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件第三讲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第五版上册第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第五版上册第03章课件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第五版上册第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第五版上册第03章课件

X=0.0163g
XT=0.0164g
Ea
-0.0001g
Er
-0.6%
X=0.1637g X=1.6380g XT=0.1638g XT=1.6381g4 -0.0001g -0.0001g
-0.06%
-0.006%
由上表可以看出: 1)称量质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也越高
相对误差能更好的表明准确度的高低 2)误差有正负之分
b.仪器误差——仪器本身不够精确
例:天平两臂不等,砝码未校正;滴定管,容量瓶未校正
12
c.试剂误差——所用试剂不纯
例:去离子水不合格;试剂纯度不够(含待测组份或干扰离子)
d.操作误差——由分析人员所掌握的操作与正确的操作有差
别引起的 例:洗涤沉淀过分或未充分;灼烧温度过高或过低 e.主观误差——操作人员主观因素造成 例:对指示剂颜色辨别偏深或偏浅;滴定管读数习惯性的偏高 或偏低。
按大小顺序排列数据,中间的数据为xM,
测量值个数为偶数时,中间相邻两个数值的平均值即是
二、 准确度和误差
3
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误差的 表示形 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 E表示 E = x - xT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r表示
Er =E/xT = x - xT /xT×100%
B.随机误差具有方向性
C.准确度可以衡量误差的大小
D.绝对误差是误差的决定值
答案:C
7
3、在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引起的测定误差为: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过失误差 D.仪器误差 答案:A 4、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校正系统误差的是 A.对仪器进行校正 B.做对照实验 C.作空白实验 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答案:D 5、分析未知组分样品时,欲检验分析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分析化学课件第3章(2)

分析化学课件第3章(2)

GXQ15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环建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3.3.3 金属离子缓冲溶液
一组弱酸或弱碱的共轭酸碱对可以组成酸
碱缓冲溶液,其pH为:
pH

pKa
lg
c碱 c酸
同样,络合物与配位体也可组成金属离子
缓冲溶液。
M Y MY
K MY
pM

lg
K MY
lg [Y ] [MY ]
1 K1[L] K1K2[L]2 K1K2 Kn[L]n
1 1[L] 2[L]2 n[L]n
可见,M(L)是配位剂平衡浓度[L]的函数, [L]越大,副反应越严重, M(L) 值也越大。
β n为累积稳定常数
GXQ4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环建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αZn(NH3)=1+β1[NH3]+β2[NH3]2+β3[NH3]3 +β4[NH3]4 =1+ 101.37+ 102.81+ 104.31+ 105.46= 105.49
[Zn2+]=[Zn2+’]/αZn(NH3)=0.010/105.49=3.23 ×10-8mol/L
105.6
GXQ10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环建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三、络合物MY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在较高酸度下,M除了能与EDTA生成MY 外,尚能与EDTA生成酸式络合物MHY。酸式 络合物的形成,使EDTA对M总络合物能力增 强一些,故这种副反应对主反应有利。

分析化学课件第3章(3)

分析化学课件第3章(3)
GXQ1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环建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a. 降低N离子的游离浓度,使 降低N离子的游离浓度,
′ lg( K MY c ) = lg( K MY c ) − lg( K NY [ N ]) ≥ 5
sp M sp M
可采用络合掩蔽法和沉淀掩蔽法。 可采用络合掩蔽法和沉淀掩蔽法。 b. 应用氧化剂或还原剂改变N离子的价态, 应用氧化剂或还原剂改变N离子的价态, 降低其与Y形成络合物的稳定或使其不与Y 降低其与Y形成络合物的稳定或使其不与Y 络合,达到选择滴定M的目的, 络合,达到选择滴定M的目的,称为氧化还 原掩蔽法。 原掩蔽法。 c. 选择其它的氨羧络合剂或多胺类螯合剂 X作滴定剂,使 作滴定剂,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具体的实施办法: a. 先加络合掩蔽剂,再用EDTA滴定M。 先加络合掩蔽剂,再用EDTA滴定M b.先加络合掩蔽剂L,使N生成NL后,用EDTA b.先加络合掩蔽剂L,使N生成NL后,用EDTA 准确滴定M,再用X破坏NL,从NL中将N 准确滴定M,再用X破坏NL,从NL中将N释放 出来,以EDTA再准确滴定N。由于X 出来,以EDTA再准确滴定N。由于X起了消除 掩蔽剂的作用,故称X 掩蔽剂的作用,故称X为解蔽剂。 c. 先以EDTA直接滴定或反滴定测出M,N的总 先以EDTA直接滴定或反滴定测出M,N的总 量,再加络合掩蔽剂L 量,再加络合掩蔽剂L,L与NY中的Y络合, NY中的Y 释放Y,再以金属离子标准溶液滴定Y,测定N 释放Y,再以金属离子标准溶液滴定Y,测定N 的含量。
sp M
α Y ≈ α Y ( N ) = 1 + K NY c ≈ K NY c

