂蚱、蝴蝶、青蛙。
不过前人都是使用湿棕叶来编织,不能长期保存。
而我们现在用干棕叶编织,可以永久保存。
古城鸟笼 小竹笼 大文化
古府
郫
都
“夜半起篾声,晨明坐鸟肆;七里观作
区
笼,八里听鹃鸣。”竹编鸟笼是成都市郫都
城
区古城街道独特的文化记忆和技艺传承,
2015年,古城竹鸟笼制作技艺被列入四川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 古 城 镇 指 路 村 村 口 ,7 个 3 米 高 的 竹 编 鸟 笼 上,“竹 里·观 笼”LOGO 字 样 格 外 引 人 注 目 , 以“ 保 护 传 承 ”为 主 旨 ,集 制 作 、展 示 、销 售 、交 流 于 一 体 的 古 城 鸟 笼 文 化 博 物 馆 就 坐 落 于 此 。博 物
化
鸟笼为核心的川派鸟笼在鸟笼界的核
心 地 位 ,揭 示 古 城 竹 鸟 笼 上 千 年 的 传 承
史 。( 责 编 / 陈 贤 凤 )
文
/
图
孙
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鸟
竹 笼
笼
馆 以“蜀 源 川 西 林 盘·文 博 竹 里 精 品”为
布 展 理 念 ,以 竹 元 素 为 装 饰 主 材 ,分“ 鸟
大
笼 新 生”“鸟 笼 文 化 传 承”“鸟 笼 匠 人”等
栏目,运用文字介绍、图片展示和多媒
文
体 互 动 体 验 方 式 ,全 方 位 立 体 化 演 绎 古
城 鸟 笼 之 乡 的 文 化 内 涵 ,揭 示 以 古 城 竹
成都非遗竹编
成都非遗竹编据史料记载,竹子的发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竹子就有了广泛的应用,比如用竹子做桥梁、屋顶、做笔、器皿,也有用竹子做艺术品的情况。
在汉代的西晋,竹子成了艺术家们喜爱的材料,他们用竹子做出了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这种作品被称为“竹编”。
在此之后,竹子将成为艺术家们不可或缺的素材,特别是在中国,它发展出了众多流派,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成都竹编。
成都竹编始于元代,由元朝官员梁津发起,以其独特的技法而著称,被誉为“竹编之母”。
此后,成都竹编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特点,例如彩绘竹编、简练竹编、刻蚀竹编、芦竹编等,展现出了竹子的天然美丽,以及艺术家们的艺术技巧。
成都竹编的做工精湛,用料也极为严谨,从选用竹子的原料到制作繁复的竹子拼配,都要求非常高的技艺。
竹子首先要按照不同功能选择不同种类,比如专为编织选用竹节多,以及可以抵抗腐蚀的竹子等。
同时,编织竹编时,要按照特定的编织手法,以确保竹编的结构紧凑,才能形成特定的图案,同时也要考虑竹节的相邻排列,以便展现出竹编的美感。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成都竹编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机,但在此期间,还是出现了一批拥有精湛技艺的艺术家,他们继承和弘扬了成都非遗竹编。
他们丹心苦练,以致技艺达到了极致,尤其以王丹普仁先生最为突出,他把竹编发扬光大,进行创新,使得竹编的技艺有了质的飞跃。
今天,成都竹编的艺术仍然非常受欢迎,并受到了广大收藏家的青睐。
成都竹编使用的竹子,不但有较好的保护环境的功能,而且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说,当今的成都竹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蕴藏着深厚的思想观念和技巧,值得我们去探究和珍爱。
以上,便是成都非遗竹编的全部内容。
它不仅仅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更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最完美象征。
在今天,我们还应该继续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让它走入更多的人们的心中,使我们国家的文化能够持续传承。
道明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赵思进访谈
道明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赵思进访谈赵芸
【期刊名称】《文化遗产》
【年(卷),期】2024()2
【摘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根据工艺可分瓷胎竹编、立体竹编和平面竹编三类,其中提篼、双合青、花篼、小货等日用器具是立体竹编的代表。
本文是对道明竹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思进的口述访谈,通过赵思进早年习艺博采众长、70年代发展外贸创汇、80年代援外弘扬竹编、90年代创样开辟市场、2011年后著书传承技艺的从艺经历展现道明竹编近80年的发展历程,并对道明竹编的技法进行了介绍。
希望通过客观详实的传承人访谈来反映道明竹编的传承发展状况,把握其制作工序、技艺特点,为其保护、传承、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总页数】9页(P150-158)
【作者】赵芸
【作者单位】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
【相关文献】
1.河曲二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贾德义访谈
2.火草织布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从会访谈
3.环县道情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史呈林访谈4.骆山大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木海访谈5.哈尼《四季生产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朱小和及其徒李有亮访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郫县古城镇传承“竹编、草编、棕编”技术
2012-07-24 12:13:30
来源:凤凰文化
郫县古城镇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22公里,距郫县县城9.5公里、彭州市8公里,郫彭路、沙西线贯穿全境,是“郫县望丛古蜀文化遗址—古城遗址—唐昌古镇—都江堰、青城山”旅游线路上重要的一环,是著名的竹编、草编、棕编“三编之乡”,“古城鸟笼”更是远销海内外。
以“古城鸟笼”为主的竹编、草编、棕编“三编”传统手工技艺,在郫县古城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2011年以“古城鸟笼”为主的“三编”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500余万元。
从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古城竹编鸟笼在指路、古城、花牌等村得到传承和发扬,是全国鸟笼制作四大流派之一——川派鸟笼的代表,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近年来更是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自宋代传承下来的古城棕编传统手工技艺目前主要集中在指路、马街、古城、水梨、花牌等村等地,其主要产品有鞋、帽、提包、果盒、玩具、扇、盘等大类,几十个花色品种,产品远销海内外。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城“三编”技艺被完整的传承了下来,古城鸟笼竹编技艺先后被列入成都市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城棕编技艺被列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蜀人之源”的城市定位和打造“全省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目标,郫县古城镇立足于区域内古蜀文化、“三编”文化等文化本底,挖掘整合文化资源,紧密融合时代精神,提炼升华文化元素,塑造区域文化特色,加快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优势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文化产业,努力构建古城文化产业体系,塑造古城特色文化品牌。
近年来,古城镇着力规划发展以鸟笼为主的竹编、草编、棕编“三编”文化产业。
结合全镇正在开展的土地综合整治,采取“合作社(协会)+农户+专业市场+龙头企业”的经营方式,拉长上下游产业链,进行统一的品牌营销策划,打造完整的集养鸟、驯鸟、饲鸟、栖鸟、赏鸟、斗鸟为一体的产业链,着力打造以“古城鸟笼”为主的“三编”文化产业;利用花牌、马街、古城、水梨等村现有的草编、棕编基础,加大对草编、棕编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宣传和开发力度,着力将古城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三编之乡”。
今年年底,郫县古城镇将启动2000平方米鸟笼文化展示及销售中心和集中制作区建设,到2013年6月底前基本建成,新增鸟笼从业人员200人以上,实现鸟笼产业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上。
同时,结合每年全国各地举办的爱鸟周和观鸟活动,在条件成熟时,举办“中国四川鸟笼文化艺术节”,同步带动草编、棕编发展。
到2016年,力争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销售收入从2011年的3000余万元增至1亿元以上,带动当地村民就业1000人以上,初步建成中国西部“鸟笼文化第一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