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 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 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环境) 金钱 监督 地位 安全
工作环境 政策和行动 人际关系
激励因素(工作本身) 工作本身 赏识 进步
成长的可能性 责任 成就
二、理论要点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 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 发起职工的积极性.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唯 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赫兹伯格提出了几个新观点:
修正了传统的关于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满意 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赫兹伯格认为这是不正确的 ,满意的对立面是 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 是“满意”);满意与不满意是质的差别,而不是量的差别。(餐馆 吃饭的例子。)
他的主要著作有: ➢《工作的激励因素》(1959,与莫斯纳、斯奈德曼合著) ➢《工作与人性》(1966) ➢《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1976) ➢《再谈一次,你如何激励员工》 (1968) ➢《丰富工作内容,大有好处》 (1969)等。
双因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 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赫兹伯格
双因素理论
组员:明永欣 张彪
主要内容
一、赫兹伯格简介及双因素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理论要点 三、对双因素理论的评价 四、双因素理论的完善 五、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一、赫兹伯格的简介
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1923- )美国心理学家、 管理理论家、行为科学家,双因素理论的创始人。曾获得纽 约市立学院的学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后在美 国和其他三十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犹 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
为了验证这两种需要的假设,赫茨伯格展开了调查。他与同伴在号称“世界 钢都”的工业城市匹兹堡选取了11个组织的200多名样本展开调查,主要对象是 来自各行各业的工程师和会计师。研究人员与这200多名工程师、会计师逐一进 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工作的态度是怎样的。在面谈中,询问访谈对象以下问 题:
➢ 在你过去的工作中,哪些事让你感到十分满意? ➢ 让访谈对象对这种满意做出解释,为什么当时会感到满意?这种满意是否 影响了工作状况?是否影响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是否影响了个人的幸福? ➢ 在你过去的工作中,令人特别不快的事情是什么? ➢ 这种不快对你的工作、人际关系和个人幸福有什么影响?
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 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ຫໍສະໝຸດ Baidu性。
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许多不满,但是具备时并不一定调动强 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具备激励因素时会引起强烈的积极性和满足 ,但缺乏时却并不引起很大的不满。
赫兹伯格还明确指出:在缺乏保健因素的情况下,激励因素的作用 也不大
(3)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 素,更重要的是用一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注重于激励因 素。)
双因素理论的局限
1、赫兹伯格调查取样的数量和对象缺乏代表性。(样本只有203人, 对象是工程师和会计师。)
2、赫兹伯格在调查时,问卷的方法和题目有缺陷。(人们总把好的 结果归结于自己,不好的结果归于客观环境,为自己找借口。)
理论背景:
20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莫斯纳、斯奈德曼一起合作进行了一项试 验研究,这就是诞生出双因素理论的匹兹堡调查。作为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以 西方人人皆知的《圣经》故事为喻,指出人类有两种需要,一种是亚当的需要, 一类是亚伯拉罕的需要。所谓亚当的需要,是指亚当吃了苹果被逐出伊甸园之 后,他不得不面对各种苦难,人的本质遭到谴责和扭曲,所以他要拼尽全力去 摆脱环境造成的痛苦。所谓亚伯拉罕的需要,是指上帝赐福于他并承诺给他的 子孙以大片土地,使他成为上帝的使者,足智多谋,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从 本质上讲,亚当的需要是动物性的,而亚伯拉罕的需要才反映了真正的人性。 赫茨伯格称: “人类在工作中有两类性质不同的需求,即作为动物避开和免除 痛苦的需求,及作为人类在精神上不断发展、成长的需求。”
调查。这个补充调查的范围扩展到国际领域,包括美国的 工业、乡村、医疗等领域,欧洲(芬兰和匈牙利)的所有 专业领域,一共进行了16次(在他的文章中用了12次的资 料),取样达1685人。调查对象所处的行业和阶层千差万 别,不再是单一的白领,而是包括了形形色色的社会角色 ,有基层经理、职业妇女、农业管理人员、即将退休的男 性管理者、医院服务人员、护士、制造业主管、食品从业 人员、军官、工程师、科学家、管家、教师、技术人员、 女装配工、会计师、芬兰的领班、匈牙利的工程师等。但 调查方式和内容依然是匹兹堡式的,即请调查对象回答工 作中令他们格外满意以及格外不满的事件。调查结果的汇 总如下图所示。
3、赫兹伯格认为,满意和生产率的提高有必然的联系,而实际上满 意并不等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惰性,满意 了也不一定好好干。)
4、赫兹伯格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截然分开是不妥的。(对于普通 职工,满足生理需求也可以使他们满意。)
四、双因素理论的完善 针对相关的批评,赫茨伯格后来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补充
SUCCESS
THANK YOU
2020/3/5
三、对双因素理论的评价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贡献
(1)他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采取了某种激励机制的措施以后并不能
一定就带来满意,更不等于劳动生产率能够提高。(普通职工可能更 注重物质的满足,而中层领导可能更注重职位的高低。)
(2)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保健因 素的激励只是暂时的不能持久的。)
传统观点 满意 不满意
赫兹伯格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满意
没有满意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双因素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的关系
自我 实现 自尊
社交
安全 生理
工作的挑战性 成就
成长
责任
激 励
晋升 地位
褒奖
因 素
人际关系 公司政策
管理
公司素质

上司素质 工作安全
工作环境
健 因 素
薪金
个人生活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是兼容并蓄的。只不过马斯 洛的理论是针对需要和动机而言的,而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足这些需要的 目标和诱因而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