03 《分析化学》课件

03 《分析化学》课件

共轭碱
PO
3 4
的解离反应为
PO43 H2O
HPO42 OH

Kb1

Kw Ka3

1.0 1014 4.4 1013
2.3102
11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方式
二、 酸碱解离平衡 2 酸的活度和浓度
例3-3 比较同浓度的 NH3,CO32 和 HPO42 的碱性强弱及它们共轭酸的酸性强弱。
8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方式
第三章
二、 酸碱解离平衡 2 酸的活度和浓度
例3-1 已知 NH3 的 Kb 1.8 105,试求 NH3 的共轭酸 NH4+ 的 Ka 。
解: NH3 的共轭酸 NH4+ 的解离平衡常数为
Ka

Kw Kb
1.0 1014
1.8 105
5.6 1010
4
过 渡 页
1 2 3 4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指示剂
酸碱滴定法 的基本原理
酸碱滴定法 的应用
5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方式
第三章
一、 酸碱质子理论基础
1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 H 的物质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当某种酸HA 失去质
子后形成酸根A,它对质子具有一定的亲和力,故 A 是碱。由于一个质子的转移,HA与 A 形成一对能互相转化
]

[HOAc][OH [OAc ]
]
[H ][OH ]
Kw
(3-2)
酸碱的强弱取决于酸碱本身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物质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Ka 就越大,其酸性 就越强;反之,酸性就越弱。
在共轭酸碱对中,如果酸越易给出质子,酸性越强,则其共轭碱对质子的亲和力越弱,就不容易接受质子, 其碱性就越弱。若已知酸的解离平衡常数Ka ,由式(3-2)即可求出其共轭碱的解离平衡常数Kb 。

《大学分析化学教学课件》第三节法扬司法

《大学分析化学教学课件》第三节法扬司法

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 各项试剂和材料,确保 实验顺利进行。
在实验前了解清楚实验 步骤和注意事项,避免 操作失误。
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 现象,及时发现问题并 采取相应措施。
在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 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 总结和反思。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大学分析化学教学课件》第 三节法扬司法

CONTENCT

• 法扬司法的定义和原理 • 法扬司法实验操作流程 • 法扬司法实验结果分析 • 法扬司法实验的改进和优化 • 法扬司法实验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

01
法扬司法的定义和原理
定义
定义
法扬司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检 测溶液中的离子,特别是金属离子。
在法扬司法实验中,实验结果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化学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 等。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溶液中氯离子或其他阴离子的准确测定,为相 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深入分析和挖掘,
还可以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潜在价值。
04
法扬司法实验的改进和优化
实验方法的改进
准备实验所需的所有器材,如 烧杯、滴定管、容量瓶、搅拌 器等,确保其清洁、干燥、完 好无损。
试剂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适量的银 离子、氯离子标准溶液,以及 适量的指示剂(如曙红)。
环境
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无尘, 准备好通风设备以防止有害气 体对实验人员造成危害。
实验操作步骤
溶液配制
按照实验要求,将银离子、氯离子标准溶液和指示剂分别配制成所 需浓度。
滴定操作
将氯离子标准溶液加入到烧杯中,用滴定管加入银离子标准溶液, 同时用搅拌器搅拌,观察颜色变化。

