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郫县古城镇传承“竹编、草编、棕编”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郫县古城镇传承“竹编、草编、棕编”技术
2012-07-24 12:13:30
来源:凤凰文化
郫县古城镇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22公里,距郫县县城9.5公里、彭州市8公里,郫彭路、沙西线贯穿全境,是“郫县望丛古蜀文化遗址—古城遗址—唐昌古镇—都江堰、青城山”旅游线路上重要的一环,是著名的竹编、草编、棕编“三编之乡”,“古城鸟笼”更是远销海内外。
以“古城鸟笼”为主的竹编、草编、棕编“三编”传统手工技艺,在郫县古城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2011年以“古城鸟笼”为主的“三编”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500余万元。
从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古城竹编鸟笼在指路、古城、花牌等村得到传承和发扬,是全国鸟笼制作四大流派之一——川派鸟笼的代表,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近年来更是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自宋代传承下来的古城棕编传统手工技艺目前主要集中在指路、马街、古城、水梨、花牌等村等地,其主要产品有鞋、帽、提包、果盒、玩具、扇、盘等大类,几十个花色品种,产品远销海内外。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城“三编”技艺被完整的传承了下来,古城鸟笼竹编技艺先后被列入成都市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城棕编技艺被列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蜀人之源”的城市定位和打造“全省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目标,郫县古城镇立足于区域内古蜀文化、“三编”文化等文化本底,挖掘整合文化资源,紧密融合时代精神,提炼升华文化元素,塑造区域文化特色,加快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优势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文化产业,努力构建古城文化产业体系,塑造古城特色文化品牌。
近年来,古城镇着力规划发展以鸟笼为主的竹编、草编、棕编“三编”文化产业。
结合全镇正在开展的土地综合整治,采取“合作社(协会)+农户+专业市场+龙头企业”的经营方式,拉长上下游产业链,进行统一的品牌营销策划,打造完整的集养鸟、驯鸟、饲鸟、栖鸟、赏鸟、斗鸟为一体的产业链,着力打造以“古城鸟笼”为主的“三编”文化产业;利用花牌、马街、古城、水梨等村现有的草编、棕编基础,加大对草编、棕编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宣传和开发力度,着力将古城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三编之乡”。
今年年底,郫县古城镇将启动2000平方米鸟笼文化展示及销售中心和集中制作区建设,到2013年6月底前基本建成,新增鸟笼从业人员200人以上,实现鸟笼产业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上。
同时,结合每年全国各地举办的爱鸟周和观鸟活动,在条件成熟时,举办“中国四川鸟笼文化艺术节”,同步带动草编、棕编发展。
到2016年,力争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销售收入从2011年的3000余万元增至1亿元以上,带动当地村民就业1000人以上,初步建成中国西部“鸟笼文化第一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