分析化学课件(3)

分析化学课件(3)

R=mAn d. 对数运算
sR/R=nsA/A
R=mlgA
sR=0.434msA/A
12
3)极值误差传递公式 极值误差:最大可能误差 作用:简单方便的估计最大误差
加减法:R=A+B-C ER=|EA|+|EB|+|EC| 乘除法:R=AB/C ER/R=|EA/A|+|EB/B|+|EC/C|
1 基本概念介绍
⑴ 总体: 考察对象的全体; ⑵ 样本: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组测量值; ⑶ 样本容量 n:样本中所含测量值的数目; ⑷ 自由度: f=n-1;

⑸ 样本平均值:平行测定的各测量值的算数平均值
x
x1 x2
xn n
1 n
n
xi
i 1
x
23
1.基本概念介绍
⑹ 总体平均值 μ :测定次数n无限增多时的平均值 x
量筒 (0.1mL):
4.0mL(2)
17
2 有效数字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成双
被修约数字≤4时舍; 被修约数字≥6时入 被修约数字=5时,
若5前的数为奇数则进位成双,偶数舍5; 若5后面还有不是0的任何数皆入
18
例 下列值修约为四位有效数字
0.324 74 0.324 75 0.324 76 0.324 85 0.324 851 ➢ 禁止分次修约
7
3.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精密度高是准确度高的前提; 2.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
精密度高,准确度பைடு நூலகம்高,可能存x1在系统误差!
消除系统误差后,可x用2 精密度表达准确度.
准确度x3及精密度都高----结果可靠
x4
8
4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按原因分类)

分析化学第3章

分析化学第3章
称一定量的基准物质B(mB, g)用溶剂直接配成一 定量体积(V, L)的溶液。
cB=nB/V=mB/MB/V
2020年5月
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
8
2)间接法
1. 配制溶液 配制成近似所需浓度的溶液。
2. 标定 准确称取基准物, 溶解后,滴定。
3. 确定浓度 由基准物质量和滴定液体积计算之。
基准物: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 标准溶液的物质
(2) 测定,0.5006 g矿石,用0.01500 mol/L
K2Cr2O7滴定33.45 mL。求Fe和Fe2O3的质 量分数。
2020年5月
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
15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反应式 6Fe2+ + Cr2O72-=6Fe3+ + 2Cr3+ + H2O
滴定方式 1) 直接滴定法 2) 间接滴定法
如 Ca2+ 沉 淀 为 CaC2O4 , 再 用 硫 酸 溶 解 , 用 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
2020年5月
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
5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滴定方式
3) 返滴定法
如测定CaCO3,加入过量盐酸,多余盐酸用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
2020年5月
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
3
3分.2.2析滴化定学反应的An条a件lytical Chemistry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 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 程式进行
• 反应要定量进行
• 反应速度较快
• 容易确定滴定终点
2020年5月滴化定学分析的An方a式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完整版PPT课件

分析化学完整版PPT课件

化学定量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中试样和试剂的用量, 测定物质各组分的含量
化学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和特征鉴定 物质的化学成分
滴定分析(titrimetric analysis )
重量分析(gravimetric analysis)
第一章 绪 论
3. 按照分析方法的原理分类(2)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使用较特殊仪 器进行分析的方法 (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作为一门科学的分析化学的形成: 20 世纪初,以溶液四大平衡理论为基础。 化学分析法迅速发展成为系统理论和方 法。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20世 纪40~60年代,物理学与电子学的发展 促进分析化学的发展。光谱分析、极谱 分析及其理论体系。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动力
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第二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的诞生 :18世纪,在氧化汞 形成实验中的定量测定,拉瓦锡(AL.
Lavoisier) --分析化学之父。
滴定分析的产生:直接动力是化学工业 的兴起。 18世纪时,硫酸、盐酸、苏 打和氯水是化学工业的中心产品。最早 的“滴定分析” ,法国人日夫鲁瓦测 定醋酸的浓度,将醋酸滴加入碳酸钾中。
微量组分分析 (0.01%~1%)
痕量(组分)分析 (<0.01%)
注意与试样用量分类法的区别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第四节
分析过程和步骤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明确分析任务和制订计划(包括标准操作程序,SOP)

分析化学课件.ppt

分析化学课件.ppt
若没有系统误差,则 μ为真值 xT ,若以 μ代 替 x ,单次测量的平均偏差
δ=
∑|Xi-μ|
n
Ⅰ.总体标准偏差
σ =
∑(Xi-μ)2 n
Ⅱ.样本标准偏差 n < 20
S=
当 n
lim
x

i
x

2
n 1
x
i
μ
i
n
X =
X
n 1
= X
2

2
n
s
σ
Ⅲ.相对标准偏差(RSD,变异系数) S S r = 100 % X Ⅳ.标准偏差与平均偏差
d1 与
d2
都 是 0.24
在统计学中
所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 总体 自总体中随机抽出的一组测量值称为 样本 样本中所含测定值的数目称为样本的容量, 用 n 表示。
设样本容量为n,则其平均值 x
=
1
n
∑Xi
i=1
n
当测定次数无限多时,所得平均值为总体平均值
1 = lim i n n
滴定分析的一般操作
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 滴定误差 sp ep Et
滴定分析的特点:
① 仪器简单、快速,用途广泛。 ② 准确度高,相对误差一般为±0.2% 左右。 ③ 适用于常量组分(含量>1%)的测定。
滴定分析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① 反应必须按一定的反应式进行,即反应 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② 反应必须定量地进行,反应完全程度达到 99.9% 以上。 ③ 反应速度要快 。 ④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确定终点。
二、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按学科分) 在无机物的分析中,由于组成无机物的元素多种 多样,通常要求鉴定试样由哪些元素、离子、原子团 或化合物的组成,各成分的含量是多少。有时也要求 测定它们的存在形式(物相分析)。 有机物的分析由于元素不多,结构很繁杂,所以 不仅要求鉴定组成元素,更重要的是进行官能团和结 构分析。

分析化学ppt课件

分析化学ppt课件

食品分析化学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营养成 分。
食品中有害物质分析
分析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等有害物质。
食品真实性鉴定
利用指纹图谱、代谢组学等技术鉴别食品真伪及产地 溯源。
药物分析化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泄过程。
药物质量控制
建立药物的质量标准,对药物进行全面质量 控制。
药物分析方法研究
开发新的药物分析方法,提高药物分析的灵 敏度和准确性。
谢谢聆听
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类
研究对象
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无机物、有机物、高分子化合物、生物大分子以及各 类复杂体系等。
分类
根据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类。其 中,化学分析主要包括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等;仪器分析则包括光谱分析、色 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02 分析化学基本原理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
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多元素同时测定。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
金属元素分析、非金属元素分析等。
原子吸收光谱法
0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物质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导致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形成原子吸收
光谱。
02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
03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痕量元素分析、环境样品分析等。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01
02
03
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 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 过程。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 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分析化学全套ppt课件

分析化学全套ppt课件

六 其它分类 1. 根据对分析工作的不同要求分类 常规分析 标准分析 仲裁分析

2. 根据应用分析手段的不同部门分类 工业分析、农业分析、环境分析、临床分析和 刑侦分析等。
关于学习本课程的一些注意事项 1. 学好理论课 2. 重视实验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实 验为基础),其特点是实验部分占有很大的比 重。 3.对作业的要求 4.计分办法 闭卷考试+平时+作业+课程论文
分析化学研究的范围很广泛,从分析对 象来分包括各种气态、固态或液态的无机物、 有机物;从分析的要求来说包括各种元素原子 团、有机官能团及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及 它们的存在形式、化学结构等方面的分析;从 分析方法来说,包括各种化学方法、物理方法 和物理化学方法。但基础分析化学的内容主要 是无机定性和定量化学分析。
干式灰化法
通常将试样置于马弗炉中加热燃烧分解,留 下的无机残余物用少量浓盐酸或热的浓硝酸浸取, 用于分析试样中的金属、硫及卤素等元素。 干式灰化法适用于分解有机物和生物样品。
湿式灰化法
通常将试样与硝酸和硫酸混合并置于克氏烧 瓶中,加热煮解(其中大部分有机物能够被硝酸 破坏),硝酸蒸发完,最后剩余硫酸,当开始冒 出二氧化硫白烟时,在烧瓶内进行回流,直到溶 液变为透明为止。 湿式灰化法适用于分解有机物和生物样品。
试样分解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a.被测组分应定量地转入溶液,即完全分解,并
使其有利于测定。
b.分解过程应避免引入干扰组分和被测组分。
常用试样分解法
溶解法:常用试剂
盐酸 具有还原性和络合性 硝酸 具有氧化性 王水 3:1的浓盐酸和浓硝酸 硫酸 热浓状态下有氧化性、脱水性 磷酸 高温下形成焦磷酸具有络合能力 高氯酸 热浓时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 氟氢酸 有很强的络合能力 氢氧化钠水溶液

分析化学课件之——3

分析化学课件之——3

§3.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反应的条件 3.2.1 滴定分析法分类(按照化学反应分类)
(1) 酸碱滴定法(中和法): 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 H+ + OH- = H2O
滴定对象: 各种酸、碱。
(2) 沉淀滴定法(容量沉淀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 Ag+ + Cl- = AgC1↓
滴定对象: Ag+ 、CN- 、SCN-、卤素等。
5.103 (±0.001 / 5.103) 100% = ±0.02%
60.064 (±0.001 / 60.064 ) 100% = ±0.002%
139.8 (±0.1 / 139.8) 100% = ±0.07% 先修约再运算?先运算再修约? 结果数值有时不一样。
通常在计算时可采用先运算再修约。 或采用安全数字法运算。即:将参与运算的各数的有效数 字位数修约到比该数应有的有效数字位数多一位(多取的数字称 为安全数字),再进行运算。
进行回归分析时,需要找出所测定样品的浓 度 x 与某个特性值 y 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回归直线 及代表此直线的回归方程:
设:拟合方程为 y = a + bx
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相应的方程 y = a + bx 中的系数 a 和 b ,然后再绘出相应的 直线,这样的方程称为 y 对 x 的回归方程,相应 的直线称为回归直线。其中,为直线的截距, a 与系统误差的大小有关, b为直线的斜率,与方 法的灵敏度有关。
1 ~ 10% 3位有效数字 0.1 ~ 1% 2位有效数字
﹤0.1% 1位有效数字
§2.5 标准曲线的回归分析
在分析化学中,常常采用标 准曲线法来测定某样品的含量。
采用标准曲线法时,需要对 标准曲线进行回归分析,以使标 准曲线最准确、误差最小。

分析化学完整版ppt课件

分析化学完整版ppt课件

环境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1 2 3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与特点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 如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等。
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
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范围、样品基质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常用分析方法介绍
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 析等,以及这些方法在环境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 实例。
在线监测与实时分析
许多应用场景需要在线监测和实时分析结果,对分析化学的响应速度 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分析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单细胞分析
单细胞分析能够揭示细胞间的异质性,为精准医疗和个性 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无损分析和原位分析
无损分析和原位分析能够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获取分析 结果,对于文物保护、艺术品鉴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以摩尔为单位计量物质的量,是国际 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 溶质B的物质的量,质量浓度则是单 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质量。
摩尔质量与摩尔体积
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质量,摩 尔体积是单位物溶液配制计算 、化学分析计算等,是分析化学的基 础。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反应
合成方法
01
基本合成法、逆合成分析法、组合合成法等
反应类型
02
亲核反应、亲电反应、自由基反应等
反应条件
03
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分离方法
蒸馏、萃取、色谱法等
鉴定方法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
定量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等
06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课件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课件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是一种通过称重方法 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它通过将待测物质经过化学反应 或分离富集后,进行称重,根据 称得的重量计算待测物质的含量

重量分析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 精密度,适用于高纯度物质和标
准物质的测定。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光 的吸收程度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现代分析化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分析化学 在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不断 创新和发展,如光谱学、色谱学 、质谱学、电化学等领域的突破
和应用。
02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 念
误差和偏差
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可以分 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偏差
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单次测量值 之间的差值,反映测量结果的离散程 度。
详细描述
质谱分析法的原理是将样品分子离子化后,根据其质量与电荷比的不同来进行分离和检测。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 、高分辨率和广泛应用等特点,常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05
分析化学的应用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结词
环境监测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 分析化学方法可以检测和监测环境中的污染 物、有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
06
分析化学的未来发 展
分析化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
计算机辅助分析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
自动化分析系统
结合计算机技术实现分析流程的自动化,减少人为误差和操作时间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在分析化学中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对复杂数据的快 速识别和预测。
分析化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第三章分析化学ppt课件

第三章分析化学ppt课件
第三章分析化学 教学
§1
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
一 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titrimetric analysis): 待测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直到按照反 应方程式的计量关系反应完全。该过程称 为滴定(titration)。 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 待测物质的含量。这种通过滴定来得到待 测物含量的测定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XIn 颜色2
In In In 1 10 1 10 XIn XIn XIn
颜色1 过渡色 理论变色点 颜色2
指示剂变色范围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尽量接近化 学计量点,或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 或部分位于滴定突跃范围之内。
3.滴定终点(end point of the titration): 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颜色的变化作为化 学反应完全的信号,指示停止滴定,这一点 称为滴定终点(ep)。 4.滴定终点误差 (titration end point error)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由此所 造成的误差。 大小取决于滴定反应的完全程度和指示 剂的选择是否恰当
二 滴定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1 直接滴定法 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待测物溶液的方法。 适合直接滴定法的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⑴ 定量,有确定的定量关系; ⑵ 完全,达99.9%以上; ⑶ 快速,或通过简单方式可加速; ⑷ 有合适的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2. 返滴定法 当滴定反应速率较慢,或反应物是固体 ,或没有合适的指示剂时,可选用返滴定法 。 先在待测溶液中定量加入过量滴定剂, 待反应完全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 余滴定剂,根据反应消耗的滴定剂用量算出 被测物质的含量。 如 HCl 测定固体CaCO3,标准 NaOH 溶 液返滴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pH=pKa理论变色点, 1 酸碱式的混合色。 1 ≤ ,酸式色;pH=PKa-1 10
5
1
理论变色范围 pH=PKa±1
常用单一酸碱指示剂 (要记住)
3.1 4.4
MO
4.0 pT 4.4 6.2
MR
5.0 pT=pKa 8.0 9.6 9.0
PP
百里酚酞: 无色 9.4-----10.0(浅蓝)------10.6蓝
NaOH mL T% 0 90.0 99.0 99.9 剩余HCl 过量 mL NaOH 20.0 2.00 0.20 0.02 pH 1.00 2.28 3.00 4.30 突 跃 [H+]计算 滴定前:[H+]=c(HCl) sp前:[H+]= c(H+ )V(H+ ) - c(OH- )V(OH- )
多,终点提前。
→离子强度和溶剂的影响:增加离子强度,指 示剂的理论变色点变小。
8
影响指示剂变色间隔的因素
1.指示剂用量: 宜少不宜多, 看清颜色即可 2. 温度: 温度影响pKa , 影响变色间隔, 一般应室温滴定
3. 盐类: 离子强度影响pKa
9
3.7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
1 基本概念 2 强碱滴定强酸或强酸滴定强碱 3 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强酸滴定一元弱碱 4 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 多元碱的滴定 5 酸碱滴定中准确滴定的判据

PP
8.0 9.6
9.0
2
双色指示剂: 酸形和碱形具有不同的颜色.
甲基橙 Methyl Orange (MO)
(CH3)2N—
—N=N—
OH- H+
—SO3-
pKa=3.4
+ (CH3)2N=
H =N—N—
—SO33
红3.1-----4.0(橙)------4.4黄
混合指示剂: 甲基红+溴甲酚绿
1 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酸碱指示剂 ( indicator )一般是弱的有机酸
或有机碱,它的酸式与其共轭碱式相比应具 有明显不同的色调。当溶液的pH改变时,指 示剂失去质子由酸式转化为碱式,或得到质
子由碱式转化为酸式,由于结构上的改变,
引起了颜色的变化
1
1、单色指示剂:酚酞(phenolphthalein PP) - 单色在酸性溶液无色,在碱性溶液中转化 为醌式后显红色。
[H ] =
+
cH+VH+ - cOH-VOHVH+ +VOH-
-0.1%时:
+
20.00 0.1000 - 19.98 0.1000 [H ] = = 5.0 10-5 mol L-1 20.00 +19.98
pH=4.30
13
3. sp时: [H+]=[OH-] pH=7.00 4. sp后:[OH-]=cNaOH(过量)
[OH ] =
+0.1%时:
-
c(OH- )V(OH- ) - c(H+ )V(H+ ) V(H+ ) +V(OH- )
0.02 -5 -1 [OH ] = 0.1000 = 5.0 10 mol L 40.02
-
[H+]=2.0×10-10mol· L-1 pH=9.70
14
0.1000mol· L-1 NaOH滴定20.00mL 0.1000mol· L-1 HCl
12
2 强酸碱滴定
H++OH- =H2O
反应常数
Kt=1/Kw=1014.00
0.10mol· L-1 NaOH滴定20.00mL 0.10mol· L-1 HCl
1. 滴定前: [H+]=c(HCl)=0.1000mol· L-1 pH=1.00
2. 滴定开始到sp前: [H+]=cHCl(未中和)
5.0 *4.4 MO 3.1 4.0
PP 8.0 MR 5.0
8 6 4 2 0 0
MR
*6.2

4.3
sp-0.1%
PP 9.0
MR 5.0
MO 4.0
200%
16
100
滴定百分数,T%
不同浓度的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
pH
NaOH
12
10.7

9.7 8.7 7.0 9.0
10
HCl PP 浓度增大 10倍,突 跃增加2个 pH单位。
c(OH- )V(OH- ) - c (H+ )V(H+ ) V(H+ ) +V(OH- )
15
200.0
20.00 12.52
0.10mol· L-1 HCl ↓ pH -1 0.10mol· L NaOH 12
10
强酸碱滴定曲线
0.10mol· L-1 NaOH ↓ 9.8 9.0 9.7 sp+0.1% PP -1 0.10mol· L 8.0 HCl sp 7.0突
0.00
18.00 19.80 19.98 20.00 20.02
V(H+ ) +V(OH- )
sp: [H+]=[OH-] =10-7.00
100.0
100.1 101.0 110.0
0.00
0.00
0.02 0.20 2.00
7.00
9.70
20.20
22.00 40.00
10.70 sp后:[OH-]= 11.68
8
6
6.2 5.3
4
2 0
4.3
5.0 4.4 4.4 3.1
MR
.01mol· L-1 0.1mol· L-1 1mol· L-1
10
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
1 基本概念
→滴定曲线(titration curve):以溶液的 pH为纵坐标,所滴入的滴定剂的物质的量 或体积为横坐标作图。 →滴定分数(fraction titrated)或滴入百分 率α 衡量滴定反应进行的程度。
11
1 基本概念
→突跃范围(titration jump):α 在0.999 至1.001之间时的pH值。指示剂的 pKa应落在 突跃范围内,此时滴定误差在±0.1%。 →酸碱浓度通常为0.1 mol/L,且浓度应接近。
5.0------5.1-------5.2 暗红 灰 绿 用于Na2CO3标定HCl时指示终点 由于颜色互补使变色间隔变窄, 变色敏锐.
4
2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H+ + In-
HIn ƒ 酸式色
碱式色
K [ In ] a [ HIn] [ H ]
10 ,碱式色;pH=PKa+1
[ In ] [ HIn]
6
3、影响指示剂变色间隔的因素
→温度
pH
MO PP
18℃
37 8.1~9.0
→指示剂用量:双色指示剂,指示剂用量不
会影响指示剂变色点的pH。但用量太多,
7
3、影响指示剂变色间隔的因素
带来误差。单色指示剂,指示剂用量的多少
对它的变色范围是有影响的,指示剂加入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